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 导航 >

瓷器中的大家闺秀-单色釉鉴赏

瓷器中的大家闺秀-单色釉鉴赏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2021-05-12

乾隆单色釉瓷器鉴别。

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单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

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因为少了彩绘,对瓷器整体美感表现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烧制工艺上就需要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素胎表面刻划、贴塑等装饰,甚至影响到器型式样和大小。烧制工艺技术水平对美感表现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陶瓷烧制工艺难度评价也是挖掘各种单色釉收藏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豇豆红水盂

此藏品高:6cm,口径:4.7cm。小口、鼓腹、圈足,造型端庄施豇豆红色釉水,纯正雅致,釉面润泽、胎质坚硬,底足款识为“大清康熙年制”,文房用具做工艺精湛,包浆自然有年代感,符合清代早期瓷器特征,精品、珍惜,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宋元明清精品迭出tAOcI52.COm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

宋代龙泉窑青瓷以“千峰翠色”独领风骚,五大名窑(钧、汝、哥、官、定)俱为单色釉,各擅胜场,成为单色釉瓷器的发展高峰。进入明清两代之后,青花、彩瓷和单色釉三分天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烧制技术登峰造极,因此单色釉瓷也有大量创新。根据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景德镇窑场共有57种花式釉,其中40多种为单色釉,著名的釉色如“郎红”,是当时的督造官郎廷极在模仿明宣德“祭红”的基础上所创烧,经窑烧后釉色鲜紫,酷似牛血,所以法国藏家称之为“牛血红”。由于烧制难度很大,后来出现了“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市场潜力逐步显现

随着中国内地藏家购买力的上升,近年欧美、日本乃至中国港台地区藏家出手的单色釉瓷器也出现了回流内地的现象。拍卖行或许正期望中国顶级藏家和欧美的藏家厮杀出新的拍卖纪录,给如今的中国古董热吹出新风向。

早在2009年的秋拍市场上,单色釉瓷器就已经展现出了不小的市场潜力。其中清乾隆粉青釉“三牺”弦纹壶,估价900万至1200万港元,成交价达到了2026万余港元,而在2006年香港秋拍市场上,其成交价却只有874.4万港元。清雍正霁蓝釉梅瓶,估价50万至60万港元,成交价为146万港元,而在2004年纽约拍卖市场上其成交价却只有66000美元。单色釉瓷器价格以青釉瓷成交价最高,甜白、红釉为上,黑釉最低。

从目前市场拍卖情况看,清代单色釉瓷器无疑是拍卖市场的主力。清代单色釉瓷器烧造于被誉为盛世年代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三朝的单色釉瓷器是整个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无论是仿宋五大名窑还是各式新创釉色产品,都使人感到精雅无比。许多藏家对这种现状却表示乐观:“虽然单色釉瓷器的价格在涨,但其涨幅远低于其他品种,且相对滞后,这倒给了藏家很大的捡漏儿机会。”

茶叶末釉长颈旋纹瓶

瓶撇口,长颈,鼓腹,造型优美,线条优雅,颈部与肩部都以旋纹来装饰,有层次感。此瓶形制端庄,通体施茶叶末釉,釉面发色沉稳,有高雅文士的气质,美感独特。款识是“大明万历年制”六个正楷大字,该藏品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单色釉拍场备受追捧

如果说粉彩是皇家富贵的彰显,单色釉瓷器则有高雅文士的气质。当追捧清三代官窑彩瓷之风一吹而过之后,单色釉瓷器则在波澜不惊之中成为拍场“宠儿”。

早期单色釉瓷器成规模的拍卖较少,其中较重要的是香港佳士得1996年举办的徐展堂“静观堂”旧藏专拍,曾上拍过19件单色釉瓷器——宣德瓷器3件,康雍乾瓷器16件,一套8件有修补的清康熙豇豆红釉文房用品以717万港币成交,创1996年以前颜色釉瓷器成交价格之最。

随着明清官窑瓷器整体价格的高升,单色釉瓷器价格也随行就市,有了起色。2000年5月2日香港苏富比春拍的瓷杂专场首次在中国市场推出前牛津大学教授霍氏珍藏的70件重要明清单色釉瓷器,成交的52件拍品价值2562.74万港币,对其后颜色釉瓷器的收藏和拍卖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

到2006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推出“玉剪霓裳——张宗宪御制瓷珍藏”专场,清乾隆炉钧孔雀毛釉如意耳扁瓶以2090万元成交,清乾隆粉青釉浅雕夔龙纹如意耳葫芦瓶以1556万元拍出,再次带动单色釉瓷器市场价格上扬。2007年北京保利春拍、北京长风秋拍、北京翰海秋拍都有单色釉专场推出,这以后单色釉瓷器也成为瓷器拍场大项,时不时出现亮眼的拍品,可比起青花、彩瓷接连爆出的亿元天价,单色釉瓷器的价格并不显眼。

2008年苏富比巴黎春拍隆重推出了卡尔·肯普旧藏的中国白瓷专拍,124件拍品创下了359.955万欧元的成交额,创历年中国颜色釉瓷器专场拍卖之最。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芭蕉叶纹镂空“缠枝牡丹图”长颈胆套瓶以4770万元成交,创下单色釉瓷器拍卖纪录。

在2011年3月纽约佳士得推出的“戈登珍藏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及早期艺术精品”专拍上,99件拍品,成交率为94.95%,件数不多,但收获2301.22万美元,7件价超百万元的瓷器中,4件价超千万元,是当年最重要的颜色釉瓷拍卖,各种完美的釉色令人为之叫绝,再现了清代颜色釉至高至美的工艺水平。其中一件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瓶拍至545.85万美元,被中国厦门谦记古美术馆竞得,也是目前所知霁蓝釉瓷器的新纪录。

中国聚艺是全球顶级古玩艺术品运营商,为海内外古董收藏家提供古董鉴定、古董交易、古董拍卖、古董估价、古董展览于一体的古玩艺术品鉴定交易服务。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唐代的单色釉瓷器的极致“釉”惑


唐代是我国瓷器大发展的时期,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这一时期的青瓷与白瓷,风格古朴雅致、光彩润泽,充分展示了东方神秘古雅的魅力。本文介绍的这几件唐代瓷器,或是墓葬出土,或是早年从民间征集所得,虽然色釉和器种都较单一,造型亦不太豪华,但时代特征十分突出,被视为国家珍贵文物之列。

白瓷螭耳小瓷注(图1),圆肩,喇叭形侈口,造型显修长。束颈,圆肩,鼓腹,平底。从口沿内侧至肩部,附贴双螭盘绕曲柄高出口沿,柄对侧肩部有一圆形短流,流和注身相接处附加一周瓷泥条,其上压印梳齿纹,胎质白而细腻,釉不及底。高8.8厘米、口径3厘米、底径3厘米。

绿釉壁注(图2),宝鸡水泥厂唐墓出土,口微敛,短颈,圆肩,四瓣瓜棱鼓腹,玉环形圈足,足外撇,肩部有一圆形短流,流口残,与流相对的腹部附一环形曲柄,柄上端与腹交接处附贴似兽面状的圆形瓷泥饼装饰。夹细砂黄泥胎,胎上有一层白色化妆土,器表施绿釉,釉层不均,泪痕斑斑,白绿相间,流若浮云,纯朴温雅,底露胎。高10厘米、口径3.1厘米、足径5.8厘米。

黑釉瓷注(图3),喇叭形侈口,长束颈,丰肩,筒状腹下收成平底,颈肩部有一条形曲柄,柄中部下为糟形,与柄相对的肩部有一圆形短流。夹砂浅灰胎,胎骨稍厚,釉色黑中微泛褐色,施釉不及底,高16.6厘米、口径6.8厘米、底径8.4厘米。

白釉贴塑折枝花四足小水盂(图4),呈椭圆形。马鞍形椭圆口微敛,斜肩,扁腹外鼓,平底。肩部一周梳齿纹,从肩部向下,附贴四条压印斜方格的条形装饰,到底部变为四个兽蹄形足,被分割的四个部分各贴塑一折枝花叶,每个花叶由五个叶瓣组成,叶瓣上有两道叶筋。胎骨细白坚致,釉色白中略泛灰色,施釉不及底。高6.1厘米、口径5.1—3.5厘米、底径4厘米。

白釉瓷盒(图5),由盖和盒体两部分组成,并有母子口扣合严密,圆顶稍鼓,直壁,下腹壁内折,平底。盖与盒体扣合处外壁施釉一周,胎质细白,烧结致密,釉色洁白,光亮莹润。通高5.8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4厘米。

从这些馆藏瓷器可以看出,唐代的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唐代的陶瓷生产虽有“南青”与“北白”之说,但这只是对整个唐代陶瓷发展情况而言的,从考古发现来看,白瓷占的比重还是较大,这些白瓷选料考究,质地好,制作精,造型整,胎坚硬,釉洁白。青瓷相对发现较少,这也可能与地域之差别有关。绿釉壁注器虽白绿相间,白釉中挂以绿色彩条,但其实是单一的绿釉,观之釉层不均,泪痕斑斑,似有三彩艺术风格。黑釉瓷注亦是如此,不仅色调单一,而且瓷胎较粗,施釉不到底,这是唐代邢窑比较典型的风格。其器型多为日常生活需用的壶、罐、盒等。执壶是唐代最为常见的一种,其款式多样,多有棱形圆柱短流,壶腹一般为椭圆形或瓜棱形,壶柄为双排曲柄,壶口多为喇叭口,外部施釉不到底,底多为微微内凹的平底。充分展现了唐代风格。

单色釉瓷器铁元素比例


单色釉瓷器铁元素三氧化二铁含量多少,铁元素其实就是瓷器的杂质,瓷器白不白关键看铁元素的含量多少。早期的陶瓷都是黑釉和白釉为主的单色釉瓷器。今天我们看到白色瓷器和黑色瓷器感觉随处可见,但是在古代的中国白瓷是瓷器之始,黑釉色瓷器是瓷器之终,黑釉瓷器是最难烧造的,今天我们烧造单色釉瓷器是非常简单的,今天说一下单色釉的铁元素比例分别是多少。

白瓷

古代瓷器烧制工匠在研究白瓷经过了几千年历史才能将白釉色瓷器烧制出来,白瓷就是铁杂质提取的过程,铁元素越少,白瓷的白度就越高。刚开始白瓷不是我们现在科学意义上的白瓷,更接近于青瓷,或者叫卵白瓷,明代德化白瓷是历代最白的白瓷,叫糖白瓷。而唐代邢窑的白瓷也是牙黄白瓷,没有达到今天我们想象的白度。白瓷是否够白跟金属铁元素含量有关。三氧化二铁含量不到)1%就达到古代白釉瓷器的标准了。唐代巩县窑白色釉水注三氧化二铁元素含量5.7%。而定窑的白瓷就已经很接近今天的白色的概念了。

青瓷

古代有南青北白之说。因为到南宋中国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到了南方临安府(即今浙江杭州)。所以泉州青瓷技术达到顶峰成为当时最出名的单色釉瓷器。因为古代经济是政治经济一体化,南宋首都临安是科级最集中的地区,烧瓷工艺都集中在临安。青瓷得到了空前发展。青瓷铁元素含量不到0.99%已经很接近白瓷了。

黑釉瓷器

当白瓷已经被古代工匠聪明智慧创造出来以后,白瓷是一切瓷器的基础,以后才有朗窑红、绿釉瓷器、五彩、青花、斗彩、粉彩以及黑瓷。黑釉瓷器不要觉得很难看,但是黑釉瓷器是最难烧造的。黑釉瓷器铁元素含量最高。北宋建窑兔毫盏三氧化二铁含量是3.22%;东晋德清窑黑釉壶氧化铁含量在百分之八(8%),唐代黑釉执壶铁元素含量在9.5%,可见铁元素越多瓷器釉色就是黑色的。

黄釉瓷器,就是是烧成的白瓷釉面上涂以含铁色料,再低温烧成;二是在素烧过的涩胎上直接施黄釉,但釉色不及前者洁润。

北宋梅子青直径瓶三氧化二铁元素含量在1.01%;

南宋粉青釉敛口体钵铁元素含量在%2.1;

唐代越窑青釉碗氧化铁含量在2.3%;

朗窑红铁红釉也是含有一定比例的铁元素,所以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釉子清澈透明,光亮夺目。

单色釉的极致“釉”惑


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单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清雍正黄釉暗刻缠枝莲纹盘一对

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而单色釉又与我国古代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有关。

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单色釉的种类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等,其他色釉都是在以上色釉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

单色釉瓷因为少了彩绘,就对瓷器整体美感表现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烧制工艺上就需要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素胎表面刻、划、贴塑等装饰,甚至影响到器型式样和大小。烧制工艺技术水平对美感表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陶瓷烧制工艺难度评价也是挖掘各种单色釉收藏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乾隆茶叶末釉荸荠扁瓶

宋元明清精品迭出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

宋代龙泉窑青瓷以“千峰翠色”独领风骚,五大名窑(钧、汝、哥、官、定)俱为单色釉,各擅胜场,成为单色釉瓷器的发展高峰。进入明清两代之后,青花、彩瓷和单色釉三分天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烧制技术登峰造极,因此单色釉瓷也有大量创新,根据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景德镇窑场共有57种花式釉,其中40多种为单色釉,著名的釉色如“郎红”,是当时的督造官郎廷极在模仿明宣德“祭红”的基础上所创烧,经窑烧后釉色鲜紫,酷似牛血,所以法国藏家称之为“牛血红”。郎红釉色鲜艳丰润,需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由于烧制难度很大,后来出现了“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因为宋代传世的官、汝、定、哥、钧等各大名窑单色釉瓷器精品存世量越来越少,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以宋代名窑瓷器为样本,大量仿制,这就是今人所称的仿古釉瓷。明代自永乐朝仿制宋代龙泉窑瓷器开始,对宋代几大名窑瓷器都进行过仿制,多数收藏在大博物馆中,民间收藏的传世器物极少。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烧造代表了景德镇瓷业的最高水准,而这段时期的官窑单色釉瓷器,又是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官窑中,往往烧制一两百件才能得到一件单色釉成品,名贵非凡。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研究,雍正帝标榜好古慕雅,因此仿宋名窑器最多,在故宫保存下来的即达数万件,其他流落民间者也不乏精品。

受烧制工艺难度的影响,仿汝窑、哥窑烧造难度很大;温度比较低的陶瓷相对容易烧,高温难烧;釉料中用铜着色烧制铜红釉难度很高,因为铜在高温下容易烧掉,影响了发色,所以祭红、郎窑红、豇豆红是工艺难度较高的单色釉瓷。而霁青蓝是用比较稳定的氧化钴着色,跟青花的料差不多,相对就比较容易烧。天青釉也不简单,虽然有些也加了钴料,会比较稳定,但上好的天蓝釉并不多见。同样,器形也决定烧制难度。

清乾隆蓝釉天球瓶

名家珍藏夺人眼球

近代以来单色釉瓷器的藏家主要在日本和欧美。日本人的传统美学受宋代风尚影响甚深,因此爱屋及乌并不让人奇怪,而欧美藏家钟爱单色釉瓷器和他们接受的现代美学教育有关,宋代是单色釉瓷器烧制的高峰,器形以简约为尚,追求单纯的釉色与线条,有文人之风,和明清官窑追求的矫饰奢华风格大异其趣,而现代主义中的简洁、色块主义对造型和色彩的取舍,与宋元单色釉瓷器的釉色、纹路、器形颇有共通之处,因此在上世纪中期颇受藏家喜爱。

瑞士知名陶瓷收藏大家阿尔弗雷德·鲍尔(AlfredBaur,1865-1951)收藏的662件中国瓷器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一个系列。这些精选而来的艺术精品在1968年至1974年被分为四册著录于《TheBaurCollection》一书。本套书仅限量1000册,一版一印,印制精美,且每册都带有限量版编号,极为难得,其中就收录有大量的单色釉瓷器。瑞典工业家卡尔·坎普先生(JohanCarlKempe,1884-1967)收藏白釉瓷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方白釉瓷器收藏家;同时大维德爵士(Sir.PercivalDavid)、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室主任霍尔、美国私人收藏家高登伉俪等都是闻名的官窑单色釉瓷器收藏家。

华人藏家中以单色釉瓷器收藏著称的人较少,仅香港地区胡惠春、简永桢、徐展堂等几人知名。如竹月堂主人简永桢曾于200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物馆展出竹月堂藏元明清景德镇单色釉瓷器178件,已故藏家胡惠春收藏的康雍乾单色瓷器也于当年在京、沪、港三地巡回展览,为藏界所瞩目。

郎窑红釉观音尊

单色釉的种类和特点

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

委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宋瓷中官、哥、汝、龙泉、越窑、耀州窑等都烧出了不同程度的青釉。青色釉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等。

黑釉:釉面呈黑色,主要色剂为氧化铁和少量的锰、钴、铜。黑釉在南方从汉代开始,北方从唐代开始烧制,清代康熙年间,又发明了乌金釉,通体乌黑,亮处闪金光。黑色釉有黑彩、墨彩、乌金等。

绿釉:以铜色为着色剂,以铅作为化合物的助溶剂,低温烧成。宋代瓷器上的绿釉多为较深的青绿色,明代正德时期的孔雀绿很突出,明中期出现了瓜皮绿,水绿色是康熙时期杰出的彩釉,康熙三彩和五彩中常用此釉色。

白釉:釉内含铁少,高温烧成,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

红釉:主要以铜为着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娃娃脸”等。

黄釉: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也称铁黄,分高温和低温两种烧制方法。黄色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

蓝釉:蓝色釉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等。最初的低温釉出现于唐三彩当中,到了元代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代宣德的蓝釉主要有宝石蓝、祭蓝等。

紫色釉:紫色釉有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等。其中最著名的茄皮紫是在明代中期出现的,以后历朝历代均有烧造。

单色釉:流失海外的珍瓷


南北朝白釉温酒壶南宋龙泉窑碗宋代湖田窑文殊骑狮、普贤骑象雕塑坐在从荷兰小城马斯特里赫特回上海的飞机上,心里却仍然惦念着那些如珍珠断线般散落在国外古董堆里的中国古陶瓷,虽然它们的乳名还叫china,可早已炫如窗外时暗时明的星星,在人家的星空下闪烁,但愿它们能早点回家。还是第一次来参加已办了二十五届的世界古董博览会(TEFAF),展会的隆重和展厅的精致充分显示出世界各国人民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刚踏进展厅就身陷其中却宛若华丽之梦境。尤其是展会上那道单色釉的光芒吸引了很多中国的参观者,更让我诧异的是居然还有那么多老外围着这些高古瓷,费劲却可爱地说着:“唐代、宋代……定窑、湖田窑……”高古瓷,乍看平淡如水的单色釉,多少年来都是收藏家眼中最绚丽的色彩,是许多人倾囊终身而追求的永恒光芒,它在纷扰的斑斓世界里,以它最独特的色彩,从远古闪耀到当代。那神秘莫测的珍稀官窑,那变化万千的纯朴民窑,仿若蜿蜒的不肯离去的历史长河,久久围绕在现代人的身旁,让你感受博大精深的同时,更让你感受太平盛世收藏人的幸福和满足。三年多来我收藏的分明是历史的标识和记忆,让自己无法不以虔诚的心去捧、去品……从西周、春秋、战国、两汉的原始青瓷,到三国、两晋、南北朝、隋代的六朝青瓷;从唐代的北白南青,到宋代各大窑口的极致精品,乃至延伸至金元时期的各类瓷器,一步步将高古瓷的生命之春推向高潮,收藏知识有限的我无法用言语将它们的好有序地一一道出,只能支离破碎地将我对它们的美的理解娓娓道来。湖田窑,好听的名字,它是景德镇瓷的鼻祖,更是宋代人的骄傲,一声怆然的呼唤,就将中国以china的名义传得好远,那薄如纸、声如磬的赞美说的是你吗?小巧精美的荷叶粉盒啊,你让我想起《韩熙载夜宴图》中美女们出场前涂脂抹粉的场景。无论是娃娃壶身的精美,还是温酒壶身的饱满,都展示着宋代人生活的精致和内涵。瞧,一对小小的雕塑竟带给我无比的神韵和几多的佛教知识,文殊骑狮,普贤骑象,一个是来自远古五台山的智慧,一个是来自远古峨眉山的力量,它们不再是简单的古董,它们承载佛教的那份神韵随单色釉的光芒传至千秋万代。五代东窑温酒壶,是我收藏的骄傲,它曾是一场老窑百壶展会上的佼佼者,它周身饱满的高浮雕牡丹花,向人们展示了宋代人的富足和高贵。生活在江南的我原来对西北人总有几许的陌生感,一把酒壶却完全让我领略到北方人不仅有的粗犷和同样拥有的细腻,好感激缘分,展主居然同意将此份美轮美奂转让给我让它陪伴我身旁。每当藏友相聚,它总会被我虔诚地捧出,并变成我们不老的话题,谈它那神奇的美,谈它那出奇的极致,和被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评为“国宝奖”的佳话。一经进入单色釉的世界,就宛若进入万花筒的世界,不知深浅却深陷其中,我无法像很多大收藏家那样把祖国几千年的历史用一道单色釉串成一串美丽的珠链,我只能捧起我收藏不多的心爱,去和历史对话,去和历史相拥。龙泉,以它妖娆的浓郁走过宋元明,十六世纪的浪漫之都巴黎遇上漂洋过海的中国龙泉曾情不自禁地喊出“雪拉同”的呼声,那是一部著名舞剧的男主角的名字,因那釉色如他的华服一样流青滴翠,从此Celadon就成了中国青瓷的代名词。小水盂、鬲式炉、琮式瓶,以及各类雕塑都那样给人圆润细腻的感受,友人曾指导我收过一个南宋龙泉窑碗,莲花瓣,粉青色,釉开片,再烫的水注入,捧在手中也是温润,神奇唯美!有人说它很像官窑,有人说不到官,无所谓,因为它在我心中已是最好的。五十知天命的我同时还幸运地知晓了高古瓷,那一道美丽的单色釉如晚霞般把我心照耀,随着那道永恒的光芒,我深深眷恋祖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热爱那历史文化的璀璨。

清代创烧的单色釉瓷器松石绿釉


松石绿釉是仿造绿松石的仿石釉瓷器一种,是清代雍正时期创烧的单色釉,经过雍正和乾隆两朝的不断发展,到乾隆时期松石绿釉瓷器非常流行。

松石绿釉是雍正时期御窑厂创烧的色釉品种之一松石绿釉是以铜为着色剂二次烧成的低温釉,釉色青绿,古代的蓝釉也叫绿釉,因为釉色不蓝不绿,绿中泛蓝,很难界定这是当时的技术条件所决定的。

松石绿釉雕凤凰牡丹纹梅瓶

清代松石绿釉特征

1.松石绿釉瓷器,呈现蓝绿色,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纯绿色,有点泛黄,黄种带绿;

2.清代清松石绿釉瓷器创烧于雍正,雍正之前都没有绿松石釉色瓷器,如果有人拿个明代的松石绿釉瓷器,那肯定不对,所以这为你鉴赏提供了理论依据;

3.雍正和乾隆的绿松石釉色瓷器瓷胎细腻,釉色均匀,有匀净厚重之感;

4.乾隆松石绿釉器多为小件文玩和装饰品,大件很少见,不是说没有;

5.嘉庆之后的松石釉色呈现深绿色了,而雍正和乾隆时期的比较浅。

彩瓷之母单色釉的极致“釉”惑


[摘要]: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单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单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而单色釉又与我国古代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有关。

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干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单色釉的种类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等,其他色釉都是在以上色釉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

单色釉瓷因为少了彩绘,就对瓷器整体美感表现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烧制工艺上就需要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素胎表面刻、划、贴塑等装饰,甚至影响到器型式样和大小。烧制工艺技术水平对美感表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陶瓷烧制工艺难度评价也是挖掘各种单色釉收藏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宋元明清精品迭出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

宋代龙泉窑青瓷以“千峰翠色”独领风骚,五大名窑(钧、汝、哥、官、定)俱为单色釉,各擅胜场,成为单色釉瓷器的发展高峰。进入明清两代之后,青花、彩瓷和单色釉三分天下,清代康熙、雍正、干隆三朝瓷器烧制技术登峰造极,因此单色釉瓷也有大量创新,根据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景德镇窑场共有57种花式釉,其中40多种为单色釉,着名的釉色如“郎红”,是当时的督造官郎廷极在模仿明宣德“祭红”的基础上所创烧,经窑烧后釉色鲜紫,酷似牛血,所以法国藏家称之为“牛血红”。郎红釉色鲜艳丰润,需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由于烧制难度很大,后来出现了“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因为宋代传世的官、汝、定、哥、钧等各大名窑单色釉瓷器精品存世量越来越少,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以宋代名窑瓷器为样本,大量仿制,这就是今人所称的仿古釉瓷。明代自永乐朝仿制宋代龙泉窑瓷器开始,对宋代几大名窑瓷器都进行过仿制,多数收藏在大博物馆中,民间收藏的传世器物极少。

清康熙、雍正、干隆时期的瓷器烧造代表了景德镇瓷业的最高水准,而这段时期的官窑单色釉瓷器,又是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官窑中,往往烧制一两百件才能得到一件单色釉成品,名贵非凡。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研究,雍正帝标榜好古慕雅,因此仿宋名窑器最多,在故宫保存下来的即达数万件,其他流落民间者也不乏精品。

受烧制工艺难度的影响,仿汝窑、哥窑烧造难度很大;温度比较低的陶瓷相对容易烧,高温难烧;釉料中用铜着色烧制铜红釉难度很高,因为铜在高温下容易烧掉,影响了发色,所以祭红、郎窑红、豇豆红是工艺难度较高的单色釉瓷。而霁青蓝是用比较稳定的氧化钴着色,跟青花的料差不多,相对就比较容易烧。天青釉也不简单,虽然有些也加了钴料,会比较稳定,但上好的天蓝釉并不多见。同样,器形也决定烧制难度。

 

名家珍藏夺人眼球

近代以来单色釉瓷器的藏家主要在日本和欧美。日本人的传统美学受宋代风尚影响甚深,因此爱屋及乌并不让人奇怪,而欧美藏家钟爱单色釉瓷器和他们接受的现代美学教育有关,宋代是单色釉瓷器烧制的高峰,器形以简约为尚,追求单纯的釉色与线条,有文人之风,和明清官窑追求的矫饰奢华风格大异其趣,而现代主义中的简洁、色块主义对造型和色彩的取舍,与宋元单色釉瓷器的釉色、纹路、器形颇有共通之处,因此在上世纪中期颇受藏家喜爱。

瑞士知名陶瓷收藏大家阿尔弗雷德·鲍尔(AlfredBaur,1865-1951)收藏的662件中国瓷器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一个系列。这些精选而来的艺术精品在1968年至1974年被分为四册着录于《TheBaurCollection》一书。本套书仅限量1000册,一版一印,印制精美,且每册都带有限量版编号,极为难得,其中就收录有大量的单色釉瓷器。瑞典工业家卡尔·坎普先生(JohanCarl Kempe,1884-1967)收藏白釉瓷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方白釉瓷器收藏家;同时大维德爵士(Sir.PercivalDavid)、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室主任霍尔、美国私人收藏家高登伉俪等都是闻名的官窑单色釉瓷器收藏家。

华人藏家中以单色釉瓷器收藏着称的人较少,仅香港地区胡惠春、简永桢、徐展堂等几人知名。如竹月堂主人简永桢曾于200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物馆展出竹月堂藏元明清景德镇单色釉瓷器178件,已故藏家胡惠春收藏的康雍干单色瓷器也于当年在京、沪、港三地巡回展览,为藏界所瞩目。

单色釉的种类和特点

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

委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宋瓷中官、哥、汝、龙泉、越窑、耀州窑等都烧出了不同程度的青釉。青色釉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等。

黑釉:釉面呈黑色,主要色剂为氧化铁和少量的锰、钴、铜。黑釉在南方从汉代开始,北方从唐代开始烧制,清代康熙年间,又发明了乌金釉,通体乌黑,亮处闪金光。黑色釉有黑彩、墨彩、乌金等。

绿釉:以铜色为着色剂,以铅作为化合物的助溶剂,低温烧成。宋代瓷器上的绿釉多为较深的青绿色,明代正德时期的孔雀绿很突出,明中期出现了瓜皮绿,水绿色是康熙时期杰出的彩釉,康熙三彩和五彩中常用此釉色。

白釉:釉内含铁少,高温烧成,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

红釉:主要以铜为着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娃娃脸”等。

黄釉: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也称铁黄,分高温和低温两种烧制方法。黄色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

蓝釉:蓝色釉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等。最初的低温釉出现于唐三彩当中,到了元代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代宣德的蓝釉主要有宝石蓝、祭蓝等。

紫色釉:紫色釉有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等。其中最着名的茄皮紫是在明代中期出现的,以后历朝历代均有烧造。

金元时期单色釉瓷器:耀州窑系玉壶春瓶鉴赏


讯北方耀州窑是一个自成窑系的北方著名窑场。它以盛产独具风格与特色的刻花和印花青瓷,成为北方青瓷的代表,进而又成为耀州窑系的中心窑场和代表。其精美优良产品的出现,烧制了黑、白、青、褐、黄、茶叶沫、此外,还烧制唐三彩和琉璃瓦,是当时我国烧制陶瓷品种最为丰富的一个窑场。

金元明两代该窑发展趋于衰落,一方面继续烧造姜黄釉青瓷,另一方面逐渐加强了黑、白、酱、茶叶沫釉瓷和白地黑花瓷的烧造。

精美耀州窑单色釉老窑瓷器此为藏家个人私藏品

精美耀州窑单色釉老窑瓷器此为藏家个人私藏品

持宝人:郭小文

这三个耀州窑黑釉及茶叶沫釉金元玉壶春瓶,出土瓷。釉色特征各异,器型修长古朴,曲线流润柔美,器身素面或旋纹。釉面肥腴温润,釉色一流,胎釉结合紧密。修胎规整,挖足有力。露胎部位干老,老气如新,时代风格明显,为金元时期耀州窑系制品,充分的表现了耀州窑在烧制单色釉瓷器风格和高超的烧制水准。

彩瓷之母单色釉的极致釉惑


清雍正黄釉暗刻缠枝莲纹盘一对

没有青花复杂的花纹,只依靠细腻艳丽的色彩,单色釉瓷器在我国的瓷器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单色釉被誉为彩瓷之母,也被认为是陶瓷收藏的较高境界。质地迥异的胎体和美不胜收的釉色,见证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一代又一代的辉煌。

瓷器中的“大家闺秀”

单色釉也称“一色釉”、“纯色釉”或“一道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如青釉、红釉、黄釉、黑釉、绿釉、蓝釉和白釉等。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而单色釉又与我国古代道家所推崇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有关。

宋代,单色釉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到了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单色釉瓷器的烧制工艺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单色釉瓷器胎体优雅、流畅,釉色纯正、明快,部分单色釉瓷,釉下的暗刻刻花,似有似无,既不失单色釉的素雅,又有图案可供养眼品赏,可谓雅上加雅,光照下更是剔透玲珑,精美无比。

单色釉瓷器不浮、不嚣、不靡、不媚,与彩釉瓷器相比,浑然天成、素雅淡净,是公认的陶瓷制品中的“大家闺秀”。单色釉的种类很多,包括青釉、黑釉、绿釉、白釉、红釉、黄釉、蓝釉等,其他色釉都是在以上色釉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

单色釉瓷因为少了彩绘,就对瓷器整体美感表现提出更高要求,比如烧制工艺上就需要特别留意釉面质量和光泽质感,素胎表面刻、划、贴塑等装饰,甚至影响到器型式样和大小。烧制工艺技术水平对美感表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陶瓷烧制工艺难度评价也是挖掘各种单色釉收藏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清乾隆茶叶末釉荸荠扁瓶

宋元明清精品迭出

在唐代以前,中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不过从艺术角度来说这一大段时间瓷器的造型、色彩较为拙朴实用,多和现代人的审美观有距离,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单色釉瓷器出在宋元和明清两个时期。

宋代龙泉窑青瓷以“千峰翠色”独领风骚,五大名窑(钧、汝、哥、官、定)俱为单色釉,各擅胜场,成为单色釉瓷器的发展高峰。进入明清两代之后,青花、彩瓷和单色釉三分天下,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器烧制技术登峰造极,因此单色釉瓷也有大量创新,根据雍正十三年《陶成纪事》记载,景德镇窑场共有57种花式釉,其中40多种为单色釉,著名的釉色如“郎红”,是当时的督造官郎廷极在模仿明宣德“祭红”的基础上所创烧,经窑烧后釉色鲜紫,酷似牛血,所以法国藏家称之为“牛血红”。郎红釉色鲜艳丰润,需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烧成,由于烧制难度很大,后来出现了“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

因为宋代传世的官、汝、定、哥、钧等各大名窑单色釉瓷器精品存世量越来越少,明清时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以宋代名窑瓷器为样本,大量仿制,这就是今人所称的仿古釉瓷。明代自永乐朝仿制宋代龙泉窑瓷器开始,对宋代几大名窑瓷器都进行过仿制,多数收藏在大博物馆中,民间收藏的传世器物极少。

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烧造代表了景德镇瓷业的最高水准,而这段时期的官窑单色釉瓷器,又是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官窑中,往往烧制一两百件才能得到一件单色釉成品,名贵非凡。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研究,雍正帝标榜好古慕雅,因此仿宋名窑器最多,在故宫保存下来的即达数万件,其他流落民间者也不乏精品。

受烧制工艺难度的影响,仿汝窑、哥窑烧造难度很大;温度比较低的陶瓷相对容易烧,高温难烧;釉料中用铜着色烧制铜红釉难度很高,因为铜在高温下容易烧掉,影响了发色,所以祭红、郎窑红、豇豆红是工艺难度较高的单色釉瓷。而霁青蓝是用比较稳定的氧化钴着色,跟青花的料差不多,相对就比较容易烧。天青釉也不简单,虽然有些也加了钴料,会比较稳定,但上好的天蓝釉并不多见。同样,器形也决定烧制难度。

清乾隆蓝釉天球瓶

名家珍藏夺人眼球

近代以来单色釉瓷器的藏家主要在日本和欧美。日本人的传统美学受宋代风尚影响甚深,因此爱屋及乌并不让人奇怪,而欧美藏家钟爱单色釉瓷器和他们接受的现代美学教育有关,宋代是单色釉瓷器烧制的高峰,器形以简约为尚,追求单纯的釉色与线条,有文人之风,和明清官窑追求的矫饰奢华风格大异其趣,而现代主义中的简洁、色块主义对造型和色彩的取舍,与宋元单色釉瓷器的釉色、纹路、器形颇有共通之处,因此在上世纪中期颇受藏家喜爱。

瑞士知名陶瓷收藏大家阿尔弗雷德·鲍尔(Alfred Baur,1865-1951)收藏的662件中国瓷器已成为世界闻名的一个系列。这些精选而来的艺术精品在1968年至1974年被分为四册著录于《The Baur Collection》一书。本套书仅限量1000册,一版一印,印制精美,且每册都带有限量版编号,极为难得,其中就收录有大量的单色釉瓷器。瑞典工业家卡尔·坎普先生(Johan Carl Kempe,1884-1967)收藏白釉瓷器,是历史最为悠久的西方白釉瓷器收藏家;同时大维德爵士(Sir.Percival David)、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和艺术史研究室主任霍尔、美国私人收藏家高登伉俪等都是闻名的官窑单色釉瓷器收藏家。

华人藏家中以单色釉瓷器收藏著称的人较少,仅香港地区胡惠春、简永桢、徐展堂等几人知名。如竹月堂主人简永桢曾于200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物馆展出竹月堂藏元明清景德镇单色釉瓷器178件,已故藏家胡惠春收藏的康雍乾单色瓷器也于当年在京、沪、港三地巡回展览,为藏界所瞩目。

郎窑红釉观音尊

单色釉的种类和特点

中国瓷器的釉彩始于单色釉,由于瓷釉内含不同化学成分,瓷器烧成后就呈现出不同的单一色泽。

委青釉:是我国瓷器最早的釉色,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宋瓷中官、哥、汝、龙泉、越窑、耀州窑等都烧出了不同程度的青釉。青色釉包括天青、粉青、豆青、冬青、翠青、灰青、虾青、影青、蛋青等。

黑釉:釉面呈黑色,主要色剂为氧化铁和少量的锰、钴、铜。黑釉在南方从汉代开始,北方从唐代开始烧制,清代康熙年间,又发明了乌金釉,通体乌黑,亮处闪金光。黑色釉有黑彩、墨彩、乌金等。

绿釉:以铜色为着色剂,以铅作为化合物的助溶剂,低温烧成。宋代瓷器上的绿釉多为较深的青绿色,明代正德时期的孔雀绿很突出,明中期出现了瓜皮绿,水绿色是康熙时期杰出的彩釉,康熙三彩和五彩中常用此釉色。

白釉:釉内含铁少,高温烧成,白釉还可以分为甜白、象牙白、猪油白、卵白、月白、青白、鱼肚白等。

红釉:主要以铜为着色剂,包括祭红、豇豆红、宝石红、郎窑红、抹红、珊瑚红、胭脂红、粉红、海棠红、矶红、肉红、鲜红、朱红、大红、柿红、盖血红、“娃娃脸”等。

黄釉:以适量的铁为着色剂,也称铁黄,分高温和低温两种烧制方法。黄色釉包括蛋黄、娇黄、鸡油黄、姜汁黄、鹅黄、鱼子黄、蜜蜡黄、鳝鱼黄等。

蓝釉:蓝色釉包括雾蓝、洒蓝、天蓝、翠蓝、宝石蓝、抹蓝、祭蓝等。最初的低温釉出现于唐三彩当中,到了元代烧成了高温蓝釉瓷。明代宣德的蓝釉主要有宝石蓝、祭蓝等。

紫色釉:紫色釉有茄皮紫、猪肝紫、玫瑰紫等。其中最著名的茄皮紫是在明代中期出现的,以后历朝历代均有烧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