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墙面 > 导航 >

不重名气 重实惠 “国瓷”西安遇寒流

不重名气 重实惠 “国瓷”西安遇寒流

瓷砖墙面 全瓷瓷砖 瓷砖造型

2021-05-25

瓷砖墙面。

“本来看重的是西安文化底蕴浓厚,市场潜力巨大,我们的瓷展可以打开销路,谁知西安的市场就是捉摸不定,我们的精品瓷器受到了在别的城市没有受到的冷遇。”7日下午,来自景德镇的江先生忧郁地告诉记者。昨日,记者在科技路的展会现场看到,整个现场人气较低,由于天气原因,前来参观购买的顾客很少。一位在附近工作的张师傅挑选了半天,对一件白胎青釉的景泰蓝产生了兴趣,谁知问过价后被数百元的价格吓退,“花这么多钱买一件瓷器,想想还是不值。”采访中,还有不少参观者与张先生有同样想法。不少参展商向记者介绍,这次展会销售情况不是很好,尽管他们带着最精美和在别的城市既叫好又叫卖的“国瓷”来西安,却仍是不能打开西安的秋冬季瓷器市场。在组委会记者了解到,这次“国瓷”来西安的展会整体前景不是很好,以前西安此类展会听说效果不错,此次却让人看不明白。组委会王先生告诉记者:尽管这次受到交通、天气、价格等多方面影响,参展商仍充满信心,决定将展会延长至11日,届时可能会掀起一阵“国瓷特价风暴”。毕竟西安的历史文化底蕴别的城市无可比拟。组委会负责人最后向记者表示:现在的西安人消费习惯有点变化,不重名气重实惠,小而精的工艺品反倒受欢迎。以后的此类展会要注意这种转变。

taoci52.com延伸阅读

景德镇瓷商茂名遇“寒流”


茂名12月23日电年年瓷展,今又瓷展。景德镇瓷商携带“家珍”千里迢迢来到茂名展销,意欲从茂名市场淘一把金。然而往年“人面桃花相映红”的热闹场面,如今已不知何处去,只见参展商的愁容。

他们来自“国瓷”之都

景德镇素有中国“瓷都”之称,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瓷土资源丰富,以产瓷器驰名中外。景德镇瓷器瓷质光洁,造型优美,千姿百态,魅力无穷,独创有素三彩、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新彩、墨彩、色釉和雕塑等工艺技法,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之美誉。在景德镇,景德镇生产瓷器的企业小作坊超过4000家,几乎每家每户都参与生产,从事人员约占全镇人的60%。

据参展商介绍,因为家乡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已接近饱和状态。这些年来,各大厂商努力谋取出路,纷纷开辟外地市场,许多生意人卷起家当带着瓷器,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去展示,去推销,于是展销模式便形成了。在世界许多地方,“景德镇”的“金字招牌”赢得市场的喝彩,他们以展卖“家珍”掘走了一桶桶金。

这次,茂名又成为了他们淘金的一站。

茂名遭遇“寒流”

记者日前在市体育中心景德镇瓷器展会场看见,几万件造型各异、姿态万千的陶瓷工艺品,从餐饮用品、文具用品、茶具到卧具,从实用品到收藏品,应有尽有,把展销会场摆得琳琅满目。但是,展会门庭冷落,会场冷冷清清,众多参展商失望地呆坐着。

“展会有几天了,但不是很理想,许多货还没拆除包装”,一位参展商指着旁边一大堆尚未开封的木箱对记者说。据介绍,原计划7天销售200万元的目标,如今销量竟不到3万元,令他们大跌眼镜。据参展商介绍,来茂之前,本还有海口、湛江两个地方选择,因由于以往举办方回去后对茂名市场反馈比较良好,所以选择了茂名,大家认为茂名市场潜力巨大,怀着很大的希望来到茂名。据介绍,这次展销的规模比以前任何一次的都要大,以往带来的约是100万左右的货品,但这次却带了300多万,而且以往展会市民没有见过的许多精品都带来了,如价值昂贵少产的特供瓷(国瓷)等。谁知茂名的市场就是捉摸不定,他们的精品瓷器受到了在别的城市没有受到的冷遇,销售遭遇了市场尴尬。

据了解,展会场租、工商、税费每天支出1000多元,加上破损的支出,确实让瓷商们难以吃得消。“家珍”如此滞销,让许多参展商为此愁眉不展,抱怨瓷器此回在茂名找不着知音。

行家分析原因

据参展商介绍,景德镇瓷展往年每次在茂都可以销售大大几十万元,今次“反常”的市场实让他们感到意外,至于原因,他们弄不清楚。那么,是什么缘故导致“国瓷”在茂名遭遇冷遇了?

据业内人士分析,“国瓷”此趟之所以遭遇冷遇,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市民对这种艺术品已经见惯不奇,不再有新鲜感;二是以往的展销会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了一些鱼目混杂的情况,人们往往因难以鉴定真假而不敢“出手”;三是宣传不到位,很少市民知道体育中心有展销这么一回事。

瓷器艺术品在茂名有市场吗?据业内人士分析,新居挂字画、摆瓷件装点,以此增添家居文化氛围和品位,已成为了市民的时尚。随着茂名市房地产市场的热起,今年楼盘热销,商品房销售面积每年增长,再加上茂名市的写字数、酒店、酒吧日益增多,对瓷器装饰品有着强大的市场需求。相对茂名市的消费水平,外来瓷器要拓展市场,只有精品化、低价位,才能招徕顾客。(责编/翟秀艳)

“候鸟”陶瓷展又遇“寒流”


2万多件3月8日开始在厦门前埔不夜城展销,但销售一个多星期,卖出不到10%。这是2004年以来,在厦门第四次遇到冷落。昨日,记者在前埔不夜城看到,来参观的人不多,买的人更少,许多展销商反映,他们这次展销会亏本。

一姓陈展销商不解地问记者,厦门是经济特区,经济算比较发达,但为什么在这边却遭到冷遇?他说:“我们本来是图厦门春天比较温暖才来厦门展销,没想到一到厦门就遇到了‘寒流’。”

瓷器标价好几万给钱合适就出手

在展销会现场,展销瓷器标价从十几万元到几元钱不等。按展销商的说法,瓷器与玉器具有类似标价逻辑,即“黄金有价‘瓷’无价”。而在现场,厦门人的看家功夫却让景德镇的客商大为领教。记者看到,一展销商最终把一个本来标价300元的花瓶,以50元卖了。

前来买瓷器的一位大姐告诉记者,一个开价280元的花瓶,她只用了120元就买到了。她说,这种东西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好把握判断标准,只要觉得自己不吃亏就行。现场许多看瓷器的厦门市民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候鸟”式瓷器销售去年厦门不愉快

这次展销的组织者朱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之前根据厦门经济发展状况,认为在厦门搞展销效果应该不错。现在景德镇从事这种瓷器巡回展销的机构有100多家,采用的大多是“候鸟”式展销。

厦门人为什么不买“候鸟”式销售的账?朱先生说,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在厦门市民中的形象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光辉”了。他来到厦门才知道,之前一些展销曾给厦门市民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还有就是,有些展销确实存在质量上的问题。再者,厦门和景德镇经济交流频繁,往日作为官窑的景德镇瓷器不再神秘,许多厦门人都到过景德镇,所以对瓷器不以为然。

本次展销为正名无奈之举是降价

厦门市民似乎对2004年连续两次的不愉快展销印象特别深,一位陈先生说,其实买东西最怕的是买到假货。对此,朱先生拿出相关证件并告诉记者,他们此次展销的所有展品全部都经过景德镇技术监督局检测通过,质量是有保证的。

在采访中,许多展销商都表示,前几次展销对他们现在的影响很坏,他们这次来厦门也是想给展销正名。组织者朱先生和一些展销商都表示,他们不会让以前在厦门的展的不愉快再次上演。

朱先生说,他这两天已经跟一些参加展销的展商商量,准备从20日开始搞一些促销活动,比如降低价格。

工艺精品长沙遇寒流


看着眼前这些卖不出去的陶瓷工艺品,经销商们显得很茫然。

景德镇瓷商哭笑不得

10月中旬,乘着景德镇建镇千年的东风,一群来自景德镇的商人、艺术家带着自己得意的商品、作品,来到了长沙,在贺龙体育馆开始了大型展销活动。转眼间半个月过去了,本来以为会赚个盆满钵溢的景德镇商人们却惊愕地发现,自己也许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赚到!千年瓷都的精品在长沙搁浅了!

艺术的满足与商人的落寞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我们赢得了无数次的惊叹,作为一名陶瓷艺术工作者我们非常满足了。”一名参展商人告诉记者,这次前来参展的商人多数都是陶瓷制作的高手,他们从参观者惊艳的阳光中充分享受到了创作的满足;然而作为商人,他们的心境却凄凄惨惨。

昨日,记者路过位于贺龙体育馆的展销现场时发现,现场参观的市民只有稀稀拉拉的几十个人,掏钱买的更是寥寥无几,不少经销商无聊地打起了扑克,看起杂志。

数千元高价造成曲高和寡

“我卖了5000多元,基本上都是陶瓷娃娃之类的小玩意,带来的艺术品一件也没有卖出去。”一名经销商告诉记者。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销商在一件艺术品上标出的参考价格动不动高达数千、数万元,这些价格令参观者望而却步。在展销会上,记者发现,很多商品上的参考价格标签已经被悄悄扯去,在摊位的醒目位置上,贴出了降价处理的告示。

“我们来之前听说市场挺好的,所以带来了不少艺术精品。没想到市场这样差,早知道还不如多带一些餐具之类的实用商品来。”一名经销商若有所思。

佛山石湾公仔秋日遇寒流


石湾公仔市场在微调 收藏主力仍在广东

8月29日下午1时,烈日炙烤着石湾公仔街,街角停留着一、两辆外地旅游巴士。炎热的天气让游客无心光顾两旁的店铺,快步地向目的地迈去,购买些公仔纪念品。

没有顾客光临,坐了半天的店主阿洁显得疲乏,“就算再坐一天,也盼不来一单生意。”十多年的市场推广,石湾公仔街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石湾公仔销售聚集地,不仅有高端产品,也有中低端产品,往年旅游旺季也会带动石湾公仔街的生意,而记者从走访中发现,石湾公仔街遭遇十年难遇的淡季,不仅如此,一些陶艺家也反映,新推出作品存在滞销现象,明显没去年同期好卖。

石湾公仔市场在微调

50多岁的卢姐是早期经营石湾公仔的本地商人,早年也在石湾公仔街盘下了一间商铺,同时在石湾大酒店附近租房经营一家石湾公仔批发店,就在最近,她决定下个月关掉这家批发店,“一百多平方米的铺租虽然只需几千元,但加上人工、电费就要7千多元,近年买货的顾客并不多,尽管店堂写着‘多件批发优惠’,但来者只要讨价都可以享受到批发价。”

她坦言,考虑到在公仔街有一家店铺,暂时将批发店的公仔放在公共大仓库,有人需要,就去仓库提货,如此可以开源节流。

不仅卢姐,石湾公仔街不少店主都在称“经营艰难”。黄帼洁介绍,8年前,公仔街的生意还不错,可近五年来,生意一年不如一年,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生意特别的清淡。

一家欢喜一家愁。对于来自重庆的陶艺家扶山峰而言,来石湾创业的8年,近五年生意越做越大,租了数百平方米的工作室,十多个工人每天都忙碌着翻模市场上最畅销的品种——“观音”和“神佛”题材作品。

通常早上9时,扶山峰都会回到工作室,有时搞些创作,有时指导工人们生产。下午,他都会去石湾街上“溜达”一下。然而在行家眼中,他是在瞅市场动态。

通过数年的摸爬滚打,扶山峰对于目前的市场行情有一定的判断。他认为,金融危机让很多人捂紧了口袋,他们需要的公仔既要满足他们的艺术需求,另一方面价格一定要实惠,“如果低档品,一两百元的价位大部分人是可以接受的,中档品,两千元到三千元是最好的价格档,如果升到四千元以上,人们对作品就会有更多的考虑和更高的要求。”

在东方印象艺术馆内,记者发现,不少大师的作品在题材、限量版数量上也有些变化。比如,陶瓷与书画共谱新作,新推出的《欢喜心》便是陶艺家潘超安以国画家梁国荣的作品进行创作而成。在限量精品数量上,不像往年少则推出二百件、多则三四百件,而趋于百件之内。对此,藏家谢志雄认为这种市场微调是可取的,“藏家都希望买进的艺术品存世少,倘若限量版数量大,市场消化就慢,藏家对作品的兴趣就会明显减弱”。

收藏主力仍在广东

曾经有商家以“暗涌”来形容石湾收藏市场,岭南或境外的收藏者不仅长期收藏,随着近年来石湾公仔的不断推广,收藏群体一再扩大,如今收藏市场里,不懂行者在盲目收藏,识货者暗暗吸纳,同时他们不希望价格过快上涨,增加收藏难度。

石湾陶塑的影响力,在陶瓷产区、美术专业院校内声名远播,不少石湾大师早已成为名校的客串教授。但从近2年,陶艺家频频在外地办展览中不难发现,石湾陶艺的收藏主力仍在“南番顺”、中山、港澳地区。在珠海、深圳等新兴城市,了解石湾陶艺的人并不普遍,他们甚至对原作、精品的区别了解甚少。

同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景德镇、宜兴的高端艺术品价位明显高过石湾陶塑。究其原因,藏家吴国伟认为,石湾陶塑的真正价值还未体现,推广的重任除靠民间外,与政府的强强联手才是正道。景德镇、宜兴等地陶瓷的热销,与政府极致性推广有很大的关系。

国际石湾陶艺会义务秘书罗敬礼,收藏石湾公仔30年,鉴赏和拥有不少珍品。这位香港人收藏之余,还致力推广石湾陶艺。

如今,越来越多像罗敬礼一样的资深藏家,不断地为石湾陶艺推广做“义工”,“作为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会员,只要有时间,我们会义务帮助藏友们鉴别藏品的真伪,影响周边朋友的收藏品位。”

由于大众对于石湾公仔的了解不是太深,大家一般都会选择黄炳、潘玉书等有署名的名家作品,或者是一些当代陶艺大师的作品。”罗敬礼说:“现在,很多藏家的知识需要逐步培养,他们未必有能力去鉴识每一件东西,所以他们就追求名家的作品,往往就会上当。因为过去的名家作品,如今的存世量不多,想买一件真的潘玉书作品的机会不多,如果不懂欣赏,不会鉴别,那就很容易买下假货。”

观察近几年的拍卖市场,出现的石湾公仔的确为数不多,与瓷器、书画等主流品种相比,成交价较低。不过,近几年北京大型拍卖行如中国嘉德、中国保利等已经逐渐开始出现石湾窑拍品;佛山、广州几大拍卖行也开始着力于推动旧石湾窑器物的交易,可见石湾陶逐渐受大市场所认可。

粤产瓷砖韩国遇寒流 国内陶企雪上加霜


自2001年到今,中国瓷砖相继遭遇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厄瓜多尔等国反倾销措施,部分国家的反倾销税率更是高达200%以上,中国瓷砖已无奈地退出众多被实施反倾销的市场。最新的韩国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案,无疑使国内陶瓷企业雪上加霜。

与“韩流”席卷中国形成鲜明对比,中国陶瓷在韩国因被反倾销而遭遇“寒流”。

06年6月,韩国正式对中国瓷砖立案调查反倾销,受此影响,广东省对韩国出口瓷砖量、值均明显下降。从黄埔海关获悉,06年6-11月,广东对韩出口瓷砖仅380万平方米,价值1293万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0%和42%。

据了解,此次韩国对我国实施反倾销,主要是以佛山陶瓷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而佛山企业对韩国出口瓷砖占了广东省对韩国出口瓷砖的近八成,其影响之大可想而知。据有关人士介绍,该案涉案金额高达5866万美元,是近年来韩国对华发起的最大一起反倾销案件。

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陶瓷生产、出口基地。整体来看,06年1-11月份广东出口陶瓷总体形势不错,出口瓷砖比去年同期增长49%。但广东陶瓷业也历经磨难,自2001年到今,中国瓷砖相继遭遇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厄瓜多尔等国反倾销措施,部分国家的反倾销税率更是高达200%以上,中国瓷砖已无奈地退出众多被实施反倾销的市场。最新的韩国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案,无疑使国内陶瓷企业雪上加霜。

众多国家为何纷纷对中国陶瓷祭起反倾销“利剑”?海关分析人士指出,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等因素之外,国内众多中小企业自身行为“不检点”也难辞其咎。据了解,国内特别是广东陶瓷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06年1-11月,广东省共有1821家瓷砖出口企业,比去年同期增加733家,但出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却只有18家,这18家企业的出口值就占了广东省同期出口的近五成。在这1821家瓷砖出口企业中,其中又以私营企业为主。

以私营企业为主力军的广东陶瓷业,有些陶瓷生产企业只从自身的狭隘利益出发,不惜竞相压价,争夺现有市场,不但增长速度过快,而且出口市场也相对集中,直接导致了反倾销风险的加大。据统计,今年1-11月,广东省出口瓷砖逾八成是销往亚洲各国的,其中仅东盟就占31%,并且增长率高达80%。由于市场行为的盲目,再加上中小企业之间恶性的无序竞争,最终招致他国的反倾销。

有关专家表示,行业管理不规范,没有建立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难免使中国陶瓷在海外频遭反倾销。他指出,面对反倾销,广东陶瓷界的行业协会除了组织企业积极应诉之外,还要采取积极措施尽量避免招惹反倾销官司,包括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加大出口市场开拓力度,保持适度的增长速度。作为企业,应该学会分散市场风险,注意保持适度增长速度,强练“内功”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

当代瓷收藏热度紧随古瓷上升 收藏不要仅凭名气


法蓝瓷艺术品(资料图片)

继古瓷之后,现代、当代瓷器的收藏热度和受关注度近几年也在逐步上升。据悉,作为中国创意产业代表的"法蓝瓷"、"汉光瓷"目前正在上海世博会展出,其精美的造型、高超的技术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赞叹。而即将于12月举行的第五届广州国际奢侈品展,将开设中国陶瓷文化馆展示当代陶瓷艺术高端精品,其中,汉光瓷已确定入展。有专家提醒,收藏当代陶瓷应注重作品自身价值,盲目追求大师作品并不可取。

市场现状:"法蓝瓷""汉光瓷"受追捧

近几年在陶瓷收藏领域,除了中国古代官窑备受藏家追捧外,具有文化内涵和视觉欣赏美感的现代当代陶瓷也同样深受市民喜爱。

据悉,独创中西合并的设计风格、具有立体艺术效果的法蓝瓷,近年来深受年龄界乎35~60岁的社会经济主力人群喜爱,其甚至被誉为3D艺术彩瓷。据景德镇法蓝瓷实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吴若林介绍,法蓝瓷创办于2001年,其产品以西方新艺术(ArtNouveau)流畅线条,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的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将艺术带入生活。法蓝瓷的顾客七成为女士,连美国知名影星芭芭拉·史翠珊都要指名收藏,甚至尼泊尔的皇后对法蓝瓷的作品也爱不释手。

据笔者了解,将于12月亮相广州的汉光瓷是1999年推出的新制瓷工艺,在1400℃高温下烧制而成,吸水率为零,这种高温下的釉下彩装饰技术突破了传统瓷器的色系局限,其光泽度、透光度等一系列指标均刷新了世界瓷器的纪录。区别于传统制瓷工艺,"白、透、润、纯"是汉光瓷的集中体现,至今汉光瓷已获得国家多项发明专利和400多项设计专利。上海博物馆陶瓷权威专家汪庆正曾评价:"汉光瓷是中国近代最好的瓷器"。但囿于复杂的选料和制作过程,汉光瓷一直处于试验性的市场小规模生产阶段。

专家提醒:不应仅凭作者名气收藏陶瓷

另一方面,现代工艺美术大师的陶瓷作品受到市场的追捧,例如中国工艺术美术大师邓文科、张松茂、王锡良、戴荣华、刘远长、何叔水、赖德全等人的作品。藏家杨军生称:"2002年以3万多元购进的邓文科工笔图案瓶,现在保守估计,市值至少40万元。邓文科现在已经封笔了。他是个完美主义者,一辈子只生产了400余件作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产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张松茂2007年制作的粉彩春讯瓷板,2009年10月在上海崇源拍卖会上,以112.7万元成交。

对于陶瓷收藏,广东省收藏协会副主席、收藏文化与经济研究委员会主任、文化艺术收藏网营运总监陈庆彰提醒市民:"要注意的是,在当下浮躁的市场影响下,现代、当代陶瓷艺术的价值需要正确判断。一般来说,市场力推大师作品,某种意义上,大师作品必有胜人一筹之处。但我认为,这并不是死标准。真正的标准应该是根据陶瓷艺术价值组成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那些代表或表现现代、当代文化、艺术与社会精神的陶瓷,必然组成中国陶瓷史的重要一环,这些作品值得特别推荐。陶瓷收藏的真正价值不应仅凭作者现时名气所定。"

业界观点:中国当代瓷发展面临两大竞争

对于当代瓷器的发展,广州奢侈品展主办方博亚国际集团总裁梁一新表示:"中国虽然是陶瓷大国,全世界三分之二的瓷器产于中国,但大多数是廉价产品。上世纪70年代出口瓷平均每件30美分,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加工出口瓷价格仍在30美分附近徘徊。中国急需解决陶瓷产业升级和产品附加值提高的问题。"

梁一新认为,当代中国高端陶瓷的发展,面临两大竞争,一是中国古代的官窑,二是世界著名奢侈品牌--欧洲众多的皇家瓷厂。如何突破竞争,值得我们共同去思考。

鲜人问津生意清淡 景瓷港城遭遇“寒流”


以历史悠久、精美绝伦闻名。然而记者近日采访发现,在港城遭遇“寒流”,生意清淡,鲜人问津。

27日上午10时许,海军东山干休所附近一家景德镇瓷器商铺内,记者发现,该商铺内虽然摆放着琳琅满目的大小瓷瓶、瓷罐、瓷桌凳、屏风等,其中不乏余海龙、胡笑痴等大师作品,却并无顾客选购。店铺西侧拐角处,一名中年男子伏在货架上,昏昏入睡。

该男子醒来后告诉记者,他是商铺的老板,景德镇人,姓姚。姚先生称,3个月前,他慕名来到港城烟台,投入80多万开设了该商铺,本想大赚一笔,却遭遇了“寒流”:3个月内,姚先生只卖出2件不足百元的小件,现在已到无法维系生计的境地。姚先生说,他和几个在港城境遇相近的卖瓷器老乡正打算同时撤出烟台。

面对着景德镇瓷器在该市遭遇“寒流”的情形,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

一位经营玻璃制品的马老板对记者说,陶瓷不易保存,属装饰品,难以像黄金等贵重物品那样代代相传。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玻璃器皿及金属制品以其价廉或者耐用,在很大程度上顶替陶瓷制品。市民王先生则认为,南方人感情细腻,家中喜欢摆设瓷器,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而北方人性情豪爽,办事风风火火,一直以来就不太喜欢易碎的瓷器。孙女士说,陶瓷依旧保持古代风貌,缺乏时代特色,陶瓷产品单一、工艺繁琐,注定其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不合拍,只能存在于少数高雅的地方。

驻烟某高校一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说,文化底蕴深厚,但在现今丰富多彩的生活中难以发挥多样性、流畅性和实用性的价值,因此难得市民喜爱。

展成都遭遇寒流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千百年来曾以这样的美称响誉海内外。但是近一个月在成都举办的品展销会,却出人意料地门庭冷落,没有引起成都市民的购买欲望。

现场:顾客少商家打牌度日

16日,在顺城大街世贸中心大厦对面举办的展销会现场,200多平米的场地上摆满了各类产自景德镇的精美陶瓷产品,青花瓷、雕塑瓷、釉中彩、釉上彩、珍珠釉……

如此盛大的一个陶瓷展销会,再加上在闹市区举办,按常理整个活动应能吸引不少市民前往选购。但记者在展销现场看到,整个展场只有寥寥几个人,并且大多是在场内转几圈便离去,少有花钱购买的。而卖陶瓷的商家们,因无事可做,只好围聚在场内休息桌上,打着扑克牌,并没向极少的几个顾客去推销自己的产品。

销售:产品滞销商家都叫苦

“解说也没有用,那些要买的人,不会如此闲庭若步地观看,我们真的是心灰意冷了。”站在冷清的卖场上,陶瓷设计师雷良华无奈地说。

他表示,10月29日,在景德镇政府大力支持下,近百家生产厂家从老家来到成都,满以为布置好会场后,丰富的瓷器品种会引来蓉城市民抢购。但第一天下来,销售状况惨淡得让他们不忍目睹———厂里总共只卖出去10件瓷器,而且都远远低于在北京、上海展销时的出售价格。不仅仅是他们,其它90多户商家在晚上进行结算时,脸上都没了笑容。

接下来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后,除了居住在顺城街附近的居民会来看一下外,整个陶瓷展销会几乎无人问津。

看着展销会不成功,大多数商家打起了退堂鼓,纷纷撤下展场,拉着货回家。“前前后后,已经走了70多家了,现在这里只剩下20个商家还在坚持着。”雷良华叹了一口气说,回程的车将在18日抵达成都,整理好所有产品,剩下的商家也将驱车回家。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不重名气 重实惠 “国瓷”西安遇寒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不重名气 重实惠 “国瓷”西安遇寒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墙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