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评论:“叫板”的实质是双方的利益搏弈

评论:“叫板”的实质是双方的利益搏弈

什么是瓷砖 古代的瓷器的名字 厨房的瓷砖

2021-05-12

什么是瓷砖。

“亚洲国际”叫板“中国国际”的消息近日成为行业热点。此一事件之所以会引起业内关注,不单是因为此次展会牵动着部分参展陶瓷企业,尤其是陶瓷机械、化工企业的实际利益,而且是因为一家“民间”的展览公司主动跳起来挑战国家级协会。这样的挑战在行业来说更史无前例,接下来“兔子如何与大象搏弈”已成为这台“好戏”的最大看点。

如果说发生在1996年,展名同为“96中国国际建筑卫生陶瓷技术装备及产品展览会”的“叫板”事件,是中国陶瓷行业“展会叫板”的第一个标本,那么此次事件应算是展会“叫板”事件的新版。但与旧版不同的是,此次新之联主动挑起战火,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推出“亚洲国际”,与已经存在了20届的“中国国际“直接叫板,在相关协会看来无疑是一次“事情很严重,协会很生气”的挑衅行为。

相关协会会认为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原因是这次事件会让相关协会感到颜面扫地。一直以来,以“二政府”角色而自居的行业协会,已经不自觉地形成了“我上你下”的自我定位。此次被他们一贯定位为“承办单位”的展览公司直接跳出来与自己“叫板”,以“主办单位”名义另起炉灶,用一种嘲弄式的行为进行挑战,显然让他们无法接受。因为在协会看来,这场大戏已不再是简单的利益分食问题,而是直接涉及到协会的“安身立命”问题,触及到了协会生存根本———尊严与脸面。“别将‘亚洲国际’与我们相提并论”的情绪性言论,已经充分显示出了相关协会的这种失望与愤怒。

对于挑战方新之联来说,用“亚洲国际”这种近乎无礼的方式直接挑战相关协会,并且是以民间身份和一企之力独立挑战,在任何人看来都会为之捏把汗,因为这当中将蕴藏着极大风险。而且这种风险将不单单是经营上的,新之联极有可能因此而背上“政治”包袱,将自身拖入一个非常微妙的不确定状态中,并有可能呈现不可控制的趋势。实际上,在外人看来,新之联这样做,无非是想以此为筹码争取更多的利益而已。但事态的发展可能往往并不遂人愿。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在笔者看来,由于双方所搏弈的利益点不同,同时由于协会有着上述的实际考虑,很有可能会将使整个事件进一步复杂化。而从目前叫板双方的态度来看,整个事件似乎还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解决的前景看起来不容乐观。

无论事件最终的发展如何,对协会而言,都必须正视这样一个问题:这种嘲弄式叫板事件的出现,是否是因为协会坚守“官本位”思想而种出的恶果?换言之,如果协会自身无法适应市场转型的需要,适时做出角色调整,这样的“叫板”事件会否层出不穷?

taoci52.com精选阅读

评论:陶瓷大型展厅是终端的方向吗?


陶瓷大型展厅近年来大有越演越烈之势,动辄几千平方米,在上海的一个最大展厅有8千平方米。真有必要这么大吗?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为了降低成本,就要扩大规模,随着产销规模不断扩大,库存越来越大,如果不采取大力度促销,势必威胁到现金流量的中断,为了加大“推销”力度,只有建大展厅,以积聚人气,增加销售量,但这只是一厢情愿。我们就从市场角度来分析大展厅的弊端。

首先,我们想问,大展厅是针对哪些顾客?从企业视角看,是多多益善,最好是一网打尽,所以希望针对所有消费者。那么各种需求不同的消费者,为什么不去超市购物呢?那里几乎有他们想要的全部商品以及配套产品。当然,来陶瓷大展厅看热闹,顺便欣赏一下展厅里的设计是可以的,但要选商品肯定是不方便的。所以陶瓷大展厅只能是针对部分人,也就是企业的目标顾客,对这部分顾客来讲,展厅大一点当然没有什么害处。但对企业呢?要知道大型展厅是以高额的租金,装修费用,以及大量的产品铺垫和库存为代价的,尽管大型展厅可以增加一些销量,但是和投入相比,效益是不佳的。据一些行家不完全估计,有三分之一展品只能当样品削价出售,三分之一作为库存,只有三分之一能卖出去,由此可见大型展厅的效益是不佳的。

那么,最终是谁来为这低效益买单呢?答案是经销商。按照陶瓷行业的“惯例”,经销商是要先付押金的,然后才能进货,所以大展厅压的货都是经销商的钱,经销商成了生产厂家的融资渠道。有专家将此现象称作为内金融。正因为经销商的风险较大,所以有著名企业的经销商发出“我感觉真危险”的哀叹声。可以说企业通过大型展厅的做法,将很大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了经销商,但是我们要明白,经销商是企业产品走向市场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我们不能善待经销商,那企业绝对不可能独善其身,产业链上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问题,企业就不会有竞争力。联想所以占中国PC市场最大份额的秘诀就在于善待经销商,当PC机市场处于危机之时,当所有制造商都踢开经销商之时,是柳传志帮助了他们,所以经销商和联想结成了血肉相连的友谊。反之,转嫁风险决不是陶瓷企业的真正出路。

企业的发展过程也是个不断的提高过程,陶瓷工业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终端是陶瓷工业非常重要的部分,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前进!

评论:时间是检验陶瓷艺术品的标准


“只要东西好,不怕价钱贵”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通俗话。对于有经济实力的陶瓷收藏家来说,他们是拿钱等着好东西现身。据去年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嘉德、香港苏富比、北京匡时等拍卖公司的部分拍卖记录,明、清时期画工精细,纹饰干练的艺术陶瓷,成交价格不断刷新,如明嘉靖五彩《荷塘鱼藻纹》罐拍出2588万元、清康熙御制胭脂红地珐琅彩《莲花图》盌拍出7400万元、清雍正粉彩《蟠桃献寿图》盖盒拍出4300万元、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的作品,以神韵自然,意境超然,备受藏家瞩目,成交价格均在70至100万元以上,其中王大凡的粉彩“人物”花瓶拍出138万元、王琦的粉彩《刘海戏金蟾》瓷板拍出189万元、汪野亭的墨彩“通景山水”四方大笔筒拍出483万元。

以上说明时间是检验陶艺作品的标准,好的陶瓷艺术作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如果简单肤浅、粗制滥糙的东西,就不可能这样受人欢迎,价值也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有利条件下,陶瓷艺术创作出现了很多精品佳作,在拍卖中可见一斑。继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的《黄山四千仞》瓷板画拍出680万元之后,当代陶瓷艺术家的力作价位都比较高,根据作品大小、精致程度,从几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如去年以来,陶瓷学院教授钟莲生的釉上彩《汉宫秋月》瓷板,拍出124万元、陶瓷学院教授吕金泉的青花《香飘飘》盖罐,拍出161万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粉彩《三顾茅庐孔明出山图》瓷板,则拍出488.75万元高价。他们为后代和将来留下了宝贵的文化物资财富。

但是,由于艺术陶瓷市场繁荣,近年来各方面评职称、评大师频繁,加上社会上某些风气不正,艺术陶瓷出现了数量可观粗陋甚至可称之伪劣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的作者:有的图名作品粗放,有的图利仿造名作,有的图快功力肤浅,有的图简敷衍了事,等等遥不可否定,这都是对历史、对自己、对广大陶瓷爱好者不负责任,也使一些老艺术家和收藏家产生了忧虑。尤其某些想迅速成名冒尖的,或者已经获得“名、利”的所谓陶瓷艺术家,尽管搞了不少的作品,但多为“临摹”、“照搬”或“改头换面”之作。其实这些人始终没有摸到陶瓷艺术的“门”,自以为是,盲目傲慢。即使借助“大师”、“教授”、“高工”等头衔把作品卖出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作品是没有多大的价值,甚至会被人抛弃。

陶瓷艺术同其它各种艺术一样,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功底。笔者曾在南京参观一次画展,南京有几位现在画得很工细的名画家,那时都画过急于体现自己面貌的粗放作品。二十多年后,当时的年轻人现今已步入六十岁左右绘画的成熟年龄,终于悟出中国画之真谛,画家们回到了对传统的修炼,重新完成了“破蛹化蝶”的过程,我们的陶瓷艺术何尝不是如此。(邵继梅)

评论:国际陶瓷行业 竞争到后是文化的竞争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虽然一些商品价格不菲,但产品质量却比国内同类产品要好得多,真正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称心,因而在市场上颇受青睐,无可非议地占领着我国的高档商品市场。反观国内的一些商品,并非完全质量不如国外产品,大部分产品刚刚上市时,质量好得令人称赞,而一旦打开了市场,众多商家便蜂拥而至,纷纷摹仿,继而在价格上做文章,竟相降价,结果是虽然在短时间内市场越做越大,但价格却越卖越低,且质量越来越差,最终在消费者中丧失了信誉,遭到消费者的抛弃。何故?一言以蔽之:文化之不同也!

文化是人类社会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不仅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也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思想道德与风俗习惯。对一个企业而言,其企业文化还包括指导思想、经营理念、工作作风、管理制度及企业形象等诸多内容。有这样一个例子,说是德国人向中国人学习中餐的烹饪方法,中国人说放在火上烧一会,放一点盐,再加一点味精,可德国人却非要认真地问个清楚,这火应该是多少度?“一会”是几秒?“一点”又是几克?德国人做事讲究精耕细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和专心专意,而国人则更喜欢“差不多”、走捷径、凭感觉和搞摹仿,充分体现出两国文化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的产品质量总是无与伦比,十分精湛,而我国产品质量多年徘徊不前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陶瓷行业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战、品牌战、新品战等持续升温。在这场优胜劣汰的角逐中,有的企业抓住机遇,以健康的心态、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为土壤,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努力塑造知名品牌,使企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也有不少企业,急功近利,唯利是图,模仿抄袭、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不同的经营心态,形成了不同的企业文化,也造就了不同的企业结局。前者虽然一时之间吃了点亏、发展的速度可能慢了点,但却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发展后者虽然一时之间获取了不义之财,但却丧失了市场信誉,日渐遭到市场的抛弃。目前,我国陶瓷产品除了少部分致力打造品牌的企业定位于中高档市场外,大部分屯集在中低档次,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不是比谁的产品质量更好、服务更完善、产品更新,而是比谁的成本更廉、售价更低、利润更高。结果是质量越做越差、价格越卖越低、大家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一个企业有多少钱,决定这个企业可以做多大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则决定这个企业能够走多远。虽然市场竞争包括价格、品种、质量、服务、品牌等诸多因素,但归根到底,最后的竞争还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民族文化的优劣。

评论:装备先行是中国发展传统陶瓷的特色


这些年来,中国传统陶瓷的现代化进程和产业进步,是从装备做起,是以技术引进、吸收、国产化、自主创新的手段做起的,是装备界对行业的一大贡献,更是一个实践总结和对未来发展的启迪。

1、陶瓷是中国的原生产业,不是外来的,中国几千年的陶瓷生产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如果没有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很难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走向强大。上世纪八十年代中之后陶瓷砖、洁具生产的现代化,最核心的就是解决工艺与装备问题。

2、在日用瓷、陶瓷砖、卫生洁具、电磁四大传统业产品中,由于国内日用瓷技术装备开发力度长期不足,而陶瓷砖生产装备有自主创新的发展,产生两种结果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陶瓷砖装备的强大,不但支持了砖产品的开发与发展,也有出口,更成为世界陶瓷装备的先进国家。

3、纵观世界的陶瓷业,凡是高水平的陶瓷生产国,往往也是经济发达、装备制造业先进国家,意、法、日、英等国均如此。也说明陶瓷的发展,需要技术和装备制造业的支持。

4、当前陶瓷界议论的很多问题,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等等,实际上也是新装备的开发问题。没有节能电机、节能窑炉、高效除尘系统、好的除铁器等新装备的普遍引入和使用,均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5、装备是先进的技术工艺得到体现和转变为生产力的保证。大规格薄板型陶瓷砖的开发是最好的例证。中国陶瓷人想做此产品多时,当外国不卖国内又不会做,再好的愿望和技术都只能束之高阁。

6、装备的研发带动了新科技成果的引入,不同产业的交流、新材料的运用、人才的培育等众多的提升和进步。

中国是世界陶瓷生产大国,一定也要是装备的生产强国。这是特色,也是国情。

评论:经济见底回升是陶瓷行业的稳压器


日前,国家统计局专家发表署名文章,指出根据统计数据和有关行政记录显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经开始见底回升。这位专家认为,去年第四季度以来,在我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初步遏制了增速下滑的势头,呈现出企稳向好的积极变化,且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加。

陶瓷行业自金融危机以来,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成本上升,国内市场低迷,出口下滑,致使大片大片中小企业纷纷倒下,出现了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严峻局面,以致业内人士不得不惊呼“冬天来了”。

面对大环境的变化,行业的调剂无能为力。尽管很多品牌企业实行积极的内部调整,加大自主创新和研发力度,提升企业的整体水平,以适应生存的需求。然而更多的企业,特别是无差异化、产品结构单一的众多中小型企业(也包括部分大而不强的企业),在资金紧缺、企业运营艰难的情况下,更多的时候,为了消化库存、缓解资金危机,不得不靠打价格战来低价销售产品。然而,这种运行是恶性循环,资金的蛋糕越来越小,同时对企业的品牌也是致命伤。很多企业主概叹,究竟能顶多久,心里是远远没底。“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也是在无奈时一种聊以自慰的精神胜利法罢了。现在终于看到了一丝黑夜中的曙光。

然而,必须清醒的是,大的经济环境开始见底回升,并不代表销售明天就会好转,往往黎明前的黑暗最难熬。按照经济运行的规律,陶瓷行业的影响往往滞后总体经济形势半年左右,何况总体经济还只是开始回升,而回升的速度到底如何,现在还难以预料。因此,陶瓷行业应有足够的认识和精神准备。

未雨应当绸缪。在当前形势下,陶瓷企业应继续按照既定计划,完成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企业的整体转型,包括市场营销网点的完善布局。

今年来,不少陶企向三、四级市场进军,也有不少企业完善了产品配套,更有不少大企业开发了面向农村及小城镇市场的中低档产品,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从本报的全国市场调查来看,四川、云南及华东二、三级市场陶瓷销售都比较火爆,市场的旺毕竟存在。在大环境开始逆转时,继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等待时局的彻底好转,无疑是最稳妥的政策。

陶业众生,嗷嗷待哺。在陶瓷行业大多数企业在努力调整、以求稳步发展时,经济见底回升的利好消息无疑给波动起伏的陶业经济装上了稳压器。目前我们虽然还难以预料何时再现繁花似锦的局面,但经济回升、楼市反弹、股市走高等一系列迹象,毕竟给陶业人士以温暖和关切的期盼。

潮州陶瓷叫板景德镇


继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授予广东省潮州市“中国瓷都”荣誉称号之后,6月16日至19日,潮州市又在北京展览馆举办中国瓷都——广东潮州陶瓷(北京)博览会,集中展示潮州市陶瓷业的总体风貌和整体水平,展示潮州市陶瓷历史文物和陶瓷生产的规模、门类、品种、技术水平、档次、出口量等各方面情况。

据介绍,这次陶瓷博览会具有规模大、门类全、水平高等特点,是有史以来潮州市与国家、省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的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专业展会。这次博览会共有73家企业参展,展厅总面积共8790平方米,设标准展位398个左右。这次博览会不仅展示了在中国陶瓷之林一枝独秀的工艺美术瓷,还展示了日用瓷、卫生洁具、仿古陶瓷、圣诞瓷、电子陶瓷等门类系列产品。既展示、反映瓷都悠久陶瓷历史文化的珍贵文物,又展示当前畅销国内外市场的名优新特产品,还展示了国家级、省级大师名作和历年来获奖精品。其中:有上世纪70年代由邓小平同志赠送给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国礼“友谊通花瓶”;有陈列于北京人民大会堂1.2米高的“春色瓷花蓝”;有获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剑兰通花瓶”、“白玉通花瓶”等;还有获得“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美誉的“清明上河图”、“红釉大鱼缸”、“五百罗汉图”等多项陶瓷精品。此外,还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瓷挂盘和世界上最高的青花九龙瓶,有神韵独特,堪称世界最小的手拉朱泥壶等陶瓷精品。

潮州市是广东的“东大门”,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著名侨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民族民间艺术之乡。潮州市陶瓷业的历史和现状是我国陶瓷业的典型缩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潮州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我国古瓷都和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笔架山宋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潮州陶瓷有着丰富的瓷土资源,其中“飞天燕”瓷土矿总矿量3219万吨,居全国已勘探各瓷土矿的瓷土资源蕴藏量的第二位,为潮州陶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源保证;潮洲是全国最大的陶瓷产区之一,去年销售额116.8亿元,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150多亿元;是全国陶瓷生产企业最多的地方,并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是全国陶瓷出口量最大的地区,去年出口额达6.43亿美元,居全国各陶瓷产区之首;是全国最大的工艺瓷、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生产基地,卫生洁具年产占全国总产量57%左右。

评论:“新锐榜”嫁接凤凰是为做秀?


3月28日,陶业同仁再次见证了凤凰人的风采。在第三届新锐榜颁奖典礼上,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杨锦麟先生作为本次活动的嘉宾主持,用短短3分钟时间现场演绎了凤凰卫视金牌栏目“天天有报读”(陶瓷版)。其后杨又与陶瓷行业精英在台上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互动对话。虽然整个过程较短,但“杨氏风格”的绝妙出手,让现场观众直呼“过瘾”的同时对凤凰有了更深的了解。

陶业中人真正近距离开始接触凤凰应该是在去年的3月28日,当时谢亚芳担纲了新锐榜颁奖典礼的全程主持人。应该说也是凤凰卫视人首次走进陶业,与陶瓷人的第一次正式握手。而连续两届的颁奖典礼,前有谢亚芳以明星式脸谱征服观众,后有杨锦麟专家式高论对接陶瓷,为陶瓷行业带来了两次风暴式的冲击。主办单位将这种高端资源引入陶业,显见在组织上费煞苦心。但就是这种创新做法,却被一些人斥为“做秀”与走形式。在行业人看来,着实有些替主办单位,尤其是具体的策划组织人叫屈。

引进名人来拉高层次与声势,是许多活动的一般做法。但是引进什么样的名人,从哪里引进名人确实讲究技巧与方法。以新锐榜嫁接凤凰为例,策划者考虑因素有三:一是凤凰在华人圈中的影响力目前其它媒体无可相比,已经成为一个以评论为鲜明个性的品牌媒体;二是凤凰主持人普遍以高度与深度见长,其专家式主持风格征服了无数拥甭;三是陶瓷行业发展到现在,需要有更高层次的宏观思维指引,尤其是需要借鉴先进行业的运营经验与思考模式。而引进凤凰与凤凰主持人“双品牌“,显见也正是为了满足行业的这种追求与需要。

引进凤凰的主持人,让新锐榜颁奖典礼重点解决了人气问题,一是各陶瓷企业的精英们更乐意参与到对话当中来,这从佛山一线陶瓷品牌老板及终端大佬的几乎悉数到场就可以看出;二是吸引了近千观礼嘉宾的热烈捧场,不至于使会场寥廖几人;三是从30余家媒体对新锐榜活动的竞相报道,进而影响至整个社会层面来看,这当中杨锦麟因素可以说功不可没。当然主办者也考虑到了实际招商的需要,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强势企业后期的赞助与加盟,客观上也是因为认识到杨锦麟巨大的人气制造能力。

在新锐榜成长过程中,评比与颁奖自然是它的核心与焦点,但引进有高度与深度的名人不但不会使新锐榜的本质内涵失焦,反而会起到加分作用,使之从一个高度跳升至另一个高度。相反,如果缺少了这些元素的加人,不但新锐榜在短短的三年中无法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而且其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也就无从谈起,接下来就更无法满足业内人士对各类评选活动的热切期望。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对新锐榜以一种酸葡萄心理说三道四的人不但应该闭觜外,更应该对主办单位不遗余力推动行业进步而大声说“谢谢”了。

评论:陶瓷产业是佛山发展“第三产业”的障碍?


前天召开的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会议,主题是通过下一届协会班子的选举办法与确定候选人名单,但也许是因为政府官员在场,也许是好长时间大家没有碰头,总之机会难得,大家频频跑题,讲自己最关心的话题。而最关心的话题自然是陶瓷企业的大搬迁问题。

一方面是政府持续的高压态势:国务院发文规定节能减排不达标一把手就地免职,佛山政府将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提前到2009年上半年验收,南海区的罗村则成为政府重拳整治的示范点,要求两年半内41家企业实现产业转移,其中全部的陶瓷企业2009年底要搬出罗村。本次会上,出席会议的政府官员也再次表态:不达标的陶瓷企业是走是留政府的态度是明确的,将整治工作验收时间提前也是铁定的,被列入整治名单的企业不要再有什么幻想。

但另一方面却是企业的极度困惑。正如一些企业代表提出的:政府重拳突击整治,之前与协会、企业的沟通不足,陷企业于被动,一刀切的做法更是难以接受。就算要搬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厂子怎么能说搬就搬。俗话说:“上屋搬下屋,不见一箩谷”。于是,有关搬迁补偿问题就成为另外一个焦点。

罗村每家搬迁的企业根据情况不同,可以得到政府20-200万元不等的经济补偿,原租期未满的厂地,在租期内的收益仍然归原企业所有。对于规划中的罗定市陶瓷、玻璃产业承接基地,罗村街道办还答应与罗定方面共同承担前期三通一平的投入。禅城区政府则承诺:转移出去的企业在当地纳税,属于税收分成的那部分,禅城区政府将把该部分返还给企业。而企业代表则进一步建议,政府应给予搬迁企业未到租期的工业用地转为商用提供****方便,而经济补偿的标准则太笼统,缺乏操作性,有些企业搬迁的损失难以估量。

在这场历史性的大转移中,佛山一些陶瓷企业现在只剩下向政府讨经济补偿的资本,这令那些见惯了这个行业辉煌的人难免唏嘘。

广州第三产业的比重是60%,佛山是34%;占地1000亩的陶瓷厂年产值最多20个亿左右,而佛山普利华相机则可以做到100个亿,美的电器则能做500多个亿。佛山陶瓷要腾出地来发展第三产业,或者想办法如何引领高端,一块地变两块地用。这是一位官员算的帐。

佛山的产业发展,还没有发达到可以放弃二产专门发展三产的程度。我们的工业很粗放,恰恰说明水平还不高,需要长期努力,而不是全部赶走。这是广东省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最近在公开场合演讲中的一段话。

在佛山陶瓷完整产业链上谋生的人有一二十万,这些人的消费力对佛山三产发展起支撑作用。佛山放弃了作为二产的陶瓷,实际上对三产的发展也是一种伤害。这是行业资深人士的看法。

孰是孰非,也许只有等到历史老人来判定。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评论:“叫板”的实质是双方的利益搏弈》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评论:“叫板”的实质是双方的利益搏弈》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