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砖价格 > 导航 >

出口陶瓷价格低廉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出口陶瓷价格低廉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陶瓷砖价格 古代瓷器出口包装 价格瓷砖

2021-05-14

陶瓷砖价格。

我国陶瓷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陶瓷业陷入了“高产量、高消耗、低效益”的困境,陶瓷出口到了微利甚至“亏损”边缘,行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1-4月份我国陶瓷出口金额为13.76亿美元,同比增长30.34%。从出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金额为2.83亿美元,同比增长3.65%。三资企业出口金额4.69亿美元,同比增长81.11%。私营企业出口4.75亿美元,同比增长88.36%。

我国陶瓷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出口骨干产品,河北唐山、邯郸、山东淄博、广东潮州等一批出口瓷生产基地也初具规模。伴随着出口陶瓷产量的不断增长,出口价格与国外陶瓷价格比,我国出口日用陶瓷平均每件只能在国际市场上卖到0.2美元,只有英国、日本等国陶瓷产品价格的1/7,进口瓷是出口瓷价格的14倍,与此同时,我国日用陶瓷行业若按210亿件产量计,则要消耗非金属矿物资源1050万吨以上,耗电75亿度,消耗标准煤1千万吨。wWW.TAoci52.COm

目前,中国陶瓷业内重复建设问题严重,生产规模普遍偏小。有近半数的陶瓷出口生产企业为私营企业,出口量达中国陶瓷出口总量的35%,并且私营企业大多经济实力弱,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中国陶瓷业要一注重提升产业档次。提升产业层次是我国陶瓷业扩大出口、谋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陶瓷生产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强科研投入,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用高科技嫁接中国陶瓷工业,提高中国陶瓷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参与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二积极打造“CHINA”陶瓷品牌。要树立靠品牌发展产业的观念,利用中国陶瓷工艺品在世界上的良好声誉和技术、质量方面领先的优势,树立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三是增强创新发展意识。生产企业要树立面向世界、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针对国际陶瓷市场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在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开发适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如俄罗斯鼓励实验用瓷进口,德国仿古瓷和咖啡具走俏,法国人喜欢动物造型的瓷器,美国美术陶瓷需求强劲。四是注重挖掘中国陶瓷文化。要依托中国陶瓷悠久的历史源渊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产品设计、工艺制作上与历史文化和当代审美观念结合起来,创造出外观精美又极具文化内涵的,工艺独特又符合潮流的产品,用中国陶瓷文化树立中国陶瓷品牌。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建筑卫生陶瓷行业调整迫在眉睫


据相关消息称,此前5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经委托广东陶瓷协会,加紧制定全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政策》,按计划,初稿将于本月形成意见稿并提交工信部。

内忧:产能过剩无序竞争

根据已经明确的思路,《政策》将规范行业准入,严控产能扩张,推进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提高产业集中度。政策范围包括建筑卫生陶瓷、机械化工等全产业链,将对政策目标、行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准入门槛、出口贸易等方面进行阐述。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产业政策的发布和设施,陶瓷行业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工信部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行业之一,政策会倾向于培育行业龙头企业以改变陶瓷业无序竞争的局面。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陶瓷产量占全世界的30%,陶瓷配件产量也占全世界的近35%,但中国陶瓷集中在中低档产品市场,高档产品市场主要掌握在国外品牌手中。国内陶瓷企业呈散而乱的态势,品牌数量众多,没有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行业无序竞争情况比较严重,产能严重超出市场需求。据工信部公布的数据,2011年前10月全国陶瓷砖产量75.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比重较大的广东和福建产量增长均在16%以上,拉动全国陶瓷砖产量增长10个百分点。中国建筑(601668,股吧)卫生陶瓷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调查显示,目前全国陶瓷行业整个生产线是3000多条,按照一年生产330天来计算,产量已经将超过100亿平方米,而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的规划瓷砖产量为95亿平方米,意味着现有的产能不需要增加任何一条生产线就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外忧:反倾销应接不暇

反倾销将是佛山陶瓷今年出口的最大障碍。据了解,仅在2011年,就有欧盟、韩国、阿根廷等国对中国产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尤其是欧盟的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对佛山陶瓷出口影响巨大。佛山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1至10月,佛山对欧盟出口瓷砖2685万平方米,价值1.6亿美元,量、值分别骤降24.4%和20.1%。近日,应生产商中国佛山三水罗曼陶瓷有限公司、河源罗曼蒂克陶瓷有限公司、承运商佛山Beyond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和出口商马来西亚ThaiImpex私人有限公司的要求,印度商工部反倾销局对来自中国的瓷砖发起新出口商反倾销复审调查。而据业内人士预测,在2012年,美国、巴西、越南等地均有可能对中国瓷砖发起反倾销,再加上全球经济面临再次下探的风险,陶瓷出口形势严峻。

行业形势相当不妙

宏源证券(000562,股吧)认为,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市场仍未见松动,建筑陶瓷需求疲软,市场价格总体走势平稳难以提升,建筑陶瓷行业整体景气指数处于低谷。受国际实体经济不振、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欧盟反倾销影响,导致公司出口销售收入同比下滑11.38%。另一方面,国内油、煤、交通运输、原材料、人工等价格不断提高,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单位销售成本同比上升1.3%,导致亏损进一步加剧。

现实往往比想象更残酷。上个月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行业数据,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整个行业的发展态势完全不同于往常。尽管陶瓷砖行业总产量仍然维持了增长,总产量达42.8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8%,这是十年来的新低,也是连续八年来两位数增长之后的第一次个位数增长。2012年上半年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1个省级地区陶瓷砖产量出现负增长,延续了整个2011年的全年整体格局,这其中幅度最大的是山西省,在2011年增长-39.96%之后,继续下滑,增长-43.4%,而2010年仅山东、重庆、湖南三省份出现负增长,幅度最大的山东为-6.84%。

整体行业形势不妙还是出乎意料,最为震撼的情况是四川夹江产区,初步估计夹江产区的停窑状况超过50%以上,当地四大陶企新中源、新万兴、建辉、米兰诺开工率不足20~30%,整体状况远远低于四川省上半年的数据增长-8.6%。总体来说,2012年仅余下两个多月,其全年数据还没有明朗,但整体形势已经基本明朗,估计极有可能在正负增长上下徘徊,或略有增长。

陶瓷市场诚信缺失 发展加强自律迫在眉睫


315期间,全国各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的呼声高涨,又是各类商品和质量的投诉高峰期。近日,国内陶瓷领先企业金舵陶瓷正联合全国各地消费者协会,率先在行业内发起“诚实守信、共铸消费和谐市场环境”的倡导,呼吁国内陶瓷行业“诚实守信,强化自律”,以解决消费者的后顾之忧。

行业发展自律为量

据悉,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建筑陶瓷以来,建筑陶瓷在不到20年的时间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一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陶瓷生产国。但正因为发展过速,业内企业由于生产经销企业、品牌众多,发展也良莠不齐,特别是在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今天,降价降质大搞价格战、以次充优仿冒名牌、虚假认证欺骗消费者等不诚信现象时有发生,整个行业面临着一场巨大的诚信危机。尽管金舵等领先品牌企业一直在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努力,但由于整个行业企业数量庞大、品牌繁杂、企业缺乏自律等各种问题使得目前的现状难以改观。关于陶瓷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纠纷层出不穷,给消费者和整个陶瓷行业都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金舵陶瓷集团市场部经理谷马昌在活动现场接受采访时,对造成这种现状分析原因指出:陶瓷作为一种消费者低关注度的耐用品,不同于可以常换常新的快速消费品,只有在使用中才能考察出质量的可靠性,因此不诚信厂商的不合格产品不容易觉察;另外,由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还不是很成熟,对关注度低的陶瓷产品的相关指标和认证缺乏专业的辨别能力;此外,陶瓷产品的消费不单单是产品的消费,而是包括安装、铺贴等相关的售后服务在内的综合性消费。“正由于陶瓷产品的特殊性和行业可进入度的门槛低,因此给了造假,甚至以伪劣产品以次充好的不法厂家有机可乘。要保证陶瓷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从陶瓷市场的源头加以控制,加强生产企业自身行为的自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陶瓷生产的标准,讲求诚信,以对社会、消费者负责任的态度,从原料到生产工艺、严格把控,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环保性”。

陶瓷消费品牌为先

据介绍,作为国内最早大规模采用进口设备生产抛光砖的企业而享有“中国抛光砖鼻祖”的美誉,金舵陶瓷是国内为数不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双项桂冠的陶瓷品牌,一直以产品质量作为企业、品牌发展的根本,并从品牌文化、产品文化、设计个性、服务体系上与同类产品区分开来,进行差异化竞争。

由于目前陶瓷尚欠成熟和规范,而且市场需求量大,这给很多小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在陶瓷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原材料价格高居不下,一些企业采用劣质原料,降价降质,其产品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因此专家建议,缺乏专业知识的消费者应该尽量购买品牌陶瓷,并考虑其品牌实力和影响力,品牌是一个企业诚信度的重要砝码,品牌企业更注重其信誉和品牌形象。在315期间,金舵陶瓷向陶瓷行业和各地经销商呼吁“倡导诚信,共铸消费和谐市场环境”,加强自律和自我管理,提高品质,抵制一切不诚信行为,联手净化陶瓷市场。

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升级


提高行业竞争力

“发展升级”,是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战略任务,是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的双轮驱动,其核心是产业升级。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要求,就应当以加快推动陶瓷产业升级为抓手,大力提升文化影响力、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引领力。

推动陶瓷文化资源与创意融合,提升文化影响力

文化的影响力、传播力最为广泛、最为深远。1700多年的陶瓷烧造历史,给景德镇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展示好老祖宗留下的陶瓷文化瑰宝,在历史文化中注入现代元素,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是陶瓷产业升级的新境界。应加快完善陶瓷博物馆体系,以综合博物馆为核心、分类博物馆为补充、艺术馆和画廊为延伸,打造陶瓷文博之城,充分展示景德镇乃至全国各个时期、各个门类最具有代表性的陶瓷制品及瓷业民俗,更好地推动陶瓷文物保护、技艺传承和瓷业文化挖掘;加快打造陶瓷文化街区,以历史老街区和现代工业遗存为依托,重点建设景德镇陶溪川国际陶瓷文化产业园、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改造提升樊家井、老鸦滩等陶瓷作坊集聚区,打造展示陶瓷文化生态的“活博物馆”;加快保护陶瓷古窑遗址,以兰田唐代龙窑遗址、落马桥元青花遗址、御窑厂明清窑遗址等为重点,对151座古窑遗址进行保护性发掘,建设古窑遗址公园,以便清晰地展示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窑口发展脉络;加快建设陶瓷文化创意新区,把陶瓷总部、陶瓷会展和博览中心、陶瓷文化创意基地等集聚起来,进一步完善陶瓷文化艺术的交流、创作、展览、交易等功能;加快发展陶瓷文艺展演,以瓷乐队等为基础,整合做大演艺公司,打造一台全面展示景德镇陶瓷文化内涵和民情风俗的晚会,并进行常态化演出;加快完善陶瓷主题休闲功能,依托陶瓷博物馆、文化街区、遗址公园、创意新区、文艺展演等,大力建设具有购物、休闲、体验等功能的消费场所。

推动陶瓷产业生产和研发一体,提升产业竞争力

“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文化的传承、科技的转化,离不开承载的产品和产业。“大器成景、厚德立镇”的景德镇,之所以被称为瓷都,就是因为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完备的陶瓷教育、研发、产业、市场体系,实现了文化技艺的集聚和转化。推动陶瓷产业升级,就要加快形成以陶瓷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为基础,以高技术陶瓷为支柱,以高档日用陶瓷和陈设艺术瓷为主体,以建筑卫生陶瓷为辅助的陶瓷产业新格局,加快把陶瓷产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一要大力促进陶瓷产业集群发展。以国家新型工业化陶瓷制品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陶瓷工业园区扩园强区,坚持引进外来企业和支持本土企业发展并举,提高陶瓷产业承载力。当务之急是主动对接央企、世界500强企业,深化战略合作,引进行业龙头,积极扶持本地高科技陶瓷企业。二要大力推进陶瓷科技协同创新。以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学院这三所高校和国家日用及建筑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等各级各类陶瓷研究机构为依托,以陶瓷企业为主体,做好产学研用一体化文章,建立更多的科技协同创新战略联盟,促进陶瓷领域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同时,加快建设政策共享、布局科学的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就业孵化基地,培育经营实体,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三要大力实施陶瓷品牌发展战略。加强陶瓷产品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景德镇”牌证明商标和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等传统名瓷商标,以及“景德镇瓷器”地理标志的吸引力和品牌效应,培育一批中国驰名商标,提高产品竞争力。四要大力扶持陶瓷企业做大做强。积极争取国家税务总局对景德镇陶瓷比照文化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推动陶瓷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同时,不断完善陶瓷原料、燃料保障体系及物流配套体系。

推动千年瓷都地位和功能升级,提升国际引领力

“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在历史上,景德镇为世界陶瓷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只有再现“大师云集、人才辈出、精品荟萃、器走天下”的历史盛景,景德镇才能继续引领世界陶瓷走向。一要着力建设国际陶瓷博览之城。继续办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不断扩大其知名度。二要着力创建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景德镇申报世界创意城市手工艺之都工作已于今年启动,这将为进一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打下坚实基础。景德镇被确定为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也将进一步提高瓷都的知名度,促进陶瓷文化交流。三要着力拓宽海外陶瓷之路。“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历史上,“海上陶瓷之路”树立了景德镇的国际形象。景德镇应积极实施更高水平的“走出去”战略,组织有内涵的参展团队,举办有水准的国际论坛,输出有特色的陶瓷产品。四要着力打造全球陶瓷人才之家。科技和文化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景德镇是国内目前拥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陶瓷艺术大师、陶瓷设计大师以及陶瓷工程技术类高级工程师、教授和研究员最多的城市,也吸引了大批世界各地的陶艺大师,聚集了成千上万的陶艺人才。强化尊重人才、尊崇大师的文化氛围,更加重视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使景德镇成为陶瓷人才的圆梦之所,为瓷都集聚磅礴的发展正能量。五要着力提升国际旅游人气。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今年成功晋升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景德镇应抓紧推进浮梁高岭—瑶里创5A级景区,充分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让“千年瓷都”成为游客优先选择的旅游目的地。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 需要众志成城推动产业升级


陶瓷产业升级,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快速发展20多年的佛山陶瓷当下的战略需要,不但受到佛山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制定实施相关的政策以支持,而且也是众多陶瓷企业寻求新战略布局的方向。但因为佛山陶瓷产业集群规模较大,所以在佛山陶瓷产业因提升而进入新的转型时期的初期,必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因此需要相关的各方共同探索、探讨存在的问题,积极地面对解决,以求更快推动佛山产业升级的完成。

产业集群规模较大

据记者了解,佛山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年生产能力已占全球25%。该市现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近400家,1500多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约占全省的90%、全国的40%、全球的25%。95%的企业已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50多家企业通过ISO14000质量体系认证。167个建筑陶瓷产品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如今的产业集群,其间有中国陶瓷行业的知名品牌,也有一些草根的小型企业,更有大部分处于中间的企业,都为佛山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贡献,同时要协调、调整如此多各个层面的企业会有很大的难度。

政府态度明确

不久前,佛山市政府召开加快推进陶瓷产业调整提升现场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这是市政府为佛山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要工作部署,对今后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具有重大意义,标志着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的实质性阶段。

《通知》明确指出调整提升陶瓷产业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贯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扶优扶强的方针,做好对污染重、能耗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陶瓷企业的治理、转移等工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大力推进陶瓷企业“佛山OEM”,积极发展陶瓷服务业、会展经济和总部经济,通过“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实现佛山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的“转移淘汰一批”,政府必会“动用所有的行政力量,包括税收、环保、交通检查等等手段”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清场行动”。尤其是为达到“一年初见成效,三年根本转变”的政策性时间要求,不排除政府使用一些行政手段。实行“扶优扶强”,积极推广环保先进技术,推进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工作,鼓励、支持一批有知名品牌、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有优势的成长型企业壮大发展。

此举表明,佛山市在加快、加大产业提升的力度和决心,为处于徘徊张望中的企业指明方向,也给正在积极实施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企业以鼓舞。

企业行业积极配合

受外界的压力以及自身的发展要求,陶瓷产业正在加快升级,而政府领导所提出“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口号以及陶瓷企业在佛山建立“总部经济”的提议也在受到行内的一致关注、讨论以及实践。

企业方面,7月以来,以新中源、金意陶为首的众多知名陶瓷品牌在东北、江西陶瓷产区布局基本完成。成为首批积极结合自身发展和政府号召的典范,为以后佛山企业、乃至全国的“总部经济”模式提供了模板。

行业方面,7月底,中国陶瓷城二期方案“落地”,首次把“总部经济”概念提上议程。与此同时,意美家卫浴陶瓷世界、南风卫浴城、瓷海国际等一批新建或招商中的“陶瓷城”也纷纷打出“打造专业市场”、“做精品”的旗帜,与政府“做强陶都”的口号遥相呼应。

“总部经济”是产业升级的缩影,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它毕竟处于探索、摸索期,需要各方面的齐心协力来共同寻找出路,正如佛山陶瓷协会秘书长尹虹所说的,“总部经济的路子要怎么走,政府、协会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商家都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方面要靠陶企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靠政府的统一规划以及政策扶持。”

佛山陶瓷产业升级牵动范围很广,每一个希望佛山陶瓷经济向健康方向发展的企业,都有责任和权利为佛山陶瓷在更高层面上进行运营尽力,当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方的力量,而是依靠政府、企业、协会、专家学者关心佛山陶瓷发展的人,以及行业媒体的共同探索、探讨、协作、众志成城的众力,一齐为佛山的产业升级献谋献策。

贵州陶瓷产业蓄势启航 加快产业升级


近日,贵州联和陶瓷产业园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贵州省长顺县联和陶瓷产业园区建设指挥部隆重举行。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王录生、黔南州州委书记黄家培、副州长周俊生、长顺县县委书记张惠明、县委副书记杨兴华、副县长金光锐等一行领导莅临仪式。

据透露,贵州联和陶瓷产业园有限公司是隶属于贵州联和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其背靠金世旗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两大重量级本土上市企业。公司此举意在依托长顺县高达5亿吨的丰富矿产资源及超过5000亩的县政府产业用地供给,借助企业强大的综合实力,整合长顺县政府优厚的政策条件及国内一线陶瓷制造型企业与配套企业,填补贵州陶瓷产业缺口,深入贯彻贵州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所指向“陶土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大力培育陶瓷产业集群”的战略构想。

仪式当日,贵州省黔南州副州长周俊生发表重要讲话,同时指出“长顺县联和陶瓷产业园的构建,紧密围绕《国发二号文件》战略导向,紧扣长顺县‘一园四区,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充分突显地方产业发展优势。伴随政府的政策引导及企业的综合实力,必将在未来有效加快地方产业升级,促进贵安新区区域产业链接,推动贵州省‘十二五’战略规划进程稳步实施。”

政策引导,产业助推。从政府至企业,这一系列动作是否意味着一个全新的、非传统的、同时饱含贵州特色地域文化的集陶瓷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物流、文化创意、会展、博览、学术交流等为一体的多元化贵州本土陶瓷产业集群即将诞生;是否标志着贵州将进入中国陶瓷的快速产业发展轨道?透视未来发展方向,这一构想确实是值得贵州人乃至全国陶瓷人所期待。

夹江政府助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夹江的发展“得益于陶瓷,兴盛于陶瓷”。然而近年来,随着江西高安、湖南岳阳、华北当阳、河南内黄等新兴陶瓷产区的不断兴起,给夹江陶瓷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冲击。为此,夹江政府针对当前产区面临的严峻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强有力的政策作为保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在经历了去年楼市惨淡、出口受阻、原材料涨价、市场低迷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目前整个陶瓷行业都处于低迷期。而夹江陶瓷产业却正面临一次大的洗牌行动,为了帮助陶瓷企业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保生产、保销售、保增长,积极应对当前面临的困境,以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设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

“西部瓷都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基金”(以下简称“发展基金”),由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后逐年增加。

据悉,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一是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改升级。对企业年度完成技改升级投资1000万元及以上的(以形成固定资产有效票据为准),按技改升级投资额的2‰给予奖励;二是鼓励企业使用天燃气。对用足天然气计划的,在征收排污费时按同类企业标准下限收取。对直燃煤企业进行技改使用天然气的,按投资总额(以形成固定资产有效票据为准)的2‰给予奖励;三是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鼓励直燃煤企业引进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技改升级、转产或退出生产经营,对技改升级、转产或退出生产经营的直燃煤企业,视其规模大小,给予5~20万元不等的补助。同时鼓励退出企业投资国家支持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退出企业投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投产之日起,县财政安排与该项目3年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的50%等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技术改造。

此外,发展基金还鼓励企业开发高档红坯陶瓷产品和大力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并分别给予按固定资产投资金额的2%给予奖励与5~10万元的奖励。

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根据政府制定的“扶持一批,淘汰一批”的方针政策,对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同时也将淘汰落后的生产企业,通过扶持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整个产区的发展。

政府加大对企业信贷的扶持范围,主要是对拥有相当规模的陶瓷企业用于技改升级、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拓展市场、品牌建设以及提升企业实力的新增贷款超过1000万元及以上用于技改升级并按期完成的,县财政对其新增贷款按一年期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给予50%贴息补助,企业享受贴息总额不超过其缴纳税款县级留成部分的50%。

与此同时,对于加大“西部瓷都区域品牌”和名优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由宣传部门和陶瓷协会牵头,组织拥有名优品牌的企业抱团进行宣传,采取“西部瓷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整体宣传模式,县财政对在省级以上媒体进行宣传的给予适当补助。

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在企业自身经营和市场销售不景气的双重压力下,陶瓷企业的生存已经面临生死的边缘。摆在企业面前的就只剩两条路,一是被市场托亏最后倒闭;二是外来企业或本地强势企业兼并实现重组。

近期,卡西诺陶瓷兼并了荣华陶瓷旗下的康地品牌和在夹江瓷都市场的展厅,成为外来品牌收购本地品牌的一个成功试点,在加快推进兼并重组过程中,要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鼓励县内外企业间兼并重组。对在县内新设立并达到规模企业标准的,自投产之日起,县财政安排与该项目2年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县级留成部分的50%等量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该项目技术改造。

总之,在推进陶瓷产业高端化、自动化、节能化、清洁化的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政策保障,有助于加快推动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佛山:陶瓷产业在调整中升级


传统产业如何调整升级,是目前各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普遍遇到的难题。广东省佛山市对传统的陶瓷产业采取分类指导的政策措施,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在淘汰、转移一批落后企业的同时,扶持壮大一批优势龙头企业,精心打造“世界陶都”,对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

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陶瓷生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山市,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进国外建筑陶瓷生产线后,迅速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现已发展成为产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辐射面广、知名品牌众多的地方支柱产业,被国家有关部门和协会认定为全国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和建筑卫生陶瓷出口基地。

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佛山的陶瓷产业面临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是高能耗、高污染。资料显示,2007年佛山环境统计中陶瓷行业重点企业工业粉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等,分别占全市所有重点工业企业总和的59.86%、42.15%、32.27%和29.85%,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二是资源约束加剧。佛山既不是生产一次能源的地区,也不是陶瓷原料的产区,而占地多、产出小、技术含量低的众多陶瓷企业,对于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佛山城市发展造成极大的限制。三是整体竞争力不强。据统计,2007年佛山规模以上陶瓷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7.3%和7.9%。

佛山市委书记林元和告诉记者,佛山的陶瓷产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已到了必须进行调整和升级的时候,这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实行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经过缜密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佛山市从2007年7月开始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陶瓷产业调整提升工作的目标、具体政策和实施步骤,争取用两至三年时间实现调整目标。

政策引导初显调整成效

根据全市近300家陶瓷企业的不同情况,佛山市以节能减排为切入口,实行分类指导,提出“扶持壮大一批,改造提升一批,转移淘汰一批”。“扶持壮大一批”,就是巩固现有龙头企业的地位,通过开发新技术,利用新能源,实现清洁生产; “改造提升一批”,就是在限期内经过整改可以达到环保、规划、国土等有关要求的企业予以保留,并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推进其持续改造提升;“转移淘汰一批”,就是对经限期治理后环保、能耗、安全生产等仍不达标的企业,引导其异地改造或关闭转产。

佛山市及所属各区政府推出的各项具体政策,在陶瓷产业的调整提升工作中发挥出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一是资金扶持,如禅城区财政及陶瓷生产重镇南庄镇分别拿出5000万元和1亿元作为陶瓷产业整治工作的专项资金,每搬迁或关闭一个企业给予50万元的补贴;南海区财政也划拨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适当补贴、补偿或垫支因企业关闭、搬迁造成的土地停租、职工欠薪等。二是产业转移,各级政府通过各种经贸协作渠道,鼓励和支持一些陶瓷企业到省内外原材料丰富、能源充足、市场广阔的地区去发展陶瓷制造业,将属于企业转出地税收分成部分,全部返还给转出的企业。2007年以来,全市共邀请了20多批次外地经贸考察团专门对佛山的陶瓷产业进行了考察、招商。目前,广东省的云浮、阳江、清远等市的产业转移园已为佛山陶瓷产业的转移做好了规划和承接准备。三是帮助关闭或转产后的企业安置好职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对这些企业腾出的土地或厂房用于“腾笼换鸟”引进新的建设项目,给予优先享受“三旧改造”的有关优惠政策。

据佛山市经贸局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底,全市已有144家约占总数50%的建筑陶瓷企业自行转产、结业或被依法关闭。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禅城区,关闭或转产的企业已占该区陶瓷企业总数的近70%。

环境质量的改善或许能更直接地反映调整后的效果。据禅城区环保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至9月,全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同比下降了15.94%,二氧化氮含量同比下降了7.4%,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同比下降了5.8%。

传统产业迈向更高层次

一大批陶瓷企业退出或转移后,会不会导致佛山陶瓷传统产业的空心化?佛山市委常委、禅城区委书记梁毅民对记者说,目前退出的是一些落后的企业,另一些企业外迁转移的只是生产基地部分,其总部仍留在佛山;更主要的是,通过调整提升,使陶瓷这个传统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据记者调查,佛山市如今正采取各种措施在陶瓷产业上大做新文章,着力打造“世界陶都”。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及陶瓷现代服务业。2008年10月,由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正式命名的“中国陶瓷产业总部基地”在禅城区开始运营。记者在这个总投资达26亿元、首期建设用地400亩的基地看到,已有来自全国和世界50多个知名陶瓷品牌的企业进驻这里,纷纷在此设立全球营销、管理、服务以及产品研发设计中心。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的陶瓷专业物流市场--“瓷海国际”已于2008年7月开业,现有300多家企业入驻;佛山陶瓷会展中心二期3.2万平方米的扩建工程已经动工。

建立陶瓷精品工业园。按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的要求,禅城区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实施清洁生产、清洁运输、资源综合利用,生产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精品陶瓷。

发展高端陶瓷。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态陶瓷、环保陶瓷、节能陶瓷、文化陶瓷、艺术陶瓷和陶瓷新材料等,如瓷质薄板、陶瓷纸、陶瓷纤维、特种陶瓷、陶瓷刀具、透明陶瓷、发光陶瓷、免烧陶瓷以及可以浮在水面的陶瓷等等。

发展陶瓷文化和陶瓷旅游。记者了解到,一个集陶瓷工业旅游、陶瓷文化鉴赏、制陶体验于一体的陶瓷文化旅游区正在佛山规划建设中;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南风古灶”陶文化旅游园也已装饰一新;佛山石湾公园将改造成陶艺公园,江湾路将改造为陶艺大道。此外,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正式落户禅城,与德国佛亚展览公司合作举办的“世界陶瓷高峰论坛”正在有序地筹备中。

精密陶瓷设备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日前,笔者在德化县一家陶瓷实业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新引进的一台精密功能陶瓷热压铸成型机正在进行生产调试,一次可成型16件制品,后续无需机械加工,修坯后可直接烧制成型,与以往一次只能成型一个制品的单一模具相比,具有优质、高产、低耗等特点。

“公司将建成一条完整的精密功能陶瓷生产线,可根据用户的要求生产各种特殊形状的配件,实现年产600万件精密功能陶瓷的生产能力,可广泛适用于机械、电子、冶金、电力、电器、化工、纺织、水暖、汽车等各行业的配件需求,形成系列产品,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该公司副总经理郭新端如是说。

科技创新成内在驱动

近年来,受外需不振、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劳工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作为外向型经济,德化县陶瓷产业进入“内外交困”和“微利时代”。一些陶瓷企业负责人已认识到,如果企业仍旧固守传统,不能立足长远,寻求未来发展的突破口,就会在日新月异的陶瓷领域落后,而这就需要企业在各自的发展思路上做出创新。

就目前德化县陶瓷企业而言,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陶瓷材质或者是器型方面的创新,企业经营思路和战略上的变革创新也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内在驱动。

在陶瓷产品多元化发展方面有丰富经验的这家公司,也在逐步将企业的研发方向转移到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的精密功能陶瓷上,公司把目光盯向了德化陶瓷业界仍无人触及的“精密陶瓷”配件,采用以废瓷片为主要原料,改变当前以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等昂贵材料为主要原料的现状,不仅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还可根据不同的用途调整配方,生产出合乎特殊要求的特种陶瓷产品,为德化陶瓷产业升级增添了新的“亮点”。

“在精密功能陶瓷生产中以陶瓷废片为主要原料,公司自主研发的废瓷片再生利用技术,使得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德化陶瓷产业的循环经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并为环保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必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郭新端对公司的前景信心满满。

纵观德化县陶瓷产业的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活跃要素,像这家陶瓷这样借助科技兴瓷的企业越来越多,陶炭、光波能量瓷、微波介质陶瓷、中温窑变釉陶瓷、特种陶瓷轴承、废瓷回收再生陶瓷、信息功能陶瓷等新瓷种已纷纷渗透到传统的陶瓷领域,只见科技在蔓延。长期以来,他们始终保持这种陶瓷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身优势的发挥,扬长避短,来提高陶瓷行业的整体素质,并保持德化陶瓷独特的竞争优势和地位。

政府引导促捷报频传

在今年的第十一届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上,德化一家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的“LED多功能新型陶瓷散热器”项目和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对接,该项目将投资4000万元。据公司负责人林福文介绍,该产品具有绝缘、导热、抗氧化、耐用、透光、亮丽外观、可回收和重复使用等特点,使LED灯的节能和使用寿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降低了LED灯的生产成本,经济实惠,市场应用更广。

一直以来,德化非常重视对科技项目的引导和管理,如何将国家的优惠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身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出口陶瓷价格低廉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出口陶瓷价格低廉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砖价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