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能强瓷砖 > 导航 >

佛山陶瓷能走多远?

佛山陶瓷能走多远?

能强瓷砖 陶瓷艺术 陶瓷瓷砖

2021-05-10

能强瓷砖。

有人说,佛山陶瓷作为一个区域品牌,它的生命力一般只维持在行业发育时期,而当行业洗牌基本完成后,都是企业品牌担当主角,此时区域品牌退居二线,甚至渐渐被人遗忘。到时候,终端消费者购买瓷砖时,只知市场上的一流品牌,谁管你厂址在佛山还是在四川呢?照此说来,佛山陶瓷企业的迁离,是很自然的事,念着佛陶历史的诸位爷们情感太丰富,放不下而已了。

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有相当一批专家学者指出,保住佛陶这一区域品牌的地位,对佛山文化的延续非常重要,不能让佛山成为世界名城之后反而把老本给丢了,数典忘祖只会让佛山在闻名之后又走向无名。对于佛陶的污染严重的事实,专家呼吁以科技重振佛陶声威,再续佛陶神话。专家的话,似乎一下子成了解决佛陶出路的突破口;可是,如果解决不了,佛山陶瓷文化便会断层。专家的话再次证明了佛山陶瓷的发展面临着严重危机,而且随着陶瓷企业外迁的加剧愈演愈烈。

佛陶能走多远,所有喜欢佛山陶瓷历史和陶瓷文化的有识之志再次陷入深思。企业无语,生存是头等大事。困境的佛山陶瓷,再次考验着佛山人的智慧。tAOci52.COm

taoci52.com编辑推荐

佛山:距国际陶瓷之都究竟有多远?


11月10日,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轻工、纺织、有色金属、建材4个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建材产业调整和振兴,要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切实推进优化布局、淘汰落后、调整结构、提升水平,打造全球陶瓷研发和设计中心。11月11~13日笔者参加了《佛山市现代陶瓷产业培育发展规划》编制调研工作,《佛山市现代陶瓷产业培育发展规划》是聘请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专家为主组织编写。我想这些都是向着去年7月份佛山市市委提出的建设三大世界级产业基地之一国际陶瓷之都(另两个是“白色家电之都”、“平板液晶显示产业基地”)的方向在努力。也不知道何时世界级陶瓷产业基地与国际陶瓷之都的概念混在一起了,佛山陶瓷作为世界级建陶基地,无论是规模、产业链配套、集群效应、产品出口等等都当之无愧。至于说到国际陶瓷之都,应该是我们佛山陶瓷的努力方向,也是政府希望佛山陶瓷的发展方向,我们距国际陶瓷之都究竟有多远?

三大公共(技术研发、设计、信息)平台建设尚不够完善,2002年由南庄镇政府与学院共同组建的华夏建筑陶瓷研究开发中心,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中国陶瓷信息中心刚刚成立,尚未进入实质性运作,陶瓷装饰设计中心还处于筹备阶段,公共开发平台代表一个地区的整体水平。佛山陶瓷有近千亿的产值,没有公共的陶瓷专业人才培训、试训基地,以前有一个陶校,目前陶瓷职业教育在佛山还是比较缺乏,现在很多陶企都在办商学院、技术培训,佛山要打造国际陶瓷之都,政府应该加大公共平台实质性投入。

佛山陶瓷虽然已经举办了13届陶博会,但距离世界、甚至国内顶级会展差距还很大,首先一开始就是“双城记”(中国陶瓷城与华夏陶瓷城),同期的广交会又过于强势,今年举办的中国陶瓷节虽然增加不少影响,但实际上与陶博会交融不够,总让人们感觉似同一时间举行的两件事。佛山陶博会的提升至少必须与中国陶瓷节一体化,政府应该从实质上统一双城,统一会展的承办方,或者将佛山陶博会直接加盟广交会,成为广交会的分会场,将陶博会推向国内顶级会展。

佛山陶瓷至今还没有像样的陶瓷博物馆,就是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也在前几年在他乡建立了,现在讲文化产业、文化创意,大型企业都在建立各种各样的博物馆,作为当今最著名的佛山陶瓷都没有自己的博物馆,无形中拉开了与陶瓷之都的距离。今年中国陶瓷节期间举办的创意陶瓷产品展,如果能够持续下去,做好积累,几年后就是一个很好的当代陶瓷(或建陶)博物馆。“石湾公仔”原产地证明商标的注册工作已进入实质性程序,“佛山陶瓷”作为商标的注册工作仍无进展,在国际陶瓷之都萨索罗“I-talian即:意大利瓷砖)”都是注册商标,一个地级市的名称都搞不掂,更何况佛山陶瓷绝对是一个实至名归的区域品牌,这将考验地方政府的攻关。佛山陶瓷的产值几乎是的十倍,佛山的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不足景德镇的三分之一,11月11日上午在美陶厂调研时普遍反映全国大师的政府待遇佛山几乎是最低的,在不少地方政府甚至帮助建立大师工作室,这些大师都是我们的国宝,政府应该有实质性的保护措施。艺术陶瓷产业化是石湾公仔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也亟待政府加强知识产权、著作权保护的力度。

诚然佛山极具被打造成国际陶瓷之都的前景,但是现在距离国际陶瓷之都的距离还很远,期望政府切实加大这方面实质性的投入,而不是仅仅以国际陶瓷之都的口号来提高对企业的要求。

评论:景德镇瓷器展销还能走多远?


太平南路,江苏饭店的拆迁工地。靠近马路的一溜广告牌被拆了一块。一张红纸上醒目的粗箭头将人们领进工地。满眼瓷器。又是一次景德镇瓷器展销,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景。

各种车辆塞满了入口处的空地。“最后一天!”一张大大的标语道出了瓷器货架间熙熙攘攘的人群的由来。南京人已经摸准在各种景德镇瓷器展的最后一两天都会迎来“挥泪”大甩卖。“难道你还要把它再拖回家去吗?卖了吧!”通过这样的还价理由,很多市民花上不到100元就能将一个半大的粉彩瓷缸拿下。来自景德镇的货主会一边麻利地包扎和收钱,一边露出破釜沉舟的神情。

这些景德镇瓷器展到底如何组织而来?他们每年要跑多少地方?他们赚钱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遭遇:都是“瓷头”惹的祸

从摊主老夏口中记者第一次听说了“瓷头”这个称谓。

在景德镇,有专门的人到全国各大中城市踩点(农村和小集镇不去,因为那些地方没有观赏瓷的市场)。他们的目标是离闹市最近的空旷场地。在从场地的主人手中短期租用(一般1~2个月)并“摆平”当地的城管及相关部门后,这些瓷头就会回到景德镇,在货主们聚集的市场上打出招商的广告。

租金能够接受,对那个城市又很有信心。货主们就会报名参加,一个临时组成的展销团队就这样押着货物,带着梦想浩浩荡荡地开往那个城市。

老夏对南京还是很有信心的,因为瓷头告诉他展销的地点离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和最热闹的夫子庙都只有5分钟。所以他定了2米长的车位。(展销团队一般都是用一种9米长6米高的大货车运货,货的多少按照所占货箱的长度计算。)但到了南京却遇上了没有想到的事情。

瓷器展不在乎是不是露天,但一定要在乎场地平不平。因为要搭架子摆货,场地不平,架子就不稳,万一倒下来,就白走一趟了。

老夏交2000元租金的时候,特地问过瓷头:“地平吗?”瓷头说,平,我特地找人浇了一层水泥坪。但到了南京后才发现是一片拆迁后留下的瓦砾堆。气愤归气愤,展销还是要搞的。于是老夏和其他70个货主,在第一天的时候,一起平整场地。

不顺的事情接踵而来。瓷头溜了,并且没有付清给场地老板的尾款。老板不干了,把广告牌又装了回去。老夏他们就这样被围在工地里20天。于是老夏和其他70个货主一起找老板抗议,要求老板退还已付的钱。老板最后妥协了。“场地空着也是空着,我们来展销,大家都有钱赚,老百姓不买也能陶冶陶冶,多好啊。”老夏说,就是这个理由最终说服了老板。

他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事情,几乎在每个展销目的地都能碰到。他们已经有了摆平的经验。

博弈:顾客和同行之间

今年是老夏跑展销的第5个年头。

“景德镇因瓷器有名,但指望每个旅游的人抱一个大瓷瓶子回去不现实。所以我们需要送瓷上门。只有这样才有饭吃。”这几乎代表了所有走出来的景德镇瓷器商人的想法。

但现在,这碗饭越来越难吃了。今年老夏跑了5个城市,潍坊、天津、唐山、济南和南京。总的感觉是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好卖,决定好卖的因素中,偶然因素更多了。他告诉记者,今年最好的运气是在潍坊,一个大老板把货包圆了。而最不好的是这次南京,到现在2米车位的货才卖了30厘米。昨天一天的收入是60元。他甚至建议记者可以写一篇负面的文章替他们造势,题目就叫“景德镇瓷器举步维艰”。

首先一个令他难受的是顾客杀价都不着边了。他将一个大瓷瓶上的玻璃罩子拿下,“这是‘七五0一’瓷,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中南海瓷。高白釉、上等瓷胎,画工一流。每个都有编号,我们开价3万,有人上来就说300。”而更多没有玻璃罩罩着的瓷器都被杀在100元以内。

老夏对面的一位姓王的货主,在一对一人高的瓷瓶上,挂出了“相信南京终有识货人,现价3000”的牌子。他告诉记者,因为不能忍受顾客瞎还价才出此计策。

另一个压力则是来自同行。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所有的货主都是景德镇人,但他们并不能形成价格同盟。差不多的东西,货主间相互压价在展销会上比比皆是。贬损其他人的东西也是另一个手段。前一个货主口中的绝品,用下一个摊主的鉴赏秘诀一看,立即成了低档货。

虽然是同来,但却不会一同返乡。老夏告诉记者他们有句行话叫做‘卖在打包时’。特别是到了最后阶段,大家都在熬,熬走一个,就意味着自己的货能多卖一些。因此虽然明天是最后一天,但不会都走。只有撑不下去的才先走。

“卖不好根本原因就是太多了。”老夏说。事实上,小作坊生产的无序和展销活动的无序,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大量私人生产,造成了私人组团的景德镇瓷器展销越来越多,展销会上货主相互压价,竞相贱卖,造成利润下滑。为了保持利润,只有简化工序,压低生产成本。而这造成了更多艺术含量低的东西流入市场,从而产生新一轮贱卖。

景德镇瓷就这样被套住了。

困局:展销模式还能走多远?

但对单个货主来说,展销的最大困局来自成本的增加。

老夏家是世代烧瓷的,拥有一个私人作坊。和他的前辈们不同的是,老夏家的作坊只负责瓷器产生的最后一步,烧制。他们烧的胎子则是从专门的制胚人手中买来的。依照市场喜好买回瓷胎,然后交给瓷艺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绘上市场上热销的图案与颜色。然后拖到全国各地去展销。

在这种模式下,卖一个1000元的瓶子,10%是买胚子的钱,10%是请人画的费用,40%是烧制时的煤气费用,20%是展销成本,剩下的20%是获利。

而现在,成本中最大的一块煤气价格不断上涨。由于展销时的竞争,成本只能靠20%的利润空间来消化。

“目前,钱还是能赚到的。不然我们都不会出来了。但是煤气还在涨,靠展销赚钱还能过多长时间,就很难说了。”老夏最后说。

佛山陶瓷企业上市可走政府“绿色通道”


近日,佛山市政府以佛府办〔2009〕214号文件通知,出台《佛山市企业上市绿色通道证管理办法》。该办法主要是向进入上市操作阶段的拟上市企业发放绿色通道证,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为持证拟上市企业在改制、辅导、申报、审核等工作中提供合法合规、快捷便利的政务服务,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推动佛山资本市场的发展。通知规定:注册地址在佛山辖区,或是确定迁入正办理工商登记等相关手续的;基本符合中国证监会、境内外证券交易所规定的企业上市门槛或条件;已与中介机构正式签订协议,全面启动上市工作。第四条明确申报程序。由拟上市企业向市金融办(上市办)提交申请书及附件材料,区上市办(金融办)须加具意见,由市企业上市联席会议负责资格审定。符合要求者,核发“绿色通道证”。连续核发原则上不超过2次;政府各部门将本着“优先办理、特事特办、便利服务和专人负责”的原则,在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为持有“绿色通道证”的拟上市企业办理手续。

去年来,业内传言东鹏、新明珠、蒙娜丽莎等企业正在准备上市,欧神诺、博德、金意陶等陶瓷企业,其相关负责人曾先后在公开场合表示,企业将会走上市之路。也许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至今未见明确动静。不少陶企人士担忧,上市的三道门槛:环保达标、管理提升、持续盈利,并非绝对难以逾越,但相关手续比较复杂,时间又久,加上上市之后财务报表等以前视为机密的资料都要向股东公开。因此,真正付诸实际行动的并不多。

佛山市政府相关负责人在第一次企业上市联席会议上表示,创业板的即将开启对该市众多优质中小企业而言是一重大利好。《管理办法》的出台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全市资本市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加快打造证券市场的“佛山板块”。

佛山瓷陶博览会离“国际”还有多远?


第十七届佛山陶博会刚刚落幕,佛山陶瓷行业又开始谋划半年之后登场的第十八届怎么招商了。至于第十七届的效果到底如何?媒体有不少议论,但很少听到业界的声音。或许是因为这个一年两次的陶博会过于密集,业界鲜有时间来评估和反思。如果忽视这一点,佛山陶博会的转型升级也许只能是空中楼阁而已。

佛山陶博会全称是“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从媒体报道来看,刚刚落幕的第十七届陶博会采购商中,外商比例达到30%,配得上“国际”二字。然而,如果从参展商的角度衡量,佛山陶博会和“国际”很不靠谱:近600家参展商中,没有一家为国外企业。表面上众声喧哗,但实质上仍旧是中国陶瓷界自娱自乐的“卡拉OK”。媒体还披露说,这次陶博会主办方组织了两场论坛,其中一场开始5分钟就陆续有人离座,论坛仅持续半小时就草草收场。理由很简短:货不对板。论坛的主角既没有“国际”,也缺少分量,谁会去这种场合浪费时间?

佛山陶博会的“外伤”不轻,但“内伤”更重。

坦率而言,佛山陶博会走到今天,无论是规模还是内涵,最多只是一个卖场的升级版,离真正的“会展”尚远,离真正的“国际会展”更远。佛山陶博会由过去中国陶瓷城和南庄华夏陶瓷城的“两城纷争”演变为现在的“一展三馆”,尽管番号统一了,但卖场的属性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场馆布局分散、相距较远,让采购商来回辛苦奔波不说,要命的是,各个场馆之间根本没有差异,除了品牌不一样外,产品几乎是大同小异,导致“不去不安心,去了又白去”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无外乎大家的眼光只集中在做生意,而不是在做会展。

会展是无形资产,但佛山还是用经营有形资产的办法来经营会展,结出的果子当然只能是场地经济,而不是会展经济。

著名竞争理论专家波特曾经指出,经济发展的最后阶段实际上就是一个文化阶段。陶瓷会展是陶瓷工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陶瓷产业经济发展的上层建筑。真正的陶瓷会展是通过产品、信息、设计、研发、技术的信息交流和交易活动,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大量的交易活动。西方发达国家的公司平时很少搞促销活动,它们将主要精力集中于效率高、交易成本低的展会,并通过经营会展,为所在城市带来巨大经济效益和知名度。城市不大、陶瓷产量也不大的博罗尼亚和瓦伦西亚就是凭借陶瓷会展而举世闻名。

作为中国陶瓷产业的巨子,佛山集中了产业链的精华,如色釉料、机械设备、设计、营销、传媒、品牌和物流等企业和人才,但却没有一个能适应陶瓷产业的上层建筑,未能将产品层次提升、整合为彰显陶瓷文化及生活方式的一流会展。上升不到文化层面的会展只能是个大卖场。推销的是瓷砖,比拼的是价格。卖场最后会沦为“价格屠宰场”。

一个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会展背后,一定有一个具有战略眼光和巨大整合能力的操盘手。会展的组织者是战略的设计者、资源的整合者和战术的执行者。佛山陶博会存在的“外伤”和“内伤”实际上已经表明,这样的操盘手至今还没有出现。

曾经是佛山名片的西樵的纺织、张槎的针织之所以江河日下,沦落到今天的处境,不仅是产业升级无力,也是会展经营无方导致的。佛山陶瓷不能重演这样的悲剧。据说佛山陶博会曾经请过洋人操盘,但本土化的能力又远远不够。中国的事情最终还是要由中国人自己搞掂。会展是智慧产业,不是比场地大小,而是智慧、胸怀和境界的考量。现在是呼唤陶瓷会展巨人的时候了。

佛山不存在要不要陶瓷会展的问题,而是怎么做大的问题。早在几年前,佛山市委、市政府就把佛山陶博会发展目标定位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三大会展之一。尽管佛山陶博会已经称得上国内陶瓷行业的顶级展会,但与国际最有影响力的陶瓷会展相比,佛山的距离还很遥远。世界最有影响力的陶瓷会展——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陶瓷展,17万多平方米的巨大展馆,人家只准一家中国陶瓷企业参展,而且只给30平方米。人家既害怕中国企业“偷”专利,也从骨子里看不起中国陶瓷。这样的现象虽然窝囊,但却是佛山做大会展的机会。作为中国陶瓷产业的头号种子选手,佛山必须承担起终结历史的责任。

但是,留给佛山的时间已经不多。国内陶瓷产区群雄并起,多极化的态势日趋明显,多极化的会展经济也会随之而来。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佛山最有资格解开这个谜底。这不是希望,而是必须!

我们的陶瓷会展之路还要走多远


今年9月份,里米尼陶瓷技术装备展(Tecnargilla)、博洛尼亚陶瓷卫浴产品展(Cersaie)、维罗纳石材展(Marmomacc)相继于24日、25日、26日在意大利相应的城市开幕。在国内,十二届(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十五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2012沈阳法库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同样在9月份相继开幕。前者分别是行业内公认的全球相应领域的第一大展,后者是国内各陶瓷产区自己主办的带有“国际”头衔的陶瓷展。再过十来天,第二十届中国(佛山)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也将正式开幕。基本可以肯定,每年中国各地的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一定多过中国之外的世界陶瓷博览会的总和。然而我们真正具有国际性的会展却不多。我们的陶瓷会展之路究竟怎么样?还要探索多久?

对比意大利这三大顶级展会,每年一度的广州陶瓷工业展与里米尼陶瓷技术装备展相比,无论从展会面积、参展企业数、参观人数来说都已经是伯仲之间。由于目前陶瓷技术装备的最大市场在亚洲、在中国,预计广州工业展超过里米尼陶瓷技术装备展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展是指日可待的事,如果中国的两大协会主办方能够很好的精诚协调合作的话,这个过程将大大缩短。每年一度的厦门石材展在规模等各方面与维罗纳石材展相比已经相差无几,但展会的国际性尚有距离,2012年厦门石材展海外展示面积约占15%,而维罗纳石材展的海外展示面积超过一半。简一陶瓷连续四次到意大利参加维罗纳石材展,今年佛山的敦煌明珠陶瓷也参展维罗纳石材展,估计明年会有更多的中国陶企参加维罗纳石材展,特别是以大理石瓷砖或微晶石产品为主的陶企。如果广州陶瓷工业展的主办方两大协会仍然无法很好合作的话,将来最先超过意大利这三大展会的国内展,极可能是厦门石材展。与我们差距最大的是博洛尼亚陶瓷卫浴产品展,一方面,国内无一类似展会可以与其媲美;另一方面,国内类似的展会遍地都是。随着国内的新兴陶瓷产区不断增加,类似的展会还在增多,一边是我们喊着“打造中国的博洛尼亚展”已经十多年了,却看不到半点痕迹影子,一边是我们努力了十多年,今年才略有突破有三家陶企博洛尼亚参展。

今年在维罗纳石材展,3号馆都是中国企业参展,称之为中国馆,但我们看到整个中国馆基本没有特装,不少好产品的展示效果一般。类似的如果博洛尼亚产品展有朝一日基本对中国陶企开放(估计会逐步开放),我们会不会遇到类似石材展的情况呢?到时就要全面考验中国陶企的设计、展示实力了。我们有必要到万里之外的欧洲投入巨资参展做特装吗?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世界顶级展会,情况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全球超过60%的陶瓷砖产量在中国,约80%的陶瓷砖产量在亚洲。为什么我们没有全球顶级陶瓷产品展?而且我们是一直在努力,但离目标却越来越远。为什么?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两条是肯定的,一是国家级的主管协调部门,各自为政,对立多、协调少,互不相容,推诿多、配合少;二是地方政府以自己为中心,一心想着自己的会展经济,资金分散、资源分散,无法打造国家级的会展,国际级的会展更无从说起。现在正在起草的“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初稿)”,拟将“限制区域性的、小型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展会,集中多方面的资源,打造一个或两个(不超过两个)有标志性意义的、大型的、国际性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展会”写入其中,不知能否做到,对打造中国的博洛尼亚展有所推动。

中国的陶瓷会展之路还有多长?中国可能拥有自己的、国际的、顶级陶瓷产品展会吗?怎样才能做到?何时才能做到?

广东能强陶瓷算几线品牌 能强陶瓷的优势


广东能强陶瓷算几线品牌?能强陶瓷的优势有哪些?在家庭装修中,陶瓷的应用十分广泛。市面中,陶瓷的品牌有很多,其中,来自广东的能强陶瓷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个牌子。那么,能强陶瓷到底怎么样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能强陶瓷的优势,以供参考。

广东能强陶瓷算几线品牌?

这一品牌是来自广东的陶瓷品牌,属于二线的陶瓷品牌。这一品牌致力于仿古砖、玻化砖等多种瓷砖产品的生产,不仅用于先进的生产设备,在生产技术和经验上也是走在行列前列的。因此,其生产的产品在质量上也是比较有保证的。值得一提的是,能强陶瓷在节能环保上也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受到了政府的高度肯定。

能强陶瓷的优势

1、能强陶瓷硬件设施

在生产设备上,能强陶瓷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检测设备,在陶瓷行业内是走在比较前列的企业,从而也保证了其产品的质量。

2、能强陶瓷环保技术

比较难得的是,能强陶瓷在陶瓷产品的生产上采用的是环保技术,能够有效的实现节能降耗,是陶瓷行业的典范。

3、能强陶瓷认证荣誉

能强陶瓷的产品也通过了各种国家质量的认证,且获得多个国家荣誉称号,产品的质量和技术都是得到肯定的。

4、能强陶瓷创新

在产品的创新上,这一品牌也是比较突出的。不仅生产的瓷砖种类齐全丰富,在技术上也不断的创新。

艺术陶瓷:艺术离市场距离有多远?


艺术陶瓷承载着我国数千年陶瓷文化底蕴,也由此奠定了中国陶瓷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随着建筑、装璜、收藏等行业的发展,艺术陶瓷发展前景广阔,但记者近来采访发现,近年我国艺术陶瓷被仿制仿冒严重,销售渠道不畅,自身创新不足,这三大问题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的瓶颈。

专家认为,要扩大艺术陶瓷在国际上的影响,进一步开掘国内市场,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大艺术陶瓷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陶艺工作者进行艺术创新,同时组建正规的展销渠道,打通艺术陶瓷通向国内外的市场之路。 

仿制仿冒成陶瓷名家之痛

名家名瓷因其不菲的“身价”,首当其冲遭到仿冒仿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创作的瓷板画《春江花月夜》问世后,受到海内外陶瓷收藏家的青睐,每件价格在数十万元。然而2001年8月,一件标价4.6万元、几可乱真的《春江花月夜》瓷板画赝品公然出现在北京一公司的柜台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创作的雕塑瓷名作《哈哈罗汉》的仿制品随处可见,价格一度低至每件二三十元,而为数不多的真品反而淡出市场。

仿制仿冒名家艺术陶瓷甚至出现在一些由文化部门组织的国际文化展销会上。今年4月,一位展销商在得到文化部门的批准后专门组织了一次景德镇知名的艺术陶瓷赴法国参展,这位展销商拿到文化部门提供的展品名单后,为减少成本,在收集展品时并未与当地的一些名家联系展瓷,而是按照图片仿制了一些作品,由于国家有关部门把关不严,一些仿制品被充作真品带出国门参展,其中学院教授何炳钦的一件名作就被仿制。

景德镇多位陶艺名家反映自己的作品都曾被仿制仿冒,加强艺术陶瓷特别是名家名作的知识产权保护刻不容缓。一些陶艺大师认为,一个艺术家达到较高的创作境界可能要耗费毕生的精力,而仿制仿冒盛行,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如果任其发展,整个艺术陶瓷行业势必走向衰落。

“会做不会卖” 优势成劣势

“会做不会卖”是很多陶瓷名家的弱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将一件艺术精品以10万元价格售予他人,但购买者很快就在香港以50万元高价售出。专家认为,这一方面反映了艺术陶瓷制作者自身市场意识不强,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内没有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能为艺术陶瓷提供合适的市场运作模式。

在正规销售渠道缺位的情况下,艺术陶瓷的巨大市场价值催生了大量不当渠道,对艺术陶瓷声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去年,上万名来自景德镇及其周边省市的瓷商、市民、甚至农村闲散人员,在景德镇购进大量低质劣质艺术瓷,成批组团到欧、美、亚、澳等数十个国家进行艺术陶瓷展销,时间长达一年多。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陶瓷品质良莠不分,大量低质陶瓷被冠以高档艺术陶瓷的称号高价销售。随着展销活动的延续和影响面扩散,景德镇艺术陶瓷在境外的售价一路下跌。同样一个青花艺术瓷瓶,展销初期售价可达万元以上,但到后来沦落到数百元也无人问津的地步。

此类非法展销猖獗,不仅损害了我国艺术陶瓷的国际声誉,甚至对艺术陶瓷在国内的市场、信誉和品牌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专家认为,这恰恰从反面证明了国内艺术陶瓷销售渠道过窄、市场成熟度过低的现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等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成立专门的艺术陶瓷展销公司,培养专门的经销人员,抬高准入门槛,规范艺术陶瓷的展销。

几支画笔能否画出艺术陶瓷的春天

缺乏交流合作的平台阻碍了我国艺术陶瓷的创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景德镇市有很多搞艺术瓷的作坊,但平时彼此之间缺乏沟通,也很少到外面参观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育贤说,自己搞了一辈子艺术陶瓷还没出过国门,对国外的技艺、市场缺乏了解。世家“孙公窑”的继承人孙同鑫说:“由于缺乏交流平台,创作的艺术作品有时感觉总差市场一拍。”欧洲陶瓷学会主席尼古拉·巴比尼说,陶瓷产品的制作和销售,都离不开全球陶瓷界的合作。他建议中国陶瓷界更多地加入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诸多挑战。专家们建议,在艺术陶瓷气氛比较浓厚的地区可以组建陶艺家协会之类的组织,互通有无,取长补短。

艺术陶瓷做大做强,生产模式有待调整创新。目前在国内缺少大型的艺术陶瓷生产企业,以景德镇为例,这里云集了全国三分之一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艺术陶瓷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处于前列,但基本靠家庭作坊生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认为,艺术陶瓷单凭几支画笔,无法做大做强。目前我国日用陶瓷产量三分天下有其二,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和出口大国,但是当前生产的日用瓷主要为中低档次,换汇率极低。专家认为,发展艺术陶瓷,可以在艺术陶瓷日用化方面作出探索,或对日用陶瓷加以艺术包装,形成产业化规模,进行批量生产,做大做强艺术陶瓷。

走“大众名牌”之路,透过“海尔”看陶瓷


如今的“海尔”可谓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是中国目前最具影响力和最受尊重的品牌之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海尔是走出行业局限,从冰箱行业里的“行业名牌”跳出来,被大众理解、接受,变成人人皆知的“大众名牌”。1984年,亏损147万的海尔在张瑞敏的领导下,认准了冰箱这一朝阳产业,引进了德国“琴岛——利勃海尔”的先进技术生产冰箱,一开始,海尔就确立了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两条腿走路的基本方针,即在产品质量过硬的前提下,不断通过品牌建设使自己成为业内知名的“冰箱名牌”即“行业名牌”。但在实际发展中,海尔人逐渐发现:冰箱,作为一种家庭耐用消费品,最终的购买者都是普普通通的大众消费者,要占据行业老大的位置,就应该最早从行业内走出去,让尽可能多的大众消费者熟悉,所谓的“名牌”,是建立在目标购买者而不是不相干的专家等人心里的。于是他们开始走出行业局限——仅仅做一个被专家、同行所熟知的“行业名牌”是不够的,真正的品牌建设之道是要被大众熟知的“大众名牌”:于是海尔人就有预谋的开始“砸冰箱”,让生产工人亲手砸碎那些不合格的冰箱,并通知新闻媒体做事件宣传,走出了行业局限束缚的第一步;然后又有计划地在大众媒体上投放广告,告知大众消费者自己是冰箱行业“第一个国家名牌获得者”、“第一个质量金奖获得者”、“第一个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正是通过这些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品牌宣传,海尔终于在大众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了“冰箱行业第一品牌”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不仅仅是被业内专家、同行认可的行业名牌。反观我国现在的陶瓷业: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仅在佛山一地,就有大大小小的建陶企业上千家,生产线近2000条,也涌现出一批像“鹰牌”、“东鹏”、“新中源”、“蒙娜丽莎”、“欧神诺”、“冠珠”这样在一定范围内拥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著名品牌,但在这“春秋乱世,群雄争霸”的竞争年代,每一家企业、每一个品牌都希望自己能摆脱“价格战”束缚,被更广大的大众消费者认识、了解乃至形成“心理品牌定势”,占据优先的第一购买位置。海尔就是我们陶瓷品牌可以学习、借鉴的榜样,因为现在的行业特性和当时海尔所处的环境相似——截至到目前为止,建陶业内没有一家进行过或正在进行大众化品牌建设,在这个关键时刻,谁能像海尔一样最先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良机,谁就能在品牌林立的建陶业内脱颖而出,毕竟第一个是成本最低的。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佛山陶瓷能走多远?》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佛山陶瓷能走多远?》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能强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