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海底“瓷都”

海底“瓷都”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1-05-31

大理石瓷砖。

英国海底探宝者麦克·哈彻在南海贝尔威德暗礁捞获的35万件中国德化清代瓷器,日前由德国内戈尔拍卖行在斯图加特公开拍卖,经过激烈竞拍,共获2240万德国马克。

中国古瓷是海底沉船中的最大宝藏之一,也最有考古价值。古时,我国海上贸易领先于世界,早在汉代就开辟了经南海前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海上贸易更是盛极一时,海上航线四通八达。在我国茫茫的海域中到底静卧着多少沉船呢?据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统计约有2000至3000艘,沉船中以宋元船只居多,沉船中还有一些外国船只,如唐代日本遣唐使沉没的海船、英国东印度公司和瑞典的沉船等。倘若加上世界各国来中国进行贸易返回途中的沉船,可谓不知其数。马来西亚古陶瓷研究专家魏止戈称这些沉船中的古瓷为“海底瓷都”。近20年来,载有古瓷的沉船不断有被捞起的报道。1983年英国人麦克·哈彻在南中国海发现了300多年前沉没的中国明代帆船,船内满载2万余件瓷器,虽经海水长期侵蚀和冲撞,但出水时依然光洁照人,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拍卖时,以250万美元成交,平均每件价值112美元。1984年10月,韩国打捞起新安海底的中国宝船,得到2万余件中国元代古朴浑厚的青瓷。1985年,哈彻又在南海打捞了满载中国瓷器的荷兰沉船“格尔德马尔森”号,这是1751年在香港西南海域触礁沉没的货船,打捞得16.8万件清代乾隆年间的瓷器,这些光彩夺目的古董次年在荷兰拍卖,哈彻获得了1500万美元。

最近10余年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牵头下,我国水下考古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活动。1999年在西沙群岛先后发掘了14处水下文物遗存,共出水元、明、清时代的瓷器1000余件,以碗、盘、碟、壶等日用品为主。tAOCI52.cOm

千姿百态的海底古瓷重现了我国昔日陶瓷的丰采,它们也说明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盛况,亦是中国数千年悠久文明史的见证。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旁观“中国瓷都”之争——“瓷都”之争与“信用


最近,“中国最大的镇”———景德镇的人民很搓火。为啥?4月12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将“中国瓷都”的称号授予了广东潮州。

人们对在房间里戴着帽子的人常说的一句玩笑话就是:“你的帽子是租来的?”“中国瓷都”这顶“帽子”是出租还是免费赠与,人们不得而知。不过,6月17日,潮州在北京的一个国际大型商会上,还真就把“中国瓷都———潮州”的“帽子”戴到了自己头上。据说,闻此消息后,“一时间,景德镇的陶瓷工作者愤怒了。”

潮州忙不迭“戴帽”,景德镇“一时间”愤怒,都不是无缘故的。这说明“瓷都”的“帽子”是有价值的。当然,这个价值是无形的。可是,在市场上,无形的价值可以转换成不可“斗量”的实际价值。为什么“此时无形胜有形”?说得直白些,就是因为这个无形价值实则为可以纵横市场的通行证———信用。

那么,信用出自哪里,又所为何来?信用,是市场主体进行交易的基础。市场主体所具有的信用度的大小,来自其市场交易的记录及其累加。市场信用度大的主体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先机”占据有利位置,可以为交易双方节约不菲的交易成本。但是,无论如何,市场的信用只能在市场交易中“赢”得;拥有还是失去信用,与市场交易主体以外的组织或机构没有任何关联。这与在管制经济下由管制机构通过命令和调拨来取代谈判和交易、通过命名和授予来替代竞争和信用的做法决然不同。

自然,我们也知道,转型中的社会不是什么东西都可以拿出来,而后用教科书中的原理去条分缕析一番。但是,我们还知道,所谓转型也并不是把所有的一切都转个向。就说“瓷都”,谁都知道那是个产业的、文化的、历史的等多维人文概念,什么时候“转型”成了单一的产值、甚或出口贸易值的概念了呢?退而言之,就算产值成了多维之尊,“瓷都”之名也该算是个公共资源,这个资源如何配置,难道不是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吗?

在此,我们不去探讨分配这个资源的机构有无权力这样做,且这种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无存在的必要,就算该类机构从其换“牌”前的机构那里继承了某种权力,就算“瓷都”是单一的产值概念,该类机构也不能再像在管制经济下那样把“瓷都”予取予分了。当然,政府之类的权力同样意味着信用,但此信用是政治公共领域里的信用,与市场经济中的彼信用是完全不同的,二者既不可换算,更不可交换。把社会政治领域里的信用耗费在市场的公共资源分配方面,这不正是政治经济学对寻租的典型定义么!由此,我们的信用之用的转型不到位,会迟滞整个社会的转型,会给正在发育中的市场带来无所适从的混乱。

公元1004年(景德元年),宋真宗以自己的年号将昌河南岸的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一说英语China(瓷器,中国)的发音,就来自景德镇方言“昌南”的发音。以我在景德镇的耳闻,二者在发音上极为相似是不容置疑的。其实,正在准备庆祝建“都”千年的景德镇,大可不必为其他地方被授予“瓷都”而捶胸顿足、自乱阵脚。那些能够被什么机构授予的“瓷都”,无非就是外面糊上了烫着几个铜色汉字的红布面、可以两折对齐的一块硬纸壳,最多再加上一块写着“中国瓷都”四个字的薄铜片而已。然而,纵使这些机构的权力再大,还能够大到改人家乡音、修人家地方志的地步?

听说就是因为这“硬纸壳”和“薄铜片”的诞生,景德镇竟要组律师团去和“授予机构”打什么“名誉”官司。实际上,这种官司,除了把政治性、服务性、公益性的权力对市场的不当干涉合理化以外,除了把自己塑造成一出笑剧中的某个角色以外,不会产生任何效果。说到底,潮州瓷业的大发展是干出来,不是靠举“硬纸壳”举出来、靠挂“薄铜片”挂出来的。同样,考古者在古丝绸之路的大漠中发掘出的不是卫生间冲水洁具,探险者在南中国海的沉船上打捞出的不是暗花壁砖,索斯比和嘉德拍卖行拍品名录上那些价值连城的瓷品也绝不会是仿大理石面的防滑地砖……明此道理,景德镇人何怒之有?那种人们啧啧称奇的稀世珍品,那份珍藏在人们心底的神圣荣耀,岂是什么机构能够“授予”的,岂是打什么官司能够打出来的?

当然,有人说景德镇只有快马加鞭,才能不负千年瓷都的传承。以我所见,此言极是。但这与“瓷都”“授予”的问题是两码事,二者不应混为一谈。

“北方瓷都”——淄博


"北方瓷都"珍品约会世博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的刻瓷作品、王孝诚的鼻烟壶“鲁派内画”、陶瓷艺术大师杨玉芳的高温陶作品等齐齐汇聚申城。据介绍,这些陶瓷艺术珍品首次在上海大规模集中展示。28年前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陶瓷业第一枚金牌的中国“北方瓷都”——淄博,此番又特地以千件陶瓷、琉璃艺术精品亮相上海,与世博约会。

瓷器上“刺绣”《论语》

青翠欲滴的鲁青瓷传统文具上,刻着行书撰写的《论语》,每个字长宽仅两毫米……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明文的“微刻《论语》”。

据介绍,刻瓷技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由清朝宫廷流传至民间,是指用特制刀具在烧制好的瓷面上雕刻,被形容为瓷器上的刺绣。

20世纪40年代生于山东淄博的张明文,现任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会长,其作品“马克思像”被西德马克思故居博物院收藏。此番展出的“微刻《论语》”,由笔架、印盒、水盂、笔洗、笔筒五件传统文具组成。据内行专家介绍,在薄薄的鲁青瓷上雕刻微型书法,对技法要求极高。刻瓷者要能熟练掌握力道,不能有任何一个小小失误,否则前功尽弃。

“踢毽子”化身陶瓷珍品

扎着两条小辫,眼睛笑嘻嘻地眯成一条线,三个小姑娘正乐滋滋地踢着毽子。孩子们憨态可掬的形象活灵活现。这是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杨玉芳的高温陶作品《踢毽子》。

杨大师之子告诉记者,其母从小就爱踢毽子,这组作品的创意正是来自母亲的童年记忆。他说,比起其他作品,这组作品制作过程很是复杂。首先要特制泥巴练泥加工,做成泥板后,再折成人物身体各部位,而后再将相关部位穿插,最后才能烧制成型。

据了解,杨玉芳此次携其最高水平作品来沪,希望在世博期间向海内外游客展示中国精湛的陶瓷艺术。

烟壶内画里的《红楼梦》故事

“史太君秋赏春海棠”锦簇的花团中,“老祖宗”的尊容华贵一览无遗;“林黛玉悲春葬落花”,飘零的落花中,黛玉的悲戚之情入木三分。

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一只长13厘米,宽10厘米的鼻烟壶内,映现了中国传世名著《红楼梦》经典故事场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孝诚的赏花大观园鼻烟壶内画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眼球”。

据知,其作品《想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首个被国家博物馆典藏的内画作品。据了解,身为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理事的王孝诚曾在20世纪60年代,将内画艺术中有着百年历史的竹画笔工艺改良为狼毫笔工艺,为中国内画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阅读延伸: 擦亮北方瓷都招牌 分析淄博建筑陶瓷企业

乾隆时期御制的珐琅鼻烟壶

陶瓷艺术精品将现半岛艺术中心

陶瓷绘画--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

中日陶瓷珍品献礼世博

踏访东瀛瓷都


“日本景德镇”的瓷都——有田町 

在日本九州岛北端,有一个被誉为“日本景德镇”的瓷都——有田町。

通往有田町的公路要经过三条隧洞,隧洞的名称分别叫“白磁”、“青华(意即青花瓷)”、“赤绘(即红绿彩)”。这种用珍贵名瓷的名称命名隧洞的做法,一下子将人们带入浓郁的陶瓷文化氛围。有田町内还有一座桥,历史久远,桥两侧的栏杆上一件件装饰华美的五彩瓷瓶被罩在玻璃罩内。有田町面积不大,竟拥有40多座富丽堂皇的瓷器商店,另外还有约250家作坊式的“陶磁厂”,许多作坊保留着数百年前的样子。在日本文字中,仍然使用“磁器”称谓,而不使用中国流行的“瓷器”称呼。

有田町的发展与日本瓷器业的崛起密切相关。400多年前,丰臣秀吉发动的侵朝战争失败,撤离时掠回大约一万多名包括陶瓷工匠在内的各行艺人,掳掠来的朝鲜陶瓷工匠李参平在有田町发现制瓷原料泉山石,从而开启日本瓷器的历史。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有田町生产的瓷器源源不断地销往海外。当时正值中国明末清初年代,连年的战争造成的经济凋敝削弱了中国瓷器在世界市场的重要地位。上世纪90年代北京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出光美术馆联合举办的中日两国陶瓷文化交流展,从展出的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历史轨迹。当时许多日本瓷器模仿中国瓷器纹样,其逼真程度令人惊叹。后来日本有田瓷器通过伊万里港大量出口,故亦称伊万里瓷器。目前,伊万里瓷器在西方国家拍卖市场备受参拍者的青睐。

至今,有田町仍然是日本南部瓷器生产与贸易最集中的城市。这里瓷器商店林立,品牌众多,各种吸引人的看板琳琅满目,街旁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到处洋溢着浓郁的陶瓷文化气息,显示了日本瓷都的风采。我曾看到一块写有“磁州窑”的草书看板,是某瓷器商店借用中国民窑的杰出代表“磁州窑”的名称作为商店的品牌,禁不住请日本朋友驻车,在蒙蒙细雨中按下相机快门。

我们还参观了有田町陶磁团地窑业组合。这里有10家相互协作的股份制陶瓷小厂,以生产日用瓷器为主。他们共同使用三座窑炉,烧成和彩烤不同风格的现代日用瓷产品。据老板介绍,为了在竞争激烈的陶瓷市场中生存和发展,他们只有采取发挥小型集团的力量,自愿组合,互相协作。不过各厂的产品风格各异,经济账也算得很细。产品多为仿植物花卉、叶子的形状,采用压力注浆成型。瓷器制品设计以市场需求变化不断推陈出新,产品以新颖、多样、小批量见长。

有田町的今右卫门瓷器世家,是世界闻名的五彩瓷器生产厂家,主要以生产传统的红绿彩彩绘瓷器为特色。它的掌门人今右卫门善诏毕业于东京艺术大学,后返乡继承祖业。1975年承袭十三代今右卫门称号,后创建了“色锅岛今右卫门技术保存会”,接受了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综合指定”称号。他精研瓷器彩绘技艺,开发出青花吹墨、薄墨吹墨等技法,先后获得西日本文化奖、每日文化奖、紫绶褒章、日本陶磁协会金奖、日本重要文化财色绘瓷器保持者即“人间国宝”称号。

参观今右卫门善诏的藏品小楼,你可以寻到日本彩瓷几百年发展历程及行销海外的轨迹;走进简洁古朴的工作坊间,看彩绘艺术家们聚精会神、一丝不苟地操作,你会对“慢工出细活”的俗语有更深刻的理解。瓷器彩绘这一精湛技艺在有田町的发展,正是日本对传统文化遗产备加呵护、代代传承的生动写照。

阅读延伸: 陶瓷厂家对连锁卖场敬而远之 中国式规则害了谁

中国日用瓷国际市场价40年仅涨5美分

瓷器“大众情人”青花瓷 被誉中华收藏之灵魂

“北方瓷都”话钧瓷


谈起景德镇,大家都知道是中国著名瓷都,可是,说到“北方瓷都”乃钧瓷之乡神垕镇,熟悉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神垕镇位于河南省中部的禹县,这里最丰富最宝贵的资源,就是那有点神奇的土。君不见,神垕的“垕”字,乃由“后”字与“土”两字叠加而成,前面再以一个“神”字相伴,岂不就是神来之土的意思。

神垕镇制作瓷器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不过,那时的工艺以及制作的瓷器,较中国其它地区的大致相同。直到宋代,也就是十世纪中期,这里的制瓷技术才发生重要变化:当时的艺人利用氧化铜、氧化铁呈色不同这一特点,烧制出蓝中带红或蓝中带紫的色釉。这就是钧瓷。

钧瓷的出现,使得神垕镇瓷窑一跃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宋徽宗赵佶更是下旨钦定钧瓷为宫中专用物品,民间不得使用。公元十二世纪初,宋朝皇室南迁,钧瓷生产毁于战乱,于是传世的宋代钧瓷便成为价值连城的稀世之宝,一时有“黄金有价钧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说法。到了十六世纪末,明朝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竟以“钧”字犯了他的名讳而敕令封闭钧窑。钧瓷生产从此停歇了三百多年。

钧瓷的特色在于窑变。各件钧瓷制品所用同样的土,上同样的釉,在同一座窑里烧制,但出窑后的色彩却各不相同,这便是窑变使然。据知,窑变不仅与原料、燃料、釉料、炉温有关,也和季节、气温、湿度有关,甚至还和它们在室内所放的位置有关。可谓开炉之前,送进去的是一窑的谜,谜底只有在出窑后才能揭开。真是“进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使钧瓷变化无穷,从不重样,但这也使其不可能发展为定向生产,且成品率很低,故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

由此,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道不清是哪朝哪代,有一位窑工,烧出了一个精美绝伦的钧瓷花瓶,博得皇帝专爱,降旨让窑工再烧一个。可怜窑工烧了一炉又一炉,怎么也烧不出第二个来。但官府威逼,限期一定要出珍品,否则就要所有窑工的脑袋。日子一天天过去,在烧最后一炉窑时,一窑工之女决然献身,投身于熊熊窑火之中,以此换来了一件稀世珍品,拯救了所有窑工。这就是神垕人顶礼膜拜的窑神娘娘的来历。

传统的钧瓷产品大多是摆放在室内的装饰品,有瓶、尊、炉、鼎等等。钧瓷的颜色基调是红和紫,然而同样是红,却红得不同,有海棠红、朱砂红、鸡血红、胭脂红、火焰红等;同样是紫,也紫得不同,如玫瑰紫、葡萄紫、茄皮紫等等。更奇妙的是各种颜色互相渗透、融合,红中透紫、紫中泛青、青中寓白、白中藏红,就象云彩一样变幻无穷。如果在晶莹透亮的彩釉里又显现出鱼籽纹、蟹爪纹、蚯蚓走泥纹和珍珠点等如星似线的釉纹,那便是极为难得的上等珍品。如蚯蚓走泥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冰片纹,如似裂纹,却又藏在面釉之下,看得到摸不着,已经成为钧瓷的重要特征。还有些釉面更是奇妙,它们在窑变中形成一幅幅自然图画,景随人意,栩栩如生,真是叹为观止。

瓷都领航中国瓷器


瓷都领航中国的希望

央视著名主持人刘璐在演员歌唱链接时提出瓷都领航中国的希望,更是激动人心,那激情似火场面仍然留在笔者的脑海里。2010年6月9日,中央宣传部等十个部门在景德镇举办央视激情广场江西•景德镇篇《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5000多人冒雨在中国陶瓷历史博物馆广场,同时与歌星们拉开了景德镇第31届群众歌咏月的序幕。歌星们对景德镇自然环境的夸奖,尤其是对景德镇陶瓷的赞美,瓷乐、青花舞,歌星们的独唱,方阵队伍的合唱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男高音佟铁鑫演唱市委书记许爱民作词的沁园春•高岭,将把景德镇陶瓷历史唱遍全中国、唱响全世界。

激情之后,笔者在想瓷都景德镇如何领航中国瓷器呢?景德镇具有领航中国瓷器的优势。1800多年的制瓷历史,厚重的陶瓷文化积淀;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器型天下走、工匠八方来,海纳百川的精神;元青花的出现就已奠定了景德镇领航中国瓷器的基础。四大传统名瓷的悠久历史,景德镇名人辈出,独创落地粉彩技法,“珠山八友”推动景德镇陶瓷创新,国际金奖让景德镇享誉世界。但瓷都景德镇要真正实现领航中国瓷器的美好愿望,是一件值得思考的事情。第一,对景德镇陶瓷现状要有一个清醒地认识。虽然景德镇日用瓷在产销上不如一些其他产瓷区,但艺术陶瓷、陈设瓷、雕塑瓷还是处于领先,日用陶瓷走艺术化之路也还是有发展潜力的,关键是如何去扬长避短。第二,加快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陶瓷文化创意可以使自己的劳动成果,更附有升值的空间。工厂里生产出来的不仅是陶瓷产品,也不仅是市场上销售的陶瓷商品,而是一件件陶瓷文化作品。大师、教授、民间艺人、外埠画家都有用武之地,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第三,把握环鄱阳湖战略实施的契机。环鄱阳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景德镇陶瓷大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要以科学观为指导,在传统制瓷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科技陶瓷、电子陶瓷、低碳陶瓷,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把好泥用在精品上,缓解资源枯竭的矛盾。第四,营造氛围搞好配套服务。作为政府要让瓷都景德镇领航中国瓷器,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景德镇陶瓷文化,让大家都来思发展、谋发展,把蕴藏在老百姓心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景德镇陶瓷的创新和发展。二是要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把企业改制后“十大瓷厂”的有效资源整合好,把私营作坊、工作室、画室的民间资源利用好,形成陶瓷文化创意产业链,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无愧于中国的瓷都。

因为瓷都是中国的瓷都,还将是世界的瓷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这个美好的愿望是一定会实现。瓷都景德镇领航中国瓷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要用智慧、花力气的。

“塞外瓷都”面临崩溃


呼和浩特7月6日电位于黄河岸边的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具有悠久的陶瓷生产历史,自距今7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起,就传承着烧制彩陶的技艺,元代以后更盛。十几年前,这里生产的瓷砖成为北京亚运会指定产品,花盆曾专供人民大会堂,工艺陶瓷成为广交会上的热门产品……故清水河被人们誉为“塞上瓷都”。但是,当记者再次来到这里采访时,却发现作为北方“瓷州窑系”杰出代表的清水河陶瓷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塞外瓷都”今非昔比

清水河县地处长城北、黄河东,虽说这里山高沟深,但过去生产的陶瓷却远近闻名,故有“塞外瓷都”之称。

清水河县生产陶瓷的历史十分悠久。这里的喇嘛湾镇白泥窑子遗址考古发掘表明,早在“仰韶文化”时期,这一带就出现了彩陶。元代之后陶瓷生产更盛。

清水河县陶瓷生产最兴旺时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仅县属陶瓷厂就有4家,乡镇陶瓷企业少说也有几十家,产品小到家庭生活常用的盆盆碗碗,大到高楼建筑装饰用的内外墙地砖,粗陶细瓷品种多达500多个,年产值上千万元,利税达200多万元。

地处黄河岸边的窑沟乡,曾是清水河县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里可用于烧制陶瓷的优质陶土储量极大,地质勘探多达6亿吨。在这个黄土丘陵环抱的乡村内,至今可以看到利用残次缸罐垒砌的窑洞、院墙和烟囱,就连房前屋后的树苗也用残缸套起来,远远望去,整个乡村就像“瓷都”一般。

然而,当记者来到乡里一打听,得知全乡现在仅剩华林陶瓷厂一家企业生产陶瓷,而这个陶瓷厂也改为生产耐火砖为主,只有在仓库内还能看到几摞花盆,几堆瓷壶。这就是过去的“塞上瓷都”吗?

陪同记者采访的清水河县委宣传部长贺明说,六七年前的窑沟乡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全县最大的第一陶瓷厂就坐落在这里,生产的品种有日用陶瓷、园林陶瓷、工艺美术陶瓷、仿古陶瓷、外商外样加工陶瓷、建筑陶瓷等8大类,产品销往北京、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并出口法国、比利时、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家。

贺部长说,那时的窑沟乡,一排排瓷窑冒着轻烟,刚刚出窑的陶瓷品一摞摞,一垛垛,被垒成蜂窝式的图案,前来买陶瓷的大小车辆进进出出,有些外地客商不待瓷品冷却就往车上装。而现在的“塞外瓷都”,已是今非昔比了!

“瓷州窑系”濒临失传

那么,仅短短几年时间,“塞外瓷都”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呢?华林陶瓷厂现任厂长张选告诉记者,主要是国内外陶瓷市场不行。

张选说,近年来,随着大量的塑料、金属、合成材料等陶瓷替代品的出现,陶瓷的应用范围逐渐缩小,市场萎缩。目前,国内外生活、建筑用陶瓷大多被塑料、金属等材料所替代,只有高档的陶瓷工艺品尚有一定市场。而这一市场也多为南方陶瓷所占领,北方“瓷州窑系”产品难争一席之地。

据了解,我国迄今出土的年代久远的陶瓷多属于“瓷州窑系”,而“瓷州窑系”是“仰韶文化”彩陶的继承和发展。“仰韶文化”是包括黄河流域在内的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种原始文化,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中国三大古文化之一。彩陶是这一文化的主要特征。

“瓷州窑系”陶瓷的特点是古朴,其烧制多用煤炭氧化烧法,而南方烧制陶瓷多用柴火,属于还原烧法。此外,“瓷州窑系”陶瓷与南方陶瓷的原料也不一样,“瓷州窑系”陶瓷原料中铁少钛多(氧化钛超1%),致使陶瓷胎质发黄。正是由于上述之差异,使“瓷州窑系”陶瓷很难与南方精细的高档陶瓷相媲美。

清水河县生产的陶瓷属于“瓷州窑系”。据说其祖上生活在河北邯郸一带,后迁到山西再到清水河县。清水河县陶瓷最早生产的是缸、盆、瓮,用的是黄河流域千年延续的馒头窑,上世纪九十年代才改用隧道窑,进而生产园林陶瓷、工艺美术陶瓷、仿古陶瓷、建筑陶瓷等。

虽然如此,但由于其产品档次低,市场不好,当地的陶瓷厂被迫纷纷停产,目前仅剩张选一人支撑着华林陶瓷厂。张选今年66岁,有着49年烧制陶瓷的工龄,清水河县的4家陶瓷厂他都呆过,前后培养了30多个徒弟,但现在只有两个人在从事这行。

张选说:“如今,没有人再愿意搞陶瓷了,这门技艺面临失传。只是我不服气,总想保留住这门手艺。可是我承包这个厂子背了1000多万元的债,为了生存下去,现在也不得不转产,靠生产耐火砖支撑。有人来定货就开窑生产一些陶瓷。”

要揽瓷器活,需有金刚钻

虽然张选不愿意承认,但记者从他办公室和工作室里摆放的陶瓷产品看,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生产工艺落后,应该是造成华林陶瓷厂不景气乃至“塞外瓷都”其他陶瓷厂倒闭的重要原因。

张选是清水河县唯一的陶瓷工程师(中级职称),他的手艺得自家传,到他这代已是第5代。而他的工厂里,负责产品研发、技术把关和产品营销的都是自家人,其中张选负责产品研发,他夫人从事陶瓷化学分析,大儿子和大女儿负责产品生产与营销。而在这些人中,只有他大儿子在湖南陶瓷学院专科毕业,其余的人全是自学成才。

据张选讲,他搞陶瓷全凭祖传的技艺和自学。虽然靠钻研他研制的八角陶花盆曾专供人民大会堂,坤龙牌瓷砖1990年被亚运会组委会选为指定产品,3件仿古瓷器1973年在广交会上卖了3万元,但总体来说,这些陶瓷产品的科技含量有限,生产工艺跟不上形势,致使陶瓷厂难以生存下去。

不仅“塞外瓷都”清水河县是这样,就是整个中国的陶瓷技术也全面落后。据国内一些陶瓷资料提供的情况,现在国外陶瓷生产工艺水平相当高,其中卫生陶瓷和建筑陶瓷的水平大大超过了我国,不但不再需要我国这类陶瓷产品,反而向我国出口。由于失去了国际市场,近两年,我国约有50%的陶瓷厂处于关、停、转的状况。其中绝大多数为北方“瓷州窑系”的陶瓷厂。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对此,一些业内专家建议,包括“瓷州窑系”在内的我国陶瓷业,若想重振雄风,继承和发展“仰韶文化”的宝贵遗产,就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工艺,改造落后的生产工艺,提高科技含量,调整产品结构,增加花色品种。

福建德化由“工业瓷都”向“文化瓷都”转变的目标


福建德化打造陶瓷创意产业

标志着福建德化世界级陶瓷艺术大师陈仁海正式将厦门作为对外展示的基地之一。近日,“中国白”厦门云顶馆开馆,“世博和鼎”袖珍版现厦门。

“推出世博和鼎袖珍版,主要是为给没去上海世博会现场的市民一次近距离感受的机会。”陈仁海介绍说,他创作的“世博和鼎”能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福建馆镇馆之宝,他感到非常荣幸。

被誉为“中国通”的厦大美籍教授潘维廉认为,“陈仁海是‘中国白’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将中国陶瓷的精髓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据悉,2009年德化全县陶瓷的产值达71.3亿元。为了实现陶瓷产业的升级,中国瓷都——德化提出了提高陶瓷产业的文化艺术价值和科技附加值,以及预期收藏增值,打造超百亿产业,实现德化由“工业瓷都”向“文化瓷都”转变的目标。

阅读延伸: 福建晋江、德化陶瓷产区

中国白瓷雕作品《奥运和鼎》将亮相上海世博会

陈仁海“中国白”瓷雕作品再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怀仁成为北方“瓷都”


怀仁县通过引导扶持、规范管理、强化服务等方式和手段,推动陶瓷行业规模上档,技术升级。目前,该县日用瓷生产能力已达6亿件,销售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3,部分产品已远销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全国的餐桌上,每三个碗中就有一个产自怀仁。

近年来,怀仁县在对原国有、集体5家陶瓷企业积极进行改制的同时,从陶瓷行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进行突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企业家投资兴建陶瓷企业的优惠政策,从土地征用、税收减免、证件办理等诸方面给予特别待遇,从而使该县陶瓷业进入了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陶瓷企业个数由1995年的5家迅速扩大为目前的20家,生产能力扩大近20倍,拥有隧道窑和辊道窑生产线66条,从业人员1万多人,生产品种涉及工业、日用、建筑等多个品种,在工业产品结构中,陶瓷已占到22%。为了改变全县陶瓷产品结构单一雷同、技术含量低的不良状况,县里鼓励引导新上马企业引进新技术,购置新设备,生产新品种,资助已建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使全县的陶瓷产品竞争力增强,行业整体抗风险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现在,日用瓷产品有普通瓷、高白瓷、锂瓷、骨瓷等五大类共500多种,建筑瓷已初具规模,工艺瓷生产正在上马。嘉明陶瓷公司引进最新煤气烧成工艺,新建了12条煤气辊道窑,使生产速度、产品质量实现了大的跨越。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海底“瓷都”》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海底“瓷都”》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理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