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何谓黑瓷

何谓黑瓷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1-06-08

大理石瓷砖。

答:黑瓷,也称天目瓷。施黑色高温釉的瓷器。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黑瓷釉料中在三氧化二铁的含量达5%以上。在工艺上设法排除铁的成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黑瓷是东汉时期的创新产品,产地在南方。东晋之后,北方才开始烧制黑瓷。

中国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黑瓷。东汉时期,浙江上虞窑烧制的黑瓷,施釉厚而均匀。东晋德清窑的黑瓷,釉厚如堆脂,色黑如漆。至宋代,黑瓷品大量出现,河北定窑生产的黑瓷,胎骨洁白而釉色乌黑发亮;福建建窑烧制的黑瓷,因含铁量较重和烧窑时保温时间较长,所以釉中析出大量氧化铁结晶,形成了兔毫纹、油滴纹、曜变等黑色结晶釉,颇为珍贵。江西吉州窑的玳瑁斑、木叶纹、剪纸贴花黑瓷以及河南、山西等地瓷窑生产的黑瓷,也很有特色。元、明、清时期,黑瓷乃是民间陶瓷器皿上常见的釉色之一。

东晋德清窑黑釉四系壶

taoci52.com小编推荐

黑瓷


施黑色釉的瓷器。早在战国时期浙江地区出现一种釉色为褐黑色的瓷器,由于黑的程度不够,不被视为真正的黑瓷。到东汉后期,黑釉瓷器基本烧制成功。黑瓷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明的,有的瓷窑既烧青瓷也烧黑瓷。黑瓷和青瓷釉色的呈色剂都是氧化亚铁,恰当控制氧化亚铁就能烧出美丽的黑瓷和青瓷。举长石釉为例,在这种釉料中加入不同成分的氧化亚铁,用还原火焰焙烧,能显示不同的颜色。当氧化亚铁控制在0.8%左右,颜色呈淡绿色;1%至3%左右是明亮的青绿色;5%左右是米黄色;8%左右就是赤褐色乃至暗褐色;如果这时把釉层加厚到1.5毫米左右,还原火焰又烧得很足,釉色就呈纯黑,并发出美丽的光泽,这种质量的黑釉瓷器在东晋时期烧成了。唐代黑瓷产量大,北方唐墓中出土了黑瓷茶具。宋代风靡斗茶,为检验茶汤上的白色汤花,皇室倡导用黑釉茶盏,福建建窑成功地烧制出黑釉精品兔毫斑、鹧鸪斑的茶盏,还有一个特殊品种,在釉面油滴结晶体的周围出现晶莹的淡蓝色晕光,奇妙无比,日本学者称为“曜变天目”。黑釉茶盏的风行,引起全国一时间上下仿效,南北瓷窑竞相生产。江两、河南、山西、河北等省生产的黑瓷就有玳瑁斑、剪纸贴花、铁锈斑等纹饰的艺术瓷。北方定窑黑瓷,造型精巧、在薄胎上施漆黑莹润的黑釉,再以金彩绘出花纹或镀金口作为装饰,庄重典雅、富丽堂皇、是黑瓷中的佼佼者。而百姓生活中使用的一般黑瓷则为粗瓷,选择原料要求不高,甚至在一个瓷窑作坊里,用烧瓷的下脚料就能生产出价廉物美的黑瓷,供社会需要。(见如下图)

宋、金黑瓷


宋、金时期南北方都有黑瓷生产,产量比较大,器型主要是碗,盘、罐、坛、枕等,以碗的产量最大,这与宋朝的"斗茶"习俗有关。这些黑釉碗虽都以黑色釉为基本装饰,但经过特殊加工或窑变,形成了很多种类。

兔毫釉,即在黑色碗的里外壁上都有细长如丝毛状的斑纹,呈黄色或银白色,很像兔毛,故称兔毫釉。兔毫盏以建阳窑最著名。油滴釉,即在碗的黑色釉层中形成一个个小圆点状结晶,有金黄色,也有银白色,很像油滴,故有此称。油滴盏也以建阳窑最佳。玳瑁斑,即在黑色釉层中窑变形成大小不等的斑块,有黄色,也有浅蓝色,混合交织在一起,很像玳瑁的硬壳,故名玳瑁斑,多见于永和窑。

剪纸贴花,即在黑釉碗的内壁有对称排列的剪纸图案,剪纸图案部位与周围颜色不同,系两次施釉而成。图案内容丰富,多成对出现,有飞凤、蝴蝶,还有开光式花卉。这种装饰方法唐时河北井径窑己有。木叶纹是在黑色釉中有一块黄色木叶斑装饰,木叶筋脉纹路清晰可见,很像叶子飘落于碗中,这种方法为宋代吉州窑所创。

黑釉剔花,这种方法常见干北方,多施于瓶、罐一类外壁。黑釉器物的装饰除以上几种外,还有黑釉印花、黑釉金彩,黑釉彩斑等,但数量不多。宋朝生产黑瓷的窑口很多,以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质量最高。西夏境内出土的陶瓷器以前多被定为北宋或金的产品,宁夏灵武磁堡窑址的调查发掘订正了史误。

建阳窑兔毫盏 宋 口径9·5厘米

估价:RMB8000

釉器上透出黄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谓兔毫斑 。兔毫是黑釉的名贵品种,福建省很多瓷窑都烧制带兔毫纹的黑盏,以建阳窑的产品最著名。兔毫盏是建窑黑瓷中的名贵品种,极受收藏家珍视。 玳瑁釉斗笠碗 北宋 □径15.5匣米

估 价:RMB8000一12000

玳瑁釉是吉州窑的产品,釉面黑、黄等色交织混合,釉面滋润,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工做成;生坯挂釉,入窑焙烧后挂一次膨胀系数不同的釉,并重烧一次,由于釉层的龟裂、流动、密集、填缝,便在黑色中形成玳瑁状的斑纹,故称玳瑁釉。此碗口大微敛,深腹,至底渐收,小圈足。定窑黑釉鹧鸪斑碗 北 宋 □径19匣米

估价:RMB5O00000一8000000 成交价:RMBl3162534

鹧鸪斑也是一种结晶釉。用含铁量不同的两种黑釉,在生坯上挂釉两次,以稍低于烧制其他结晶釉的温度焙烧,因较多的铁元素在釉里结晶,黑色釉面便呈现鹧鸪羽毛一样的花纹,故名鹧鸪斑。黑釉定窑葵口盏托 北宋 □径12·1匣米

估价:RMB320000一480000 成交价:RMBl303890

盏托□沿呈葵花状,釉面滋润有光泽度。据记载,宋人把饮茶看做是一种高雅的享受,上至朝廷皇室,下至文人学士都讲究饮茶,并有一套繁琐的规程礼节,因黑釉盏最便于衬托和观察茶色,因而受到斗茶者的喜爱。同时,皇室的青睐也促进了黑釉茶盏的生产。

优选:黑瓷茶具介绍集锦


古代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续于元,衰微于明,没落于清,这是因为自宋代开始,饮茶方法已由唐时煎茶法逐渐改变为点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为黑瓷茶具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古人的斗茶,又称茗战。即以战斗的姿态互比茶叶的优劣。宋时连皇帝、宫廷大臣也以此为乐,这是今人难以想象的。斗茶,可能在五代时已经出现。宋时,最先在建安一带(今福建建安、建阳、蒲城等地〉流行起来。宋苏辙《和子瞻煎茶》诗曰:君不见,闽中品茶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说的就是当时闽(福建)中饮茶斗品的盛景。北宋中期,斗茶迅速向北方传播开来,以致风靡全国。北宋末年,宋徽宗也乐于此道,他在所著《大观茶论》中说,斗茶是天下之士,励志清白,是盛世之清尚之举。上有所好,下有所效,从宫廷到民间,从皇帝至百姓,都以斗茶为乐。南宋^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画的就是平民百姓斗茶的情景。从图中可以看到,每人手提茶瓶,有人点茶,有人啜茶,有人瞪目注视,正在互相品评,以决出优劣。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茶面汤花色泽和均匀度,以鲜为先;二看汤花与茶盏相接处水痕的有无和出现的迟早,以盏无水痕为上。

时任三司使给事中的蔡襄,在他的《茶录》中就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而黑瓷茶具,正如宋^祝穆在《方舆胜览》中说的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所以,宋代的黑瓷茶盏,成了瓷器茶具中的最大品种,福建建窑、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成为黑瓷茶具的主要产地,而且像定窑之类原先以烧白瓷茶具为主的名窑,也开始生产黑瓷茶具。在众多生产黑瓷茶具的窑场中,建窑生产的建盖最为人称道。蔡襄在《茶录》中称建安所造者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了斗茶的情趣。北宋悔尧衍诗《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兔毛紫盏钧相称,清泉不必求虾蟆(泉)。宋诗僧惠洪《与客啜茶戏成》载:金鼎浪翻螃蟹眼,玉瓯绞刷鹧鸪斑。律津的乳冲眉上,拂拂清风产腋间。南宋诗人杨万里《送新茶李圣俞郎中》道:鹧鸪碗面云萦宇,兔褐瓯心雪作泓。称颂的都是建安茶盏。元代开始,黑釉建盏仍受到品茗者的青睐,元中书令耶律楚材在他的《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中,其中就有五首是称赞建郡瓯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元期间,黑瓷茶具还大量销往口本、朝鲜,以及东南亚及欧洲各国,这在宋^赵汝适的《诸蕃志》、元,汪大渊的《岛夷志略》中都有详细记载。从明代中后期开始,兴盛了600余年的黑瓷茶具建盏,从名冠天下的顶峰跌落下来,而为其他茶具品种所取代。明,张谦德的《茶经》说今烹点之法,与君谟(蔡襄)不同,取色莫如宣定。取久热难冷,莫如哥窑。向之建安黑盏,收一两枚以备一种略可。表明自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已似不宜用仅是作为以备一种而已。

何谓瓷器窑口?


说起窑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经发明了“穴窑”用来烧造陶器。商周时期,又出现了升焰式的圆窑和方窑,但当时的瓷器与陶器同窑烧造,并无专门的瓷窑,像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器与印纹硬陶即是同窑烧制。随着制瓷业的不断发展,瓷窑才逐渐从陶窑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烧造瓷器的窑炉。

按形制来分,窑炉有馒头窑(圆窑)、龙窑、阶级窑、葫芦形窑、蛋形窑等多种.其中的馒头窑与龙窑是最为常见的,且沿用时间较长,北方的平原地区多使用馒头窑,而南方的山区、半山区则多依山建造龙窑;下面就谈一下这几种形制的窑炉。

馒头窑又称“圆窑”,火膛与窑室合为一个馒头形的空间,故而得名。馒头窑大约出现于西周晚期,一直沿用至今,它是北方地区流行的陶瓷窑炉形制,由窑门、火膛、窑室、烟囱等部分组成,多在生土层掏挖修制或以坯、砖砌筑而成。馒头窑的特点是容易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保湿性较好,适用于焙烧胎体厚重、高温下釉黏度较大的瓷器;但由于它升温、降温都比较慢,烧成时间相对较长,且窑内温度前后、上下分布不够均匀,所以容易出次品。

龙窑又称长窑,多依山坡或土堆倾斜建筑,窑长多在30~80米之间,形似长龙,故称之龙窑。龙窑结构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龙窑出现于商代,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制印纹硬陶,又烧制原始青瓷,即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至东汉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此后,龙窑逐渐增长,各朝的倾斜度和结构也不断改进,使龙窑烧成效果不断完善,宋、元时期的龙窑出现了一种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小室,挡火墙下部设烟火孔,使室与室之间相通,即所谓的“分室龙窑”。直至当今,南方有的地区仍然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龙窑的特点是建筑方便,装烧量大,产量高,其升温、降温都很快,容易维持还原气氛,适合于焙烧胎体较薄、高温下釉黏度较小的石灰釉瓷器,所以有人说龙窑是青瓷的摇篮。

阶级窑出现于明福建德化窑,由宋元时期的分室龙窑发展而来。它是以砖等材料依倾斜的山坡建筑,倾斜度在21度左右,由窑门、火膛、若干个室和烟囱等组成,各室依次相连,自下至底形成层层阶级,故称之“阶级窑”。它集龙窑装烧量大、产量高与馒头窑容易控制升、降温速度的优点于一身,同时具有节省燃料的长处,适合于烧制德化窑白釉瓷器等含氧化钾成分较高、釉在高温下黏度较大的瓷器。

葫芦形窑是由龙窑发展而来的,对龙窑做了较大的改造,由窑门、火膛、前室、后室、烟囱等部分组成,适合烧制氧化钾含量较高、釉在高温下黏度较大的瓷器。

蛋形窑出现于明末清初江西景德镇,由元明时期的葫芦窑发展演变而成,由窑门、火膛、窑室、护墙和烟囱等部分组成。其结构合理,所需材料造价低廉,施工方便,烧造量大,适合于多种坯釉,多类品种瓷器可一次烧成;蛋形窑以柴做燃料,烧成时间短,产品质量好,它对于清景德镇瓷器的发展,祈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按照火焰走向,窑炉又分为直焰窑、倒焰窑、半倒焰窑、平焰窑等。

烧制瓷器的窑口,各省各地可谓数不胜数,历代名窑也是星罗棋布。北宋时期,出现了由官方营建、主持烧造瓷器的窑场,称为“官窑”。其实早在五代十国吴越钱氏宫廷垄断越窑的部分生产,已经具有了官窑的性质,但尚未形成具体的概念。史上著名的官窑如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设置的北宋官窑,南宋的修内司窑,明代的宣德窑、万历窑、成化窑,清代的康熙窑、雍正窑、乾隆窑等等。历代的官窑瓷器主要有三个用途,一是官廷御用瓷,包括赐赍给功臣国戚的赏瓷;二是对外交往的礼品瓷;三是用于海外贸易的商品瓷。由于官窑工匠的工艺水平较高,还有专门的监督官员来监督生产,并且会将产生的次品严格销毁,所以官窑瓷器一般比较精致,且存世量较少。

相对宫廷兴办的官窑而言,民间的瓷窑即称民窑,历代绝大多数的瓷窑皆数此类,民间的众多瓷窑中,以一个窑口为代表,产品的胎釉成分、工艺、造型、釉色、装饰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一批瓷窑,往往被划分为一个窑系。窑系形成于民间制瓷业空前繁荣的宋代,元代继续发展。重要的如宋代八大窑系。各窑系产品多以一个品种为主,如定窑的白瓷、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瓷、耀州窑系的刻花青瓷、龙泉窑系的青瓷等,但有时也有一些其他种类的产品。相对于官窑产品必须代表皇家意愿,反映统治阶级心理需求的限制,民窑产品的造型、纹饰题材更加自由、丰富。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这时出现了史上有名的五大名窑八大窑系。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是我国陶瓷史上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我国的瓷窑在元代以前南北方分布较为均衡,窑址遍及全国,名窑星罗棋布,如上面提到的宋代八大窑系,就是南北方各有四大窑系,而宋以后制瓷业的发展则出现了倾斜,由于战争的原因北方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制瓷业随之衰落,瓷业的重心南移,许多窑工南迁。元代以后,江西景德镇借助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在原有的雄厚制瓷技术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明清时期,终于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制瓷中心,名扬天下的“瓷都”。

中国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制瓷产区分布广泛,由于各窑分布的区域不同,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各有差异,不同的制瓷原料制约着各窑的生产手段、工艺技术、装饰技法,使各窑产品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为准确鉴别古瓷产地及其真伪提供了重要依据。

陶瓷知识:何谓“现代陶艺”


陶艺这一名词早已被国外所用,但在我国它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

陶艺被人们称为“火”的艺术,是因为它离不开火;陶艺也被人们称为“土”的艺术,是因为它的主要材料是粘土。陶艺作为一门新的艺术,脐身于绘画和雕塑之中,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力,受到人们的青睐。

它区别于一般的陶瓷制品,虽然它也和实用陶瓷一样是用同样的工艺制作出来的,但陶艺不像陶瓷那样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而首先考虑的是它的审美价值。它可以不受实用和传统的制约,更充分地发挥人的创造力、表现力。它和其他艺术一样追求作品艺术上的完美,并通过作品的质地、造型、纹饰、釉色来传达作者的思想,所以说它是艺术、工艺、科学三者结合的艺术。

现代陶艺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来展览、陈列,又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除此之外,它已走进人民的生活,成为当今环境艺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现代室内设计也离不开陶艺,它往往在整体设计中起到“点睛”的作用。它不仅仅作为室内的陈设品,而且从室内走向室外,发展成为与建筑园林艺术融为一体的环境艺术。它还可以充当人们情感的媒介,被视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常常被当做珍贵的礼品相互馈赠,小到民间交往,大到国际文化交流。

陶艺为适应不同的审美要求,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千姿百态,不但有材料的区分,如陶胎、瓷胎、炻胎等,从种类上也有区别,如陶塑、器皿、壁饰、挂盘、壁画、室外陶塑等。在艺术风格上也有如下几类:

原始粗犷的风格。不多做人为的加工,充分体现材料质的自然美,造型粗犷、质朴,不细雕琢,追求稚拙之美,如粗糙的质地及烧制的痕迹,追求原始自然的审美情趣。著名陶艺家祝大年先生的代表作,钧釉陶瓷雕塑《华夏泥塑的表现手法,表达朴素的审美情感,造型淳朴,清新自然。著名陶艺家祝大年的动物陶雕作品“小羊”表现了一只正在草原上专心低头吃草的可爱的小羊,用白色釉,施在凸凹不平的羊身上,很好地表现了卷曲的羊毛。造型简炼,丰满而圆浑,既有民间的趣味,又富于装饰感、现代感,色彩是全白色,作者用最简炼的语言,表现了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作者高深的艺术修养。

古典风格。创造性地发挥传统的优势,学习古代陶瓷的卓越技艺,追求造型纹饰的典雅、工艺的精湛,在作品的形式上具有仿古器物的特征,适应了现代人对古典美的情趣,将传统的技艺与现代的形式相结合,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代著名陶艺家祝大年为国际陶艺演讨会设计的挂盘《春风得意》,就是采用了传统的釉上红绿彩的装饰技法。挂盘中的蝴蝶风筝造型,既传统又现代,从而形成他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以红绿为主,色彩浓郁,红绿的对比,线条的韵律,组成了一曲美好的音乐,后被大会选为此次大会国际陶艺演讨的会标。

现代风格。受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吸收了现代派绘画、雕刻表现手法,用抽象的造型来表现作者的观念,追求标新立异,而富于想象力,是传统陶艺的现代化。

陶艺的艺术风格虽不同,但都离不开对形式美的追求,充分地表现陶瓷材料的天然美,充分揭开了粘土的可塑性、柔韧性,用多变的造型手段,使作品产生节奏韵律之美,利用釉色、纹饰的变化达到自然的装饰效果。

手工制作是陶艺的主要特征,一件坯体的塑成,往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首先要熟悉粘土的性能,然后对粘土进行加工,再由粗到细一步步地塑造。一个真正的陶艺家既要具备艺术家的创造才能,又要精通它的工艺和制作。从陶艺的造型上可分为器皿和陶塑两大类。器皿的成形常用捏塑,泥条盘筑,泥板拼接,手工拉坯等手法;陶塑一般与雕塑的技法相同,陶艺的造型丰富多样,所以在塑形的过程中单一的手法是远远不够的,往往需要综合各种成形手段,才能达到创作的目的。

在制作的过程中有选料、配釉、烧窑三个步骤。选料和配釉都要对各种矿物质的化学成分有所了解,熟悉各种原料、釉料的配方并根据创作需要来选择材料。釉料的成分比较复杂,分碱性釉和酸性釉、中性釉。不同釉料烧成温度不同,为了使它呈现不同的色彩,还要加入不同的呈色剂,如釉中含有钴,烧成后呈现蓝色,同一种着色剂在不同的烧成气氛中色彩也不同,如铜,在氧化气氛中呈现绿色,在还原气氛中呈现红色。作品在烧之前需要将坯体干燥,有的还要经过素烧,最后正烧,粗陶一般要800°C左右,一般陶需要1000°C以上,精制的陶需要1200°C以上的高温。现在我国的陶瓷工厂多用隧道窑,小型的陶艺作品可以用电窑和瓦斯窑,比较容易控制窑温。陶坯要经过“火”,才能焕发光彩,不同的“火候”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果“火候”有误就会前功尽弃。掌握了烧窑的技术后,就可以自由地控制它。在烧制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出现釉裂、窑变、起泡、变形、垂釉等现象,有经验的陶艺家往往会巧妙地利用这些缺陷,化险为夷,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独特效果,如开片釉、窑变、花釉等就是利用其缺陷,有意去追求达到作者需要的艺术效果的典范。

何谓瓷器的干支款


干支的起源和最早出现于何时?至今已经无法考证。干支在古代历法中用以记年月日,“十干”也称为“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支也称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同“十二支”按固定顺序循环相配纪年,从甲子到癸亥,六十年一循环,周而复始,组成了干支纪法,也称六十花甲子。

天干地支的含义,在《史记》和《汉书》中均有记载,含义是:

甲是拆的意思,指万物剖符甲而出也。

乙是轧的意思,指万物出生,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指万物可揆度。

子是兹的意思,指万物兹萌于既动之阳气下。

丑是纽,阳气在上未降。

寅是移,引的意思,指万物始生寅然也。

卯是茂,言万物茂也。

辰是震的意思,物经震动而长。

巳是起,指阳气之盛。

午是仵的意思,指万物盛大枝柯密布。

未是味,万物皆成有滋味也。

申是身的意思,指万物的身体都已成就。

酉是老的意思,万物之老也。

戌是灭的意思,万物尽灭。

亥是核的意思,万物收藏。

以干支年号作为瓷器的底款,始见于明代弘治时期,在清早期和清晚至民国期间较为流行,清早期的干支款以康熙朝数量多见。 晚清和民国的干支款识运用普遍,多见于彩瓷画的题跋。

何谓“千年脆弱”


读了“景德镇瓷业的千年脆弱”一文,如骨卡在喉,不吐不快。我历来鄙弃依靠版面位置、大字标题、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的方式来吸引读者的眼球。而本文的标题即是危言耸听,哗众取宠。该文的作者或读者可否为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景德镇瓷业的千年脆弱”?如果拿不出其他站得住脚的解释的话,那就是说:景德镇瓷业千年以来都是脆弱的了。这种对于历史的漠视,难道不值得驳斥吗?产区的逐渐落后,仅仅是这十几年的事情。这一十几年,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得太快了,我国的陶瓷产业发展得太快了,景德镇没有相应发展,所以逐渐落后了。20年前,景德镇生产的日用陶瓷在国内名列前茅,就是墙地砖的产量也是国内首屈一指,其三角牌瓷片就占全国总产量的20%之多。景德镇日用陶瓷的品牌和建陶的品牌在国内都是响当当的。历史大约真是一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景德镇瓷业一下子被人说成“千年脆弱”了,真是无奈得很!产区确实落后了,而且令人堪忧。但仍然有巨大的潜力和强大的优势,这不仅是指作者不得不提的千年品牌,还有国内首屈一指的教学科研基地。景德镇的陶瓷市场(日用瓷和陈设瓷)也是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人气最旺的。德化和潮州加起来还不如它的一半,临沂和淄博也远不能和它相提并论。我不想说今天的工业园建设得怎样怎样了,市容市貌交通又怎样变化了,但是我要说:即使是已经落后的景德镇日用陶瓷,器型和品种仍是最为丰富的,也不乏精品之作。可惜的是在规模化生产和销售上大为落后了;未能像广西北流、福建德化那样依靠出口,一招制胜。这,绝不是无药可医的。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无论是器型、花色、品味、甚至是数量至今还是首屈一指的,见多识广的南庄镇副镇长、华夏陶瓷博览城董事长冼永恒先生曾感叹的说:至今为止,天下各大名窑的瓷器没有一个可以和景德镇相提并论,根本不是一个档次!易生易灭,难生难死。景德镇的千年窑火必将凭借艺术陶瓷价值独占的强大优势延续下去、不可磨灭,甚至中兴光大,胜者为王!“千年脆弱”一文还说景德镇“不计成本的‘贡品文化’、成就了它的历史,也使得这座城市在工业时代迅速由优雅滑向衰败”。这又是我决不然接受的错误观点。有将近500年历史的北京六必居酱菜既是宫廷和达官显贵的宴上佳品,也深受百姓欢迎,因而成就了它的百年品牌。谁会说它是贡品文化?同样的道理,成就景德镇辉煌历史的还是市场,是民生的力量,而不仅仅是宫廷。景德镇历来是民窑为主,官窑的瓷器也流向市场,请不要想当然。如果你真的是英雄、是智者,你可以在人家繁荣强大的时候指出人家的危机隐患;更可以在人家迷茫困惑的时候,指出人家的希望和出路。我决不信:最关爱、关切、着急景德镇的是记者和媒体,而不是今天景德镇市的政府和市民。

陶瓷知识:何谓汝、官、钧、哥、定


中国陶瓷工艺发展到宋代,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这一时期南北方各窑之间风格迥异,一些以州命名的瓷窑体系特点明显,令后人一目了然。比如有代表性的汝窑、定官窑汁水莹润如堆脂,象青玉一般的质地;再如钧窑天兰釉,象天空般湛蓝;再如龙泉青瓷的粉青、梅子青等品种,都巧夺天工般地引起人们对美的遐想。所以说宋时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至此,一个全新的美学时代到来了。此时官窑辈出,私窑蜂起,最为著名的窑址有定、汝、官、哥、钧等,响应者更是不计其数。定窑属宋代民窑,窑址分布于今河北曲阳县一带,唐属定州,故名定窑。创烧于唐代,鼎盛时期在北宋,至元代停止。定窑产品繁多,白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和绿釉。其瓷质精良和纹饰秀美,曾被选入宫廷,定窑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瓷窑体系。北宋早、中期为装匣钵仰烧,器底部可见支钉痕迹或砂粒;北宋以后广泛使用覆烧法,口沿不施釉,俗称芒口,往往镶一圈金、银或铜为饰。白瓷装饰有刻花、划花、印花、剔花等多种手法,一种说汝窑泛指古汝州所辖地区所烧造的青瓷系列产品的统称;另一种说汝瓷是指专门御用的那一部分官窑器物。宋徽宗执政时期,汝窑是其烧造史的全盛时期,其产品胎质细腻,灰中泛黄,俗称香灰黄,汝瓷釉面有细微的开片,釉下有稀疏气泡;汝窑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讲究,不以纹饰为重。据说汝瓷釉中含有玛瑙成份,所以能呈现出纯净的天青色,玛瑙的主要成份是氧化硅,或许此说有些道理。宋徽宗赵佶信奉道教,道学崇尚自然含蓄,淡泊质朴的审美观。这一时期的汝窑瓷器正是这种审美情趣的反映,反映出道家清逸、无为的思想境界,成为宋时代上流社会的时尚。哥窑也被列为宋代名窑,但未见有宋人记载,只是后期明代才有文献记录。传说浙江处州人章生一和其弟章生二都是制瓷好手。他们俩人同在龙泉各设一窑,因生一是兄,所以被称为哥窑,生二为弟,当然称为弟窑,此二窑皆为著名民窑。哥窑的釉色以青为主,铁足紫口,釉面有碎纹而著名,号日百圾碎。哥窑瓷器的胎色呈灰色或土黄色,釉色为粉青、青黄、月白、油灰等等,其中油灰色为最常见。它的主要特点是釉面开片,大小不一,纹路颜色深浅不一,器形不同收缩部位也就不一,所以变化万千而又自然贴切。哥窑瓷器上往往出现较粗的裂纹呈现黑色,较细的裂纹出现黄色,前后层次错落,称为金丝铁线。哥窑瓷器釉面上的冰裂纹,本来是制造工艺上的缺陷,主要是由于胎体和釉层的膨胀系数不一致所造成的。但这种弊病却形成的一种自然美,成为一种有别于其它品种的独特美。到目前为止,哥窑址还不明确,专家对此众说不一,有说在浙江的,也有说在江西的.关于这一点,只有寄希望于日后的考古发掘,以实物为证。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不同的涵意.从广义上讲,它是指有别于民窑而专为官办的瓷窑,产品为宫廷所垄断。而在宋代瓷器中,官窑则是一种专门的指称,专指北宋和南宋时在京城汴梁由宫廷专设窑所烧造的青瓷,汴京在现在的河南省开封一带。由于古老的黄河在历史上多次发生水患而改道,使当地地貌产生巨大变迁,所以这对今天人们的勘察带来很大困难,北宋时期的官窑址也就无从考查。有一种说法认为北宋官窑即是汝窑。南宋朝廷沿袭北宋旧制,在临安建造了专门为皇室烧造瓷器的官窑。官窑器釉色粉青,色调淡雅,不崇尚花纹装饰,以造型和釉色见长。官窑瓷胎中铁分较多,胎色偏紫、褐、黑色,足底不上釉,由于瓷釉的流淌,使口沿处挂釉较薄,显露出带紫色的瓷胎,这就是通常行家所谓紫口铁足了,这一点成为鉴定官窑器的重要依据。在造型设计上,宋代非常重视旧有体制,开拓了在器形上仿古的先声,尤其是官办瓷窑,更是大量烧制仿古铜器的造型,如鼎、炉、瓶等等,典雅而古朴。耀州窑位于今陕西铜川一带,宋属耀州。始烧于唐代,北宋中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转向衰落。其遗址在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经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发掘,使我们对耀州窑的产品了解较多,其质量较高,影响广泛,以至河南、广西等地都纷纷效仿,形成一个庞大的耀州窑系。耀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青瓷产地,产品品种丰富,造型多变。其胎色灰白而薄,釉色匀净,青中泛绿,有极细密的气泡;由于胎质中含有铁份,在相应的烧成气氛下,使器底呈现一种姜黄斑块,形成了耀州窑所独有的特征。装饰以刻花为主,线条流畅,北宋中期以后,出现印花装饰;釉面一般有细小开片,透明度较好,釉层较厚;刻花技术冠绝一时,刀法犀利,线条刚劲,刀痕有斜度;牡丹、菊花等等,也有用鱼纹、水纹的,龙凤纹仅限于宫廷瓷专用。中文的磁字可以作陶瓷解,所以磁州可以理解为陶瓷州。该州原属河南,现位于河北磁县,始烧于宋,元代未年以后迁至今日的彭城。历史上的磁州窑以及后来彭城诸窑多生产民间日用陶瓷,故又名杂器窑。磁州窑产品装饰以刻、划花或是铁锈花为主,黑白分明、质朴大方,一直沿袭至今。这一时期磁州窑的陶瓷枕最为有名,多雕塑成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或施以明快清晰的纹饰,具有浓厚的水墨画风格,花鸟鱼虫、山水人物、诗文书法无不挥洒自如,将制瓷技艺与绘画艺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此外尚有绿釉釉下黑彩,白釉釉上红绿彩及低温黄、绿、褐彩色釉陶器。其中釉上红绿的制作对明、清时期景德镇釉上彩发展有一定影响。该窑装饰风格还影响到山西介休、山东淄博、陕西耀州等地,形成了所谓耀州窑系。景德镇的烧造史可以溯至唐代,原名昌南,宋真宗景德年间,该地因制瓷名扬天下而改名景德镇。就青白瓷这个品种而言,景德镇可称天下第一,这是一种独具风格的瓷器。其釉色白中闪青,青中显白,釉色透亮,光照见影,所以又称影青或映青,有假玉之称。南宋时期的仰烧产品釉色纯正青白,覆烧产品则略偏黄色。从10世纪至14世纪,这种产品广泛流通于海内外,元代后期逐渐衰落,让位于青花及颜色釉等品种。青白瓷器种类繁多,生活用具应有尽有,装饰技法主要有刻花、印花、镂空、堆塑等,其瓷塑作品多表现佛道人物和文吏武士,具有生活化、世俗化之特征。景德镇窑的产品胎体较薄,原料为当地产的优质瓷石,质地细腻;其釉是由釉果和釉灰调配而成,烧成过程中流动性较大,所以薄处泛白,积釉处呈水绿色。北宋以后,景德镇窑采用匣钵仰烧的方法,一器一匣,既降低烧窑成本,又提高成品率。此外,景德镇还广泛影响了江西的其他窑场,以及安徽、浙江、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方,形成一相庞大的景德镇窑体系。建窑,也是宋代著名窑址这一。它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永吉镇,从晚唐、五代始烧青瓷,宋代以烧黑瓷为主,兼烧青白瓷。建窑以生产黑釉茶盏为大宗,这与宋代的斗茶风气有关。其胎质为乌泥色,有的釉面呈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所以这种特殊产品被称为兔毫盏。兔毫有黄、白两色,称金毫、银毫。也有呈油滴状结晶,因酷似某种尽善尽美羽毛,被称为鹧鸪斑。有极少数窑变花釉,会在不规则的油滴周围形成窑变蓝色,尤为珍贵。这种产品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对日本陶瓷艺术带来了很大影响。相传当时浙江天目山一带佛寺林立,日本僧人多以至此留学为荣,回国时许多人携带寺庙中使用的建窑黑釉盏,一时间这种黑釉盏在日本成为时尚。北宋后期该窑曾为宫廷烧制御用茶盏,元代以后黑釉烧。在古代文献中建窑亦被称为乌泥建、黑建、紫建。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一带,主要集中在大窑、金村周围。至南宋晚期,除龙泉当地外,浙江庆元、运和等县以及江西吉安、福建泉州等地都烧造龙泉风格的青瓷,形成龙泉窑系。龙泉窑是继越窑发展起来的瓷窑,创烧于北宋早期,至南宋前发展,进而形成独特风格,使青釉品种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也是南方地区产量最大的瓷窑。早期的龙泉窑瓷器受到了越窑和瓯窑等窑场的影响,装饰方面大量使用刻花或辅以划的手法,釉色青中泛黄或泛灰。约在十二世纪晚期,也就是从南宋中期开始,烧制成熟了著名的粉青釉。稍后至元代前期,胎薄釉厚的梅子青釉烧制成功,使龙泉窑达到鼎盛。从化学成份上看,粉青釉和梅子青釉的瓷胎中AL2O3含量高于越窑青瓷,大部分在20℅以上,采用精细的淘洗技术,经提高原料中高岭土矿物和绢云母矿物细颗粒部分的含量,从而提高了瓷胎的精细程度。这一时期的龙泉窑制品,釉中所含CaO降低,而K2O的含量提高,使烧成温度相应提高,釉的烧成温度范围变宽,使瓷质有了很大进步。龙泉窑制品的造型十分丰富,除各类日用器皿以外,还有大量文具用品以及仿古铜器造型和仿玉器造型。为适应厚釉的特点,堆花或贴花装饰也逐渐替代了刻花装饰,成为一种独特的风格。由于宋代社会经济和商业贸易的发展,造成了陶瓷业空前繁荣的局面。除了各具风格的一批名窑之外,许多产量较少但具有特色的小型窑场也遍布全国。它们不仅为宫廷生产御用器皿、为广大人民群众生产日常用品,产品还远输国外,其后,西方人称瓷器为China。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何谓黑瓷》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何谓黑瓷》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理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