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艺术瓷砖 > 导航 >

美国:陶艺的用料艺术

美国:陶艺的用料艺术

艺术瓷砖 古代瓷器的艺术特点 陶瓷艺术

2020-05-07

艺术瓷砖。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主要就是三种物质: 空气, 水, 岩石或泥土(岩石碾碎以后也是泥土) 。大部分泥土都可以用作陶瓷材料。由于各地区的地貌不同, 因而各地区的泥土化学成份也不同。在科学不发达的时候, 陶瓷原料主要以地域区分, 因而陶瓷工艺与风格往往与当地的原料有紧密的联系。例如中国传统陶瓷产区,每一陶瓷产区代表着一种原料,一种工艺,一种审美观。而近数十年来, 随着陶瓷科技的发展与运输的便利,陶瓷原料的地区局限就不是那么重要了。例如李游宇在上海研发的汉光瓷就是在材料与工艺上集江西景德镇与湖南醴陵等产地的优点,将陶瓷工艺在瓷器的白度与强度上推到了历史的顶峰。

在美国当代陶艺的群体展览中,几乎找不到两位艺术家使用了相同材料, 相同制作工艺的作品。当代陶艺个性化的探索, 不仅来自于创作观念, 更是来自创作的每一步骤。 从陶瓷材料的选择, 设备工具的使用, 成型工艺, 装饰手段, 到烧成温度与次数, 甚至是个性的展览布置, 每一步骤都不可省略。这是美国陶艺家的作品创作往往每一步骤都事必躬亲的重要原因。“事必躬亲”是突破陶艺创作中的“均质现象”的关键因素。

陶瓷材料的选用

将泥土从山脚河边挖出来,不添加其它陶瓷原料,被称为生土。随着科学进步,许多陶瓷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人工配制,如今已很少有人用生土制作陶瓷用品了。在美国,全国各地分布着上千家陶瓷材料设备公司,供应无数种陶瓷原料,釉药、拉坯机、窑炉等设备及工具。陶艺家们购买陶泥,釉药等物品就像购买普通美术用品一样方便。陶瓷材料和设备的标准化、系列化是陶艺教育普及化的重要动力。美国各地的陶瓷材料公司出售的陶瓷泥料品种繁多,可以有不同产地的,不同成份的陶瓷泥土。大部分都是特别配制的袋装泥并配有适量水分,每袋重25磅。这种袋装泥使用十分方便,适合陶艺教学。袋装泥大致可以分成:雕塑泥、 拉坯泥、高温泥、低温泥、乐烧泥、红泥、灰泥、 白泥、粗泥、细泥等等, 以及大量供专业人士自己配制的粉状陶瓷原料。艺术家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 增加泥土的可塑性, 调整烧成温度, 改变收缩率, 颜色, 等等。

陶瓷材料在中国被分为陶与瓷两大类,而在美国被分为土器(如砖瓦等低温陶)、炻器(又称高温陶,如宜兴紫砂) 及瓷器三大类。土器烧成温度过低, 过于脆弱, 故很少使用。陶瓷材料决定制作工艺。瓷土缺乏粘性, 难以直接用来制作大型雕塑。因而, 大部分美国雕塑类陶艺家偏好使用炻土。例如, 景德镇瓷土拉坯时主要取得器皿的大体形状, 等到坯体完全干燥以后再用刀具里外上下修整坯(又称:利坯) 。而美国常用的炻土中含有许多颗粒, 并且粘性很强, 拉坯时基本完成器皿的整体造型, 待坯体半干时仅用刀修足底, 但不需要修整上部。完全干燥的坯体坚硬如骨头, 无法修整。

20世纪80年代,一种将纸浆纤维与陶瓷泥料相混合, 称为纸浆泥(Paper Clay)的材料开始流行。含有纸浆纤维的泥土可以防止坯体的开裂, 因纸浆在窑炉中完全被燃烧, 这种纸浆泥在成型工艺上具有意想不到的优点。

80年代后期, 美国陶艺家马丁·巴托(Martin Butt)等人研发了一种被称为B-Mix的混合土。美国拉古纳陶泥公司向他购得B-Mix混合土的配方,加工生产,并迅速得到流行。B-Mix是以瓷土与炻土等多种化学土相混合的一种介于瓷器与炻器成分之间的高温陶瓷材料。这种高温陶土既保持了炻土粘性与肌理, 又有瓷土的坚硬与致密度。这种泥土在制作过程中可以防止器物的开裂与变形。烧成的器物与瓷器相似, 一般呈灰白色并带有肌理,特别适合于制作陶瓷餐具等日用陶瓷艺术品。

美国陶艺界对富有肌理的陶艺作品情有独钟。陶艺作品的肌理可以来自雕刻、压印, 或者是泥土自身的肌理。例如: 一些美国陶艺家在高温陶土中掺入一些较大的颗粒长石。这种大颗粒的长石在坯体烧熔时膨胀, 因而在作品表面形成突出的许多小珍珠状颗粒, 非常特别。 据说传自于日本,称为信乐烧(Shigaraki)。

数十年来, 各地的陶瓷材料厂商还研制开发了许多相关产品。例如: 陶瓷胶水, 陶瓷铅笔, 陶瓷印泥等。陶瓷胶水是一种可以耐受高温烧制的陶瓷粘合剂。可以广泛用于烧成之前或烧成以后需要施釉复烧的陶瓷器物上。陶瓷彩色铅笔是用陶瓷颜料制成的铅笔。艺术家们在陶瓷素坯上用铅笔作画, 其效果与普通铅笔画完全一样。陶瓷印泥专用于陶瓷器物上盖章, 其外观与普通印泥盒完全相同。因印泥是由陶瓷材料制成, 因而可以经受高温的考验。

精选阅读

从当代陶艺展看当代艺术材料质感


“艺器·造艺——当代陶艺展”是近年来在中国美术馆亮相的大规模的当代陶艺展。陶艺创作不同于绘画、雕塑,它有其自身材质的特性。本展特邀了16位杰出的台湾当代陶艺家,带来70件异彩纷呈的陶艺作品参展。展览以“造艺”与“艺器”两个主题梳理了当代陶艺发展脉络。“造艺”是指陶艺作品已经脱离传统釉彩、瓶罐器形的风格展示,而转向传递个人情感与艺术风格;“艺器”则是指以具实用功能的器品,结合个人艺术风格或思维的新趋势。当代陶艺创作不但已经挣脱了传统陶瓷的影响,在表现陶瓷媒材的本质之外,也迈向建立个人艺术风格的时代。

其实,相比于其他门类的当代艺术,当代陶艺起步较晚,但是当代陶艺家们并没有裹足不前。东西方当代前卫陶艺虽然起因不同,却殊途同归——抛弃固定造型风格的程式,追求不带任何功能要求的纯粹化的形态。陶瓷器作为一种可以触摸与把玩的艺术,从而具有了独立的品格。而对于以拉坯造型的陶瓷器而言,熟练陶瓷工人按照设计图纸或成品制作的作品在技术层面而言,也许能做到无懈可击,但是这类作品却不能算真正的当代艺术品,真正的当代艺术表达的是艺术家的思考与创造,以及对于自身生存社会的认知。

从这次展览来看,当代器形陶艺作品的创作在塑形方面已经摆脱了纯粹的实用功能,转向心灵的倾诉。有许多现代陶艺家对器皿类陶艺情有独钟,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来表现器皿陶艺的魅力。

与绘画追求纯粹的视觉效果和雕塑对多种媒材的综合实验不同,陶瓷的物理特性不仅决定了它的形式美,也决定了它与其他媒材的根本区别。陶艺的形式主义是在陶的特质下对形式表现的可能性的追求。同时,陶艺的创作不仅需要创造精神,那些在制作过程中发现偶然的效果,也使得陶艺语言有了鲜明的表现性,那些带有鲜活“手气”的制陶痕迹,那些被点化出来的地域色彩,那些在制陶过程中被肯定的偶然效果,那些在实验中出乎意料的形式,都是陶艺家由内而外的语言发挥。这样一种从当代文化情境中生发出来的陶艺语言,使当代陶艺有了新的格局,从公众心目中的手工艺品走向了纯粹的艺术舞台。其实早在许多年前,包括毕加索在内,许多西方的艺术大师就开始陶艺创作,陶艺的特殊质感也为当代艺术在材料上拓展了新的可能性。

就像我们每天都想寻找新鲜的自我,艺术家可以把这种对于自我的探求诉诸于艺术作品之中。陶艺作为表现自我的手段,艺术家在作品中倾注了某种感情或认知,敏感地把握住自我的生存状态,实际上也就表现了当代社会生活的共同经验。

我们能够从一件陶的作品、一个陶的展览中,感受到作品与我们实际生存空间的精神联系。

这些年陶艺家们所做工作的重要方面,就是把制陶的技艺作为陶艺的语言,从思想观念层面重新体会这种语言,寻找切入当代文化的可能性。

现代陶艺的审美意蕴


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的一部分,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审美取向的转变以及人文精神因素等息息相关。现代陶艺是运用陶瓷的物质材料和工艺来反映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现代陶艺所具有的新形式与审美意蕴都是传统的陶瓷艺术所不具备的。 正如皮道坚先生在《拓展眼界的当代陶艺》中所说的:“陶艺一词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陶瓷艺术的简称,而是一种孕育着新的精神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现代艺术方式。”

中国传统陶艺高超的技艺、娴熟的装饰以及完美的造型,表现了创作者的智慧和能力,但传统陶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着重追求严谨和整齐从而限定在一定的审美标准中而无所突破。它忽视了材料的自然属性,更忽视了人与陶艺之间的精神关系。

实用审美是传统社会中的主流审美方式,而现代陶艺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高扬个性化精神旗帜下,逐步推翻了纯实用审美的藩篱,开始向精神审美方向升华。现代陶艺摆脱了以往的审美形式,纯粹成为艺术家发自心灵的艺术创作,它强调个性,注重思想内涵,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求艺术的自然与真实。

现代陶艺是以审美为主的更注重审美价值和审美作用,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艺术观、价值观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传统陶瓷艺术是先有实用后有审美,现代陶艺一开始就没有按照实用审美所画好的规则线来运作。

尽管现代陶艺中有类似器皿类的造型,但它已经没有了日用陶瓷涵盖的功能与意义,尽管有的陶艺家的作品也进入商业运作卖钱了,但陶艺家在创造的过程中并没有预先考虑它的经济性。

现代陶艺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它在不同的形式、角度和内涵上显示了现代人对陶瓷传统人文精神和美学品质的认识态度,体现了艺术家对传统资源、语言方式、艺术形式、审美意蕴的当代转化。

现代陶艺的创作理念完全不同于传统陶瓷,它没有中国画那些伟大的包袱,没有任何图式可言,没有任何概念可循。在舍弃了实用形态之后,丢掉的是锁链,迎来的是自由,现代陶艺完全有能力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和形象来展现中华美学特有的内涵和审美意蕴。

现代陶艺以其特有的本质特征和审美意蕴,正向贴近现代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发展。现代陶艺的这种特质,这种精神与审美意蕴的新变化,促进了现代陶艺在现代人精神文化领域的新生,使得现代陶艺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中国现代陶艺的核心价值


从时间上来说,中国现代陶艺的开始并没有确切的年代,大约在十九世纪50年代,中国陶艺家才开始尝试着从传统古典陶瓷艺术中剥离出来,但是由于当时的政治因素和经济环境,在改革开放前,现代陶艺所倡导的自由、开放的意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现代陶瓷艺术才逐渐活跃起来。

中国现代陶艺是在西方艺术思潮影响下诞生出来的新生儿,所以或多或少地带有西方的艺术理念,但是无论从艺术形式方面还是技法表现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在中国,我们有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文化传承相对厚重,装饰材料广泛、创作手法多样,因而在陶艺发展的材料和造型上也更为丰富。

中国人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中把握自己的精神,获得自己的本质特征的。因此,对中国文化精神而言,中国哲学思想是中国精神之魂,而中国艺术审美体验则是哲思之灵。和谐、妙道、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最高境界,其讲求的都是“自然”二字。同样在陶艺中也是离不开自然。而这种自然就是将传统工艺材料和现代、自然相连接的天衣无缝。现代陶艺对于陶瓷材质的追求类似古人,不加修饰的、肌理状态的、手拉坯体的质朴和以回归自然为主的造型主题相结合,使现代陶艺回归到其形态意识的本源,将陶瓷材质的美学品格和文化内涵完整描述出来,正是体现人文精神中“自然”之魅力。

艺术是时代生活和人们精神世界的反映,陶艺创作自然也反映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纵观现代陶艺的发展,从萌芽之初到走向现代,从混沌之源到遍地开发,无不贯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现代意识的交织。陶艺家们在创造过程中把握精神与语言的统一,从精神层面出发寻找语言的自然表现。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从艺体验,从某种角度探向陶艺的深层,追求的是与自己心灵、情感相对应的语言形态。

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同时使得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继承了传统艺术的文脉。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与再创造,极大扩展和丰富了中国现代陶艺作品的艺术内涵。这些源自传统材质和具有秩序感的象征性传统艺术元素语言,结合极具抽象力的现代艺术符号表现特征,强调个人内在精神的体验,注重自我价值的体验,对这些艺术符号的再创造呈现出的温和、宽厚、从容的瓷质品性大大延伸了作品主体。

从总体上来看,中国陶艺家一部分力图在遵循陶艺语言规定性的前提下,充分探索陶艺在纯审美形式创造上的各种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挖掘这种艺术形式和语言媒介的表现潜力。一部分满怀热情地把陶瓷的物理特性转换为一种独具魅力的形式语言。以力度感的追求,以神奇结构和异度空间的构建,寻求物化审美主题经验和情感的新方式。不论哪种方式,都充分地体现了艺术家的自然状态和心灵的自由奔放。从文化意义上来看,这种创作的倾向又集中地反映了现代人在工业文明的环境中的精神超越要求,更具有人文精神和审美关怀。

由于中国现代陶艺存在着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一些误区,使得中国的现代陶艺偏离了本民族的文化。笔者认为中国的现代陶艺创作必须要以中华挖掘民族本身的文化内涵作为创作的基础,探索具有民族性的原创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深层次的发展。但是这种原创性,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把西方的语言形式套用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去,因为这种创作形式很难将我们的本土文化表达得清楚明了又富有精神含义。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陶艺大国。传统陶艺凝聚着华夏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和卓越的文化品格。中国陶瓷文化的丰厚传统,正是中国现代陶艺家要珍惜的文化资源。而中国现代陶艺也只有立足于本土的文化,才有可能再创辉煌。

中国陶瓷文化艺术有着最纯真的、最本体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中国现代陶艺从新生儿逐渐走向成熟,禅宗思想和传统陶艺的珍宝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中国陶艺中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造型意识,让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剖析西方陶瓷艺术的精髓。中国文化有着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包容性,这也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家面对中西文化交流和碰撞的问题时,更为开放、更具艺术创新力。

精神性和审美性是中国现代陶艺的核心价值,中国现代陶艺也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和现代意识相碰撞的产物。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有着完备审美体系的中国现代陶艺,在现代艺术思潮的推动下正在进行着对现代的追求和改造,既具有现代感,又具有我们民族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在传统陶瓷大国的盛名之下新生的中国现代陶艺。

默陶绘艺术机构正式运营 用文化创意激活静默陶艺


清晨的空气里弥漫雾气,藤椅上还挂着水珠,200年的卞和记砖石砌成的水池,旁边是冬日里的残荷和静默的兰花。北京路中段,沙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上,有这样一处闹中取静“花园”,这就是默·陶绘。12月12日上午10时,默·陶绘艺术机构剪彩开业仪式上,荆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严良文先生说,默·陶绘开启了一片雅致的艺术净土。

默·陶绘陶瓷陈列处

默·陶绘,一个关于艺术梦想的初衷

进入默·陶绘的大厅,视线便停留在了古朴的书架上。走近书架,木质的纹理和残留的碎末都清晰地呈现。用手轻轻触摸,还能感觉到木质切割的痕迹。“这就是我们的成品。”默·陶绘负责人孙志军先生急忙解释,“因为我们为了展现自然,木质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就像北京的798艺术区,所有的元素都渗透着天然的美感,没有过多的人工雕琢的痕迹。”

穿过通道,左转来到开放式咖啡厅,四周茂林修竹,兰花静默,还有形状似贝壳的残荷,宛如红楼梦中的潇湘馆。“在这个地方,客人们可以晒太阳,喝咖啡和品茶。”孙志军先生介绍说:“这是一个可以让你发呆、看书、思考、晒太阳的地方,享受生活的闲情逸致,感受到书吧和画室展厅那最淳朴的艺术气息。”用孙志军的话说,默·陶绘就是一片宁静致远的艺术天空。默·陶绘注定会成为一个调和着艺术与情感、混合着泥土与清水、环绕着音乐与书香的艺术沙龙!所以不设任何门槛,敞开大门欢迎朋友们。

默·陶绘的文字砖

希望孩子一定更阳光

“你们看,他多快乐,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藤椅上晒太阳、做陶器。”顺着默·陶绘负责人孙志军先生手指的方向,一抬头,我们就看到了冬季的暖阳照着置满兰花的阳台。藤椅上,一位男士正在成形的小泥砖上雕刻。这位男士就是默·陶绘的陶艺主管杨先生。杨主管介绍说,他正在制作给默·陶绘客人们的手牌。手牌用陶土制成,突出默·陶绘的“陶”,手牌外表采用青花瓷图案,背面刻有繁体中文的数字编号。

“如果孩子们都能喜欢上这里,能喜欢上陶艺、能喜欢上这里的画室、喜欢上这里的开放式书吧,他们还有理由沉迷于网络游戏吗?”默·陶绘的负责人孙志军先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当然,他的心底是有答案的。他说,如果有一天孩子们能在学习之余爱上陶艺、爱上这里的艺术气氛、爱上绘画和读书,他们一定会更加阳光活泼,更加积极上进。

默·陶绘休闲书吧里,网友正在阅读自己喜欢的著作

在这里,找到传统陶艺文化渊源

穿过开放式书吧,右转就到了默·陶绘的画室。在画室正中央静立的是一座灰陶鼎。画室的两边挂着各种陶器图片,从古到今向来客们述说着陶艺的历史。在土、水、火三者的交融中某种灵性漩腾翻滚,最后合成一体,让人们感受着“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玄妙。

土陶文化传承人夏于谷老师说,陶有灰陶和红陶之分,现在很多出土古老的陶器都是灰陶,而灰陶利于保存正是得益于它不易风化的特点。数千年历史的陶器上携刻着数千年的工艺和文化,在黑泥与红泥的交融之间,在釉盘和泥土的摩捏之间,我们都能细心地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回归,在这里找到我们祖先生活的痕迹,找到我们文化之根。

夏于谷老师介绍,由于土陶的制作过程是在没有任何图纸和模板的情况下,完全靠手感和经验捏制出来。因此,保护和传承土陶工艺,传播陶艺文化,在这里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默·陶绘开放式休闲区

自己造血,让默·陶绘走得更远

在剪彩仪式上,荆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荆州市文联副主席严良文先生给默·陶绘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发展会员制,让所有热爱陶艺,热爱绘画、热爱艺术和阅读的人都参与进来,把默·陶绘办成一个真正的纯粹的精神家园。第二,默·陶绘要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结合起来,要把握好文化市场,培养和提升自己的造血功能。只有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做后盾,文化创意才能实现和弘扬,文化产业才能长远,精神家园才能得以长久保存。第三,要执着而坚韧,遇到困难也要坚持。

而在此之前,孙志军先生说,我一定会把默·陶绘坚持下去的,我要身体力行的践行普及艺术教育的理想,坚守这片艺术净土。就算是从其他项目寻找到盈利点,我也要把盈利投向默·陶绘。这位湖北美院毕业、从事美术教育事业10余年的荆州小伙子正执着地践行着自己的艺术梦想。

63岁的陶艺学徒不简单


在石湾有着大大小小数百个陶艺工作室,工作室里也会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徒,他们传承并发扬佛山的陶艺技艺和文化。在这群学徒里,有一位特殊的学徒。他就是63岁的湛江人简向东。

年过花甲的学徒

近日,记者在禅城区青柯街一栋房子的2楼见到简向东时,他正在玩味着手头的一件陶塑。今年已经63岁的简向东来自中国的泥塑之乡——湛江吴川。2011年底,简向东来到佛山为的是当一名学徒。

生于吴川窑地的简向东,祖辈以烧砖瓦为生,受家庭熏陶,从小便热爱泥塑。从大学雕塑专业毕业后从事雕塑工作已有30余年。泥塑、铸铜、木雕、城市大型雕塑,“样样都玩过”。简向东说,“20年前,我对陶艺就有了浓厚的兴趣,一直希望可以在陶塑方面学习、发展”。然而,由于当年忙于其他的作品,一直未真正地学习陶塑。

20年前的心愿延续至今。去年底,简向东来到佛山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从2011年11月至2012年8月,简向东拜访佛山的各位陶艺名家大师。让他收获最大的是跟随潘柏林大师学习了3个月。

这个学徒不简单

去年8月,简向东租下了一处工作室,开始了边学边创作的日子。

虽然只学习了不足一年,简向东便小有成绩。

佛山每年年底都有以新年生肖为主题的陶塑展。去年10月开始,他便潜心创作一件相关作品。他的作品选用了1893年出生的毛泽东(生肖蛇)在黄鹤楼上作词《菩萨蛮·黄鹤楼》的情景。作品刻有全首词,其中“龟蛇锁大江”一句的“蛇”字恰好体现了主体。这件作品耗时2个多月。由于手法脱俗,佛山陶瓷博物馆请求收藏该作品。

对于未来,简向东有自己的打算:“老年陶艺人有传统手艺却缺乏创新,年轻陶艺人有创新却缺乏根基,我长期从事雕塑创作,我期望将两者糅合,并把陶塑艺术植根佛山,产生新的作品风格。”

学徒原来是大师

简向东为何能在短期内就能取得成绩,并试图开创新风格?只要了解简向东的经历就清楚了。记者在简向东的工作室里见到了许多作品、证书和图片,那是他一路走来的见证。

1972年,简向东考进了广东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大师潘鹤。毕业后,他在全国多地留下了自己的作品。他在湛江城区留下了“抗法三部曲”,而今已成为了湛江城区的标志。

2008年,简向东的木雕作品《人龙腾奥运》揽获了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08奥林匹克美术大会、首届中国雕塑大展等众多重量级奖项,并代表中国当代美术精品参加法国巴黎展及德国法兰克福展。

正当外界期待简向东带来更多惊喜时,62岁的简向东抛下城市雕塑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诸多光环,悄悄来到陶塑之乡佛山石湾,成为了一名特殊的学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