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 导航 >

市民8000元买的青花瓷器疑似仿品

市民8000元买的青花瓷器疑似仿品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青花瓷器的鉴别

2021-05-21

元青花瓷器高仿鉴别。

中国江苏网2月20日讯近日,句容人朱先生一直在为自己所买的一件明码标价的瓷器纠结着:花了8000元抱回家的青花盖碗(罐),经人鉴定为现代仿品,远远不值8000元。原本想买一件文物收藏,却买到了“假货”,朱先生两次找到文物商店要求退货都遭到拒绝。收藏界人士表示,收藏古玩需要眼力与知识,概不退货是古玩买卖的行规。

买家:想买个文物,怀疑是赝品要退货

1月23日,朱先生化名“烟也醉人”在本地论坛里发帖称,1月4日,他在镇江市文物商店以80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一件青花盖碗(罐)。回到句容后,他请收藏专家鉴定,被告知是“现代新仿品”,没有收藏价值。朱先生找到商店要求退货,但被拒绝。

在帖中,朱先生多次称文物商店在卖“假货”,用词尖锐。帖子一发出,网友的意见基本分成了两派,但认为不好退的占了更大比例。有网友认为,古玩一行本就水深,愿买愿卖是行规,朱先生只能“自认倒霉”;另一方则认为,如果是个工艺品,价格似乎太高了些,朱先生有发票,应该可以退货。

网友“想不出好名字”的话似乎更有代表性:“古董有风险,买卖需谨慎。人家明码标价,愿买愿卖。仿古不等于造假。造假也不等于欺诈。理论上来说,作为一般商品消费行为,有法定理由可以退货。比如‘重大误解’等。”

卖家:拒绝退货,称当初叫他看好了

朱先生涉足古玩收藏有两三年时间,已买了十几件古玩,最贵的是在南京文物商店买的青花云龙纹香炉(清),花了1万元。日前,记者见到了朱先生及其带来的青花盖碗(罐)。他讲述了当时买卖的经过。

1月4日当天,朱先生来到市文物商店一楼,询问工作人员所卖商品是否是“老物件”。

“她们告诉我一楼是新工艺品部,老东西都在六楼旧工艺品部”,朱先生随后到了六楼,看中了一件古色古香的青花罐子。

罐子底部标着价格8000元,朱先生询问东西是否“老的”,对方回答他“东西自己看”,“会开发票”。看到罐子底部有“大清乾隆”等字样(见图),他觉得至少是清朝的古玩。买回罐子后,朱先生请句容市收藏家协会的专家鉴定,对方认为这是件没有收藏价值的现代仿品。不过,朱先生称专家没有出具书面证明。

1月23日,朱先生找到文物商店要求退货,但遭到拒绝。因为临近春节,他决定节后再找对方。17日下午,记者陪同朱先生来到文物商店8楼办公区,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找到了一名被称作“胡总”的男子。

“胡总”听完朱先生要求后立即表示“不可能退”,并反问朱先生怎么证明是新仿的。他说,他们没有承诺物品是老的还是新仿的,当时也提醒了朱先生“东西要看好了”,“就这个品质与质量,就卖8000元”。

对于朱先生提出的写个东西证明物品为真,“胡总”当即拒绝:“我们单位从来不出这个(证明),也没有这个先例。”

律师:除非对方同意,退货几无可能

带着青花盖碗(罐),朱先生向京口工商分局咨询是否可以退货。办公室一名许姓工作人员听完他的遭遇后说,朱先生买的物品是否是古董文物,需要权威机构的鉴定,但商店在交易时有无告知是文物很关键。

“如果商店告诉他是文物,但经鉴定不是,商店可能就存在欺骗行为,但如果没有告诉他是文物,而是一个明码标价的商品,就很难处理,调解要看双方的意愿。”

记者从京口工商分局了解到,镇江市文物商店的许可经营范围为文物的收购与销售,一般经营项目则包括工艺美术品的销售等。

就朱先生遇到的“难题”,记者咨询了法律人士与收藏界专家。

王学剑律师事务所的王恩贵律师认为,朱先生购买的这个青花盖碗(罐)“能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商家同意”。

王恩贵说,从合同上来说,朱先生与商家的买卖已经结束,且不违反法律规定。此外,商家没有明确告诉他瓷器是哪朝哪代的,只是让他“自己看”,不存在卖假货的情形。“买卖文物风险相当大,朱先生应该看好了再买,不懂就不要轻易购买。”

江苏省收藏家协会镇江分会副秘书长张鹏有着类似的看法。“古玩收藏行业有着特殊性,买卖结束出门后就不认账了,如果买到假的要退货,买到真的是不是要多给钱呢?”

张鹏告诉记者,古玩界有个重要的“潜规则”就是概不退货,如果遇上好说话的卖家,买家也至少得付出20%的“赔偿金”。“收藏古玩就是靠眼力,没有眼力买到赝品,就只能当‘吃药’交学费了。”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青花收藏持续火热 国礼青花瓷升值8000元


备受关注的国礼青花瓷升值8000元,即将结束发行

历时3年,由中国瓷坛泰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王恩怀、熊钢如三人联手绘制,中国国家博物馆权威监制、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发行、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及景德镇珠山画院联合出品的,建国以来首件青花大作——“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珍藏梅瓶,自2008年5月首次向社会公众正式限量展示发行以来,受到陶瓷鉴赏家、收藏专家、学者以及广大陶瓷收藏爱好者的热情推崇,并在全国各大城市掀起2008年青花收藏热潮,800件配额很短时间内几乎被抢定一空。日前,从景德镇江西陶瓷工业公司国家用瓷办公室传来消息,1月20日起,国礼青花瓷价格将正式上调8000元。笔者了解到,目前全国保留配额已经不足20件。

青花热——民族的标记 盛世的气度

2008年,中国元素为世界瞩目。奥运会开幕式上梦幻般的长卷里那件色白花青、幽靓雅致的青花名器;活跃在各大会场领奖台颁奖礼服上秀雅端庄的青花图案;会场外惹人耳目的青花装饰;奥运会地铁支线“青花瓷”特色的出入口,还有路边青花元素的电话亭,甚至一首广为流行的“青花瓷”歌曲。青花瓷(“blue china”)在很多场合代表着中国,收藏青花瓷成为收藏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象征。“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的亮相,把这股青花热推向了极致。

位列四大名瓷之首的青花瓷,因烧制非常困难,成品率极低,不流于俗艳格调,以及极具潜力的价值空间历经千年收藏热度不减。业内评价国礼青花瓷体现了中国当代青花艺术的最高成就,誉为“当代青花之王”。 国礼青花瓷由中国当代三位青花泰斗王锡良、熊钢如、王恩怀联袂制作,堪称珍贵无比。国礼青花瓷整体器形典雅大方,青白相映,白暂如玉:瓶身一面是古希腊卫城,另一面是万里长城,象征着奥林匹克从发源地来到了中国。瓷瓶的颈部绘有橄榄枝,寓意“世界和平”;瓷瓶下部苍柏环抱,象征奥运精神万古长青;云雾山色的“天青过雨景”的釉色决定了瓷品乃是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也是青花瓷中最富于魅力的釉色。国礼青花瓷传承了青花的水墨情趣,青白相间、水路穿插,达到色白花青、幽靓雅致的立体美感,格调高雅,大器天成。极尽体现中华文明的博大厚重,百年盛世的和美大气。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王恩怀、熊钢如三人联手创作

国礼青花瓷拍出60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资料介绍,2008年9月,在由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协办的拍卖会上,一件普通编号的“永久和平”国礼青花瓷由拍卖师报出38000元起拍价后,各界名流争先竞价,竞价从5万元、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一路走高,最后以60万被0029号买家迅速收入囊中,一举创下2008年当代青花陶瓷的拍卖记录。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前来参加拍卖活动的、拥有二十多年陶瓷收藏投资经验的京城名家郁华先生,他表示:瓷坛三位青花泰斗破天荒的合作,这样的机会可以说是仅此一次,又是为纪念2008年举世盛会创作,具有特别重大的时代意义,加上瓷胎上有突破,青花瓷艺已达到了当今最高水准。

瓷瓶被业内称为当代青花艺术集大成之作,诞生之初便被确定为2008年国礼,联合国、历届奥运会举办国等40余个国家和领导人已全部收藏,国礼青花瓷的尊崇地位可见一斑。选用青花瓷作为盛世之年的国礼,是对青花这一我国最珍贵国粹艺术的最好传承。主管部门除用于国家外事交流活动外,仅限量800件向社会公众发行。这是自建国以来国礼瓷首次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自发行之始,不少高端的文人雅士、收藏家、商务精英们竞相订购,截止目前,800件国礼即将售罄。景德镇有关方面表示:为答谢老客户们对景德镇大师艺术陶瓷的长期关注和支持,特别提供最后20件珍贵配额供老客户们购买收藏。

价格上扬成为现实——国礼青花瓷升值8000元

当代青花瓷近年来在收藏市场上的价格一路走高,年涨幅达到了惊人的20%以上。2008北京盛会再次拉升了青花瓷的全国热度,据有关消息,在2008年8-9月,有业内人士预测价国礼青花瓷的价格随时有可能上扬,由于十一节后收藏馈赠需求的增多,像如此高规格的青花瓷珍品必将进入高速升值的轨道。

从现代仿品谈青花瓷器的辨析


凡仿品有两种:一种是旧仿品,另一种是新仿品。旧仿品怎么说还是一种文物,而新仿品就是新瓷器了。现在我们就从一下几点来谈一下如何排除景德镇现代仿品青花瓷。

一谈胎。分碎土、制泥、制坯、修坯和烧制5个方面。古青花瓷碎土用的是手工,然后水洗自然沉淀,胎料不粗不细。现代青花瓷多用机械碎土,胎料过细。以人工方法碎土,胎料又过粗。古代青花制坯、修坯皆用人工,是一种变速运动。现代制青花瓷用电动工具,是一种匀速运动。

二谈釉。古青花瓷的釉可概括成4个字:油、腻、肥、活。现代制旧过的青花瓷相应显示出浮、轻、薄、死。这是由于新仿青花瓷历时短而采取强烈化学反应的结果。再看釉面上的软道。由于保洁,古青花瓷均有细微的划痕,没有使用的现象。

三谈艺术。分造型艺术和纹饰艺术。古青花瓷造型美,线条曲折柔和,新仿青花瓷线条生硬,仔细去领会真品的造型神韵,就会知道仿品是形似而神不似。这是由于制作工艺不同和窑工制作熟练程度不同引起的。古青花瓷器纹饰生动美丽,运笔自然流畅,笔画浓淡、轻重自如。新仿真青花瓷纹饰多采用蒙图和照图样画的方法,线条生硬,无真品的自然美。

四谈感受。分眼瞧、手摸和听声。传统方法要用眼、手、耳去感受真品的神韵。古青花瓷给人以造型优美,纹饰生动,釉光凝重的感受,用手抚摸釉面,如抚细嫩的肌肤,以手叩之声音清脆悦耳。新仿青花瓷器给人的感觉釉光轻浮,如纸包住一团光,抚摸涩手,无使用后的光滑感。以手叩之,由于烧造时间短和材料不同,声音刚强。

五谈出土现象。为蒙骗人,新仿青花瓷往往做成出土样,因为出土瓷器只要不是有意埋藏均为真品,然而真青花瓷的出土现象与新仿青花瓷假出土不同。新仿青花瓷制出的水碱和水锈均系人为,水碱是通过冰箱和入窑回温造成,水锈为酸咬和胶水粘所致。伪制的水碱呈尖状尾巴,无自然渗透感,真正的水锈其泥土为无机物,伪制的水锈其泥土为有机物,以火燃烧无机物不变色,有机物变色。

六谈底足。任何瓷器都有一个着地点,均有修足、垫烧的工艺,然而古青花瓷修足流利自如,仿品却修足吞吞吐吐。以手摸足底,古青花瓷不粗不细,而仿品要么粗要么细,这是制胎工艺的不同引起的。

七谈烧窑。古青花瓷烧制的原料为松木,而现代仿青花瓷器绝大多数以电或液化气烧制,柴烧窑成功需要很高的经验,否则功亏一篑。窑炉的气温不均匀,或高或低,常表现为古青花瓷成品上的胎病和釉病。柴烧的釉面多有流动,釉泡活跃。而电烧、液化气烧的受热均匀、釉流动少,通过现代科学控制了胎病和釉病。因此,只要能辨出是电、液化气烧的瓷器,真假立可分明。

综上所述,现代仿青花瓷来源于古陶瓷,是对专家研究成果的复原和追仿,其目的是欺世牟利。因此,我们鉴定一件青花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复研究,一要将思维方式转移到古代窑场制作的历史风貌中,依据占代工艺的制作方法产生的特点去判断;二要了解现代仿品,排除新制品的隐患;三要治学态度严谨,忌真假不分;四要认真领会真品的神韵;五要传统方法和科学方法并用,互相检验。

鉴定雍正青花瓷器的真品及仿品技巧


雍正青花瓷有多种色彩一起并存,有的发色浅淡而深重,略有晕散;有的发色暗淡,但呈色安稳,色泽深浅纷歧;有的发色翠绿,色彩艳丽而安稳;有的发色晕散,仿明宣德青花色彩。

现代仿雍正青花瓷器种类许多,多见的器型有双耳瓶、双耳扁瓶。但青花色彩不如雍正青花厚重,雍正青花略有晕散,而仿品没有。另外,雍正青花釉面多呈橘皮纹状,而仿品没有这一特征。这是差异雍正青花真伪的主要象征。而雍正青花瓷仿明宣德器从款识上能够辨别,官窑青花有书“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即后代仿前代官窑年号的;其他都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少量书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

清雍正青花宝相轮斑纹绶带耳葫芦扁瓶

此件收藏品口沿小修。扁圆瓶身,前后绘宝相轮花,花新为阴阳八卦纹,边沿环以花瓣形纹;两边则绘缠枝灵芝;束颈起棱;圆球形口,上饰一星期缠枝斑纹;绶带耳上绘折枝花;底承方足。葫芦瓶外型源自中东的金属制品,清雍正青花宝相轮斑纹绶带耳葫芦扁瓶的形制则直接仿自明初永乐、宣德朝著作。和永乐、宣德时的差异在于:永、宣的上半腹斜直较瘦弱,康、雍开端加宽下垂;永、宣时的绶带且略小,小圈足,椭圆形,而清代康、雍时的绶带且则大而飘,圈足略大,圆角方形;从技术上看,永、宣的上下对接,而康、雍的则,前后相合。

如何鉴别雍正青花瓷与仿品


清雍正 青花宝相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

雍正青花瓷有多种色调同时并存,有的发色浅淡而深沉,略有晕散;有的发色灰暗,但呈色稳定,色泽深浅不一;有的发色青翠,色调鲜艳而稳定;有的发色晕散,仿明宣德青花色调。

现代仿雍正青花瓷器品种很多,常见的器型有双耳瓶、双耳扁瓶。但青花颜色不如雍正青花厚重,雍正青花略有晕散,而仿品没有。另外,雍正青花釉面多呈橘皮纹状,而仿品没有这一特征。这是区别雍正青花真伪的重要标志。而雍正青花瓷仿明宣德器从款识上可以辨别,官窑青花有书“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即后代仿前代官窑年号的;其余都书“大清雍正年制”两行六字楷书青花款,少数书三行六字篆书青花款。

此件收藏品口沿小修。扁圆瓶身,前后绘宝相轮花,花新为阴阳八卦纹,边际环以花瓣形纹;两侧则绘缠枝灵芝;束颈起棱;圆球形口,上饰一周缠枝花纹;绶带耳上绘折枝花;底承方足。葫芦瓶造型源自中东的金属制品,清雍正青花宝相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的形制则直接仿自明初永乐、宣德朝作品。和永乐、宣德时的区别在于:永、宣的上半腹斜直较瘦小,康、雍开始加宽下垂;永、宣时的绶带且略小,小圈足,椭圆形,而清代康、雍时的绶带且则大而飘,圈足略大,圆角方形;从工艺上看,永、宣的上下对接,而康、雍的则,前后相合。

昆明市民送检疑似文物 鉴定竟是彩瓷珍品


市民杨女士携家传瓷瓶到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作鉴定,没想到其曾祖母的嫁妆瓷瓶竟是雍正斗彩瓷。

近日,杨女士在看本报“高古文化天地”关于民间疑似文物科检的信息后,带着“苍龙教子图斗彩抱月瓶”到中华疑似文物甄别保护委员会、云南科技检测中心。她说,这件斗彩抱月瓶是自己曾祖母当年的嫁妆,希望求助资深专家和精密仪器,对其进行准确断代。

中心主任吕志坚目鉴后初步认定,这是一件清雍正年本朝本款的官窑产品。后经EDX3600LX荧光能谱仪对瓷瓶胎、釉作双重检测,电脑数据库显示结果:“送检样品胎、釉元素成分含量与18世纪中期(清雍正年间)斗彩瓷器数据符合较好,属景德镇窑产品”。

该瓶高35.5厘米,口径5.2厘米,底径12厘米,重3145克。小口、直颈,颈侧双耳,瓶腹似圆月,胎质细密,釉质温润,光洁如玉。瓶身绘苍龙教子图,图中祥云迤逦、漫天飘飞、洪蝠迭现、灵瑞咸集。但见苍龙腾空而起,虬躯矫健凶猛,大有气夺千里之势。幼龙破浪而出,昂首欲飞,与侧首下顾的苍龙深情对望。其画笔生动精美,祥云虽多,却形态各异。“苍龙教子图”作为清宫御瓷装饰题材,始见于雍正一朝,实例可见于故宫博物院。

吕志坚介绍,斗彩瓷自明代创烧,至清代有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彩与釉上彩结合的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入小窑经低温烘烤而成。

雍正斗彩工艺高度发展,是继明成化后的第二个高峰期。引入了珐琅彩和金彩,形成斗彩加金彩、斗彩加珐琅彩的新工艺,斗彩瓷在原有红、黄、绿、紫、赭色之外,又增添了粉红、胭脂、藕荷、玫瑰、湖水绿等多色,更显富丽堂皇。雍正斗彩在康熙斗彩的基础上,工艺更精湛,无论从造型设计、纹饰布局,还是色彩配合、填彩工艺上都进入更高阶段。

明成化斗彩多是小件器,而雍正时大件斗彩器增多。杨女士的苍龙教子图斗彩抱月瓶不仅是件大器,而且还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越窑瓷器仿品的识别


越窑青瓷不论早期制品和越窑时期制品,在我国享有崇高声誉。在唐代为我国“南青北白”制瓷格局中的“南青”之代表,是唐代六大名窑之冠,晚唐、吴越、宋代早期又是“贡窑”中心地,“秘色瓷”的主要产地,秘色器又是越窑制品中的佼佼者,因此,文物、博物馆和社会上的收藏家,他们历来把越窑器,作为收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在国外,也有越器制品拍卖,一件越窑秘色瓷价格之昂贵也是众所周知的。正由于昂贵,收藏者又想得到它,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仿制的越窑青瓷,不声不响地问世了,这些仿制者依仗物以稀为贵,投人所好来骗取钱财。

1、 越窑仿品流传广

在五十年代,宁波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品中,曾发现一件鸡壶,仿者以五代越窑面貌设计,全器施青中泛灰釉,松子状支烧印痕。这件器物造型逗人所爱。但仔细推敲,造型在越窑制品中,显得不伦不类,泥点支烧是唐式,露胎地方是白色,拉胚成型,在壶身中没有旋纹,光滑如新。这件仿品无疑是解放前制造的。目前,仿造者,不但有早期越窑的西晋人物堆塑罐、东晋鸡头壶,而且还有唐越窑的执壶、玉璧底碗等等,制作后再入土,或作成旧器状。但是仿制者疏忽胎体,无法作成灰白,入土开片泥痕也新鲜可见,支烧泥点特征无法体现,与真货一比原形毕露。

盘,仿品流传不少,宁波有一位收藏家,收藏一只龙纹盘。该盘造型、釉色都与宋盘接近,龙爪有五个。五代北宋之际龙纹和辽和统十三年龙纹大盘,均未见五爪。此器五爪,色过于青鲜,支烧不合宋式,仿者虽化了不少心机,但假的总是假的。这类盘在民国时期流通较多,其中一件底下刻“太平戊寅”款,支烧使用了八个泥圆形坨支烧,烧成后,土黄色的泥坨粘在底足上。此类器不仅“太平戊寅”字体不象,支烧泥点也断然不同。其最大的漏洞,是忽略了支烧泥点的形式与排列,这类器物在20世纪30年代仿的数量最多,流传亦广。这里仅仅略举一二,由于目前仿品甚多,收藏者必须认真识别,才不会上当受骗。

2,仿制器物的特点

(1) 效仿造型。仿制品中造型大多按照出版的《文物精华》、《国宝大观》等有关照片制作。因此,外观上初看近似者多,由于仿者,不了解造型装饰的主题思想与寓意,仿制中毛病百出。所以在鉴定中,从局部入手,对制品造型进行总体审核。

(2) 临摹纹样。纹样反映了每个时代,人们的信仰、风俗与时代特点。由于不理解思想内容,仿造的图案线条不可能流畅,构图远不如原作。

(3) 装烧工艺。装烧工艺每一个时代,因使用装烧工具不同,所遗留的印痕特征也不一样,尤其是支烧印痕的形式与排列规律也不同,仿制者往往忽视了这方面的细节。有的印痕作假涂上去,有的粘上去,一洗刮就显原形,因此,是否胎体烧制过程中反映的印痕,是鉴定支烧的一个标尺。

(4) 釉色的鉴别。由于仿者不了解越窑各时期生产制品的配方化学成分。仿者只是凑合釉色,加上窑炉均用液化气与电炉烧制,因此,无法对火候的气氛理解与掌握,所以仿品青色光亮漂浮,有的用开水冲洗就泛色。

(5) 体胎的仿制。胎体所呈的色泽与所用的原料有关。现在仿者大多用高岭土,古代使用的是古代的瓷土,两者所显露胎体呈色就不同,一个灰胎,一个白胎,辨别较容易,实际上也是仿制品的一个特点。

(6) 成型工艺。成型工艺这里指的是拉胚。除动物造型捏塑外,这恰恰为识别真伪越窑的一个关键。仿品成型中只注意了外观,忽视了内壁旋纹,底部的线割痕。仿者多模制,内壁光,这又为识别仿品提供了证据。总之,仿品在造型、纹样、釉色上是十分敏感的,我们要抓主要的,对全器进行细审,才不会失误。

四、越窑制品的鉴赏

越窑是大唐帝国著名的一个瓷种,为唐代六大名窑之首。因此,在唐代越瓷已跻身于金银珠宝、丝绸绫罗之行列,被最高统治者,列为供奉神灵的珍贵品之一。唐代越窑青瓷,不仅是艺术制品,而且是生活的实用器,深受国内外各阶层的喜爱,所以唐代文人学士,对越窑青瓷的咏诗赞赏屡见不鲜。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明确赏评"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不为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可见越瓷质佳,成为茶具中的精品。正因为越瓷有如此身价,所以赞颂越瓷的诗人也特别多。现略举一、二。

皮日休《茶瓯》中云:“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不仅赞美越瓷造型规整、圆滑,制作轻巧精美,而且想像丰富,比喻绝妙。孟郊的《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诗中云:“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诗人将蒙茗喻为“玉花”,把越瓯比作柔美多姿的“荷叶”,可见越瓯造型之美。徐夤诗中云:“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水盛绿云”。可见越窑青瓷茶碗形质之秀美。施肩吾的《蜀茗词》中云:“越碗初盛蜀茗新,薄烟轻处搅来匀”。许浑的《晨起二首》中云:“蕲簟曙香冷,越瓶秋水澄”。《夏日戏题郭别驾东堂》亦云“散香蕲簟滑,沉水越瓶寒”。郑谷《题兴善寺》中云:“藓侵隋画暗,茶助越瓯深”。韩握( )《横塘》中云:“蜀纸麝煤沾笔兴,越瓯犀液发茶香”。陆龟蒙《子夜警歌二首》中云:“镂碗传绿酒,雕炉熏紫烟”。这些诗人不仅歌颂越瓷中的制品造型之秀丽,纹饰之优美,而且为收藏者赏瓷、品瓷,提供了诗文记实。

由于越窑所产青瓷,曾经风靡一时,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目前,日本、韩国、朝鲜、阿曼、巴 林、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埃及、英国、法国、德国、瑞典、美国、意大利等国家许多博物馆,都收藏有出土的唐宋越窑青瓷器。在国内有45个国家的文博等单位,收藏了越窑青瓷制品。全国广大地区的古玩爱好者、收藏家,收藏了不少的越窑青瓷器。这为鉴赏、研究著名的越窑,为繁荣文化白花园,创造了条件。

怎样识别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仿品


历来元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倾倒,这主要取决于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开创了以钴、铜着色剂为釉下彩绘瓷器的先河。但是,我们在喜好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同时,要以平常心态去正确认知它,否则会“走火入魔”,误入歧途。最近几年,笔者有幸参与了多次元代彩瓷研讨会和藏品鉴定,看后的确令人担心,有的藏家收藏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用几卡车也难以拉下,并声称:“我的藏品属某某窑口,不是景德镇产品”;有的藏家更称“藏品是家中祖传之物”。

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历史不过20年左右,产量不大,存世不多是不争的事实。况且当时钴料进口有限,非常昂贵(1克黄金换不到1克钴料)。流散民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传世品不能说没有,但数量不是有些人想像中的那样多,现市场上的这类瓷器99%都是景德镇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仿制品。

仿制品的缘起

70年代末到90年代,国家文物部门对馆藏文物进行了多次调拨、调剂工作,一些研究价值高的珍贵文物由小馆调剂到国家大馆收藏。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被调单位的要求,国家拨出专项经费,指令相关的科研单位进行被调文物的复制,以满足被调单位展览工作的需要。复制工作主要落在千年瓷都景德镇, 70年代末,景德镇一些科研机构就开始复制和仿制。当时仿制一件瓷器,最少也得烧10件,出窑后挑一两件给原调拨单位,余下的被一些精明好古人士高价买得,后来有的复制品在海外拍卖会上以惊人的高价拍出,给仿、复制单位和中间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导致后来景德镇古陶瓷仿、复制业的全面复苏。1984年起,景德镇陶瓷馆在东风瓷厂陶瓷研究所开始仿制元青花。这一时期的复制品由于有专项资金扶持,对产品要求也高,加上已过去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易与真品混淆。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产地

景德镇烧造陶瓷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隋代,宋代陶瓷业渐兴,使后来一个个新品种瓷器不断脱颖而出。全国各地甚至部分海外能工巧匠聚集景德镇,终打造出元代晚期釉下彩瓷——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

有的藏界朋友认定青花、釉里红瓷器不是景德镇窑烧制,属外地偏窑口产品,有的并出具了“权威人士”的鉴定证书。众所周知,一个窑口的确立是要经过严谨的、科学的考古调查、发掘,而鉴定又是建立在科学的考古发掘基础上的。元代只有景德镇才能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这一判断得到了考古发掘和文物研究的有力支持,不能想当然地轻易推翻。

民间流传器和出土器物的特征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西省丰城市博物馆在收购民间流散文物时,以极低廉的价格先后征集到元青花梅瓶和元代釉里红谷仓各一件。当时,因元代青花、釉里红标准器极少,陶瓷界对此认识也不够深入,被该馆断作明早期器物。英国大卫德基金会藏至正型象耳瓶的公开发表以及江西省高安元代窖藏和河北保定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相继被发现后,中外陶瓷考古界才逐渐全面展开了元代釉下彩瓷的研究。元代青花、釉里红民间确有流传,但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么多。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内外3个博物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博物馆40件,伊朗阿特别尔寺32件,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元青花19件。

民间流传元代青花、釉里红器与出土器在包浆上有明显的差别。流传器经过几百年的使用、陈设,其釉面火光已退,刚出窑时的耀眼光亮已荡然无存,釉面柔润自然,有的釉面留有长期使用的划痕。涩胎处由于没有上釉,吸附力很强,只要没有用84消毒液浸泡,与作旧的仿品差异是很大的。即便以84消毒液浸泡拔掉了附着在胎底上的自然包浆,仿品与真品瓷胎仍存在有不同之处,老胎润滑,新胎涩手。

出土器与流传器包浆也有不同的特点,窖藏中的器物由于雨水浸泡,土壤中有机物附着在整个器物上,经保护性清洗后,釉面没有多大影响,露胎处土壤中的有机物杂质附着较为明显。墓葬中出土的器物与窖藏器物的包浆不同之处在于墓中腐尸、衣物、木漆、土壤中的有机物中和后,在器物上形成的包浆有着极强的附着力,使器物釉光不如窖藏器物釉面那么亮丽,有的器物釉面受墓中强酸腐蚀形成了亚光色,在处理过程中一般洗衣用清洗剂无法清除,只有用84消毒液才可拔尽。深埋土壤中的器物包浆没有窖藏和墓葬中器物上的包浆那么明显,因长期与土壤紧密接触,有机物附着力极低,杂质少,土沁较为明显,经简单清洗后,给人的感觉如出窖器物。

绘画风格与工艺特征

如今,流入市场的仿制品除单色釉瓷仿制水平达到95%外,其余器物的仿制水平均差之甚远。以元青花为例,如今钴料的提炼科技含量高,较纯,即使用现今仿古柴窑烧制,也达不到真品青花料深沉的效果。仿品青花器烧成后,青料飘浮。仿品在窑温作用下还原快,青翠单一。真品青翠浓郁,美感很强。釉里红瓷也是如此,仿品铜着色剂提炼纯度高,红色较为鲜艳,达不到真品红色古朴、自然、沉稳的效果。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绘画风格,仿品与真品也大相径庭,细微之处主要体现在器物画风、运笔上。仿品在绘画过程中刻意模仿,相形见绌;而真品运笔自如生动,流畅且有神韵。

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瓷器二元配方的胎料在烧制过程中,底足较阔的器物有塌底现象,为了防止粘钵,足中有一绿豆般大小的支痕,支点处微凹,支点周边微凸,这是自明以后胎土配方趋于合理而不具备的特征。

仿制品的特点与技巧

据了解,现在出现在市面上的所谓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绝大部分为景德镇作坊仿制。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有的仿制者用复古柴窑烧造,给鉴定带来了一定难度。大多数气窑仿制品的烧造属速成法,柴窑烧造的器物从瓷胎的硬化、色料的氧化、釉面的玻化等原理与元代烧制青花、釉里红瓷器没有区别,仿真度极高。但仿品在胎质、色料、釉配方、工艺上与元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比如真品胎质较为粗松,仿品由于现代化碾磨技术的提高,胎质如年糕般紧密。

仿制品除在材料、工艺、绘画等方面进行仿制外,并在包浆作旧方面大做文章。有的作旧水平高明者甚至把收藏人士带入已长满青草的所谓窑址进行“现场挖掘”。流传器作旧主要以化工原料为主,首先用氢氟酸把器物釉面火光退去,使器物釉面柔润没有耀眼的光泽,露胎处更为苍老陈旧,再用高锰酸钾调制陈年灰尘涂抹整个器物内外,三天后洗净,一件“流传”器物遂显现在你眼前。像这类作旧器物的包浆,粘附力强,用一般清洗剂是无法除掉的。如用84消毒液浸泡三天拔尽作旧的附着物后,仿品就会原形毕露。没有经验的作旧者用强酸作旧釉面,器物釉面则成亚光。

元青花与仿品绘制技法的比较


元青花的艺术魅力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其绘制技法,同时这也是其鉴定最主要的依据之一和难点所在。元青花绘制的具体过程我们并不能从任何文献中获得确切的证据,但我们可以根据其笔触进行合理的推测和复原,现代仿元青花的绘制工作就是基于这种推测而进行的,由于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了当时使用的从中东输入的“苏麻离”青料,主要使用国产云南珠明料,从而使得在发色上和铁锈斑痕迹有较明显的不同。从绘制技法本身来讲,现代仿品仍然不能达到和元青花相一致的效果,缘何出现此种状况呢?笔者认为由于以下几种原因使得现代陶瓷画匠达不到与元青花一致的笔墨效果。

首先,所处的社会时代环境不同。元代民族压迫在中国古代几乎是空前绝后的,整个汉人群体因身处底层,酝酿着极浓重的反叛情绪,这种愤懑又与蒙古统治者的悍勇精神相融合,从而使得元青花的笔法极其洒脱奔放,虽被多层装饰线所羁绊,但有力跳跃、极具活力的线条似乎时时想冲破自身的范围,这是工匠们渴望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很自然的表达。当代人无论如何都难以体会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即便知道也不大可能酝酿好一种激愤情绪进行创作,因此现代仿品缺少激情,显得矫揉造作,无力达到恢宏大气、令人窒息的艺术气氛。即使进行拍图处理,一毫不差地临绘,现代画匠的笔力和气氛仍无法达到古人境界,貌合神离,缺少生命力。

第二、文化审美的隔阂。元青花的纹样装饰是当时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工匠们对所绘主题有完全的理解能力,因此能使笔法和主题达到协调一致,使整个基调和谐素雅。而现代工匠对大部分元青花主题没有什么文化感知和认同感。比如,元青花人物图均取材于元代版画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各种故事,因此,激越情绪中又充满了一种快乐祥和,有一种暂时摆脱黑暗现实的沉醉感。而现代画匠对诸如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昭君出塞等故事基本上达不到感同身受,其刻划上也就照葫芦画瓢,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有意无意地走样也就毫不足奇了。

第三、受现代绘制技法羁绊。青花绘制技法至清康熙时期达到顶峰,形成一整套勾线、分水等成熟技法。当代传统技法基本沿用此技法进行仿古瓷的创作,但实际上元代青花没有分水技法,也即没有使用特制的分水笔进行色调处理,分水笔处理色调的好处是色调丰富均匀且不留笔触。元青花是直接用大笔拓涂,因而其色阶只分浓淡两种且有极明显的笔触,并且常常省掉了勾线这一步骤,类似于没骨写意技法。由于技法上的差异使得在仿清代青花瓷方面得心应手的仿古瓷画匠们在转向日趋升温的元青花仿制时常常力不从心,不知如何下手,一些人仍然照样使用勾线分水程式来绘制,有的则担心大笔绘制容易走样而改用小笔拓涂,而小笔拓涂是明永乐、宣德青花最显著技法特征,因此使用不准确技法绘制的元青花其效果便可想而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