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朝瓷器鉴别 > 导航 >

1.15亿港元!清朝瓷瓶香港拍出惊人天价

1.15亿港元!清朝瓷瓶香港拍出惊人天价

清朝瓷器鉴别 清朝民窑瓷器鉴别 清朝出口瓷器底款鉴别

2021-05-14

清朝瓷器鉴别。

香港艺术交易商WilliamChak10月23日手持在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中标得的清干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

香港艺术交易商WilliamChak10月23日出价115,480,000港元(,887,682,¥1.2亿)在苏富比香港拍卖会中标购入清干隆珐琅彩“古月轩”锦鸡图双耳瓶。他不但创下了亚洲艺品的拍卖最高纪录,也改写清朝瓷瓶的全球最高价。这只双耳瓶仅16.5公分,瓶面绘有一对栖息于树枝上的锦鸡,苏富比表示这件艺术珍品是非常罕见的清瓷花瓶佳品,在拍卖前已备受瞩目。

类似瓷瓶仅有四件:两件在国外助破损,另一件现存天津博物馆

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镇烧,惟有珐琅彩瓷器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西华门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以珐琅料施彩,由造办处珐琅作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可见其珍贵。

苏富比亚太区总裁、中国陶瓷首席鉴定官朱汤生说,目前所知的珐琅彩瓷瓶仅有四件,其他三件分别在天津博物馆、瑞士和英国两个私人藏家手中,而且后两件已有破损。

另外,这件珐琅彩应该是乾隆皇帝把玩过的东西,从已知的四件珐琅彩瓷器中,这件肯定是顶级的。"

国际拍卖市场热炒中国瓷器

这件拍出天价的双耳瓶曾在1975年英国佳仕得公司的拍卖会上拍卖,当时的成交价格是1.6万英镑,被一位名叫罗杰·梁的香港收藏家买走。上世纪80年代,罗杰·梁把这只瓷瓶转手卖给了另一位收藏家,这位收藏家不久前才将其拿到苏富比公司拍卖,此时估价已经是30年前拍卖时的450倍,并最终在今日以1亿1千万港币卖出。

而同样以瓷器拍卖著称的另一拍卖巨头香港佳士,也将在11月27日举办的拍卖中推出一对估价在8000万港币以上的清雍正粉彩"平安祝寿"盘。

而三个月前,元代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在伦敦以14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2.3亿元)的成交价震动中国艺术品收藏界。

taoci52.com精选阅读

清朝瓷器拍出4492万天价


青花六方瓶以449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瓷器拍卖价世界纪录

苏富比春季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日前在香港举行,其中一件青花六方套瓶以449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瓷器拍卖价的世界纪录。

另一件清朝康熙年间御制的铜胎画琺琅彩黄地牡丹雉鸡图盖盒则以1972万港元成交,创下清朝御制铜胎画琺琅器的拍卖纪录。

该拍卖会成交总额近2.6亿港元,是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的历年最高成交额。

拍出天价的内青花六方套瓶,造于清朝乾隆二年间。其瓶面青釉无瑕疵,更瓶中有瓶,镂空的外瓶之内藏有一个仿明式青花樽。迄今为止,所知存世的类似瓷器仅4件,3件都由苏富比拍卖,另一件与此次拍卖的套瓶一模一样,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在此次拍卖会上,一位英国收藏家经过多轮竞拍,以4000万港元收货入囊,另加492万港元佣金,刷新了拍卖清朝瓷器的世界纪录。此前的纪录是在去年苏富比拍卖会上所创下的4150万港元。

21年前,这件瓷器在纽约一个拍卖会上被一名亚洲私人收藏家投得,当时的成交价约60万港元。苏富比中国艺术部专家仇国士表示,这件青花瓶在20年间身价飙升,与收藏家品味由明瓷转为清瓷有很大关系。新华社

上图:“外粉青釉浮雕芭蕉叶镂空缠枝花卉纹内青花六方套瓶”,5月2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行以港币4492万元成交,创清朝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新华社发

元青花为何拍出天价?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

元青花“锦香亭图”罐

2005年7月12日,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在英国佳士得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成为亚洲艺术品中的天字第一号,从而震撼了国内学术界、艺术品收藏界和投资市场,至今仍是研究和爱好中国瓷器者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元青花的艺术、科学、历史价值很高,尤其是商业价值,多年来一直屡攀新高,始终受到国内外艺术品投资收藏家和爱好瓷器人们的青睐与追逐。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它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同样的一件元青花“锦香亭图”罐,2005年在香港佳士得也拍出了4900万人民币的高价。该罐上所绘场景出自元代著名剧作家王仲文杂剧《孟月梅写恨锦香亭》,表现了唐玄宗时期才子佳人陈圭与孟月梅曲折的爱情故事,此两罐是稀世珍品——元朝人物故事青花罐八件中的两件。两罐绘画中的主题人物故事虽不一样,但器物的高度、直径等却大致相同。颈部、肩部也都分别绘上了相似纹饰。只可惜“锦香亭图”罐的罐口有了修补,其价值便大大低于“鬼谷子下山图”。元青花瓷器的装饰纹饰大多为牡丹、竹梅,龙纹、莲纹、花鸟等,因此,青花瓷器上历史人物故事的出现,就显得更为珍贵。

我国虽早在唐代就已经烧制青花瓷,但成熟的青花瓷器诞生在元代。元代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开始大量生产青花瓷器,而且质量很高。青花瓷器从此成为景德镇窑乃至整个中国瓷器生产中的最主要产品,被人们誉之为“国瓷”。同时,元朝还在景德镇设立了全国唯一一所管理陶瓷机构——浮梁磁局。但由于所存资料和器物有限,因此,我们对于元青花的研究和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人们常说的元青花主要是指元代晚期(1341——1368)的至正青花,至正青花是元青花的杰出代表,但并不能涵盖整个元代青花瓷器。元青花的存世量少,主要与多年来的征战,以及明初统治者野蛮焚毁元代器物有关。

元代前前后后还不到一百年,作为一个王朝,它虽然短暂,但元青花却是我国瓷器中璀璨夺目的一颗珍珠。有趣的是,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如明、清直至民国,仿元青花瓷器几乎没有,因为元青花瓷器当时资料和器物都很缺乏,况且看到的元青花瓷器上也很少书写纪年款识。因此,在元末明初青花瓷器的断代界限上,也每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到了明朝永乐、宣德时期,又是中国青花瓷器的高峰之一,后人中爱好者和牟利者都很关注明朝永乐、宣德的青花瓷器,却忽略了元青花才是真正一座尚未开发的宝藏。一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仿元青花瓷器才出现。

元青花瓷器在我国历史上,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大量销往海外的中东地区。它的器型以大件为主,如大盘、大罐、梅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长颈瓶、高足碗等。而盘、碗、杯、小罐等小件器则多行销到东南亚一带。在当今世界上,元青花收藏最多的是土耳其的托普卡比宫和伊朗国立考古博物馆。此外,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亚的日本,以及西亚、非洲、欧洲、北美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发现与出土了元青花瓷器。

越窑青瓷大洋彼岸拍出天价


最近,在美国举办的一个中国古代瓷器拍卖会上,一只长20厘米、高10厘米的西晋时期出土的越窑青瓷连体狮形器拍出100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这引起绍兴古玩界的震动,一个小小的青瓷,为何能拍出如此天价?为此,记者走访了浙江越窑青瓷研究会的张先生和越窑青瓷的收藏者郑先生。

越窑青瓷的价值取决于它的历史和文化艺术背景。据省越窑研究会会员张先生介绍,绍兴陶瓷,历史悠久,名窑迭出。早在7000年前,越族先民已学会烧造陶器。从绍兴马鞍、仙人山遗址发掘大量陶器制品证实,新石器时代晚期,绍兴地区已能广泛烧制质量较高的陶器。晚商至东周时期,绍兴陶里、富盛一带开始生产原始青瓷。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进入鼎盛时期——当年越国京都东郊吼山建有专门烧造原始青瓷的窑址。

越窑青瓷的收藏者郑先生,经过多年的努力,收藏了鸡头壶、虎子、蛙形水盂等典型的越窑青瓷。问及越窑青瓷,他侃侃而谈。在历史上,越瓷享有崇高的声誉,颂扬的诗篇不计其数。《茶经》以“类玉”、“类冰”作比喻,赞美越瓷品质之高雅,并把越窑列为全国名窑之首;诗人陆龟蒙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诗句形容越窑色泽之优美。东瀛国日本对越瓷也倍加赞赏,作诗称道越瓷“亮地鉴毛发,莹澈犹明铛”。可见越瓷深受人们喜爱的盛况。

目前,真正品相完整的古代越窑瓷存世不多,特别是越窑青瓷中的官窑产品,像当年专供皇宫贵族使用的秘色瓷更是稀罕之物,而且制作秘色瓷的工艺今已基本失传。所以越窑青瓷在美国拍出天价就不足为奇了。

(沈标桐文并摄)

图为:鲁迅故里这家古玩店中的越窑青瓷碎片要卖到300至500元不等,可见其珍贵。

春意盎然的瓷花觚 拍出1152万港元


一件清乾隆唐英制青花缠枝莲纹花觚日前在香港苏富比春季大拍上亮相,得到了不少藏家的追捧,最终以1152万港元成交。在本次拍卖会上,有多件“花觚”造型的瓷器付拍,并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清雍正粉彩浮雕花鸟纹六方花觚以2272万港元的高价成交,另一件明成化青花折枝番莲“八宝”纹出戟花觚成交价也高达1376万港元。可见,“花觚”这种器型很受藏家的青睐。

觚是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花觚就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瓷器形式,常用作陈设瓷或用来插花。瓷制花觚始见于元,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时期。早期的花觚人们通常把它描述为“尊”。常见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花鸟等。

花觚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明代的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部是凤尾,器型古朴典雅。我们常见的明代花觚以五彩最为贵重。一般都呈现出文饰繁密,层次分明,色彩艳丽,风格硬朗的特点。清代花觚造型各时期略有不同,康熙时所制花觚体重,口面坡度大,中段细腰突出;雍正时的多加工边瓣、乳钉等装饰;乾隆时器型规整雅丽;到嘉庆时期,前期基本上是乾隆瓷的继续,后期则在制瓷的质量方面显然有所减退,在器型方面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的传统。

被当赝品封存30年 清代古瓶拍出天价


据《中国日报》报道一名瑞士女收藏家30年来一直将一个青花瓷瓶当作“杂物”堆放在衣柜中,令她目瞪口呆的是,日前专家鉴定发现,这个瓷花瓶竟是产自18世纪中国清代的珍贵古董,并拍出了280万英镑(约4200万人民币)的天价,一举创下清代文物最高拍卖纪录。

据英国媒体11月8日报道,这只被拍出天价的中国文物是一个蓝白色相间的青花瓷瓶,它大约高46厘米,瓶身上绘有中国龙的图案。30年来,它一直被一名瑞士女私人收藏家当作“杂物”放在家中衣柜的最底层,瓶身上堆满灰尘。

不久前,该收藏家参加了在伦敦举办的一个古董展览会,她注意到有一件古董瓷瓶和她家中的那个很相似,便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伦敦索思比拍卖行的中国古董专家吉布森。专家鉴定后发现,这个瓷瓶是产自18世纪中国清代的珍贵古董,它的生产年份大约在1736年到1795年之间。由于上面的图案设计独一无二,它成为目前世界古董市场上最好的一种中国瓷瓶。

11月7日,索思比拍卖行举行拍卖会出售这只瓷瓶,7名竞拍者展开激烈竞争,最后以282.05万英镑的天价被一名伦敦艺术交易商买走。据报道,这一价格打破了此前中国清代文物250.0314万英镑的最高拍卖价格纪录。

鸡缸杯拍出天价 鸡公碗流落谁家


一只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日前在香港拍卖会上竟然拍出了2.8124亿港元的天价,引来了社会各界关注。河源市众多市民从新闻媒体上看到这只画有公鸡的天价鸡缸杯时,都感觉“好眼熟”,和平县多位读者告诉记者:“我们客家人的村庄以前许多家庭都有使用鸡公碗,还有专门的村庄制作”。

近日,记者赴河源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和与之相邻的石井村,先后找到这两个当年大量制作鸡公碗的村庄,然而让记者感到意外的是,当地已经有10多年不再生产“鸡公碗”了,只留下了另一种“皮钵”的制作。

讲述:鸡公碗仍在使用

记者近日在和平县大坝镇鹅塘村、石井村看到,当地村民家中目前仍在使用这种口大底小的鸡公碗,当地村民告诉记者,碗里画的“公鸡”,因“鸡”在客家话中与“吉”同音,所以有“吉祥”的意思。当地村民称,鹅塘、石井两个行政村在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都有生产这种鸡公碗,当时的零售价每只一角钱不等。

据大坝镇石井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刘振基介绍,他的祖父刘芋中和父亲刘启明都是村里有名的制陶师傅,据其祖辈口口相传,早在清朝顺治年间,该村与相邻的鹅塘村村民就开始大量生产鸡公碗、皮钵(有人也称“钵皮”)、泥鸡、水壶、汤匙等陶制品,到了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全村制陶业已达到鼎盛时期,2个村1000多户人家就有500多户村民参与手工制陶业的加工与生产,当年的制陶品主要以“鸡公碗”为主,刘振基称,从清代到现在,屈指算来,当地制陶业的历史迄今已有370年的历史了。

清代“鸡公碗”最远卖至东南亚

和平县大坝镇毗邻江西省,又有东江水路直达珠三角,刘振基称,大坝镇境内拥有丰富的优质白瓷土资源,可以在山上随意挖出白瓷土,加上当地水力资源丰富,这是当地制陶业古时兴盛的主要原因之一。

石井村与鹅塘村在清代鼎盛时期曾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的景观。刘振基告诉记者,要烧制成一件皮钵、鸡公碗等陶器成品,需依次进行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上釉和烧窑等多道传统的制瓷工序,其中烧制鸡公碗还要画坯,而在制陶过程中,村民首先要将山上采挖到的白瓷泥用最原始的水车舂碎成粉,并在水池搅拌沉淀数天后取出泥浆晾干备用,之后将半干的瓷泥拌成泥团、揉成泥条、拍打泥坯,然后再在特制的石膏模具制成皮钵或鸡公碗,晾晒后再上釉并在瓷窑焙烧至成品出炉,一窑陶器从制作到成品出炉,需要半个多月甚至一个月时间。

大坝镇鹅塘村村民谢石海、谢石明、谢石金、谢石雄、谢石伟等五兄弟是该村目前唯一一家生产皮钵的专业户,谢石雄告诉记者,村里烧制的鸡公碗,在清代期间就通过东江水路运输,将产品出口远销至东南亚。

现状

鸡公碗已停产 皮钵仍有市场

刘振基说,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由于现代制陶业的崛起和玻璃、塑料以及不锈钢等器皿大量冲击市场,大坝镇手工制陶业开始衰落,镇里的陶瓷厂也因管理不善而倒闭了,至1999年底,鸡公碗在当地停产并全面退出市场,只有皮钵这一制陶工艺在石井、鹅塘两个行政村4户村民家中“坚守”下来。

刘振基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鸡公碗这种朴素的民俗餐具现已渐渐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人收藏鸡公碗更多的是为了怀旧。

“不过,好在皮钵这一制陶手工艺还有多户村民坚守下来,”刘振基告诉记者,由于皮钵可以用来蒸饭、蒸汤,而且用皮钵蒸出来的米饭、猪肉汤,其口感清甜香醇,如今在广州、东莞等珠三角地区以及赣南、梅州、河源等客家地区仍大有市场,再加上皮钵的烧制温度比鸡公碗1000摄氏度以上的烧制温度低一半左右,一般的木柴、火炭都可以满足皮钵的煅烧需要,这也是村民能坚持制作皮钵的原因之一。

探索

将制陶作坊组合成旅游线路

“为让祖辈代代传承下来的皮钵手工艺制作技术不至于失传,大家都想将村里的制陶业与当地的旅游业结合起来,让传承了数百年家庭作坊式的制陶业再振雄风,”刘振基说,目前计划拟定方案,对石井村和鹅塘村的4户家庭式制陶作坊组合成一条旅游观光线路,将村里生产的泥鸡、皮钵、水壶等陶制品以及停产但仍有大量库存的鸡公碗,对外地游客进行展示和销售,以此带旺当地的手工制陶业的经济发展。

寻亲

鸡缸杯还有个“亲戚”?

明代成化年间斗彩鸡缸杯在香港被拍出上亿元天价,近日引来河源各地网友的热议,一些眼尖的网友看到瓷器上那标志性的大公鸡时,不觉异口同声地惊呼,这只鸡缸杯的外形怎么与咱们和平县大坝镇的鸡公碗如此相似?

一名河源网友告诉记者,每逢村里聚会,村民都会在祠堂里沿用公家之前集体购买的“鸡公碗”装盛饭菜,用来招待亲朋好友或远方的客人。

释疑

“杯”“碗”存天壤之别

据河源市民间收藏家蒋鸿介绍,鸡公碗和鸡缸杯两者的收藏价值各异,鸡公碗工艺粗犷,民间存量较大,目前还没有较高的收藏价值,而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鸡缸杯是瓷器里的“名品”,工艺精细,民间存量稀少,现存于世的明代成化“斗彩鸡缸杯”只有19只,其中4只在私人藏家手中,其余均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绝大多数收藏家都梦想着拥有一件鸡缸杯。蒋鸿称,鸡缸杯的数量越少,其市面价格就会越高,所以它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为何卖得2.3亿的天价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是元代的代表性青花瓷,其瓷器外部的主要纹饰鬼谷子下山的图画,主要讲述了齐国名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孤独陈的故事,这件震惊世界的瓷器在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的一场拍卖会上以一千四百万英镑的价格拍卖出,加上佣金为一千五六十八点八万英镑,折合人民币为两点三亿元,这件瓷器一举创下中国瓷器在世界上最高的拍卖纪录。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的整体青花纹饰的造型主要分为四层,第一层是瓷器颈部的水波纹,第二层是在肩部上加入了缠绕的牡丹花,使其瓷器更加碟妖娆、灵动感更强,第三层主要是在其腹部描绘了主题鬼谷子下山的情景,第四层也就是瓷器的下半部分主要是以莲花瓣纹为主,增强其瓷器的前后呼应感,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八大码”。

该瓷器瓶整体以青花装饰为主,鬼谷子的身形端坐在一虎一豹的车中,身体微倾,神态自然,对于人物的刻画以及神态描绘的十分生动且形象,内容丰富多彩,画工非常的精湛,在人物的刻画上层次十分的分明,画面生动活泼,可以说是制瓷工艺以及这件大罐的艺术成就非常之高,被世人堪称为“元代制瓷水平的最高境界”。在这件瓷器的图案上展现出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姿态,以及一位年轻的将军气势浩大、英姿飒爽的样子,形成了一幅壮观且优美的山水人物故事画卷,这也是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为什么其价格以及收藏价值如此之高的原因。

全身都用了青花纹饰展现出繁多且艳丽的一副景象,画面的整体布局以及色调都非常的饱满且疏密有质,内容虽多,但是却不杂。现代的瓷器市场上,以罐为主的瓷器很少,大多都是模仿元代的罐形状,一方面是在其刻画的工艺上没有元代的精美、细致,另一方面是在人物的刻画上较为的呆板,缺少了灵动性以及面部、动作的韵味以及神态,在对于外部的环境描绘上则缺少了色彩、轻重之间的巧妙运用,不向元代时精到、色彩的运用把控得当;最后就是在其瓷器的模仿上,原料的提纯以及烧制的工艺有着较大的差别,开始追求数量而不是质量,反而得不到较高的价格以及收藏价值没有很大的提升。

在我国瓷器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的久远,而且在世界上也处于领先的水平,但是在现代的我国瓷器市场上,模仿烧制古代的瓷器会有着较为明显的错误,但收藏爱好者却无可奈何,主要还是因为对于瓷器的了解程度以及成本的原因受到了控制,而商家也正是因为这一思想才会紧紧抓住,导致瓷器市场反而是古代的更加的值钱。

清朝胆瓶值钱吗


中国的陶瓷艺术象征着人类的文明,瓷器在各朝各代更是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从唐代成熟的制作技术、艺术创新,到宋代名窑的层出不穷,再到明清的制坯、装饰、上釉以及烧成,其完整地经历了由单一到丰富的各个阶段,所以现在呈现出的琳琅满目的精品瓷器才会被广泛追捧。

而胆瓶从商代的初创到宋代的辉煌,再到清代的成熟,宛如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给人以青春朝气蓬勃的活力。形如其名,胆瓶在我国瓷器类别中,至今仍经久不衰的魅力之一在于其造型独特,质量上乘。

胆瓶拥有圆腹厚底、长颈小口,其造型简洁、线条流畅、稳固挺拔,非常适合培育长茎花草。在宋代,胆瓶被引进佛堂斋室,作为了存于清净之地,超凡脱俗的灵物;元人以胆瓶孤花抒情畅意,明人以胆瓶显示自我闲情雅致以及高贵身份;到了清代,随着社会的变革,商品经济的发展,胆瓶被加以描金绘彩、附耳加环。渐渐地,胆瓶成为了可供交流、交易的流通品,被赋予了价值。

至此,文人雅士热爱它,甚至僧侣信徒也开始争相追逐。在胆瓶千年不变的鼓腹里面,承载了太多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他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上升到新的高度。像清代的“青花缠枝花卉纹胆瓶”,造型秀美端正,胎体细腻,釉质润泽,存世量少,没有一定资金积累的收藏爱好者,恐怕是很难企及的;再如清代的钧釉胆瓶,其长颈直口,圆腹圈足,蓝、绿、白等色相互交融,自然优美,深得收藏者喜爱,其价值当然非常珍贵。

由于清代大部分的精品瓷器是产自紫禁城官窑造办处,其工艺流程严谨,原料使用昂贵,匠人制瓷技艺高超,所以价格高昂。因为质量、保存的问题,当然流传下来的、具有高价值的胆瓶瓷器往往都是官窑居多,价值上乘的都不是一般民间普通民窑能够达到的高度。

现在,各种精美的胆瓶逐渐被发掘,供有能力和艺术思想的人收藏,如影雕胆瓶、清凤穿花双耳胆瓶等等都是典型代表,它们在目前市场上的价格都保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当然,除了较为大众化的通胆瓶,还有具备更为深厚文化底蕴的罕见上等珍品。但是,它们也只能在博物馆才能饱饱眼福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1.15亿港元!清朝瓷瓶香港拍出惊人天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1.15亿港元!清朝瓷瓶香港拍出惊人天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朝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