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中国古代陶瓷器 > 导航 >

中国陶瓷走出国门的战略思考

中国陶瓷走出国门的战略思考

中国古代陶瓷器 中国古代葫芦形陶瓷器 陶瓷艺术

2021-05-25

中国古代陶瓷器。

我国陶瓷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低廉的成本使我们的产品在目标市场上具有—定的价格竞争优势。加入WTO后,随着关税的降低,更有利干我国陶瓷产品进入国际市场。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风俗习惯,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并且随着我国陶瓷出口贸易的增长,一些进口国为了保护其国内产业不受损害,会对我国出口陶瓷产品提起反倾销诉讼等方面的问题,国内陶瓷产品出口必须要讲究战略相策略,才能不断开拓陶瓷行业出口的新局面。

首先,要用我们的比较优势去占领国外相对空缺的市场。在建筑卫生陶瓷这—行业中,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德国、瑞士、荷兰。葡萄牙等国是比较发达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企业势力比较强大,需求又趋于饱和的市场上,我国陶瓷企业“走进去”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国内陶瓷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注意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瞄准国外相对空缺的市场,比如俄罗斯、印度、东南亚、中亚、非洲等陶瓷工业比较落后、市场潜力大的地区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起步,然后逐步向发达国家市场渗透。

其次,要搞好调查研究,掌握充分的信息,制定恰当的方案。国际陶瓷市场是多元化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消费习惯的用户对产品质量、花色品种等方面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中国陶瓷要想取得走出去的成功,必须事先搞好调查研究,摸清国外的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社会状况和政治风险等因素,及时获得有关市场活动的各种信息和动态资料,科学的认识、分析、了解市场行情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恰当的“走出去”的方案。

再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特定目标,来选择“走出去”的地区和经营方式。“走出去”有很多经营方式,是采取技术合作,还是联合开发,是采取到国外办厂,还是到国外寻找代理商,是实行个性经营、特色经营、虚拟经营,还是独资经营、合资经营等等,都要根据自己实力、内外环境条件、目标定位用国外市场需求来灵活决定。像新中潭、新明殊、鹰牌、东鹏、山东皇冠、四川白塔等这样的企业拥有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较强的资金实力,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拥有广泛通畅的销售网络和价格竞争力,拥有较强的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和与国际接轨的操作能力,就需要到国际上吸收当代新兴技术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就可以在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同时,在国外设立生产企业和研发中心,并注重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向发达国家市场渗透。

第四,注意灵活运用游戏规则来保护自己。随着我国陶瓷产品出口贸易的扩大,我国陶瓷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更多的反倾销诉讼,这就需要注意灵活运用游戏规则来保护自己。一是国内陶瓷企业要加强团结协作和行业自律,自觉抵制低价出口,在出口策略、出口价格等方面共同进退,遵守共同的底线,防止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和国外的“倾销引诱”,同时还要注意搞好品牌营销,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知名度,提高产品“身价”,减少和预防反倾销的发生。二是坚持走市场多元化之路。即使是一个非常有前途,是潜力的国外陶瓷市场,也不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过快增长,在开拓国外陶瓷市场时,切不可盲目进入,要做到有规划、有步骤地进行。要在市场开拓的时间、空间和方式等方面灵活掌握,尽量避免某时某地出现的出口业务猛增而导致的反倾销行为。三是要尽量与当地的公司或跨国大公司合作。反倾销是进口国为保护本国利益对出口实施的制裁行为,因此,我们在“走出去”过程中,如果能利用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加强与当地的公司或跨国大公司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适当照顾当地厂商的利益,这样外国厂商由于参加利益分配也就不会参加反倾销的行为。

taoci52.com扩展阅读

中国陶瓷工业应对入世的战略思考


中国陶瓷业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工业,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知名陶瓷厂商纷纷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市场,中国陶瓷工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将从国内转向国际,从而在家门口与国外企业进行“资格赛”的国内陶瓷工业怎样才能真正抓住机遇,共享WTO时代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阳光呢?按照中央提出的发展是“十五”时期,结构调整是主线的思路,笔者与几位企业家座谈后得出了统一共识。即对中国陶瓷工业来说,只有牵住提高效益这个“牛鼻子”,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根主线,以结构调整求生存、以结构调整图发展、以结构调整创新业、以坚持调整不动摇才能改变我国陶瓷工业大而不强、技术落后的面貌,才能增强我国陶瓷工业的国际竞争,求得在国际市场准则下更快更好地发展。

心态和观念需要调整

陶瓷行业的调整,首先应是心态和观念的调整,观念是否转变,怎样转变是调整的最初起点。加入WTO后,中国的经济融入世界一体。在世界大家庭中生存、竞争和发展。国内陶瓷企业也要在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的大环境大背景下生存。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起想问题、办事情、抓工作要有世界眼光、要有国际意识。要跳山传统思维、传统营销模式、传统管理方式的困扰,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克服消极畏惧和夜郎自大的想法,树立新的竞争意识。用国际化视野改革创新,用世界性眼光谋划未来,以更开放的经营管理理念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就要求陶瓷企业加强对WTO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的学习,对企业的战略接轨问题、机制转轨问题等进行认真的思考和必要的研究,结合我国陶瓷行业和自身的情况,借鉴先进管理新思潮,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战略观念、营销观念、人才观念、遵守规则观念、特色制胜观念、平等竞争观念、知识产权观念等各种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新理念,以适应迅速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

组织结构需要调整

目前,国内大多数陶瓷企业属于一般性的中低档产品结构,劳动密集型的技术结构或小而全的组织结构,形成企业新优势,已成为能否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迅速前进的关键一招,组织结构包括企业规模实力,内部机构,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陶瓷行业要打破原有的组织形式和区域界限,实现向优势企业、名牌产品和优秀经营能手集中,彻底改变陶瓷行业存在的小而全、小而散的弊端,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使他们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力量,优势企业要敢于以产权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网罗、兼并吸收企业,组建企业集团,增强扩张意识,不断壮大自己。企业要解放思想,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选准位置,努力使自己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对企业的内部机构,本着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原则,按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市场流向设置调整,实现内部组织机构与市场对接。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也要通过多种途径使其得到不断优化,以此提高工作效率。总之,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调整把规模调大、机构调精、人力资源调优、效益调高、竞争力调强。

资本结构需要调整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企业的管理领域大大拓宽,企业管理应调高到不仅重视产品经营,而且重视资本运营的新阶段实施资本运营、推动资本结构凋整,是陶瓷工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陶瓷行业体制性、结构和机制性矛盾突出,造成了资本布局分散,配置不合理,出现大量的呆滞资本、存量资本、无效资本和沉淀资本,计多资本处于无效或低效运行状态。由于闲置资产得不到利用,呆滞资产不能盘活,有效资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我国陶瓷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要大胆解放思想,善于利用—切符合生产规律的方式,通过股份改造、兼并联合、吸纳增量、出让存量、合作开发、调整余缺、外资嫁接等形式,吸纳社会资本、盘活存量资本、活化闲置资本、引进国外资本,使社会活资本与企业死资本有机结合、达到调整企业的存量资产。优化资本结构的目的,扩张陶业的资金和实力,为陶瓷行业的发展积聚能量、增添活力。

产品结构需要调整

许多企业产品结构的科技含量过低,产品结构单一是我国陶瓷行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目前虽然有一部分陶瓷企业重视产品的营销和开发,他们针对市场需求开发科技含量高、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满足市场,提高了效益和竞争力。但是仍有许多企业在研究营销策略及产品开发上没下功夫,有的明知有鱼、手中无网,心中有市场、手中无产品,白白丢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和开拓市场的机遇。有的明知产品无销路,却要保生产撑台子造成质次价高的产品积压。由于产品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带来许多企业产品积压、效益低下,这就迫切需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把产品开发提高到重要位置,一是要通过与产学研的联合。要跳出本地圈子,积极和“两大一科”(大专院校、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靠挂引联,与他们建立技术协作的关系,用他们的技术力量,指导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二是通过技改投入,壮大拳头骨干产品,使之形成规模。三是依靠名牌产品繁衍家族,实行系列开发、深度开发。四是研究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搞特色开发。在国际竞争中,得特色者得天下,得品牌者得天下。入世后,企业要走好优势路,打好特色仗,在特色产品化,特色品牌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靠特色产品取胜。

经营结构需要调整

调整经营结构是增强我国陶瓷行业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经营结构的调整包括经营方式的改进、经营网络的建立、经营策略和经营思想的创立,经营方针的制定以及经营业务的拓展等。陶瓷企业必须根据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对企业的经营要素进行个理有效地配置和使用,充分利用自身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分析技巧,灵活调整经营结构。一是母体裂变。将承担社会职能的服务组织剥离出去分离企业与社会的职能,形成多元化经营结构的独立经营的子公司,二是跨业经营,坚持走“厂外办厂、厂内办厂、集约经营”之路,不断实施经营扩张,朝跨行业经营集团迈进。三是跨区经营。打破区域界限,利用管理、技术、资金、设备、土地、商标、信用有形或无形资产合作经营。四是建立内部银行,实行模拟市场核算的管理办法,促进企业经营观念和内部经营结构的调整。同时还要注意灵活运用品牌经营。虚拟经营、特许经营、求异经营、连锁经营、租赁经营、专业化经营、多元化经营等现代方式和手段。

技术结构需要调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否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因素。我国陶瓷工业受重复建设的影响,大而不强,因此造成了企业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差,跑冒滴漏现象十分普遍,出现了竞争不合理,无秩序摊款行为等很多深切层;企业竞争力差。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做好技术结构的调整工作。一是坚持资本输入与技术引进并重、调整企业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加快技术改革的步伐,改变我国陶瓷行业技术水平低,消耗高的状况,尤其应改造项目的高新技术含量。开发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的陶瓷生产技术。二是要着眼于从整体上搞活陶瓷工业,继续坚持“抓大放小、淘汰落后”的方针,把从战略上调整行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与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结合起来;与提高竞争能力和避免重复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区别企业的不同情况,做到该大的做大,必须提高的提高,适合放开的放开,应该淘汰的淘汰。对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要坚决淘汰,对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要坚决收缩或转换;逐步向技术密集型的企业、知识密集型转变。

管理者结构需要调整

一个企业的兴衰,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让真正的企业家管理企业,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改革的关键。从我国陶瓷行业经营决策层的现状看,熟悉国际贸易和市场运作有关规则的人才不多,企业经营决策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盲目性。许多企业的厂长经理对国际国内同行业企业发展水平—知半解,许多企业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信息渠道不灵、职工素质低,这都严重地影响国内陶瓷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在建立健全企业家选拔任用机制的基础上,陶瓷企业的厂长经理要加强全方位的学习和借鉴。勇于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把自己锤炼成一个出色的企业家。同时,按照“能者上、庸者让”的原则,运用竞争机制公开招聘管理人员,对聘用管理人员,注重运用激励机制,将管理者与企业经营挂钩,对违规违纪的企业管理者做到坚决查处,决不姑息。还要着力构建各种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对企业后备人才进行系统培训,做到使用一代、储备一代、培育一代,对政治上可靠、经营管理水平高的人员要大胆提拔任用。

产业布局结构需要调整

随着我国陶瓷工业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三山一海”(佛山、唐山、博山、上海)为重点的生产出口基地。此外,20世纪90年代中,福建、河南等地的陶瓷工业也呈较快发展态势,但与东(南)部陶瓷相比,各方面的差距都很大。随着中国加入wT0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会导致中国陶瓷工业向具有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西部地区转移。东(南)部企业的劣势将会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广东的陶瓷企业,虽然实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品牌等方面优势明显,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供大于求的矛盾相当突出,市场趋于饱和,容量低、资源贫乏劳动力价格较高,在原料、能源、劳动力、运输的经营成本上都处于国内生产的劣势。这就要求东(南)部的陶瓷企业面刘经济的全球化,要立足自身优势,与西部陶瓷工业加强团结协作,通过技术合作、资产重组、品牌带动、管理输出品开发,连锁经营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优化生产要素,增强我国陶瓷工业的整体实力。同时,国内陶瓷工业要善于发挥入世后进出口关税削减,产品市场国际化、出口产品市场扩大等优势,扬长避短,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好的合作伙伴,到国际上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增强国际竞争力。

走出去,与国际接轨 ——当下陶瓷人的思考


1497年,葡萄牙著名航海家瓦斯科·达·伽马准备出发,开始绕过非洲前往东方的划时代之旅。临行前,曼努埃尔一世——这位不可一世的葡萄牙王千叮咛、万嘱咐,交代他务必带回两样西方最为渴求的事物:一是香料,二是瓷器。

回顾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瓷器,更为确切地说,是景德镇瓷器,得到了西方世界近乎狂热的追求。著名学者王鲁湘认为——景德镇瓷器,是真正意义上第一件全球性商品。

国运兴,则瓷业盛。今天,中国正经历着伟大复兴,也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对于陶瓷人而言,如何让瓷器走出去,让文化走出去,是当下最为重要的思考。

一个陶瓷人英国之行的震撼

2016年瓷博会,“英国瓷都”斯托克城市长带着参会的当地陶瓷企业家在展馆参观,在系列胭脂红瓷器前,他们停下了脚步,表情中难掩欣喜与羡慕。随后,这几位来自英国的客人如愿拜访了这些胭脂红瓷器的主人——豐瑶·澐知味公司的创办人朱筱平,在一番热烈的交流之后,他们向朱筱平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去斯托克城看看。

那一年年末,朱筱平登上了去英国的飞机,十几天的参观,在斯托克城知名陶瓷企业的车间里、生产线上,这位景德镇知名的陶瓷人感受到的冲击与震撼,难以言表。

这其中的对比值得玩味——当英国同行看见景德镇瓷器时,难掩羡慕;而当人去到英国以后,同样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回忆那趟旅程,朱筱平说,在那十多天的时间里,景德镇的“长”与“短”,从未有如此的清晰。

何谓“长”?在朱筱平看来,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历史和当下,都是这座城市最为傲人的优势,也是其他产瓷区羡慕却难以得到的。朱筱平解释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如果不是离开这座城市,很难感受到这一点,因为那些让人们称赞不已的每一笔、每一画,在我们看来都再普通不过,就像是一个作坊、一把椅子、一个手执画笔的工匠。

至于“短”,则是最让朱筱平所震撼的,在斯托克城陶瓷企业参观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他多次拿出手机,调出秒表,计算每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而结果显然让他感受复杂,朱筱平说:“他们的生产线诸如贴花、接壶柄等环节,时间都是以秒计算,有些甚至控制在10秒以内,这在景德镇,几乎是不可完成的任务。显然,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竞赛中,景德镇的落后是必须面对的现实。

正是经历了这一趟访问,让朱筱平下定了改变的决心,作为景德镇的知名企业,豐瑶·澐知味多次获得业界十分重要的荣誉,其产品多次以“国礼瓷”的身份亮相于重要的外交场合。但这一切在朱筱平看来还不够,今天的景德镇,更需要的是与国际接轨,如何走出去,是朱筱平,也是更多陶瓷人的思考。

让景德镇瓷器更高端地走出去

如何走出去?如何更高端地走出去?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景德镇国有瓷厂的改制,国有化、大规模生产的历史阶段画上了句号。之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私有陶瓷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是受制于诸多限制,行业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始终未如手工制瓷这般迅速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更为高端地走出去。

正如朱筱平从英国回来之后所做的:尽管机器设备上的差距一时难以赶上,但优化生产流程,改变管理模式,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缩短各环节时间成本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朱筱平说,如今的豐瑶·澐知味正尝试两条腿走路:一方面,高端化的手工制瓷继续前行;另一方面,在规模化生产上,不断寻找突破的空间。

与此同时,朱筱平开始为产品寻找更为广阔的国际空间。在他看来,要走出去,必须与“高端”这一标签相匹配,这样才能对得起中国“陶瓷母国”,景德镇“千年瓷都”的身份。

2019年,朱筱平在美国注册的公司成功落地,借助这一平台,“更高端地走出去”成为可能,朱筱平说,要让景德镇的瓷器,以高端品牌的身份,进入国外的商场、超市。同时,要以适合外国人实用的器型作为载体,加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让外国人在感受景德镇瓷器的实用、精美的同时,亦能体会到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正如朱筱平所说:“我一生只是在不停地努力攀爬,终想一日能有幸站在前辈巨人的肩膀上,在瓷国的高峰上小有所成,则此生无憾!”

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这也是人共同的愿望。

关于中国传统陶瓷业发展模式的思考(二)


如果要评说过去二三十年中国传统陶瓷业走“传统·资源·市场”发展模式的功过,我就是一句话:付出了很多很大代价,换来一个初级现代化的、全球化的陶瓷业。未来如何发展?仍然是一句话:旧路不再,转向“传统·科技·政策”的发展模式。即要搞传统陶瓷、科技陶瓷、政策陶瓷。

什么是传统?辞海有义释,“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中国陶瓷不论怎么走,绝不能因为现代化而丢失传统的内涵,也不可能放弃。例如,传统陶瓷使用的是地球最丰富的泥、石等矿物作原料,是粉碎、成形、烧成最独特的生产工艺,也许再过千万年仍然如此,仍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所以说陶瓷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传统最源远流长的产业。

对传统陶瓷进行提升、发展,融入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只能靠科技进步、靠现代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引入和普遍使用。陶瓷行业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科技?可以推荐几项。①提升创新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科技。三五年前,我提出中国砖的开发方向:不做太大的砖,不做太厚的砖,不做太多抛光砖,不做太多的同质砖。实质上就是实现物尽其用、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②功能产品开发所需的科技。防滑、防静电、防毒、防腐、保温隔热隔音、光热能转换、过滤等等。③大大提高生产效率、文明生产、清洁生产所需要的科技。④新的装饰、新的加工所需的科技。要将陶瓷做成融实用性、功能性、文化艺术性于一体的产品,要让陶瓷厂是鸟儿愿意去筑巢的地方,一定要靠科技。

一个科技成果转变为生产力,进行产业化;一项很好的策划和理念要得到实现;一件值得提倡使用的产品要进入市场,事实说明,一定要有相配套的政策的支撑和引导。概言之,陶瓷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对于当今的中国陶瓷业非常紧迫和需要。

“传统·科技·政策”的发展模式一定会造就一个新型的传统陶瓷产业。

江西杜绝违规出国展销陶瓷


10月13日,江西省政府召开治理整顿、坚决杜绝违规出国展销陶瓷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标本兼治的措施。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吴新雄出席会议并讲话,副省长孙刚主持会议。

曾经得到一定遏制的违规组团出国展销陶瓷的行为,在今年国庆前夕又连续在巴西、斐济出现问题,影响十分恶劣。

根据省政府从我驻外使(领)馆获取的信息统计,从2002年10月至今,在外发生违规出国展销陶瓷事件18起,参与事件涉及我省6个设区市,参与人数超过1139人,展销地涉及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等15个国家。吴新雄指出,违规出国展销陶瓷的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我省对外开放的声誉,影响了我省的社会稳定,也给展销的组织和参展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极大地损害了品牌的声誉,冲击了正常的贸易秩序。

吴新雄指出,违规展销事件之所以屡禁不止,思想认识有差距、措施不硬、处置不力等是主要原因。而正常的陶瓷贸易出口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也在客观上为违规展销提供了机会和市场。对此,吴新雄强调,各级政府、省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违规出国展销陶瓷的严重性、危害性,进一步明确肩负的重大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追究制,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坚决杜绝违规出国展销陶瓷的再次发生。

综述:中国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近日来,随着中国入世一周年的到来,有关国际市场准则下中国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各地炒得风风火火,事实说明,中国“入世”对陶瓷业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有人在喊“狼来了”,认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有人认为机会来了,市场将扩大,外资将涌入,有利于发展,各种心态都在关注入世后的变化。总之,问题肯定是来了。

“入世”是挑战,更是机遇,任何事物都相辅相承,主动迎接挑战才能抓住机遇,否则不但抓不住机遇,还会在“入世”的挑战中落败。那么,中国加入WTO后陶瓷工业路该怎么走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使陶瓷工业在国际市场准则下实现可持续发展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体制创新之路。

先进完善的企业体制往往是企业发展的机制保证和动力源泉。企业体制创新的核心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过去那种企业单一的投资结构,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利于企业之间的联合,已不适应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即不利于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不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实行产权多元化,可以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行业内部,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企业相互参股,打破由过去的行政区划限定而形成的单一投资格局。二是吸引、利用行业外资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各企业要紧紧围绕“多种所有制、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多种分配的方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思路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产权多元化的形式,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要通过产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机制;要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发展壮大龙头、骨干和高效企业,淘汰落后、亏损严重的企业;要深化企业内部人事、用工、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激励约束机制;要从健全和完善制度入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强化企业经营者和职工的监督约束机制,用更有效制度规范经营管理行为;要加强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健全民主决策和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结构调整之路。

加入WTO后,降低了国外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国内企业也将面临着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外的市场竞争压力,将与更多的跨国公司“硬碰硬”。我国陶瓷工业由于受重复建设的影响,存在大而不强、生产过剩、各自为战、分散经营、产品档次低、技术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与国际上著名的企业相比往往相形见绌。这就要求国内企业要根据市场定位,明确竞争策略、找准优势,把提高竞争能力与避免重复建设、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对于在国际上已经树立自己的品牌,且产品有竞争力的企业,应该进一步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充分运用WTO规则,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网络化使自己的品牌国际化、经营国际化。对于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但还没有形成自己品牌的企业,首要的任务是建立国内市场经营网络,打出自己的品牌,要充分利用我们在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

特色经营之路

中国入世后,我们的企业好比“与狼共舞”。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如何取胜?关键要研究和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靠特色经营、追求个性取胜,这是国际国内的一条重要经验。入世后,国内企业要各走各的优势路径,各打各的特色仗,在特色产品、特色文化、特色服务、特色品牌、特色模式上下大力气、花大工夫。

品牌经营之路

品牌商品抢占并瓜分市场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明显趋势之一。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品牌经济,拥有名牌就拥有市场。名牌商标代表着企业及其产品的信誉,它作为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精神产品,具有高质量、高信誉、高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益的特点,并使他具有吸引资金、聚集人才、改进科技、扩大规模、开拓市场的功能。目前国内不少陶瓷企业商标品牌意识尚未树立起来,不注意商标名牌战略的研究和运用,对创名牌、保名牌这个涉及企业生死攸关问题的紧迫性和认识不足,特别是缺少创国际驰名商标的志气。面对加入WTO后将直接面对全球市场的机遇与挑战,我国企业应当有紧迫的商标意识,和走名牌发展之路,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科技创新之路

作为企业发展的推进器,科技的巨大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所认识。我国陶瓷行业与国外同行业竞争的劣势关键就在于科技含量不够。为此,国内企业要不断瞄准高科技,以高起点、高标准去构建企业的科技发展战略。不仅重视对科技意识的培养、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吸引,还要从实际出发,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去构建自己的研制、开发战略机构,建立企业制度创新机制,坚持把科技创新当作企业的核心能力精心培育,将科技研发视为后盾,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更新设备、创新产品,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科学管理之路

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技术、一流的企业卖规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的竞争,实际上,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而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产品不是技术的产物,而是管理的产物,在本质上,产品创新就是管理创新,管理创新就是创造市场的基本动力,实行科学管理比选择产品方向更重要。中国入世,在直接扩大中国企业的外延,即规模和效益的同时,也间接地增加中国企业的外延,国内企业要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同时,将大力推进成本、质量、财务、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和管理信息化,努力实现科学管理。

集约经营之路

加入WTO后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看,我国大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仍是我们的最大不足,规模就是覆盖力和影响力。在当前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动力,以跨国公司为载体,在全球范围进行生产结构调整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们不能消极地抵御外国跨国公司的挑战,只有加大联合自强,加速经济一体化进程,把自己的企业办的更大更强,要努力提高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走高科技、国际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创新之路,以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应对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国际竞争,才能趋利避害、乘胜而起,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外向发展之路

加入WTO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可以使生产要素得以跨国优化配置,这可以促进全球范围的资本流动、产业转移和技术共享。因此,国内的企业可以利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机会,发挥劳动成本低、资源丰富和市场广阔的优势,扩大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的空间,并通过引进、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实现企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促进行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在一个新的高起点上的跨越式发展。

问题总是在、可以预知和解决的,关键是怎么去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入世也为中国陶企走出国门提供了条件。2002年广东、福建等省的出口数据表明,沿海各省正在积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积极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中国陶瓷业四大战略失误


我国是世界上陶瓷产量最高的国家,然而我国的陶瓷产品档次却又是相当低的,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我国陶瓷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四大战略失误,制约了我国陶瓷业的提升。

亦步亦趋开发设计缺个性

中国陶瓷企业多种产品缺乏领先的开发设计能力,是其发展受到牵制的主要原因。这也决定了我国整个陶瓷企业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处于末端地位,而处在末端地位的利润往往是非常低的。

全球化扩张遇到的最大阻力是核心技术和开发设计能力。而中国的陶瓷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程度越深,其开发设计的劣势就越明显。在中国的市场开放以前,开发设计能力的缺乏表现得还不很明显,但在开始参与全球竞争之后,这个问题就表现得比较突出。出口加工主要靠贴牌以及国内高端市场被外国公司控制的事实就是一个明证。这种更多地表现为由于没有核心技术而造成的非贸易壁垒,会成为今后发达国家阻碍中国陶瓷产品进入其领地的主要杀手锏,这会严重阻碍中国陶瓷企业的全球化扩张。

盲目多元化多子未必多福

中国陶瓷企业的盲目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企业由单一类产品发展壮大之后大都开始进入其他建材门类甚至其他行业,本来是想把这些新产品作为自己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是在进入这些新的产品市场时都遇到了与原来产品同样的问题。这种多元化看起来是在突围,实际上却又被这些产业所包围,无异于作茧自缚而难以自拔。

为什么说这种扩张是盲目的呢?事实上,盲目与否的主要标准是看产业的扩张是增强还是削弱自己的竞争能力,而中国很多陶瓷企业的多元化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自己的竞争力,所以说这种扩张是盲目的和急躁的。这种产业扩张仍然是在没有核心技术和开发设计能力的前提下所做的粗放的产品线扩张,看起来是在搞多元化,但是在进入的这些多元化领域里都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依旧处于在全球产业分工的产业链的下游,既没有丰厚的利润,也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角色混淆定位不准

任何一个产业,产业链顶端的利润是最丰厚的,由此直到产业链的末端,其利润是依次递减的。中国陶瓷企业在布局自己产业的时候,应该选择并观察将要进入的领域是在这个产业链条的上端还是在下端。如果是在上端,在行业中就有真正的主动性。中国陶瓷企业要有核心技术,或者是核心技术战略,关键是要在行业中用这样的技术来定位自己在整个产业链的位置。也就是说,中国陶瓷企业要做整个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条中的优势企业、关键企业、核心企业。在做产业布局的时候不能光考虑应该做什么产品或是什么新的门类,重要的是要选择在这个产业链中处于什么位置。

中国大部分陶瓷企业的多元化是平面地把自己铺开,这是典型的粗放型的经营方式,以为一个企业的强大最主要的表达元素是自己的销售规模。事实上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企业拥有庞大的规模却没有与这规模相适应的利润比例,这样的企业实际上是浮肿的,竞争力是非常脆弱的。规模战略实际上给中国的陶瓷企业带来很大的战略误导,使其不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利润的长久化,而在战略布局上出现极大的路线错误。这样做还带来一个更大的弊端,就是人才等关键资源被稀释,竞争力被削弱,很多大的陶瓷企业的轰然倒塌就证明了这一点。

广种薄收资源透支

我们往往把陶瓷行业看作一个成熟的行业,或者夕阳产业。实际上,这是对整个行业的误解。事实上,中国陶瓷行业所谓的成熟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日常层面的相对成熟,或者说是生产总量的扩张,而一个真正成熟的行业其标志是战略的成熟与合理数量的优质企业的存在。

中国陶瓷行业没有战略层面的差异,企业之间没有真正产业链条意义上的分工,只是集中在狭窄的制造领域竞争,这也是这个行业中大多数企业突围而又被围的主要原因。一个产业的真正成熟是不同企业在产业链条上的不同位置展开作业,企业保护自己在产业链条位置上的合理利润是最主要的。从这种意义上看,中国的陶瓷企业距离战略选位仍比较遥远。即便是在微观层面的企业经营方面,中国陶瓷企业的竞争力不但没有增强反而还在减弱。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在同一产业链条位置上广种薄收,造成原有的人才、资本等经营资源被快速稀释,使其整体的竞争力下降。应该说,越是同质化的竞争,给这种资源被严重稀释的企业造成的压力就越大;压力越大,对原有产业的附着度就越高,价格竞争就更为激烈;更为激烈的价格竞争在没有正确战略的引导下,反过来又产生了平面铺开的扩展冲动。陶瓷巨头的“块头”越来越大,而利润越来越稀薄,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分析]中国现代陶艺创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这里强调的“进入”是一种自身文化姿态的主动进入,是外来文化被吸收、接受并被认同的进入,是高等陶艺教育在国内普遍实施的人才战略进入,也是陶艺从其他艺术的夹缝中崛起的进入。回顾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这几年,最大的难度依然是陶艺文化身份的确立问题,而非中国陶瓷身份的认同问题。因为在传统陶瓷领域中国的“话语权”是世界公认的结论,而中国陶艺(现代陶艺或者当代陶艺)的“话语权”却微乎其微。如何来看待“陶艺文化身份”的问题,我想主要通过以下三点来认识:

一,中国陶艺文化在全球陶艺文化背景下所保持的唯一性。离开这个唯一性,中国陶艺的发展就无法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到必然的血脉联系与民族文化认同感;

二,中国当代陶艺的发展与世界陶艺的发展所保持的距离性。这种距离不是隔阂、矛盾、落后、敌对以及文化所带来的差异性,而是一种自身文化的自主性与独立性。我们既要在创新意识上保持与世界陶艺文化发展的同步性,也要抓住机遇寻求突破并保持自身文化的自主性;

三,陶艺自身语言的边缘化要有一定的界限性。如今,各种陶艺作品在一味“求新猎奇”的创新旗号下,不断在综合材料上加以改良与创新,作品的韵味(泥味、火味、釉味)逐步淡化,创作内容与形式均背离陶艺本体走向陶艺的边缘,模糊的陶艺发展语言将导致陶艺这类文化体系的崩溃与瓦解,这也是陶艺文化身份的最底线。

关于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自身文化位置与文化身份问题,是认识、理解现代陶艺文化的关键问题,是宏扬传统陶瓷文化、推动当代陶艺发展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在当前中国现代陶艺文化机制的转轨时期,更应该加强这类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总结分析中国陶艺发展10余年的状态,以下问题值得商榷与改革。主要论述如下:

1,现代陶艺学术位置的确立需要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重视不是一种简单的协会组织的确立,而是应该在主流整体文化框架体系中的位置确立。目前对于现代陶艺文化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薄弱阶段,对于现代陶艺文化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不仅在导入西方陶艺文化的研究上缺乏一定的学术针对性,也在国内陶艺文化发展的梳理工作上缺乏应有的战略。加大该学科的建设力度与研究力度,是目前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重要课题,作为传统陶瓷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对待现代陶艺的研究应该多角度、多学科、多形式的大力开展,对于当代生活状态下的陶艺文化发展,应积极倡导、实施新陶艺文化发展理念。

2,展览机制缺乏应有的机动性。在近十年来国内举办过若干次陶艺展览,从展览形式和内容来看,虽显得单一,但影响其效果的主要原因依然存在于展览机制上。比如国内没有固定的陶艺交流展览场所和专业展览策划机构,没有专职的陶艺策展人和推广陶艺文化公司。例如以对现代陶艺展览较为关注的广东美术馆来说,从整体陶艺展览策划、推广活动、陶艺文化研讨等方面来看,其活动影响力及其展览效果仍然局限于圈子内部的一种交流和思想碰撞。问题存在于多个领域,比如国内传统陶瓷展览馆和收藏的展馆很多,但具有传统陶瓷文化创新性质的策划展览、专门陶瓷主题性质的展览以及收藏的展览策划和活动基本没有。从中可以发现陶艺(或者陶瓷艺术)策展人的缺失一直是困扰着中国传统陶瓷文化推广、现代陶艺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强化独立策展人的地位以及陶艺策划活动、展览活动的广泛性。“独立策展人所推动的艺术应该是带有前卫、探索、实验的性质,而且是尚未受到大众惯常的传统审美思维方式完全理解和支持的社会工作,从而才能从边缘到主流的过程而具有挑战性、实践性和建构性的价值。”(冯博一)本土独立策展人的国内需求与国外陶艺独立策展人的有效介入是开展国际间的陶艺文化展览交流与学术交流的前提,在展览运做上要从“国际化”陶艺发展的视角去规范各项活动。国际性的交流平台需要更优秀的陶艺家的作品介入,需要更多陶艺理论家的建设性批评意见,需要跨国陶艺组织通过“官方”或者“非官方”的机构的协作,开创广泛、多样的陶艺文化交流绿色新通道。目前美国、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均有全世界较有影响的大型陶艺展览与学术交流活动,而中国在十余年的陶艺文化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却没有借鉴、开展此类性质的策划展览和学术活动,严重影响了国内现代陶艺的发展速度,也无法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直接与国际陶艺家组织建立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合作机遇。这样看来,当前与国外著名陶艺策展人的合作就显得非常迫切。

3,陶艺评选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目前陶艺发展方向的迷失与紊乱。目前全国陶艺评比由于介入展览的资金及其机构的多种原因,策展人的独立性得到诸多的限制,没有独立的学术策展空间,导致展览评选上存在很大的弊病。奖项的评选缺乏一定的客观依据,缺乏一定的学术导向,直接导致了评委、评选机构、组织结构、协办机构、陶艺家群体的盲目聘选、评选、组织、创作、参展以及懈怠的种种情绪。学术上的展览一定要在学术层面上加大公平力度,特别是对于长期从事该学科的研究者来说,奖项背后可能更多的是代表一种优秀文化的推广,一种学术上的最高标准的规定与规范,一种正确的文化发展导向。加之其他协会对于陶艺作品的评比接受,策划缺乏主题的针对性,展览多、作品杂、评选乱使得创作者的积极性与创新性大为降低。陶艺展览逐步沦为一种证书、奖项的认可与堆砌,评选的政治性倾向远远高于学术性。地方陶艺协会更广泛的开展各种陶艺学术活动,将陶艺文化更具体的介入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地方陶艺协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计划,将陶艺文化与生活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展现陶艺文化在居室设计、环境空间设计中的特殊亲和力与视觉魅力。

4,陶艺(陶瓷)“大师”的评选缺乏应有的道德、学术标准,评选机构泛滥。各类协会“大师”的评选不仅使陶艺(陶瓷)文化研究丧失了应有的学术地位,也使得陶艺收藏市场风险莫测;目前国内的陶瓷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越来越多样化,各种协会和组织均在“大师”评选的旗号下变相的获取利润。陶艺(陶瓷)“大师”是民间组织对于长期从事陶瓷创作的群体在工艺、学术、威望、德品等方面认同的一种称号。由于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部分组织结构和陶艺工作者开始借这类旗号大做文章,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导致真正的陶艺市场丧失。目前,当务之急是重新规范评选机制,还真正陶艺(陶瓷)“大师”一个清净的空间。

5,学院派陶艺文化身份的确立,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陶艺学科的建立与发展,为高等陶艺学科建立了应有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也导致大量高质量的陶艺创作群体过分集中,原有地方陶瓷研究所等机构人员力量的削弱。中国大量民间陶瓷产区文化资源优厚、市场前景非常强大,中国的国情更需要陶艺文化切实的介入生活,介入市场,介入工业文化的产业链改革上。地方研究人员与院校研究人员的过分分割,为中国陶艺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过分集中的院校学术研究导致无用学术研究的泛滥。而地方研究人员的削弱为科研在实际应用领域上的创新与推广带来了无法挽救的损失。

6,批评的缺失,导致目前陶艺展览及其各种陶艺活动的寂静。一团和气、平均主义的倾向为陶艺的发展制造了一层层的迷雾。新观念、新思维的形成得不到重视与推广,缺乏竞争机制与斗志。陶艺批评体系需要快速的介入整个中国陶艺发展的进程之中。只有客观的批评以及规范的批评性机制介入,才能保证整体陶艺学术及其陶艺市场的活跃性。缺乏批评意识的展览活动,无法刺激陶艺文化的真正成长,也无法在发展过程中总结有益的经验、吸取落后给予的惨痛教训。建立应有的陶艺批评理论体系,要求专业的批评家介入各种陶艺展览与活动,全面的整合展览信息、反馈意见以及促成各种配套机制的建立。批评要敢于引导展览、推动展览、完善展览、规范销售渠道。以现代陶艺文化的颠覆性语言特性,形成具有当代文化特征的陶艺语境。

7,陶瓷经济学的研究与开发缺乏专业人才的疏导。目前不仅陶艺市场没有真正的经济人才疏导,同时在院校、企业、展览机构、收藏机构等环节上均缺乏陶瓷经济学科体系的人才机制引导。将经济学学科的知识尽快的导入陶艺文化发展轨迹上来,为陶艺市场的正常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规范性与约束力;健全的陶艺市场需要一种文化体制的引导与制约,也从根本上需要市场文化的自主觉醒。经济学科的知识纳入陶艺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的行为,而是包括工业领域、民间陶瓷产区领域上的真正大陶艺革命时代的开创与建立。

8,陶艺文化逐步高端化、学术化以及纯艺术的创作倾向一定意义上为陶艺更广泛的介入生活制造了观念上的麻烦。倡导新陶艺的发展理念。鼓励陶艺创作群体对于新材料、新观念、新手段、新工艺、新视角、新形式、新媒介的实践与创造。传统陶瓷文化在当代需要新文化、新生活创作理念的注入。

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需要一种成熟的展览机制、更多的独立陶艺文化策展人、完备的展览场所、公正的评选程式、开放的院校教育、建立国际陶艺文化交流机制、人才引进机制、人才培养机制,创造良好的国际沟通与交流。上述问题的切实解决不仅是基于中国现代陶艺的位置与身份问题的思考,也是为解决中国陶艺大市场快速发展而制定的有机策略。

山东陶瓷期待走出“贸易摩擦”


“现在虽是时令上的春天,却是建筑陶瓷业的冬天。”淄博一家陶瓷企业负责人宋文通,对记者表述了自己的迷茫。

日前,号称“史上最大”的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调查作出初裁,山东21家建陶企业,普遍被征收73%的临时性反倾销税率。

无疑,“山东制造”已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重灾区。省商务厅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该省出口产品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8起,占全国同类案件总数的88.9%。其中,反倾销6起、保障措施2起,涉案企业228家,案值2.55亿美元,同比增长313%。

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山东制造”如何走出贸易摩擦的泥沼?

就上述欧盟对华瓷砖反倾销调查初裁来说,或许从全省范围来讲,这次裁定对该省的影响并不大,涉案企业仅有21家,案值775万美元。然而73%的税率却足以将中国建陶业拒于欧盟市场之外,使企业本就艰难的国际发展之路更加举步维艰。

据信益陶瓷(蓬莱)有限公司行政部总经理钟国强介绍,作为配合调查但未被抽中的企业,信益最终被征收的税率是32.2%,而原来的关税仅为5%。“虽然比同行高达73%的税率低了近一半,但是公司出口的都是高档产品,出口的成本已经接近欧盟内企业的成本,我们出口的产品已经没有任何价格优势。”

更让陶瓷企业心痛的是,经历了艰苦的市场开拓,本该扩大规模,享受成果的时候,欧盟市场突然紧闭的大门,几乎让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

“今年,原本有一位西班牙客户,计划将一个4亿美元的项目交给我们代工,现在因为反倾销的缘故,客户已经转到东南亚去寻找供应商了。”钟国强无奈地说,“现在,只能眼看着自己养大的孩子被别人抱走。”

“继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泰国等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后,这已是中国陶瓷10年内遭遇的第6次反倾销调查。”省建材行业协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瓷器是中国的发明,淄博又是驰名世界的瓷都,而现在中国出口的陶瓷却受到这种待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不仅是陶瓷,纺织、钢铁等该省传统优势出口商品都遭遇过反倾销调查。”省商务厅公平贸易处处长王玄瑜表示,近年来,针对传统领域的贸易摩擦强度更大。其中,土耳其对织物及服装进行保障措施调查,该省案值高达1.3亿美元;俄白哈关税同盟对彩钢板采取反倾销措施,该省案值1.1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对该省产品实施反倾销的国家不仅有欧美、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土耳其、印度等国家,涉案产品主要包括纺织、食品、钢铁、陶瓷、纸张、水泥等该省在出口方面具有优势的行业。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国贸系教授孔庆峰认为,“贸易摩擦的频频升级,还反映了我国包括山东低成本发展战略尚未根本调整。”他表示,“长期以来,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模式,发挥的都是我们的传统比较优势,无论是中国制造还是山东制造,都只是物美价廉,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和附加值不高。”

孔庆峰说:“从企业自身来讲,应加大研发投入,并借助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时机,积极走出去,通过投资设厂、合资并购等方式,规避频发的反倾销案件。同时,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企业还应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我们的产品竞争力是很强,很有优势,但是品牌附加值还是不够。”山东省财政学院教授王蔚指出,“无论是陶瓷还是其他出口产品,根本的出路在于塑造民族品牌,从产品输出到技术输出,再到品牌输出,最后到资本输出,这是外贸企业的必经之路。”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中国陶瓷走出国门的战略思考》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中国陶瓷走出国门的战略思考》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中国古代陶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