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意瓷砖 > 导航 >

内忧外患夹击“佛陶”

内忧外患夹击“佛陶”

陶意瓷砖 古代瓷器佛造像 大理石瓷砖

2021-05-26

陶意瓷砖。

■新闻背景

今年6月23日,韩国贸易委员会(KTC)就中国瓷砖在韩国倾销的事实及对韩国国内产业是否造成损失等情况,决定对中国产瓷砖进行调查。KTC从向韩国出口瓷砖的500多家中国企业中,把亚细亚、新中源等出口金额较多的9家生产及出口企业确定为调查对象,佛山有6家企业名列其中。7月7日,佛山6家被调查企业陆续收到KTC的调查问卷。7月13日前后,佛山有数家未被列为调查对象的知名品牌陶瓷企业为澄清自己在韩国没有低价倾销瓷砖,主动向KTC递交被调查申请。(李青)

“佛山生产的低值瓷砖数量不多,预计韩国陶瓷反倾销对佛陶的影响不会太大。”记者从第二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获悉。陶瓷企业表示,由于油价上涨,小企业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反倾销将令陶瓷业洗牌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佛陶成反倾销重点

为什么KTC(韩国贸易委员会)选中的调查对象大部分是佛山企业?业内人士解释道,虽然山东陶瓷企业出口韩国的产品平均价格比佛山低,但是山东陶瓷外销价明显高于内销价。相反,佛山陶瓷产品外销价与内销价十分接近,甚至比内销价还低。因此倾销的嫌疑较高,被选中接受反倾销调查的几率也就高一些。

造成这样的反差,佛山陶瓷企业显得十分无奈。据了解,佛山每年的陶瓷产量占全球陶瓷产量的36%,在佛山注册的陶瓷企业有275家,还有3000多家“黑厂”。这些“山寨厂”盲目投资,拼低价出口,连累了整个行业出口。

对于韩国反倾销的影响,佛陶企业表示乐观:“佛山生产低值瓷砖的数量不多,这场风波应该不会对行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据介绍,目前韩国已经开始只在中国进口高值瓷砖,而将低值瓷砖的进口转移到印尼、越南等地。

陶瓷业洗牌加速

业内人士纷纷表示,反倾销将进一步加剧陶瓷业洗牌的力度。

“燃油成本在生产成本的构成中约占30%。”新中源、鹰牌等陶瓷企业表示。“去年这个时候,原油价格每吨不到3000元,现在已经冲到每吨4800-5000元。”蒙娜丽莎陶瓷相关人士表示。该人士表示,“像蒙娜丽莎这样的企业境况虽然艰难,但比小企业日子毕竟好过。首先,企业的油库可以储备原油,周期限在7天,而一些小企业则难储备原油,断油时间一长企业只好停产;其次,大企业品牌更为成熟,工艺更先进,产品附加值要高于小企业”。

业内人士表示,陶瓷企业除了喷雾干燥塔用一部分重油和混合油外,主要还是用柴油。一条窑一天少则五六吨,多则八九吨,仅佛山地区就有上千条陶瓷生产线,吃油量相当大。

“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对所有的企业都一样。不同的是,大企业会适当调整战略,通过降低产量或是改变花色品种,提高出口价格来消化成本压力,但小企业,特别是走低档路线的小企业只能被动降低产量。一旦成本无法消化,就只能关门大吉,”广东陶瓷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陈环表示。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陶瓷业“内忧外患”情何以堪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欧盟对我国陶瓷厨餐具开始反倾销调查的通知》,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此前,2011年9月欧盟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征收最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且有效期长达5年,并可视情况延长。

据记者了解,这是一次影响范围最广、涉及金额最大的中国陶瓷行业反倾销案,涉及金额高达7亿美元,涵括企业超2000多家。以泉州为例,根据2011年海关数据统计,涉案企业86家,涉案金额达2410.4万美元,其中,超百万美元的企业就有6家。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反倾销主要集中在陶瓷瓷砖领域,从印尼反倾销案开始,已经进入到了应用瓷领域。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提醒:“这种反倾销措施还会有较大的‘连锁反应’,有可能带来其他国家或地区跟风对中国陶瓷餐具的反倾销。”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外患未平内忧又起”。

2011年12月30日,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陶瓷砖产量超过80亿平方米。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房地产调控又加剧了陶瓷业市场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在这种情况下,陶瓷企业营收、利润下滑已成普遍现象。

出口额下降利润微薄

“与此前欧盟对我国出口的建筑陶瓷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相比,日用陶瓷对海外市场依赖度较高,约占我国出口量的11%,2000多家企业会受到波及。考虑到日用陶瓷机械化程度很低,日用陶瓷在我国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涉及的劳工数量则更为庞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此次欧盟之所以考虑对我国日用陶瓷发起反倾销调查,与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过高有关。陶瓷工业协会透露,目前,我国已经是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70%。而记者从多家出口欧盟日用陶瓷企业获悉,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五成,是欧盟日用陶瓷第一大进口国。

国内日用陶瓷生产企业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欧盟债务危机导致国内消费能力下降,对欧盟日用陶瓷的出口额已经出现了同比15%左右的下滑,若再进行反倾销,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以欧盟市场上售价3.5美元的口杯为例,企业出售给欧盟经销商的价格约为0.7美元,企业从中获利仅约0.1美元。而国外经销商除去运费等开支约1.5美元,实际获利超过1美元,是我国生产企业获利的10倍。”出口欧洲陶瓷的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事实上,我国出口欧盟陶瓷利润极低。大型企业尚如此,其他小企业则更加艰难,可见,我国陶瓷出口企业利润很低,而且获利大头是国外经销商。

这种形势下,行业洗牌将进一步加剧。相关专家坦言,2012年陶瓷砖产量将进入平缓增长阶段,总体来讲,我国的陶瓷砖产能与产量已接近步入相对过剩阶段,行业内的竞争将不断加剧,表现可能是洗牌、重组。

日用陶瓷,情何以堪?

反倾销来袭,陶瓷企业情何以堪?国际官司,就意味着5-10万元的律师费用、企业专业的应诉能力、还有大量地精确贸易信息……

对于大多数陶瓷企业而言,微薄的利润并不容易支撑这来势汹汹的“反倾销”,这无疑是在他们抵御严冬时雪上加霜。

“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太多的无奈道出了陶瓷企业的悲催命运。对于这样的官司,企业这样形容应诉的结局:“这场官司没有一个能赢,终裁获得相对低一些的反倾销关税就已经算是成功了。”

据业界介绍,相对低一些的反倾销关税也差不多要达到30%。因此,所谓的“成功”就是陶瓷企业在原有的成本基础上,添加了三成以上的成本。成本不断增加,贸易如何继续做下去,企业只能八仙过海了。而按照正常的贸易来看,没有神仙般的实力,那就只能“出局”,退出市场。

外贸企业往往把反倾销调查当做“大件事”来面对,积极的企业寻找各种门路,想方设法应诉;不积极的企业直接放弃市场,甘拜下风。

然而,从陶瓷业这棵遭殃的“树木”,我们似乎看到了整个外贸行业悲惨的“大森林”,不仅有陶瓷,还有家电、纺织、家居、建材等行业纷纷遭遇反倾销。专家提示,反倾销已经在几个层面上开始发生“连锁反应”,这意味着,外贸壁垒或将越来越多,海外市场的“蛋糕”或许也将越做越小,而我们到底能做些什么呢?

卧薪尝胆,内外兼修

面对接二连三的反倾销“围剿”,寻求合适的突围路径,已成为当下中国陶瓷业的共识。

为什么被“碰瓷”受伤的总是中国?有业内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原因:一是国内企业修炼品牌内功不足,二是国际贸易壁垒。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认为,尽管中国是陶瓷的发源地,得确有些“撑得起门面”的产品,但在陶瓷产品的研发、生产和品牌推广,特别是日用陶瓷如陶瓷厨房餐具等方面,却落在欧洲后面。

而且相互之间无序竞争激烈,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严重,品牌意识不强,陶瓷内涵单薄,缺乏文化支撑,造成低价竞销的恶性循环。

除此之外,在质量管理方面也存在差距。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意大利、日本陶瓷,陶瓷行业目前的现状是营销有建“术”,如产品展厅相当“高级化”,甚至达到五星级档次,而生产环节,尤其是整个厂区包括生产车间,差别就非常大,显得有些落后,有的甚至破烂不堪且脏乱。

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欧洲陶瓷业主要产地南欧4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经济形势严峻。与其他行业相比,陶瓷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而且欧盟又是中国陶瓷的出口大国,在此情况下,欧盟使用反补贴反倾销调查手段,更容易实现他们贸易保护主义的真实目的。

所以,必须要在品牌上“有所建树”。打响品牌,才能真正复兴中国陶瓷。这个“术”包括首先要练好管理内功,做好质量,在产品和技术上赢得先机,要求关联产业比如机械设备产业跟得上。其次要整合品牌,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和效益。

陶瓷业的复兴之路,看似光明,但实则满是荆棘,岂是一朝一夕之事。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似乎要“任重而道远”,其实,中国陶瓷在欧盟是有很好的市场的。2011年,中国出口欧盟厨餐具累计金额超过7亿美元。以瓷砖为例,2001年到2010年的10年间,仅佛山出口欧盟年均增长率达到78.6%。然而,受到反倾销的影响,2011年中国陶瓷出口数量骤降。

有专家出招:企业面对不利局面,企业不要单纯纠结在产品生产上下工夫,在经历了淘汰、行业洗牌之后,整合下来的品牌、规模企业要多从宏观上、国际视野中,思考陶瓷业的战略发展路径和竞争力。利用资本和市场优势,进行产业国际转移。随着不断的适应规则,中国企业必将在历练中,练就“炉火纯青”的本事。

陶瓷行业面临内忧外患 企业自寻四大出路


据悉,不仅佛山,全国的陶瓷市场目前都受到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挤压,销量并不乐观。风霜雨雪终有尽头,春天的阳光并不遥远。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向记者表示,“目前佛山陶瓷企业的生产状况处于稳定状态,关停的比率不超过10%,是正常水平。”行业现状虽然尚不至恐慌,但问题仍旧摆在眼前,如何从现状中突围而出,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建立合理的市场预警机制,做好后备市场的储备、调节工作,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增强行业协会和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企业主动走出去……只有把问题足够重视,方法才有实行的可能性,陶瓷企业或许可以按图索骥。其实,面对困境,陶企应当把产品做深、做透,不仅仅生产出一件陶瓷制品,而是经营出一种陶瓷文化,并把这种文化贯穿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让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从而形成品牌文化和品牌影响力,让它成为产品和品牌逆市走红、长盛不衰的关键点。

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从欧盟施行高达73%税率的反倾销税,到韩国9.14%~29.41%的反倾销税率,中国陶瓷业正面临史上最大的反倾销调查大潮,范围也从欧盟开始波及到更多的国家。

追根究底,中国陶瓷企业在反倾销调查中的无动于衷和无能为力,是源自预警机制的不完善。没有事先建立好的预警机制,当遭遇反倾销调查时,陶瓷企业往往难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反应,客观上延误了进入市场的时机。

所谓市场预警机制,是指一套检测本国进出口产品的各种评定指标,如对进出口商品的数量、价格、质量标准、市场份额做出及时预测,提醒本国企业调整产品的数量、价格等,避免受到国外产品倾销损害或国外市场反倾销指控。

“这个可以在宏观上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蓝卫兵向记者表示,“当某国市场在国内的陶瓷市场上占据的市场份额太大,或者价格压得太低,就可以用这套预警机制进行平衡。”

当然,这套预警机制不能仅仅靠企业自身来建构,企业只能从自身的微观角度分析本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既小也散。而且,一旦要涉及国际市场需求、国内市场供给、质量标准制定等全局性的宏观问题时,企业往往显得势单力薄、无力操控。此外,如果仅仅是企业在做这个工作,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数据分析和研究中,得出的结果也未必权威,反而重复劳动,效果不大。

“可以由全国性或地域性的商会、协会来完成这个工作”,蓝卫兵给陶瓷行业支了个招,行业协会所处的角度比较客观、公正,可以平衡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当这块市场竞争过于激烈时,可以由协会出面,启动预警机制,引导部分企业退出该市场以保持其良好的市场秩序,“就是从全局的角度保护了陶瓷企业,让它们在国际市场上合理配置资源,共同取得利益和发展。”

此外,合理且良性的市场预警机制还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我国陶瓷主要出口市场技术标准的发展动态,随时掌握市场动向,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及早做好相关准备。

调节市场份额分配

“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陶瓷早已占据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蓝卫兵称。

面对反倾销大潮,值得庆幸的是,欧盟市场只占中国陶瓷出口市场的一小部分,中国陶企出口欧盟的产品只占其生产总量的1%,高额的惩罚性关税对个别企业来说,是严重的。但对于整个佛山陶瓷行业来说,影响并不大。业内人士透露,欧盟影响佛山的出口量大概是3000万平方米,这样的数量是不至于让陶瓷行业有灭顶之灾的。

所以,当广东陶瓷在欧盟国家遭遇滑铁卢的当下,陶瓷企业应该思考的是,如何调整市场份额分配,把产品从欧盟市场转移到其他国家、地域。

一方面,可以拓宽自己的出口国家范围。今年正值伦敦奥运年,包括大型基建、室内装饰装修所需的建筑陶瓷数量巨大,而卫浴、餐具等陶瓷需求量也蔚为可观;此外,接下来即将在巴西举行的2016年的奥运会也是契机所在,大批的运动场馆、基础设施、住宅的修建将把让巴西成为陶瓷企业的又一块大蛋糕。

“迪拜也是一个很大市场”,蓝卫兵向记者透露,中东一直是中国陶瓷及卫浴最大的出口区域之一,而去年11月建成的迪拜中国陶瓷城正是中国陶瓷涉足迪拜的有力尝试。据悉,包括迪拜、中东、南亚、北非在内的且地位日益显著的整个MENASA地区市场巨大,总建筑金额高达5000亿美金,其中陶瓷卫浴产品的市场容量占总建筑金额约10%,约为500亿美金的市场容量。同时,住宅、商务等主题项目的投资活动在MENASA地区非常活跃,价值约9000亿美金,同时有价值2.1万亿元的投资项目正在计划中。

另一方面,有专家分析认为,陶瓷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和市场优势,进行产业国际转移。比如,在欧洲境内合作办厂,并购欧盟企业,实现在欧盟境内直接销售;或借道欧盟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第三国,如同韩国、日本等开展合作,通过兼并、重组这些国家的陶瓷业,曲线出口。

当然,有实力的陶瓷企业也可以选择将生产线搬至外国,以规避高额的出口税率。但是厂房、生产线的建设、维护费用,人力的成本,全新的环境都是摆在企业面前的现实难题。

给产品穿上“文化外衣”

陶瓷又是一种文化,当年郑和下西洋,中国陶瓷成为风靡一时的紧俏品,这种盛况同样包含着以西方为代表的国外客商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因此,给产品穿上“文化外衣”是陶瓷行业突围的必由之路。

首先,要更注重产品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陶瓷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开创出更多独一无二的产品。”蓝卫兵向记者举例说,意大利博洛尼亚陶瓷展是全球最顶级的行业展会,中国陶瓷企业一方面应该争取参展该顶级展会,另一方面,应该虚心向意大利陶瓷企业学习,赋予产品以更多的文化气息和生命力。

蓝卫兵表示,陶瓷企业应当把注意力转向产品的提升,强调产品的设计感和文化内涵,提高附加值和品牌价值。“这条路并不难走,难的是如何把重心真正放在这上面。”

据悉,佛山某本土品牌,正是把产品研发和打造文化相结合,和法国、韩国等陶瓷品牌开展合作,把设计摆在首位,和国外品牌共享产品创意,在陶瓷面板的表面喷绘中加入线条、色彩、时装等时尚元素,打造出别具风情的特色产品,吸引大量客户驻足。在整体淡市的大环境下,逆市飘红,销量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陶瓷产品应该赋予文化内涵以提升更多的价值,将传统产品融入文化产业。”雅士高夫董事长陈彦斌认为,要提高普通瓷砖的产品附加值,打造成为现代奢侈品、艺术品。同时,要紧扣社会环境的时尚大潮,跟国际时尚接轨。

其实,作为瓷器鼻祖的中国,几千年来源远流长,不仅首创了了青花瓷、釉下彩、釉上彩等陶瓷艺术,更是把瓷器做成一项大产业闻名世界。作为现代陶瓷企业,如何将些中国技术融入现代工艺,这是一门大学问。因为,未来陶瓷市场的竞争,将不再是价格和数量之战,而是集中于工艺、技术和设计的大擂台。

挖掘新兴市场潜力

“在未来的5—10年间,陶瓷依然是朝阳产业。”蓝卫兵告诉记者,陶瓷产业全国产能在90亿平方米,目前世界人均消费水平还不算高,而且,众多新兴市场潜力巨大,有待进一步挖掘。

据佛山市检验检疫局公告显示,2012年前4月,经佛山检验检疫局报检出口的卫生陶瓷共726批次,总货值1332.44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7.69%。在出口总体下降、欧洲国家出口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亚洲各国和新兴市场的增长则为中国陶瓷企业提供了实现海外利润增长的新道路。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佛山陶瓷出口全年合计5万批,货物总值12.6亿美元,批次增加了6.2%,货值增加了15%。2011年佛山陶瓷出口在欧盟因反倾销而出现30%左右的降幅,但在南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却表现抢眼,有较大幅度增长。

“进入2012年,我们欣喜地看到,旧的市场被打破了,新的市场正在崛起。虽然欧盟等其他国家对我们进行‘反倾销’,但我们还有国际新兴市场,如迪拜及中东市场,卡塔尔2022世界杯、沙特大规模基建工程项目以及非洲、南美市场等。”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傅维杰对陶瓷行业前景仍信心满满。

去年,中东、南美等新兴市场对中国陶瓷出口贡献较大。南美市场增加明显。巴西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和2016年奥运会主办国,这两大国际体育盛事的巨额投资基建,刺激了公共投资并促进市场开放。数据显示,2011年巴西依旧成为佛山陶瓷出口的最大国,货物总值10724.2万美元,比2010年增长了3644.5万美元。不过,2011年下半年巴西将税率从15%提到30%后,10月与11月出口量明显下降。另外,印度市场的表现格外抢眼,由2010年的第十四位上升为第四大出口国,出口货物总值达4827.9万美元,增幅超过一倍。

而进军新兴市场也并非一劳永逸,当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准这块蛋糕时,新的问题接踵而至。

“在巴西,三四美元一平方米的渗花砖最抢手,竞争惨烈;在俄罗斯,以前只有十来家中国企业参加当地的建材展,去年我们发现参展的中国企业一下子增加到了几十家。大家都盯着这几个地方,到底还有没有真正的新兴市场?”新明珠陶瓷集团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吴敏刚感慨地说。

现在看来,做内销还是企业发展的根本。而在海外市场,找准自身定位,提升产品附加值,树立国际品牌形象,将是唯一的出路。

去年闽陶瓷出口增长 但“内忧外患”不容忽视


2006年福建陶瓷行业虽然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反倾销、人民币升值等众多不利因素,仍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出口不减反升。据福州海关统计,全年共出口陶瓷4.6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83%。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陶瓷生产国和第三大陶瓷出口国,陶瓷生产规模大、成本较低、产品性价比高,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广泛欢迎。据福州海关有关人士介绍,2006年9月15日起,国家对所有陶瓷产品的出口退税进行了调整,24个税号的陶瓷产品出口退税率从13%下调至8%,6个税号取消出口退税。新政有3个月的过渡期,对于陶瓷出口影响出现两种不同走势,降低类产品出口在新政实施后依旧保持较快增长,而取消类产品出口已经略显疲态。由于取消类产品在总体出口中占有比重较低,福建省陶瓷整体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2006年9月至12月期间,降低出口退税率的陶瓷出口1.75亿美元,增长22.47%,略高于前8个月21.35%的累计增幅;而取消出口退税的陶瓷出口85.9万美元,增长2.74%,较前8个月44.38%的增幅有大幅回落。

福州海关有关人士同时指出,虽然2006年福建省陶瓷出口贸易出现逆势上涨的喜人形势,但当前陶瓷出口仍面临“内忧外患”。

一是“内忧”。近年来国内陶瓷产能急剧扩张,加剧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在产品缺乏差异性的情况下,生产企业只能通过降低产品价格来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导致企业恶性竞争加剧。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陶瓷还面临着燃料、陶瓷色釉料等原材料及水电价格持续上涨的压力,同时今年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进一步压缩了企业利润。目前国内陶瓷品牌的滋生造成市场上品牌林立,但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相对较低,多数企业资产规模普遍偏小,效益规模不够,很难与国际陶瓷品牌抗衡。

二是“外患”。近年来我国陶瓷出口发展速度快,量大价低,引起了主要进口国的关注,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纷纷对中国实施技术和贸易的保护措施。2001年至今,中国瓷砖相继遭遇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韩国、厄瓜多尔等国贸易壁垒,部分国家的反倾销税率高达247%。此外,欧美等发达国家不断筑高技术壁垒门槛,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安全、环保等技术标准。如欧盟修订《关于与食品接触的瓷器制品的性能标准与合格声明》,大幅提高检验标准,并要求从2006年5月20日起,允许符合该指令的瓷器制品使用和进行贸易;从2007年5月20日起,不符合该指令的瓷器制品将禁止生产和进口。

鉴此,福州海关建议相关企业,首先要树立靠品牌发展产业的观念,树立中国陶瓷在国际市场上的良好形象;其次是增强创新发展意识,用高科技武装陶瓷生产,从而占据价值链的高端;在掌握市场需求信息的基础上,开发适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大力挖掘中国陶瓷文化,打造“CHINA”品牌。

国内陶瓷业内忧外患 价格战致利润微薄


有分析师表示,由于陶瓷产品同质化严重,并且各大厂家销售市场集中度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提高销量并占有市场份额,陶瓷企业不惜降低价格,薄利多销

对于陶瓷行业来说,今年可谓是内忧外患。

产能过剩,产品附加值过低,国际竞争力不强,利润微薄又遭遇多项反倾销调查。

面临如此困境,陶瓷行业未来的出路在何方?

内忧:产能过剩利润微薄

随着陶瓷企业不断扩张、生产线不断扩充、生产总量不断扩大,造成产能严重过剩,供需失去平衡。

实际上,我国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却不是一个强国。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

据介绍,一个价格0.7美元的陶瓷口杯,出口到欧盟售价约为3.5美元,但国内企业仅获利0.1美元。其余大头被国外经销商拿走,他们除去运费等开支约1.5美元,实际获利超过1美元,是我国生产企业获利的10倍。

中投顾问建材行业研究员邹明晓告诉记者,我国陶瓷企业利润微薄,主要在于成本高企以及销售价格相对便宜。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并且各大厂家销售市场集中度高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提高销量并占有市场份额,陶瓷企业不惜降低价格,薄利多销,这就导致了行业普遍利润微薄。

“上游原料高涨也是造成陶瓷企业利润微薄的原因之一。”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夏高生说。

此外,由于我国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也让陶瓷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更加严重。

夏高生表示,房产宏观调控制约了市场需求的增长,使得价格竞争激烈而提价困难。

外患:面临多起反倾销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是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全世界的70%。

此外,我国日用陶瓷在欧盟市场占有率已经接近五成,是欧盟日用陶瓷第一大进口国。

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统计,去年我国出口欧盟厨餐具累计金额超过7亿美元。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布《关于欧盟对我国陶瓷厨餐具开始反倾销调查的通知》,宣布对中国出口至欧盟的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

此前,2011年9月欧盟对中国瓷砖反倾销案作出终裁,征收最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且有效期长达5年,并可视情况延长。

这是一次影响范围最广、涉及金额最大的中国陶瓷行业反倾销案,涉及金额高达7亿美元,涵括企业超2000多家。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陶瓷业面临的第一起反倾销事件。

据商务部消息,印尼反倾销委员会在今年年初也发布了对中国陶瓷餐具产品反倾销调查终裁披露,拟对上述产品征收87%的反倾销税,这是今年陶瓷行业遭遇的首个反倾销。

“欧盟展开对我国陶瓷餐具及厨房用具的反倾销调差,其调查期间将会降低我国陶瓷出口数量和出口额。”邹明晓说。

但同时,此次反倾销对我国陶瓷业的长远发展也有好处。

“目前的陶瓷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有业内人士说。

邹明晓认为,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陶瓷不断完善管理和经营,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透明度。若欧盟调查后我国陶瓷业不存在问题,这将使得我国陶瓷产品和厨房用具获得极好的出口利好,有利于陶瓷业的出口。

亟需进行产业链分工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产能过剩等原因,多家陶瓷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也很不理想。

其中,*ST冠福预计2012年1-6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3500-4000万元。

有关陶瓷企业表示,陶瓷企业上半年业绩不好甚至亏损主要是由于销售数量降低,平均销售价格比原预计下降,影响毛利减少。

有陶瓷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陶瓷行业目前需要进行产业链分工和资源整合,不同产品各有专业化的OEM代工厂商,各自专精于少数品种但产量规模大的专业化生产,将生产和品牌及销售渠道进行分工和合作。将使有成本竞争力的厂商越做越好,没有成本竞争力及产品技术能力低的产能自然淘汰。

对此,夏高生也表示认同:“陶瓷行业全产业链的经营,而没有专业化的分工,造成生产面的资产投入太大,销售面的渠道太复杂,经营管理难度高和费用太大。”

此外,邹明晓告诉记者,陶瓷业处于销售淡季,市场需求低迷而陶瓷业却产能过剩,解决产销矛盾主要从开源节流两方面进行。

“开源方面,陶瓷企业应开拓新渠道并逐渐降低产品价格进行大力促销,提高销量。节流方面,陶瓷企业应逐渐降低生产量,并修炼内功提高技术水平以及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设计,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邹明晓认为,未来我国陶瓷业必须要提高技术水平,并提高研发实力,不断的推出多样化、个性化的高质量产品,以产品品质占领市场。此外,陶瓷企业应该开拓新兴市场,避免行业高集中度竞争,在产品和渠道两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占领市场。

广东潮州陶瓷订单少一半 内忧外患提前入冬


眼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尤其是出口低迷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那么,怎样应对这种产业低谷呢?我们选取了陶瓷这个既能反应外需又能反应内需的典型行业,来做一个分析。广东潮州是全国陶瓷生产企业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全国最大的日用瓷生产和出口基地,产品曾经畅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称为“中国瓷都”但是,08年以来潮州部分陶瓷出口企业订单不足、成本升高等多重困难。不少陶瓷企业都觉得今年贸易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按往年的习惯,现在正值陶瓷销售的旺季,但在潮州的一个陶瓷批发市场上,记者却发现,整个市场特别冷清,甚至有的商户干脆关门歇业。

潮州陶瓷销售商告诉记者,本来这个时候都是应该生意很不错的,(现在)都比较淡一点,应该市场比较萧条。少了很多的,少了三分之一,我们以前每个月(销售)一百多万,现在八十几万,70来万,像今年比较淡一点,可能估计淡了(下降)差不多50%的样子。这里的销售商们直接面对的是出口经销商,因此对外需疲弱的冲击感觉更为直接。

潮州陶瓷销售商称,(出口商购买)量也没有以前那么大,而且每年他们来的次数很多,现在来的次数也很少了,进的次数也很少了,他们的外面的生意也难做,每个人都这样说的为什么订单少?全球金融危机也有一点影响,还有那个现在酒店市场影响比较大的话,跟房地产方面也有一定关系。

潮州一家知名陶瓷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需求减少,但陶瓷业的人工成本涨了近30%,原材料也涨了20%以上,加上今年2月欧盟对我国陶瓷餐厨具发起反倾销调查,潮州的陶瓷业可谓是雪上加霜。

广东省潮州市伟业陶瓷有限公司黄伟权告诉记者,欧洲市场的订单大概要下降30%左右,然后加上内部这个原材料成本跟用工成本又在不断地攀升,但是这个你本身外部这个市场疲软,你这个订单不是很多,你这个价格又不能说比较大幅度的来提升,所以这给企业造成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汕头海关副关长吕文龙告诉记者,今年欧盟反倾销以来,企业的订单减少,摩擦增多,出口陶瓷首先出现负增长,据统计,1到8月份,出口陶瓷6.2亿美元,(同比去年)下降了8%,行业面临发展停滞的瓶颈。

另辟蹊径发新品快速通关保订单

曾经很有名的潮州陶瓷,不仅出口疲弱,内销市场也比与去年下滑近20%。潮州的陶瓷业要么关门歇业,要么加大投入转型,这时订单就成了企业“过冬”的储备粮。

记者了解到,多数陶瓷企业都已经认识到,死守原来的经营模式没有出路必须另避蹊径。黄伟权的企业就一边收缩战线,一边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因为现有产品的价格客户都非常熟悉,很难提价。只有通过设计一些新产品,用新的花色、新的器型去吸引客户。

广东省潮州市伟业陶瓷有限公司黄伟权告诉记者,比如说一个平盘假如它原来的价格是10块钱,但是经过我们创新以后,我们在这个盘子上面加上一些花纹,别人还没有这个产品你加入一些新的元素,新的东西,在市场上比较新颖,贵20%、30%的价格,客户也是能接受的。

新产品还可以作为开拓新市场的敲门砖。除了传统的出口地欧美,现在不少企业开始开发俄罗斯、中东、南美和东盟的市场,来自新兴市场订单的增长了15%。

广东省潮州市伟业陶瓷有限公司黄伟权告诉记者,每份订单对我们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我们为了赶这个货期,一定要到晚上赶这个船去,赶不上船期,要到等下一班船,一个物流成本,一个违反,可能客户那边(合同就)违约了。

谁能抢到订单,就能抢到市场。因此,出口通关的效率高低就成了企业赢取订单的关键因素。

汕头海关隶属潮州海关关长李亮告诉记者,就是企业的信用越高,我们给予越多的方便,就例如我们现在已经是深夜了,我们还在为他服务,因为他信用等级够了,我们就提供全天候的服务。

广东长城集团副总裁肖辉哲告诉记者,那对我们企业来讲,你就能够迅速地把这个运输出去交给客户,使这个交货期不会延误,使我们信誉度提升,从而跟这个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创新引领陶瓷企业节能降耗

潮州是名副其实的瓷都,目前有陶瓷生产厂家1万多家。以前潮州大大小小的陶瓷企业都把产生的废瓷大量堆放在工厂外,成为令人头痛的工业垃圾,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探索怎么能回收利用这些“下脚料”,以降低成本。甚至有些企业为了避免产生废料,干脆生产出了不是陶瓷的陶瓷,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由于技术水平不一,陶瓷行业废瓷率从10%到20%不等。因为废瓷不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很大。但眼下一些企业已经解决了废瓷黏性的问题,在原料里加入约30%的回收废瓷,成本也就降低了10%以上。

广东长城集团副总裁肖辉哲告诉记者,就是废瓷循环利用,这跟国家新的政策非常吻合,这个有什么作用,就可以降低成本,把这个回收再利用,主要还是把这个能耗降下来,

广东健诚高科公司总经理杨厥明告诉记者,因为这都是氧化硅做的,通过乳化,外观看起来是陶瓷产品。其实这些都是我们新开发的玻璃制品。

杨厥明所在的企业原本也是一家传统的陶瓷企业,金融危机之后瞄准了高级乳白钢化玻璃餐具,但进口一条生产线就需要一千多万。

汕头海关副关长吕文龙告诉记者,如果是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只要是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的海关就可以给予免税政策,就可以降低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本,免除企业后顾之忧。

免税帮助了杨厥明的厂子转型,他们的新产品的原料可以反复使用,几乎是零排放、零污染,上市后有90%的订单来自于国外。

广东健诚高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厥明告诉记者,去年(订单)是一千万美金左右,今年我们可以达到一千五百万美金。

陶瓷业内忧外患 薄利多销非唯一出路


随着陶瓷行业的发展,如今陶瓷产品同质化问题日益严重,各大陶瓷厂家市场集中度逐步升高引发行业内的激烈竞争,处于提高销量和占领市场的考虑,厂商不惜一再降低价格,并希望以薄利多销来获利。国际上,陶瓷业产能严重过剩,产品附加值低,国际竞争力较弱,薄利而又面临反倾销调查。整个陶瓷行业面临内忧外患。

尚普咨询建材行业分析师认为:伴随陶瓷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线不不断扩充、生产总量不断增加,陶瓷业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供需失衡。我国可以算得上是陶瓷大国,但距离强国却还有一定差距。产品主要是中低档,并且附加值低,在国际市场售价较低。我国陶瓷业利润微薄,问题在于高成本和低价格。这是由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厂家销售市场高度集中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为提高销量占领市场,企业主打价格战,薄利多销,从而导致陶瓷业利润普遍微薄。此外,原料价格上涨也是陶瓷业薄利多销的原因之一,我国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让陶瓷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据欧盟委员会消息显示,日前,欧盟开始针对我国陶瓷用品等开展反倾销调查。此前,欧盟曾对我国瓷砖反倾销案件作出调查并作出相应惩罚。在欧盟调查我国陶瓷反倾销过程中,我国陶瓷出口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但从长远看,这对我国陶瓷行业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反倾销事件能促使我国陶瓷企业不断完善经营管理,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及市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陶瓷制造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指出:陶瓷业需要开拓新渠道并逐步降低价格并大力促销,从而增加销量。逐步降低减少产能,全面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及新型产品的研发设计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未来我国陶瓷业必须完善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产品研发实力和力度,不断的推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质量过硬的产品,并最终凭借产品质量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除此之外,陶瓷行业要做的是开辟新市场,尽可能避免行业高集中度的竞争,在产品及渠道两个方面进行有差异化的竞争,这样便能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占领更大的市场。

佛山陶瓷价格优势丧失 佛陶还能走多远


去年,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裁定之后,很多业界人士都在讨论欧盟反倾销对于佛山陶瓷企业到底有多大影响?69%的高额关税是否会成为佛山陶瓷进入国际市场的一道屏障?但多是各执一词,没有定论。然而现在,在2012年第111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也许我们能够找到答案。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后,佛山陶瓷优势不再显着,致使欧美客商止步,而南美、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则对价格更为敏感,佛山陶瓷企业在面临国内市场冷淡的同时,再次感受到海外市场的严峻。

据东鹏陶瓷国际业务部外贸员刘晓茹分析,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在去年实施终裁后,东鹏得到了30%左右的平均税率,东鹏的陶瓷若卖到欧盟消费者手中价格与当地意大利、西班牙陶瓷产品价格相当,价格优势不再吸引欧盟客户。而目前绝大部分佛山陶企被欧盟征以69%的高额关税,欧美客商为何对佛山陶瓷不再感冒,不再追捧,可想而知。

然而,这也许并不是一件坏事。以往,致力于外销的佛山陶瓷企业多为OEM,“为他人做嫁衣”的同时,靠薄利多销赚点“辛苦费”,于是出口价格越压越低,利润越来越薄,到最后大家互相埋怨“怎么你出的价格那么低?”“就是你在贱卖瓷砖,扰乱海外市场!”“国人怎么老是自己人打自己人啊!”……换个角度想想,佛山陶瓷企业是舒服得太久了。以往,长期停留在粗放的价格战中,就可以换来陶企“温饱不愁”的日子,其结果呢?那就是佛山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却没有一个在国际上叫得响亮的品牌。

今天的局面原本就是佛山陶瓷企业日后必须面对的,只是对于多数佛山陶瓷企业来说,这一切来得早了些。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摆脱原始的价格搏杀,市场竞争才会走向规范化、公平化。如今,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价格优势的佛山陶瓷企业才开始面临着真正的转型升级,那就是只有加强产品研发创新,促进品牌宣传推广,提升产品附加值,才有资格在国内外的市场舞台上一决高低。

我们期待佛山陶瓷未来的表现。

因价格优势遭拒 佛陶仍在意大利“摆地摊”


价格落差让博罗尼亚陶瓷展拒绝中国公司,除鹰牌外其他陶企均在展馆旁“打游击”

昨日,记者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获悉,最近他们忙于办去意大利的签证,为的是去意大利的博罗尼亚参加一年一度的被誉为世界陶瓷最高展的博罗尼亚陶瓷卫浴博览会(以下简称博罗尼亚陶瓷展)。同时,今年的博罗尼亚陶瓷展依然只有鹰牌控股有限公司这一家中国陶瓷企业参加。

鹰牌参展十次仍难增展位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佛山办事处主任蓝卫兵向记者透露,今年的博罗尼亚陶瓷展在参展企业上,中国依然没有突破,依然只有鹰牌控股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陶瓷企业的唯一代表进入参展,其参展面积与去年一样,约为60平方米,这也是鹰牌控股有限公司第十次参加博罗尼亚陶瓷展。

同时,蓝卫兵还透露,因为博罗尼亚陶瓷展在世界上确实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很多的中国本土优秀企业虽然不能参展,但不得不以散兵游勇状各施其计,捕捞商机。蓝卫兵透露,中国陶瓷企业在博罗尼亚陶瓷展馆旁设其他的展览区早已不是秘密,而中国陶瓷又凭借其优越的性价比吸引很多的客商,甚至在一些酒店,中国很多的陶瓷企业已经在那里设有专门的办事处,就是为了抓住一年一度的博罗尼亚陶瓷展的商机。

佛山新明珠陶瓷集团一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几乎每年都只能这样去接近博罗尼亚陶瓷展,但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据悉,此次博罗尼亚陶瓷展会期间,佛山将有约30家陶瓷企业在旁边“摆地摊”进行产品展示。

中国公司因价格优势遭拒

据记者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处获悉,博罗尼亚陶瓷展一直是中国陶瓷企业的心头痛,因为一直被拒于门外。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黄芯红向记者透露,在早几年,意大利方拒绝中国陶瓷企业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担心中国企业的模仿,而在这两年,中国陶瓷的价格优势则成为意大利方最主要的拒绝理由。

蓝卫兵透露,就国内目前的陶瓷产品,与意大利方的同等陶瓷相比,价格至少要便宜20%,平均至少要便宜40%。

记者还了解到,在今年的博罗尼亚陶瓷展中,国内的一些陶瓷宣传资料可进入会馆。“这在以前是不可以的,现在可放在中国的陶瓷展位里派发。”蓝卫兵透露,这是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第七次组织中国企业去参加博罗尼亚陶瓷展,此次佛山去参加博罗尼亚陶瓷展的约有600人,比起去年的1000余人,少了约1/3。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内忧外患夹击“佛陶”》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内忧外患夹击“佛陶”》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意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