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意大利瓷砖 > 导航 >

意大利被劫“荷马瓷瓶”物归原主

意大利被劫“荷马瓷瓶”物归原主

意大利瓷砖 意大利古代瓷器 大理石瓷砖

2021-05-08

意大利瓷砖。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日前决定将20多件珍稀文物归还意大利。其中包括一只2500年前由古希腊著名画家欧夫罗尼奥斯绘制的陶瓷瓶,以及在西西里被盗的一套15件装公元前3世纪的华丽银器。

这个45厘米高的陶瓷瓶是一种用来混合水与酒的容器,也是目前所知雅典时期瓶状器物精品的代表作,其上描绘了古希腊诗人荷马在史诗《伊利亚特》中提到的特洛伊战争场景。1971年,它在意大利中西部古国伊特鲁里亚人的一座坟墓中被盗。有评论认为对这一公元前6世纪文物的返还决定将为全球被劫文物“物归原主”的处理方案树立典范。

该决定还动摇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往拒绝在所有馆藏物品———哪怕曾经是劫掠来的珍稀文物所有权上作任何让步的传统政策。意大利文化遗产部部长布狄里奥内称,他将于本月在罗马召开的一个会议上,与大都会博物馆馆长菲力普·德·蒙特贝罗达成相关协议。意大利已初步许诺将以长期租借的方式向大都会博物馆提供具有同等价值的精美文物。同时,意大利也将接受大都会博物馆关于它是以正当的途径得到被劫文物的声明。

去年在对罗马文物商人贾科莫·梅迪契“有系统地走私文物”的十年监禁审判中,博物馆藏品来路不正的迹象就已露出端倪。这批走私品很多最终落脚在包括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加州盖蒂博物馆,以及波士顿的美术博物馆等美国大博物馆中。

今年67岁的梅迪契正对他的有罪判决提起上诉。审判官认为他从一个盗墓者手中得到了该文物,并将之转卖给美国的一个文物商人罗伯特·赫克特。赫克特又在1972年以100万美金的价格将同一文物卖给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86岁的赫克特和57岁的盖蒂博物馆前馆长玛丽昂·特鲁也在罗马接受审判,但两人都坚决否认走私文物的指控。

意大利罗马省省长加斯巴拉日前表示,已经为该陶瓷瓶在出土地点的一家博物馆举办展览建立了一笔专用的基金,并希望展览明年能够开幕。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大珠小珠“落”瓷瓶


大珠小珠“落”瓷瓶

提起河南有名的瓷器,人们一般都会想到禹州的钧瓷、汝州的汝瓷、开封的官瓷。其实,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我省还有一处响当当的陶瓷烧造地、中原民间第一窑――登封窑。

4月9日上午,记者来到登封市大金店镇,走访嵩山古陶瓷研究学会会长李景洲的窑场。经过不懈探索,李景洲终于成功烧制出登封窑最经典的珍珠地划花瓷器,让这种高雅、精美的瓷器历经千年后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李景洲告诉记者,珍珠地划花,是登封窑瓷器最著名的传统装饰技法,始于晚唐,兴于北宋。它借鉴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在已画好图案的底胎上,用细小的竹管印上一个个疏密有序的珍珠般的小圆圈,而后上釉烧成。烧成后,图案线条和小圆圈的线条呈褐色,与莹润的白底色形成对比,装饰效果独特,在当时是一种高档装饰用瓷。

现在故宫博物院里收藏的一款国宝级的瓷器“珍珠地划花双虎纹瓶”,就是登封窑代表作之一。

在李景洲窑场的办公区,设有一个收藏室,里面收藏着他几十年来在登封各个古窑址收集的隋、唐、宋、金、元等时代的陶瓷标本,达数十万片,不但静静地记录着登封窑的发展和变迁,也记录着主人数十年倾心陶瓷研究的心血和汗水。

珍珠地划花瓷器是登封窑的代表作,传世不多,工艺却比其他瓷器复杂得多,想让这种珍品“重见天日”,难度不言而喻。李景洲在对登封窑研究的基础上,从收集到的标本入手,又拜陶瓷大师阎夫立、任星航为师,按照传统方式选料、加工、拉坯、上釉……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完成了珍珠地划花陶瓷的烧制。

在李景洲的作品展示厅里,上百件饱含心血和情感的瓷器静静地伫立着:古朴厚重的造型,线条流畅的纹饰,回味悠长的意境,尤其是那大大小小的珍珠图案,宛若透明的珍珠落在美丽的白色瓷瓶上。

如今,李景洲正在思索如何让登封窑珍珠地划花瓷器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在他的珍珠地划花瓷器作品中,也已经出现了少林武术、嵩山文化的图案。他说,找回了千年前的“登封陶瓷”只是第一步,希望在创新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

意大利传统陶瓷,美轮美奂


意大利施釉陶器最早见于罗马帝国时期,中世纪中期形成规模化生产。风格与拜占庭艺术风格相近(拜占庭艺术是从4世纪到15世纪东罗马帝国和基督教会相结合的官方艺术)。由于釉面厚重粗糙,此类陶器也被称为“重釉陶”。其生产技术也逐步传播到法国、德国、荷兰、英国以及日本。

德鲁塔陶瓷是意大利陶瓷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可能是传统意大利陶瓷中最受欢迎的。他们在文艺复兴时期获得了全世界的声誉,这要归功于他们的创造力和卓越的品质。贵族和富商对德鲁塔陶器非常着迷,就像艺术博物馆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所做的那样,他们以收藏德鲁塔陶瓷为荣。

德鲁塔陶瓷诞生于15世纪后期,由西班牙传入源于伊斯兰传统的“金属釉陶”开始出现,很多意大利制瓷中心开始试烧。到16世纪,“金属釉陶”只在德鲁塔和古比奥获得成功。“金属釉陶”技术是在“白釉胎体上,以氧化金、银、铜等金属釉彩绘制各种纹饰,经还原焰烧成,使纹样具有金属光泽,也称为华丽彩釉或虹彩釉。

16世纪中期,意大利产瓷区法恩扎出现了一种新风格“马约里卡”陶器,即法恩扎白瓷,其主要特征是通体施厚重的白釉,或无纹饰,或以蓝、白、黄色绘制简洁的人物形象、家族徽章、故事画和奇花异兽等。虽然纹饰简单,但器型多样,采用捏塑、模压和镂空等方法塑造出竖琴、动物等外部细节,极大提升了器物的艺术性。这种简约风格的白陶装饰技法在德鲁塔陶瓷上发挥到极致,并且经法国传至世欧洲各国。

意大利瓷砖要如何选购?意大利瓷砖要怎么进行挑选?


意大利瓷砖要如何选购?意大利瓷砖要怎么进行挑选?家居地面铺设材料中,瓷砖往往是我们首要的选择。很多业主朋友都会选择家居地面铺设瓷砖,在挑选家居瓷砖的时候,外国的一些瓷砖也是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喜爱。其中意大利瓷砖就是非常受市场欢迎的类型,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下意大利瓷砖要如何选购?意大利瓷砖要怎么进行挑选?

一、意大利瓷砖怎么样

1.意大利设计师将文艺复兴的艺术美感融入到瓷砖的制造中,每一件瓷砖都体现着欧洲的文化内涵。并且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以适应人们的情感需求,制作出既具有艺术内涵又实用的瓷砖产品,打破了瓷砖的“人工感”,得到了家居设计业的公认。

2.意大利蜜蜂瓷砖风格独特,它所使用的烧制设备皆来自于意大利的西斯蒂姆滚筒印花设备以及205米的新型窑炉,所生产的产品不仅奔放自然大气,而且活力四射,充分展现出“休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理念,达到产品与环境的高度融合。

3.意大利蜜蜜蜂瓷砖前史悠长,从意大利“蜜蜂”瓷砖制作商—伊莫拉陶瓷股份公司1874年诞生至今已有百余年前史。蜜蜂是意大利瓷砖的比较老的牌子,如今在全国际销量排行榜首位。蜜蜂瓷砖在国际的声誉极高,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华盛顿颁布了伊莫拉公司“新世纪文明精力奖”一同颁布了蜜蜂瓷砖“千年艺术之魂灵”的荣誉称谓。

二、瓷砖的选购技巧有哪些

1.选购瓷砖的技巧?购买瓷砖的时候要先看清楚瓷砖的厚度是否达标。一般符合标准的瓷砖垂立面的误差是在2毫米以内的,在查看瓷砖的性能好坏的时候就不妨是查看一下它的垂立面是否符合这个标准,如果不符合这个标准,那么就不能够买,以免自己购买之后磁转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不能够符合相关的一些实际使用标准,在安装使用的时候产生问题。

2.拼接效果。好的瓷砖尺寸偏差较小,将一批产品垂直放在一个平面上,看看有没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再看平整程度,可将两块砖的边紧靠在一起,看看有没有缝隙。好的产品变形小,铺贴后砖面平整美观。看产品的色差,拿几块砖拼放在一起,在充足的光线下仔细查看,产品之间色调深浅不一的产品,铺贴后整体效果欠佳。

3.看瓷砖吸水率。一般来说,瓷砖的吸水率低,代表瓷砖的内涵稳定性越高,也就越合适湿气或水分含量较高的空间(如卫生间、厨房),且不会发生黑斑等疑问。而检验瓷砖吸水率的常用办法是将瓷砖的反面倒水,浸透缓慢甚至不渗水的瓷砖质量较好,反之则为欠好。

拼图高手半年还原清代瓷瓶


修补后的清代瓷花瓶英国博物馆3个清代瓷瓶被摔碎,专家将115块碎片重新拼装成完好的瓷瓶

据8月8日英国媒体报道,今年1月,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3只价值约10万英镑的中国清代瓷瓶,被一名游客意外撞到地上摔成数百块碎片。此后,博物馆聘请了拼图高手,经过半年的努力将其中115块碎片重新拼装成一只完好无缺的瓷瓶,并于8月7日再次供世人参观。

摔出500碎片

据报道,这3只宝贵的17世纪中国清代瓷瓶价值高达10万英镑。但今年1月,42岁的英国艺术家尼克•弗林参观博物馆时,由于踩着了自己松开的鞋带,不慎摔了一跤,将3只瓷瓶撞倒在地,摔成了500多块碎片。

为了能够将这几只中国瓷器还原,菲茨威廉博物馆向全球征求“智力拼图”高手,希望有人能还原这3只摔成碎片的中国瓷瓶。

中国寻找拼图高手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将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英国博物馆将寻找“拼图高手”的机会放在了亚洲地区,尤其是中国,他们相信能将碎裂的中国瓷器完美还原的高手,一定也在亚洲国家。

修复过程异常复杂

为了有助于重新拼接瓷瓶,博物馆工作人员用照相机拍摄下了碎瓶的现场照片,随后专家花了几乎整整3天记录现场每一英寸的情景,并将碎片分别放进24个托盘中保存。接下来的3个月中,每一块碎片都被单独用3种去污剂清洗干净,随后被小心翼翼地拼贴到一起。据透露,拼贴瓷瓶的过程异常复杂。首先,这些碎片都分别被涂上了一种合成树脂胶,仅这一程序就花了几乎1个月。当涂刷了2层胶水后,接着,专家又为那些特别小的碎片增加了一些填充物,然后用一种微型网眼尼龙材料抛光了它们的表面。最后,当花瓶拼贴完毕,专家又用丙烯酸颜料,对瓷瓶表面大量描绘着牡丹、野鸡、蝴蝶和昆虫的瓷釉进行润色。

据报道,在艰苦工作半年后,目前专家已经用115块碎片,将被摔碎的三个瓷瓶中最大的一只,重达45公斤的瓷瓶拼装完毕。8月7日,菲茨威廉博物馆将这只精心拼凑的瓷瓶再次公开展出,供世人参观。

浅论白釉珍珠地六管瓷瓶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白釉珍珠地六管瓷瓶,其造型虽原于瓶的基本形制,但多出六根瓷管,甚是奇特,其用途亦有探讨的余地。现仅以此瓶为例,浅谈一些看法,以求教大方。

此白釉珍珠地六管瓷瓶是宋代磁州窑(系)的作品。瓶高21.6,口径10.3,底径8.3厘米,大唇口,微外撇,较短粗胫,宽肩,大圆腹,腹渐收,至足部直径约为腹部直径的二分之一,略像梨形,圈足,足墙宽厚,足际无釉。瓶肩分置六根空管、短粗、直口、管中空,但不与腹腔相通,其高度约与瓶口持平。通体施肥厚白釉,色白泛微灰。釉不到底,圈足外墙露胎无釉。足底心施为稀薄的白釉。腹部剔刻花纹。

肩、腹之间剔刻两道弦纹,腹下部以一道弦纹相隔。上下弦纹之间的腹部剔刻“C”形和“O”形纹为主体,形似珍珠,腹中部剔刻出变形缠枝花。剔刻文原于陶器的原始纹饰,是以工具于器坯表面干涸的釉层上剔刻而成。故名。此种工艺流传至今。在漫长的岁月里又出现了许多别称,如剔刺文、刺剔文、锥刺文、针刺文等,由于工具不同,施用手法各异,便产生不同形状的纹样。到了宋代磁州窑(系)的各个窑场均广泛使用这种工艺,尤以河南省更为常用,当阳峪(修武)窑、鹤壁窑等均多生产此类产品。这件白釉珍珠地六管瓷瓶可能是这些窑中的某一窑场所产。我们若从所施白釉的厚度,剔刻的技巧,以及相似藏品来分析似乎更接近当阳峪窑的产品。

此瓶腹部所剔刻的纹饰是变形缠枝花。构图原则是以波状浅与切圆浅相组合,再在切圆空间或波浅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作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展开。此种新型的纹样,不仅在宋代普遍使用,而且以后历代均在使用。陶瓷上的绘画主要选取现实的实物为主体进行创作。在创作过程中对实物的表象难免有所取舍,而形成新的组合图样,如宝相花就是选取唐代的某些花卉而组成的纹饰,再如缠枝花本应是某种植物的花或枝,但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变形,而这种虽以脱离原所取植物的本相,但图案则更为精致美丽,称之为变形缠枝花。这类花卉图案到了宋、元时期的定窑、吉州窑,尤其是磁州窑(系)的器物上更是多见。此件六管瓷瓶所剔刻的变形缠枝花虽很难判断它原于何种花卉,但其图样流露着一种与器形象吻合的神秘感。

多管瓶又称牛角罐,宋代以南方龙泉窑多见,而后向北方发展,磁州窑(系)亦多生产。因其肩部宽大,上面直立五根管,或六根管而得名。磁州窑(系)的多管瓶形体较为粗壮,管体短而粗,其造型很具有北方人的精神特征,是为鉴赏南北方所产的区别之一。至于多管瓶的用途,由于史籍未见记载,所以至今未有定论。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为冥器,一为供器。笔者倾向于供器之说。

古代的随葬品大体上讲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墓主人生前所用的各种物品,如盘、碗、刀、剑等等。一种是墓主死后而未入葬前于灵堂所供之物,大底是墓主生前所爱之物。这类物品即非实用品,亦非冥器,应称为供器。入葬时随之埋之。一种是依据墓主人生前所居,所用之物按比例缩小而制作的物件,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豪华,死后的享受,而共埋于地下,是为冥器。如常见的人俑、楼阁等。多管瓶是很明显不属于冥器之列。

供器的来源一是陈设品,二是宗教供器。多管瓶应归于宗教供器。宋元时期有钱之家为何以多管瓶为宗教供器,这怨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有关。所以,笔者认为我馆所藏白釉珍珠地六管瓶似应属于宗教性质的供器,待主人死后又为随葬品。

俗说文化--永宣瓷瓶


一个青花瓷瓶,积淀了五千年的文明,一段宣德故事,凝结了六百年的沧桑,槌起槌落间,展示着一个王朝的盛世;价涨价消中,演绎着一段文化的辉煌。2000年嘉德春拍的拍槌已高高举起,它能安全的落下吗?

明朝正统年间,正统年间就是明英宗统治的年间,在明英宗统治时期,出现了一件大事:土木堡之变。明英宗御驾亲征,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瓦剌军队给包围了,明英宗也成了俘虏,这才引出于谦的北京保卫战。正统初年,明英宗刚刚当了皇上,刚刚登基,大宴群臣,各国使节纷纷来访。有一天,他在紫禁城就宴请各国使节,吃着吃着,使节就发现呀,这些个青花瓷器,什么盘儿、碗儿、碟儿、真不错,越看越爱,爱不释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明英宗就把这些个使节都送走了,回头一看,各个儿桌子上,盘儿、碗儿、碟儿全没了,连洗都没洗,油渍麻花,都让这些使节给顺走了。这些使节也没留着,都送给了自己的国王,拍马屁去了,国王看见这些都非常喜欢,看见宣德――永乐的青花瓷器,都非常的高兴。这消息就传到了有一个国家的邻国,萨克森国,萨克森国王一听说邻国的使节从大明朝偷来了一批瓷器,吃着饭,油渍麻花的,就给揣回来了,另外还给买回来一批瓷器。萨克森国王就派着使节到邻国去,说要点儿青花瓷器,这国家的国王说不行,这都是我们的国宝,不能随便给你们,使节说要钱给钱,要地割地,只要给我们青花瓷器,怎么都行。这国王一想,这样吧,你们国家军事力量非常的强大,把你们一部分,实力最强的军队拨给我们,萨克森使节回到国家,就跟这国王说了,国王想了半天,一咬牙、一跺脚,就把萨克森的十支近卫军,拨给了邻国,用十支近卫军换取了十二个青花的花瓶,历史上有段故事,这段故事就把它称之为“近卫青花”。

这可不是胡侃,史书上都有记载,而且这近卫青花瓶至今近陈列在德里斯顿博物馆呢!所以说,这青花瓷器,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他都喜欢。直到这600年后,在公元2000年5月的嘉德春拍场上,一件明宣德松竹梅纹碗登上拍卖台,就这一件,就又为嘉德春拍增色不少。

一个碗能卖80万,这可比金碗还贵,能有人要吗?还是听听这专家跟您聊聊这几年,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的市场行情怎么样?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在1986年,当时香港一个赵先生的藏品,一个青花扁壶,葫芦形的扁壶,当时这个价钱1986年的时候,卖了港币就是700多万,这在当时是很大的价钱,如果现在出来,肯定翻两三番都不止。这个东西很特别的,其它的扁壶有很多,平均的都是几百万了,当时90年的时候,有一个差不多的,卖了差不多400万,80年的时候就是100万,90年的时候就是400万,就是这么一种涨幅。”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这只松竹梅碗是1990年拍的,就是说10年前拍的,这个碗尺寸,比(嘉德的)斗笠碗要大一点,图案是一样的,这个碗拍了363万港币。”

嘉德瓷器工艺品部商务经理闫东梅“我们公司这几年来,也拍过不少永宣的好的青花瓷器,96秋我们拍了一个,宣德的青花八角形蜡烛台这种东西当时肯定不是中国人用的,是外销的。同样的东西在上海博物馆也有一件,几乎风格是一模一样的,这个当时也卖得算是不错,卖到305万。”

听专家们一说,这国际市场上的行情这么火,不过,那也是昨日黄花了。现如今,行情有点往下跌,就跟那股票遇着熊市了似的。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现在并不是永宣青花瓷器在国际市场上拍卖的最高峰。因为这个,怎么说呢,因为它80年代末期,已经到了高峰以后,它走了一个下坡路,90年代初,有一个“黑色星期五”,您可能听说过,就是经济的衰退呀,什么的,而且就是现在人的品味,也在不断的改变。”

那到底应该值多少呢?其实这艺术品市场跟股市还真差不多,那行情瞬息万变,不过,嘉德公司心里有数。

嘉德瓷器工艺品部商务经理闫东梅“我们估计可能是比高线要好一些,大概是150万元左右吧。”

明仁宗是一个比较宽松的人,而且,他任用了文官集团,用了一批文官集团,老打仗不行啊,该稳定,该建设了,因此,一些文官也就登堂入室,成为掌握命脉、经济命脉和政治命脉大权的重要官吏了。在(继永乐之后的)仁宗年间,文官胆儿大,可以指责皇上,到最后,有一个翰林世族叫李时勉的,公然就写了个奏书骂皇上,那意思就是说,你明仁宗,可不能够去贪近女色,你要听左右大臣的话,另外,别盖宫殿了,要把这些钱用到经济建设当中去。按说也是对的,不过这词儿都太激烈了,皇上终究是皇上,就把李时勉给召到宫廷当中,就质问他,李时勉又痛陈了一下了他的想法,说你要这么做,国将不国如何如何,越说仁宗越生气,告诉左右,给我揍他,武士刚要揍他,李时勉又说了,说你要打我,你就是昏君,你打忠臣,你就是昏君,越说越气,明仁宗是越说越气,就忽然觉得,心口窝发咸,嗓子眼儿发甜,一口气没过来,窝过去了,两天之后,愣让大臣给气死了。他这一死,当时太子朱瞻基在南京当监国,众大臣赶紧把朱瞻基就请到了北京,登基当了皇上,这就是著名的宣德皇帝,宣德皇帝当政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出使的郑和这个船队给召回来,另外,别打仗了,开始加强经济建设,真正形成了一种叫做“仁宣之治”。这段时间仁宗到宣宗“仁宣之治”,这段时间就是发展经济,人民开始富裕,政策宽松。马上就干另外一件事儿,他就想替父报仇,他知道,明仁宗是让李时勉给气死的。有一天他就跟边上侍卫说,到大牢里边把李时勉提出来,侍卫去到大牢里边,提李时勉去了。明宣宗越想越生气,跟边上人又说,不用见我了,马上拉出去,砍了,又一个侍卫就冲出去,到大牢,那意思马上给他剁了就完了。这个侍卫从西门出去,那个侍卫押着李时勉从东门进来的,谁也没见着谁,这个侍卫跑到监狱里边一看,押走了,跑回来想告诉皇上已经押过来了,跑回远远就看见,朝廷上站着一个人,吓了一跳,这不是李时勉吗,穿着袍服,官复原职了,这不是要宰的人吗,怎么还官复原职啊,这是怎么回事儿,这走岔了,阴差阳错,反倒歪打正着了。他把李时勉押到宫廷之后,明宣宗一看,一问,李时勉把他怎么劝仁宗的话这么一说,明宣宗一听,说得对呀,越听越感动,说这样的忠臣我怎么能杀呢!因此上,马上官复原职,亲自为他戴好了帽子,穿好了衣服,把他请到了原来的品级台前,他又官复原职了。

这永宣皇帝把他杀父仇人都给放了,这一下他在文官集团中的地位一下就上去了。紧接着,他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减轻赋税,真正为农民减负,就在执政期间,农业水平上去了,手工业发展了,文化来源减轻了,也就是上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宣德青花露头角。

都说“青花“,那到底什么叫”青花,所谓“青花”,一般是指应用“钴”这种原料在胎上绘出花纹,然后在施加秀明釉,然后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这种钴料当时是从波斯进口的,我们中国当时没有钴料,但是他们那边有钴料,但是他生产不出来高温的瓷器,所以这种是外国的钴料,跟中国的瓷器一种非常完美的结合。”

“钴”这种原料,过去还有一个名字,叫“苏麻泥青”,一听就是外国名,那这“苏麻泥青”又是怎么流传到明朝的呢?

要说到苏麻离青,还得从朱元璋说起。1398年,朱元璋得了病了,知道自个儿不久于人世了,就把帝位传给了他的孙子建文帝――朱允炆。临死之前朱元璋就把朱允召到身边儿,告诉他,说我把这些个文臣武将,我都给你收拾得差不多了,藩王我也替你基本上把他们都削除了,现在唯一的威胁,就是燕王朱棣,你要小心他,临死之前,拿了一个锦匣,告诉他就是一盒子,危急时刻,打开锦匣,可保你的性命无忧,完了以后,就死了。朱允炆――建文帝登位,老皇上说朱棣不是好人,因此上来以后,先把朱棣,燕王朱棣的燕王的王爵给砍了,削了。燕王早就不服气,这小孩子当皇上,我现在手握重兵,于是发动了靖难之变,进军南京,打了好几年,最后把南京城给包围了,于是燕王军就冲进去了,朱允炆没办法,突然间想起来了,噢!对了,朱元璋临死之前给我一锦匣,打开以后,告诉我性命无忧。“叭”一打开,眼泪差点儿掉下来,里面搁了三样东西,一个是把剃刀,剃头发、剃胡子的剃刀;第二是件袈裟;第三是张是张度碟,这度碟就是和尚的身份证。看见这个东西,明白了,朱元璋早就知道,我斗不过燕王朱棣,因此上,给我准备好后路了,趁四下无人,把脑袋刮了,穿上袈裟,拿着度碟,皇上改和尚了,从后殿就跑了。朱棣夺取了政权,自称永乐皇帝,就是永乐年间了,他没有抓住建文帝,没有确确实实建文帝死了的证明。后来又听说建文帝成为和尚就跑了,跑到西洋一带了,东南亚一带,因此上就派出了,他贴身太监郑和,下西洋,去寻么儿建文帝,杀人灭口,斩草除根。

郑和在永乐年间六下西洋,这建文帝他是没回来,把这苏麻泥青带回来了,当苏麻泥青与中国的制瓷技术一结合。

让我们再回到嘉德春拍的现场,现场的气氛越来越凝重,价位也一点点的在爬升。

180万,而且,到了180万,还没封顶。还是先看看这碗,在永宣瓷器中光这碗就有十几种器型,斗笠碗是典型的永宣器型,而且釉色特典型,听听专家对什么叫典型器物进行分析,做个参照!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它这个胎相当的白,极白,而且摸起来手感特别特别的细腻,这种感觉只有以后的清代官窑,清三代的官窑,康雍乾官窑才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是康雍乾好的官窑,才有这种感觉,一般的官窑瓷器达不到这种水平。它这种釉子,您看这种釉子,您看着它是白的,实际上它是泛着鸭蛋青的青色。这种颜色是怎么得来的呢,当时烧出来以后,肯定是洁白的,跟咱们现在做出来的东西一样,但是经过数百年的流传,数百年的跟外界的接触,它是一种自然的、泛青的这么一种现象。这种东西到现在来讲,仿制,是仿制不出来的。这种跟所谓木器,玩文房杂项所谓那种包一样,是现在做不出来的。然后你看,它这种青花,青花这种蓝里边有黑,所以它既然有黑,它就显示出层次感。而且它有深的地方、有淡的地方、有浓厚的地方,而且这釉子上,你看,它有一种桔皮的感觉,你如果拿手去摸它,它不是很平的,是一种坑坑凹凹的这么一种感觉,很自然的这种缩釉。”

关于桔皮釉,本来是工艺并不完善的一种表现,这跟后来的康、雍、乾三代的瓷器,跟抹了油的那种感觉不一样,显得特糙,可是就因为它糙,它才值钱!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我们一般人审美,就认为工艺水平越高,审美层次就越高,这是一般人的审美。但是作为个性化的审美,它会认为有缺陷的东西,它越有缺陷,它越有它审美的价值。我们翻过来说一种大众可以欣赏的,你比如说服装,我们早期都希望服装都做的,因为早期服装是不规整的,比如针脚都是人工的,针脚有大有小,或者是等等,它有一些工艺上跟不上的,自从缝纫机出现以后,大家又觉得针脚一定要整齐,所以对服装的一般要求,都是非常,要缝制非常精致;那么现在反过来有一种审美,你比如最高级的西装它是手工的,它一定达不到机器要求,但是你比如说有的是明线,它这种审美又返朴归真,又回到了这个原先本质的状态。我觉得永宣瓷器高就高在这儿,它的最原始本质状态不是人为的,是它天生就有的,而这个在后来时候,除作伪的人追求过,没有任何人,在主观意识上追求过这种审美。”

这东西,得品,这碗,颜色好看,视觉得到享受了,用手轻轻一弹,声也好听,听觉也舒服了,用手一摸,触觉也有反应,这么多感觉器官都用上,这不就是享受吗?

要说到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器,它有它独特的特点,从纹饰和器形上来讲,它有两大特点。第一大特点是以宫廷御用为主。当时,宣德皇帝本身多才多艺,爱画画、爱玩蛐蛐、逗鸟,因此上对这些个工艺,对这些个青花瓷器,非常喜欢,他经常把自己的创意告诉底下人,应该怎么怎么做。因此上,宫廷当中,被宫廷利用的一些青花瓷器,相当的多,既然给皇上用的,那么无外乎在纹饰上,就是龙纹、凤纹,给皇后用的龙凤的这种图案非常多。再有一个大特点,那就是青花瓷器的器形,多是以一些个外来器形的这个器形为基础、为主,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瓷器大多是外销的,现在看大盘子、大碗儿,说这大盘子干嘛用的,实际那都是给印度,那时是手抓饭,手抓饭搁到大盘子里边。在南方,小盘儿、小碟儿、小碗儿,特精致,现在呢,在青花瓷器当中,特别是永宣年间,很难看到小的,关键是那时都是外销为主,真正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纹案,图饰,包括这个器形,不是很多,而像这次嘉德上拍的,这件松竹梅纹的青花碗,那就太少见了。松竹梅,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典型的文人所崇拜的“岁寒三君子”,把这“岁寒三君子”,放到这个永宣年间的青花瓷器当中,那恐怕是不多见的。像这么一个珍贵而又珍贵的,一个青花瓷器,它到底能以多少钱成交呢?

210万,一槌定音,这件青花松竹梅纹碗经23个回合终于成交。然而,210万,是不是就是这个碗了真正价值呢!

嘉德瓷器工艺品部商务经理闫东梅“可能比我们预估的要好一些,我们预估可能是比高线要好一些,大概是150万元左右吧,但是现在拍到了210万元。”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卖的这价钱,我认为是个正常价格,甚至还偏低。”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类似的松竹梅碗,在当年香港86年,在那个时候就卖了374万元港币,所以说国内跟国外稍微有一个差距。”

210万这仅仅是在市场处于低谷,国内与国外存在着价差的前提下的好价钱,距离行情高走,还有相当的空间。

嘉德瓷器工艺品部商务经理闫东梅“近几年来说,可能价位相对于来说,是不会升值太高,但是它是绝对保值的,因为它的品味在那儿,而且是年代比较悠久,而且是明代青花瓷里顶尖的瓷器。但是长时间看的话,肯定有升值的潜力,因为最近几年,大家都在炒青代的瓷器,有的价位很高,老一辈收藏家看重的就是永宣,比较早的明代的收藏家青睐青代的瓷器。我想可能有个十年或多少年,这种永宣好瓷器还是会叫上价的。”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我觉得它价位还会升,因为前提是什么,就是对永宣瓷器认识,他要有一个过程。一些新的收藏家,要对它有一个过程,认识得需要时间吗。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将来一旦有了科学的办法,对它鉴定,就是它没有了真假这个担心以后,它还是会很值钱的。”

文物鉴定专家原苏富比拍卖师王宁先生“这种永宣的东西,应该还是非常有收藏价值。为什么说,因为它毕竟东西不多,而且做出来的精品,真的是很精,所以我看它也非常有收藏的潜力,但是具体说什么时候,这个价位回到80年代末期的水平,或者比那个时候更高,也不是以我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还要看国际市场大趋势,还有这些收藏家的心态。”

中国青花瓷富有东方民族艺术之美,感染力极强,而且这青花瓷器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大创举。

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在宋以前,所有绘画的东西,就是瓷器上绘画的东西,它不能进入宫廷,宫廷的审美是摒弃这一方面的,您比如说唐代的长沙窑,很小一支,到了宋代主要是磁州窑,大量的画工,磁州窑都是北方的吗,宋代的五大官窑中,汝官哥钧定这五大名窑中,都不包含绘画内容,它都是以颜色做为表现形式的,跟它国家倡导的政治,就是它一种儒家思想,比较收敛的思想,都比较吻合,他认为凡是带有绘工东西,都过于热闹,不符合它的这种理学观念。”

青花将近线条的粗细疏密来描绘图案,青白相映,幽靓苍翠,与我国传统水墨画有着皆趣同功之妙,给人以恬静舒适,赏心悦目的感受。而这一种文化的品味必然会支撑着这一文化流派延绵更古,承续未来。

这件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碗,最后以二百一十万元人民币落槌成交。成交的结果还令人满意,有的业内人士说,拍得不错,基本上实现了它的价值,也有人认为拍低了,众口难调,不管怎么说,还是实现了其价值,可以说这个成交价格,出乎人的意料之外,但同时,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个碗顺利成交了,而在嘉德其它场次的拍卖会当中,还有很多精品的拍品上拍,其中有一类拍品,这次引起了很多买家的兴趣,那就是扇面儿。说到扇面了,扇面文化在咱们中国,也是流传非常久远,而且是一个独特的文化体系。今天没时间了,在下一期《俗说文化》当中,希望您再次打开我们的《俗说文化》接着聊。

六方瓷瓶图片及价值


在中国的瓷器中,青花瓷器一直是收藏界钟意的瓷器品种之一。最早的青花瓷器在元代即开始烧制,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近年来,元代的青花瓷器,在市场上的价值也屡增不减。

自明代建立之后,青花瓷的制造更进入了一个全新、广阔的阶段,尤其是明代的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的发展受到了各界的广泛重视。这时的青花瓷器采用苏麻离青釉料,使永宣年间的青花瓷器呈现诱人的鲜艳蓝色之美。蓝白之间,是工匠们娴熟的笔触描绘的精美的图案。

到了明朝末年,苏麻离青釉料枯竭,导致使青花瓷器逐渐减少,直到清代康熙年间,国产青花釉料的成功研发,才使青花瓷器又得以恢复和发展。在清代初期,由于瓷器制造工艺的提升,使得瓷器的器形上有众多的创新,这其中最值得颂扬的非“六方瓶”莫属了,下面小编即重点介绍清朝令人神往的六方瓶瓷器。

六方瓶,顾名思义,瓶身为六面方形形状,线条硬朗、造型方正,大部分为敞口、束颈、斜直腹、圈足外撇,给人体一种古朴端庄、典雅尊贵之感。六方瓶常见有青花、粉彩以及单色釉的品种。大部分六方瓶都是底足无釉,底心满釉,并会篆书“制作年代”的青花款识。

实际上,六方瓶的烧制难度要远大于圆形瓶,而且六方瓶属于大器形,因此烧造难度更甚。工匠们将传统圆形瓶的形象,改成六边形的方瓶形象是需要手工制作的。圆形瓷器可以直接放置于专用转轮上,然后拉坯制造;而方形瓶,必须靠手工捏制成坯之后,再进行拼装连接,因此在制坯上很难成功。例如,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青花折枝花果纹六方大瓶”,是通过这种手工的多程序方式制作的,非常难得,在乾隆时期烧制的青花瓷器中,都属于极其珍贵品种。

从康熙时期开始,清朝廷一直追求宫廷西洋风,所以在整个清时期的六方瓶大多都能看见这种风气,大部分六方瓶的器壁都能看到中国传统题材和西方艺术风格相结合的画面。大部分主题中心都体现在肢体瓶壁上,口沿、肩部、足胫会分饰简单的图文,底部底心的的文字款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因为笔法锋利、字迹铿锵的底部款识将更具有文化魅力与价值。

何家英亲画月光瓷瓶


众所周知,何家英是当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工笔人物画画家中屈指可数、年轻有为的佼佼者。他的工笔人物作品刻画具微,布置谨重,人物清丽莹洁,注重中西方绘画的相通之处,在两者的契合点上参悟因革,尊重传统而不束于旧范,问途城外而不流于追随。

俗话说艺术都是相通的,如果能把何家英的工笔人物画运用到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当中,则画孕于瓷中经久不衰,瓷更因画而赏心悦目。

为了纪念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何家英应天津名家马氏兄弟的邀请亲赴江西景德镇窑,在当地用青花釉色绘出了此件月光瓶。据马氏兄弟介绍,在瓷胎上绘画不同于绢上作画,青花釉色较国画釉料粗厚,不易画出工笔画细腻的风格和明显的层次,当时何家英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才完成此瓶。

此件月光瓶高28厘米,腹宽15厘米,瓶的正面绘有满、蒙、维、藏、汉五族少女,正在聊天,意寓“五族共和”。瓶的背面为何家英先生题诗一首,“喜沐春阳万物同,青山带笑尽情空,春风袅袅情无限,百花斗艳相竞红。”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意大利被劫“荷马瓷瓶”物归原主》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意大利被劫“荷马瓷瓶”物归原主》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意大利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