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 导航 >

显微科技辅助瓷器鉴定 浅析瓷器微观鉴定经验

显微科技辅助瓷器鉴定 浅析瓷器微观鉴定经验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老古代瓷器鉴定 古代瓷器鉴定

2021-05-14

古代瓷器如何鉴定。

瓷器是中国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世界闻名,瓷器的出现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瓷器的英文:china,代表了瓷器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中国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最爱。然而随着瓷器收藏市场的火爆,瓷器造假现象也极为猖獗,因此收藏爱好者可充分借助现代鉴定工具辅助瓷器鉴定。

据报道,瓷器造假手法大体可分为旧器改观和新器作旧两种。旧器改观就是通过复原、配缺、截口和磨口、补釉、复窑、补缺等方法作伪。新器作旧就是采用种种方法将后仿新器作旧,所见的方法有打磨釉面、药品处理、高压蒸煮、水浸、加饰土锈、打破修复、套口接底数种。瓷器造假手段日益高超,很容易骗过一般收藏家,甚至可迷过一些知名专家。

瓷器鉴定须借助现代工具——便携式显微镜

笔者认为,在收藏、鉴定瓷器的时候,随着科技的发展,藏家不能过分相信自己的眼力,只看其表,不懂其里。而要充分借助瓷器鉴定必要工具——艾尼提便携式显微镜,通过观察瓷器的微观世界,对瓷器的真伪、年代等作出比较准确的判定。

在传统瓷器鉴定工具中,放大镜是常见的辅助工具,对于瓷器的胎釉、纹饰及款识等进行放大观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不过放大镜倍率有限,而且非常的伤眼,放大看一会瓷器,就会出现"金星"等眼花现象,而且不能能够经验分享。而便携式显微镜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放大镜对瓷器等鉴定方面的缺陷。

便携式显微镜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放大镜在瓷器鉴定等方面的缺陷

借助便携式显微镜,能帮助我们分辨出古陶瓷的老化及裂变程度。许多高仿真度的赝品在器型、纹饰、款识等方面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但对古陶瓷因年代久远而风化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反应是无法仿真的。单凭肉眼观察,对陶瓷上细微的剥釉现象、开片等是很难看清楚的。但用便携式显微镜观察,就一清二楚了。

其次,借助便携式显微镜能帮助我们看清瓷器精彩的“釉下世界”。由于各种古陶瓷年代不同,采用不同的施釉烧造工艺,比如柴窑和电窑、气窑烧造的器物,其气泡的分布及大小是不尽相同的。宋代以前,主要采用干施法,因此瓷器的气泡难得一见,珍贵的汝窑器上的气泡非常罕见。就是眼力非常好,也无法分清古代柴窑和现代电窑、汽窑的区别,也无从知晓青花是“上浮”还是“下沉”,但在便携式显微镜下,便一目了然了。

[艾尼提:Anyty]便携式显微镜3R-MSV500辅助瓷器鉴定

另外,借助便携式显微镜还能帮助我们区分胎骨的新老差别。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在古陶瓷中,釉是衣,胎是骨,再高明的现代仿古者,也模仿不了老瓷器的胎骨,原因是古代是人工炼泥,做瓷器的胎泥要放置陈腐若干年,导致陶瓷不够纯净,含金属杂质较多,烧造出来的器物胎质疏松,常有细小的气孔从露胎处冒出来,而现代仿古的胎土是通过机器碾磨的,非常缜密,烧造出来如年糕一般。因此,仅凭肉眼观察陶瓷表面,是难以区分这些细微的差别的。

瓷器微痕鉴定仪器国际领导品牌【艾尼提:Anyty】

【艾尼提:Anyty】是便携式瓷器等艺术品收藏鉴定显微镜的领军品牌。目前有针对机构收藏系统的分享型显微鉴定系统3R-WM461PCTV;有针对老一代个人收藏家们的经典款3R-MSV500;有针对青年一代收藏家们的时尚型3R-WM461WIFI等。以上所有插图都是对应仪器对应的效果示意图,大部分是收藏家提供。欢迎持续可关注:http://.cn。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古瓷器鉴定方法之现代科技方法


20世纪中叶以来,针对古瓷器赝品制作日益逼真,许多现代科学仪器和手段被引进古瓷器鉴定领域,形成独立的古瓷鉴定现代科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热释光测年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陶瓷器遭受自然界中地下和宇宙中各种放射线辐射的多寡来确定年代。这种方法能够对唐代以前的陶器进行测定,对唐三彩以后的陶器和瓷器则无法准确测定。并且这种方法是一种有损检测技术,需要从被鉴定物中取样,同时,现代造伪技术已经使用钴60等放射物质对新仿“古瓷”进行照射,是的热释光法作出错误判断,失去鉴定效用。

二是元素鉴定法:是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谱仪,对陶瓷器的化学成分、他别是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确定陶瓷器的烧造年代。但这种方法的困难在于标本数据库的简历十分困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三是碳14断代技术:这种方法利用碳14的衰变期来检测古陶瓷年代。由于误差率较大,故对高古陶瓷有一定成功作用,而对搜昂带以后的瓷器就无力分辨了。

四是陶瓷釉质老化系数鉴定:这是新开发的一种检测方法。其原理是认为陶瓷器的玻璃相釉质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无序态向有序态变化,产生“脱玻化”,然后通过对釉质成分系数烧成系数的综合计算,求出釉质的“老化系数”。他们发现,陶瓷的“老化系数”同陶瓷的年龄有一定的函数关系,于是将这种关系整理总结,是的出陶瓷器釉质老化系数与其生产制作时间的相关数据,用以确定陶瓷的烧造年代,对这种新方法、新事物,目前尚无权威机构作出正式确认,褒者有之,疑者甚至贬者亦有之,莫衷一是。

瓷器造假手段高超 显微科技揭开瓷器造假面纱


随着收藏热的升温,艺术品市场拍卖的火爆,很多人通过收藏走上了致富的道路。然而,在艺术品收藏市场火爆的同时,市场上也出现了层出不穷的各种假货,尤其是陶瓷、书画等造假极为猖獗。面对赝品横行,收藏家应该怎样去伪存真?收藏专家提示我们在依靠经验鉴定的同时,更要借助现代科技仪器辅助艺术品鉴定。

[艾尼提:Anyty]3R-WM601WIFI鉴定瓷器

艺术品造假可以说是花样各异,千奇百怪。而当前艺术品收藏市场,瓷器是最为火热的投资品之一,也是受造假影响最为严重的。瓷器造假手法大体可分为旧器改观和新器作旧两种。旧器改观就是通过复原、配缺、截口和磨口、补釉、复窑、补缺等方法作伪。新器作旧就是采用种种方法将后仿新器作旧,所见的方法有打磨釉面、药品处理、高压蒸煮、水浸、加饰土锈、打破修复、套口接底数种。瓷器造假手段日益高超,很容易骗过一般收藏家,甚至可迷过一些知名专家。

瓷器造假手段高超显微科技揭开瓷器造假面纱

[艾尼提:Anyty]3R-WM601PCTV鉴定瓷器

不过,这些瓷器造假手段必定会使瓷器表面显微特征出现异样,我们可借助便携式显微镜观察瓷器的微观细节,给我们瓷器真伪的判断带来重要依据。

1、在显微镜下探视瓷器表面釉层,老瓷表面的磨损(牛毛纹)纵横交错,粗细深浅不一,新瓷则无这一现象。有的作伪者用砂纸擦,线条、方向和力度几乎都一样。

2、凡用氢氟酸处理过的瓷器,显微镜下可显现出无数个被酸腐蚀过的小孔。

瓷器造假手段高超显微科技揭开瓷器造假面纱

[艾尼提:Anyty]3R-WM601WIFI鉴定瓷器

3、修补过的残瓷,在修补过的地方,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原来有釉子各地方,布满了在小不均匀的气泡,当显微镜移动到修补过的部位时,气泡突然缺失或减少。

4、一般认为以前用柴窑烧制的瓷器,因热量低造成炉内温度改变快,所以瓷釉是气泡大小不均、分布不匀,而用现代窑使用"煤、气、电"窑烧制所以釉中的气泡,大小均匀,分布也很均匀,在薄釉中多为均匀泡等,因此借助显微镜观察瓷器气泡等信息,已经成当前瓷器重要鉴定方法和依据。

瓷器造假手段高超显微科技揭开瓷器造假面纱

北京爱迪泰克科技有限公司针对此款产品的古玩行业,开通全国免运费的货到付款服务,只需拔打免费咨询的电话:4006806765联系人:慎小姐TEL:13520947631QQ:2561655101.

经典忠告,要牢记

即使气泡鉴定很重要,但也该全面分析。笔者不主张“一点肯定论”,但赞同“一点否定论”。即有一点不对路,值得怀疑的地方就应该否决它,以免“走眼”。

瓷器鉴定:《从款式鉴定瓷器真伪》!


居仁堂制真品款识

梅花馆制真品款识鉴定收藏

福建会馆制真品款识

大明成化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乾隆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光绪年制真品款识鉴定收藏民国元年制真品款识

中华共和元年真品款识鉴定瓷器鉴定收藏

洪宪年制真品款识

徐瑞麟堂制真品款识鉴定收藏

静远堂制真品款识鉴定收藏

大清康熙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光绪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康熙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嘉庆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道光年制真品款识

大清雍正年制真品款识

家中古董,手中珍玩,想知道年代吗?想了解现在的市场行情价格吗?想急于出手,而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吗?

古董交流,鉴赏,交易,人非圣贤:宫先生

微信平台ID:15221398403(为您提供藏品鉴定评估交易)

微信公共平台ys1074413898

收藏真品瓷器 离不开便携式显微镜的微观识别


前言:

近年来,中国瓷器文物收藏火爆,而且在收藏市场上屡屡拍出天价。然而,我国在对古陶瓷的鉴定上,却一直缺乏客观标准。而且在当前艺术品鉴定市场上,有许多的鉴定机构匍匐于金钱,一些“鉴定专家”附庸于铜臭,引起市场交易充斥假货赝品,使艺术品市场失去公平、正义、秩序、诚信。

瓷器等市场交易充斥假货赝品

仅凭眼学,瓷器收藏,收到“真品”难于上青天

据了解,如今古陶瓷市场赝品的仿真度越来越高,出现“旧胎上新釉”等很难识破的造假手法。一些高度仿古的瓷器常令鉴定专家走眼,国际著名文物拍卖行也多次闹出“乌龙事件”,最新的“宋代定窑美人枕”等。在鉴定过程中,“看走眼”的情况在所难免,因此要得到权威的结论,除眼学鉴定外,还应采用一些高科技手段。

为了弥补传统瓷器等鉴定单纯过分依赖“眼学”,中科院上海交叉学科研究中心日前启动学部咨询评议项目,而且召开“古陶瓷科技鉴定现状及发展战略”研讨会,准备开发应用多项技术,用高科技弥补“眼学”鉴定的缺陷。如果是仍然一味的只迷信眼学,抵制学习高科技,无疑是行不通的,最后也会被淘汰。因此鉴定应用现代科技结合传统眼学,两种方法不相冲突,并且可以相辅相成,也是收藏鉴定唯一出路。

便携式显微镜:装备起学者、收藏家,拍卖工作人员的实时、便携的移动数据库,瓷器真品不再难寻

如今高科技显微鉴定已经成为瓷器真假鉴定的重要手段和依据。自80年代以来,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开始应用大型台式显微镜进行瓷器微观研究,并且积累了重要经验。而随着社会发展,许多时候鉴定专家等需要到现场进行瓷器的鉴定,由于台式显微镜的一些缺陷,所以有时候并不能满足瓷器鉴定行业需求。

针对大型台式显微镜的携带不便、观察困难、操作困难等一些不足,便携式显微镜应运而生。便携式显微镜对于古瓷器鉴定的有极大的价值,最大的作用是:它的便携性、可移动性、还有即时拍照存储,并且以它的较高的性价比,注定是可以推广为9000万从业者全民拥有,有很强的推广性和普及性,并且便携式显微镜可以做为执法鉴定部门做为移动现场执法的利器,助力瓷器等收藏品的鉴定。

【艾尼提:Anyty】便携式显微镜3R-WM601PCTV鉴定瓷器气泡

无线连接显示屏和电脑

收藏鉴定仪器国际领导品牌【艾尼提:Anyty】

同时,艺术品鉴证体系启动,推进科学技术执法,只有实现经验鉴定和科技鉴定的高度融合,才是建设公平、正义、秩序、诚信的艺术品市场的唯一出路。【艾尼提:Anyty】最新新品有针对机构收藏系统的分享型显微鉴定系统3R-WM461PCTV,有针对老一代个人收藏家们的经典款3R-MSV500;有针对青年一代收藏家们的时尚型3R-WM461WIFI。可持续可关注:【艾尼提:Anyty】官网:http://.cn

3R呼吁,我国文物界、科技界、收藏学者,应积极开展多学科交叉合作,用科技手段结合传统的眼学鉴定,建立一套古陶瓷鉴定的国家标准,确保文物鉴定的权威性科学性。

透过气泡等微观痕迹浅析明代景泰款瓷器


尽管以“热释光”为主的瓷器检测技术机构层出不穷,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一个瓷器的真假,都离不开眼检。因为凡是古物,都滋生在民间这个土壤。富丽堂皇的拍卖场,那是少之又少的藏家光顾的地方。因此,在这个高科技时代,眼检始终能占有主导地位,与普通百姓的收藏环境有关。在眼检时,有的专家很认真,从形、釉、胎和微观痕迹等多方面去观察和评判;有的很潦草,只瞟一眼,就能看出个真假来。本人就遇到过一位来自北京的实力专家,当我刚拿出东西,还没递到他面前,他就说是假的。我问假在了什么地方?他说底子有做旧的嫌疑。我让他看微观,他认为没必要,说文物第一眼很重要。

由于瓷器的底子确实有一层脏兮兮的污垢,之后我就做了认真清洗,当它的胎全部呈现出来之后,我也迷糊了,它是赝品吗?出于对藏品的负责,我只有从气泡等微观痕迹入手,从各个角度来解析它

一、瓷器的整体造型

这个瓷器黑中带紫,侈口,垂腹,圆足,对称兽耳(猩猩头)。器身绘有铁锈色攀枝松鸟图。器底露胎,胎质灰白,看上去比较粗糙,且有芝麻点和铁屑现象。圈足上略有火石红斑。敲击起来,感觉含铁量较高。落款为“徐府——景泰二年六月七日造”

整体看,这个瓷器造型敦厚,釉色丰润,绘画洒脱苍劲,器形古朴典雅,显得端庄美观。

二、绘画具有明代风格

本器上的绘画是松鸟图。一条茎蔓相连的长形松枝以横跨的姿态从兽耳的右侧越过器身,延至对面兽耳的左侧,枝头零星挂有松果。松枝上空,即 两只兽耳的中间,一只飞鸟凌空而下,像要落到松枝上,构成了流畅美观的松枝飞鸟图。

在明代,花鸟绘画比较流行。尤其王紱、唐寅、仇英、徐渭等人在写意花鸟方面做了不少探索,运用了元人水墨写意的笔墨,融合变化,创作出了《竹鹤双清图》(故宫博物馆藏)、《秋鹰》(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古树寒鸦图》(上海博物馆藏)等绘画作品。这些人的作品或苍劲圆润,或意韵浑厚,形成了粗笔写意、淡逸潇洒的独特风格。

从这件瓷器的构图与技法上看,枝干苍劲,枝叶清秀,笔法洒脱舒朗,很接近明代早期画家王紱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绘画风格,又与景泰、成化年间花鸟写意画的先驱者林良绘画风格极其相似。尽管瓷器绘画与纸上绘画略有差别,但至少能看出一个画家的时代感与艺术功底。

三、空白时期的瓷器概况

因瓷器上明显地表明是“景泰二年”,那就只能往景泰年上切入。陶史上记载:在中国瓷器的历史进程中,曾出现过空白期(也称黑暗时期)。这个空白期就发生在正统、景泰和天顺年间。

据《大明会典》卷二百九十四介绍:“宣德八年,尚膳监题准,烧造龙凤瓷器,差本部官一员,关出该监式样,往饶州烧造各样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

据说在鼎盛时期,仅景德镇瓷器,官窑达58座,民窑900余座,从业人员达10万人。

宣德十年,宣宗朱瞻基英年而崩,年仅8岁的英宗朱祁镇承袭大统,立国号“正统”(1436——1449年)。幼帝登基的宿命便是受制于人,大权旁落。尽管有张太后和“三杨”辅政,但朝中大权还是落入太监王振之手。“土木之灾”朱祁镇为蒙古人所掳,“国不可一日无君”。英宗之弟朱祁钰继承了皇位,是为景泰朝(1450——1456年)。不久,在“夺门之变”中,英宗又从其弟手中夺回皇权,改号“天顺”(1457——1464年),实际上景泰立朝仅仅七年。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总共历时才28年。

在这28年中,仅从正统年一家民窑中,可以看出造瓷的规模:“正统元年九月乙卯,江西浮梁民陆子顺进磁器五万余件,上令送光禄寺充用,赐钞偿其直。”(《明宣宗实录》)卷二十三)。

按陆子顺进贡的瓷器分析,肯定不是朝廷所禁的“官样”瓷,但也不应是纯粹民样的日用粗瓷,而是在形制、色彩、纹样等方面官民通用的精品瓷。从数量看,一个民间窑户一次向朝廷进贡五万余件精品瓷器,其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如何,由此可见一斑。

由于民仿官瓷盛行,造成了趋同现象,再加上外族侵略、饥荒不断、国力不济等原因,朝廷为了“节民力”、“彰俭德”,发出了禁烧令,譬如“正统元年,浮梁民进瓷器五万余,偿以钞。禁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诸瓷器,违者罪死。”(《明史》卷八十二);“正统三年十二月丙寅,命都察院出榜,禁江西瓷器窑场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出卖或馈送官员。违者正犯处死,全家谪戍口外。”(《明英宗实录》卷四十九);“正统十二年十二月甲戌,禁江西饶州府私造黄、紫、红、绿、青、蓝、白地青花等瓷器。命都察院榜喻其处,有敢仍冒前禁者,首犯凌迟处死,籍其家赀,丁男充军卫边,知而不以告者连坐。”(《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六十)。

如此一来,兴旺发达的瓷器业因此受到了影响。到了景泰五年,在政策的压制下,“光禄寺日进、月进内库,并赏内外官瓶、坛,俱令尽数送寺备用,量减岁造三分之一”;“天顺三年奏准,光禄寺素白瓷、龙凤碗碟,减造十分之四”(《大明会典》卷二百九十四)。

由于朝廷的对瓷器制造的削减与管制,传世、出土的瓷器数量甚少,有关三朝陶瓷生产的历史文献也极为有限,学术研究比较薄弱,故古陶瓷学术界将这三个朝代称为“空白期”。

在空白期里,瓷器业真的就凋零了吗?“由于瓷器在民间生活中不可须臾或缺,禁烧的戒令尽管森严,景德镇的窑户为求生存难免冒险私造。”(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空白期内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包括青花瓷在内的有色瓷器是在朝廷严格控制之下的,但民窑仍有违令生产。”(《明代“空白期”纪年青花瓷概述》)。

实际上,朝廷削减或禁止烧造的只是“官样”瓷器,譬如青花龙纹等官瓷,因为官瓷一般用的都是苏勃泥青等进口颜料,价格昂贵,故限制了民烧民用官瓷。而对“民样”瓷,并没有限制到什么程度。

虽然朝廷严令禁造官样民用器,但难以禁锢瓷器在民间的刚性需求。民仿官、官仿民的显现依旧存在。而且禁烧令仅见于正统三年和正统十二年,而景泰和天顺未有禁烧令。如此一来,景泰、天顺的民仿官瓷器必呈反弹趋势。因此,不论出土还是馆藏,零星都散见景泰年代的瓷器。而且在民仿官、官仿民的背景下,肯定会有一些具有官窑质量、民窑风格的瓷器问世。因为越是禁锢的东西,越有可能受到青睐,自古以来,人类在消费方面,都有这个共性。并且,这个瓷器的落款表明,它是景泰二年的产物,应当出自瓷器政策外紧内松的时期。

四、微观痕迹和胎质佐证时代背景

瓷器在经历了几百年上千年的岁月之后,就像老年人一样,肯定要留下呈现老化的特征,它是一种因岁月而产生的物理性变化,就像老年人脸上的皮肤一样,老化现象,是古代瓷器中不可复制的特征之一。经过本人悉心观察和研究,发现这个瓷器有以下几个特征:

1、在40倍放大镜之下,釉面可见肉眼看不到的橘皮状或牛皮状,形成这种状态的无疑是瓷器的年代。而用“瞟一眼”的方法判断它的真与假,肯定有打眼的可能。

2、用显微镜查看釉下,可见里面像天上的银河系一样,布满了大大小小、又圆又亮的气泡,这些气泡的形状很独特,有的单摆,有的两个一连三个一串,形成了点形、条形和堆形的壮观情景。且气泡之间距离稀疏,分布自然,有的已经出现色变,有的破裂,留下了模糊的痕迹。

瓷器中的“气泡”是胎和釉的结合体。不论古瓷还是仿品,或多或少都有气泡的存在。但是古代是靠木柴烧制,气泡饱满亮晶,生态自然舒朗,大小拉得很开;而现代烧制的瓷器,通常都是靠煤炭烧制,靠电脑控制温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么没有气泡,要么气泡密密麻麻,泡与泡之间没有距离感,大小基本接近。

3、瓷器底子的胎质看上去比较粗糙,圈足脊梁上还有坑坑洼洼的凹点,胎质中零星可见铁屑,但用手抚摸,感觉胎质光滑温润,没有丝毫的刮手感。而抚摸仿品, 则感到刺刺拉拉地划手。本人认为,圈梁上的凹点现象系“敲底”或“切底”所致,也称“粘窑”(烧制时,由于釉、窑渣或铁屑与瓷器粘连在一起,为了使其分开,只好人工敲开,故给圈足上留下一些凹凸不平的痕迹);胎质的灰白,质地光滑,应系麻仓土制作。

凡是爱好瓷器的人都知道,麻仓土是元、明景德镇制瓷的一种原料,产于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的一种山上。麻仓土与瓷石结合,配置得当,烧制出的瓷器外松内密,质地坚硬,不肯变形,糖点多,且含铁量较高。但到了明晚期,麻仓土资源基本枯竭,取而代之的是比麻仓土更加洁白细腻的高岭土。这件瓷器胎质粗糙,但眼看不怎么干涩,像用湿毛巾擦过一样,有一种妥帖的视觉感受,加上圈足上若隐若现的火石红斑,已经给这件瓷器提供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4、由于施釉薄厚不均的缘故,从黑釉处迎光侧看,也就是瓷器的垂腹和口沿附近,有一道道中指宽的旋痕(拉坯痕迹),这些旋痕宽窄不一,且下部旋痕明显宽于口沿部分。透过釉色,隐约可见口沿附近的每条旋痕上有几条细细的线条。瓷器口内上被紫黑釉覆盖,下壁露胎,黑釉与素胎衔接处,有酱红色的釉点,呈喷洒状溅于器壁。内壁露胎处,尤其接近底部,指头宽的旋痕和划在上面的细线条十分清楚,好像工匠师在最后的修坯时,为了美观,特意用竹签等东西均匀地旋划了一遍,因此留下了深浅不太对等的旋划痕迹。从制作痕迹看,它的手工特征很明显。

五、瓷器的品质

尽管从绘画、气泡、胎质和微观痕迹上体现出了它的时代感,但是端详此物,感觉釉色丰润,宝光四溢,像新的一样,“旧器如新必是宝”。这是瓷器收藏行业普通认同的观点。且从那泛白、泛金的有色气泡中看,此物在制作中加入了珍珠、玉石和玛瑙等矿物质。什么样的人给瓷器中加入这样的成分呢?肯定不是批量的朝廷贡品,而是私人定制。而且落款写的很清楚,“徐府——景泰二年六月七日造”。估计定制者为了与朝廷贡品拉开距离,落款的字体比较潦草,还在字体上来了二次施釉,形成了用黑紫覆盖青蓝的现象。但不论怎么掩盖,这件瓷器已经具备了官窑的品质。它或许出自民窑,但它至少是景泰年官仿民、民仿官的典型代表。至于是那种阶层的人定制的,无疑,是当朝贵族。譬如明代大臣徐有贞家族等,只有这等身份的人,才有资格和实力定制这样的瓷器。

古瓷器鉴定


搞收藏、鉴古董要遵循标型学的原理,要讲究“以葫芦断瓢”的程式,要有见一疑(异)即全盘否定的铁石心肠,这是确保万无一失,以免走眼吃药的最铁定的“科学态度”和基本规律。

然而,在下闲来无事还想了这样一个话题:搞收藏、鉴赏,是不是还适用辨证思维?!专家认为几千年的文明史,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浩如烟海,且千差万别,任何人,无论他多么天才,多么有见识,无论处于何种地位或做古董的资格有多么老道,他或她都不可能把老祖宗遗留下来的物件,地上的,地下的都一件不漏的一览无遗,且桩桩件件都铭记得清清楚楚。更不可能亲眼目睹古人是怎么把这些物件做出来的。假设就是看见过,可不同的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心情之下,做同一种东西,画同一种图画,写同一个字也未必次次都毫无二致,如今我们自己也大概如此。再如,崇祯改了顺治,乾隆换了嘉庆,大概不会普天之下的锅碗瓢勺都跟着改朝换代,所有的匠人、作坊都跟着改了工艺,换了原料,变了风格……如果我们却有意无意地抱着这种不变的一变则万变,一异即全错的思维定式来思考问题,用以此物比照彼物的的最省力的办法来判断文物古董,那恐怕是算不上“科学”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我觉得们看东西不能太主观,太死搬教条,不能把本来是客观事物在我们脑子里反映形成的主观意识,当作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定标准,模式,使之程式化,并千篇一律地放之四海而皆准,用这看家的本事来给所有的东西论是非,下结论,断生死,也不能一味的只围着自己所控制的资源,研究来研究去,把自己所不熟悉的东西通通当作一无是处的垃圾而摆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权威架势,更不应该用我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习惯、好恶来料定古人一定也是这样、那样的,否则,我们不仅同样会陷入盲人摸象自以为是的天井(即便这个井可能很大,但那还是井),陷入学术近亲繁殖自我循环的怪圈之中。到时恐怕不仅会失去以葫芦断瓢的功能,退化成只会“以葫芦断葫芦”的机械人。

再则对于现在鉴定界一些权威所说的哪些数据,我觉得也是值得大大商榷的。有权威说元青花只有300件,国内100,国外200,民间几乎没有元青花,还有的权威到处声言:民间收藏者手里的古董98%都是假的。我不知道这些s数据是通过什么科学方法得出来的。但我按情理想想,只怕这些数据、比例是有毛病的。其一,关于元青花的数字和民间有没有的问题,我觉得元青花应该也在民间使用过,我们的宋代瓷器能在民间留存下来,元青花既然有,在民间也应该有幸存者。此外我们的许多宝贝都是从地下古墓、遗址中挖出来的,而古墓不完全是由政府发掘的,我们都知道十室九空的说法,古往今来哪些盗墓者难道就从没有挖到过元青花之类的宝贝,那他们挖的东西又到哪里去了呢?!所以断断乎乎说这东西有几百件,而且那么精确,好像不大令人信服。其二,就算我们把天下今天以前所有的东西都看到了,都了如指掌了,那明天、后天、大后天呢,会不会又有新的老东西冒出来呢,专家认为,现在各处都在大兴土木,地下有东西被弄上来是谁也说不准的。其三,民间收藏也是鱼龙混杂。鉴宝时虽有抱着酸斑大罐让专家掌眼,捧着机械化产品当宝贝的“痴心人”其中也不乏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经历、眼力的高手和善于钻研的“有心人”他们也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如果我们到哪儿都带着“百分之九十八”这个主观概念,和对民间收藏全盘否定的态度,鉴宝就难免会失真,失准,不仅有可能挫伤热爱中华文明古老历史和艺术的普通收藏者的积极性,有可能给正在发展的古董艺术品市场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搞混古董艺术品在民间留存的本来面目!会对不起中华文明,对不起老祖宗!因此我想:我们如果仍然死抱着老观念,老眼光,老数据去打遍天下,结论过去、现在和除了今天的将来,那是不客观的。收藏和鉴宝不仅要靠经验,也要靠思维、靠眼界、靠胸怀,靠责任感,都同样需要平常心,同样要学一点辨证法,过于主观就是一种偏执!

在做人、做学问、搞鉴赏的品格、眼界、肚量方面,专家倒十分钦佩史树青老夫子,老夫子先是认定元青花只有300件,这位文物老泰斗本完全可以抱着这“元三百”当一辈子权威,可一听说有地方发现的古墓里有元青花,老先生不仅不顾在学界已成铁律“元三百”的结论,不仅信了民间之人的话,信了除了“三百”之外还会出现元青花的信息,而且还不顾诺大把年纪,放下架子,冒险亲往墓地查看,看了之后又写文章说这原来元青花的数字不一定靠得住……虽然,史老先生的元青花新说在圈子里几乎被封杀,文章也没能登了出来。我辈不知这其中的缘由,也没资格评说这是是非非。(我想,如果有朝一日有人写文章,说这地大物博的中国,过去、现在、将来,地上地下,海内海外的元青花的数字是怎么一下子就叫大学问家全数清楚了的,那一定要给写这文章的人颁个陈景润数学奖!)但今天史老先生关于元青花的问题的态度实在是令人敬佩的。至少,他愿意不断地学习,不是只满足于围着自己掌握着的那些东西来搞研究、下结论,抠其一点,不及其余,不是倚老卖老,固执己见的“钻家”,他愿意接受新的东西并修正自己的权威观点,这才是大学问家的气度和风范!

可惜的是,这种敢于尊重事实,自我否定的精神,这种不拘一格,实事求是的作风,这种不耻下问,谦虚谨慎的态度似乎当今在藏者、鉴者之中还不是很受人欢迎和认同,或者说关注和欢迎的人却无力认同,无力去扭转这无可奈何的局面。

这,也许就是现今文物收藏界和古董商界时有混乱情形的重要根源之一。

不知道还有多久,科学的机器会解决这一纷争?!不过,机器的采用、推广和结论也还同样需要权威们的欢迎和认同!因此,改造权威比采用机器更重要,如果都行不通,而今目下就只能将就着了。。。。。。

后记:当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一些拍卖和交易机构的鉴定中,一些公司和专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硬把新货鉴成古董,把藏品价格拉高得没了谱,误导和忽悠了很多民间收藏者,这也同样是危害很大的。

总之,专家认为,我们不能给一些过于偏见的话和一些唯利是图的公司、商人、专家把刚刚兴起的民间收藏和正在发展的古董艺术品市场给抹杀和否定了,这无论对收藏者,还是对经营者,还是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对民间收藏和古董艺术品市场我们需要的是引导、扶持和规范,而不是一味否定!

鉴定瓷器术语


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缺磕伤痕。

冲口——器物口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

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人工将其磨去一部甚至全部。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

棕眼——瓷物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缩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着出现的漏胎现象。

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

软道——瓷器釉面久经磨擦而出现的细微丝纹。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

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面,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使釉面局部损伤。

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浸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釉面脱落。

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

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

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的器物盖相配。

炸纹——用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

水锈——器物长期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

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之。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镶补。

后刻阴刻——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瓷器鉴定分辨


瓷器鉴定

方法一:辨胎釉

胎色白中闪灰,胎质干涩、空隙较多从明嘉靖起瓷器胎质已远不如明代早、中期淘炼精细、致密洁白。万历官窑小件仍胎质较细密,但是,大件之物胎质已明显见差,胎质较细、空隙较多,并常见黑色杂质。瓷釉方面,万历,在明代正统、景泰、天顺时期肌几乎没有生产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成为瓷器空白期。

时期瓷器釉子光润肥厚,釉色泛青。

方法二:辨纹饰

纹饰线条如硬笔所绘万历时期瓷器纹饰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法,轮廓线条较硬,如用硬笔所绘,由于回青料晕散现象严重,青花填色往往溢出线外;这一时期器物纹饰画风稚拙,如孩童所绘一般;纹饰已趋繁缛,画面缺乏层次;人物、动物、植物常常比例失调,婴戏纹中的孩童头大如斗;麒麟瑞兽老态龙钟。

方法三:辨工艺

器物底足处理不十分规整万历时期瓷器上最为突出的的装饰是镂孔手法,这是以前不常用的工艺手法。镂雕器中常见瓶、盒之类,镂雕手法较率意,无精细之感。万历时期瓷器大器很多,多制作粗糙,时有夹扁现象;瓷器修胎不十分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加上此时工艺较粗糙,腹部可见明显接胎痕;器物里釉可见白色绞丝纹;小件瓷器常见有各式盒子、笔杆、笔山、盘、碗、香薰、炉、莲瓣形洗、烛台、各式托座、执壶、盆、壁瓶等,有的修胎较精细,有的则稍粗。盒类瓷器多变形,不平整;盘有塌底现象,底足处理不规整,器物底足可见粘砂现象;盘碗类器物底足足墙较窄,圈足较浅,微向内收拢;底足的胎釉交接处多有一线橙黄之色,也称火石红,这是鉴定的一个依据。

方法四:辨款识

“万”字体现了早晚两期的风格明万历官窑年款多为六字楷书,四字楷书较少见。有青花和紫彩书写款,也有刻划款或在刻划款的笔画上填绿彩的。落款位置较复杂,常见于外底,另有内底、外口沿、肩部等。青花烛台则书于盛盘下。六字款的排列方式有六字双行、三行、单排横书、单行直书及旋环形等。款外有围以双圆圈或双方框的,也有无边栏的。有一种青花番莲八吉祥纹高足碗,内底心直书六字单行款,款外加双方框,框外复加双圆圈,此种款式较罕见,明代除万历朝外,唯宣德朝还有此款式。有些尊、洗的外底不施满釉,而是仅在中心有一圆饼形釉罩住六字双行青花款。万历官窑瓷器年款中的绝大多数为青花款,且早晚期特征鲜明,早期的青料与隆庆时相似,呈色浓艳,字体挺拔有力,中晚期则浓艳者少。万历款识字体颇近颜体,端庄工整,敦厚刚劲,笔力较硬,转折处多顿挫,捺多偏长。早期字型较瘦,晚期趋肥。“大”字之撇、捺顿挫有力,“万”字有“草头”(艹)与“羊字头”两种写法,体现了早晚两期的风格。

方法五:辩造型

不同时代,生活习惯、风俗人情以及技术条件不同,构成了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不同时代的陶瓷产品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是瓷器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对历代瓷器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掌握器形发展的总趋势。了解历代瓷器造型的基本特征之后,进而还需掌握观察造型的方法,对器物的口、腹、底足,乃至耳、流、柄、系等都要仔细观察,总结规律。因此,只要我们头脑里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善于体会各时代器形不同风貌,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把明代器物看成是唐代产品。

方法六:辩彩料

瓷器上的釉彩,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所以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例如,明代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大多采用进口青料,这种青花料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烧成后往往会在青花上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成为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之一。而清代雍正时期的仿宣器,因所用青料不同,不能完全准确地再现宣青风格,青花上的黑疵斑点是用笔触多次点染而成,只要仔细观察,就可发现人工留下的痕迹,与宣德青花自然形成的黑斑迥然不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