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艺宝瓷砖 > 导航 >

央视鉴宝大师蔡国声吉林行 书画、瓷器成关注热点

央视鉴宝大师蔡国声吉林行 书画、瓷器成关注热点

艺宝瓷砖 瓷器鉴别课 蔡字款宋汝窑瓷器鉴别

2021-05-22

艺宝瓷砖。

蔡国声的书法作品

本次“央视鉴宝大师蔡国声吉林行”大型活动,由吉林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吉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主办,城市晚报社、欧亚卖场共同承办,要在此次活动中寻找“吉林宝王”,为选定的三件“吉林宝王”颁发证书。与此同时,海派名家还将带来他们的墨宝供大家欣赏,让大家领略大师风采。这次鉴宝大会,还将选出30件藏品精品,这些精品将集结成册,出版《吉林瑰宝艺术品收集名录》图书,由名家作序,专家点评,极大程度地提升值藏品价值。如果你手中有宝物,千万不要错过与明星级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

书画、瓷器成藏友关注热点

在1日的藏友报名中,瓷器和书画的占了一大部分。对此,本次活动的筹备组也给各位藏友们吃下一颗定心丸,因为专家蔡国声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杂项专家,而他对书画更是很有研究。早在10年前,蔡国声就看好明清书画,如今明清书画已经涨了数倍之多。在蔡国声看来,当代和近代的书画作品只要遇到金融风暴马上就会跌,但是古代书画尤其是明清书画肯定是好的。此外,他还道出了一个艺术品投资的小窍门,以他的经验来看,如果是南方画家的画应该去北方买进,那里的价格比较低,而如果是北派的画家则应该到南方买。

在瓷器方面,专家王注贰也是十分权威的专家,他是蔡国声先生唯一嫡系传人,在瓷器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可以断代,对瓷器的出处都有很深的见解。针对大家最关注的瓷器问题,藏友们都可以到现场来咨询蔡国声和王注贰两位专家。不仅如此,本次鉴宝大会上,欧阳朝霞还将为大家对珠宝、玉器做细致的鉴赏,三位专家也是国内享誉很高名望的专家,经过他们鉴定的宝物,百分百的就可以确定真伪,甚至估价在拍卖会上也相差无几。正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才让更多的藏友们信任他们。

央视鉴宝专家来长引关注

1日一天的时间,已经有不少藏友报名、选号,预约选定与专家鉴定的时间,对此,本报提醒各位藏友,一旦名额满了,就没有机会与蔡国声老师面对面交流了。在这里,我们也希望大家都能尽快选好藏品,让专家给仔细看一看。本次鉴宝也是三位专家第一次来长春,也希望让专家看到吉林省的藏品,为后期出版《吉林瑰宝艺术品收集名录》图书收集宝贝,更希望藏友们在此次活动中有所收获。因还有省内喜爱藏宝的企业家参加,一旦藏品被看中,现场也可以进行交易、出手。

报名现场,有个别藏宝大家,他们担心自己的藏品会暴露,因为他们也曾在国内的其他地方鉴定过,确定了宝物的价值,但因为并没有让蔡国声老师鉴赏过,所以这次他特意要拿到现场,要让央视鉴宝名家看一看。对此,我们承诺,对于需要保密的藏品,我们会尊重藏友意愿,不做公开报价。

一直以来,本报《城晚鉴宝》栏目举办一年中,得到了众多藏友的支持,在这里,我们也将回馈广大藏友,从鉴宝QQ群友之中选出几位藏友,与蔡国声专家共进晚宴,与蔡国声老师进行单独交流,不仅藏友能精选出几件藏品与蔡国声老师交流,在晚宴上,蔡国声老师还将赠送一幅书法作品。与此同时,还会让蔡国声老师为藏品估价。

全省鉴宝仅800个名额

受活动时间和场地限制,此次鉴宝大会全省开放800个名额,望广大藏友莫失良机。鉴宝活动过程中,蔡国声老师还将举行鉴宝专题讲座,为我省藏友介绍2015年藏品交易及升值的相关信息,为藏友们指明收藏方向。此外,活动现场,蔡国声老师将签名售书,将自己的最新鉴宝新书在长春进行发售,与藏友们分享藏宝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鉴宝时间:7月9日(周四)、10日(周五)、11日(周六)

活动地点:欧亚卖场20号门北冰洋厅

报名须知:凡是报名参加鉴宝藏友,每件藏品收取鉴定费200元。

报名方式:为方便广大藏友参加活动,本次鉴宝大会特设两处报名地点进行报名:城市晚报一楼,鉴宝报名热线0431—81662008;欧亚卖场20号门北冰洋大厅报名热线0431—81662013。

注意事项:广大藏友持报名票据领取号牌,依次入场参加鉴宝大会,与鉴宝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凡是加入城晚鉴宝QQ群:128162405的藏友,报名后可以获得蔡国声老师的一本亲笔签名鉴宝书籍作为纪念,此赠送仅限于城晚读者群内成员。

记者王秋月

taoci52.com延伸阅读

赝品成收藏噩梦:鉴宝专家和仪器你相信哪个


专家和仪器,你究竟相信谁?对所有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这是绕不开的问题;

层出不穷的天价拍卖和铺天盖地的赝品之中,藏家与专家之间的话语权博弈,愈演愈烈;

传统眼学鉴定权威不甘心话语空间被挤压,他们借着资源垄断的优势,高悬免战牌;

民间藏家转而求助仪器鉴定。但是,内地科学鉴定技术发展缓慢,成本高昂,人为因素又不断困扰着他们……

“古董”是怎样做出来并取得合法“身份”的

“这个领域水太深,也太浑。”故宫(微博)专家王建华说。

佳士得拍卖行天价拍出了一个“鬼谷子罐”,就满大街都是鬼谷子罐。500块一个,贵的2万、3万。至少在外观上看来,和拍卖行那个天价的元青花“鬼谷子罐”一模一样。

在那些做高仿瓷器的作坊里,身怀绝技的人始终盯着英国、香港拍卖行里的每一个风吹春草动。

早些年,瓷器鉴定还仅仅只看器形和釉色的时候,他们就用游标卡尺的精准,做出了以假乱真的仿古瓷。

古时的官窑作坊里,为了保证胎泥的细腻均匀,泥巴要在水里浸泡十多年。十多年前,他们研究出了真空粉碎机。出来的胎泥瞒过了专家们的眼睛。

明黄不过关,攻关几年后,作坊里的研究者再次冲破了专家的眼睛。做旧时,一件瓷器甚至可以在兑有特殊药水的池子里一泡就是12年,仅制作成本就数十万。出来后远走香港、英伦,前赴后继地冲击世界顶级拍卖行的防火墙。

一旦成功,取得了合法“身份”,华丽转身回流国内,继续在拍卖行里风光无限,甚至直扑国内顶级博物馆。

赝品无处不在,这早已成为藏家和专家的噩梦

无处不在的赝品,早已成了藏家和专家们的噩梦。在这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中,专家们在作假者不断翻新的手法中疲于奔命,从来就不是胜利者。

在安徽省博物馆大院内一间屋子里,资深的鉴定专家李广宁信手画出一幅漫画:在无数假古董的包围中,孙悟空败下阵来,口中嚷着,太可怕了,比白骨精厉害!

这幅漫画画在一本名为《××博物馆》、装帧精美的精品馆藏图录的扉页之上。翻开目录,指着那些印刷精美的藏品图片,他说:“假的!”

“如果你不经常逛市场,跟不上市场的动静,一年就落伍了。因此,这个圈子里没有权威。”故宫研究员杨静荣说。

“专家们不说真话。按照他们的意思去买,几百万没了,最后我发现这些专家认为不错的东西,都是假的。”收藏家廖茂林说。在他的身后,数百件瓷器摆放在展示台上,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更多的瓷器藏在仓库里,很少有展示的机会。

“4万多件,耗了我几个亿。”他说。

作为民间成功的企业家,数十年打拼,积累下亿万身家,最后都变成一堆传说中的无价之宝;作为四川最大的民间收藏家之一,他对那些有专家头衔的人,有着本能的抗拒。

没有专家“掌眼”,古瓷器进不了拍卖行的门

他不屑地评价:“包括那些故宫的专家,他们的知识来自书本上,市场实战经验不多,不识货。他们把真的,说成是假的。把假的,说成是真的。比如,我的元青花,专家说是假的,但我自己知道是真的。”

尽管从心底鄙视这些专家们,但廖茂林还是必须让这些专家“掌眼”。低声下气地将这些专家请过来,出场费一天1万,甚至更高,还有国内的泰斗开价15万一天。请他们来看看,做个鉴定。

他不得不向这些专家们低头,没有这些专家的认可,这些古瓷器进不了拍卖行的门。没有拍卖就没有身价,这些兼职于各大拍卖行的专家就是拍卖市场的门槛。

专家们说,好,好看,摆着。吃了,喝了,然后拿钱,走人。

同样受困扰的还有淮北的丁仰振。当从千万富翁变成身无分文,但他依然守着一堆古董不愿回头的时候,家人的忍耐终于到了极限。

但老丁是幸运的,遇到了一个诚心的下家。杭州官窑博物馆的1500万文物征集款将他从绝境中拽了出来。圈内人说,在全国数万个大藏家中,像老丁这样的幸运儿寥寥无几。

比如,在浙江横店某著名的企业家手中,几万件瓷器经历了无数专家的眼,在真真假假的争议声中,只能在仓库里安睡,下家的出现遥遥无期。

一群傻子在买,一群傻子在等待

但即使是幸运的老丁,他的幸福感也只持续了6年,更多的专家指证,老丁的东西问题很多,老丁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就此麻烦不断。

故宫博物院专家王建华告诉记者,事情并非都如藏家们所说。专家们选择沉默,很多是无奈的选择。

藏家对自己的藏品,就像面对自己的孩子。谁说自己的孩子不好他跟你急。圈内曾经有一些专家被请去帮人掌眼,一说瓷器不对,主人就恼了,拒付鉴定费,甚至连机票钱都不给了,专家们只好灰溜溜地自己回来。

这样的事情多了,很多专家都学精了,看到好的,立即说话好!看到有问题的,一般都不置可否,拿钱走人。犯不着得罪人啊。

很多藏家一辈子没有去过博物馆,他们的鉴定知识,都来自于书上,很多人只能对着书本的图录买东西,能不出错?

在她看来,没有15年以上研究古瓷片的经历,就踏入古瓷收藏行业,最后都只能成为一个破烂王!

她眼里的国内古瓷市场是:一群傻子在卖,一群傻子在买,还有一群傻子在等待。

仪器检测,立判真假,藏家们空中楼阁般的梦想

“找个仪器,一检测,真假立判!”廖茂林这样想。他甚至想带着自己的元青花到北京,和博物馆的元青花来个对比检测。只要不对,立即砸了。

但到目前为止,这种照妖镜式的仪器,内地还没有出现的可能。香港城市大学古陶瓷中心梁宝鎏博士是该领域的资深专家,他介绍说:

热释光检测首先是要取样的。热释光鉴定的原理是,文物在存放和保存的过程中会吸收射线,、、射线,而射线是有能量的。时间越长存的能量越多。

然后我们测出这个器件从烧成一直到现在取样的过程中一共吸收了多少能量,再除以它每年吸收多少,就能得出它从生产出来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

在建立数据库时,我们用大量瓷片来测量它每年吸收多少,我们再计算出一个平均值,东北,华南,得出一个平均值,而正因为这个是各地平均出来的平均值,当然就有误差。

比如一个花瓶,它就是景德镇生产的,那就应该拿景德镇的数据,但是你也不知道它哪里生产的,这个就是最大的误差。

丁仰振捐给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的唐长沙窑人物贴塑大执壶,若用仪器检测,就要先找一大堆流传有序的长沙窑真品测出数据,然后再与这只壶比对。比对的时候,还要用上一大堆核物理、数理统计学的方法。上海博物馆的王维达先生是个中翘楚。

上海博物馆主要亮点在热释光。王维达老师退休多年,现在主要是他的接班人在做。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亮点在成分和显微结构分析,不做热释光。该研究所有中国古陶瓷数据库,长沙窑应该也在其中。

而香港城市大学的主要成果也多是与上海博物馆合作产生的。只是故宫事件后,大家对测量完整瓷器都有些顾虑。

鉴定就是做生意,眼学、科学鉴定的信任危机

人为辐照是个又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这个领域的问题也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比如陶瓷各个部位成分不均匀的影响就不好考虑。

个人经验是在测量出来的曲线比较怪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靠个人经验,靠你用的方法,是你自己设计的方法还是抄人家的方法,哪个准呢,各家不太一样。

这就是各家的技术了,但这个误差还是比较小的。瓷器是20%-30%的误差,陶器大概10%-20%的误差。

此外,热释光检测容易被干扰。比如,过了安检,就可能遭遇干扰。一些人就用辐照的办法作假。但人为辐照作假和没有作过假的,可以区分,人为辐照与自然状态下慢慢吸收不一样的,信号怪异,这牵涉到一些技术秘密。

就现在的藏品市场的情况,他们做的90%都是赝品。

此外,哪怕是科学鉴定,也有很多种,热释光鉴定是国际上比较公认的。其他的有很多是中国自己哪个物理学家自己想出来的,是不是有效,需要认证。

比如成分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库,很多理论上是正确的,我们也做过好多年,但真正运用到实践的鉴定上,实际操作上有难度。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古陶瓷的研究是比较透彻的,是全国最好的了,他们开展成分分析,正在建立数据库。

与眼学鉴定一样,国内的科学鉴定也遭遇信任危机。

梁博士坦承,很多人急功近利,很多鉴定就是做生意,没有科学道德,这个非常麻烦。

文物鉴定圈中种种乱象:钱能让证书漫天飞

“如果成了权威,就等于拿到了一张长期的餐票。”杨静荣说。比如,现在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一些人甚至从来没有做过科研,就是一行政领导,也成了鉴定委员会委员,还到处去走穴,给人做鉴定。

一些经验和技术都非常好的人,却根本进不去。一些所谓的官方机构,成了利益小圈子。

在古玩界,大型博物馆、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员的头衔很值钱。

圈内有一个公开的价目表,帮人看一批货,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微博)、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的研究员的出场费,最低的价格,也是1万元一场,有的甚至收到了好几万。

目前国内专家最高的出场费大约是15万一场。目前,在仪器鉴定还没有成为标准的时候,眼学鉴定的市场,还没人能撼动。收藏的人太多了。但专家的圈子,已经越来越乱,已经波及到了整个圈子。

最初的时候,一张专家的证书,就是权威的证明。到后来,就是证书漫天飞,一张鉴定一万、几万,甚至直接开假证,和人分成。

到现在,专家的口碑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多的人,转而相信仪器鉴定。但在国内,仪器鉴定,远没有成熟。

故宫博物院专家也介绍,在推行仪器鉴定的事情上,遭到了很多圈内权威的抵制。

其中最体面的说法是,眼学鉴定是一种文化,不能用生硬的仪器彻底取代一种厚重的文化。

不直接承认仪器鉴定,权威岂愿放弃话语权

到目前为止,内地文博界的仪器鉴定研究进展缓慢。而在英国牛津、香港城市大学,都发展得很好,并建立了相当数量的数据库。

大陆科学仪器检测研究为何滞后,在圈内成了一个敏感的话题。

“其实大陆的科学仪器检测技术也不算太落后,很多机构,甚至民营企业都有自己的技术攻关。除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也有好几种技术,并可以投入使用。”

故宫博物院专家告诉记者:在由圈内眼学大腕们制定的博物馆鉴定游戏规则中,至今依然强调以眼学为主,仪器为补充的模式,不直接承认仪器鉴定的权威性。这中间很有多复杂的因素,技术是否成熟,仅仅是原因之一。

如果同时用现有的七八种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再综合起来分析,得出结果,远比几个专家眼睛过硬。但目前,没有权威愿意放弃自己的话语权这么做。如果这一天到来,他们在市场上是否还有话语权?退回书斋,谁干?

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经有在内地搞科研经历的梁宝鎏博士称,他在内地时,有关部门曾经召集搞文史、考古和搞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一块开会,讨论合作。但是很难。

内地很多博物院、考古所都自己买仪器,但又很难找到业务精湛的人去管。另外一个原因呢,就是老一辈也是靠眼学来鉴定的,有抵制情绪……保守的势力很强大,这是发展慢的主要原因。

“在香港没那么多束缚。”他说。

柴静:无处不在的鉴宝故事

1。全是宋瓷

有天吃饭,大家听说一位老哥喜欢收藏,说去您家喝个茶鉴赏一下吧,他老婆在座,听这话脸一紧,冲老公一斜眼睛:“你自己说。”

她老公嗫嚅:“全是宋瓷……”

“都是假的。”老婆又盯他一眼:“看都看不住。”

为了不让他收假瓷器,老婆不让他出门,不给他身上装钱。他让卖瓷器的人到楼底下,拿只小绳捆起一团钞票,扔下去,再把瓷器包好挂上拉上来。

他辩解:“我懂鉴宝的,我自己半夜去坟上看的呀,刨挖开了,现场给的我呀。”

大家笑得前仰后合。

“真的呀。”他说:“坟上长了草的呀。”

连老婆都憋不住笑了,他一看老婆脸色松快了,立刻眉飞色舞起来:“后来草我也不信了,他们带我去沉船上找瓷器,那个船我亲自潜到水底下去看的呀……”

2。“江窑”瓷器

前几天,业界一位大佬,被人请来北京鉴定玉和瓷器,大概都是收的礼,一大堆,他看了又看,努力找出最好的一个说:“这个玉……挺接近和田玉了。”

对方还问:“真的啊?是哪儿出的呢?”

他噎了一会儿:“新加坡的。”

人家有点喜气上了眉梢:“能看出来?”

“嗯。”他转过身去,小声嘀咕:“新的,假的,破的。”

又看瓷器,一边看一边用拳头堵着嘴咳嗽想混过去,架不住对方逼问:“这是哪个朝代的窑啊,老师?”他说:“啊,江窑。”

“什么是江窑啊老师?”

“就是江总书记当政那十年产的窑。”

3。老人一番心意

豆瓣上有个和田玉的鉴定师叫岳工,好多人发照片请他鉴定玉石。

有张照片上硕大无比的黄色石料,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三个大字“和田玉”,边上还写了办证电话。求鉴定的人说:“不知道您为什么把我的照片删除了,千万不要删除了,这块料是什么玉?3.6吨呢!”

岳工一脸黑线,回复:“大石头。”

还有一张照片上,是一个挂件,上头用小篆写着“飞仙”。问的人心里也有点怯:“不管什么年代,把仙女刻成一只蚂蚱是不是不太值钱啊?”

岳工回答:“不过如果能确定是旧石器时代的作品就不同了。”

我看着最心酸的一张照片,是好大一块粗壮结实的大石盘,上面有点青苔。底下留言的人都看明白了,中间挖了可以当猪食槽。

问的人想让鉴定是什么玉,说:“我爷爷留下来的。”

岳工估计沉吟了很久,回了一句:“好歹是老人一番心意,留下吧。”

4。《清明上河图》

有回采访,碰上个人说自己是国民党中将的后代,临死前在山洞给自己留了48亿美金的古董财宝,要给人投资,有不少人信,给他付手续费。

我说你们为什么信这么个事啊。

有位投了一百五十万的大哥说:“他拿祖传的《清明上河图》给我抵押啊。”

我无言了很久,才继续问:“怎么不报案哪?”

“你能怀疑么?那么多人都在里头,政府都不怀疑,就你怀疑?被他知道了,不给你投了。”这人有在某某地方投资上亿的合同书,底下盖着地方政府的章,政府的人也不管他到底有没有这个钱,说“反正我们也没损失,宁信其有”。

我采访这中将的后代:“你有多少钱?”

“嗯?”

“你到底有多少钱?”

“什么?”

“你到底有没有钱?”

“一分钱没有。”

“那你捐资投资的钱从哪儿来?”

“马上批文就下来了,这个事情大了,我有基金会呀,报到国务院侨办了,中央很重视,正在派人反复调查。”

他穿着黄色的囚服,里头还穿着买来的假军服,大背头一丝不苟,在看守所里接受采访。

我问:“你还在等中央来人?”

“对对对对对。”他说:“我心里是有底数的。”

我那时候年轻不厚道,说了声:“不着急,您慢慢等。”

2009中国收藏热点


金融危机给全球收藏市场带来巨大冲击。去年上半年,身处金融风暴中心的纽约苏富比春拍收入较前两季递减6%,拍品也多在估价区间或略高价成交。中国市场也未能独善其身。根据雅昌艺术网统计,2008年中国香港与内地各拍卖行的总成交额为201.47亿元,比上一年下降了13%。

在奥运效应和惯性行情的支撑下,去年春拍延续了几年来的风光,总成交额突破125亿元,同比增长46.7%。但下半年形势急转直下,收藏市场缩水50%几乎成了中国2008秋拍的代名词。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投资者对收藏投入的资金和热情大不如前。不过,随着投机泡沫的破灭,中国收藏市场将逐渐回归理性,精品收藏和兴趣收藏或成为主流。

当代艺术急剧降温

近5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空前繁荣阶段,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不少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年增长率超过200%。而按照国际惯例,一位画家的作品价格通常的年增长率约为20%。而张晓刚的《无题》被拍出近3,800万元的天价时,而这幅画当初他只是以3万元卖掉的。

如今,一路狂飙的当代艺术率先体会到了冬天的寒意。雅昌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春拍上当代油画的成交额指数就比上一拍卖季下降了约18%,秋拍更加惨淡,同比下降了96%。在近70场当代艺术品拍卖专场中,成交额在1亿元以上的仅有4场。其中,香港苏富比在春拍时创下全球苏富比“当代中国艺术”的历年最高成交纪录,总成交额达到3.2亿元。但其秋拍却勉强挺过了1亿元的成交底线,成交率只有59.6%。

在香港佳士得5月举办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会上,曾梵志的《面具系列》以6,700万元的成交价登上年度冠军宝座。但大多数一线当代艺术家作品的价格表现出了明显的“季节性”。张晓刚创作的《血缘:大家庭3号》在4月的成交价高达4,736万港元,但同一系列的《血缘:大家庭1》在秋季只拍到了2,029万港元,差浮近1倍。

与此同时,当代艺术中的另一个门类——“文化瓷”却获得了藏家的青睐。去年中国嘉德秋拍的当代陶瓷专场上,由著名画家、书法家制作的瓷画作品受到追捧,全部高于估价成交。北京荣宝秋拍也打出了同样的招牌,“中国书画家画瓷”专场成交总额达350多万元,成交率近94%。其中著名国画家范曾的“老子演义青花画缸”以134.4万元的高价成交,给寒冬中的当代艺术带来一丝暖意。

奥运收藏也疯狂

从纪念币、邮票到火炬、奥运服务车、甚至奥组委使用的咖啡壶,奥运藏品成为去年拍卖市场上最别具一格的门类。全年192个拍卖专场的总成交额达到4,200万元,成交比率为63%。这些藏品虽然远不及古玩动辄上千万元的价格那样惹人注目,但品种之繁多也堪称一道风景。

北京奥运的相关藏品无疑是市场的宠儿。在18场历年火炬拍卖专场上,2008年北京奥运的火炬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最终以29.1万元创下同类拍品中的最高成交纪录。在12月的长风拍卖会上,墨客的油画《(2008北京)奥运之光》则以125.8万元创造了全部专场单品拍卖的最高成交额。

纪念章、吉祥物、奥运资产等奥运物品的拍卖也是热火朝天。首场北京奥运资产拍卖的1,800多件奥运物资在短短的13分钟内被抢拍完毕。“金镶玉”、“青花瓷”效应还带动了玉制物件和瓷器制品的拍卖。去年8月,书画艺拍上的《中国印北京奥运徽宝典藏版2008年北京奥运和田玉印NO.053(限量2008)》最终以25万成交。不过,奥运藏品的真正价值和升值潜力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进一步考验。

古典红木别样红

尽管全球范围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名贵木材的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但中国古典家具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却依然高居不下。去年4月,中国嘉德举办的“盛世雅集——清代宫廷紫檀家具”专场中,“清乾隆紫檀雕西番莲大平头案”先以3,136万元价格的成交,随后“清乾隆紫檀束腰西番莲博古图罗汉床”又拍出了3,248万元,再次刷新了中国古典家具拍卖的世界纪录。

事实上,红木家具市场并非没有受到危机的影响,每年30%的增值也出现了缩水。但一方面由于明清红木真品家具的存世量总计不到1万件,“物稀为贵”促就了相对稳定的市场价位体系。另一方面,许多红木产出国实施了禁止红木出口的相关规定之后,红木家具的原材料供给出现困难。因此长期来看,这些保存良好的珍品家具仍然具有极大的升值空间。

发掘近现代书画精品

在2008年惨淡的艺术品市场上,中国近现代书画用强有力的数字再次证明了精品的价值。50多个专场拍卖的总成交额超越了10亿。其中,中国嘉德近现代书画的2场拍卖会以10,819万元的成绩,成为同行中的翘楚。

单品拍卖成交额的冠军被《洪荒风雪》摘得。在北京保利拍卖专场上,这幅由黄胄于创作于1964年的画作拍得了918.4万元。此外,齐白石、李可染、徐悲鸿、张大千、吴冠中等名家之作没有因为恶劣的大环境而降低身价,纷纷高出估价成交。吴冠中的《古墙》以706万元成交,超出行家们300万-400万的估价。齐白石的《大音无声》也以高出估价4倍多的成交价落槌。

收藏动态:现代艺术瓷器成新收藏热点


瓷器收藏历来是国内外收藏的重头戏,但大都局限在古代瓷器和官窑陶瓷。官窑陶瓷的投资太大,并不是普通收藏家可以玩得起的;而现代艺术瓷则不然,普通中等收入的人士即可涉足。官窑陶瓷由于量少,买家又多,价格大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如不是捡漏,或是罕见之品,不太可能有太大的升值,一旦遇上赝品,损失巨大。现代艺术瓷暂时还没有这种风险,由于是一个新的收藏热点,对收藏者来说升值的可能性更大,更具挑战性。现代艺术瓷由于其艺术语言的新颖,在家居之中具有很好的可视性和与环境的协调性。这也是收藏者对其青睐的一个很直接的原因。近两年来,在香港、北京、广东等地成功举办的现代陶瓷精品拍卖和展销会,也为现代瓷成为新的收藏热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另外,收藏现代艺术瓷首先应清楚自己的收藏目的。一般来说,不外乎有三种情况:收藏一般艺术作品是出于喜爱和美化家居的需要;收藏名人名作,出于增值和提高收藏家身份的需要;按风格、年代、作者等类别进行收藏,出于系统化、专业化收藏的需要。

像二三类方式不是一般爱好者可以做到的,不仅需要眼光,而且还要有强劲的财力支持。一般收藏或是没有涉足过现代艺术瓷收藏的人还是按第一类方式进行。在准备收藏之前,首先应概略了解瓷器的成型工艺和烧造工艺,多看多比较不同陶瓷的优缺点。

光绪官窑成晚清瓷器收藏新热点


[摘要]明清宫廷艺术品近几年一直是被众藏家追捧的对象,但长期以来大多数藏家沉浸在追捧清三代的热潮中,认为晚清的官窑瓷器因国运衰退而不如前朝。其实,光绪官窑瓷器的烧制已达到了晚清的最高水平。

光绪官窑图源网络

收藏界有一流行语:“瓷器要玩清三代”。清三代指康熙、雍正、乾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康乾盛世,盖因康熙、乾隆各在位60年,雍正承上(康)启下(乾),整顿吏治,使清朝出现了一个强盛时代,而陶瓷工艺更达到历史最高峰。但是,“清三代”身价已高,尤其是官窑器,十分稀少而且价格高昂,收藏难度非常大。

清代中晚期瓷器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收藏人士认为同治、光绪时期景德镇制瓷数量巨大,工艺粗劣,因此这两朝瓷器长期不受重视,市场也不受关注,价格亦未拉高。然而,较早涉足晚清官窑瓷器收藏的顺德藏家梁先生则认为,晚清官窑瓷器也有不少精品,尤其是烧制达到晚清最高水平的光绪官窑,近几年在拍场上的成交价及涨幅也最高。

光绪瓷器的价格缘何居晚清瓷器之首?这与当时景德镇瓷器烧制的复兴有重要的因果关系。历史学者将光绪朝称为晚清王朝的回光返照期。因太平军和捻军起义被平息,光绪时期社会秩序相对进入到了一个所谓“同光中兴”的平稳期。瓷器生产方面,在光绪大婚、慈禧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重要喜事的推动下,上行下效,烧制数量之多,品种之全,达到了乾隆以后的盛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量仿古瓷,仿康熙、乾隆两朝瓷器最多,尤以仿康熙青花瓷成就最高。除此之外,光绪本朝也出了一大批官窑瓷器精品。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日前,梁先生向记者展示了几件他前些年收藏的光绪官窑瓷器。其中有一只“光绪粉彩秋操杯”,器形为变形的牡丹状,以粉彩饰花瓣,淡绿釉饰花梗。此器制作精细,牡丹花瓣纹脉络清晰,以花梗为中轴,两侧基本对称,花梗内空,从梗端直通花蕊内,可藉以吸水。花梗背面书褚彩小楷款“大清光绪三十四年安徽太湖附近秋操纪念杯”。可见此杯是为一次安徽秋操专门烧制的。光绪年间曾经举行过几次秋季军事操练,秋操纪念杯,是当时操练后的纪念品。光绪三十四年也就是1908年10月,光绪皇帝驾崩,应该说这次检阅秋操是光绪皇帝在位时的最后一次。

梁先生介绍说,此次秋操总共有5000名淮军参加,当时烧制的“光绪粉彩秋操杯”也有5000只,但由于难以保管,留存至今的也不会太多。此件瓷器曾被收入《清代瓷器赏鉴》一书。

如果说“光绪粉彩秋操杯”尚属纪念品,那么另一件光绪官窑“仿元天历簋”则属宫廷之物。据悉,簋,原指古代放置食物之器皿。其形状或方或圆,有木制的、竹制的、陶制的和铜制的几种。原是当时贵族的食器或祭器,后来又渐渐流传到民间,故广东民间有“九大簋”之说,极言其饭菜之丰盛,夸耀其筵席规格之高。

此器为清光绪官窑瓷器仿上古青铜器皿,形制古朴端庄,工艺精雕细琢,堪称清晚期瓷器精品。折沿口斗形盖钮,自上而下弧形盖,四方形由小而大。四条折痕将盖身分成四面,两面光素,一面浮雕一条回首苍龙。另一面书浅浮雕阳文楷书“仿元天历簋”,子母口紧紧相扣,各有两圈回文相对。器身自上而下为回纹、海水纹,两侧各雕饰龙耳一双,下承四只梯形足。

此器通体施黄釉,但黄釉薄,不似鸡釉黄透润,然用之于仿青铜器皿,则恰到好处,因其色泽沉穆含蓄,更显古色古香之美,器底正中加施白釉,并用青花书“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另据介绍,黄釉瓷在古陶瓷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黄釉瓷器更是明清宫廷用瓷,决不许民间使用。

另外,还有一件霁蓝赏瓶也颇为精美。赏瓶,顾名思义,做赏赐之用,是雍正朝出现的一种新型瓷器品种。据《清档》(雍正记事杂录)载:“雍正八年十月奉命再将赏用瓷瓶烧造些来”,故称“赏瓶”,此种造型、纹饰一直延续于清代,成为传统的官窑瓷器品种。

此器口沿撇口,溜肩,圆腹,圈足,器形优美,通体施霁蓝釉,灯草口。据梁先生介绍,单色釉瓷器烧造时由于釉汁厚,在高温下产生流淌,所以成品器往往于口沿露出白胎,呈现出旋状白线,俗称“灯草口”。只见此霁蓝赏瓶釉面均匀、滋润,“灯草口”规整,底部修足整齐,露胎润滑,线条既敦厚又秀美,底部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在霁蓝釉上加蓝釉款,称为“蓝上蓝款”。

梁先生认为,光绪瓷器存世量大,近年来上拍的数量也日渐增多,收藏起来比较容易成专题,将是未来晚清官窑瓷器收藏中的一个潜在热点。(文/张荣华)

无损检测:“瓷器门”背后的鉴宝慧眼


电视鉴宝节目的兴起,让人们目睹了文物鉴定专家的过眼神功;故宫“瓷器门”事件,又让鉴定文物的科技手段进入大众视野。实际上,在瓷器等文物的鉴定上,常规目测法和各种无损检测技术都有可能出现误判,导致漏过赝品或者误杀真品,因此,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是文物鉴定的基本原则

7月4日上午,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从古器物部提取了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欲对其进行无损分析测试。不料在这一过程中出现操作失误,样品台上升距离过大,致使这件珍贵的文物被检测设备挤压而导致损坏。此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全社会对故宫的再度关注。同时,这一被称为“瓷器门”的偶然事故,也让文物的无损检测技术进入大众视野。

无损检测:广泛应用的技术

故宫“瓷器门”发生后,有人质疑用无损检测技术分析和鉴定文物的可靠性。对此,中科院研究生院文物科技评估中心主任王昌燧评价说,“事故的发生与操作人员的经验不足有很大关系,但设备本身也确实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特别是自动保护和自动报警功能。” 照此说法,此次事故显然是操作失误和仪器保护功能不完善两方面因素共同所致,但人们对无损检测结果的可靠性仍然有所疑虑。为了弄清这些问题,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技术即非破坏性检测,它在不破坏待测物质原来的状态、化学性质等前提下,利用声、光、磁、电等特性,测试出待测物的内部性质、结构、元素构成、是否有缺损、缺损大小、产品年代、质地等信息,从而在总体上判断被检测物的真伪、好坏和功能状况。其实,听起来很复杂的无损检测技术,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不遥远,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每个人在医疗体检时接受的X光透视就是应用最广泛的无损检测。

无损检测与无损评价技术主要应用在工业上,是在物理学、材料科学、断裂力学、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工程技术。发达国家对于无损检测技术极为重视,例如美国明确地把无损检测技术中心列为国家六大技术中心之一。按照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的说法,无损检测技术总共可分为6大类约70余种,而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常见的则有7种常规方法,即目视检测、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涡流检测和声发射检测。

除了工业应用以外,无损检测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医疗、生物学、生命科学、文物、考古、收藏等。用于文物鉴定的无损检测分析或鉴定技术也包括多种,例如,X射线衍射技术用于金属质文物的腐蚀机理及保护研究、壁画制作材料及保护研究、石质文物的风化产物及保护研究、文物的产地判断和文物防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用于文物颜料和古青铜器的分析;使用热释光法可测定文物的年代;用激光全息技术来检测青铜器、陶瓷器文物的损伤状况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在对文物无损或微损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

故宫博物院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来研究和分析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并将其作为“宋代官窑瓷器研究课题”的一部分,目的就是判断古陶瓷文物的产地、制作年代和制作工艺等。

科技“慧眼”识文物

文物鉴定是指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辨识文物年代、真伪、质地、用途和价值的过程。在各种鉴定方法中,无损检测技术目前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由于文物产生的年代久远,大多比较脆弱易损,因而利用无损检测技术,能够获得对文物或古代器物的真伪、古物材质、加工工艺和艺术风格方面的信息。

较早对文物进行X射线无损检测的是考古学家。1968年,通过对埃及图坦卡蒙木乃伊进行透视,发现他的颅内有骨头碎片。据此,考古学家推测这位少年法老可能死于严重的头部撞击,而且从墓穴观察来看,有“匆忙下葬”的迹象,表明他的死亡可能比较突然。

在青铜文物的鉴定上,X射线探伤技术大显身手。青铜器文物存在假货,也有人进行断裂残损器作伪,造假者将残片进行焊接,用铜片或者树脂补缺后表面做旧,以假乱真。对于这种情况,只要采用X射线探伤技术拍照,就可立见真假。

拉曼光谱则是广泛应用于文物检测和鉴定的另一种常见技术。例如,中国研究人员左键等人用拉曼光谱对河南班村遗址出土的仰韶彩陶的陶彩,以及河北磁县湾漳东魏北齐大型壁画墓中的壁画颜料进行无损分析,结果显示:陶彩样品为红彩3块、白彩2块、黑彩3块,发现红彩为赤铁矿,白彩为铝土矿,黑彩为磁铁矿。

热释光法发现于更早的17世纪,只是到了1960年美国加州大学才首次用它来对古希腊罗马陶器进行鉴定。目前,热释光法广泛用于测定陶瓷、砖瓦、铸造物和红烧土等经高温焙烧过的黏土类无机物的烧成年代。

无损检测技术除了用于对文物进行物理测试(如尺寸、体积、重量、色度和孔隙率)外,还用来进行内部结构分析和元素分析、成分分析和表面分析。例如,陶瓷釉的基本组成元素约有10种,分别是钠、镁、铝、硅、磷、钾、钙、钛、锰、铁。在不同的时代,窑口烧造的瓷釉组成成分有不同的比例,因此,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陶瓷烧制的年代、产地和制作工艺等。

无损检测也“露怯”

在国内,有人对文物无损检测的结果持怀疑态度,这些质疑当然有其原因所在。例如,在2005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民间元青花藏品研讨会”上,对一批瓷器分别进行了X射线荧光检测和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X射线荧光釉面测试对鉴定器物新老的成功率在90%以上;对鉴定瓷器年代的成功率在56%左右;用热释光测年的误差更大,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或根本测不出来。

实际上,任何无损检测的手段都不能包打天下,它只是擅长于某一方面的检测,并且有一定不足或缺陷。首先,X射线荧光光谱仪只是对文物表面元素成分比例进行的一种检测,如果一些仿品的釉面成分达到与真文物成分相符或相似的比例,仅靠成分检测就难以测出真假。其次,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出的数据要与已确定的老瓷器的各种元素的比例数值相对比,如果没有确定的老瓷器的数值作为标准,就难以对比和确定被测瓷器的年代。

至于热释光测年造成的误差,则有更多的因素。以元青花梅瓶热释光测年结果为例,同样的产品,有的检测认为是13〜14世纪的产物,有的经检测则只有600年的历史。出现如此大的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取样的藏品已出土多年,出土前后所处的环境条件不同,比如,被检品曾作过去污药水浸泡、高温蒸煮清洗等处理,或经过修补等,这些情况都会造成热释光测年判断文物的失误。

另外,无损检测技术人员的水平也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因为进行无损检测不仅仅要会操作仪器,而且检测人员还需要具备文物专业知识、文化水平等方面的素养。如果这些方面的条件不达标,就可能因为人为因素而影响检测结果。

这次故宫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来分析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也暴露出无损检测技术的一个很大弱点,即这些技术对文物没有自动保护和自动报警功能。因而,检测时要靠人工调节相互距离,距离最近时,机器离文物仅仅相差1毫米。在这种情况下稍一疏忽,就可能造成被检文物的挤压和碰撞,导致损坏。所以,故宫“瓷器门”事件也暴露了无损检测设备的不足,这也是这类仪器设备需要改进的地方。

最有力的“组合拳”

文物分析鉴定最古老和传统的做法就是目视法,即靠鉴定人员日积月累的经验来判断文物的真伪和品质。广义地讲,目视法也属于无损检测的一种,只不过它所使用的“仪器”就是人的眼光——这种方法依赖于鉴定专业人员多年来对文物进行长期研究、鉴识中积累的经验,并且对历史、考古、古文字和语言、器型学、金石学、地理、民俗等学科方面的学习和积累。鉴定者通过分类、比较、辨识的方法对器物进行直观的综合考察,在这一过程中,文物鉴定专家既需要文物方面的综合知识、专门理论和实际鉴定经验,还需要有敏锐的视觉、触觉、嗅觉和综合判断能力。

尽管如此,鉴定人“打眼”(鉴定不准)的事也经常发生,因此,文物传统鉴定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常常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赝品和高仿复制品会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在此情况下,如果能够把无损检测和传统的目视法鉴定结合起来,就可以取长补短,更有效地检测和鉴定文物的真假和质量。

例如,在瓷器的鉴定上,一些老瓷有一种温润滑腻的橘皮纹釉面,过去仅凭有经验的鉴识者目测釉面就可以判定器物的新老。但是,现在仿冒者在釉面配料中添加一定的元素,就可产生这种温润滑腻的釉面,靠目测很难辨识。这时,可以采用X射线荧光检测釉面,就可知道是否有现代添加成分,以判定是旧物还是新仿。这便是目测与X射线荧光检测的结合。

同样,无损检测的多种方法也可以同时并用,互相弥补。例如,一些造假者利用射线源对新烧的陶瓷仿制品进行辐照处理,会造成对热释光检测的干扰,从而以假乱真。这时,如果再采用激光拉曼光谱仪来检测,就会起到互补作用。拉曼光谱以激光光束为探针对被检测对象进行原位无损检测,对于有机、无机物质的结构、成分都能进行识别,可分析玻璃、瓷器釉层的脱玻老化率,判断它们的制作年代,也可对颜料进行检测和书画鉴定,还可对树脂进行分析,鉴定仿制品所用的胶粘剂等。

文物专业人员相信,在陶瓷等文物的鉴定上,常规目测、热释光测年和X射线荧光釉面测试都有可能出现误判,导致漏过假瓷器或误杀真瓷器,因此,单独靠一种或两种方法判定文物真假和质地的做法已经不可取,需要将多种方法结合起来,这应当是今天文物鉴定的基本原则。

专家鉴宝——瓷器收藏未必越老越好


专家手中即是明晚期的古瓷

日前,在石家庄市博物馆陶瓷厅每月例行的鉴宝活动中,确实有藏友带来了一些古物,经专家鉴定后也是真品,可是专家给出来的估价却是很低的。这使得有些藏友搞不明白为什么年代久远的东西却不怎么值钱了?

其实,年代对一件古玩的价值并不起决定作用。试想如果年代决定一切,那是不是两千年前普通民家的一把小凳子也该价值连城呢?瓷器在收藏领域受到青睐,是因为它除了历史价值之外还有艺术价值,含有当时工匠的精湛技巧所表现出的艺术美感。因此瓷器并不仅仅是作为生活用品而存在,更多的是以艺术品的形象来出现。

而在这次鉴宝活动中,藏友带来的古瓷确是明晚期的,只是它们是死人陪葬时用的冥器,其上没有任何图案纹饰,而且还有破损之处,所从收藏的艺术价值上来考虑,这些古瓷不会只因为年代的久远而价值翻番。

笔者再次着重落笔此处,是想提醒各位藏友在收藏诸如瓷器之类的古玩时不要执著于年份而影响了自己的判断,更多的还要考虑其艺术价值与保存的完好程度。

大师瓷器成瓷器市场上的“新宠”


大师瓷器就是指民国时期一批著名陶瓷艺术家的作品和建国后1959年获得国家首批“陶瓷美术家”称号的艺术大师创作的精品以及后起获得国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陶瓷高级工艺美术师”等职称的名人名作。

大师瓷器何以成为瓷器市场上的“新宠”?有关专家分析了个中缘由。

其一,高古瓷器价位冲高,投资风险加大。从目前整个的瓷器收藏板块上看,高古瓷器因为价位冲高接近顶部,再往上投资的风险很大,造成其升值空间越来越难以把握,这一变化使得人们对于高价位瓷器的投资兴趣发生转移。近年来,一些资金能力有限的收藏投资者偏好开始向尚在低价区的当代名人瓷转移。

其二,当代名人瓷艺术价值不断提升。新中国成立后,陶瓷制作艺术对传统工艺进行了良好的继承和开拓,特别是现代绘画大师林风眠、唐云、朱屺瞻等亲临景德镇参与陶瓷绘画,再加上众多制瓷高手和陶瓷教育家打破旧行规,培养了一大批瓷业人才,他们对瓷艺的创新和发展,使这些名人名作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近两年来,艺术界新品迭出精彩纷呈。诸多陶瓷艺术家纷纷加大了创新研发力度,更为注重的将作品考虑到了多样化需求,不仅对作品的用色、质感、器型等进行全方位的改良和创新,同时一些国际流行元素及搭配方式也被引入。瓷都景德镇的名人瓷也因之出现三大亮点:创新性强,技术和艺术价值和谐凸显;尊重收藏者心理需求,引入编号的概念;传统绘画流派赋予瓷器强烈的生命力。可以说,当代名人瓷新品为瓷器收藏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三,价格优势蕴藏升值空间。目前市场上一些中小名家瓷作价格一般在100至300元左右而部分大师的瓷作有些作品价格也只在800元至1500元左右许多远没有达到其应有价位升值空间显而易见。

【一周鉴宝金榜】


汉代绿釉壶

藏友伍先生:有一绿釉瓷器,形制如图,高31厘米,品相完整。请老师鉴定估价,谢谢。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从图片上来看:此壶造型纹饰见出时代特征,胎釉有老化迹象,初步判断是汉代制品。若完美,估价10000元。

清末民初青花龙纹盖盒

藏友阿军:家藏盖盒一只,长20厘米,宽14厘米,高10厘米,有“江西瓷业公司”款识,请专家鉴定。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此盖盒胎釉形纹彩时代特征明显,胎骨老旧痕迹明显,结合整体制作工艺痕迹初步判断是清末民初时期制品。“江西瓷业公司” 创办于光绪时期,也是晚清时期的官窑。以现有品相估价6000元。

清代晋窑执壶

藏友沈女士:瓷壶一件,高26厘米,请教专家是何产地、年代,并请估价。

“中华鉴藏网”()鉴宝专家:此类胎釉形特点的器物,多是北方磁州窑系山西、河北等一代窑口,尤其是以山西地区为多。其年代跨度也较长,从金元一直到民国和新中国初期都有生产。此瓶胎釉皆见有老旧气息,结合其整体工艺特点初步判断,是清代中期山西一带窑口制品。因其传世量大,估价500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