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砖价格 > 导航 >

价格战绝非中国陶瓷后出路

价格战绝非中国陶瓷后出路

陶瓷砖价格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2021-05-15

陶瓷砖价格。

600cm×600cm的抛光砖每平方米仅卖2.85美元?本届广交会上南海一陶瓷生产企业的报价让国内其他参展企业感到了压力。据透露,这类产品出口的价格一般是在4美元左右,而在欧洲,同样产品卖价却高达20美元以上。业内人士痛心地称,陶瓷业的价格战已从国内打到国际,中国陶瓷业必须“刹住”价格战,经营自己的品牌,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美国市场30元出口仅3元

2.8美元一平方米的600cm×600cm的抛光砖的利润空间甚微,几乎陷入了恶性竞争。价格低廉似乎成为我国陶瓷竞争的惟一优势,这种价格战已让业界不少人感到头痛。在昨天广交会举办的“中国陶瓷出口研讨会”上,与会人士介绍,一平方砖以3美元的价钱从中国卖出,在美国市场上就可以卖到30美元。据统计,我国出口日用瓷平均单件换汇价格仅为0.3美元左右,只有英国和日本等国家的1/7。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陶瓷产品的质量已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肯定,即使将价格提高依然能找到买家。

由于国内企业激烈的价格战,将利润空间让给了国外经销商,自己辛辛苦苦将只是为外国经销商“打工”,从而不得不受制于经销商的种种要价。

中国陶瓷(香港)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蒲鼎新认为,价格战再这样持续下去,价格低于成本的现象很容易发生,一旦价格低于成本,两种后果将会随之出现:一是降低成本,这样质量就有可能滑坡,而一旦质量动摇,客户和市场便也随之动摇;二是即使没有低于成本价,但买方也会单方认为我方低价倾销而反倾销。去年11月,我国建陶即遭到印度反倾销,中国的陶瓷企业因此失去一块大市场。由于反倾销引起的一个市场或多个市场的联合抵制,对中国的陶瓷出口行业无疑是致命打击。

主动出击做大做强品牌

陶瓷源于中国,在历史上曾有多项产品在国际上获得金奖,但发展到今天,在世界知名陶瓷品牌中,没有一家属于中国。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会长丁卫东认为,近十年来,中国的陶瓷质量已显著提高,但在国际上售价低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自己的品牌。已有意大利的建陶厂商逐渐到中国来做“OEM”(“贴牌生产”),这正说明了中国的陶瓷质量已可堪称世界一流。到会的多位专家及企业都认为,惟有品牌输出才是最佳出路,只有品牌打响了,价格才会像意大利建陶名牌那样卖高价。

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边程说,我国陶瓷业的优势在于成本较低,这是因为人工成本、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成本低。但在成本低、质量优的前提下,却缺乏品牌知名度,那么国内厂商在与客商讨价还价之时就只能永远在价格上受制于人。例如同样是一块普通的抛光砖,意大利的名牌可卖到20、30美元,而我国的建陶出口价仅为4美元。“与其等别人来勒着你脖子讨价还价,还不如主动出击,在国际市场上做大做强品牌”。他认为,中国的陶瓷行业应该出来一批有实力的“领头羊”企业,花大力气把自己的品牌打出国外,把自产陶瓷的出口价格提高,换来的也就是高利润,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陶瓷出口价格。

做大品牌先要做好“通路”

上海斯米克建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克俭认为,意大利是一个时尚流行的创造高手和品牌经济“高手”,其陶瓷之“高价值”体现在质量与品牌两方面。而我国已经具有一个很好的陶瓷技术基础,现在只需要加上精心的营销策划,即可创造出国际著名品牌和高价值的产品。

有人士认为,在开拓品牌方面,专卖店的经营方式是一种可借鉴的品牌代理方式,专卖店即代表了该企业的品牌和形象。

另一方面,厂商结合也是一条可行之路。中国陶瓷(香港)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蒲鼎新认为,陶瓷生产厂商还可以“借力”于专业营销机构经营自己的品牌。由于这些专业营销机构有一庞大的营销系统和固定的销售渠道,有雄厚的市场营销、市场调研、市场分析和市场预测实力。

taoci52.com精选阅读

国内陶瓷业内忧外患 价格战致利润微薄


有分析师表示,由于陶瓷产品同质化严重,并且各大厂家销售市场集中度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提高销量并占有市场份额,陶瓷企业不惜降低价格,薄利多销

对于陶瓷行业来说,今年可谓是内忧外患。

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过低,国际竞争力不强,利润微薄又遭遇多项反倾销调查。

面临如此困境,陶瓷行业未来的出路在何方?

内忧:产能过剩利润微薄

随着陶瓷企业不断扩张、生产线不断扩充、生产总量不断扩大,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去平衡。

实际上,我国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却不是一个强国。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

据介绍,一个价格0.7美元的陶瓷口杯,出口到欧盟售价约为3.5美元,但国内企业仅获利0.1美元。其余大头被国外经销商拿走,他们除去运费等开支约1.5美元,实际获利超过1美元,是我国生产企业获利的10倍。

中投顾问建材行业研究员邹明晓告诉记者,我国陶瓷企业利润微薄,主要在于成本高企以及销售价格相对便宜。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并且各大厂家销售市场集中度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提高销量并占有市场份额,陶瓷企业不惜降低价格,薄利多销,这就导致了行业普遍利润微薄。

“上游原料高涨也是造成陶瓷企业利润微薄的原因之一。”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夏高生说。

此外,由于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也让陶瓷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

夏高生表示,房产宏观调控制约了市场需求的增长,使得价格竞争激烈而提价困难。

外患:面临多起反倾销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是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的70%。

此外,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五成,是欧盟日用陶瓷第一大进口国。

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统计,去年我国出口欧盟厨餐具累计金额超过7亿美元。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欧盟对我国陶瓷厨餐具开始反倾销调查的通知》,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

此前,2011年9月欧盟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征收最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且有效期长达5年,并可视情况延长。

这是一次影响范围最广、涉及金额最大的中国陶瓷行业反倾销案,涉及金额高达7亿美元,涵括企业超2000多家。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陶瓷业面临的第一起反倾销事件。

据商务部消息,印尼反倾销委员会在今年年初也发布了对中国陶瓷餐具产品反倾销调查终裁披露,拟对上述产品征收87%的反倾销税,这是今年陶瓷行业遭遇的首个反倾销。

“欧盟展开对我国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的反倾销调差,其调查期间将会降低我国陶瓷出口数量和出口额。”邹明晓说。

但同时,此次反倾销对我国陶瓷业的长远发展也有好处。

“目前的陶瓷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有业内人士说。

邹明晓认为,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陶瓷不断完善管理和经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透明度。若欧盟调查后我国陶瓷业不存在问题,这将使得我国陶瓷产品和厨房用具获得极好的出口利好,有利于陶瓷业的出口。

亟需进行产业链分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多家陶瓷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也很不理想。

其中,*ST冠福预计201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500-4000万元。

有关陶瓷企业表示,陶瓷企业上半年业绩不好甚至亏损主要是由于销售数量降低,平均销售价格比原预计下降,影响毛利减少。

有陶瓷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陶瓷行业目前需要进行产业链分工和资源整合,不同产品各有专业化的OEM代工厂商,各自专精于少数品种但产量规模大的专业化生产,将生产和品牌及销售渠道进行分工和合作。将使有成本竞争力的厂商越做越好,没有成本竞争力及产品技术能力低的产能自然淘汰。

对此,夏高生也表示认同:“陶瓷行业全产业链的经营,而没有专业化的分工,造成生产面的资产投入太大,销售面的渠道太复杂,经营管理难度高和费用太大。”

此外,邹明晓告诉记者,陶瓷业处于销售淡季,市场需求低迷而陶瓷业却产能过剩,解决产销矛盾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进行。

“开源方面,陶瓷企业应开拓新渠道并逐渐降低产品价格进行大力促销,提高销量。节流方面,陶瓷企业应逐渐降低生产量,并修炼内功提高技术水平以及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邹明晓认为,未来我国陶瓷业必须要提高技术水平,并提高研发实力,不断的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高质量产品,以产品品质占领市场。此外,陶瓷企业应该开拓新兴市场,避免行业高集中度竞争,在产品和渠道两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占领市场。

欧盟陶瓷反倾销初裁近两月 价格战或将到来


被称为“史上最大的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初裁结果,在今年3月17日公布,其高达73%的临时性惩罚关税,有媒体认为,我国的陶瓷行业将会遭遇灭顶之灾。如今,该消息公布近两个月。市场的反应如何?有行业协会的专家认为,部分媒体对反倾销的影响有所夸大,但是,其影响还是不容忽视的,在未来的日子里,价格战及并购风潮或将会在下半年出现。

“灭顶之灾”说法有点过火

据悉,在上述消息公布之初,有业内人士认为,73%的惩罚性关税太高了,而涉及欧盟反倾销案的佛山企业又占了七成,欧盟市场占佛山陶瓷国际市场的1/10,是该区域相当重要的一个市场,因此,有人预计佛山会有15%的企业面临关闭,受影响的从业人员近几万人。

然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认为,这一说法有点夸大其词。

尹虹说,2009年我国瓷砖的总产量为64.24亿平方米,瓷砖的出口量约占10%,而出口欧盟的比例只占出口总量的10%左右。也就是说,中国陶企出口欧盟的产品只占其生产总量的1%,约6200万平方米。另外,2009年,广东省陶瓷砖的生产总量为18亿平方米,出口欧盟的瓷砖为4165万平方米,占据全国出口欧盟6200万平米总量的67.17%,只占其生产总量的2.3%。

尹虹表示,如果说1%的陶瓷出口比例会导致15%的陶企倒闭,未免太夸张了。73%的惩罚性关税对个别企业来说,是严重的。但对于整个佛山陶瓷行业来说,影响并不大。欧盟影响佛山的出口量大概是3000万平方米,这样的数量是不至于会让陶瓷行业有灭顶之灾的。

德化有加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建平认为,由于人民币升值已经持续了多年,实际上,很多有远见的厂家早就已开始两条腿走路。他说,有加陶瓷原本也是一个主攻外销市场的企业,其产品在美国和欧盟的销售都不错,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却使企业的利润不断下降,因此,在三年前,该公司就已经开始把部分产品转入内销市场,目前已在广州、北京等地开设了多家分公司,今年还将计划新开150家左右的门店。曾建平认为,早有准备就会减少很多实际的损失。

价格战或在下半年打响

虽然陶瓷行业不会因此遭遇灭顶之灾,然而,有业内人士直言,反倾销对市场的影响还是不小的。东鹏陶瓷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很多主攻欧盟市场的企业,要迅速调头把产品转往其他国家其实并不容易,于是唯有转往内销市场,如果转向内销的企业数量增多,价格战或许就将出现。

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广州市场部的负责人庞振威表示,一旦出现价格战,受最大影响的将会是长期依赖代工或无技术研发、靠产品抄袭、靠低价竞争的厂家;如果企业具备了技术研发和品牌运营,即使在危机中也具备了相当的“抗震能力”。因为其在各种渠道的产品投放比例比较容易作出调整,同时也具备开拓另一市场的蓝海战略能力。

事实上,价格战的苗头在“五一”前后已经出现端倪。在4月中的一次团购展会上,陶瓷品牌汇聚,其中不少品牌原本并非主攻国内市场,在广州市内门店也不多,这次可以说是借着展会悄然试水国内零售市场。

并购风潮或将如影随形

当然,把原本出口欧盟的高端产品转向国内进行低价销售其实并不容易。东鹏陶瓷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年金融危机刚开始爆发的时候,由于国外市场不景气,行内也曾经出现过一轮开店热潮,让家居卖场也因此而“繁荣”了一把。这次陶瓷行业遭遇如此大规模的反倾销行动,说不定也会让卖场成为其中的受益者。

博德精工的庞振威直言,因为很多企业在国内完全没有销售渠道,要建立销售渠道,决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完成的事情。即使是企业愿意花大本钱建立属于自己的销售渠道,实际操作起来也并非易事。因为外销产品很多都是贴牌,转入内销如果没有品牌,就只能以低价销售。

曾建平说,有加陶瓷转向内销市场的时候,就专门创立了“瓷之韵”品牌,并通过乒乓球赛冠名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除了品牌以外,产品方面也要作出相应准备。曾建平说,由于内外的市场需求各有不同,内销产品决不是外销产品的简单复制。像针对国内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的状况,“瓷之韵”就和台湾企业合作开发了一系列可吸收甲醛的家居陶瓷产品和可以净化水质的茶具类陶瓷产品,以满足内销市场的需求。这类产品的售价虽然比同类产品稍高,却依然较受欢迎。

庞振威则认为,国内生产低端陶瓷产品的企业多如牛毛,如果单纯靠价格竞争,随着生产成本越来越高,最终很容易面临亏本的局面,新一轮的并购潮说不定会因此而来。

熬过三五年就好了

对于欧盟提出对中国陶瓷进行反倾销征收临时性惩罚关税,龙永图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依然是朝阳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是要将传统产业丢掉,而是要将行业做精。陶瓷行遭遇反倾销不值得惧怕,因为反倾销对中国的贸易不会产生实质性、灾害性的打击。他认为,凡是与人们刚性需求相联系的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所以,传统产业永远是朝阳产业。

这一点是有事实为证的:2009年1月,当整个中国外贸出口大幅度下降20%以上的时候,纺织、鞋、袜、箱包依然处在上升的势头,因为全球对于中国传统产业的需求是刚性的,不可能因为金融危机而产生变化。因此,我国的陶瓷行业也是朝阳产业。

但他也坦言,对于包括反倾销在内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国际上多次对中国陶瓷展开反倾销调查,症结在于这些国家还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过咬牙再坚持5年,这个条款就失效了。他相信我们的传统制造业能够顶住这5年,只要各个行业能够规范运作,而且能在价格上进行协调,胜算会越来越大。

庞振威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这只是阶段性的危机。毕竟在建筑陶瓷领域世界对中国陶瓷行业也是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其他各国也不可能再重走旧路去大规模建立这样的劳动力高密集型、对环境也存在一定损害的行业。这次危机就是对企业抗震能力的检验,假如企业能实现自我调节,还有在企业运营中对产能分配、资源投放分配作出长期的规划,就必定能从容过渡这些短期的危机。这次的危机所造成行业的洗牌效应,应该也只是会对渠道单一、抗震能力差且无长期经营规划的企业产生重大影响。

佛山陶瓷面临全线亏损大洗牌后出路何


11月7日,刚进入秋天的佛山依然有点热,但对于佛山的陶瓷行业来说,似乎提前进入了一个寒冬。因为自从今年5月以来,随着能源成本的增加,佛山不少陶瓷企业不堪重负,工厂倒闭,许多老板不得不来个"人间蒸发",一走了之。

据不完全统计,近半年来,石湾和南庄两镇至少有10多家陶瓷企业倒闭,老板神秘失踪。而还有更多面临倒闭的陶瓷企业老板,竟与债主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干脆晚上也不回家,躲在酒店或者夜总会。"今年的全行业亏损已经成为定局。"业内人士梁先生的语气极为肯定。

原材料涨价是致命的一刀电力供应不足,电费上涨,柴油涨价,原材料涨价……似乎今年所发生的一切不利因素都是冲着陶瓷行业来的。由于多年来的发展积累,目前陶瓷行业在发展成为佛山的一大支柱产业的同时,也迎来了受能源制约的瓶颈。而今年5月以来珠三角地区的电荒和7月份的油价上涨,更是直接把陶瓷企业推向绝境。

据统计,目前陶瓷行业成本涨幅为10%-20%不等。除上游燃料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外,梁先生认为,国家对陶瓷产业的上游---房地产行业的调控政策,也对陶瓷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房地产业被调控的情况下,一些工程款不能及时到账,导致陶瓷企业的资金链周转不灵。对于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来说,尚能挺过去,但对于众多中小企业来说,就不亚于一场浩劫。

此外,佛山陶瓷行业中小企业居多的现状也是造成出现行业全面亏损的原因之一。目前,佛山共有大大小小580多家陶瓷企业,其中绝大多数靠低廉的价格和低附加值产品来占据市场。低成本和高性价比是这些中小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研发、营销等方面不存在什么优势,产品的跟风和恶性价格竞争等现象也时有发生,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已经很明显。因此,在成本上涨的冲击下,它们的"死亡速度"便加快了。

大洗牌后的出路何在?

"佛山现在有580多家陶瓷企业,但是我估计5年后能活下来的就那么50家左右。"作为佛山最大的陶瓷企业之一,广东蒙娜丽莎陶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对佛山陶瓷企业的未来作出这样的预测。如果张旗康的预言成为现实,将有90%以上的佛山陶瓷企业在今后几年中被淘汰出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曾一度有佛山陶瓷行业将因为高能耗和高污染等原因集体搬迁的传言,但后来均被当地政府所否定。"现在我们面临的处境是不想走也得走。"石湾某陶瓷企业负责人陈先生说。

出走也并非上策,因为外省许多地区,虽然原材料和燃料成本相对比佛山低很多,但由于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佛山好几个去外省投资建厂的陶瓷企业都没有给家乡的同行带回好消息。

有业内人士认为,佛山的陶瓷行业应该"把大脑留在佛山,手脚伸到外地",即把佛山作为企业的研发和运营中心,而生产则扩张到外地。对于已经成熟的大陶瓷企业来说,这一方法或许可行,但对于众多中小陶瓷企业来说,在生死尚不能由自己决定的情况下,扩张更是无从谈起。

中国陶瓷装备业的现状和出路


对于中国陶瓷装备的现状我持下述观点。①这些年来中国陶瓷装备的生产发展为传统陶瓷产品的现代工业化生产进程及一举成为世界主要生产基地和出口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关键作用是无人敢质疑和挑战的。当代的墙地砖生产线,从原料、粉料加工到抛光,除少数几台进口压机之外,全是国产的;当代的卫生洁具生产,几乎清一色的使用国产装备,使用进口日用瓷装备的微乎其微了;国外许多新兴的陶瓷生产国也逐步从中国进口装备。②原有分布于七大产区的陶机厂现在已经完完全全的退出或消失,企业和人员都换上新面孔,加工机械、技术、经营、服务水平都有极大的提高,其中不少进入高科技企业行列。③国产装备生产能力基本解决了内需并略有余力搞出口,实用多于满足的赞扬,加工粗糙、寿命、外观质量、性能、必要的配套等等“历史问题”并没有多少改观,君不信,如果有两条生产线摆在眼前,一条是意大利做的,一条是国产的,你一眼就能判别出来这些差距。④陶瓷装备出不了“大老板”,三五个亿的年产值已经很了不起了。

出路往哪里走值得探讨。一个靠产品制造吃饭的行业,过去的实践和未来的发展都将证明专业装备的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①依靠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带动求发展。例如现在出现了大规格尺寸瓷质板材砖,就会带动新型装备的出现是很自然的事;②依靠自主创新求发展。例如方型油缸果真的在压砖机用上,肯定将出现另一种成型局面,并且制品的质量有所提高;③依靠提升和配套开发求发展。例如除铁器的研发如果有突破性的进展,一些被废置的原料将被用上,现有的产品并非尽善尽美,可以通过提升产生新型产品。④依靠产业的延伸求发展。例如开发除尘、防污、环保产品。⑤从国家的产业政策找到新的发展思路。例如当前国家大力提倡节能降耗、环保、节约,研制低质原料的综合利用必将需要一批配套装备。⑥提高陶瓷装备的价值和价格是必要的,当前陶瓷装备的利润空间太小(一般为3-10%以内),严重的制约着对产品研发、质量提高的支撑力。

中国建筑陶瓷市场不景气 有创新才有出路


近年来,从淄博到法库,从高安到夹江,不少陶瓷产区纷纷爆出停窑减产的消息,减产的阴云久久不散。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认为,瓷砖过剩已不会太远,“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将是瓷砖过剩之后行业的一道风景,行业比拼将进入整体竞争时代。

瓷砖产量是否过剩

从相对过剩的角度来看,所谓相对过剩是说我们的瓷砖产量在市场需求总量的左右,因为某些自然与政策因素的影响,可能会短期表现出相对过剩。比如说今年1000万套的经济保障性住房能否完全落实,未来3年的3600万套能否落实,如果今年7月份果真出现房地产的拐点,保障性住房又不到位,也许今明两年瓷砖产量就会出现相对过剩了。

基本上可以断定,在市场经济的原则下,瓷砖产品注定与很多轻工、建材产品一样,最后都会达到产量过剩,并相对长期处于产量过剩之中。这样这个行业才会全面出现优胜劣汰、调整提升,促进行业进步。所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将是瓷砖产量过剩之后行业的一道风景,到时行业比拼的将是陶企整体的竞争力。瓷砖产量是否过剩?应该快了,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吗……

减产——爆仓之后的无奈选择

市场大环境的不景气,让淄博建陶很受伤。减产、减产、减产!从淄博到法库,从高安到夹江……进入6月,全国各大陶瓷产区纷纷爆出停窑减产的消息。无论是厂家还是商家,爆仓成了最大的压力,使不少陶瓷产区和企业愁云惨淡,一片萧瑟。减产是爆仓之后的无奈选择。入夏以来,虽然部分产区、企业因电力短缺而产能下降,但爆仓现象依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堆满了仓库堆马路,堆满了马路堆厂外。居高不下的库存,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导致企业现金流短缺,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但是,由于建陶产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企业要做出减产停窑的决定何其“艰难”而又痛苦……

优势:产业规模初露锋芒

高安陶瓷卫浴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乘着佛山陶瓷卫浴产业转移的东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安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建筑陶瓷卫浴集群,是江西省最大的建筑陶瓷卫浴生产基地。随着全国知名品牌陶瓷卫浴企业(如新中源陶瓷卫浴集团、新明珠陶瓷卫浴集团、欧雅陶瓷卫浴、英皇卫浴洁具等)相继落户高安,无疑给高安陶瓷卫浴产业基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据了解,2010年年底,高安市建筑陶瓷卫浴生产线将达200条,年生产能力将达6.5亿平方米,年销售收入达120亿元,年利税18亿元。

高安建陶基地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在确定了承接佛山陶瓷卫浴产业转移这一大目标后,高安政府对高安产业基地做了一系列的产业规划。2008年,在政府的努力下,高安被正式授予“中国建陶产业基地”。随后,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的配套设施建设,如申请并建设高安陶瓷卫浴铁路专用线等。为了缓解企业的经济压力,高安市政府出台各种贷款扶持政策,为企业的发展解除了后顾之忧,这也成为高安产业基地最大的优势之一。

劣势:缺乏创新只能等死

凭借佛山陶瓷卫浴产业转移这一契机,高安陶瓷卫浴产业基地近几年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在政府的努力下,高安成功升级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建陶产业基地,吸引了不少佛山企业抢滩进驻,这与高安配套服务完善、原材料丰富等优势是分不开的。然而,即使有像新中源、新明珠这样巨头企业进驻高安,但这些巨头企业在高安生产的产品始终徘徊在中低档水平,高安的产品市场还是主要停留在高安辐射500公里内的二、三线市场。这迫切要求高安陶瓷卫浴企业提高自身的产品研发能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各项配套服务完善的情况下,要想征服市场,高品质的产品才是最根本的武器。

同时,高安企业之间往往各自为政,疏于企业之间及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流。这一方面令企业无法抱团作战,形成不了集群效应;另一方面又使他们无法及时捕捉行业信息,缺乏与同行的思想碰撞,导致其产品缺乏创新力和活力。

高安陶瓷卫浴企业的区域品牌价值得不到充分发挥。据了解,同等品质的高安品牌或者高安生产的瓷砖只是佛山销售价的70%~80%。

在高安产业基地迅猛发展的同时,衡阳、晋江、夹江、法库等地也正在崛起。它们凭借自身的优势,并通过不断地修炼陶瓷卫浴行业自身的内功,纷纷对高安的江湖地位发起冲击。

商战如兵战 中国陶瓷业能有几个英雄呢


佛山陶瓷,近两三年来,风风火火地向外迁移,好像就是一股潮流,好像就是一种趋势。谁不合潮流,谁就似乎没有竞争力,而且因地方发展的需要,说得更明白一些,佛山要讲环保,你不能不静下心来想想对策,事实上也容不得你把佛山弄得乌烟瘴气。再者你必须趁早抓住这种趋势,随各大企业进驻分布在全国最好的陶瓷工业园。比如土地优势,比如资源优势,比如市场优势,比如软环境优势,比如集群优势,比如政府出台的特殊政策优势等等。否则,你单枪匹马地迟迟送上门去,可能就有许多不如你心愿的东西让你进退两难。

综观各大陶瓷产区,或者说招商成功的各大陶瓷工业园区-比如佛山周边的河源、清远、肇庆;江西的高安、丰城、萍乡、景德镇;湖南的衡阳、岳阳、醴陵;山东的淄博、临沂、蓬莱;福建的闽清、晋江;四川的夹江、犍为、丹棱、内江、成都;华东包括上海、浙江、江苏;重庆的涪陵、垫江、开县;辽宁的建平、法库;河北的唐山、高邑;山西的阳泉、晋城;安徽的合肥郊区、烈山;广西的北流以及其它一些中小型正在成形或者准备招商的陶瓷地区可谓来势凶猛,大有江江吞佛的气势。

作为佛山陶瓷,尽管人家有千条妙计,但你就得一囊之规,不达目的决不撒钱。人情归人情,生意归生意,什么哥俩好,酒足饭饱之后都做不了具体的实事,那是绝对不容许的。经过了这么多年摸爬滚打,谁是智慧的投资者,谁是随波逐流妄想不费力气而获得银行的套现者,那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已真相大白,无须赘言。

商战如兵战。无论是那一场战役或战争,最后胜利的总是那些运筹帷幄,决战于千里之外的企业或企业家,但他们的总部永远就在佛山,不离不弃,而绝不是像那些婆婆妈妈,小打小闹的企业或企业家,今天一个主意,明天一个决定,最终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风风光光三五几个月之后,最终也只有成鸟兽散。

这个年代,不是靠贷款做大蛋糕的年代,而是实力决定品牌,品牌决定品味,品味成就地位的年代。无论是惨烈的兵战,还是残酷的商战,让人记住的永远只是那些热血英雄。今夕何夕,亦如天女散花的陶瓷企业之外迁,事过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让我们真正记住的究竟能有几个陶瓷英雄呢!?

后危机时代 探索中国陶瓷企业路在何方


七月,建材市场迎来传统淡季,建材产品的销售进入短暂的萎缩期,这是企业和经销商早已料到的。然而今年七月份笼罩在陶瓷企业和经销商头上的销售压力,比以往任何一个七月都更大,超过了他们的心理预期。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银行加息、房市调控、成本上涨等让不少企业在资金上越来越紧张,而不断飙升的CPI更是让消费者捂紧钱袋,“无钱可花”甚至“有钱不敢花”,陶瓷市场有了提前过冬的味道。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经销商,陶瓷行业整条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压力重重,似乎金融危机之后的第二轮危机正在向陶瓷行业逼近。

楼市调控触痛企业和市场神经

说陶瓷行业进入“后危机”时代,很多企业有不同的看法,而说陶瓷行业目前销售堪忧,企业则深有同感。与去年同期或是今年前五个月的销售额相比,六月份陶企销售普遍出现了下跌甚至暴跌的现象。“我们六月份的销售比五月份下降了30%以上。预计这个月还要继续下降,连我们销售的最好的市场——沈阳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这种日子怎么过啊?”潮州某陶卫销售总监在与小编谈到市场受冷时无奈地说。

“后危机”时代陶瓷企业的出路在哪里?

商家主动出击开拓新型渠道

据了解,国家出台的房产新政,导致一些“出售型”房产陆续变身为“出租型”房产,“出租型”房产装修预算极低,陶瓷行业的销售因此受到影响。此外,今年物价大幅上涨,而人均收入并未同步上涨,致使人们家居装修消费能力降低,不装修、少装修、低装修的情况相当普遍。在“通胀”导致整个行业绝对消费量出现萎缩的情况下,商家面临着成本上涨和人流减少的双重压力,低成本优势不再,死守传统的销售渠道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向二三线城市拓展分销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为了挺住通胀带来的压力,商家纷纷改变过去死守的坐商模式,主动出击,尝试网络营销、团购、工程渠道等新的销售模式,期待突破市场冰点。

“我们这个店是去年才开的,主要是以零售为主,但从今年年初开始我们发现零售的量太少了,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卖出几套,差的时候一个月一张单也没有。后来我们发现厦门的设计师对我们这种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情有独钟,往往一进店就被我们独特的产品外观吸引,我们开始跟设计师合作,走工程渠道。现在很多生意都不是在店面完成的,都是私下跟设计师完成的,久福卫浴是设计师和工程都比较偏爱的一个品牌,我们现在的销量也是靠工程渠道在支撑。”久福卫浴厦门专卖店店长张小姐说。

“我们从春节过后生意就开始不好了,去年我们坐在店里每天都会有几拔客人来看产品问价格,今年尤其是五月份开始进店的客人越来越少,我们只好自己走出去了。我们现在跟厦门的两个团购网合作,定期举办团购活动,我们自己也到一些小区去搞活动,推出以旧换新等爱心服务,邀请业主组团团购。”金信建材负责人陈经理说。

“除了搞活动促销,开拓新销售渠道外,我们也趁淡季这个时间段没有那么忙对导购员进行了培训,希望通过导购员细心和专业的服务让客户认可我们这个品牌,通过他们的口碑去传播我们这个品牌,提升我们在厦门的品牌号召力。”吉家·家世界欧波朗卫浴专卖店负责人说。所谓“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在淡季来临后,商家可以主动出击,尝试新的销售方式激活市场。

卖场鼎力促销拉人气保销量

商家生意不好,卖场也直接受到牵连,部分商家因销售冷清承受不住成本上涨的压力而选择撤出卖场,卖场只好重新招商填补空缺。汉西铁路建材市场总经理潘长江在潮州参观企业时表示,现在建材卖场和商家一样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尤其是近年来卖场的快速扩张,给原本就已经偏向饱和的建材市场造成了严重的分流。

“我们卖场里面瓷砖跟卫浴的展馆面积大概是15000平方米,进驻的卫浴品牌将近五十个,都是国内外品牌知名度比较高的卫浴企业。受房地产调控的影响,从今年前五个月的销售情况来看,确实比往年同期冷淡不少,但相对其他卖场来说,我们还算比较好,因为我们在厦门市场的口碑好,而且地理位置优越。一般来说,星期一到星期五卖场的人流要少,因为很多人都要上班没时间逛卖场,周末要好很多,现在主要也是靠联合商铺搞活动来拉动人气。每次我们搞活动前都在本地的网络、报纸等媒体大力宣传,吸引消费者过来参加,每年下来活动的宣传费用都非常高”。吉家·家世界招商主管杨先生说。

对于如何保证淡季卖场商家和企业的销量,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促销或者总裁签售并不是上策,过度的促销只会让更多的企业陷入价格战,对行业长远的发展不利。提高企业的品牌号召力和做好服务才是终端制胜的王牌,在旺季的时候品牌的效应作用或许不是很明显,但是淡季来临,有影响力的品牌则很容易就能够靠品牌吸引力集来客流,从而实现销售。

企业练好内功铸就强势品牌

“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每到淡季,各大企业陶瓷企业都会打出各色营销牌,方式多种多样,部分企业甚至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品牌活动,但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卫企淡季营销销量也有所缩水,尤其是品牌知名度不高的企业,效果更为不明显。对此,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市场环境越是恶劣,越能体现一个品牌的号召力,在市场低潮期除了要在营销上创新外,更要练好企业的内功,提升品牌的号召力。

“一个企业或者一个行业,总会遇到市场疲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更要练好自己的内功,依靠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品牌打开和稳定市场。对于陶瓷行业的发展前景我们要看得更远,中宇也在为致力成为一个国际性的企业,我们跟高仪成立了中宇高仪国际有限公司,要在明年将我们的水龙头销往全世界。”中宇卫浴营销总监林文武说到。

“箭牌卫浴在这边做得挺好,跟我们相比,他们的产品在品牌知名度上有优势,消费者对卫浴行业不算很了解,在选择产品的时候很注重品牌,如果品牌知名度不高,促销的时候价格再便宜成交量也不大。久福卫浴今年在品牌建设上投入的力度比往年大,我们这边也通过一些渠道在厦门提升久福的品牌知名度,能够保证一个企业淡季销量的重点还是在于这家企业的品牌号召力。”久福卫浴厦门专卖店店长张小姐说。

小编认为,在市场整体放缓之际,陶瓷企业尤其是中小陶瓷企业更应该苦练内功、深耕细作,致力把产品的质量做好,因为无论哪个时候企业想要谋发展,想要真正获得消费者的青睐,都必须将提升产品的质量列为第一要务。在做好产品品质的同时,加大品牌建设的力度,依靠品牌的力量增加企业的号召力和抗风险能力。正如行业人士所说:越是行业艰难的时候,越会有好的企业和好的品牌凸显出来,越是大家都不知所措的时候,越是加强企业内部修炼的大好时机。只有不断完善的企业,没有一塌糊涂的市场。

市场困局下陶瓷卫浴企业如何谋出路?


进入2012年以来,我国陶瓷卫浴业在外部需求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出口增速放缓,低位运行,国内市场房地产调控导致内需减弱,以及综合成本持续上涨、资金链紧张、节能减排压力日益突出、产品附加值不高、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等问题日渐凸现的情况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行业整合、洗牌的迹象有所显现。

市场困局的出现,不仅有外需乏力和内需不旺的双重挤压,也有短期因素和中长期因素的叠加效应。一方面说明陶瓷卫浴业在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支撑高增长的优势有所弱化,高增长带来的产能过剩逐渐显现,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另一方面则表明陶瓷卫浴业面对全新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格局,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来推进转型升级,迫切需要通过“稳增长”促进“调结构、转方式”,并以此实现陶瓷卫浴业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优质量、更具效益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业内人士称,陶瓷卫浴业遇到的困难,既有国际金融危机波澜再起带来的外需萎缩,也有国内房地产调控的主动因素;既有长期高增长促成的产能过剩、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结构性矛盾,也有新近出现的劳动力、原材料等综合成本持续攀升的原因。如何破解困局,谋求出路,成为近一段时间各企业、媒体及论坛、会议关注的热点话题。

困境是考验,突围是磨砺。面对困境,陶瓷卫浴企业唯有千方百计解放思想,努力创新,寻求解危脱困之策,方可冲出一条血路。

比如产品“做减法”。陶瓷卫浴企业如何集中研发力量,制造能够拥有持久竞争力的精品,才是根本的生存之道。产品线丰富,产品种类齐全,生产量庞大,加上生产成本日趋上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能过剩的压力对陶瓷卫浴企业的资金链及生存都产生了危机。如果仍旧开足马力生产那些竞争力弱、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为企业盈利微弱甚至是亏本的产品,那企业会不自觉地走进“自掘的坟墓”。要通过创新,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性价比高、盈利能力高的产品,不仅可以提升竞争档次,避开同质化竞争的“红海”,还可以借机转型,让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快车道。

比如深挖国内市场潜力。虽然上半年市场有些惨淡,但仍有诸多陶瓷卫浴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可见,没有冷淡的市场,只有冷淡的企业。在产能过剩与需求骤减的大环境下,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市场,需求仍以不同形式存在,关键还在陶瓷卫浴企业营销重心是否下移,把营销之战打得残酷到何种程度。深挖市场潜力,就是争,就是抢,就是利用手中一切可用的资源和渠道让产品实现惊险一跳,凭企业和品牌的实力,凭产品和服务的到位,凭营销策略取悦于民。

比如奋力拓展国际市场。“中国制造”陶瓷卫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虽然欧债危机及反倾销阻碍了陶瓷卫浴产品的出口,但“金砖四国”、新兴国家(如东盟、非洲、南美等)的市场机会和空间仍然较大,陶瓷卫浴企业要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渠道和途径把自己的产品推向这些市场。佛山金意陶把国际市场当成国内市场经营,建立专卖店,降低市场重心,更贴近消费者。各级政府也在助推陶瓷卫浴产品出口,且稳定外需,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是实现稳步增长的重要保障之一。

比如抱团取暖,共抗市场危机。面对市场困局,一些陶瓷卫浴企业和经销商采取抱团取暖的合作、结盟等方式,共度危机。如在研发方面合作,加强产学研,共同提升研发创新能力,日前暨南大学与珠海市名实陶瓷阀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合作,一起进行陶瓷水龙头、恒温卫浴设备新产品及相关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发工作。如在经营方面合作,佛山路易斯卫浴和百丽卫浴实行资源互补、优势共享,建立起互惠互利的战略合作关系。如在营销方面合作,经销商联盟、冠军联盟等,都是应对市场困局的应对上策。

比如练内功,强管理,积蓄能量准备发力下一个春天。一些实力派陶瓷卫浴企业在市场困局面前,选择眼睛向内挖潜力、练内功、强管理的策略,强化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竞争附加值和档次,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逃离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并加强内控管理,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增强企业肌体的活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品牌建设,力求在品牌营销与品牌竞争中争得上游。所有这些内功修炼,将在陶瓷卫浴业下一个春天到来之际全力爆发。

市场困局下的陶瓷卫浴企业,信心若在,出路就有,坚持犹在,定会峰回路转。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价格战绝非中国陶瓷后出路》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价格战绝非中国陶瓷后出路》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砖价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