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传奇]下岗女工负债起家成千万富婆

[传奇]下岗女工负债起家成千万富婆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1-05-10

大理石瓷砖。

十年间,从一名下岗工人到赫赫有名的民企董事长,从借债起家开小店到资产千万办公司,年仅40岁的李冬莲用超乎常人的创业精神书写了一段成功女性的故事——

景德镇市恩冠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生产瓷墙砖的建陶企业,开办仅两年多时间,就成功开发全瓷外墙砖系列新产品50多个,不仅填补了该市建陶业的一项空白,而且实现了年产量150余万平方米,年产值2000余万元的良好业绩。目前,公司产品不仅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还打入了欧洲市场。

李冬莲是“恩冠陶瓷”的董事长,日前,她同时获得“瓷都十佳女企业家”和“瓷都十大杰出青年”的光荣称号。

下岗创业追求新的人生路

敏锐的眼光、吃苦的精神和面对困难不认输的人生态度,使李冬莲成功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

1995年,29岁的李冬莲从景德镇物资局下岗。面对生活压力,她没有抱怨,没有气馁,而是挺直腰杆重新寻求人生路。由于工作期间曾接触过建筑陶瓷,李冬莲认定建陶会有广阔前景,于是决定开一家店。没有资金,她就借钱在建材街租了一间最小的店面,没有货,她就向朋友赊了200箱面砖。可由于店面小、品种单一,很少有人光顾。尽管如此,李冬莲仍用最好的服务态度和最优惠价格对待每一位顾客,慢慢的,顾客竟多了起来。有了一些固定收入,李冬莲就开始丰富品种。为了进到一些款式新的产品,她白天在店里做生意,晚上乘车去乐平进货。这样辛苦的日子熬了大半年后,她终于积攒到一万元,于是便去广州采购更多的新品种。WWw.TAoCI52.coM

经过四年的摸爬滚打,李冬莲不断扩大经营,不仅将店面做到了建材街最大,而且,经营品种也是最多,店里员工从自己一个人发展到十多人,年销量达到500多万元,她的腰包也渐渐鼓起来了。

自办企业勇于开拓不停歇

从白手起家做到资产百万,李冬莲富起来了,那时,她完全可以守住建材店过一辈子富裕的生活,可是她却偏偏“不满足”,她要继续发展,为社会做贡献。

有一次,李冬莲去高安某建陶厂进货,那儿的人得知她来自瓷都景德镇,开玩笑说:“你们瓷都生产不出好的建陶,真有愧这个称号。”一席话深深刺痛了李冬莲的心,她坚定地回答:“瓷都就是瓷都,没有的东西一定会有,而且还会是最好的”。回到景德镇后,她下定决心要开办一家建陶企业,要创出家乡的品牌。

为了丰富企业生产、管理和销售知识,李冬莲专门投股到南昌一家地砖厂,经过一年的学习,不仅积累了经验,而且个人资产也有了一个新的增长。

2002年,李冬莲投资500万,接下亏损企业——原景德镇装饰材料厂,创办了自己的建陶企业,并取名“恩冠陶瓷”。

她重人才,坚决杜绝亲戚来企业工作,而且企业中每一位技术骨干都是她耗尽心思从外地请来。

她重管理,处处体现人性化。她把员工真正当成企业的主人,每时每刻关心他们的生活,千方百计满足他们的要求。

她重信誉,对待客户从不敢怠慢。记得有一次,上海一客户一次性订了整栋大楼共7万平方米的外墙砖。李冬莲垫资百万元生产,在10几天内连续开窑数次做完。谁料,客户陆续提货到上海并已将大部分产品使用后,发现每窑产品的颜色有偏差,竟要求全部退货。得此消息后,李冬莲十分爽快地答应下来,并一次下料,加班加点为其重新生产。为此,她赢得了良好的信誉。此外,她还专门为客户制定了三个“24小时”,即确保款到24小时内为客户发货;客户有任何疑义,24小时内答复;新产品上市,24小时内为客户送样。

她有爱心,不仅承担了原企业中200多名退休工人的退休金,并接纳了200多名下岗工人到自己的企业中再就业,而且每年资助20名困难学生重返校园。

走到今天,李冬莲可谓成功,可她仍不停息,她要追求更大的成功……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传奇]“昌南子”王隆夫


日前在广州壹号国际文化广场举行的景德镇精品陶瓷收藏交流展上,记者看到了展出的一幅价值80万元的瓷版画《李铁拐》,其人物特写形肖神扬,意态天然,惟妙惟肖。在放大镜下看,人物毛发都清晰可见。而这幅瓷版画正是出自于别称“昌南子”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隆夫之手。

出身于“陶瓷世家”的王隆夫,是地道的江西浮梁人。其祖父王昌彬,曾任晚清景德镇御窑厂总办。王昌彬在任上,协助烧陶官烧造了同治皇帝的婚典御用瓷、奉造了慈禧太后七十大寿的寿典御用瓷。辛亥革命后,御窑厂停办,王昌彬不弃旧业,自办作坊,仍以瓷业为主。

王隆夫称,当时,家族的作坊主要是与郭葆昌(世五先生)合作,专司制作,由郭葆昌负责销售,作坊不对外经营,外人也看不到家族的瓷品。他清楚地记得小时候曾看到郭葆昌卖过一个瓷器,价格是按其重量用黄金来计价的。在一个天平上,当瓷器的重量和黄金的重量相等时,就是这件瓷器的价格。

王隆夫父亲王庭芳早年就读于江西窑业学校,后考入上海美专,善画、书、诗词、金石。王隆夫曾一度助父亲管理窑场,并将书画运用到陶瓷装饰中。

王隆夫对记者说,“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决定着他性情、志趣的形成。在这个家庭里,我从小耳濡目染的是画与瓷的人和事。我还记得,十岁时祖父把着我的手练毛笔字,父亲在油灯下给我讲《陋室铭》。我至今还记得童年学画临摹的那本《芥子园画谱》和陈洪绶的《博古叶子》。”

他称,陈洪绶这套《博古叶子》的版画共有48张,画的全是历史人物,不仅表现了画家在人物画技法上的造诣,也反映了画家本人的思想境界。在陈洪绶的笔下,已经摆脱了作为一个亡国遗民感事伤怀的狭窄境界,而是深入地表现了社会变革的趋势。他比划着说,在这套作品里,除了画了一些历史上为人民所景仰的英雄志士以外,还画了许多豪客富商。这种以歌颂财富为题材的人物刻划,是陈洪绶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所有这些都成为了王隆夫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的一种感悟。

14岁那年,因家境窘迫,父亲只得让上了两年初小的王隆夫辍学,进了太平瓷社拜师学艺。三年后,王隆夫有了自己的画室———隆夫画室。王隆夫以画粉彩人物为主,同时也工于青花花鸟。他画的瓷器都是自画自填,作诗题跋从不假借他人,而是自吟自写。王隆夫年轻时曾创作了一幅《唐三侠粉彩》瓷版画,容貌服饰各异而个性鲜明,整个画幅笔致尖秀爽劲,眉目点染传神,且在布局上一张一弛,一动一静,产生强烈的对比关系,印证了“情动于中而形于画”这句话。

但王隆夫并没有满足于此,每有新作,必携画作向师父王锡良等人登门求教,常常获益匪浅。1955年,王隆夫加入了工艺社。1958年随社合并,转入了市艺术瓷厂。

对此,王隆夫深有感触地说,“那个时期,我的画风还没有定型。我觉得,一个艺术家切不可过早定型,不定型就能博采众长,集百家之大成之后才能厚积薄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不定型就是最好的定型。”

不过,在王隆夫的心里还有一道抹不过去的伤痕,那就是一场十年浩劫把家中所有的藏品都洗劫一空。1966年初夏,王隆夫被扣上了“裴多菲俱乐部黑干将”、“反动学术权威”的高帽子,被剥夺了公民权利而打入另册。家中所藏大量文献史料及历代陶瓷珍品,在“文革”期间被“造反派”席卷而去,十年之后王隆夫才被“平反”昭雪。然而,那些被他视作“家珍”的藏品却难觅踪影,最后仅归还了一本有他祖孙三人批读圈点的线装古籍《易经》。那年,王隆夫已过了不惑之年,时年45岁。

后来,王隆夫在将旧宅改建成一栋二层楼新居时,特将新宅易名为“还经楼”。在艺术上重获新生的王隆夫再度焕发了艺术青春,佳作迭出,获誉频频,他也被称为瓷苑画坛中的“出水芙蓉”。

1979年,王隆夫被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同年,他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工艺美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其后,王隆夫的不少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并享誉东南亚各国。

记者了解到,王隆夫擅长运用粉彩绘制古代人物画,兼及山水、意笔花鸟。他的作品融诗词、绘画、书法、金石于一体,取其情境神韵,笔力刀功。立意气势磅礴,用笔苍劲古拙,格调高古秀雅,风格洗练含蓄。笔下的艺术形象,多取材于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着力表达真情实感,着意反映生活真实,着重发掘人物的内在精神气质,多以工笔带写意的手法塑造形象。其作品也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多次获奖。他先后多次出访泰国、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并现场表演,博得收藏家的一致称赞。他的传记也已载入《中国美术家名人大辞典》和《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名人辞典》。

近几年来,由于出品量少,使得王隆夫作品价位不断攀升。“如今,我在家里玩得高兴才动笔,对自己的作品也很满意。但每年的作品很少,一年才出四五件。”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由于求购者甚众,膺品就开始出现了。

王隆夫告诉记者,有的膺品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甚至连他的儿子都难以识别出来。“刚开始的时候真是很生气。不过,现在又不生气了。心里想想,他们也是为了求生存,又不是去偷去抢,这总比他们在社会上去偷去抢要强吧。”王隆夫平静地说。

作品威水史

王隆夫设计的《八仙飘海薄胎碗》获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一等奖;《一苇渡江》获设计评比一等奖。他创作的《百件高脚筒瓶》,以传统题材八仙为主要装饰内容,但在人物形象处理上却个个性格分明,神形兼备,朴素动人。特别是在曹国舅这个形象刻划上别出心裁。作品中的曹国舅,衣冠不整,一手抓帽,一手提靴,那种鄙视俗世、不屑凡尘的神态跃然瓷上,呼之欲出。

他的另一件作品《唐三侠》,着力描绘了李靖、红拂女与虬髯客道别的瞬间情景。虬髯客骑在急欲狂奔的驴上,回首拱手,似有千言万语难以表达。红拂女跨在马上,若有所思,含蓄地体现了她欲言又止,依依难别之情。这一张一弛,一动一静的强烈对比,十分生动地表现了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富有情意,引起人们无限遐想。

1990年,王隆夫创作的一件《六鹤同春》粉彩花鸟万件瓶以12万元的高价被印尼华商求购,创下了当时全国产瓷区单件瓷换汇率的最高纪录。(何晓晴)

王家后继有人

如今,让王隆夫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衣钵是后继有人。王隆夫育有三女一子,长女王淑凝,毕业于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曾三次赴日本学习和工作。她创作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其中“丽人行”花瓶获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并被日本“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次男王安维毕业于学院美术系,高级工艺美术师,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作品融书、画、诗于一体,粗旷泼辣。作品获全国青年科技成果博博览会金奖和全国工艺美术优秀奖,系当代青年书法家和陶艺家。

此外,王淑凝、王安维姐弟分别应邀出访日本、新加坡、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并作技艺表演,得到广泛赞扬。另两个女儿王淑明和王淑嫒两人的陶瓷作品也多次在国内获奖,其作品风格以秀丽见长、雅俗共赏,得到美国、台湾、香港等地收藏家的一致好评。1993年,“还经楼”王氏家族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世家”称号。

每件陶瓷展品都是一段传奇


每件陶瓷展品都是一段传奇

在瓷盘上雕刻“拓荒牛”与深圳美景向深圳的“而立之年”献礼,在紫檀木上呈现精美国画山水,在铜雕上镂刻出形态各异的“八十七神仙”,瓷凳上描绘出衣带飘飘的飞天仙女,一块无价翡翠要等数十年遇到有缘人赋予灵性生命,成就《化城》玉缘……荟萃奇珍异宝的工艺美术馆一向是文博会不可错过的亮点。每件展品背后都有一个美丽故事。第六届文博会的9号馆工艺美术馆前日甫一开幕,就成为一个面积达15000平方米的“珍宝馆”,顶级工艺美术精品荟萃其间,国内手工艺大师云集汇聚,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最高成就和最精彩作品在此得到完美展示。

据深圳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透露,工艺美术馆以“传承・创新・艺术”为主题,展品分为11大类、3万多个品种。引人瞩目的是,来自全国34个省市区的252家参展工艺美术机构和企业中,以工艺美术品出口为主导的企业和机构占了75%。“文博会工艺美术馆将全力打造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最权威的展示交易平台和出口贸易平台。”在718个标准展位中,工艺美术专业门类的特装展位占全部展位的58%,比上届递增9%。参展的知名品牌企业占全部参展企业的64%,比上届递增10%。采用新设计、新工艺、新技术的产品占全部参展展品的81%。

惊艳篇:珍品荟萃的一场盛宴

走进工艺美术馆,大师作品、红木艺术、陶瓷、珠宝、民间工艺、现代工艺、刺绣7大展区前无一不是人流如潮。而各具特色的工艺美术精品从陶瓷、雕塑、玉器、珠宝,到编结、织锦、刺绣、印染品,再到漆器、工艺金属、工艺画、工艺玻璃和传统家具,更是琳琅满目地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工艺美术的创新作品和代表性流派,其所散发出的浓郁民族风情,让人目不暇接。

在本届文博会上,丝翎檀雕的发明人将展示独创的铁笔丝毛技法和雕刻工具,为木雕艺术带来创新性变革。其中拥有深圳本土知识产权的丝翎檀雕更是首次亮相文博会。在传承中国传统木雕的基础上,丝翎檀雕能够在坚硬而名贵的紫檀木上表现国画艺术中以精细著称的工笔花鸟画。它通过艺术的再创造将传统工笔国画用浅浮雕形式在紫檀木上立体呈现,用精湛而多变的表现手法丰富了木雕艺术语言,产生了“工写相谐、收放有度、气韵生动、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铜雕《八十七神仙卷》展位前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留驻。创作者陈志忠身手不凡的卓越发挥,让人群里发出“深圳竟有此等铜雕高手”的赞叹。这件铜雕作品,以我国传世白描人物画经典《八十七神仙卷》为蓝本,采用浮雕形式制作,其长240厘米,高35厘米,铜板厚度为2.5厘米,整幅画面上所雕87位“神仙”形象,个个饱满、圆润,且细腻、生动。陈志忠在现场告诉记者,他前后投入了4年时间历经五个阶段完成此作品。而《八十七神仙卷》更是曾经在此前的深圳文博会和杭州西湖博览会上荣获大奖。

必须要提到的是本次9号馆展出的国宝级展品《化城》。在展示柜的灯光下,展品通体剔透,细看更是有奇异的紫、绿、青、黄、白五彩映现其中。这个由玉雕大师张伟良创作的翡翠力作《化城》成为展馆里观赏人数最多的一个展品。台湾玉石商人徐喜郎现场告诉记者关于《化城》翠料的寻宝过程,更是跌宕得好像一个传奇。原来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要等数十年才能得到有缘人亲手雕刻赋予灵性生命。师从中国玉雕界泰斗级大师蔚长海先生的张伟良后来机缘巧合遇见徐喜郎,随后他历经了一年多时间,多次修改、完善、精工细作才使得《化城》出世。

此外,由名贵黄金珠宝镶嵌而成、寓意幸福吉祥的“百泰和合盘”,将现代的黄金镀层烧制工艺与传统钧瓷制造工艺融为一体的“伟人尊”等同样精美绝伦,令人过目难忘。而由一家深圳瓷艺公司设计制作的《飞天》系列瓷凳则将敦煌莫高窟的飞天艺术移植到了瓷器上,瓷凳的造型与莫高窟丰富的藻井图案完美融合在一起,令这一日常生活用具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气息。

能人篇:巧匠“炫技”游客现场偷师

在工艺美术馆中,工艺美术大师们的现场创作总能激起围观人群的惊呼和赞赏。能工巧匠们精彩的“炫技”表演,给观众带来难得的体验,留下难忘的瞬间。

潮州市潮绣研究所所长孙庆先带领6个绣娘历时14个月绣制而成的作品《国色天香》是本次工艺美术馆展出里的亮点之一。它在潮绣传统垫绣的基础上,采用上等的K金四色线、绒线,在薄如蝉翼、透明如玻璃的真丝布料上刺绣。画面富丽堂皇,金丝楠木的底座上雕刻着梅兰竹菊,使作品流露出典雅的色彩。

潮绣了得,苏绣当然也不可不说。有“苏绣艺术之乡”美称的苏州镇湖除了带来了以“精、细、雅、洁、奇”著称的刺绣精品外,更有一批刺绣能人现身文博会现场,让广大观众现场感受那些精美的刺绣手工艺品是如何在一针一线间呈现它们的意蕴深长。代表了苏绣精华的来自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卢福英创作完成的《姑苏繁华图》,以一幅描绘清乾隆年间苏州风情的传世之作为蓝本,采用上百种色线,在绣制中综合运用平针、套针、虚实针、散套和滚针等多种针法,在忠实原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苏绣纤维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的视觉审美效果,使作品更加清晰、自然、流畅。不少年轻女性被深深吸引,不愿离去,更是“赖在”现场“偷艺”,向大师讨教几招刺绣技法。

献礼篇:《春天的故事》为特区30年献礼

今年,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30华诞。在第六届文博会工艺美术馆中,不少参展作品都以此为契机,将深圳的创业历史和城市风貌作为艺术表现的素材,以自己的方式向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献礼。

在展馆现场,高级工艺美术师谢伯齐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而专门创作的刻瓷作品《春天的故事》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谢伯齐将深圳经济特区初创时期的代表性雕塑《拓荒牛》和近年兴建的标志性建筑深圳市民中心刻制在同一幅瓷画里,唤起人们关于历代建设者“传承”关系的联想。此外,作者还将邓小平塑像和市花簕杜鹃等元素融入作品中,表达了对深圳的热爱和对创业者的致敬之意。谢伯齐对记者表示,《春天的故事》创作历时7年,数易其稿,旨在讴歌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成就和拓荒、争先的精神,激励特区建设者续写春天的故事。

年逾古稀的谢伯齐透露,“自己本来的《春天》系列作品先后取名《大鹏振翅、继往开来》、《飞腾吧,深圳》、《春天的故事》、《继往开来竞腾飞》。后来定稿决定用《春天的故事》。一是深圳创作的《春天的故事》已唱响全国。二是深圳特区报《东方风来满眼春》更是成为历史雄文。这些对我刻瓷作品的命名都有影响。一个“春”字蕴含了深圳的美、深圳的勃勃生机、深圳的希望远景。

本次文博会上,工艺美术馆将举行一系列主题活动,包括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评审与颁奖、深圳丝翎檀雕全国专家鉴评会、工艺美术资源重组与模式优化研讨会等。其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纪念品设计大赛首次向全国公开征集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为主题的工艺美术精品,将吸引来自各地的工艺美术家们竞技角逐。

钧瓷为何到达不了几千万?


中国古代瓷器最精华的部分,是宋朝五大名窑,即汝窑、哥窑、钧窑、定窑、哥窑。由于这五大名窑传世品较少,故进入拍卖行屈指可数。而进入拍卖行,动辄到达几千万的极端价位,但其中钧窑拍卖却价位较低,常常在几百万之间徘徊,令不少钧瓷收藏家困惑不解。

历史上,钧窑的地位到达顶峰期大约是在清末民初,当时民间流行着这些话:“钧瓷无对,窑变无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雅室无钧,不可夸富”;“片瓷值千金”等等。因钧瓷的完整件鲜有,故人们常常收集钧瓷碎片,于是用钧瓷碎片做成的挂屏一时风行,此乃其它种类的瓷器所不见。以此可见钧瓷的地位不同凡响。人们之所以热烈追捧,主要原因在于钧瓷形制的高贵典雅、色泽的富丽绝妙、浓郁的皇家之气打动了藏家。从美学上说,钧瓷高境界的色形搭配,较早地、极丰满地表现了瓷器美学的装饰语言,这种美学语言为以后烧制色釉瓷定下了基调。钧窑装饰的天然浑成,力仿自然界日起霞飞之色,这和宋人以自然天地为本源的信念、风行的平淡素雅、舍弃刻意雕琢的美学时尚与宋人尚理的哲学境界并行不悖。如此地位,按理说钧瓷也应该拍卖到几千万甚至上亿。然而,近几十年,由于相关的钧瓷文献鲜见、出土也少,官窑钧瓷的断代问题频受外国专家的怀疑,认为是宋后的器物,这种怀疑自然影响了钧瓷的经济价值。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根据上博最新热释光技术测试,得出河南北宋钧窑的官窑生产期限应在元末明初之间,这个观点在近日的一个国际性的钧瓷研讨会上一发表,语惊中外专家,不谋而合的是,陶瓷专家陆明华也发表论文,从形制、生产条件等多方面探讨钧窑生产的时间应晚于宋。于是,各地专家纷纷发表看法,多数反对这个观点,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故宫陶瓷专家王莉英认为,上海博物馆运用先进的科学测试手段,是今后陶瓷鉴定的方向之一,然而,目前这种小范围的测试,从学术上只能说是试样,很难谈得上是学术成果,更何况,这种测试错误的现象屡见发生,因此要想对钧窑断代重新认定,必须依赖出土与文献,以及多种科技手段大量的测试,建立大量的数据库之后才能进行归纳,让结果自己浮现,而不是人为地添加。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陶瓷界资格最老的耿宝昌也针对上海博物馆的热释光测试表明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既要学术争鸣、又不能盲目地跟着外国人走,特别是要注意少数国外专家故意诋毁中国文化的现象,再说搞科研应该尽量独立自主,中国人的问题中国人自己解决。宋五大名窑在世界陶瓷史上地位举足轻重,是构成中国民族自豪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多做一些加固其地位的研究,而不是相反。

尽管关于钧瓷断代的争论不休,但不少专家认为钧瓷的价值不但不会受影响,相反会被进一步肯定,因为钧瓷的釉色之美艳、形制之高贵、所体现的皇皇浩荡之气,无器能出其右,其经济价值一定会与日俱增。

景德镇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 下岗职工再就业


在景德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景德镇市正在形成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的浓厚氛围。7月8日上午,市长李放冒着高温酷暑,再次来到陶瓷公司所属的部分瓷厂调研。他强调,要充分发挥国有瓷厂工业遗存的旧厂房、老坯房、老窑房的作用,因地制宜,精心规划,修旧如旧,吸纳安排更多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做好做活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李放先后深入曙光瓷厂、宇宙瓷厂、为民瓷厂、建国瓷厂,实地察看工业遗存的旧厂房、老坯房、老窑房,与企业经营者和职工亲切交谈,共商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之策。李放还察看了正在建设的市陶研所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

李放要求,在打造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时要把企业职工安顿好,尽可能地让他们上岗就业;要精心谋划,使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有活力、有效益、有后劲,实现良性发展;要把工业遗存的老坯房、老窑房修缮好、保护好,使之成为文化地标式的旅游景点。

现代艺术创始人毕加索艺术传奇


现代艺术创始人毕加索艺术传奇

20世纪的现代艺术创始人毕加索92年的创作旅途,堪称是一部绚丽而绵长的艺术传奇。毕加索正式制作陶瓷作品时已入暮年,他喜欢在壶罐、盘子及瓷砖上绘出图案,并做出人们意想不到的造型,包括女人、秃鹰、公牛、山羊、半人半马怪等形象。而且,毕加索往往以多种手段将彩塑、绘画和拼贴的因素结合于陶艺创作中,他认为在壶罐或盘子等立体物品上作画跟在平面画布上作画毫无二致。正是毕加索独辟畦径的大胆探索,才令这些造型多样而奇特的彩绘陶瓷作品面世。

《竞技场中的牛》,305毫米×378毫米,创作于1948年

毕加索开创了立体主义艺术流派的先河,又是有史以来第一位活着见证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身材矮小的他,却是个精力旺盛的多产艺术家,一生累计作品多达3.7万幅,如此算来,毕加索在有限的生命中,平均每天就创作出3、4件作品。

《长羽毛的猫头鹰》,高286毫米,创作于1951年

与水、火、泥做伴的晚年

1946年的夏天,65岁的他带着情人弗朗索瓦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克劳德(Claude)和帕洛玛(Paloma)来到小镇瓦洛里斯度假,这是个美 丽的、有着传统陶艺制作基地的海滨小镇。在偶然的机会中,朋友邀请他们去附近在手工艺市集小逛,毕加索有兴随意地在小摊上捏了几个小件,还有幸认识了当地著名的玛都拉(Madoura)陶艺工坊的拥有者──乔治和苏珊夫妻,他们让毕加索随意使用其陶艺设备。

《两只高手抦的花瓶》,高406 毫米,创作于1953年

开始陶艺的人生三阶段

不知道是因小镇的优美景色或是陶艺之魅力吸引,让毕加索在小镇一住就是25年。同时毕加索也进入了其陶瓷创作初期——“平面时期”。起初他还没接触过陶瓷专业制作训练,所以没能解决上釉和多重烧制的问题,于是就直接在结了块的粘土上塑造鸟、鸽子、猫头鹰的形态。后来他又找到了供应商提供西班牙浅口盘。五彩拉毛粉饰盘面替代了原先在的画布边框创作。他选了库存中的一些素烧碎片来装点,用来强调精致色彩和几何装饰感的盘器形态。在小型介质上创作,毕加索明显丢开了超现实主义时期画面的错综复杂感。在毕加索的陶艺作品中和绘画一样,常会出现梅塞德广场上成千上万只来去自由的鸽子、斗牛场等元素,这些元素承载着毕加索对故乡的热爱和记忆。

《西班牙大水罐》以蓝色和黑色绘制而成,高203毫米,创作于1954年

在苏珊夫妇的帮助下,毕加索学习了一部分粘土基础知识,并得到了关于色彩、烧釉等方面的建议。他开始突破平面的图形表现,通过自由调整陶器的形态和比例,成功地将装饰趣味浓郁的元素植入壶,盘,花瓶等容器中,使之成为兼顾使用功能的陶瓷雕塑品。比如该场拍卖中以6万美元成交的《两只高手柄花瓶》,瓶身成了女人的身体,耐看的黑白配色,富有装饰趣味。

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毕加索进入陶瓷创作的成熟期,他开始用电动燃煤窑炉自行烧制陶瓷,终于能够尽兴地体验到自由烧制的乐趣了。猫头鹰是毕加索作品中常见的主题,这其中有一个小故事: 据说有一天晚上,毕加索和弗朗索瓦在回家路上发现一直受伤的猫头鹰,他们就顺便把它带回家治疗,痊愈后就一直留在了毕加索的家里。另一件作品──《猫头鹰女人》是一只形式对称的标准花瓶,通过在瓶背面中心位置增加一个裁剪不正的圆柱体,将其形状复杂化,这一有趣的细节设计为作品增添了令人喜出望外的装饰 感,独特构成了“猫头鹰女人”的卷发。

他在这座小镇迷上了陶瓷的制作。糅合了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技法的彩陶作品,风格活泼奔放,色彩绚丽,体现了毕加索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勇气和其个性化的魅力。

《小印第安人》,168毫米×168毫米,创作于1968-1969年间

充满纯真童趣的陶瓷作品

毕加索喜爱把女人和动物轮廓相结合,灵活而多变的视觉形象、神速而奇妙的嫁接转换应运而出的奇趣新造型,总是令人眼前一亮,仿佛是一种轮回和概括,将生命中最难忘的因素反复叠加,我们不得不佩服他那非凡而奇特的想象力。而生命的尽头,毕加索又回归到了最初非洲木雕艺术的灵感之下,开始关注原始艺术, 这其中还包括了早期德兰非洲面具对他的启发。

毕加索的图形思索几乎从未真正意义上地离开过这片热情洋溢的地中海土地,在其最后的20年生命里,他对神话、民间传统、自然风景的理解和表现力日趋 完美,自行设计了大量装饰风格的图形,对造型姿态、色彩上的尝试均有所创新和突破,继续玩味二维和三维世界里的组合的乐趣,进一步探寻个人和宇宙之间的联系和意义

纵观毕加索这一生的艺术人生来说,陶瓷艺术是一个重要的创作领域,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宽容度,是毕加索终身的、持久的领域。他如此热爱陶瓷艺术,带着趣和纯真,将零散的不系统的生活感悟,凝固于釉上。他又试图打破人们对陶瓷粘土的偏见,坚持认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陶艺产品应该被平价销售,要让普通民众都能用得起。

中国陶瓷行业 千万别走“老路”


乍一看,当前中国陶瓷业面临的内外形势都不容乐观。

尽管在刚刚过去的冷年里,国内陶瓷卫浴市场在规模增长上交出满意答卷,但是从各陶瓷企业发布的2011年报表看,陶瓷卫浴行业毛利率出现整体下滑却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临眼下增量不增利的尴尬局面,业内人士呼吁,陶瓷业不能再走“老路”。

在如此纠结的市场形势中,究竟行业真实需求为何?未来若想赢得终端市场,陶瓷企业又该如何改变营销方式,从而把握住市场机会呢?

有“惊”有“喜”

有人说今年是建陶卫浴最难做的一年,行业内的人都很了解,国外的陶瓷卫浴70%都是依赖进口中国的陶瓷。今年欧盟对华的反倾销,让中国陶瓷出口市场笼上阴霾。对此,安华卫浴总经理刘广仁分析表示,“今年的市场环境以及国家楼市调控政策对家居建材市场是不利的,但这也是一个机遇。因为只有这样的情况,才可以加速行业的洗牌进程。政策的打压,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整个家居建材市场,将一些经营欠缺合理的小作坊清理掉。经过这样的理论洗牌,才能使得整个行业可以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上竞争。由此,从长远来看是一个好事情。”

当然,在这个严峻的局势下,最终竞争的结果,还是取决于公司的实力和产品。产品是驱动陶瓷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动力。“即便同为节水马桶,虹吸直排都是有很大区别”一位业界人士如是说,“每个安华马桶每年可为一个三口之家节省16425L水”,不仅省时省钱,同时也解决了环保节水问题,从这个角度出发,节水节能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营销需变革

众所周知,2011年里陶瓷行业出口市场不容乐观——国内房地产限购政策、欧盟对华的反倾销等一系列因素,导致陶瓷市场销售面临着巨大压力。

针对这些问题,刘广仁提出,为了使陶瓷企业安全过冬,中等品牌的权宜之计是尽快开掘三四线农村市场,中高品牌则要完善品牌的建设,提升品牌的质量。经过几年的快速增长,一二线城市消费需求正逐步饱和,企业纷纷将主要着力点放在三四级市场。随着三四级市场产品结构的变化、消费水平的提高,企业更为纵深的发力也将使三四级市场竞争更趋白热化。

以安华为例,由于目前大部分卫浴瓷砖供应商产品线不全,有些需求多元化的消费者只能瓷砖卫浴产品分开购买,导致装修时发生许多问题。安华依托自身完备的产品线打造瓷卫综合体系,就在去年下半年迅速的把其瓷砖产品线完善起来,以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需求,进而为企业赢得了长远发展的持久基础与动力。

笔者认为,从长远角度出发,立足于现有的市场和消费群体,不断改进核心技术和发展模式,提升服务品质,以更好地满足现有需求,是所有企业迫在眉睫的事。

彰显时尚个性 千万瓷砖择优“录取”


随着各省高考分数线的陆续出台,莘莘学子也迎来了更为紧张的志愿报考。在瓷砖市场中产品那么多,选择权在消费者,消费者成了这场“考试”中的主导人员,“录取”或是“不录取”,是消费者所决定的。那么问题又来了,消费者到底应该以什么为选择依据呢?且听小编娓娓道来。

分清种类,因地制宜

瓷砖家族共有四大系列,一是釉面砖,用陶土或者瓷土淋上釉料后烧制成的面砖;二是通体砖,这种砖不上釉,烧制后对表面打磨,里外都带有花纹;三是玻化砖,经高温烧制而成的瓷质砖,硬度高;四是抛光砖,通体砖抛光处理而成,薄轻但坚硬。分清瓷砖类别后,就可以根据使用环境具体选择,比如厨房和卫浴最好选择防滑易清洗的通体砖。

彰显时尚个性 千万瓷砖择优“录取”

精挑细选,择优“录用”

质量是商品之魂,瓷砖亦不例外,对瓷砖种类心中有数以后,就要深入考察瓷砖的各项技术指标是否过硬。主要的标准是耐磨度、吸水率、硬度、色差、尺码等,每一项都马虎不得。耐磨度分为五度,从低到高,五度属于超耐磨度,一般不用于家庭装饰,家装用砖在一度至四度间选择即可。

吸水率也决定着瓷砖的使用,吸水率高的瓷砖致密度低,砖孔稀松,不宜在频繁活动的地方使用,以免吸水积垢后不宜清理;吸水率低的瓷砖则致密度高,具有很高的防潮抗污能力。硬度直接影响瓷砖的使用寿命,尤为重要,可以用敲击听声的方法,声音清脆的就表明内在质量好,不宜变形破碎。色差、尺码则根据直观判断即可,察看一批瓷砖的颜色是否大体一致,能不能较好地拼合在一起,色差小、尺码规整则是上品。

把握时尚,突出个性

质量和功能得到保证后,还必须把握好风格和时尚,做到“与时俱进”。毕竟装饰是美化家庭的过程,瓷砖的颜色、图案也不可忽略,这方面主要看个人喜好,如果家人都有浪漫情调,则选择一下具有欧美风情的瓷砖;如果古典风格是家人的最爱,不妨试试仿古砖。

[传奇]陶瓷艺术家赖德全


赖德全和他保留的初稿

赖德全是江西景德镇一位陶瓷艺术家。因缘际会,今年4月、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访问大陆,他成为一个特别的见证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中国国民党、亲民党中央赠送的两份礼物――名为《源》、《脉》的瓷瓶,他是主要制作者之一。

6天完成任务

研究所所长的赖德全今年51岁,外祖父是学院教授,从小就受到家庭熏陶,爱上陶艺,后来发明釉上珍珠彩的技法,是景德镇的实力派陶瓷艺术家。

赖德全一直记得那个日子,接到任务时,距离交初稿日期,只有6天时间。“当时真是又感动,又有压力。国共两党跨越半个世纪的握手,也是两岸关系的良好开端,意义十分重大。国台办重视,江西省委、景德镇市委都非常重视。”

于是,用1天时间,几位老艺术家一起研究题材,2天时间,赖德全动手彩绘瀑布,又2天时间另一位老艺术家彩绘牡丹,最后1天用于烧制。衔接得丝丝入扣,任何环节都不能出一点问题。

最后是成品下午出窑,当晚9点搭机运往北京,因为次日就是胡锦涛总书记会见交到连战主席的日子。

“当时担着风险,因为瓷瓶不同于其它艺术品,在烧制的过程中,很难百分百保证不出一点问题。所以听说还准备了后备方案,如果烧制时出了问题怎么办。”

赖德全说到这里,面带得意:“结果真是天意,两个瓷瓶都没有任何毛病,全都一次性烧制成功。倒是后来怕运输时出现问题,想复制一个作为备用,却烧坏了。”

为什么选了黄河和长城

到底选择题材能够表现出这份礼品的重要意义,几位艺术家坐在一起研究了很久。应该画“黄山黄河、长江长城”是没有疑异的了,因为这是最能代表中国风景。

送给连战主席的《源》就选取了黄河壶口――喷涌而出的黄河水,下衬红鲜鲜的牡丹花。赖德全说,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用黄河来代表源头最恰当不过。而4月正是国花牡丹盛开的季节,同时,牡丹也象征友好,象征春天。画面中有9朵牡丹,则寓意“九九归一”。送给宋楚瑜主席的《脉》选取了长城,因为长城是中华大地的一条巨龙。两幅作品正好是“一脉同源”。

为什么长江、黄山没获选?赖德全说,长江很难表现,如果只是山水,主题不明确,黄山又经常画,画得太多。而黄河的壶口瀑布不一样,具有特别意义。研究时,只有人提出疑虑,说瀑布不好表现,一泻千里的气势很难展现。赖德全当时表示,说,我能画得好,画山水正是我的专长。赖德全后来笑着坦诚:说这话时,心里压力也是非常大。

80万元也不卖

在景德镇赖德全自己的工作室里,至今还摆着一个绘有壶口瀑布的小口梅瓶,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亲手送给连战主席的那个瓷瓶的初稿。

“我们的初稿就是这只瓷瓶,”赖德全说:“当时考虑,如果选传画稿会很快,但是陶瓷要烧制,烧制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色彩,谁都不能保证,所以就直接做出瓷瓶,拍照后,传给相关部门。他们的意见反馈回来后,再做修改。后来,大家看后的意见是壶口瀑布的山崖矮了一点,瓷瓶这种东西,不好修改,所以就决定重新再做一只。”

除了已经带到台湾的《源》和《脉》,这是现存的唯一一件样品。一家企业听说后,出价80万元人民币,赖德全没卖,因为怕企业利用它炒作,影响作品本来的重要意义。赖德全要自己保留它,因为能够成为今年春末的海峡两岸重大事件的特别见证者,这份纪念与记忆值得珍存。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传奇]下岗女工负债起家成千万富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传奇]下岗女工负债起家成千万富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理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