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什么是瓷砖 > 导航 >

什么是真正的官窑解释

什么是真正的官窑解释

什么是瓷砖 什么是好瓷砖 瓷砖是什么

2020-04-30

什么是瓷砖。

官窑:官窑之谓,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上有不同的内涵。就广义而言,是有别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其产品为宫廷所垄断。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即是一种专称,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京(汴梁,今开封)和临安(今杭州)由宫廷设窑烧造的青瓷,故又有“旧官”和“新官”之分,前者为北宋官窑,后者为南宋官窑。官窑是在宋大观及政和年间於汴凉所造,青瓷釉色晶莹惕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宋室南移在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或内窑,郊坛下设立的郊坛下官窑,器形较多,有直径大过一尺的大型产品。官窑也称御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1911年清朝覆亡,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封建社会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始于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

taoci52.com延伸阅读

什么是长沙铜官窑?


什么是长沙铜官窑?

一艘“黑石号”沉船,揭开了铜官窑“海上陶瓷之路”的辉煌历史,船上共有6.7万件瓷器,其中5.8万件来自铜官窑。

▲铜官窑诗文执壶

长沙铜官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衰于五代,距今已逾千年历史,其产品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唐代三大出口瓷,自1956年被发现以来,出土已过万件。

铜官窑,从湘江入长江,经扬州、宁波、广州口岸,开辟了一条通往南亚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鼎盛时期,铜官窑瓷器遍布亚洲各地,出口29个国家和地区。唐代诗人李群玉的《石渚》中写道:“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描述的就是窑场繁忙的场景。

铜官窑出土的瓷器极富艺术创造性,种类繁多,造型别致,样式新颖。种类有70多种,分别为壶、瓶、杯、盘、碗、碟、砚、盂、坛、薰炉、脉枕等,还有人物、动物、鱼类等造型玩具。这些瓷器把绘画艺术运用到瓷器装饰上,将铁和铜等掺入颜料,再覆盖上一层釉后入窑烧制,使瓷器呈现褐、绿、酱、铜红等色彩,形成独特的“釉下彩”技术。其装饰手法多样,有刻花、划花、镂刻、堆塑、印花、贴花、绘花等。其中,绘花最富创造性,在釉上和釉下绘出各种花纹。这种釉上彩绘不是在烧好的白釉瓷胎上绘彩,而是釉施在坯胎上,待釉阴干之后,在上面作彩画,入窑烧制,一次性完成。

▲铜官窑褐釉鸟

彩绘的纹饰有几何纹,如四方形、六方形、菱形、圆形等,还有云带纹、山峰纹,这种纹饰用点彩而成,有的还绘成各种飞鸟、游龙、走兽、鱼纹、花卉、人物等。绘画用笔简练,自然洒脱,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天地。

模印、贴花也是铜官窑特有的风格。模印是先刻划需要的花纹,制成模子,有的用刻有花纹的模子直接拍打在器物的坯胎上现出图案;有的是在薄泥片上压印出花纹,再施青釉,图案有飞凤、飞鸟、飞雁、花蝶、狮子、走鹿、双鱼、武士等。图案构图简洁,线条粗细得体。

▲铜官窑诗文瓷片

铜官窑还开创了以诗文书法装饰瓷器的先河,这在当时十分罕见。目前,已发现瓷器上的诗词与题句,多是流传在民间的五言诗,通俗易懂,具有意境和神韵,如:“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这些诗句朗朗上口,是研究陶瓷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此外,铜官窑还把绘画、剪纸、雕塑等工艺都运用于陶瓷的装饰中,有的反映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内涵,出口到西亚等地,有的出现了金色卷发女郎、异国情侣等西方人物形象,有的是反映马球运动场景的纹饰,还有哲学格言、民间谚语。

真正的宣德官窑瓷器少之又少


宣德官窑,是瓷器收藏与鉴赏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其所出瓷器质量精美,价值极高。但是有一种说法,那就是真正的宣德官窑瓷器是非常稀少的,后世所见的多不过是后世的仿品。那么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是多少呢?真正的宣德官窑瓷器真的少之又少吗?

首先,宣德皇帝作为帝王,以其独特的审美修养,开创了一时瓷器审美之风气。由于他擅长绘画,对画具的要求也高,所以景德镇的御窑也为他的需求生产了大量精美且具有特色的画具,并且在瓷器的装饰上也注重绘画,其画个性鲜明,色泽清丽,为瓷器增添了极佳的韵味。这是后代很难仿造出来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说宣德瓷器稀少,因为它的特性给仿制带来了较高的难度,再加上在宣德时期,御用瓷器出自官窑,出品本身就少,精品流传下来的更少,所以说真正的宣德瓷器少之又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过总的来说,宣德时期的官窑瓷器,无论是从釉色还是造型上来看,都是独具风格的。拿经常与宣德瓷器对比的永乐瓷器来说,宣德瓷器的造型,就丰富得多,这有帝王偏好的作用,也有时代风潮的影响。其特征就是器型有大有小,但总体偏向大气风格,头颈秀丽,而瓷肚浑圆,端庄古朴,但装饰又秀气飘逸,有宣德特色。特别是由于海外青料苏麻离青的使用,使得宣德官窑瓷器釉色极为鲜丽,釉面肥厚,通透明媚,且光下变化,体现了青花之卓绝,且其上绘制的图纹精美无比,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也正因为如此,随着后世苏麻离青的减少,宣德官窑瓷器的特色,再难也朝代可模仿。从鉴赏的角度上来说,如果瓷器的青花发色呈现出灰蓝,而非明丽的正蓝,则很有可能不是真正的宣德官窑瓷器。因为真正的苏麻离青发色一定明艳,绝非别的彩料可比,因为在当代宣德瓷器的展出中,由于灯光等变化性的因素,很难真正辨别宣德官窑瓷器的颜色,所以甚至有灰蓝也算的言论出现。但在自然光下,宣德瓷器的发色一定是鲜亮的正蓝,宛如蓝宝石,后世难以仿造,所以说真正的宣德官窑瓷器是少之又少,十分珍贵的。

宣德官窑瓷器赏析及成交价格参考:

1:明宣德青花缠枝莲大碗,尺寸:直径27.8厘米,估价:RMB 3,600,000 ~ 5,600,000,成交价: RMB 5,462,500 ,成交时间:2016-06-07,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

此件碗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端庄敦实,胎体厚重坚致,口沿平切,棱角明显;亦仅见洒蓝釉暗刻龙纹钵和青花云龙纹钵,皆以厚胎平口著称。其功用文献失载,后世众说纷纭。本品器内素面无纹,器外纹样以青花为饰,腹壁通绘缠枝莲纹八朵,画工精湛细腻,线条流畅自如。口沿以及近足处两道弦纹之前绘以火焰纹,近圈足处绘一周变形莲瓣纹,为此式大碗统一的装饰,圈足外侧画火焰纹。口沿双弦线下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款,其风骨隽秀,笔意清新,端庄内蕴稚拙,莫不合乎晋唐小楷浑厚朴拙之法度。

2:明宣德青花缠枝牡丹大碗,尺寸:直径28.5厘米,估价:RMB 4,200,000 ~ 6,200,000,成交价: RMB 5,290,000 ,成交时间:2012-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此碗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端庄敦实,胎体厚重坚致,口沿平切,棱角明显,为宣德碗类最奇特者,比较宣窑圆器能与之相当品类,亦仅见洒蓝釉暗刻龙纹钵和青花云龙纹钵,皆以厚胎平口著称。其功用文献失载,后世众说纷纭,至今未明。其外壁装饰构图常见于缠枝四季花卉、缠枝莲花、缠枝灵芝、缠枝牡丹、缠枝莲托八宝、三友图等纹样,存世数量罕少,散见于世界各大收藏机构,其中香港葛氏天民楼收藏最盛,涵括五类图案,是为当今一绝。本品为敞口、宽口沿、深腹、圈足。器青花纹饰,碗外壁绘缠枝牡丹花卉纹,线条流畅自如,形态妍美怡人;近圈足处绘一周变形莲瓣纹及梅花纹,口沿下青花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其构图疏朗自然,留白得当,避免了缠枝纹饰常见繁密局促之弊病,笔触细腻,虽见工致却不落于媚弱,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青之豪迈气概。胎釉温润,宝光内藴,历数百年而风采依旧,与秾美苍妍之青花相得益彰,是为佳瓷之品格。

3:明宣德青花莲子盌,尺寸:16厘米,估价:HKD 2,500,000 ~ 3,500,000,成交价: HKD 5,120,000 ,成交时间:2016-04-06,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迄今虽无明确证据显示,但此盌上所绘之纹饰应受中亚风格启发而生。

4:明宣德青花暗花缠枝芍药笠式盌,尺寸:20.6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4,920,000 ,成交时间:2018-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 款。此盌器形典雅,花卉纹饰谐和自然,钴蓝浓丽,内添暗花,展示中国独特之高雅审美品味,诚宣德官窑之代表作。

5:明宣德青花八吉祥纹罐,尺寸:高18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 ,成交时间:2018-06-20,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罐直口微侈,鼓腹,至底渐收。口沿处绘饰一周三联宝珠,肩及近底处饰莲瓣纹,腹部主题图案佛教八吉祥纹样,以逆时针方向自左向右,依次绘制轮、螺、伞、盖、花、罐、鱼、肠,象征吉祥;内壁施亮青釉,底足施白釉,浅圈足露胎,胎质细腻,青花双圈内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朴拙苍健,古意盎然。此罐所饰八吉祥纹样,可证宣德一朝笃信藏传佛教之风,据《宸垣识略》、《日下旧闻考》等文献记载,有明一代,喇嘛教寺院香火兴盛,近北京附近的藏传佛教寺院即近二十余所,宣德皇帝本人更是笃信愈甚,《清凉山志》曾载宣德二年皇帝本人的一封书信:「朕惟佛氏,道体冲玄,德用神妙,厥大无外,厥高无等。历代人主,罔不崇信。朕恭应天命,主宰华夷,体祖宗一视同仁之心,隆佛氏慈悲不二之教……特遣太监候显,赍书礼请,冀飞锡前来,敷扬宝范,广阐能仁,以副朕诚。朕不胜瞻望之至」由此不难看出宣德一朝皇室礼遇佛教的具体情形。整器用进口的「苏麻离青」料绘制,笔法活泼流畅,线条粗细并用,彩料浓淡兼施。且不论着色深浅,纹饰效果皆极为绚丽鲜艳、清新明快。在线条的纹理中布满钴铁的结晶斑点,呈星状点滴晕散,彩料浓重处则凝聚成黑青色结晶斑。正因为青料此一特性,令画面富于水墨画般挥洒淋漓、苍翠欲滴的意趣。其形制浑厚饱满,青花色泽浓艳,线条流畅自如,构图疏朗自然,留白得当。在浓淡相抹中独显宣青之豪迈气概,代表着宣德御窑瓷艺方面登峰造极的成就。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时代特征极强。此罐是明代瓷器装饰风格的典范。一改元青花的繁密华缛而代之以疏朗清秀,装饰纹样予人一种高雅大方的美感。纹饰与优美的罐体相衬,愈显宫廷奢华之气,展示了景德镇官窑匠师非凡的艺术才华。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若藏有宣德青花之品,均奉若镇馆珍宝。

6: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盘,尺寸:直径27.7厘米,估价:RMB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0 ,成交时间:2014-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此盘敞口,弧腹,圈足渐敛。盘心绘四朵莲花围着中心花头。内壁饰六对花卉包括牡丹、菊、莲、茶花等,口沿内饰回纹一周。外壁饰缠枝各式花卉,口沿外一圈灵芝纹,近底环饰三叶纹。口沿双线下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横款。本品为宣德青花御瓷之卓越代表,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为宣德一朝新出样式,造型端庄美观,线条转折流畅生动,釉汁凝润泛青,胎骨坚致细薄。与永乐同类器相比,腹部微鼓,整器形态敦厚丰满。画风的变化是划分“永宣不分”的方法之一,与前相比,宣德青花线条略粗,促成画风豪放的特征。因为使用“苏麻离青”,线条的增粗使青花色调更为浓艳深郁。

7:明宣德青花石榴花盘,尺寸:29.5厘米,估价:HKD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HKD 4,320,000 ,成交时间:2018-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宣德年制》款。器心妙画石榴花一株,或含苞、或怒绽,纤瓣细密,叶尖微卷,所绘自然之美,雅致婉约,出神入化,属宣德御窑所创花果图纹新样,其清丽脱俗,或顿获垂青,御窑续烧,至嘉靖方竭,风靡逾千年,几乎见证整个朝代的兴衰起落。然一如所料,宣德雏例极罕,据知仅五器传世。典籍有记,明初宫廷监管景德镇御窑烧造,指「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样制」,饰纹须依宫廷画师所备官样或画本而作。宣宗擅绘,又致力艺文发展,有载明厂原本三十二窑,「至宣德中,将龙缸窑之半改作青窑,厂官窑遂增至五十八座」,以兴窑务。然永乐年间御瓷上用外来青料,色虽浓艳,晕散难控,必须改良配方,遂至宣德一朝,掺用本土高锰青料,让画师不徐不疾、得手应心,将细笔描绘显呈瓷上。此盘图案勾勒挥洒有力、渲染浓淡得宜,尽展朵儿韶华,虽是园中常见,不减清丽,与古人写生卷轴异曲同工。内壁加缀桃实、荔枝、林檎、柿子四果折枝纹,外壁并绘折枝莲花,却毫不拥挤,妙留空白,整体疏朗秀逸。

8:明宣德青花缠枝花卉纹高足盘,尺寸:13.2×6厘米,估价:RMB 2,600,000 ~ 3,600,000,成交价: RMB 4,197,500 ,成交时间:2019-11-16,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年秋季拍卖会。

拍品品种珍罕,查阅国内外公私收藏着录,仅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各藏一件,其中故宫博物院藏品口沿磨损,据故宫专家指出,“但作为我院官窑宣德青花器中唯一一件高足盘,仍然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性”。故此品种的稀缺可见一斑。高足盘器形特殊,盘心内凹成脐,内外壁均以青花为饰,内壁和足胫饰海浪纹,盘心、外壁和盘背绘缠枝花卉纹,高足饰朵花,白釉润泽泛青,青花发色浓艳沉稳,苏麻离青料特征明显。明初青花瓷器中,有一类无论器形或是纹饰,均明显受西亚地区金银器或陶器的影响,与传统风格截然不同。拍品所绘海浪纹为宣德时期常见,属于传统纹样;但外壁饰缠枝花卉纹则与传统画法有别,尤其缠绕的卷叶弯曲而细长,形似新月,而同时期仿西亚风格的瓷器如双活环耳扁平大壶、花浇、绶带耳扁瓶等亦绘有相近纹饰,因此拍品应亦为受西亚造型、纹饰影响的同类器。

9:明宣德豆青釉划花卉纹盆,尺寸:20.7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3,960,000 ,成交时间:2018-11-29,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11月拍卖会。

此类器型、釉色之宣德本朝带款盌例,寮若星辰。三足浅盌器型源自铜器,其盛行于元末明初置于厅室或庙宇,用作香器。明初,龙泉窑似曾与景德镇御窑紧密合作,故所出器物之形制、纹饰甚为相似;究其原由,或均听于圣命,尊上所好。

“红色官窑”是个什么概念?


由湖南醴陵陶瓷研究所、广东文化学会等单位制作的“红色瓷典”将向民间发行。新闻主体部分说,“醴陵是我国三大瓷都之一,有‘红色官窑’之称”云云。配文图片是“醴陵在1974年为毛主席在长沙过82岁生日而特制的”一只釉下五彩红月季碗。

“‘红色官窑’之称”,到底是谁“称”出来的?恐怕不是平民百姓。在改革开放之前,曾为毛泽东制作餐具什么的,概属“国家最高机密”,通常是秘而不宣的。时过境迁,到了市场经济年代,醴陵有生产厂家便开始在老人家身上打主意:开始,隆重推出“毛瓷”,后来又叫“主席瓷”,而今则亮出了“红色官窑”的金字招牌。

据我分析,当年推出“毛瓷”和“主席瓷”,一方面,兴许没有得到毛的家属认可,同时也可能与商标法相关规定相悖,所以,厂家这两年也就没有再大张旗鼓地“广而告之”了。

然而,“红色官窑”,难道就具有特别的市场召唤力?我看不见得。

首先,“红色官窑”这一概念经不起推敲。如果仅仅因为毛泽东特制过祝寿饭碗,或者后来为人民大会堂提供过餐具,就自命“官窑”,恐怕有“拉大旗做虎皮”之嫌。此外,“官窑”含有专为特权阶层服务的意思。而据我所知,即使在“文革”期间,实际情况也并非如此。

再者,“官窑”,带有封建专制文化的色彩,就算冠以“红色”二字,也难以抹去投射在公众心灵上的认知阴影,甚至难避间接为官本位观念张目之嫌。其次,“红色官窑”与产品质量毫无关系。几十年前,醴陵为毛泽东做过“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饭碗,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这里运用釉下五彩技术生产的瓷器,仍然像报道所说的一样“堪称中国一绝”。倘若而今产品质量更胜当年一筹,那么,研究所也好,制作厂家也罢,应该充分相信消费者的签赏能力,大可不必拿伟人用瓷作铺垫。因此,将“红色官窑”与产品质量扯到一起,无论怎么解释,都有商业炒作的味道。

还有,“红色官窑”之说与市场法则相抵触。尽管相关单位没说自己是全国惟一的“官窑”,但这一“命名”隐含的核心内容是不言而喻的。依我之见,以“官窑”示人,实际上给了消费者某种心理暗示,势必抬高了同类产品的入市门槛。这,是不是涉嫌不正当竞争?不管这一“策划”是出自生产厂家之手,还是媒体记者别出心裁的杜撰,它所产生的似是而非的传播效果都是不容忽视的。

醴陵瓷器品质优良,在国内外久享盛誉。我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革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生活需求。“红色官窑”或其他什么名目的窑,其实在成熟的消费者眼里,统统只是一种空泛的概念,实在没有必要在这个上面费太多的心思。一俟本末倒置,必将有碍企业的健康发展。

什么是珐琅?什么是珐琅彩?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珐琅”,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一词源于中国隋唐时古西域地名拂菻。当时东罗马帝国和西亚地中海沿岸诸地制造的搪瓷嵌釉工艺品称拂菻嵌或佛郎嵌、佛朗机,简化为拂菻。出现景泰蓝后转音为发蓝,后又为珐琅。1918~1956年,珐琅与搪瓷同义合用。1956年中国制订搪瓷制品标准,珐琅改定为珐琅,作为艺术搪瓷的同义词。

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

珐琅器主要有两种,一是源自波斯的铜胎掐丝珐琅,约在蒙元时期传至中国,明代开始大量烧制,并于景泰年间达到了一个高峰,后世称其为“景泰蓝”。此后,景泰蓝就成了铜胎掐丝珐琅器的代称。另一种是来自欧洲的画珐琅工艺,它在清康熙年间始传人中国。 

具体说来,掐丝珐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工艺水平均明显下降。清代的景泰蓝工艺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乾隆时期制品虽然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正德以后的出品物也绝不逊色。20世纪初叶,景泰蓝总体制作水平不及前代,胎体薄,色彩鲜艳有浮感,做工较粗。这时只有“老天利”、“德兴成”制作的景泰蓝做工细,质量好。 

画珐琅技术自传入中国后,在康、雍、乾三朝得以发展,三朝作品在造型、釉色、纹饰、落款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康熙时期的画珐琅器釉色亮丽洁净,纹饰以写生花卉及图案式花卉为主。雍正年间的画珐琅器器型制作工整,黑釉光泽亮丽,超过康、乾二朝。乾隆年间的画珐琅器装饰趋向”稠密”、“细致”的堆砌式,更多了中西合璧的装饰方式,工艺上出现了画珐琅与内填珐琅、掐丝珐琅等相结合的现象。 

珐琅器作为艺术品收藏中的一个门类,也吸引了广大的收藏爱好者,收藏对象以景泰蓝居多。我们所指的景泰蓝收藏是指晚清和晚清以前用手工制作、工艺复杂的景泰蓝,当时景泰蓝工艺的每道工序都有很高的要求。此外,十年浩劫后,国内遗存民间的晚清以前的景泰蓝几乎荡然无存。稀少的存世量与广阔的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明显的反差和增值空间。而且当今市场上景泰蓝器皿与同时代的景德镇官窑瓷器相比较,价格低得多,所以它的升值潜质相对也更大。

什么是哥窑?


哥窑一直是陶瓷史上的一个谜,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虽然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台湾故宫博物院等都收藏有哥窑实物,但由于哥窑不仅未见于宋人的记载,也未发现有窑址,因此难以用考古所得的资料与传世哥窑相互印证。

故宫哥窑文物

哥窑瓷器

哥窑瓷器的特点是里外披釉,均匀光洁,晶莹滋润,不仅扣之瓷音清亮,而且造型挺拨大方,轮廓亦柔和流畅。哥窑器物以纹片著名,纹片多为黑色,俗称“金丝铁线”。按颜色分有:血、黑蓝、浅黄鱼子纹;按形状分有;网形纹、梅花纹、细碎纹等。哥窑开片总的特点是:平整紧密,片纹裂开成上紧下宽状;黑色纹片中有时闪蓝色。 

属于青瓷系的哥窑器,以釉色取胜。鉴定哥窑瓷主要从造型、胎骨、釉色等方面着眼。哥窑器在胎骨、瓷釉、造型等方面均似宋官窑,胎质呈黑色,细腻、坚实。

60年代时,浙江省文物考古单位曾对龙泉大窑等几处窑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不少黑胎片纹青瓷,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用瓷。但与另一部分传世的哥窑器物相对照,这二种哥窑的造型、胎色、釉面和纹片均有不同之处。为此,文物界将这些原藏于宫廷、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及流散于民间和国外的这类哥窑器称之为“传世哥窑”。

哥窑作品主要是陈设瓷,多仿古铜器形制传说哥哥技高一筹,烧出了“紫口铁足”的青瓷,销路很好。弟弟顿生妒意,就抓了一把黏土搁在釉缸里。哥哥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瓷器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后来,他把浓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炭黑水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金丝铁线”在这不经意中形成了。

实际上,,如贯耳瓶、兽耳炉、鼎式炉、葵口碗等。哥窑胎子非常坚密,呈深紫灰色,灰色或土黄色曰釉色较多,有粉青、灰青、米黄等。施釉较薄,温润似玉,器表有一层不是很亮的酥油光,并有较大的黑色及较小的黄色开片,俗称金丝铁线。轻轻敲击哥窑的瓷胎,没有一般瓷胎的金石声,而是近于破碎的“噗噗”声。

瓷器知识:什么是陶瓷?什么是瓷器?


1、什么叫陶瓷?什么叫瓷器?它们之间又什么不同?通俗的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制、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什么叫陶瓷?什么叫瓷器?

1、什么叫陶瓷?什么叫瓷器?它们之间又什么不同?

通俗的讲,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制、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陶的出现比瓷早,根据史籍记载,几千年前,我国就在烧制陶器;直到魏晋时代,才进一步创造了瓷器。

瓷器和陶器的根本区别在于:瓷器的坯体是完全烧结的,气孔率很小,机械强度大,烧成温度较高;而陶器坯体烧结程度较差,气孔率较大,烧成温度也较低。如果把瓷器打破,他的断面是光洁、致密的,而陶器的断面却显得粗糙、疏松。

瓷器

广义的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瓷器出现后,陶器还是在继续发展,不是有了“瓷”而代替了“陶”,儿时各自独立发展。

陶器

炻器这个名称来源于欧洲,原意是石器。日本人在翻译时为了表明它不是用石头加工成的,而是经过烧制的,所以加上“火”字旁,写作炻器。炻器是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

2、瓷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至今发现最早的瓷窑窑址在哪里?

根据《中国陶瓷史》记载,瓷器出现于东汉时期,距今1800余年的历史。中国发现最早的瓷窑窑址在今浙江上虞、宁波地区,属东汉时期的瓷窑。

3、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为什么说青瓷是中国瓷的鼻祖?

中国的瓷器,大概可分为青瓷系和白瓷系,其中青瓷的发现时间最早。远在东汉(公元25-220年)就有初期的瓷器出现。至晋代(公元265-419年)瓷器已相当精美。青瓷可以说是中国瓷的鼻祖。

白瓷在中国出现较晚,比青瓷的出现,大约晚400年。所以说先有青瓷,后有白瓷。

什么是款识?


在瓷器的底部或其它部位,往往有表明年代,窑名,人名,堂名,或者表示赞颂,祝愿等内容的文字,也有的器底或器里有某种识别性的图案,这些统称为“款识”。一般说来,款识是瓷器装饰的附属物,好的款识与装饰画面相配,可以增强器物的艺术性。

款识表达的内容可分为:纪年款,堂名款,陶人款,吉言款,赞颂款,花样款等六大类。

按书写部位分,主要有底里铭和额铭。将款字写于器物底部的称底里铭,由于款识的内容,格式,字体,书法各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它对瓷器的断代,断定窑口和辨别真伪都有重要作用。

纪所款如:“大明宣德年制”,“成化年制”等。

堂名款 如:“正和堂制”。

陶人款 如:“某某造”(在匠人姓名后加一“造”字)

赞颂款 如:“美玉雅玩”,“昌江美玉”等。

吉言款 如:“金玉满堂”,“寿山福海”等。

花样款:用含有寓言的纹样图案作为款识如双鱼,白兔等。

什么是“倒车”?


窑车上的坯体在隧道窑内发生倒塌的现象,一般称"倒车",是隧道窑常见的故障之一。倒车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1)装车不符合要求,或坯垛不稳,或垫砖松动等。

(2)入窑坯体水分过高,预热带窑头温度过高,或者预热带上下温差过大,造成炸坯,坯体炸碎后可直接造成坯垛部分倒塌,也可能卡在窑车与窑墙之间的间隙内,造成进车阻力加大,料垛或垫砖移动,最终引起坯垛倒塌。

(3)烧成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长,制品过烧变形,造成制品柱歪斜而倒塌。

(4)窑内温度分布不合理,棚架高温强度低或耐急冷急热性能差,造成棚架碎裂等。

(5)与窑墙或突出物相碰。

(6)窑车脱轨或窑车走行不平衡。

(7)其他原因。

有时也可能是以上几种因素同时存在。

倒车事故发生后,若能及早发现,及时处理,可以减少损失。因此,当间歇进车时,进车前应注意观察窑内两侧情况,连续进车时要注意推进过程中推车机压力的变化。

处理倒车事故的具体措施,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如轻微的倒车或发生在冷却带的倒车,有时可不用停窑处理,而随车推出。

若倒车发生在预热带头部几个车位,可将燃烧室停火,打开窑门,利用推车机(油压返回或螺旋回)或回车机等,将窑车逐个拖出,直到事故窑车拖出后,再继续进车。

若事故发生在烧成带附近,应尽量利用烧成带前后的事故处理孔处理。

若事故车已过冷却带事故处理孔,且倒车严重,继续进车会使倒车范围扩大时,应该停火并停止冷却带鼓风,打开冷却带窑门,从尾部将窑车逐个拖出,直到可顺利进车为止。

当处理事故窑温下降时,要注意冷却速度不可太快。特别应注意大量冷风入窑,而造成窑体损坏和正常窑车上装载的制品开裂等问题。

为了防止倒车事故要严格保证装车质量,入窑前一定要逐车检查,尽量把事故消除在窑外。其次要控制好入窑水分。并应严格烧成操作,稳定热工制度。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什么是真正的官窑解释》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什么是真正的官窑解释》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什么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