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艺术 > 导航 >

陶瓷是民间艺术吗?

陶瓷是民间艺术吗?

陶瓷艺术 艺术瓷砖 什么是瓷砖

2020-05-07

陶瓷艺术。

陶瓷

我们的祖先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如埃及、印度、希腊、波斯、西南亚的先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作也有近万年的历史,人类自从开始懂得制作陶器,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野蛮时代的最低级阶段——是由制陶术的应用开始的”。在制陶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中国人发明了瓷器。陶瓷器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人们生活问题,如生活用具、建筑材料等,还提供艺术的享受。

陶器的发明

古代人类大多依山傍水而居,他们需要寻找贮水、汲水、贮存和蒸煮食物的器具。从技术上来讲,很早就知道土壤加水就具有可塑性,加上用火的丰富经验这些都是制作陶器的准备条件。另一个条件就是要“定居”。因为陶器不易携带,既笨重又容易破损。当然,陶器的生产又促使定居生活逐渐巩固下来。

有人推测,古人为了使枝条编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无缝而涂上黏土,经过火烧之后,黏土部分很坚硬,进而发现成型的黏土不要内部容器也可以烧制成器,这可能是最原始的陶器。也有人认为,古人是偶然发现用手捏成的器物经火烧之后变得结实了,而且不怕水,因此而发现了陶器。

我国已发现距今约10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发现的陶器碎片经鉴定为10800~9700年的遗物。此外,在江西万年县、广西桂林甑皮岩、广东英德县青塘等地也发现了距今10000~7000年的陶器碎片。

我国已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残陶片,质地粗糙,厚薄不等,掺杂有大小不等的石英粒,质松易碎。用以烧制这些陶器的原料都是就地取土。根据这些陶片中存在的矿物,以及测量少数陶片的烧成温度,可以确定这些陶器的烧成温度大致在700°C。在这些遗址中没有发现窑炉遗迹,可以推断是平地堆烧的。器型都是用盘筑或手工捏成型的罐、钵之类的小型陶器。虽然这些陶器原料粗糙、造型简单、烧成温度低,但这毕竟是人类利用化学变化制造器物的尝试,它大大地改进了原始人的生活质量。

距今5、6千年的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当时处于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社会。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当时的制陶业以比较发达,已发掘的陶窑遗址大部分在村落附近,表明为部落集体所有。烧制陶器的黏土是经选择具有一定塑性的黏土。陶器基本上是手制成型,也有部分小型器件采用模制。到了仰韶后期开始出现慢轮修整。普遍使用陶窑烧制陶器。在陶窑中陶器不再直接在火焰上烧烤,火力也比较均匀,减少了陶器的龟裂和变形。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进步。最能反映当时制陶水平的是细泥彩陶。它表面呈红色,里表磨光,且造型独特,可见当时的制陶工艺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此外这些陶器上还绘有生动逼真美丽的图案,这充分表现了绘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解原始社会先民生活和生产的可靠信息。

一万年前,原始窑烧制时,由于陶坯与大量空气接触烧成的陶器为红色,成为红陶

七千年前,在陶坯表面用红、白、黑等绘纹形图案,入窑烧制后花纹附着于器物表面,称彩陶。

龙山文化时期的陶器以灰陶为主,制陶工艺的珍品是黑陶这种陶器器壁薄如蛋壳而坚硬厚度仅1—3毫米,表面漆黑有光。烧制这种陶器的关键工艺是在烧成后期,用泥封窑顶,同时渗水入窑,烟熏渗碳。

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后期,在江南和东南沿海一带出现一种印纹硬陶。由于原料中酸性氧化物相对增加,因此烧成温度达1100°C。到了商代印纹硬陶开始大量生产,它吸水率外型美观、坚硬耐用,成为深受欢迎的陶器品种。

陶器的应用

陶器作为一种器具首先用于生活之中,所以一开始陶器多制成罐、碗、盆、钵等用于烧煮、储藏、饮食方面的用具。在许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各类炊煮器、食用器、盛贮器,这些都是满足先民们生活需要的用品。这一用途一直保留至今。

此外,在许多文化遗址还发现了陶网坠、陶纺轮、陶子弹等生产工具,陶网坠用于捕捞,陶纺轮用于纺织,陶子弹用于打猎。这表明陶制品已从生活领域跨入生产领域。

商代以后,陶器的最大用途是用做建筑材料。商代早期已出现了陶水管,晚期又出现三通陶水管,这些都是用于地下排水系统。

西周初期,筒瓦和板瓦已经出现,随后瓦当也问世了。这就使屋面的建筑材料有了新的格局。此后几千年,屋面建筑大都是这一格局。到了战国时期又出现了砖块。陶制建筑材料,如砖瓦在秦、汉有了更大的发展,“秦砖汉瓦”成了建筑的基本材料。

陶器由于易于加工,人们在制造陶器时一开始就注意到美观的需求。最早的尝试就是在陶坯成型后,处于半干时用手和水将表面抹平,甚至在表面涂一层泥浆,即所谓陶衣。彩陶的出现,更增加了陶器的审美价值。陶塑作为一种艺术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如河母渡遗址出土的陶猪、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头像等。到了商代,陶塑得到更大的发展,种类增加,形象更加生动逼真。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是秦代制陶工人的杰作。原料就地取土,未加调配。使用如此一般的黏土烧制这样巨大的陶俑而不变型,历经2000余年不损坏,这说明当时制陶技术的精湛、高超。

唐代的三彩陶器以其特殊的风格和高超的艺术形象驰名于世界。这种“唐三彩”陶器是用白色黏土做胎,施以含铅的低温釉,釉中使用铁、铜、锰、钴等多种金属作呈色剂,在750-850°C低温下焙烧而成。所谓“三彩”即多彩之意。在制作时还采用了类似“蜡染”的所谓“漏花”的技法,巧妙的制成五彩缤纷,鲜艳奇目的器物。

陶器的耐火特性以及它易成型的优点,使它成为冶炼青铜时的陶坩埚和铸造青铜和铁器的陶范。从商周开始直到今日一直是人们使用的耐火材料。

瓷器的发明

瓷器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举世都公认的。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商代的白陶以是用瓷土(高岭土)作原料,烧成温度达1000°C以上,它是原始瓷器出现的基础。

白陶的烧制成功对由陶器过度到瓷器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商代和西周遗址中发现的“青釉器”以明显的具有瓷器的基本特征。它们质地较陶器细腻坚硬,胎色以灰白居多,烧结温度高达1100-1200°C,胎质基本烧结,吸水性较弱,器表面施有一层石灰釉。但是它们与瓷器还不完全相同。被人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

原始瓷从商代出现后,经过西周、春秋战国到东汉,历经了1600-1700年间的变化发展,由不成熟逐步到成熟。

东汉以来至魏晋时制作的瓷器,从出土的文物来看多为青瓷。这些青瓷的加工精细,胎质坚硬,不吸水,表面施有一层青色玻璃质釉。这种高水平的制瓷技术,标志着中国瓷器生产已进入一个新时代。

我国白釉瓷器萌发于南北朝,到了隋朝,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至唐代更有新的发展。瓷器烧成温度达到1200°C,瓷的白度也达到了70%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为釉下彩和釉上彩瓷器的发展打下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烧瓷技术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在工艺技术上,有了明确的分工,在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闻名中外的名窑很多,耀州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越窑、建窑以及被称为宋代五大名窑的汝、官、哥、钧、定等产品都有它们自己独特的风格。耀州窑(陕西铜川)产品精美,胎骨很薄,釉层匀净;磁州窑(河北彭城)以磁石泥为坯,所以瓷器又称为磁器。磁州窑多生产白瓷黑花的瓷器;景德镇窑的产品质薄色润,光致精美,白度和透光度之高被推为宋瓷的代表作品之一;龙泉窑的产品多为粉青或翠青,釉色美丽光亮;越窑烧制的瓷器胎薄,下巧细致,光泽美观;建窑所生产的黑瓷是宋代名瓷之一,黑釉光亮如漆;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冠,瓷器釉色以淡青为主色,色清润;官窑是否存在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一般学者认为,官窑就是卞京官窑,窑设于卞京,为宫廷烧制瓷器;哥窑在何处烧造也一直是人们争议的问题。根据各方面资料的分析,哥窑烧造地点最大的可能是与北宋官窑一起生产;均窑烧造的彩色瓷器较多,以胭脂红最好葱绿及墨色的瓷器也不错;定窑生产的瓷器胎细,质薄而有光,瓷色滋润,白釉似粉,称粉定或白定。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然后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彩瓷一般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胎坯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炼的彩瓷叫釉下彩;上釉后入窑烧成的瓷器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叫釉上彩。明代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

明代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以铜为呈色剂的单色釉瓷器的烧制成功,使明代的瓷器丰富多彩。明代瓷器加釉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中国制瓷技术的不断提高。成化年间创烧出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烧制成的不用青花勾边而直接用多种彩色描绘的五彩,都是著名的珍品。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制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康熙时的素三彩、五彩,雍正、乾隆时的粉彩、珐琅彩都是闻名中外的精品。

明代在釉下青花轮廓线内添加釉上彩而烧成的一种瓷器,由于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绘争奇斗艳,故名“斗彩”。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

中国陶瓷业对世界的影响

我国初唐时期,瓷器便由海上和“丝绸之路”输入到西方去了。公元8世纪,我国瓷器已经传到阿拉伯、印度、波斯、埃及和地中海沿岸各国。

五代时瓷器传到朝鲜。与此同时,制瓷技术也被引进。朝鲜工匠在学习中国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烧制成功了优美的“翠色”瓷器。唐代的陶瓷在日本出土的很多,南宋时期日本人加藤四郎、左卫门景正在福建学习制瓷,回国后建窑,烧制出黑釉等瓷器。

在南洋一带,如印度尼西亚曾出土晚唐、五代的青瓷和三彩陶器。文莱也发现过唐代黑釉、青釉瓷器。马来半岛也发现过唐代的瓷器。

11世纪,我国造瓷技术传到波斯喇吉斯,后来又传到阿拉伯、土耳其和埃及等地。15世纪后半叶,中国的造瓷技术才传到意大利的威尼斯。从此,欧洲的造瓷技术便得到迅速发展。

生物陶瓷

生物陶瓷指与生物体或生物化学有关的新型陶瓷。包括精细陶瓷、多孔陶瓷、某些玻璃和单晶。根据使用情况,生物陶瓷可分为与生物体相关的植入陶瓷和与生物化学相关的生物工艺学陶瓷。前者植入体内以恢复和增强生物体的机能,是直接与生物体接触使用的生物陶瓷。后者用于固定酶、分离细菌和病毒以及作为生物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是使用时不直接与生物体接触的生物陶瓷。

植入陶瓷又称生物体陶瓷,主要有人造牙、人造骨、人造心脏瓣膜、人造血管和其他医用人造气管和穿皮接头等。

植入陶瓷要求其一要与生物体的亲和性好,即植入的陶瓷被侵蚀、分解的产物无毒,不使生物细胞发生变异、坏死,不会引起炎症、生长肉芽等。二要在体内有长期功能,且可靠性高,即在10年~20年的长期使用中,不会降低强度,不发生表面变质,对生物体无致癌作用等。三要易于在短期内成形加工。四要容易灭菌。陶瓷不同于金属,它具有强共价键性质,即使在生物体内苛刻的化学条件下,也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排异反应迟缓,具备长期使用的机械性质。与有机高分子材料相比,生物体陶瓷耐热性好,便于进行高压灭菌。

目前已经实用的植入陶瓷的品种如表所示。

植入陶瓷的品种、用途

氧化铝陶瓷和单晶氧化铝 表面为亲水性,与生物体组织有良好的亲合性人造骨、人造关节、接骨用螺钉

磷酸钙系陶瓷(磷灰石质陶瓷) 类似于人骨和天然牙的性质、结构,可依靠从体液中补充Ca2+、PO 等形成新骨,可在骨骼接合界面产生分解、吸收和析出等反应,实现牢固结合人造骨、人造关节、人造鼻软骨、穿皮接头、人造血管、人造气管等

其他陶瓷(碳,CaO-P2O5-SiO2、Na2O系玻璃、微晶玻璃等) 具有生物稳定性的碳有很好的生物体亲和性 人造心脏瓣膜、人造骨、人造牙等

生物工艺学陶瓷主要应用的有多孔玻璃和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用作固定酶的载体;多孔陶瓷可用于细菌、病毒、各种核酸、氨基酸等的分离和提纯,还可用于处理生活用水。

陶瓷人工关节

现在,人的关节万一损伤,可以换上人工关节。正像机器损坏了,换个零件那样。以前人工关节一般用不锈钢之类的金属材料制成。在气温变化时,特别是遇到阴雨天,装上这种金属关节的人,往往会感到酸痛。这是因为人体里的液体(称为体液)酸碱度会随气候的变化而变化,并与金属关节相互作用,产生电解现象,使人体的局部生理状态紊乱,引起不适的感觉。

如果采用陶瓷材料来制造人工关节,就没有这种痛苦和烦恼了。陶瓷不怕酸碱腐蚀,也不导电,无论体液酸碱度如何变化,对陶瓷都不会起作用。

不是任何陶瓷都可以作为人工关节材料的。凡是生物医学材料,除应满足一定的理化性质要求外,还必须满足生物学性能的要求,即生物相容性要求。

凡是可作为生物医学材料的陶瓷,称为生物陶瓷,它们可用于制造体内修复器件和人工器官,在化学成分上,生物陶瓷通常由存在于生理环境中的离子(钙、磷、钾、镁、钠等)或对人体组织仅有极小毒性的离子(铝、钛等)所组成,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生物陶瓷的种类很多。例如,氧化铝生物陶瓷强度大、硬度高、摩擦系数小、耐磨性好,适合于制造人工关节头和臼等对耐磨性要求高的修复体、牙种植体、耳听骨修复体、骨螺丝等。氧化锆生物陶瓷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抗生理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其断裂韧性和强度均优于氧化铝陶瓷,用其制作的髋关节头比氧化铝陶瓷的小20%左右,从而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更长的寿命,主要用于关节、牙等硬组织的修复和替换。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科学家还研制成功了等离子喷涂氧化铝、氧化锆人工骨与关节陶瓷涂层材料,并获得了国家发明奖。

小编推荐

什么是艺术风格?


艺术的风格是指什么?是指自已独创的,独有的,与他人不同的,有自已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例如戏曲,京剧、越剧、黄梅戏等各有不同的特色,只要一开唱,听众就知道是什么剧,绝不会搞混。又如歌坛,真正有独特风格的歌星,一开口就知道是谁唱的,那怕是唱同一首歌,如邓丽君,她非常独特的个人演唱风格,至今被人们难以忘怀。陶瓷粉彩山水画艺术正是如此,由于每个画师的用笔用墨,构图设计,绘画方法都不一样,从而构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四点因素:

1、要依据自己的天赋确定自己的风格。每个人的天赋是有区别的,有些因素是先天具有的,例如唱歌要有好嗓子,这是天生的,没有这个条件也成不了歌星,即便有好嗓子,但每个人的嗓音是不同的,没有那种嗓音,也唱不出个性味。粉彩山水装饰也是一样,也要根据自已的天赋,当你有了美术的天赋,进入了钟爱的陶瓷绘画行业,创造自己的个性风格也就不难了,接下来就是运用自己的天赋及领悟能力来创造自己的艺术风格。

2、要创造而不是模仿。在从艺过程中,开始通常都有一个模仿过程,喜欢某个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就喜欢去模仿他,但是不能老是模仿,模仿得越像,就越没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就是我前面所讲的,崇师时是模仿,从艺时是创造。所以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自已的风格,这才是从艺的真正水平。在绘画中,主要去摸索新的用笔用墨方法,新的构思画法,例如,我在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中,觉得陶瓷粉彩艺术一个很显著的特点是细腻处特细腻,画得越细腻越具美感。粗犷处特粗犷,越具个性,犹如中国画。故而触动了我进入了陶瓷粉彩绘画行业,在研究摸索的道路上,从而创作了“小溪幽趣”,“溪山风光”,“山林清音”等系列陶瓷粉彩山水画作品。就“小溪幽趣”的创作思想而言,当我游玩在圣地时,锦秀山川打动了我的创造激情,通过思考,根据山脉的变化规律,运用水墨晕染、线、皴等法,采用大块面的水墨交融画法进行创作,抒发其所想所感。以湖泊溪水来衬托主题,小舟悠悠荡漾,远处的飞瀑,使观者如闻水声、人声、骡马声,小屋在云雾缭绕的山川中虽幽静,但静中有动。画面采用了细腻的层次,来显现湖光山色及远近质感。创作目的歌颂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江南风光,实际创作目的是;以湖光山色来衬托人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3、风格要迎合大众审美观。做任何艺术,如果大多数人不喜欢你创造的风格,只是孤芳自赏,这种创造是失败的,没意义的。“珠山八友”为什么那么成名,因为他们独有的绘画风格,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瓷上文人画风,成为中国灿烂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人类艺术文化史上的里程碑,在陶瓷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珠山八友”开创了现代陶瓷绘画的先河,是因为他们创造的风格很符合大众审美观,他们无论是对于文人画派的继承,还是对提高陶瓷艺术的文化品格,都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这种继承和发展,在中国陶瓷美术史上,无疑是一种新的创造,迎合了大众审美观。如果只是搞怪猎奇的乱创,虽然看似有风格,但因不符合大众审美观,也没有生命力,只能昙花一现而已。

4、要研究历史,研究艺术规律,研究社会潮流。艺术的发展历史是根据社会潮流变化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唐代人物画以胖为美,而现代就变了,再去画胖美人人们不会喜欢的,古代文人画以水墨为主,现代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画面色彩层次更丰富了。所以多研究历史,掌握历史规律的演变,作品才会有说服力,只凭自己空洞的想象是不行的,它会逾越历史,作品杂淡无味。

陶瓷绘画个性风格的形成,有自然因素的存在,但主要是建立在艺术家长期研究,追求所得到的心得与自我性格特性巧妙融合的基础上的,需要艺术家具备深厚技法功底、丰富社会阅历和广博的素材积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形成过程。这个形成过程是漫长的,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没有捷径可走。所谓“十年媳妇熬成婆”,非此不能达到,个性风格特点不可能不经过艰苦的努力就能形成,俗话说:“不经历风雨,何以能见彩虹”。这个形成过程也是快乐的。虽然形成个性风格特点的过程长一点,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辛劳,但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艺术上的进步抵消了长期付出所带来的辛劳,带来的是成功的希望和信心。有句话说的透切:“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收获”。

陶瓷绘画是表现陶瓷艺术价值的无声语言


瓷器因为美好的器形和附着在它表面的绘画充分展示出作者的艺术理念,作为收藏品而得到大众的认可。对于书法绘画艺术的的一些准则,例如题材、风格、表现手法、构图等因素也是同样于陶瓷绘画中体现出来。陶瓷绘画虽然侧重于强调本身的装饰性,与纸面绘画有所不同,但是两者在本质上还是统一于一个整体之中。陶瓷艺术品通过绘画表达制作者的心声,是当时年代历史文化的反映。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陶瓷绘画直接借鉴了书法绘画的一些形式,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当代的陶瓷绘画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自由与开放,陶瓷更多的是一种介质,艺术家可以在此上面任意的去表现,而不必限于具体的框框之中,这也是艺术之于当代的一个显著的特征。陶瓷艺术的审美特性,既包括陶瓷绘画作为装饰主体的美感,同时也包括陶瓷器型本身所具有的美感。

陶瓷艺术作为中国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她使中国走向了世界,更使得世界认识了解了中国文化。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影响自古有之且非常深远,虽然当前中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西方陶瓷艺术的审美理念日益被我们接受,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仍然是我们创作灵感最好的源泉。

古代中国的陶瓷艺术的顶峰为什么是汝窑?


今天的主角,其实周董在同一首《青花瓷》中已经唱出来了

当然,天青色不是青花的颜色。周董这首《青花瓷》的词作者方文山自己承认。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汝窑天青釉。

和国民瓷器青花瓷不同,汝窑在民间,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

但只要对中国古代瓷器稍微有了解的人心中。

汝窑瓷器都毫无疑问是一种高山仰止的地位。

明清时期,就已经有谚云:

“家有千金,不及汝瓷一片”

为什么这么金贵

因为,它就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顶峰

虽然,按照上期我们介绍的知识,它只是低温软质瓷。

那么,为什么它是古代中国陶瓷艺术的顶峰呢?

还是先说答案:

汝窑瓷器身上体现的是古代中国哲学和审美的最高境界。故此,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为顶峰。

我们来看汝窑瓷的身世。

我们说的汝窑,严格说来,应该叫“汝官窑”

传说它是艺术皇帝宋徽宗一声令下创造出来的

传说当大臣请宋徽宗指示要烧出什么釉色的瓷器时

徽宗皇帝说: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

什么叫“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颜色?

皇帝一声令下,窑工们绞尽脑汁最终造出了汝官窑瓷器

对此徽宗大为满意。

能让大艺术家宋徽宗满意的艺术品,是这样的

实际上,在宋徽宗的哥哥宋哲宗时代,汝窑已经开始烧造了,

但精品大多出自徽宗时代。

自然,贵为官窑,自然是精品。但精品不代表艺术水平高。

泥巴捏出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


形象俊朗、清爽,具成长感,对应清新文化和时尚文化。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南窗轻睡起,萧飒风雨声。

在凤翔县城东约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叫六营村的村子,该村3组不过60多户人家,别看户数不多,村子不大,多次与中国邮票结缘的泥塑作品就是从这里走出的。从2002年泥塑马成为当年生肖特种纪念邮票造型以来,凤翔泥塑与中国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之后的5年里,泥塑羊、泥塑猴、泥塑鸡、泥塑狗,乃至2007年的泥塑猪等造型,或者成为特种生肖纪念邮票主图案,或者登上特种邮票集邮册封面、底面,或者出现在中国邮政有奖贺年卡、贺年信封上……

如今凤翔泥塑已远销海外,同时每年有着大量的到访者,参观、购买,村年人流量可达十万人,其传承地六营村,也被评为陕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凤翔泥塑如凤凰展翅翱翔天空一鸣惊人!“泥塑世家”不同寻常的“传家宝”

在凤翔老辈泥塑艺人中,胡深先生可算是目前健在的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了。现为民间艺术研究员的胡深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自幼随父胡克勤先生学习当地传统的彩绘泥塑艺术,70多年里,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胡深大胆创新,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其作品泥塑马曾荣登2002年国家生肖邮票。胡老的儿子胡永兴、胡永路,女儿胡小红传承了泥塑艺术的精湛技艺,也都是泥塑制作的高手,胡深一门被誉为“泥塑世家”。

“干咱这活真是土里刨金呢!”胡老先生的老伴胡凤忠坐在炕上一边在给手中的泥塑猪上色,一边给记者说。胡大妈今年76岁了,12岁开始学习制作泥塑,当时家里穷,做泥塑主要是在附近的灵山等古会上换取粮食、鸡蛋等养家糊口。现在日子好过了,但这么多年始终没有丢下这门手艺,并将其传给自己的儿女。女儿胡小红5岁时跟随父母学习泥塑,14岁开始使用长画笔进行创作,2006年曾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民间艺术一等奖。

胡深的大儿子胡永兴更不逊色,自幼随父研习传统彩绘泥塑艺术,大胆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他创作的“最牛的牛”长3米,重1吨,曾在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上展出,作品在国内外获得过多项殊荣,泥塑鸡被设计为鸡年特色邮票和首日封图案。

成功的作品来源于历史的积淀。在胡深先生家中,记者看到了胡家的传家宝——一尊泥塑坐狮,虽年代久远,底部有些残缺,但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双眼睛为红玛瑙所制,特别耀眼;体表光亮、滑溜,犹如石雕一般。“这个宝贝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是实心的。狮子眼睛一成红色就成神了,所以这是长命狮,是保佑小孩子们的宝物。”胡深老人一边抚摸着“宝物”一边向记者介绍,胡大妈补充说:“前两年曾经有几个外国人要买这宝贝,说是要多少钱给多少钱,你想,咱能卖吗?”凤翔泥塑走出家门走向市场闯世界

提起凤翔泥塑,就不得不提胡新民。“在民间艺术与商品营销接轨中,胡新民作为一个民间艺人是最成功的。”有人这样评价胡新民。1965年出生的胡新民从小受乡土艺术的陶冶和祖传泥塑艺术的熏陶,中学毕业后,全身心投入到民间艺术的沃土之中,随父母专业从事祖传艺术的学习与创作,在传统品种上先后发掘了20多个规格的180多个新品种,而且在制作工艺上有所突破,先后在国内外多次讲学,其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艺术博览会。从2002年到现在,胡新民组织生产的泥塑远销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以及我国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工艺方面,胡新民潜心钻研原料配方,在“摔不烂”上下工夫。经过多次失败后,1996年,他在过去的“板板土”原料中加入糯米浆和桐油,并用棉花代替过去的纸浆,按一定比例调配,大大增强了泥塑的韧性和耐久性,使其具有1个小时在水中泡不坏、越放越坚固的特点。同时,用石膏模具代替了老式泥模具,不仅解决了泥塑在生产过程中误差较大的问题,而且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使工作效率提高10多倍甚至数十倍以上。造型方面,传统泥塑集中在挂虎、坐狮之类,只有简单的七八种,很难反映丰富多彩的生活,也不太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胡新民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理解,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的品种和造型,先后增加了斗牛、12生肖、各种人物等,达到了目前的100多个品种,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胡新民还一改用麦秆包装泥塑的做法,全部使用规范制式、美观大方的包装盒,为泥塑大量走向市场奠定了基础。此三大创新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村里的泥塑制作者纷纷效仿,泥塑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大大提高,使凤翔泥塑在2000年以后开始步入辉煌。凤翔泥塑的历史故事

近年来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凤翔泥塑源于明代,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据说,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军队一部中的第六营兵士屯扎于此,这个村便命名为“六营”。这些来自江西的兵士有制陶手艺,闲暇无事,就和土为泥,捏制各种形态的泥活儿当做玩具,并且彩绘示人。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黏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

凤翔泥塑的工艺程序为制模、纸筋、入泥、脱胎、挂粉、勾线、彩绘和涂漆。凤翔泥塑制作方法简单易行,造型生动,色彩别具一格。其用色不多,以大红大绿和黄色为主,以黑墨勾线和简练笔法涂染,对比强烈,使人爱不释手。凤翔泥塑已成“中国名片”

从2002年泥塑马成为当年生肖特种纪念邮票造型以来,凤翔泥塑与中国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2002年、2003年,凤翔的泥塑马、泥塑羊连续两年被国家邮政总局邮票设计司确定为生肖邮票主图案;2007年胡新民设计制作的“福寿猪”,不仅被选为2007年中国邮政有奖邮资明信片的主图,还再次荣登2007年中国生肖邮票。2006年5月20日,凤翔泥塑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陕西省凤翔县的胡深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011年,铁道部发行兔年生肖纪念站台票套册(16枚),采用凤翔艺术家胡永兴制作的“泥塑彩兔”形象,共计16枚,限量发行16000套。同时选取其中一张票面配套制作3000枚银质生肖纪念站台票,以供收藏鉴赏。

首席记者杨立充满想象力的民俗艺术

在数百年的历程当中,泥塑作品不断的继承和发展着,众多优秀的传统泥塑作品都得以不断传承,尤为典型的是虎的形象。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当初凤翔六营村的泥塑艺人从未见过虎的模样,他们却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创造出了民间百姓心目中大美无边的理想老虎的形象。这所有虎的造型都与虎的原型有着很大差距,但无一不具虎的神韵和气势。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气息是陶瓷很大的价值


陶瓷作为艺术品的出现,其价值观已经脱离了本来的应用,成为了装饰品的珍藏。而它呈现的美感,已经不可能仅仅是从表面去评估,它本身的含义所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气息,才是陶瓷很大的价值所在。

根据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

每个国家民族的特性都不一样,对于自然的向往也就不一样。从古今的神话来看,东西两方的自然之道追求的也不一样:与其说是西方人对事物的本质更感兴趣,倒不如说是东方人对事物的理解多样化。比如绘画方面,西方人能简单而又强烈地用线条感让你觉得临摹物的栩栩如生,但东方人的笔墨却更加注重某种精神,反而刻意忽略实物的真实性。

中国人向来注重事物代表的含义,并不惜以此来强调自己的为人之道,就像虔诚的教徒修行某种境界。这种文化的体现并非不切实际,只是一种美感的偏好而已。在古往今来的作品之中,中国的山水、花卉、人物的绘画与书法都注重的是一种精神,线条与色彩的搭配极为讲究,有点对号入座的味道。这种风格是临摹不来的。是以古往今来的大家们流传下来的真迹,或多或少可以给予你辩之真伪的线索。西方人的真伪考究或许需要过多的人为技术条件操作,而中国人的作品,如果你是行家的话,大致上都可以十有八九的确定。当然,这需要火候,而且你也必须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因为中国人讲究门户之见,地域之分非常谨慎。

在众多陶瓷作品之中,无一例外有种感觉,那就是古风。陶瓷这种东西的美感在于意境,无论是格调典雅、高贵或者气势如虹,那种古风的味道是很浓烈的,就算是平常百姓用的餐具之上也能窥见一二。茶具有茶具的特色,酒具有酒具的特色,碗、碟、盘都各自有各自的精华。你可以在某件陶瓷作品上看见悠然自得的名士神态,也可以看见古时大家闺秀扑蝶的嬉戏之乐,甚至你也能扑捉到山水中的磅礴大气,或者寥寥几笔,色素简单的花卉、田园之景。不管你是否懂得欣赏,或者是你根本不在乎,但是如果在陶瓷的作品之中,出现了某种图案,比如飞机大炮,或者漫画人物、明星肖像之类的,你多多少少会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那种感觉就像胡闹的恶作剧,格格不入,毫不协调。在一幅油画之中,上半身赤裸的少女抱着汲水用的罐子,那种艺术感觉或许你看不明白也感受不到文艺气息,但它决不会给你一种毫不协调的感觉。但是如果这幅油画里题有一首宋词,你会作何感想?毫无疑问,你会觉得这是四不像。

曾在某家公司的大厅内看见青花瓷的作品,绘着中国传统的江南水乡之景,并附有一首宋词《青玉案》:山城古道长亭暮,望不尽,江南路。西水东流沧海处,千帆碧影,断桥同渡,已过三千户。凌波燕子双飞去,巷陌谁家落风絮。半曲新愁君未语,伊人何在,小楼独住,一夜听春雨!

青花陶瓷酒坛

据悉这青花瓷乃定制,词也是请人特意而作,颇费苦心。定制之人十分喜好传统文化,而且有一定的见解,对中国的陶瓷作品尤其偏爱,重金收购了不少珍藏。在他认为,中国的山水、书法的精华在于之苍凉、之感伤、之悲郁、之挥洒、之飘逸、之气魄、之雄壮、之大势、之桀骜、之温柔、之多情、之委婉、之沧桑、之寂寞、之豪迈、之狂傲、之不羁、之奔放,乃作者的人生感悟而发,是令人不能自以,寥寥笔画、数句,当中多少情何以堪,实是耐人寻味;其线条之张弛是否有度,其笔画收发是否自如,其下笔劲道是否大小有乱作者全知道的一清二楚;什么样的作品就应该配什么样的特性,那是一丁点都不能错的!

什么是陶瓷釉?


陶瓷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态薄层。是一种硅酸盐,陶瓷器上所施的釉一般以石英、长石、粘土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经一定温度的焙烧而熔融,温度下降时,形成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它使陶瓷器增加机械强度、热稳定性、介电强度和防止液体、气体的侵蚀。釉还有增加瓷器美观和便于洗拭、不被尘土粘染等作用。釉的种类繁多,按配料组成可分为石灰釉、长石釉、铅釉、无铅釉、硼釉、铅硼釉、食盐釉;按配制方法可分为生料釉、熔块釉;按烧成温度可分为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观特征可分为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结晶釉、变色釉、裂纹釉等;按坯体种类可分为瓷器釉、陶器釉、炻器釉等。我国陶瓷生产中所用的主要有长石釉和石灰釉两大类。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金属物的不同以及烧成气氛各异,釉色有青、黑、绿、黄、红、蓝、紫等。古代的白瓷是接近无色的透明釉。陶瓷釉大致上有这么几种:

彩釉:唐三彩盛行于唐,系素烧胎体涂白、绿、褐、蓝色釉、800 度窑温烘烤,当时多用做陪葬品。

釉上彩:就是先烧成白釉瓷器,在白釉上进行彩绘后,再入窑经摄氏600 度至900 度温度烘烤而成。釉上五彩,粉彩、珐琅彩都是釉上彩。

釉下彩: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 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 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 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釉里红:釉里红即釉下的红色。它以氧化铜在瓷坯上绘画图案,然后施透明釉,高温还原焰烧成。

斗彩:.斗彩.是在青花加彩工艺的基础上逐渐衍生出来 的一种新的装饰方法,先放在窑内用高温烧成青花,然后填上 彩料,再由烘炉低温烘烧制成。它由淡描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组成画面,釉下青花与釉上彩争奇斗艳,使斗彩堪称瓷器中的绝化精品。

开片:即冰裂纹,釉面裂纹型同冰裂,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过早出窑遇冷空气产生,宋代哥窑以此为主要特征。

青花:釉下彩品种之一,以氧化钴为色剂,在坯胎上作画,罩以透明釉,经1300 度高温烧成,蓝白相映,明清两代主打瓷器。

结晶釉:釉烧后,在釉层中出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晶体。这种以结晶为特征的釉称结晶釉。釉的底色与晶花颜色不同者称复色结晶釉。也可采用施底釉和面釉来制造复色。结晶釉成因是产品烧成过程中釉内的结晶物质熔融后处于饱和状态,在缓冷过程中产生析晶,从而析出美丽花纹的结晶。此类釉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颇受人们喜爱与赞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