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砖 > 陶瓷艺术 > 导航 >

正在复兴的“海上陶瓷之路”

正在复兴的“海上陶瓷之路”

陶瓷艺术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陶瓷瓷砖

2021-05-22

陶瓷艺术。

——三大原因推波助澜广东建筑陶瓷出口大幅增长

与茫茫沙海驼铃叮当的丝绸之路一样,“海上陶瓷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另一通道。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早在汉唐时期,中国绮丽多彩的名贵瓷器,就已“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曾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促进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的中国陶瓷,近代一度中道衰落。二00二年以来,广东省陶瓷行业利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世界经济回暖的良好机遇,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得各陶瓷品种的出口均有大幅增长。

据海关统计,二00二年广东省陶瓷出口超过十亿美元,比二00一年增长四成多,其中建筑陶瓷出口三亿美元,增长百分之九十七。广东省陶瓷生产主要集中在粤东地区(以潮州、梅州为主)和佛山地区。各个地区的陶瓷产品各具特色,潮州地区主要以工艺及家用陶瓷见长,而佛山地区则以建筑陶瓷著称。

广东省陶瓷已远销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国际市场。香港、韩国、美国、沙特阿拉伯这四个国家与地区,占广东建陶出口的七成,其余三成则分布在中东、东南亚等地。对陶瓷强国意大利、西班牙的出口量也有增长。其中对意大利出口达三百八十六点六万美元,增长五点六倍。

据分析,广东建筑陶瓷出口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可以在一百四十多个成员国中享受无条件的、永久性的最惠国待遇,使得广东筑瓷有机会在国际市场驰骋。

二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作为陶瓷生产大国,中国仅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就有三千多家,广东五百多家陶瓷企业中,大部分是建陶企业。与其在国内“相煎”,不如乘入世“东风”,打拼国际市场。

三是质量和价格因素。近年来,广东建陶产品的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原材料蕴藏量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产品相比,出口产品价格仅为上述两国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大多数国家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对价格高昂的欧洲名牌产品的需求逐渐下降,转而青睐价廉物美的产品,这使中国陶瓷产品有机会更多进入国际市场。

当中国陶瓷正源源不断的从海上运送到世界各国,“海上陶瓷之路”开始复兴,而另外一种忧思也在业界流传。

首先是量大价低,易引起进口国家反倾销起诉。从广东出口建陶来看,虽数量增长但价格普遍下降,出口总值的增长主要靠数量增长拉动。中国出口陶瓷产品价格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产品价格相差较大,出口数量急剧增长,极易引起进口国家反倾销起诉。继二00一年印度对中国出口瓷砖征收百分之二百四十七的高额反倾销税,去年墨西哥、埃及又对中国出口建陶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其次是企业多,规模小,容易造成削价竞争和无序出口竞争的局面。在二00二年广东出口企业中,出口额超过一百万美元的企业不到三成,出口规模较大的企业只占少数,易形成多头对外,竞价成交,群雄混战局面,削弱出口竞争优势。

目前中国在国际建陶市场贸易量所占份额不足百分之三,这不是一个传统陶瓷大国应有的地位。机遇和挑战同在,中国陶瓷市场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尚有待发掘。

相关推荐

断裂的“金砖”对陶瓷行业的警示


“金砖”为陶瓷行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2011年,巴西新总统罗塞芙(Dilma Rousseff)走马上任。罗塞芙堪称是当今国家领导人级别的“女强人”。上任伊始,马上抓住国家经济命脉的主要问题。在她的施政计划中,她把中国的贸易和货币政策列为优先考虑的内容。今年四月,她将带领包括贸易官员、外交官、商人和专家的访问团,前往中国。目的是通过和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多边协议,解决中国进口持续增加的问题,拓展制造业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渠道。

在访问中国之前,罗塞芙会先跟奥巴马会面,讨论如何应对中国廉价进口商品对美国和巴西的“威胁”。换言之,美国和巴西在应对中国廉价出口产品上,将结成松散的联盟。所谓“金砖四国”的两个主要国家———中国和巴西,已经从“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伙伴,变成摩擦的对手。

2009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11月26日,中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到巴西访问时说,巴西是中国在拉美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已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市场。两国相互投资持续增长,务实合作领域已从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产业,扩大到能源、矿业、航空、汽车制造、机电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及卫星研制和发射等高科技领域,堪称南南合作和互利双赢的典范。

不过,实际上,中国对巴西的贸易跟与其它国家的贸易一样,呈顺差不断增长的态势。2010年,中国向巴西出口增长了61%,达256亿美元。虽然中国对南美国家的铁矿石和大豆的需求逐步上升,但是巴西对华贸易逆差却不能扭转。面对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巴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遭到冲击的是中国生产的玩具。2010年,中国进口的玩具在巴西市场占有率达到60%。对中国制造的玩具,巴西决定把进口关税从20%提高到35%,这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的最大涨幅。在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国,中国进口玩具的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92%到99%。南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l)会员国,也相互跟进。

其实,这些年来,中国和巴西之间的贸易,一直摩擦不断。2005年,为了防止中国货威胁到巴西产品,巴西联邦政府颁布两项法案,抵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其中一项是抵制中国纺织品的进口。巴西的其它产品,轮胎、牙刷、眼镜、钢索、电池、扩音器和螺丝等,面对中国货品,也打算设限。

2009年9月,巴西认为中国以低於原产地的价格销售鞋类产品及轮胎,对中国这两种产品,实施禁止性关税。对中国进口的每双鞋,课征12.47美元的禁止性关税。对于中国轮胎,课征每公斤0.75美元的高关税,为期5年。

中国产品的出口,也直接影响了拉美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结构。统计显示,巴西产品在阿根廷市场的占有率,纸类产品,分别从34%下跌到30%;布类产品从29%下跌倒9%。与此同时,中国纸类和布类产品在阿根廷的市场占有率,从4%和56%提高到10%和78%。

2010年3月,担心本身国产品在相互的市占有率上,输给中国产品,巴西和阿根廷决定联合采取防范措施,合力抵制更多的中国货进入两国市场,同时在中国促销两国的产品。这是巴西与拉美国家“合纵连横”对付中国产品的新的策略。

“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的这种举动,很有警示意义。南美国家,对于中国的廉价产品,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他们的联合举动说明,中国产品从欧美市场转移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国家的道路也越走越窄。中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将会在“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联合抵制中,落下帷幕。

对于陶瓷行业,这更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全球化经济,以平衡的贸易为实现的手段。全球贸易的失衡,必然带来以相对平衡作为稳定条件的国际经济体系的紊乱。中国的陶瓷业,依赖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时的繁荣,通过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目前暂时呈现一枝独秀的局面。但是,从全球经济的龙头美国和“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对中国出口的抵制,我们应该看到依赖出口拉动国内经济———主要是房地产行业繁荣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终结。

在目前全球经济密切相连的情况下,一个行业的独秀、一国经济的独秀,都是非常不健康的。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必须在健康的平衡的国内经济的条件下,才可能持续下去;任何国家经济的发展,都必须在国际经济相对平衡的大环境中,才能经久不衰。在全球贸易不能维持相对平衡的全球大环境下,一国内局部行业的荣景能持续多久,是个很大的疑问。

“预则立,不预则废”。目前全球经济前景,并不明朗。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已然成型。中国的陶瓷行业,要正视这个现状。在混沌的全球经济环境中,通过科技创新和其他方式,寻找新的突破。以期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前尽快突围,为陶瓷行业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当代陶瓷收藏的地域特色


中国陶瓷艺术源远流长,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对世界陶瓷的发展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以至在英语中成为中国的代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陶瓷艺术创作实践中产生了一批令人敬佩的陶瓷艺术家,他们分布在我国的各个陶瓷产区,作品不仅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而且在继承和创新上具有很高的造诣,受到了国内外陶瓷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同时,他们还以师徒相传的方式培养了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对推动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陶瓷艺术的发展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兴起的“西风”,直到80年代初才真正产生影响。而在90年代,这种影响力加剧,推动了陶瓷艺术的快速发展。

在短短的20年中,中国的陶瓷艺术形成了纷繁多样的艺术形式,而陶瓷艺术在与新技术的结合方面,也显示出了这一古老艺术与时俱进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当代陶瓷艺术多样性的表现形式与风格,已经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陶瓷艺术家在创作风格上的显著变化,主要表现在创作中求新求变,融入个性风格。

中国美术馆首次独立策划、主办的大型当代陶瓷作品展览——“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和“潮州现代陶瓷设计艺术展”日前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

“中国美术馆陶瓷艺术邀请展”邀请当代陶瓷艺术家163人,荟萃了当代陶瓷艺术精品240余件。“潮州现代陶瓷设计艺术展”展出40余件作品,向观众展示了潮州市现代陶瓷设计的优秀成果。

潮州陶瓷生产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陶瓷业获得了快速发展,陶瓷出口、总产值和销售额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并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产品畅销世界五大洲60多个国家,成为潮州的支柱产业。

龙纹在陶瓷上的演变


龙纹是陶瓷器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器物上,彩绘蟠龙纹陶盆是最富有特征的器物。此时龙纹可能是氏族、部落的标志,与氏族图腾崇拜有关。在二里头文化早期(夏文化)陶器上,有浅刻的龙纹。商代前期与中期灰陶器及白陶器上,流行夔纹。夔为一脚的龙,习称夔龙纹。西周印纹硬陶上,尚有夔龙纹。战国及汉代彩绘陶上出现龙凤纹和蟠虺亦是龙的一种。南朝晚期至唐代,龙多作堆贴、捏塑在器物上。而作为一种纹饰或图案在瓷器上出现大抵是在五代时期。唐宋以来,龙纹在瓷器上朝艺术化方向发展。到了元代,龙纹的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至明清,龙纹在瓷器上达到了全盛期。

可以看出,龙纹有一个从简朴到繁丽,从宗教化向艺术化,从随意性向规范化发展并蔚为多元的发展过程。

具体来讲,宋代以前陶瓷上的龙纹尚无规范,多作兽状,躯体粗壮、兽形腿、三趾鹰爪,龙首有角无须。宋代龙纹形体已有定式,直至元、明、清代,均身作蛇形,身至尾渐细,四肢有羽毛,趾有三、四、五不等,龙首有角、发、须。宋元以前以三、四趾龙纹居多,明清时期官窑瓷器上所绘皆五趾龙纹。龙纹的体态宋、元、明、清也有不同的文化:宋代龙纹头小脚大身躯壮,发后冲,有须,三趾,有威武感。元代龙纹头小,颈细,肢瘦而有力,龙首无发或疏发,须发前后冲,舌长,身绘鱼鳞片或斜格纹。明代永乐以后,龙体变粗,张嘴伸舌,上颚高突,五趾为鹰爪,俗称风车爪。成化至正德时期,龙纹多闭嘴,方首,毛发上竖,龙睛圆睁平视。嘉靖至万历时期,龙身又趋细长,毛发增多,龙首上颚伸出,面端鼻尖绘成如意状,似猪嘴,俗称猪嘴龙。崇祯时期始见正面龙,俗称老头龙。清初龙纹尚存明代遗风。至康熙时期,龙嘴变短,眼睛变小,身躯变肥,头发像狮子,龙须细长而卷曲,神态凶猛。雍正时期仿明代龙纹,但头部特征同清代。乾隆时期龙身粗,毛发多,嘴部特征仿明代,整体有苍老感。嘉庆、道光以后,龙的身躯更为臃肿,龙纹的绘制呆滞,线条简化,龙的下噪声低垂,毫无威严之感。

龙纹形态也富于变化:元代始有翼龙,明清时期还流行蟠龙、行龙、立龙、侧面龙、正面龙、披发龙、海水龙、戏珠龙、云龙等形神各异的龙纹,将龙纹发挥到了极至。

清代斗彩龙纹盘

元代蓝釉白龙纹梅瓶

龙山文化彩绘陶蟠龙纹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