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导航 >

官窑瓷珍品找人鉴定有诀窍

官窑瓷珍品找人鉴定有诀窍

瓷器鉴别 瓷砖 陶瓷文化

2020-02-03

【www.taoci52.com - 瓷器鉴别】

中国历代贡瓷、宫廷瓷、官窑瓷及清末民国至当代的类官窑瓷、名人名家瓷的瓷器鉴定可分成几大板块。

第一板块:唐五代秘色釉瓷、宋五大名窑瓷、元枢府窑卵白釉瓷等元代以前的贡瓷、宫廷瓷之鉴定,在我国文博界早已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鉴定体系,且故宫博物院等收藏已成系列。如有此类祖传或出土瓷器者,可找北京及各地的博物馆专家鉴定最可靠。鉴定权威机构: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各地省市级博物馆。

第二板块:明清官窑彩瓷之鉴定,在我国古玩界也早已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鉴定体系,且明清官窑瓷买卖过去多在文物商店、古玩市场进行。如有此类瓷器,找官方文物商店系统的专家及民间老古玩商鉴定最可信。

明宣德青花梵文罐

鉴定权威参考书为原古玩行学徒、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的耿宝昌所著《明清瓷器鉴定》等。

第三板块:清末景德镇官窑关闭之后,一批宫廷瓷画师所画的浅绛彩以及珠山八友的瓷画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陶艺最高水准,可誉为类官窑瓷。但类官窑瓷中的清末浅绛彩、民国珠山八友彩绘瓷、当代红色官窑瓷及名人名瓷收藏等,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收藏体系,其收藏者仍属于地域性。故如有此类瓷器者,找景德镇陶瓷专家鉴定最放心。

第四板块:那么官窑里的官窑宋五大名窑里的宋汝窑瓷找谁鉴定?宋汝窑瓷是中国青瓷之魁、宋朝官窑瓷之首,由于1987年才正式考古发掘出窑场遗址,_且文博界关于“汴京官窑”是否存在,是否就是“宜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之御汝窑,争议不断。文博界公认传世宋汝窑瓷仅七八十件,多藏于博物馆。而民汝窑瓷片至少已出土数十万片。宋宫廷指令汝州烧造供御青瓷,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而宋朝当年“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的“出卖”宋汝窑瓷,古玩界称之为宋汝窑剔窑器,如今也多有出土。所以,鉴定宋汝窑瓷最具权威的应该是一批长年亲临汝窑遗址考古发掘第一线的河南省汝瓷专家,而不是隐身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处的专家。

第五板块:民窑里的具官窑品质的元青花瓷找谁鉴定?元青花是当代民间陶瓷界收藏的热点,2005年7月佳士得伦敦拍卖会创下“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3亿元的世界拍卖纪录。中国国内民问陶瓷界连续举办了两次“元青花国际研讨会”,其发起人是上海社科院学者、博士生导师、民间元青花收藏研究者许明先生等。按照文博界的传统说法,国内外博物馆仅藏中国元青花300余件。但中国民间收藏界近年来公开收藏展示出来的标明为“元青花”的收藏品己达数百上千件,当然真伪有待鉴定、探讨。元青花是景德镇民窑供外销生产的民窑器,其精品多由西亚宫廷收藏,笔者以为其“民窑性质,官窑品质”,可称之为民窑瓷里的“官窑”器。元青花精品收藏最多的为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伊朗阿特别尔神庙伊朗国家博物馆等。故元青花精品器真伪对照、鉴定最权威的地点,海外是在土耳其、伊朗的博物馆;国内应该是在出土产地博物馆,元青花出土器鉴定,最有发言权的是景德镇元青花窑址考古发掘专家。明清故宫没有收藏过一件元青花,如今故宫所藏元青花也多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博系统调拨的。

因为当代文博界关于宋汝窑的研究刚起步、元青花研究还没有成熟,中国古陶瓷研究最权威的故宫博物院里,也没有一位真正顶级权威的宋汝瓷专家、元青花专家。所以,民间古陶瓷收藏界在宋汝瓷、元青花学术鉴定研究上,叫板北京故官古陶瓷专家,这是中国古陶瓷学术鉴定、理论研究的新动向、新气象,尤其令民间收藏界人士雀跃,看到业余古陶瓷学术研究的希望。

第六板块:杂窑、小窑、偏窑瓷找谁鉴定?除以上所列几大板块的瓷器鉴定找相关专家之外,宋耀州窑、宋建窑、宋元明龙泉窑等都曾生产过“贡瓷”、“宫器”,这些“贡瓷”、“宫器”,也可找最有发言权的各产地的博物馆专家鉴定。古陶瓷收藏圈内最难鉴定的器物实际就是那些各地杂窑、小窑、偏窑出产的瓷器。很多杂窑器物,连年老的顶级古陶瓷鉴定权威都没有见过。俗话说“书画人门难,进门易;陶瓷人门易,进门难”,难就难在对历代各地杂窑、小窑、偏窑器物的鉴定。笔者的经验是,此类器物找出产地的古陶瓷行家、古陶瓷商贩鉴定最合适,因为他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条件。最终的鉴定参考意见以出产地、出土发掘地的古陶瓷专家、古陶瓷商贩的鉴定意见为准,千万别轻信所谓的古陶瓷权威说此类器物“有意思”、“蛮好玩”、“很精彩”等胡言。

“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古陶瓷界没有全能的鉴定大师,只有各有专长的鉴定专家。为此告诫收藏者:何种何类瓷器,就该找何种何类瓷器专家鉴定最具权威性。

至于一般仅花数百数千元收进来的普通收藏品,不想以数十万、数百万元送拍卖行拍卖的珍贵藏品,只要找古玩圈的鉴定专家鉴定一下即可。大可不必兴师动众,惊动国内古陶瓷界的权威、博物馆的专家、收藏界的名家。因为唯有国宝级的、一二级文物以上的宋五大名窑、官窑瓷器,才值得买机票、订宾馆、请专家、设盛宴,招待权威人士为你的收藏品作权威鉴定、权威宣传。

俗话说:舍得大付出,才会获得大收获,对于企业界里的收藏家们来说,古玩的收藏鉴定拍卖与企业新产品先期投资研发、中期生产、后期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链产生的品牌效应,其实也是相似的。

艺术品鉴定是一种文化学术行为,而艺术品拍卖,却主要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商业行为,就要依据商业潜规则进行。个人赏玩的收藏品,可以请亲朋好友专家免费鉴定,如想在拍卖会前造势,想高价、天价拍卖掉自己的收藏品,最好先花钱请一名艺术品经纪人来操作,因为投人与产出比是相对应的。如果你想在拍卖会上赢利十万元却不想花数千上万元鉴定费及拍卖画册宣传版面费,你想赢利百万元却不承诺拍卖赢利后与经纪人按10%至30%以上的比例分成,可能你会投机成功一次,但经纪人不会再上当受骗第二次。

为何很多民间收藏家抱怨自己的收藏品比人家的品相好、格调高,人家的收藏品不但能进人拍卖会,而且能拍出高价,而自己的收藏品连拍卖公司的小门也进不去。原因就是他们不熟悉种种艺术品拍卖潜规则,“想拍卖,找不到北”。

文化收藏有文化收藏的乐趣,投资收藏有投资收藏的窍门,古陶瓷藏品找人鉴定,因鉴定目的不同,其鉴定方法及鉴定程序也不相同。其中奥秘,多也!古玩之河,深也!

找实力派鉴定专家鉴定最可靠陶器与瓷器

虽然统称为“陶瓷”。但赏玩陶器者,一般都懂得些瓷器知识,因为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瓷器。从使用日用瓷器到赏玩现代艺术瓷,从收藏古代瓷器到收藏古代陶器,这似乎已成了一条陶瓷收藏的规律。

虽然陶是瓷的源头,但赏玩收藏陶瓷者,多是从瓷器开始的。

然而,重点赏玩瓷器者,并不一定懂得陶器。其从赏玩新瓷着手,到收藏赏玩古代瓷器就戛然而止了。

仅仅赏玩收藏瓷器的人,收藏圈内主要分为三类:其一,专赏玩收藏当代名人名瓷者;其二,专赏玩收藏明清青花彩瓷者;其三,专赏玩收藏魏晋、唐宋、辽金及元代老窑瓷者。如今我们统称的陶瓷收藏家,还可以分得更细。如明清青花专题收藏家,明清单色釉专题收藏家,明清五彩、粉彩、珐琅彩专题收藏家等。笔者如此细分,是想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学科分类,各显神通。

在当今收藏社会,“陶瓷专家”仅仅是一个统称,不要找到什么陶瓷藏品,就都去找某一位“陶瓷专家”鉴定,仿佛名声在外的权威“陶瓷专家”鉴定任何陶瓷藏品都能一锤定音一样,迷信权威。

在文博界,有考古学术背景的专家,如已故的陈万里及冯先铭等陶瓷历史考古派的弟子们,鉴定出土的远古、高古陶器和高古老窑瓷器更游刃有余。有古玩行古陶瓷经营背景的专家,如北京已故的孙流洲及耿宝昌、上海的薛贵笙等陶瓷传统鉴定派的弟子们,鉴定明清彩瓷更得心应手。而鉴定当代陶瓷界最难鉴定的以假乱真的高仿瓷,是当代那些仿古瓷高手及策划经营者们最拿手。

中国当代屈指可数的专业古陶瓷鉴定大家,以个人的学术成果及鉴定经验、个人的学识修养及人格魅力,受到古陶瓷收藏者们的追捧、爱戴、崇敬,这是礼仪之邦尊老敬老的传统。遗憾的是,当代古玩书画艺术品拍卖界的一些炒作者,为谋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到处打起顶级权威专家的牌子,把那些年老的超级鉴定巨星当摆设,当推销高仿瓷的道具,尤其利用年老体弱的老专家鉴定时一时眼花的疏忽,把惟妙惟肖的高仿品推销给那些腰缠万贯的收藏企业家。

其实,找实力派鉴定专家鉴定才最可靠。如青瓷找青瓷实力派鉴定专家,青花找青花实力派鉴定专家,彩陶找彩陶实力派鉴定专家等。因为陶瓷这个大项里,也有各专业分工,迷信某一位全能的古陶瓷鉴定专家鉴定,才是找人鉴定的误区。

taoci52.com精选阅读

依伯抱来“南宋官窑”瓷器 想找人鉴定值多少钱


胡依伯带来的贯耳弦纹瓶

胡依伯带来的鱼耳炉

“我想找东快互帮平台来帮帮忙。”昨日一早,79岁的胡依伯便神秘兮兮地提着一个布袋子来到了我们报社。“我这有两个南宋官窑瓷器,是从祖上流传下来的,价值不菲。”

“关于它们的来历,父亲也只和我说是家里一代代传下来的,听说以前是宫里的,挺值钱。”胡依伯说,他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才发现,这两个“老玩意儿”很可能是南宋的官窑瓷器。

胡依伯从袋子里拿出来两个瓷器,都是呈青色的,一个为瓶状,另一个为炉状。

“南宋官窑青瓷特征,应该是‘紫口铁足’,即瓷器上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足部无釉处呈现铁褐色,你瞧,这两样是不是都这样。”拿着瓷器,胡依伯分析起来头头是道。

“中国故宫博物院鉴定专家和一些业内的专业人士都有看过,他们都说是真品,要好好保存。”胡依伯说,为了保险起见,我想再找专业的人士鉴定一次。

记者互帮

记者为胡依伯联系了福建省收藏协会,将于今日前往现场对这两个古董进行鉴定。或者,亲爱的读者您对于古玩收藏这方面有所了解,您也可以通过咱们的东快互帮微信公众号来与我们进行互动。

东快记者潘怀东文/图

鉴赏宋代官窑有诀窍


在多年的收藏经历中,郝玉珑对宋代官窑瓷器也是非常喜爱,对于宋代官窑瓷器他也有较为系统的研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特意把自己总结的宋代官窑辨析窍门介绍给广大藏友:

宋代官窑分北宋官窑(汴梁窑、旧官窑)和南宋官窑(杭州窑为新窑),南宋官窑又有修内司和郊坛下先后两窑。

北宋宋徽宗在汴京自置窑烧造瓷器。可惜为时不久,出品不多,宋室南迁致使官窑毁于金人之手。以后南宋又在修内司即今杭州凤凰山下建窑烧瓷。完全承袭官窑的遗制,故亦称官窑,又称修内司窑或简称内窑、新窑。其后南宋又在凤凰山的郊坛下另立新窑称郊坛下窑。至今汴京官窑与修内司窑均未发现窑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人员找到并发掘了位于杭州市凤凰山麓乌龟山的郊坛下官窑。发现了一些瓷片、窑具和残器。现见到的官窑器都是传世品。根据文献记载与发掘资料及传世品综合官窑器物的特征有这么几个:

胎:北宋官窑胎色紫褐、釉色浅,南宋官窑胎色呈灰黑色、深灰色、紫褐色,均色深,故称“黑胎”,胎质一般较薄,胎质细密。

釉:北宋官窑胎色有月白、粉青、大绿、油灰等色。在当时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后世则以粉青为上,月白次之,油灰最下。修内司窑之器因先有汴京官窑所鉴,故出品更佳。釉水下流故口上釉稀薄,而且微露紫色,称其器为紫口铁足,并以此为贵。汴京官窑与修内司窑均有窑变。釉色晶莹,釉面有开片纹,釉斑则以鳝鱼血为上,墨纹次之,光彩辉耀,尤觉奇异。

南宋前期釉较薄、滋润、呈乳浊状,有玉质感,釉色以粉青为主,间有灰青、青黄、蜜蜡等色,通体满釉,史称薄胎薄釉青瓷。南宋后期,釉色与前期相同,而釉层加厚(多次上釉)有的器物釉的厚度超过胎,有垂流釉现象,多用垫并烧造,足端无釉呈深灰或灰褐色,为薄胎厚釉青瓷。

造型:有纸锤瓶、贯耳瓶、瓜棱瓶、筒子渣斗、花盆、香炉、盘、碗、洗子等。

明代瓷器鉴定有四招


明代是中国瓷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明代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烧造技术,在宋,元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提高,制瓷工艺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宋,元时期,瓷器以单色釉为主,到了明代,五彩,斗彩以及各色彩釉逐渐发展和流行起来。青花瓷在元代已趋成熟,但存世量极少。经过明代的改进和创新,青花瓷才被推广开来并成为中国明代,清代及现代瓷业发展的主流。

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绘画)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及虫等无不入画。明代早期以写意画为主,画风自由、奔放、洒脱;明后期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约轻快,极有漫画趣味。

发展周期:

整个明代1368——1644年,先后有十七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276年(除南明外)

其瓷器的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

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

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

民窑不仅产量超过官窑,而且烧成了许多高质量的可以与官窑相媲美的瓷器。明代青花、五彩、斗彩瓷器是瓷器生产的主流。如何鉴定明代瓷器,具体说来,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 造型

明代瓷器的造型,是鉴别真伪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各类器型多能确切表现本时代的生活习惯、审美标准、风俗面貌和技术成就。若能谙熟并善于识别其形状和神态,就掌握了一种比较可靠的鉴定方法。

在鉴别中,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无须多究,便可一眼识破那些低劣的赝品;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对那些貌似真品的伪作,经细心体察和揣度后,就能看出神离之处,找出其细微差别;

对于造型,要从以下几点去观察:器口、腹、底、柄、耳、颈、流、系、足以至器里。若能经常测量器体部位,体重厚薄,熟记大小,对于鉴定工作更为有利。

2 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也和造型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明初永宣青花器上的晕散下凹斑痕等特有现象,在后代的仿品中都不能准确再现。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他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也很重要。发现时代的特征,找出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器物,都应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在决疑辨伪中,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为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也是断代和鉴别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鉴定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

对于明代各种不同的釉面观察方法,除以眼目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观察时更要注意釉质的粗细,光泽的新旧,釉面的厚薄,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的程度等特征。

对各时代釉面的典型表现,要牢记心中,对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干涩,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等状态也需掌握,这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4 款识

明代瓷器各代款识千差万别,凭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笔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识,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及早期和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明朝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发展阶段,窑场数目空前增多,明朝生活陶瓷,建筑陶瓷和其它类型的陶瓷制造大大地超过了以前历代,展示了陶瓷业大发展的局面。

官窑瓷鉴定:必须过乾隆瓷这一关


随着古玩收藏品投资风潮愈演愈烈,在古陶瓷鉴定实践中,形形色色的鉴定专家鉴定古陶瓷年代的标准愈来愈宽松。

如元末明初洪武年的青花,文博界过去的界定标准比较模糊,统称元末明初青花。但拍卖行的鉴定专家如今鉴定时喜欢把这类收藏品年代往前靠,即鉴定为元青花,原因是元青花比明洪武青花更值钱,更可以拍出好价钱。

清顺治 青花树叶诗文盘

如明末崇祯清初顺治青花,海外收藏界过去也难分清明末崇祯、清初顺治的青花,统称明末清初青花。但收藏界的鉴定专家如今鉴定时喜欢把这类收藏品年代也往前靠,即鉴定为明崇祯青花,原因是明青花收藏品位终究比清青花的价格要稍高些。

如清末民初瓷器,传统收藏家很少赏玩,如今大量新中国成立后旧仿、改革开放之后高仿的瓷器,大都被古玩商家说成是民国的,即行话所说:“民国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那么,真品民国瓷也都往前靠,笼统地称为清末的,因为清末与民初民窑瓷器价格本身就差不多。不过这里有一个特例:因民国年间景德镇“珠山八友”彩绘瓷的出现,民国新粉彩精品艺术价值高于清末民窑粉彩。把民国新粉彩说成是清末的,反而会弄巧成拙。

以上所说的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清末民初瓷器,本身就存在难鉴定的问题,这原都属于古陶瓷学术上的问题,收藏界过去很少有人为之钻牛角尖、较真劲,非要弄清楚到底为何朝何代瓷器。因为两个朝代交界,或许仅隔一年、仅隔一天。如收藏界常见到有人为一件花瓶是宣统瓷还是民国瓷争论不休,旁边有人说了一句“清朝与民国只相差一天”,争论双方哑口无言了。其实,同样的瓷土、釉彩原料,同一个工匠,同一个瓷窑,在明末做好坯、挂好釉,在清初烧成的多得是。此类器物,虽有年份之分,但其工艺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却是相似的,没必要较真,非要搞清楚不可。

但古陶瓷收藏绝对需要搞清楚的有两个要点:一要辨清清乾隆器真伪;二要辨清清乾隆官窑器真伪。

其一,我们需要重视的是:

不少有文物商店背景的古玩商家,如今在拍卖行当家,他们把过去鉴定为清嘉庆、道光青花五彩典型器都说成是清乾隆器,因为这里面两者的收藏品经济价值之评估大不相同。

原因是清乾隆年间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高峰期,20世纪50年代文物主管部门发文规定:

清乾隆60年前的古陶瓷不能出口。这就界定了一条乾隆古玩文物出口标准线。此外,当年老古玩家只玩乾隆以上的瓷器,乾隆以下的瓷器少有人重视收藏。即在古玩行,乾隆瓷器价格一般要高过嘉庆、道光器一倍左右,这是古玩行的传统行情。如今拍卖时把嘉庆、道光器鉴定成乾隆器,其价值就会翻一倍左右。

所以,古陶瓷收藏者如能辨得清乾隆器真伪,才‘算真正开始人古玩行门了。识不识乾隆器,识不识乾隆以上瓷,是玩古陶瓷的一条专业鉴定底线。

其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如今不少有北京琉璃厂古玩街买卖关系的后代收藏家把大量民国年间北京琉璃厂细瓷店卖给外国人的出口仿官窑器“海归回来”,送进中国国内著名的拍卖行拍卖,且大多高奏凯歌,成交价高达数十万、数百万元一件。需要说明的是,民国北京琉璃厂细瓷店精仿官窑器,非顶级高手不能辨伪。如今最早的民国仿官窑器也已有近百年历史,随着岁月流逝,那批瓷器表面上也都闪出蛤蜊光,闪出岁月的光晕,不熟悉那段仿制史的收藏者很难分辨得清。

清三代官窑瓷里,乾隆瓷的器型、釉水、纹饰变化最多,产量最多,故民国期间仿制品数量也最多。以1:1000的仿制比例计算,把当年天津专仿官窑瓷的同泰祥等名号仿制品加起来,仅官窑民国细瓷仿品就有多少件,一算便心知片l:明。21世纪后中国内地中小拍卖行拍卖的所谓清乾隆官窑瓷,90%是聊品,或许10%被一般瓷器专家鉴定为真品的官窑瓷中,又有50%是海归回流的民国细瓷仿品或留存于内地的民国细瓷仿品。

出土及传世的文物属国家所有,个人只有短暂的保管权、使用权、观赏权,这是文物保护常识。据一项非正式公布数据记录:

在上海,文革前被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一二级文物官窑瓷,民间仅存300件左右。按中国民间收藏界较公认的一种推测:国家所藏的文物与民间秘藏的文物数量,比例为1:1。以这种比例为基础,让我们回想一下:从1993年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开始拍卖书画古玩以来,上海的朵云轩、敬华、崇源、上海国拍、东方国拍、上海新世纪、嘉泰、上海拍卖行等拍卖公司举办的古玩瓷杂拍卖会,已拍卖了多少件官窑瓷?据了解,2000年前,海外回流官窑瓷还很少见,北京嘉德、瀚海拍卖公司新世纪后拍卖的官窑瓷,较大部分是由上海民间收藏家提供的,那么上海民间收藏家旧藏的官窑瓷(从拍卖会上新拍回的官窑瓷不算)还剩多少呢?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上海的朵云轩、东方国拍、上海工美拍卖公司等在新世纪后已少见或已取消瓷器杂件专场拍卖会。改制的上海敬华及上海崇源、上海国拍,虽设有瓷器杂件拍卖专场,但每场拍卖会,官窑瓷真品仅有儿件?这就等于告诉我们:如今知名的拍卖公司,想举办一场官窑瓷器、民窑精品瓷器专场,在民问征集拍品越来越困难了。虽然新世纪后,原上海敬华一亮相,就跻身中国拍卖官窑瓷公司行列的前三位(另两家为北京嘉德、北京瀚海),但知情者都知道,上海敬华当年拍卖的官窑瓷主要为上海文物商店库存旧藏,民间收藏家提供的官窑瓷拍品比例不大。

当然,还有一种收藏拍卖现象:收藏家拍下一件拍品,数月数年后转手让另一家拍卖公司再拍卖。但这种现象在一!5画拍卖界非常多见,在官窑瓷拍卖界并不普遍。我们可以仔细对照京沪著名拍卖公司的拍卖画册,同一件官窑瓷的换手拍卖率并不高,即至少有一半以上富翁买家把花几十万、几百万元拍进的官窑瓷暂时秘藏起来了。

民间旧藏的官窑瓷拍品资源基本上已枯竭,民间拍卖回来的新藏官窑瓷又重新开始被秘藏,这是当今艺术品拍卖会上难见官窑瓷真品的主要原因。

随着原国营的拍卖公司纷纷改制为股份制,不少私营拍卖公司和私人承包的拍卖公司里的个别人,越来越不顾商业道德。新世纪后,为弥补征集不到民间官窑器拍品的缺憾,有些人开始往景德镇跑,成批定制高仿官窑瓷,冒充真品,并印制成精品画册,愚弄财大气粗的所谓官窑瓷收藏者。暗箱操作者大都美其名曰为从海外征集回来的,而上当受骗者不计其数。

以上介绍了新世纪后中国拍卖界拍卖官窑瓷的状况,是想提醒官窑瓷追求者,官窑瓷市场有风险,人市请谨慎。如想收藏乾隆以上的官窑瓷,先要学会识别新世纪后高仿乾隆官窑瓷,重点要学会识别民国年间精仿乾隆官窑瓷,然后你才可以上拍卖会参与竞拍真品乾隆官窑瓷。

总之,“能否识别清乾隆民窑瓷”为民窑器鉴定标准线。

“能否识别清乾隆官窑瓷”为官窑瓷鉴定标准线。原因是:清乾隆年间是中国古陶瓷工艺的集大成时期,创新工艺达到繁荣期,估古工艺也达到顶峰期。如收藏元明清彩瓷,赏玩清乾隆以上彩瓷最有收藏价值;拍卖元明清彩瓷,拍卖清乾隆以上彩瓷最有经济价值。为何几十年来中国文物部门及海关,规定凡清乾隆60年以前的古玩瓷器等不允许出口,原因也在此。

这是文博界、收藏界一道公认的收藏、鉴定、出口标准线。

为此,笔者凭30年古陶瓷收藏实践,拟定这样一条古陶瓷收藏标准线:一名古陶瓷收藏者,如分辨不清楚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清末民初的古陶瓷不要紧,但你必须要过鉴定清乾隆瓷这道关。

会识别清乾隆以上民窑瓷,你才算真正的古陶瓷收藏者;会辨别清乾隆以上官窑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古陶瓷收藏家。

官窑瓷器价格 如何鉴定


南宋官窑瓷釉呈色非常丰富,大体上有粉青、灰青、天青、月白、淡黄、密腊、鹅皮黄等,其中以粉青色为最佳。本文根据十余年来仿制南宋官窑的实践,主要探讨南宋官窑瓷釉面粉青色形成条件及影响釉面呈色的有关因素。

一、南宋官窑瓷粉青色釉对釉中碱土金属氧化物RO、碱金属氧化物R2O含量的要求

浙江是青瓷的发源地,其釉的发展过程可以按三个历史时期,划分成三个阶段:

1.商周时期,为釉的孕育和形成阶段。此阶段釉中主要熔剂碱土金属氧化物RO的含量逐渐提高到15%,碱金属氧化物R2O的含量较低,变化不大,一般不超过3%,而着色剂Fe2O3的含量较高,一般在3%以上。随着窑炉设备和烧制技术水平的提高,烧成温度能达到1200C,此温度能把釉浆烧成光亮、半透明、富含玻璃相的瓷釉面。该阶段是原始青瓷出现时期,即以陶到瓷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釉都比较薄,有小裂纹,胎,釉结合不好,多数易剥落,带有一定的原始性。

2.汉至隋唐五代时期,釉的成熟阶段,该时期碱土金属氧化物RO的含量增加到18%以上,碱金属氧化物R2O的含量仍变化不大,不超过3%,而Fe2O3含量降低到3%左右,这就形成了真正的石灰釉。这个时期窑炉的烧成温度接近1300C,胎、釉交界处的中间层得到充分反应,使得胎、釉结合良好,无剥釉现象。汉、晋时期的越窑青瓷是这个阶段典型的代表。

3.宋代以后,釉的提高阶段。这个时期,釉中碱土金属氧化物RO的含量又重新降低到15%以下,而碱金属氧化物R2O的含量从前一时期的3%左右增加到5%左右,这就形成了石灰——碱釉。石灰——碱釉的出现,为釉面粉青色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官窑青瓷时处南宋,是浙江青瓷最辉煌的时期,南宋皇宫对瓷釉面呈色要求很高,要求釉面呈色青中略带黄,不泛灰,柔和、淡雅、悦目的粉青色是南宋官窑瓷追求的最高境界。要达到粉青色釉,一方面,釉的物性必须为石灰——碱釉,另一方面,釉层必须很厚,长期试验显示:釉层厚度只有在1mm以上,才有可能出现粉青色,这个厚度比越窑青瓷釉要厚许多倍。石灰——碱釉中的碱金属氧化物R2O在高温时的粘度比碱土金属氧化物RO要大得多,这就使得厚厚的釉层在高温熔融阶段不会因流淌而使釉层变得很薄,瓷釉厚度能保持在1mm以上,这就是南宋官窑能以薄胎厚釉闻名于世的物质基础。总之,釉面出现粉青色,釉面厚度须在1mm以上。玻化程度很高的釉,且厚度在1mm以上,就只有石灰——碱釉能提供这样的物质条件。故南宋官窑青瓷釉中碱金属氧化物R2O的含量应在5%左右,而碱土金属氧化物RO的含量应低于15%。

二、釉面呈色与着色剂铁含量的关系

釉面呈色与着色剂铁含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用含铁的天然物质来装饰陶瓷器在我国有着古老的渊源和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釉。南宋官窑瓷釉的着色元素为铁,由釉料中使用紫金土这种富含铁的原料带入,因此,釉料中紫金土的含量对釉面呈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试验表明,釉料中Fe2O3的含量在1%左右时,釉面能呈现纯正的粉青色;含量在0.7%以下,色泽偏淡,为淡青、月白等色;含量在1.2%以上,色泽偏深,色调碧绿,呈现翠绿色。

三、釉面呈色与烧制气氛的关系

南宋官窑青瓷釉着色元素是铁(Fe),而Fe只有在Fe2+态时,才呈现青色。自然界中的紫金土,其铁元素以Fe3+态存在其中,因此,南宋官窑瓷釉必须采用还原气氛烧制,通过还原介质使Fe2+=Fe3+在高温烧制时达到相对平衡,还原比值(Fe2+和Fe3+含量比值)的大小,决定了釉面的色调。温度一定时,在强还原气氛下,还原比值大,釉面呈现悦目的粉青色;还原气氛较弱时,还原比值小,釉面色调偏灰,出现灰青色;在中性气氛和弱还原气氛下,还原比值很小,Fe2+基本上是Fe3+高温分解所致,釉面色调偏黄,呈淡黄、密腊、鹅皮黄等色。如在氧化气氛中烧制,则呈现亮黄色。因呈色元素Fe在不同气氛下,呈现不同颜色,同一种颜色,因还原比值不同,其色调亦不同。而南宋官窑瓷的烧制设备——龙窑,因体积庞大、燃烧点分布不均匀,且是平焰烧制,窑内气氛差别很大,能形成强还原的区域不多,这正是南宋官窑瓷釉呈色异常丰富的关键原因。

四、釉面呈色与釉料玻化程度的关系

陶瓷釉料同玻璃一样,都是由玻化氧化物,即网络组织氧化物(如SiO2)和变性氧化物(如CaO、MgO、Na2O、K2O)及中间性氧化物(如Al2O3、Fe2O3)组成,其完全熔融时的温度,是由其本身的化学成份决定的。一定铁含量的釉,其熔融温度的高低对色调深浅(如Fe元素在还原气氛中呈色)影响很小,因此铁含量相同,但化学成份不同,即熔融温度不同的官窑青瓷釉能烧出非常相似的粉青色来。釉面色调的深浅虽然同熔融温度的高低关系不大,但与釉的玻化程度关系很大,玻化程度高(烧成温度接近熔融温度,高温保温时间长),则釉面呈色偏深;而玻化程度低,则釉面呈色偏淡。试验显示,南宋官窑粉青釉的烧成温度大约在1250±20C,也即1230-1270。

五、釉面呈色与胎体铁含量的关系

陶瓷釉虽然类同玻璃,但因釉必须融合在坯体表面,所以釉的化学成份不象玻璃那样自由,它受到胎体化学成份的制约,釉和胎之间必须形成良好的中间层。中间层的化学组成比较复杂,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胎体的化学成份起到非常重要作用。把同一种釉施在不同胎体上,烧制时会形成不同的中间层,而该中间层对釉面呈色的影响非常大。具体对用铁元素做着色剂,在还原气氛下釉面呈色而言,同一种成份的釉,与不同含铁量的胎配合成瓷,在同一烧成制度下,含铁量高的胎,釉面呈色深;含铁量低的胎,釉面呈色浅。试验显示,南宋官窑粉青色瓷胎的含铁量为3±0.3%。

六、釉面呈色与釉层厚度的关系

南宋官窑青瓷之所以被后世所推崇,主要因其独特的上釉工艺,使釉层较厚,釉面能形成滋润如玉的效果。可见,釉层厚度对釉面呈色效果影响非常大。试验显示,在同等条件下,釉层薄,呈色深;釉层厚,呈色淡。这是因为,瓷胎、釉经高温烧制,能形成结合良好的中间层,如釉层薄,胎釉中间层距釉表面近,而中间层铁含量高,对釉面影响较大,使釉表面呈色加深;反之,厚釉,中间层距釉表面远,对釉表面呈色影响相对减小,釉面呈色淡雅。如胎体厚度在4±0.5mm时,釉层厚度控制在1.0——1.5mm时,釉面能呈现纯正的粉青色,釉层厚度在0.8mm以下,釉面呈灰青色,釉层厚度在1.5mm以上,色泽偏淡,呈现如月白等色调。

七、釉面呈色与胎体厚度的关系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胎体的厚度对釉面呈色亦有一定的影响,胎体薄,釉面呈色淡,胎体厚,釉面呈色加深。因此,当胎体厚度在2mm左右时,0.7mm左右的釉层厚度就能使釉面呈现粉青色,大量出土的薄胎粉青色残瓷片就是很好的例证。

综上所述,南宋官窑瓷釉形成柔和、淡雅、悦目的粉青色,需要许多相关条件,且要求比较苛刻,现归纳如下:

1.釉必须是石灰——碱釉,即碱土金属氧化物RO的含量在15%以下,碱金属氧化物R2O的含量在5%左右。单一的石灰釉,其高温粘度较小,釉层因流淌而变薄,无法形成厚釉层;而单一的长石釉(碱釉),其高温粘度较大,很难使厚度达1mm以上的釉层流淌均匀,特别是在玻化程度很低的烧成制度下。因此,只有石灰——碱釉才能形成釉面平整而釉层较厚的釉,石灰——碱釉是南宋官窑粉青色釉形成的物质基础。

2.釉中着色元素铁Fe的含量,对呈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Fe含量在1%左右,呈现粉青色的概率就大,而小于0.7%,则呈色基本偏淡,多为月白等色,大于1.2%则呈色偏深,多为翠绿等色。

3.烧制气氛是釉面呈色的决定因素。强还原气氛下,釉面可呈现粉青色,弱还原气氛下,呈灰青,中性气氛下,呈淡黄色或黄灰色,氧化气氛下,则完全呈现鲜亮的黄色。由此可见,必须在还原气氛下烧成才能呈现青色,烧制气氛的控制,对釉面呈色至关重要。

4.釉料玻化程度对釉面呈色的影响没有烧制气氛明显,但对色调的调控,亦是非常重要的。玻化程度高,胎、釉中间层反应充分,中间层的铁含量得以提高,且釉层因玻化程度相对较高,釉层因流淌而变薄,故釉面色调加深。反之,则偏淡。

5.胎体着色元素铁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釉面呈色。胎体铁含量变化,胎釉中间层铁含量亦随着变化,在胎、釉铁含量差值较大时,甚至改变釉面层铁含量,使釉层呈色发生很大的变化。胎体含铁量低,釉面呈色偏淡;胎体含铁量高,釉面呈色加深。胎体铁含量在3%左右时,釉面易形成粉青色。

6.釉面厚度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减小胎体对釉面呈色的影响,厚釉层使釉面距中间层远,呈色受其影响减轻,且因厚釉能使光产生乳浊效果,故釉层厚度达1mm以上时,釉易形成柔和、悦目的粉青色。当然,太厚,达1.5mm以上,则易形成月白色,而太薄,小于0.7mm,则易泛灰,形成灰青色。

7.胎体厚度对釉面呈色的影响,虽然不是很大,但当胎体厚度在2mm以下时,胎体铁总含量很低,对釉面影响力较小,故釉层厚度在0.7mm左右时,釉面就能形成纯正的粉青色。当然,胎体太薄,高温承载能力低,器物易变形,大多不能烧成正品。

宋代官窑瓷器鉴定方式


宋代是我国陶瓷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时代。江南一带由于其富庶的地理条件和以外贸易的发展,已形成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临安(今杭州),是当时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又是最大的消费城市。还有明州(今宁波)、越州(今绍兴)、温州、婺州(今金华)、处州(今丽水)等地,这些市镇,历史悠久,瓷业甚为发达,既是瓷器生产中心,又是瓷器消费市场和销售集散地。越瓷、婺州窑瓷、龙泉青瓷已久负盛名,各树一帜。"靖康之难",标志着北宋五朝的灭亡。

北宋官窑自1107年在京师开封设置,直“靖康之难”后开封沦陷,该窑存世的烧造时间不过十余年,而存世至今的器物,就少之更少。

因此鉴定北宋官窑瓷是中国陶瓷业的一道难题。尽管如此,我们更要认真研究、考证。我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用研究的成果打开窑址的大门。

北宋官窑瓷是中国陶瓷艺术的极致和巅峰,它的研制成功,沁润着帝王独具禀赋的智慧,将中国的艺术审美境界带到了一个新的纪元。历史的烙印永远铭刻着这位皇帝——宋徽宗。当今天,我们每个中国人谈起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伟大贡献时,都觉得光彩照人。

开封——这个中原古城,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标注着历史悠久、重要的发祥地等代名词。也正因为北宋官窑瓷落户于此,我们才嗅觉到她给我们带来了高雅艺术和美好的境界。让我们用敬仰的心灵,认真地研究北宋官窑瓷,通过鉴赏和交流,领悟到艺术的内在和卓越文化的魅力。

宋瓷的成交率,成交额和单件瓷器的成交价都非常理想,相比之下,“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的结果就未如理想,许多重量级明清器都未能成交,或者是未能以预期的价格成交。充分证明了我们上次所作的判断。其实,艺术品市场与股票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庄家,都有操盘手。对于中国古陶瓷,其实庄家不在中国而在欧洲。只要我们细心解读拍卖公司每次拍卖的成交结果就不难发现,在过去十多年来,除去一些特定的器物,明清瓷器的买家大多是中国人而卖家大多是欧美人,反过来,高古瓷器的买家基本上是清一色的欧美人,鲜有中国人出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考古人员找到并发掘了位于杭州市凤凰山麓乌龟山的郊坛下官窑。发现了一些瓷片、窑具和残器。现见到的官窑器都是传世品。根据文献记载与发掘资料及传世品综合官窑器物的特征有这么几个:

胎:北宋官窑胎色紫褐、釉色浅,南宋官窑胎色呈灰黑色、深灰色、紫褐色,均色深,故称“黑胎”,胎质一般较薄,胎质细密。

釉:北宋官窑胎色有月白、粉青、大绿、油灰等色。在当时以月白为上,粉青次之。后世则以粉青为上,月白次之,油灰最下。修内司窑之器因先有汴京官窑所鉴,故出品更佳。釉水下流故口上釉稀薄,而且微露紫色,称其器为紫口铁足,并以此为贵。汴京官窑与修内司窑均有窑变。釉色晶莹,釉面有开片纹,釉斑则以鳝鱼血为上,墨纹次之,光彩辉耀,尤觉奇异。

南宋前期釉较薄、滋润、呈乳浊状,有玉质感,釉色以粉青为主,间有灰青、青黄、蜜蜡等色,通体满釉,史称薄胎薄釉青瓷。南宋后期,釉色与前期相同,而釉层加厚(多次上釉)有的器物釉的厚度超过胎,有垂流釉现象,多用垫并烧造,足端无釉呈深灰或灰褐色,为薄胎厚釉青瓷。

造型:有纸锤瓶、贯耳瓶、瓜棱瓶、筒子渣斗、花盆、香炉、盘、碗。

宋朝官窑瓷器鉴定方法


宋代官窑瓷器,“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由官府直接营建。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瓷器虽然在宋代瓷器中只占极少数,但是由于其所处地位和具备的优越条件,使它在当时烧造了一批宫庭所需的高档瓷器,成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工具/原料

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立新窑,为南宋官窑。宋叶《坦斋笔衡》载“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宛,号邵局,袭故宫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古所珍。后效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此文表明,南宋初营建的“官窑”有二:一是“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明高濂《遵生八笺》说,修内司官窑的地点在杭州凤凰山下,但确切的窑址尚未发现;二是“郊坛官窑”,位于杭州市南郊乌龟山一带,亦称“乌龟山官窑”。1930年发现窑址,1956、1985年冬至1986年春先后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发掘出龙窑与作坊遗迹,并获得大量标本。

在中国陶瓷史中,“官窑”和“官瓷”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官窑产品专供宫廷。以宫廷生活用瓷与陈设瓷为主。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有碗、盘、碟、盏托、洗、瓶、炉、尊等,样式多种。以瓶为例,有弦纹瓶、直颈瓶、瓜棱瓶、贯耳瓶、胆式瓶、八方瓶、盘口瓶等,造型各有特点。官窑传世品今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湾故宫博物院,有少数的精美作品,已于早年流失国外。

方法/步骤

1、器型和概貌:宋代造型。大多用来祭祀或陈设,也有部分日用品。一般概括为厚胎厚釉、厚胎薄釉、薄胎薄釉、薄胎厚釉以及胎不太厚(3.5毫米左右)釉也不太厚(0.8毫米左右)适中型等。釉色纷繁。釉质莹润如玉。釉面开片,大片纹者多。里外披釉并有纹。类似哥窑瓷容易混肴,但仔细看能辨清。在烧制方法上为垫烧(使用匣钵装烧,底部有垫圈)或裹足(釉将底足全部包住不露胎)支钉烧。支钉烧制底部留有支钉痕,支钉数为三、五、七个或更多不等。

2、胎色和胎骨:宋官窑瓷胎色从传世和窑址出土两种情况看,为黑、黑紫、灰黑、香灰、浅赭、灰(含深灰)、灰白(有的趋白)、土黄(含褐黄红)。黑胎数量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为香灰、灰、灰白等色。

制成的宋官窑瓷胎骨有厚薄两种,厚者5毫米左右,薄者3毫米左右。宋官窑瓷胎土细腻温润,特别是一些精品由黑或紫黑土烧成胎后其质如同古代笔砚(端砚石类),有笔砚胎之说。如用砂纸打磨可感十分细腻滑润,绝不含砂,玉质感直追或类似古笔砚的效果。这一点,在南宋叶寘《坦斋笔衡》的书中对宋官窑瓷所用胎土已经说得很明白:“澄泥为范,极其精致”,就是指宋官窑瓷胎是用澄泥所做,特别细腻精致。而澄泥,特别是古澄泥这种极细之物是专门用来制作澄泥砚的,其弥足珍贵至今已无法找到。所以要仿出细腻如笔砚效果的宋官窑瓷胎对于现代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

3、釉层和釉质:釉层有厚薄两种,薄者小于1毫米,厚者大于1毫米,但都比哥窑瓷和汝窑瓷厚。釉质分三类。第一类为失透润泽型。即釉层透明已很弱或消失,釉呈玉质态似凝脂或堆腊,有一层较明显的酥油光闪烁或呈腊光,显得十分温润玉泽。第二类为失透晶莹型,是指在第一类基础上一些器物在失透的釉层外含一层极薄莹亮的釉水,在玉态的外表上,有如酥光浸润,呈现出玻质般的晶莹华贵感,或用行话说,就是釉好。第三类为莹润型。这类釉层清明玉润,有光泽感,略显些微透明,釉层薄厚均有。在第一、二类失透润泽型或晶莹型中,釉层趋厚者多,也有趋薄的;有的光泽稍多一些,有的光泽稍弱一些。特别是部分真品器物釉表面还带有类似芝麻花弥漫形态的点点发白或带黄闪蓝的土沁花斑点,擦不掉,这是由于釉中含有玛瑙缘故,在汝瓷中也有此现象。以上凡釉层厚者,均是经多次施釉烧制而成,其难度极大,因烧制中厚釉屯留很困难而易流散,今天我们所见的一些精品其釉厚如凝脂般光润,特别是其呈现出的如玉似腊的酥光宝晕效果,是后世仿品无法做到的。

4、釉色:因两宋窑口多而不同,颜色纷繁复杂,粉青、虾青、米黄、蜜腊黄、翠绿、月白等色居多,其中以粉青、米黄、蜜腊黄、翠绿等色最为引人。以上各色中,都有或深或浅的颜色品种。另还有其它多种颜色。

5、开片:分大开片、小开片,有大器小片者为贵,小器大片者为奇之说。具体分三种,第一种为开大小片,即藏家所说的文武片,即在同一器物釉表开大小两种纹片,大片很大且稀疏,小片很小而集中。开片的角边为三角、四角、五角、六角或三边、四边、五边、六边,形成没有规则的不等形。开片的边弯曲回旋多变化,开片的角或钝或尖形状各异。第二种为全大片、全中片或全小片,开片大小相差不太大,开片角边情况同第一种(此第二种开片情况可以布满器物全身或大部)。第三种为开冰裂片(类似冰或云母层层开裂)、百圾碎片,属于纹片较小面积差不多琐碎且光泽感强的一类(从近年出土遗存和传世品看,其中有一些较特殊的明显带有汝窑性质和宋官窑特征的冰裂纹、百圾碎纹器物,被藏界借称做汝官窑瓷。官窑中的汝官瓷同大众熟称的汝窑中的汝官瓷或官汝瓷不同,这种叫法不一定合适)。这类器物釉层比通常汝瓷稍厚一点,带有一定光泽和略微透明度,胎色为香灰,烧制方法也是支钉或垫烧,裹足或露足.

6、纹路:开片裂纹不断延长弯曲或回旋形成的纹线。最有代表性的为蟹爪纹,即纹路从一点向多方幅射延伸弯曲支展的形态。被人称做“九曲十八弯”。有的器物常有一条纹从底部曲折延伸到顶部不断,或中途又折返回来到底部,也有称这种纹为牛毛纹的(除颜色如下一条所述的牛毛色外,更强调的是其形态多变化)。但大多为普通的开片纹,有称其为龟背纹,依据开片大小走势形成,或其包围面积大小差不多,或差异较大。但总体上说,纹路状态比较活泛。

7、纹色:鳝血、鱼籽黄、血黑、黑、金丝铁线、白裂等颜色。最著名为鳝血色或牛毛色,即色如鳝鱼之污血或牛毛色,是千百年来于裂纹中自己从内部逐渐生成的,是自然变化的结果,即胎内老色长久渗出所为,在放大镜下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就像深夹于缝隙间的褐色的已凝结的老锈(褐色偏红或偏黄有深浅,属于牛毛纹的其色有的线段深、有的线段浅、有的线段变白,如同牛毛的自然态),其间或伴有新生成的白裂纹,再过几百年也会逐渐生成鳝血的颜色(如一些器物鳝血纹并未全布满或连续生成,其中不少白裂纹正处在延续生成变化中)。鳝血色这种老锈感对鉴定非常有效,往往对一件真品的属性起到极关键的作用。此外,白裂纹器物也不少,其纹色属白或无色态。

8、汽泡:以失透润泽型为例。其特点如古人形容该类宋官窑瓷汽泡时所说的“聚沫攒珠”形态,放大镜下可见如吹出的液体沫般一个泡紧挨一个泡,如下面三种:

1)细密形。汽泡极细小密集。30倍放大镜下仿佛密集细小针尖紧挤在一块儿。80倍放大镜下,如煮米粥,汽泡分多层,上层汽泡仿佛从被煮烂雾化的米粒肚子中钻出,而下层有更小汽泡浸在模糊雾状背景之中。

(2)雾态形(难见汽泡型)。30倍放大镜下平润模糊如雾态。能见一些极小汽泡浮出表面或难看到汽泡。80倍放大镜下可见深处球形白色雾团中埋藏有数量不多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的汽泡。比正常的“聚沫攒珠”汽泡量少得多,也有专把这类在30倍放大镜下看不到多少汽泡的定为无汽泡型。

(3)密集形。30倍放大镜下可见汽泡密集紧挨如阵,泡比第一种略大些,个别偶尔可见一两个大汽泡在某一区域,可称为“寥若晨星”。80倍放大镜下可见多层泡,大泡于上,中小泡于下,泡外均为雾态充斥粘连。

需要提示的是,宋官窑瓷汽泡的“聚沫攒珠”态,在80倍放大镜下可见深浅大小层次,而在30倍放大镜下则显平齐、紧密,这种两重性特点或称做有“立体感”,是现代仿所达不到的。

还有一些属于黑胎器物中的露紫黑或灰褐色足脚的器物,因年代久远其足脚底常含有一种褐黄色土沁(一种洇在胎骨中的带褐黄色的土锈,含氧化铁所致)由里向外渗透出,擦不掉,可在底足见渗印到表面的土沁呈黄红色或褐黄色。

靠近足脚的胎釉结合处往往屯积厚釉,有两种情况:(1)结合处釉层边缘一圈修整得大体上看去较齐整,但仔细看仍有或上下或左右或薄厚或多少的偏差之处,给人的感觉是既认真,又随意,有点信手拈来的意思。这一种情况和清代不同,清代仿品胎釉结合处修得过于认真刻板齐整,其一圈看下来平直如一条线。再就是这种情况的宋官窑瓷胎釉结合处以下露出的足墙宽度有的器物为1至2毫米左右,有的为2至3毫米左右,最宽的北宋器物有达5至6毫米左右不等。

(2)结合处釉层边缘齐整型。这一种往往由于施釉过足墙直达足脚底边,釉屯至足脚边缘一圈嘎然而止,似乎把足墙一圈齐齐埋住,细看却还留有一线尚存,即所留足墙宽度最多不过1毫米左右。此种情况的结合处一圈很齐整,所屯之釉厚而不淌,其工艺相当高超,和清代的刮釉修整是两回事,可说是一个不解之谜。这一点在和清代器物的比较时一定要认真看。

9、口部特征:宋官窑瓷口部大多呈上扬状态,口部边沿比较尖薄,有刮手或挡手感,釉汁下淌微露胎色或胎体。黑胎器物则呈现一圈微黑或紫黑色,被称做“紫口”。有一些器物由于历史阶段造型工艺不同或口沿较平润不能使釉汁下淌则没有明显紫口。灰胎器物也没有紫口。“紫口”一般只在黑胎器物上得以表现。有的口部釉下淌较多在口部以下还形成一圈很明显的屯釉现象。极个别器物还在口部的芒口部位如同定窑那样略施酱色护胎釉进行装饰。

注意事项

市场上有一些带“官”字款的瓷器明显是赝品。宋代官窑瓷器没有“官”字款,原因是宋代官窑瓷器都是单色釉,另外,官窑瓷器只供皇家使用,所以没有“官”款是一般规律。五大窑中定窑有“官”字款,因为它是民窑,专为皇家烧造瓷器,是应该有个标志的。钧瓷多为花盆宋徽宗喜欢养花,建了一个大花园,花盆多用钧窑。钧窑瓷器的特点是釉厚,形成了特有的纹路,叫做“蚯蚓纹”。这种纹路,后仿的瓷器很难做到。钧窑瓷器上面的编号,从1到10号,1号最大,10号最小。而后仿的“钧瓷”,其编号正与之相反。

新的瓷器,表面上都有一层很亮的光,行话叫做“贼光”。.现在最通常使用的去光方法,先用氢氟酸泡半个小时,然后用高锰酸钾和泥包起来闷一个小时。用这种方法处理的瓷器有一种“旧”的感觉。鉴别方法:摸,有拉手的感觉;闻,有酸的味道。

真假官窑瓷


章用秀

明清官窑瓷器是中国陶瓷器物的珍品,向为收藏家和富贵人家所青睐。因其金贵,民国时期明清官窑仿品屡屡现身。当年,天津锅店街的同泰祥便精于此道,其所出真假难辨,扑朔迷离,给收藏界造成极大的危害。

同泰祥仿明清官窑瓷器比北京前门大街德泰之所仿,色彩、品种要多,数量也大,国内外现存明清官窑瓷器中的赝品,不少是同泰祥于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在景德镇仿制的。20年代中后期,居住在天津租界地的官僚政客和大户人家,包括溥仪,庆王爷的后裔,军机大臣那桐,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黎元洪,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苏督军李纯,还有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相、吴俊升等人,都买过同泰祥的仿官窑瓷器。

据说同泰祥为溥仪烧制过“水燉”和白瓷祭器,书写“宣统年制”款识。水燉是一种早已不见的餐具,下部像盘子,上部有屉,屉和盘都是双层空心,可注入热水,用以保持菜肴常温。张园里的仆人也大量购买仿官窑器,用以调换溥仪从宫里带来的真东西。

清廷内务府总管文索的后代,人称“曾二”,住在英租界。此人拥有不少真正的明清官窑器,可他还是到同泰祥购买仿制品,以赝品充真品,唬那些行伍出身的军阀老粗。汤玉麟没那么多真正的官窑瓷器做陈设,便从同泰祥买来大批的仿官窑器,摆起来壮门面。江西督军陈光远,财产逾千万,他的大儿子也经常去同泰祥选购仿制的明清官窑器。同泰祥的徒弟们称呼他“陈大少爷”。李善人家、正兴德穆家、长源杨家、益德王家、振德黄家、元隆孙家等也都是同泰祥的主顾。元隆孙家有位姑娘出嫁,在同泰祥订制瓷器嫁妆一百件,一百件瓷器都绘有《百子图》。

现在看来,当时购买同泰祥瓷器的,有的是知假买假,以假官窑作装点,或用赝品充真品取乐儿耍人,有的实属上当受骗,不少人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一位叫沈吉甫的老先生,是颇有名气的收藏家。他从1900年至1931年,先后搜集历代名贵瓷器达千余件。沈老眼力很强,收藏明清瓷器讲究釉色、彩头,一般瓷器他都看不上眼。可是,1932年春天,他在天津英租界一幢小楼赋闲时却上了大当。那天有人带来一件黄包袱,包着一只锦匣,匣里软囊卧着一件精美的珐琅彩瓶。这只彩瓶,胎质洁白,薄如蛋壳;锦匣的名签编号,都是宫里的标志。本主说还有十几件这样的瓷器。不久又拿来十几件黄包袱。沈吉甫将彩瓶一一观赏,最后以10万元代价全部买下。沈老兴致勃勃,请来北平几位朋友来津观赏,但几位鉴赏家都没表态。一看他们的态度,沈吉甫明白了。他送走了朋友,拿出放大镜细细观察,这才发现所谓乾隆珐琅彩瓶胎骨薄,手头轻,彩质也不够精细。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天津锅店街同泰祥细瓷店在景德镇仿制的。沈吉甫越想越气,盛怒之下,把那些瓷器摔了个粉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