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多厚 > 导航 >

100多件明清珍瓷挺养眼的

100多件明清珍瓷挺养眼的

瓷砖多厚 全瓷的瓷砖 瓷砖墙面

2021-05-12

瓷砖多厚。

薄如纸片、透似蛋清,小巧的碗内,精巧地画着五只蝴蝶……这是一件乾隆年间的薄胎画珐琅花蝶双兔碗。从昨日开始到4月10日,100多件明清瓷器精品,在历史博物馆展出,向市民免费开放。

最有价值:花卉大盘

在这100多件瓷器中,有一件最为名贵,那是明代宣德年间的青花缠枝花卉大盘。盘子造型规整,直径30厘米,盘上纤枝缠绕,串起千姿百态的花儿。

“景德镇的瓷器,从元代兴起,至明代早期,青花瓷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这个大盘,就体现了那时期青花瓷的最高造诣,为国家一级文物。”历史博物馆的沈芯屿介绍。

青花大盘,为什么要有一圈有棱角的沿呢?沈芯屿介绍,因为明代与阿拉伯地区交流频繁,而阿拉伯地区用手抓饭,边沿方便放置各种调料,拌手抓饭吃。

据介绍,这100多件瓷器珍品,有的是市民捐献,有的是博物馆征集,大都来自杭州本土。

最有看头:大石榴壶

最吸引人的是两个造型奇特的壶:一个叫青白瓷釉里红扑蝶瓜形壶,壶身像个立着的大冬瓜,身上绕着藤叶,顶上还停着两只红色蝴蝶。旁边的壶,则像一个红红的大石榴。

“这两个壶都是倒灌壶,下面都有一个洞,灌水的时候,把壶倒过来,灌满了,再翻正,不用加塞子,滴水不漏。古代的制瓷工艺,真的很精妙!”沈芯屿感慨。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养养眼


康熙是我国历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其长达61年的统治中,总结和借鉴明代衰亡的历史教训,潜心研习汉文化,并善于引进和采用西洋的先进科技和工艺,使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制瓷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青花山水人物纹瓶

康熙青花多使用珠明料和浙料等国产青料,制瓷工匠纯熟地掌握了这两种青料的呈色技术,烧制出被誉为“翠毛蓝”、“宝石蓝”的发色效果,青翠明快、赏心悦目。这是一次技术上的革新,在青花器制作史上应被列为重要的一页。山水图案是康熙青花瓷上常见的装饰题材,其成就最能代表康熙青花的艺术风格,构图多宗法宋、元、明以来的传统,以四季风光和远山近水为题,有的加绘人物,如读书、下棋、观瀑、野外漫游、泛舟、访友等。

清康熙 青花山水纹罐

绘画技法多采用“分水技法”,即借鉴中国水墨山水画“皴法”用笔而创造出来的一种渲染技巧,明末已出现,康熙时达到顶峰,其方法是在勾好的轮廓线内,利用不同浓度的料水进行渲染,充分描绘出景物的阴阳向背和远近疏密,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水墨画的效果。这种多色阶青花层次分明,突破了传统平涂的单调,使青花色如同五彩般缤纷多姿,故康熙青花又有“五彩青花”之称。《陶雅》中这样记载:“其青花一色,见深见浅,有一瓶一罐而分之七色、九色之多,娇翠欲滴。“

清康熙 青花开光花卉纹盖罐

此图器身及器盖在万字锦地图案上开光,共分四层,内绘花篮、博古图及折枝花卉,在开光的上部交接处又有小开光,内绘八吉祥图案。八吉祥又称八宝,是佛教中的八种吉祥物,分别是: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并赋有不同的吉祥寓意。此类图案是康熙外销瓷上最常见的纹饰。最为独特的是,该器的盖钮为一只仰头蹲伏的“反瓷”小狮子,其形态栩栩如生,与瓶体十分和谐而又富于变化。反瓷,亦称“生瓷”,是一种以瓷土作胎,胎上雕琢纹饰,素胎生烧的瓷器。

清康熙 青花博古纹花觚

“博古图”这一名称出自宋代,北宋徽宗赵佶曾经命人将宫中收藏的金石古玩编绘成《宣和博古图》三十卷,此后凡是描绘古器物的画幅就都被称为“博古图”了。此器图案除鼎、炉、瓷瓶等古物外,还配有几、案、书卷、犀角、宝珠、棋盘、方胜等,含有博古通今,崇儒尚雅之意。且古瓶中插一支珊瑚、两支孔雀翎,表示红顶花翎之意,这是康熙民窑较为典型的图案纹饰,乃是对高官显位的一种称颂和贺意。花觚是万历朝仿青铜器造型的新器型,为插花用的陈设器。

清康熙 青花“郭子仪祝寿图”将军罐

“郭子仪祝寿图”是清代初期瓷器的传统纹饰,唐代四朝元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相传其有七子八婿,均在朝为官,其中一子还是当朝驸马。每逢寿辰,七子八婿均携子来贺,真可谓官高位显,子孙满堂。康熙时期景德镇工匠将此场景绘成画作,以祈盼富贵长寿、子嗣兴旺,亦称“大富贵亦寿考”。康熙民窑青花瓷器的装饰手法相当丰富,官窑的装饰图案主要是图案花纹,而民窑除了各种图案纹饰之外,大量出现整幅画面,尤其是人物类纹饰,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随意洒脱,既有装饰性,又有可读性。

清康熙 青花人物纹笔筒

清康熙 青花“前赤壁赋”笔筒

清人陈浏曾赞誉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熙为最。”而在众多的瓷器品种中,则又以青花瓷最受推崇,康熙时期是我国青花瓷器生产史上继明代永宣青花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期,其器型之繁、数量之多、色泽之青翠为前所未有。《陶雅》中这样记载:“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秾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

清康熙 青花“阿弥陀佛纹”香炉

康熙青花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官窑青花精工细作,典雅优美;民窑青花也毫不示弱,同样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甚至在装饰题材内容上较之官窑更为广泛,绘画风格也更为生动。

清康熙 青花“岁寒三友纹”小罐

由于清初“匠籍”制度的废除和“官搭民烧”制度的继续实施,使得优秀艺人得到培养、优质原料可以官民通用,大大刺激了民窑工匠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力地促进了民窑青花的飞速发展,从而为官窑、民窑两相生辉奠定了基础。传世的康熙青花器中,民窑青花瓷不仅所占比例很大,更不乏有大量的精美之作。康熙青花瓷器,发色娇翠清丽,图案题材丰富,堪称佳器,值得一赏。

明代珍瓷织绣纵览


2829

明宣德 青花地拔白卷草纹鱼篓式尊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宣德本朝

高13.5cm;口径16.5cm

直径21cm;足径14.5cm

2850

明宣德 白釉暗刻莲瓣纹碗

“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宣德本朝

直径21.2cm

2821

明弘治 白釉露胎龙纹盘

“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弘治本朝

直径20cm

2810

明嘉靖 黄地青花凤纹小盘

“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嘉靖本朝

直径14.3cm

2809

明万历 五彩人物龙纹碗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万历本朝

直径15cm

2987

明万历 青花赶珠龙纹文具盒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单行楷书款

万历本朝

长28cm

2985

明万历 五彩花蝶纹盖盒

“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万历本朝

直径24cm

2978

明崇祯 青花群贤雅集笔筒

直径23.5cm

3208

明晚期 洒线绣洒线绣云龙纹葫芦景吉服补

长77cm;高33cm

3206

明晚期 红色缂丝柿蒂窠云龙金寿字纹衣料

高132cm;宽136cm

3207

明万历 织锦龙纹藏袍

高147cm;宽202cm

3231

明末 韩希孟顾绣花鸟图册页

25.5×24cm

暂得艺术馆作为一家专业的文化艺术品经营展示机构,其宗旨是搭建中国古代艺术品与艺术爱好者的沟通桥梁,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以来推动艺术品交流的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希望通过暂得艺术馆的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热爱中国古代艺术,在全民逐的时代不因城市的喧嚣和浮躁而焦灼不定,以宁静而致远的人生观触摸历史风情、感悟文人风骚。

秋高气爽荐珍瓷


新千年的第一个金秋,新世纪的第一次秋拍,在我们的倾力征集,精心筹备中走来。四百余件瓷器、玉器、工艺品、家具,届时将呈现给诸位收藏家。

明清瓷器素以明朝青花和清代彩瓷至为重要。此次有幸征集到一件重器一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碗(Lotl022),碗心绘折枝石榴纹。壁绘缠枝莲纹,外壁绘双层菊瓣纹,构图疏密有致。

青花发色浓艳,铁锈斑深入胎骨,底落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为明宣德官窑青花的典型器,十分难得。日前访美,曾亲见哈佛大学塞克勒博物馆有一同样器物展览。此外明天顺青花八仙祝寿图大罐,为明中期大罐标准之器形,颈部绘云纹,肩部饰如意云肩内绘莲纹;腹部通景绘八仙祝寿图,笔意疏朗自然,胫部绘莲瓣纹,为明代空白期青花瓷之标准。清代粉彩瓷中以清雍正粉彩牡丹图碗(Lotlll9)最为突出,其胎质细腻,白釉纯净滋润。外壁绘粉彩牡丹、菊花、山石,构图层次清晰,笔触细腻入微,粉彩色泽娇艳。颇具宫廷珐琅彩之风范,为雍正朝粉彩器之上品,极为珍稀。清嘉庆珊瑚红地粉彩描金婴戏图碗(Lotl074),外壁以珊瑚红彩为地,金彩绘楼台庭院,粉彩绘婴戏图,群婴相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绘画精细,颜色艳丽,为嘉庆官窑粉彩器之佳作。颜色釉器亦是藏家收藏之重点,秋拍此类拍品中的清乾隆茶叶末釉鸠耳衔环尊(Lotl037),造形优美端庄,两肩以双鸠耳衔环装饰,古朴神秘,器形少见。通体满施茶叶末釉,色泽纯正,底印乾隆官窑篆书款。

古时"君子比德如玉",玉器制造之精良,皆为陈设与佩带之佳器。清乾隆白玉雕松树纹笔筒(Lotl393),所选白玉材质温润,构图丰满紧凑,雕琢精湛,高浮雕松树纹以示青松之傲骨,当属清乾隆朝玉雕文房类之佳品。清中期青白玉雕山水图插牌(Lotl376),材质纯净均匀,高浮雕大江流水,渔舟荡漾,岸边柳树摇曳,构图层次清晰,雕刻娴熟,磨制精细,为清中期玉雕插牌之精品。紫擅嵌象牙牌座,造型轻灵,雕琢流畅,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中国漆器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之河姆渡文明,明清时期高度发达。明黑漆嵌螺钿仙人图盘,明黑漆嵌螺钿高士图盖盒(Lotl311)。皆以嵌螺钿技法装饰,装饰主题分别为楼台仙人图、访友高士图,画面主次分明,构图疏密有致,螺钿手法精致细腻。漆器的保存较之文物中的任何一个品种都要困难,因此,传世品中的漆器完好无损的极为罕见,如此嵌螺铀的漆器保存完好更是难能可贵。

中国为丝绸之国,丝织工艺素为世界之冠。

此次征集到了一组极为精致的绣品--清康熙彩绣"耕织图"绣片四张(Lotl285),所绣画面完全取材于康熙本朝刊行的《耕织图》,题材分别为"浴蚕、二眠、三眠,捉绩"等几道丝麻纺织工艺。每幅绣画上方均题写与画面内容相关的诗句,题诗首尾绣有"渊鉴斋"、"康熙宸翰"、"保和太和"三方康熙御用印。工艺精湛,保存完好,于传世品中十分罕见。江苏如皋的贴绒画是织绣工艺中的一个特色品种,清乾隆如皋贴绒山水花鸟册页,两册一函二十四开,分别以山水人物及花鸟图作装饰,颜色淡雅,工艺精细。钤有乾隆"五福五代堂宝"、"乾隆御览之宝"、"八微耄耋董之宝"、"宜子孙"四玺。此册页曾经著名织绣收藏家、民国代国务总理朱启钤(1872一1962)收藏,函面题签为"乾隆贡品,如皋贴绒画册,紫江朱启钤珍藏",流传有序,颇为难得。

雕刻工艺亦为中国一绝。明沉香木雕尤侃款山水图杯,题材取自文人画意,层次清晰,刀法娴熟。杯壁篆书印章纹为"道生"、"尤侃",同类装饰与题款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一犀角杯之上。清初犀角透雕蟠嫡纹杯(Lotl270),犀角材质硕大,包浆滋润亮丽。外壁浮雕兽面纹,四壁出戟,杯柄透雕大小七条蟠螭相戏,姿态生动,刻划传神,为清初犀角雕件之精品,不为多见。足边篆刻"愙斋所藏兕觥"六字二行款,曾为清代大收藏家吴大徵所藏。

一年一度的古典家具拍卖,经常得到众多爱好者的垂问。此次拍品中有明情的黄花梨、紫檀家具,如明黄花梨无束腰加矮老半桌(Lotl239),亦有精致的清代红木家具。"明韵"系列古典家具共有六件,是这一系列的最后几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

130件明清陶瓷亮相荔湾博物馆


“明清陶瓷精选展”将于今日在荔湾博物馆与羊城市民见面。据悉,有关展品均为荔湾收藏家协会众会员的私人藏品,这些造型各异、品种繁多的陶瓷器物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明清时期较高的陶瓷烧制工艺水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据了解,荔湾收藏家协会今日成立,为展现协会会员的收藏成果和集藏心得,荔湾收藏家协会与荔湾博物馆联合举办“明清陶瓷精选展”。展览将展出会员收藏的明清陶瓷精品130余件,其中包括清雅艳丽的青花,浓艳热烈的五彩、斗彩,富丽堂皇的广彩以及五光十色的颜色釉瓷等,这些造型各异、品种繁多的陶瓷器物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反映了明清时期较高的陶瓷烧制工艺水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展品是省、国家博物馆都没有的,如当中的蓝釉蟾蜍熏炉(明初),高15厘米,腹径10厘米,通体施蓝釉,釉色均匀光亮,熏炉以蟾蜍为造型,形态非常逼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菊蝶纹法华彩双耳瓶(明,嘉靖)高46厘米,口径近13厘米,底径近14厘米。喇叭形口,长颈、腹部下收,颈附象耳,腹两面分别堆塑丛菊、蜂蝶,通体施蓝色釉,色彩鲜艳,纹饰寓意“安居(菊)乐业”。粉彩人物大缸(清乾隆年间)高67厘米,胎质厚润,釉色白中泛青,器身由八条棱将腹部分为八面,各面以粉彩绘人物故事图案,笔绘细腻,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逼真。

据有关人士介绍,该协会目前已吸收会员81人,大多为荔湾地区乃至广州有一定影响力的收藏界精英。协会将继承和保护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弘扬“西关文化”,宣传荔湾人文,培养健康、高雅、积极向上的收藏意识,竭力寻觅流散于各个角落的民间艺术珍藏。(来源:信息时报)

珍瓷刘海戏金蟾


许多民间故事成了瓷工们创作瓷品与纹饰的题材,刘海戏金蟾即是一例。

相传康熙年间,苏州有户叫贝宏文的富家,乐善好施,邻里口碑甚佳。某日,有自称“阿宝”的上门恳求收留作帮佣,主人念他谋生艰难就留下了。阿宝脏活累活抢着干,深得主人器重,却遭到管家妒忌。管家找来污垢厚积、废弃多年的便壶令阿宝洗刷。阿宝把便壶从里翻到外地刷洗了一新,犹如刚从细瓷店里买来的,让管家暗暗吃惊。元宵节晚上,阿宝抱小主人去玄庙观看灯,三更半夜才归来。管家当着主人面挑拨说,玄庙观离大宅子那么近,又不在天上……阿宝说那里彩灯不精彩,带小主人到福州玩了一趟,所以回来迟了。众人哪里相信,却见小主人手里拿着一串苏州还未上市的鲜荔枝,管家目瞪口呆,暗想阿宝莫非是神仙下凡!数月后,阿宝从水井里钓到三足大蟾蜍,用彩绳系在左肩上戏耍……不久,阿宝不知所终,从人间蒸发了,这则故事收集在清人孟簇甫《丰日段笔谈》里。故事另有诸多版本,情节各不相同。

我收藏了两件以上述故事为蓝本的瓷器:

如左图为高38厘米的粉彩瓷塑摆件。刘海袒胸凸肚,穿着珊瑚红大氅,粉青短裤,右肩负着深绿色张着大口、咄咄逼人的大蟾蜍。右手牵着挂满了黄闪闪金钱的彩带,左手高举绽鼓鼓的钱袋;身躯前倾,右足离地,充分表现了刘海欢腾雀跃之状。制瓷者的功夫放在刘海衣着、脸相的刻画上,胖乎乎的孩儿脸上一双浓眉大眼,神采奕奕;大氅与素裤滚边上饰有金色花纹,色调富丽华美;连蟾蜍身上的疙瘩也彩绘得一丝不苟,工艺精致,造型优美,活灵活现。底座为海涛波浪纹,强化了神仙飘逸的感觉。底足有楷书“景德镇瓷塑厂”以及阿拉伯数字工号硬印。据此推断,此瓷塑出品约在上世纪70年代前后。

如右图为直径19厘米的浅绛彩瓷盘。瓷质洁白细腻,胎体很薄。盘底为一幅地道传统勾线填彩水墨人物小品:近景山石;中景刘海身着枣红绸短衫,腰间束带,浅蓝绸裤,富家子弟模样。他蹲着身子,右手牵引红丝缨,作垂钓状;背景为山崖,崖壁上绿树映衬一株花簇枝头的桃树,突出仲春盛景;远景为潺潺流水,画面充实,层次分明。人物传神,山水淡逸简寂,润原苍浑,画上墨彩题词,字体秀逸。浅绛彩是晚清至民国期间景德镇盛行的崭新釉上彩绘画新工艺,在粉彩基础上首创了用浅谈的黑彩料勾线,再用透明的铅质“雪白”将墨线盖住,烧成后墨线铮亮,收到文人水墨画的用笔效果。绘画者往往是有较高素养的文人,选择自己喜爱的题材作画,题词,落款,印章俱全,作品俨然是创作严谨的水墨画。特别一提浅绛彩绘的诞生,改变了瓷工不留姓名的局面,涌现了一批瓷绘大家。

这两件瓷器收藏于90年代初期,因为民窑,不为时人所重,所以价格不高。随着岁月流逝,如今竟成了人见人爱的珍品。更有意思的是我喜欢搜集仙逸题材的瓷器,积少成多,已成系列,有时将同一题材的瓷品摆放陈列,别有一番情趣。

罕见汝窑珍瓷惊"艳"肇庆


广州日报报道,收藏界有句名言尽人皆知,“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件”,一件汝窑瓷器,价值令人难以想象,即便是一些国内外的知名博物馆里,也难以收藏到一件汝窑珍瓷。而在前天开幕的肇庆市首届古玩鉴赏交流会上,赫然展出了17件汝窑瓷器和部分汝官窑瓷片标本,这在国内外都尚属首次,令参观者大开眼界。

汝窑瓷为私人历代藏品

这批汝窑珍瓷包括碗、盏、瓶、樽等器型,莹润如碧玉,摆放在展台上,十分诱人,令与会的收藏爱好者惊叹不已。但据交流会的承办者何先生讲,考虑到场地、安全等因素,他还有15件汝窑珍品没有在此次交流会上露面,这些汝瓷,都是何家世代收藏的传品。据私下透露,他的汝窑藏品在国内以至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据参会的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学会副秘书长董福麟介绍,汝窑和定窑、官窑、钧窑和哥窑合称宋代五大名窑,位列“五大名窑”之首。汝窑烧造于宋哲元佑年至宋崇宁五年(公元1086~1106年)的20年间,原为民窑,后被垄断为官窑,因此民间罕为流传。目前只在著名的故宫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博物馆及几个私人收藏家手中才有收藏。

展品中更具价值的是烧制瓷器时用的两个“钵”,其中一个上面还沾有汝窑的“盏”,更加难得。可以推测,这些汝窑瓷品和“钵”是在窑址现场发掘出的,当时已完全掌握了铁还原烧造技术。

据河南汝窑研究中心秘书长袁海清教授介绍,汝官窑的特点是胎质细腻,呈香灰色,俗称“香灰胎”。观其釉色,如雨过天青,温润古朴;拂其釉面,平滑细腻,如同美玉。器表都呈蝉翼纹般细小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瓷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状的支钉痕。汝窑制品素身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而是以釉色取胜。

数量极少价格令人咋舌

由于汝窑传世数量极其有限,所以其价格也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在1992年苏富比拍卖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直径仅8厘米的汝窑小盘成为众多收藏家注目的焦点,最后以154万美元成交。在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中,一件汝窑三牺尊价格飙至5000万港元才物易其主。现在即便是宋代汝窑的瓷片在市场也很难见到,汝窑瓷片的占有者喜欢将瓷片加工后,镶嵌在戒指或皮带扣中,到处炫耀。

相传在1986年底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汝窑遗址未发现时,一家农户建完房后,从遗址处挖土砌墙,结果将一些汝窑瓷片也砌进了墙中。当后来有人得知墙中有汝窑瓷片时,一夜间将整座墙都给偷走了,搞得农户一家一头雾水。等后来农户明白了原委,后悔晚矣。

长沙铜官窑遗址出土可修复瓷器1000多件


追寻昨日的历史,窥视往日的辉煌

今年3月,长沙铜官窑遗址启动考古,到8月初,发掘出土可修复的瓷器超过1000件,出土文物上万件。不仅如此,还挖出来取泥洞、淘洗池、储泥池、陶车坑、工棚、烘烤炉、釉缸、装窑台面等,展示了大唐盛世的制瓷场面。随着考古的深入挖掘,长沙铜官窑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而通过立法保护这座千年瑰宝更显得迫在眉睫。据介绍,《长沙铜官窑遗址保护条例》有望年底出台,这将是全国首部窑址保护条例。

出土可修复的瓷器1000多件

“此次长沙铜官窑遗址考古获重大发现,目前已发掘出土可修复的瓷器超过1000件!”昨日,这次考古发掘的执行领队张兴国顶着烈日,站在工地上兴奋地对记者说。

今年3月,张兴国带着来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的20多名工作人员,一头扎进了位于望城县丁字镇彩陶源村的长沙铜官窑遗址,几个月来的发掘让他与同事们收获颇丰:“取泥洞、淘洗池、储泥池、陶车坑、工棚、烘烤炉、釉缸、装窑台面等都基本上被挖掘出来了!”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迥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唐代诗人李群玉曾作诗《石潴》来描写唐代长沙铜官窑工匠们泥洞深掘,旋胚彩绘,龙窑长宽,柴火烧瓷,焰炽冲天,瓷业繁盛的场面。这次对遗址的深度挖掘帮助了今人追寻昨日的历史,窥视往日的辉煌。

珍罕瓷板出谁手


近期购入一幅瓷板画,画面是“文革”时期发行量极大、影响极广的《毛主席去安源》。瓷板长64厘米,宽41厘米,画面人物造型生动,主题突出,背景壮阔,气势恢弘。

该瓷板画装在一个涂红漆的木框里,因年久保管不善,木框的红漆有些斑驳。反面以数枚铁钉固定瓷板,并糊裱着一张“文革”时期的《北京日报》,从年代上推算应是上世纪60年代末的,作品没有任何做旧的痕迹。

我生长在瓷器之乡,知道大瓷板非常难烧,这种将版画雕刻工艺直接运用于瓷板手法我很少看见。此块瓷板画平整、洁净,无折褶,雕工看起来比较老到,雕版者应是版画雕刻高手,同时瓷版雕刻工艺十分娴熟,画面人物背景及近景、远景皆栩栩如生,毫不粘涩。

我向有关专家请教,他看了实物,对画面的油彩颜色及涂抹方式特别感兴趣,认为这东西经历了30多年,颜色依然鲜亮,可见其稳定性极高。而涂抹则是先剪好两块与瓷画雕工对应的布面,分别套印红、黑两色的。油漆刷印时还要手工掌握浓淡深浅,体现出立体感,因而难度很大。

据判断,制作领袖画像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任务,必定调集精兵强将,因当时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局限,大型瓷板画的合格品很难得,残次品又不能出厂,故市面上流通极少。此幅瓷板画是版画家在瓷坯上雕刻而成的,但因瓷板太薄(约不到1厘米),即使雕刻成型,烧制成功也是极难的。因此,可以说这种瓷板画集中了版画家、制瓷家和油彩专家的智慧及经验,是通力协作的结晶。

《毛主席去安源》之画据说“文革”时期发行了数亿张,油画原作于1995年拍出605万元,是“文革”政治画中最早拍出的高价画,影响广而深。那时没有版权概念,各种艺术形式都可表现同一题材。作为尝试,运用版画雕刻技法于瓷板上,是一个难题,其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有待专家发掘研究。而雕刻此画的作者是哪位名家?上色的是哪位高手?制瓷是哪位大师?则是待解之谜。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100多件明清珍瓷挺养眼的》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100多件明清珍瓷挺养眼的》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多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