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美家美瓷砖 > 导航 >

中外陶瓷企业家与媒体面对面

中外陶瓷企业家与媒体面对面

美家美瓷砖 家装瓷砖 陶艺家瓷砖

2021-05-20

美家美瓷砖。

10月14日上午,参加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中外杰出陶瓷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举行。景德镇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长庚主持了媒体见面会。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的近百名记者参加见面会。

会上,台湾砝蓝瓷公司景德镇恒博会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立恒、英国威基伍德香港总经理陈惠然、德国瑞哈码公司的瑞德、台湾乾唐轩公司董事长于春明、景德镇宫火圣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新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耀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中外杰出陶瓷企业家代表们就世界陶瓷发展的趋势、对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印象、景瓷如何发展、瓷都如何走向世界、企业的发展定位和品牌的保护等方面的提问作了精彩回答。

记者另从媒体见面会上获悉,景德镇将进一步陶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陈长庚表示,景德镇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包括印发了很多知识产权保护的有关文件,成立了陶瓷行业协会和商会,对侵犯陶瓷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监督;查处了很多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组织职能部门对侵犯陶瓷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打击等。景德镇将加大陶瓷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来瓷都投资的企业营造良好的环境。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法库政府召开东北瓷都陶瓷企业家座谈


11月18日,县政府召开东北瓷都陶瓷企业家座谈会,县领导与40余位陶瓷企业家欢聚一堂,共商东北瓷都发展大计。

在认真听取了与会的陶瓷企业家结合各自企业发展实际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后,代县长关志鸥简要回顾了我县陶瓷产业发展情况并介绍了未来发展规划设想。就下步陶瓷产业发展,关志鸥表示,县委、县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把陶瓷产业集群建设作为第一发展战略,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继续强化“企业家发财,法库发展”的理念,发挥陶瓷商会作用,建立沟通渠道,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继续强化服务意识,完善绿色通道,为入驻园区企业提供高标准、全方位服务。

关志鸥最后指出,当前,法库陶瓷产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希望各位企业家朋友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加快发展,开拓创新,不断提升企业的档次和水平,树立以法库陶瓷产业建设“千条线”为奋斗目标,共同建设生态文明、现代文化的东北瓷都,为促进法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辽宁法库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马立伟主持了座谈会。

县领导房东辉、刘永熙、刘效明、彭书国、刘连恒参加了座谈会。

中外陶艺家眼中的陶瓷


我们《文化报道》在昨天的特别节目里现场直播了景德镇官窑考古现场。其实,在景德镇还有一件事值得说说,就在昨天开幕的首届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陶艺家们与景德镇当地的陶艺大师们联手展示了精妙的制瓷工艺,让人们领略到了陶瓷文化广博、深远的影响力。

在景德镇的传统制瓷作坊——古窑,13名当地著名的陶艺家们正在同一个直径1.94米的超大型瓷盘上绘制"山水青音图",这个瓷盘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瓷盘.在这13陶艺家中,有享誉国际、今年已经82岁高龄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一个是中国形式的、民族形式的,像这个题画,这个画面的构图,它都强调饱满,在这个意境上,强调一种乐观,使人家在这个画上能够很久的时间,永远的时间都看到是一个繁荣的场面。

前来参加表演的美国陶艺家芭芭拉·迪达克对景德镇陶艺家们的作品也非常欣赏。

芭芭拉:我想这个技艺是令人赞叹的,非常庞大。另外,关于在瓷盘上展示的这种技艺,对于我们美国人来说是陌生的。

在外国陶艺家中,要说起陶瓷、对景德镇感情最深的,应该是加拿大温哥华艺术设计学院陶艺系主任保罗马修。在一个高2米5的泥瓶上,他用中文、英文、法文等12个国家的文字写下了“陶瓷是人类的记忆”,这就是他对陶瓷的理解。在他眼中陶瓷承载着历史、传播着文明,因此既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保罗·马修:陶瓷是属于世界的,全世界都能了解陶瓷,陶瓷是一座桥梁,(通过它)我们成为朋友和家人,所以当我来到景德镇,我感觉到家了。

新加坡企业家谢裕发为大学生学习陶艺支招


5月5日下午,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新加坡百达高董事长谢裕发以收藏家、经营者的身份,给在校的陶瓷专业学生讲解怎样成为一个有潜能的陶瓷艺术家。

谢裕发先生是新加坡景德镇现代名人陶瓷收藏家协会顾问,新加坡“百达高”陶瓷集团董事长。20年来,他到景德镇共44次,多次的实地考察、广博的见识,为他积累了丰富的陶瓷收藏、经营经验。

作为一个经营者,他告诉同学们:要成为一名陶瓷艺术家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客户个人的喜好来创作作品。但在创作的同时,也要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不要全部的临摹,要有自己的创作风格。

作为一位收藏家,一位长者,他强调做人不要想着走捷径,要脚踏实地,做事要有自信。成为一位优秀的陶瓷艺术家其个人行为、品德修养十分重要,不要对别人的作品妄加批评,要多了解中国的历史,尤其是陶瓷的历史。

同时他告诫同学们要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趁着自己年轻多学点东西,弥补自己的不足。

在课堂上,谢裕发先生还针对同学们关于“如何去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学生如何去了解市场,如何了解收藏家的喜好?”、“作者的职称与创作水平两者哪个更重要?”等问题作了专门回答,解开了同学们心中的谜团。

中外陶瓷艺术家精品力作上海“斗艳”


用精巧的陶瓷线编织花边的珐琅碗,高度抽象的造型语言、极具现代审美趣味的紫砂壶,具有浓厚工业革命时代机械风的茶具,充满对大自然沉思的器皿……

3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陶瓷设计艺术家3日起在上海集中展示各自的倾心之作。来源于不同灵感、不同设计理念和制作工艺的艺术品充满个性与新意,争奇斗艳、各领风骚。

上海文化创意项目之一——2016年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3日拉开序幕。来自美国、以色列、意大利、加拿大、捷克、保加利亚,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们携作品参展。

据悉,自2008年首届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面世,迄今已成功举办五届,成为上海创意产业周主要展览之一。

开幕式上,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陶瓷设计大师、艺术大师葛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来,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作品不断创新,中外艺术家交流多多,现代壶艺越来越为民众知晓和喜爱。

葛军认为,思想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是未来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双年展的方向。艺术家们应该留下具有时代特征的作品。这位陶瓷艺术大师指出,中国的艺术家要真正“走出去”,必须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对国际艺术品市场有全面、深入了解。他说,中国上海国际现代壶艺提供了中外艺术家的交流平台,对中国艺术家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大有帮助。

面对“民工荒” 陶瓷企业应该做得更多


2010年果然是一个多事之秋。就在不久前,春节的鞭炮声响里,中央一号文件给陶瓷企业送来了“建材下乡”,虽然迟了一些,到底是一大利好。但大伙儿还来不及高兴,一场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民工荒”又开始席卷中国南方省市。以前人多,工作少,愁;现在有工作,找不到干活的人,也愁啊。

陶瓷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民工荒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行业。面对“民工荒”,陶瓷企业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今年伊始,进入生产旺季的佛山新明珠陶瓷集团,公司自己包车到湖南、四川等地,联系当地的劳动部门招工,当即把几百名工人接到厂里,并好吃好住给予优厚的待遇。据悉,不少陶瓷企业鼓励企业老员工回家乡时,动员老乡、亲戚、朋友前来做工,按照人头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这多少令人产生今夕何夕的感慨。因为仅仅在几年前,你要想进一家待遇比较好的企业做工,还得给人事经理一笔不菲的介绍费。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造成“民工荒”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近日,深圳卫视联合新浪网对4261人进行的民工荒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人认为民工荒的根源是珠三角(沿海)“工资太低,生活成本太高,不如留在内地打工”。我以为这样的调查结果比较符合逻辑。最近一些年以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内地的工资水平已经与珠三角一带相差无几。既然家门口都有工作,他又何必要背井离乡呢?众所周知,珠三角总体工资水平长期徘徊不前,政府部门和企业陶醉于“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而不能自拔。现在这种人口红利没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工荒是对血汗工厂的警示和惩罚。

陶瓷企业为了招到足够的工人,出台各种各样的优惠条件,这可以理解。但显而易见,这样的权宜之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样的优惠条件,今天能够给你,明天等“民工荒”过去了,他就可能拿回来。工人们更需要的是一种长远的、制度化的保障。包括工资和福利,包括一份长期劳动合同和各种社会保障。前者是工人现在生活的保障,后者是工人未来日子的保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啊。

我们一直讲:工人要爱厂如家,为企业作出最大的贡献,甚至不惜用这样的标语威胁之,“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可是,我们的陶瓷企业真的为工人们营造出“家”的感觉吗?有多少企业愿意与工人们一起分享发展成果,而不是仅仅把他们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又有多少企业愿意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与工人们一起共度时艰,而不是将他们一脚踢出去?就我观察的情况而言,不容乐观。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一家企业面临破产,老板把拍卖厂房和机器所得最后一点钱,作为散伙费补偿给员工。员工很感动,表示如果这位老板再次创业,他们一定前来效劳。十年之后,这位老板东山再起,消息传出去之后,他原来的员工纷纷回来。经过登记,老板惊喜地发现:一个都不少。故事发生在英国,但我认为中国的陶瓷企业老总都该来看一看,不管你有没有遇到“民工荒”的困惑。

法库在广州举行中外陶瓷企业见面会


为进一步推进法库陶瓷产业集群建设,不断提升陶瓷产业的档次,沈阳法库县5月8日下午假广州花园酒店举行“陶瓷产业集群企业见面会”。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陈政高会见企业代表,法库县委书记王凤波、县委常委刘永熙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并与新中源、蒙娜丽莎、西班牙亚利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了深入与坦承的沟通。

据法库陶瓷工业城管理委员会负责人介绍,沈阳法库县在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产业政策背景下,把陶瓷作为重点发展的龙头产业之一,坚持向广东等传统产区推介其优势,积极迎接陶瓷产业转移大潮,短短几年取得不俗的业绩;除了原材料、能源、地缘和劳动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外,法库发展陶瓷产业的后发优势还在于规划,法库陶瓷工业城充分借鉴佛山等老产区的经验、也吸取其教训请同济大学和东北大学编制了总体和产业规划。法库县领导还表示:进驻园区的陶瓷企业其它条件都可以协商,唯有安全、环保丝毫不放松。

参加见面会的企业代表普遍对法库的发展陶瓷产业的优势感兴趣、并对法库的规划先行赞许有加,认为可避免重走一些老产区当初发展陶瓷行业因缺乏规划、付出较大环保代价的老路。

中外陶瓷艺术家瓷博会现场献技


10月15日,在景德镇新都民营陶瓷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外陶艺家技艺展示会。30多名中外顶级陶瓷艺术家,现场进行了陶艺创作,成为瓷博会最受欢迎的活动。

表演会上,来自江西的工艺美术大师刘平尤为引人注目,他出身陶瓷世家,得到其父“珠山八友”刘雨岑的真传,是著名的“7501”“水点桃花”的设计者。会场上,他全神贯注于笔尖,在2.6米的大型瓷版上点出朵朵鲜艳的梅花,“水点”的技法炉火纯青,使在场观众赞叹不已。在外国艺术家表演区,幽默的美国陶瓷艺术家JimLeedy请在场的观众把手或脸放进他做模的泥里,印出深深的手印或脸形再提起来,只见那手、脸沾满绿色的泥浆十分滑稽,引来众人的阵阵掌声和笑声。JimLeedy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在美国是个陶瓷雕塑家,早就向往中国的陶瓷文化,趁这个机会一定要和中国的陶瓷艺术家交流陶瓷传统雕塑工艺。”

中外陶瓷艺术家们还共同制做了一面文化墙,见证中国与世界陶瓷艺术共同走向辉煌。

深圳陶瓷品牌与世界顶级市场全面对接


“在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过春节,对于永丰源来说有着特别意义。”正在德国参加“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永丰源集团董事长刘权辉通过越洋电话接受记者采访时喜不自胜地说,到昨天为止参展4天时间就拿到1000多万美元的订单。

国际会展中国年味浓

法兰克福国际消费品博览会2月12日开幕,由于正赶上中国的春节,博览会与往年相比,更多了浓浓的中国年味。

“很多德国、法国等地的客户一见面就向我们表示节日问候,这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刘权辉说,连同这届,永丰源到该展会参展的次数有11年,这届参展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深圳创造”、“中国创造”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和尊严。

他回忆说,以前他参展,走到外国人的展位前,人家都紧紧地盯着他,怕他照相,怕中国人拿了自己的样品回来复制。甚至有一个土耳其人公开告诉他,自己只跟日本人做生意,不跟中国人做生意,“因为中国的瓷器都是垃圾”。

“我们以自己的创造证明了实力,虽然春节我们没能与家人团聚,但通过会展,我们告诉全世界的参展商,世界上最好的陶瓷在中国,在深圳!”刘权辉说,他们这次派出的参展团队有10多人,除了推销高档瓷器产品,还与欧美等地的经销商建立营销渠道,在美国设立了分公司,与德国和日本的设计机构签署协议建立研发国际平台,将深圳陶瓷品牌与世界顶级市场全面对接。

中国崛起彰显文化力量

“在德国过春节,深深感受到国家崛起才能彰显文化力量。”刘权辉说。

法兰克福是德国的金融中心,同德国的其他城市相比,法兰克福更具有国际大都会的气派。这里不仅是世界的一个金融中心,同时它又是一个具有800年历史传统的著名的博览会城市。

“中国人靠什么赢得尊重?到了法兰克福,你会发现,美轮美奂的‘中国货’,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最好载体。”永丰源国际部经理林昭旭告诉记者,由于法兰克福每年要举办约15次大型国际博览会,每逢展览季节,法兰克福都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色,市区街道更显得生气勃勃。参加博览会的人数平均每年超过100万,博览会已成为人们了解世界及世界了解德国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货”在国际会展上大出风头,受到当地人的好评和欢迎。

“当地华人看到我们生气的满堂红、帝王黄瓷器别说多高兴了,他们拿着我们的展品爱不释手。这时候,作为一个企业家,才深深感受到比赚钱更重要的是受人尊重。”刘权辉说,当地政府首脑特意到展会上看望中国参展商,为中国春节比示祝贺,中国文化和中国习俗伴随着“中国创造”走向世界各个地方。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外陶瓷企业家与媒体面对面》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外陶瓷企业家与媒体面对面》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美家美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