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收藏入门者需警惕视觉伪经验

陶瓷收藏入门者需警惕视觉伪经验

陶瓷文化 陶瓷知识 陶瓷艺术

2020-02-03

【www.taoci52.com - 陶瓷文化】

进人新世纪,中国当代陶瓷收藏界已进人了赝品泛滥成灾的年代,已进人了视觉“伪经验”蒙蔽一代陶瓷收藏者的年代。

综观各地古玩街,赝品陶瓷器已成为最醒目的诱惑品。不少中小艺术品拍卖会上,赝品高仿陶瓷器堂而皇之竞相登场。无数印刷质量越来越精美的历代陶瓷器画册、越来越清晰的陶瓷器光盘,似乎已成为真伪鉴定的主要 工具(书)。似乎去各地博物馆隔着玻璃远观历代标准器,就能把陶瓷鉴定经验烂熟于心;似乎经过专家鉴定估 过价的拍卖画册上的官窑器拍品,都具有权威性。

康熙五彩花鸟纹花盆

古玩拍卖估价30万

以至于不少买回膺品的收藏者,如你否定了他的藏品,他会很快拿出画册,对照图片上器物之器型、纹饰、 釉水、款式,忿忿不平、喋喋不休地和你论理:你是错的,他是对的。以至于不少企业家投资者,不看拍卖会预 展,下了飞机,推着行李箱直奔拍卖会现场。他们对照拍品图录,凡哪件拍品竞争最激烈,就竞拍哪一件,最后 像一匹黑马猛地喊出一个最高价,镇住所有竞拍者,炫耀其富豪身价,满足其虚荣心理。以上这一切,都极大地刺激了赝品仿制者、赝品贩卖者、赝品拍卖者的投机心理。

让我们先回顾历代陶瓷新赝品出现在古玩市场上的时间表:

曾名扬世界的唐三彩,20世纪80年代在洛阳、西安街头成堆卖仿品。20世纪90年代初,仿唐纹胎瓷、仿晋瓷 辟邪器、仿景德镇宋代青白瓷开始批量出现。90年代中期,宋龙泉窑和宋建窑、吉州窑茶盏、磁州窑枕头瓷仿品 也闻风而动。90年代后期,仿西汉釉陶罐,仿越窑盘壶、执壶,仿民国珠山八友瓷板,仿民国粉彩、五彩及青花 喜字瓶,接连出现。到了2000年前后,景德镇私人窑场依然在高仿官窑器外,著名的民窑器也都被仿过一遍了。 商业头脑灵活的仿造者,又开始仿各地的杂窑器。如仿福建德化的白瓷、青花,仿漳州窑白瓷,仿云南玉溪窑、 建水窑青花罐,仿辽三彩、明三彩,仿耀州窑器,仿北方单色釉杂窑,仿民国浅绛彩,仿四月I汉俑,仿商代白陶 ,仿马家窑彩陶等等,真是历代官窑民窑杂窑仿品无奇不有,“精彩纷呈”。为此,我们不能不感叹:赝品出现 的时间选择,制假售假者的手段真是一代胜过一代。而买进赝品的收藏者的鉴赏眼光,却是一代不如一代。

究其原因,是中国当代陶瓷收藏者们的古陶瓷鉴定“伪经验”,蒙蔽、误导了对古陶瓷真品的鉴赏。众多的新一代陶瓷收藏者,不是从历代陶瓷真品实物、真品碎片人行的,他们的视觉经验与感性认知,过多依赖于精美 的图片、光盘里的图像、博物馆里隔着玻璃远观而不能上手品赏的实物影像,依赖于高科技测试、伪专家们开讲 座时模棱两可的鉴定意见,以及轻信了古玩商人们信口开河的吹嘘、精心编造出来的故事等。

所谓的古陶瓷鉴定“伪经验”,是指其鉴定经验不是直接从眼观、手摸实物得来的,不是从古陶瓷鉴定实践 中亲身感知得来的,而是通过以上所说的各种间接的手段获取的。“伪经验”,换句话说就是“假经验”。

视觉“伪经验”之出处分析

“伪经验”的出处,最误导人的来源是平面图片观看经验,而“真经验”得益于 立体实物观看经验。

先说平面与立体观看经验的差别。陶瓷艺术与书画艺术有区别,书画本身是平面艺术,如1:1仿真程度很高的 水印宣纸国画,其赝品与真品之间距离很接近,书画鉴定常识有时可以从仿真程度很高的赝品中获得,当然直接 从真品中获取鉴定经验是最重要的。而陶瓷本身是立体艺术,所有的平面彩色图片、光盘影像与真实的立体实物 距离很大,平面观看经验可取之处很少,所以,古陶瓷平面图片、影像之观看经验,是古陶瓷鉴定里最害人的“ 伪经验”之一。wwW.TAOcI52.cOM

其二,纸质、光影质感、色彩感与实物质感、色彩感的差别。

古陶瓷纸质印刷品的纸质感是柔软的,影像光影感是飘浮的,而古陶瓷的陶质、瓷质感是坚实的,这是差距 之一。古陶瓷纸质印刷品的色彩还原技术目前还无法达到完全还原的程度。纵然影像光影逼真程度高,但荧屏上 看光影,都是在瞬间变化着的。如一定格,影像色彩马上就开始模糊了,且无真实的陶瓷质感,这是差距之二。 再说色彩还原程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是青花瓷图案,元青花,明永乐、宣德、成化、嘉靖、万历、天 启、崇祯青花,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光绪青花……各朝各代都有其独特的色质、风格、特点。青花料也分进口的苏麻离青料、国产的平等青料等。但世上任何一家拍卖行印制的精美的拍卖画册,都无法解决问 题最多的青花色阶还原问题。所以,古陶瓷平面图片、光影之色彩观看经验是古陶瓷鉴定里最害人的“伪经验”之二。

至于从图片、光影观看而形成的“个体伪经验”,再通过讲座、交流等的传播而形成的“集体伪经验”,误 导、蒙蔽了新一代陶瓷收藏群体,危害性更大,更令人忧心忡忡。

与此相反,要想获得古陶瓷鉴定“真经验”,唯一的途径就是“眼见为实”看实物,“手摸为实”摸实物。行话说:字画人门难,进门易;陶瓷人门易,进门难。陶瓷鉴定进门难,就难在除了要有观看真品的经验外,还 要有抚摸真品的经验。如笔者的老师,已故著名收藏家殷屏香老先生,鉴定成化青花时就先抚摸瓷面,如釉面感 觉糯滑的可能就是真品,反之如有涩的感觉就是膺品。

再谈以“手摸为实”为原则对当代高仿瓷器进行鉴定。由于科技的进步,当代高仿龙泉窑瓷、建窑瓷、磁州 窑瓷及景德镇明清彩瓷等,有时仅凭肉眼,从器型、釉水、花纹、款识、底足方面去看,已很难一眼定真假。有 时在高倍放大镜下看瓷面气泡,也很难一眼分真艘。若“眼见为实”看实物鉴定后仍犹疑不决,那么就进一步用 “手摸为实”摸实物的力‘式来鉴定。曾有一位知名文人收藏家藏有一件明龙泉梅子青三足文房炉,他说京沪著 名古陶瓷鉴定家都看过,都说是“好东西”。笔者顿生疑惑:为何众专家不明说是某某朝代的东西,而是模棱两 可说是“好东西”,这里面有玄机。笔者上手仔细抚摸釉面,手感特别糯滑,答案果然出来了,这是赝品。原因 之一是,如今高仿龙泉瓷在器型、釉色、胎足方而儿乎能做到乱真。但新出窑的仿品火气十足,为去掉火气,常 常用化学药水如草酸、盐酸消光剂等来浸泡处理,使之釉面在极短的时间内去掉贼光而老化。经如此做旧后,高 仿品似乎旧气十足,但里外、上下釉面老化的程度完全一样,摸上去异常光滑,这与自然老化的明代龙泉瓷不一 样。因为自然老化的瓷器,土埋时干度与湿度有别,使用时手常接触凸处,放在桌上底足的磨损度总是不同的, 所以手摸上去,釉面老化的程度总是有节奏有差别的。这是鉴定出土瓷的要诀之一。原因之二是,由于成化青花 瓷瓷土淘洗时要求特别细腻,故上釉烧窑后,成化釉面异常光滑,这是成化青花独有的特点。而宋元明龙泉瓷真 品,淘洗瓷土及上釉的方法与成化青花的完全不一样,不可能有特别糯滑的感觉。

以笔者30年来上手真品实物和从老专家那里得到的经验:除了明成化青花、明甜白釉等极少数瓷器品种以及 宋汝窑、官窑瓷(因为常人连汝窑、官窑瓷碎片也难上手)釉面上有糯滑、温暖感外,其余儿乎所有品种的元明 清瓷器瓷面都有m涩、生冷之感。这种手感,只有经过长期手摸实物的实践经验才能获得,初人门者是很难体会的 。为何笔者花了这么多笔墨举“手摸为实”的鉴定实例,主要是因为传统古陶瓷收藏界历来重视的是“眼见为实 ”的鉴定经验,而轻视了“手摸为实”的鉴定经验。其次是因为当代图片、光影视觉伪经验的流行,更是忽视了 “手摸为实”的鉴定经验,尤其使得2000年前后人行的企业家古陶瓷投资收藏者,被古陶瓷视觉“伪经验”误导 损失惨重。他们中的不少人,一踏进古陶瓷收藏之门就损失几万、儿十万甚至儿百万元收进赝品,如今已被认为 是见怪不怪的“学费”。

要避免视觉“伪经验”

远离真品实物鉴定、远离真品碎片研究,实际上也就是远离了古陶瓷鉴定的真经验,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古陶瓷收藏、鉴赏家。如果不总结、不披露、不关注、不批评新一代古陶瓷收藏者的图片、光影视觉集体“伪经 验”,此类的收藏悲剧还会更频繁地发生。

从民国期间经营古玩、开创“传统古陶瓷鉴定派”的第一代行家孙流洲、耿宝昌,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进人 文物商店工作的第二代行家,再到七八!年代在复苏的古玩市场上摔打出来的第三代行家,鉴定实物一代比一代 看得少,鉴定眼光也一代不如一代,因为珍品实物已越来越少了。但在这三代行家学习鉴定古陶瓷的年代里,有 精美图片的出版物还比较少,视觉光盘还鲜有出现,古玩市场上的低劣赝品也属凤毛麟角,故这三代行家重实物 ,重实践经验,受“视觉伪经验”的污染还很少。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古玩市场人行的第四代收藏者们,新世 纪后冲进拍卖市场的第五代企业界投资者,他们涉足古陶瓷收藏的年代,正是古陶瓷精美图片、光影轮番“轰炸 ”视觉的年代,正是古陶瓷赝品在古玩市场、古玩拍卖会上“横行霸道”的年代,故他们才是古陶瓷视觉“伪经 验”实际上真正的受害者。在经济愈发达,收藏愈繁荣,而人文精神愈衰弱的大背景下,新一代的古陶瓷收藏者 受到的诱惑更多,被视觉“伪经验”误导而上当买进赝品的遭遇也更多,这是非常值得令人同情和深思的。事实 上,新一代古陶瓷收藏投资者要想一夜之问拍得高价品再转手炒作获利几倍几十倍,或短期花几十万几百万元拍进大批藏品,速成为著名收藏家,还是应验了一句老话:“欲速则不达。”

在视觉“伪经验”的误导下,远离真品碎片研究,远离真品实物鉴定,实际上也就是远离了古陶瓷鉴定的真经验,几乎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古陶瓷收藏鉴赏家。

所以,所有的图片、所有的光影、所有的讲稿书籍只能作为参考,不可轻信;所有的实物、所有的碎片、所有眼看手摸的亲身体验,才是真正的鉴定依据。去国家博物馆能看到“眼见为实”

的真品,到个人收藏馆能摸到“手摸为实”的真品,上古玩拍卖市场能获得真正的真赝对比的经验,这是古陶瓷收藏的“真经验”。

此外,我们还要提倡:胸中要有陶瓷史,各朝各代记得深;收藏要有大局观,官窑民窑只要真;眼里要有真眼光,是真是假看得准;手上要有真功夫,摸上摸下敲出声。

在当代古陶瓷收藏界,谁都无法拒绝古陶瓷视觉“伪经验”的侵袭。但我们能洞穿视觉“伪经验”的迷雾, 继而转化成自己亲身体验到的视觉“真经验”,屡败屡战之后,我们就能屡战屡胜,或者小败大胜,才有可能成 为当代真正的古陶瓷收藏鉴赏家。

taoci52.com精选阅读

现代瓷器逐渐成为瓷器收藏入门者的心头好


如今在瓷器收藏领域,初涉收藏领域的瓷器爱好者喜欢一些做工精美、价格较低的现代瓷器。

何谓现代瓷。现代瓷一般指的是建国后50多年来生产的瓷器作品。由于现代瓷缺乏一定的历史积淀,原先并不被藏家们所重视。事实上,一些现代瓷作品尤其是能反映新中国制瓷工艺水平的瓷器,同样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投资价值。因此不少投资者在近年来开始瞄准了具有升值潜力的现代瓷品市场,现代瓷中既有可供传世的名家珍品,又有供收藏界交流的珍贵收藏品,还有一些则偏重于陈设的瓷器。如果你想做少许的投资,可以选择那些当代艺术大师的作品进行收藏。

投资现代瓷器,可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应从美化家居、个人欣赏角度作为出发点,且买进价格不宜过高;第二,作为中长期的考虑,应挑选20世纪五六十年代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大师们的作品,售价大致在两三千元至万余元;第三,收藏一些存世量较小的文革瓷器,其增值潜力较大;第四,时尚类的收藏者可挑选一些器型别致、绘图具有时代感的作品;传统类的收藏者则可以造型规整、器型传统为首选,至于选择大件还是小件则看个人的经济实力与喜好。应该说,当今制作精良的瓷器作品,只要投资得当就会有相应的回报,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陶瓷收藏鉴定入门


收藏古陶瓷,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鉴定古陶瓷的过程。犹如看人一般,国人初看西洋人,个个是高鼻子、蓝眼睛,差不多。外行看陶瓷,分不清真品、a品、新品。但是看人看久了,就能分清每个人的不同脸形,每一双眸子里都会透出独特的个性、气质、精神。看陶瓷也一样,行家只要瞥一眼,就能初步辨别出某件器物的真伪、年份、窑口、艺术价值等。

虽然20世纪70年代后,文博界、科技界用碳14、热释光绝对断代元素成分分析断代和釉面老化系数测试等高科技手段能直接或间接测定陶瓷的年代,但这些科技手段如热释光绝对断代可能存在近百年的误差,鉴定高古陶瓷可以,鉴定元明清以后的陶瓷则显得不可靠。因为一个皇帝的年号有时仅差几年、十几年,短个朝代的陶瓷有时风格相近,有时风格差异很大,鉴定误差百年,就会闹出许多笑话。况且,陶瓷本身是工艺品,其艺术价值唯有通过人眼来判断。科学是理性的,艺术是感性的,永远有一道分水岭。所以新世纪后的古陶瓷鉴定,科学测试手段仅是参考,最后也只能取决于行家目测的真知灼见。

那么如何鉴定一件古陶瓷器呢?

一、要懂得辨真伪,这是关键。如一件款为大明宣德年制的青花龙盘,先鉴定是真品还是腆品。真品多用苏麻离青釉,或进口与国产料混合使用;艘品里面还要分是清雍正的仿品还是现代的新品。雍正瓷器是以仿前朝瓷器闻名于世的,独创的新品种极少。如真是雍正仿的胎骨细腻、釉面滋润,收藏价值也很高。如是新仿就有火气,没有收藏价值。笔者一贯坚决反对收藏这类新伪作新仿品,因为这类仿得乱真的鹰品只会欺骗你的眼睛,降低你的眼力。

二、要懂得看年份,看年份即断年代。通常分5个部分:

如唐白釉双龙壶

1.看器型,如唐白釉双龙壶只有隋唐才有,如见到越窑青釉双龙壶就是伪品。

2.看釉水,景德镇窑元青花多用进曰“苏麻离青”料,釉上有黑斑、黑点,摸上去高低不平。无此特征,不是伪品就是明初云南玉溪窑产品及当时杂窑小窑品。

3.看纹饰,元明青花龙纹都有凶狠的霸气,如龙的神态呆滞无神,可能就是清后期光绪仿品。

4.看款式,历代官窑器都有专人写款,可对照实物、}亏本上的款式,如款式笔画软弱无力,青花又轻浮于釉层上面,儿乎都是后世仿品。

5.看瓷胎,如鉴定一件青白瓷,先看是北宋、南宋的还是元代的,前者器胎较厚、较高,采用内放高垫饼的装匣仰烧法,故圈足内底部多数留有一些黑褐色的圆斑痕。后者受定窑影响,风行覆烧,采用定窑发明的垫圈组合式,窑具装芒日碗盘,釉水稀薄粗劣,碗底常露胎,已渐渐失去了“影青”之“饶玉”般的光晕。

三、要懂得断窑口。如同样是宋黑釉茶盏,在黑盏器而上呈现出黑蓝色或浅棕色的流纹,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叫兔毫盏,是建窑产品。此外鹤鸽斑黑盏、油滴黑盏也是建窑名品。至于先在生胎上涂一层釉,然后贴上经特殊处理而留存下的木叶脉络,再全部荡釉,烧成的木叶纹黑釉茶盏以及剪纸纹黑釉茶盏,均是宋吉州窑民间艺人独创的风格,一看就明白了。

四、要懂得估价。这里面又分历史文化价值与艺术经济价依。

同样是青花瓷,庭园人物图就比花纹图案艺术价值高,尤其是早期青花,烧窑时有时釉料火候不稳定,脸部线条一出现流淌现象就变成次品。再如清康熙郎红釉就比清雍正钧红釉经济价值高很多。因为前者釉内含有宝石,烧成后釉质凝固,晶莹剔透,故又称宝石红,是明代祭红器后的进一步发明。后者钧红釉是仿造宋钧窑器的,虽然烧窑时会窑变出各种蓝色、月白色、深紫色,色彩缤纷,终究因为产量大,历代又后仿多,故经济价值比不上成本高的郎红瓷。

鉴定评估任何一件艺术品的双重价值,主要靠行家目鉴,也可通过科学测试作鉴定。但科学测试,目前只能作为参考。最终,一件器物的真伪是约定俗成的,审美价值最终是通过市场价格来体现的。至于有时文物商人某一时期疯“炒”某类陶瓷,只能说是一种商业行为。艺术价值是稳定的,经济价值是波动的,初涉此行者千万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陶瓷唱主角,收藏需理性


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资金涌入深不可测。业内人士称,艺术品市场的下一个主角就是陶瓷。馆藏有自唐宋以来景德镇各个历史时期生产的瓷器珍品2万余件,以及部分书画杂件。其中近代、现代和当代景德镇生产的陶瓷精品为馆独有,所有藏品构成一部完整的发展史,是“千年艺术殿堂”。

当前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现状还是处于“群雄逐鹿”、“泥沙俱下”状态,对于入市的人数可以说是“蜂拥而至”。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所带来的个人财富积累。

当今的陶瓷收藏市场处于“圈地运动”时期。无论古陶瓷和现代艺术陶瓷收藏都缺乏理性,盲目跟风,只注重名声和名气,名声、名气成为价格的标尺,而忽略了作为艺术品来讲它内在的真正价值。这就使很多藏家们难以逃脱“吃药”,“打眼”的尴尬。陶瓷艺术品是综合的艺术,作为一个理性的收藏者要从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它本身所附着的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来考量才能得出它真正的经济价值,从而确定自己的取向。

从古陶瓷来讲,它的文化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容易保存,决定了它在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执牛耳地位。

从当代艺术陶瓷来讲,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很多陶瓷艺术大师经过个性张扬阶段的历练,渐渐也都进入纯艺术化理性创作的时代,艺术造诣和水准都日趋成熟,不乏有许多精品投放市场。一大批青年陶瓷艺术家也逐渐成长起来,这些人都在逐渐摆脱和完全摆脱传统艺术思想的束缚和工匠习气,跟随时代的脉搏在跳动。应该来说是具有收藏潜力的。

总而言之,对收藏者来说还是二个字“理性”,任何一件艺术品还要从时代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它本身所附着的文化内涵几个方面来考量,来决定自己的收藏取向。

认清形势 警惕艺术收藏陷阱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增加,艺术品收藏成为越来越多民众关心的话题。作为普通收藏者,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当前的市场形式和艺术品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有节制的收藏。

调查表明,我国的艺术品市场仍存在着法规缺失、监管缺位、媒体和评论家虚假炒作以及盗版、赝品盛行等诸多问题。因此,普通大众在参与艺术品收藏的过程中除了不断提高自身欣赏水平和鉴定水品外,还应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让爱好成为收藏的照明灯。在流动性普遍过剩的今天,艺术品和其他投资品一样很容易产生泡沫,因此,艺术品收藏者不应盲目追高,而是应该以爱好为照明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从而避免市场火爆时,“藏家遍地开花”,市场萧条时,“藏家遍地开溜”的情况。真正的收藏不光是一种价值投资,但更重要的是一种艺术爱好,即使艺术市场巨幅波动,收藏者也处之泰然。

还有就是收藏艺术品要量力而行,以收藏新兴艺术家作品为佳。已经成名的艺术家作品动辄上百万千万,作为普通收藏者根本无力收藏,而且高价作品往往已经得到行业和大众认可,增值潜力相对有限。而新兴艺术家不乏做工精良者,其艺术品的升值空间大,且在初期大都为了艺术不断拼搏努力,这本身也是一笔值得收藏的精神财富。

目前,中国的当代艺术品市场还很不完善,依然存在着法规缺失、监管缺位以及盗版、赝品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艺术品中介机构纯粹为了金钱利益拿一些没有任何艺术价值的作品来糊弄广大艺术品收藏者。因此,普通大众在收藏艺术品时,最好通过那些在业内信誉良好,专业实力强的中介机构交易。

艺术品收藏一定要认清市场形势,在充分了解收藏方面专业知识以后,通过专业渠道进行收藏,随着艺术品收藏升温,全国各地电视台开办的艺术收藏类节目也越来越多,主要有央视2套的《鉴宝》、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凤凰卫视的《投资收藏》、广东电视台的《盛世话收藏》、昆明电视台的《盛世典藏》等,显然,在艺术消费走向大众化的今天,艺术品收藏也越来越趋向普通民众。

杂件收藏需专一


时下民间古玩收藏形成热潮,每逢节假日或双休日,各地古玩市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日益富裕的草根贫民不断涌入藏海,打破了过去由少数达官富贾、文人雅士对古玩收藏的垄断。算盘、铜锁、戏服、筷子、旱烟盒、小脚鞋等,也堂而皇之地跟书画、瓷器等主流藏品一起登上了大雅之堂。

别以为小杂件不起眼,但如果持之以恒,在收藏数量和品种上形成规模,又有精品和孤品加以点缀,小杂件也会十分耀眼。也别以为小杂件学问少,如果用心钻研,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小杂件可有着大学问,可以写出大文章。

“筷子大王”收藏各种筷子2000多双,写出筷子专著10余本。旱烟盒收藏专家的专一藏品达到600余只,独树一帜,多年如一日,孜孜不倦,也可谓收藏界的精英。

古玩玩的是文化,是精神享受。此话不错。然而精神的东西必然植根于物质的土壤,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试想古玩如果没有升值效应,还能吸引芸芸众生的眼球么,还能造就蓬勃的市场么?大多数收藏家都把收藏与物质利益挂钩,这也没错。

主流藏品之精品,价格动辄百万、千万,虽然人皆爱之,但吾辈草根无力拥有,想捡漏又谈何容易。既然如此,不妨在非主流品种中一显身手。一位很有见地的古玩商说过这样的话:“创造或挖掘一些独特的藏品,并形成规模,就是在很难捡漏的古玩市场,捡了一个门类的漏。”

古玩升值,小杂件不会例外。当你的藏品成为中国第一的时候,打出了你的品牌,其经济价值必将大大超越单件藏品价值的总和。上面说到的旱烟盒收藏家,他的投入估计在10万元左右,但已有人出价100多万购他的藏品,这即是明证。

荣当藏品之王是收藏者的向往,在古玩杂件领域成就“王业”应该不是很难的事。纯国粹的古玩杂件,你得了中国第一,往往也就是世界冠军了。这种精神享受,绝不亚于藏品升值带来的喜悦。精神享受还在于你对藏品的潜心研究,并形成独到的见解,亦是一件快事。此外,当你欣赏一件件精美的古玩时,或许能引起你梦幻般的遐想,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攀谈、切磋,何等美妙!纯粹的收藏投资者,拥有藏品,不一定懂得藏品,这或许不算是一个收藏家。

有人担心,如今已被人收藏的门类成百上千,再入藏为时已晚。此话差矣。古玩收藏领域如同浩瀚的大海,仍然蕴藏着无数未被挖掘的藏品门类。更何况每一个大门类经过细分,比如按用途、按材质、按工艺,又可以衍生出无数的小门类来。泉州一位生意人,藏有60余件瓷器,其中36件都绘有《鬼谷下山》图,可谓收藏之专一。杂件亦可如此为之。目前,很多古玩杂件的售价并不太高,有志者不妨一试,日后必有厚报。

明青花收藏警惕黑三代


历史上但凡富丽堂皇彰显文治的盛世王朝,在瓷器制作方面都会留下惊艳后世的瓷中珍品。

但事有例外,在明代青花瓷收藏中,有一个“黑三代”禁区。即正统、景泰、天顺三朝官窑生产的青花瓷器,几乎都是民国仿造,在收藏中应多加注意。尽管从文献记载上看,这段时期不论官、民窑器都曾烧造青花瓷器,且数量不少,但传世品中至今未见一件署年款的官窑瓷器,所见瓷器均为民窑所产,即便如此,因为这三朝青花瓷器与大明宣德青花也有诸多不同难以鉴别而多有赝品面世,故学术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称。

青花官窑“空白期”是因正统、景泰、天顺30余年,政局动荡,使得经济生产受到影响,再加上瓷器品类是帝王爱好的投射,景泰蓝等新工艺的运用进而影响到官窑生产。物以稀为贵,正因为如此,才有收藏者以收藏到“黑三代”明青花为终极目标。

所以,对待明代青花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瓷器的收藏应该多加注意,并且有两条原则:第一,号称“黑三代”官窑青花者必是赝品无疑,众多规模巨大的考古发掘并没有发现可信的标本面世;第二,号称“黑三代”民窑青花者要多加鉴别,因政局不稳,经济衰落,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即便是民窑也很难获取青花烧造的“苏麻离青”釉料。

“黑三代”民窑青花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鉴别赏玩:首先是器型,资料表明,这一时期出现了带座器物,这是对元代造型的复古。常见的器型有罐、瓶、碗、碟、炉等,多为民窑器。罐类的器口,正统时与宣德形状相同,景泰至天顺时的则和成化时上收下阔式相近。

其次是胎釉,釉色白中闪青,光亮、玻化,多泛水青色,腻白甚少,有的加酱色釉口。到天顺朝时,釉质细平滋润,釉面光洁,多数器物釉底温润平滑。这个时期的呈色剂以含铁量较低的国产青料为主,偶尔看到掺和苏麻离青的作品。所发现的青花发色浓艳,着色浓重处有钴铁斑现象。最后是纹饰和款识,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多采用元代和明代早期常见的一笔点画技法,繁简有序,笔意粗犷飘逸,风格随意率真,画面布局简洁,疏朗。常见的有人物故事、商人逸士、仙山楼阁、琴棋书画等内容。纹饰中孔雀牡丹、缠枝莲菊、松梅竹云龙、麒麟纹比较多见,蕉叶、莲瓣回纹和水波纹是这一时期常见的辅助装饰纹样。另外,这时期的瓷器釉层较厚,青花显得朦胧、图案不太清晰,青花色泽时有晕散现象。款识上,在传世品中常看到的“大明天顺年制”纪年款,应为嘉靖、万历或天启、崇祯时期的伪托款识。民窑中有天顺年款的器物书“大明天顺年制”或“大明天顺年造”的两行六字款,应为民国仿造。

陶瓷花鸟画技法入门


花鸟画是人类精神的花朵,是画家对自然界无情的花、鸟、虫、鱼移人人的情感,使之有情化、意象化,然后通过笔墨等媒介来加以表现的绘画艺术。它蕴含和寓寄着画家的思想美、人格美--即所谓天人合一,画如其人也。而瓷器装饰中的花鸟画内涵半富、清新雅丽,更具有动人心扉的艺术形式美。

中国花鸟画自唐成为独立画科以来,经历代画家长期艰辛的探索,留下了许多令人目不暇接的优美画卷:五代黄筌、黄居采笔下花鸟形象勾勒精细,形象逼真而富有真实的美感;五代徐熙、徐崇嗣开创的“落墨花”、“没骨花”花鸟画。给人以清淡高雅的美感;以赵估等为代表的两宋花鸟画华丽鲜艳、结构周密而具有浓厚的装饰美:明代以青藤、白阳为代表的水墨淋漓、笔意奔放的写意花鸟画,独具笔情墨趣:清代朱耷的花鸟画形象夸张、笔法简炼,作品富有清寂、孤独和冷峻之美;清末任伯年以生动活泼的笔意.鲜活明丽的赋色描绘出一幅幅令人喜爱的花鸟画,给花鸟画的发展引入新的生机:清末民初画家吴昌硕以篆草书法笔意入画,其作品浑厚苍劲。笔酣墨饱,带有明显的书法线条美和雄浑苍老的美: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擅作花鸟虫鱼。笔墨雄健、造型质朴,吸取民间美术色彩强烈的特色。促使文人画与民间美术的融合,大大促进了花鸟画的发展。

异彩纷呈的传统绘画给瓷器装饰带来了丰厚的营养。花鸟画在瓷器装饰中得以充分的施展。

如宋代磁州窑瓷器上的花鸟画.写意花卉生动传神,不逊文人画家手笔。它的特点是将中国画的技法大量运用于陶瓷绘画。形成了白瓷黑花的独特风格,取得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请看绘制器皿的牡丹纹饰,有双钩的、写意的或图案法的,一花一叶或缠蔓绕枝,布满器身;或花朵怒放、花枝招展,一派繁荣富丽之感。在线条运用上流畅之中又显出特有韵味,线条具有顾盼生姿、蹁跹起舞、气韵生动的效果。其使用装饰纹样变格多至近百种,可见当时瓷器绘画表现手法之丰富。

宋画史中常有关于“墨花”和“逸笔写生”的记载,此类作品鲜见,但在民间瓷画中。却留下了不少墨花和逸笔写生的作品,使我们从这些瓷画中看出当时宋代文人画的风貌,廖廖数笔之中抓住对象神采,具有“不似之似”之的写意画韵致,这种文人画的写意形式在后来景德镇的青花瓷画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我们瓷都景德镇,在元明清三朝,除官窑外,大量的民窑,生产民用瓷器,其中最多的一类是青花瓷。明代继承了宋代“墨花”和“逸笔”的手法,进一步把画法简化为“简笔”瓷画.这是瓷画中的大写意派,其中含有抽象化的艺术手法。这种简化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是长期的描绘工作实践,熟能生巧,逐渐减去琐碎的细部,而留下了画中最主要的线型,神态生动,这种抽象的表现形式在瓷画中是逐渐形成的。从现存的瓷画中,可见明显的痕迹。另一方面,是制瓷画工受社会上文人泼墨画的影响。陈淳、徐渭等一批在文学、书法艺术上造诣颇深的文人画家,以绘画抒发个人情怀,自由地发挥笔墨的特长,创泼墨大写意花鸟画。他们生活在人民之间。与社会各层人物都有密切联系,他们的画风不仅影响了明代的文人画,不可一避免的也为民间瓷画的发展提供了新鲜养料。如肯花瓷婴戏图的画法即为水墨写意形式,这样的画法,至今还每每被画人运用。至于一些涂抹的花朵或点线,则十分抽象.如文人“墨戏”。梅兰竹菊四君子是文人画家喜爱表现的题材,民间瓷画上也常常出现,无论是圈点的梅花,还是点虱的竹菊,在用笔上,都再现了文人画的姿纵、浑穆的笔意,此种笔法亦可从清代杨州画派的李方膺等人作品中显示。最为生动的是鱼的表现,鱼是瓷画艺术的传统题材,但在青花瓷画中,一变以线为造型的表现手法,仅以极少几笔画出水中游鱼,一作卧游状,一或折尾状,尾鳍如在水中划动,加上运色之浓淡。效果十分生动。这样笔法与后来的八大山人的简笔花鸟画很相似,说明朱耷生长在江西这个环境,他是生活在民间的文人画家,除受到传统文人画的影响,亦受到当时十分兴盛的民间瓷画人的启发。同时他那鲜明个性的文人画风、简炼的笔墨、奇绝的构图.又被民间画工所吸收采用。在瓷画上一时广为流传。釉下青花受写意画风影响较大。釉上粉彩、新彩却更受工笔画风的左右,任伯年、齐白石、潘天寿、张书旗的影子在景德镇的釉上彩装饰中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中国的花鸟画与瓷器装饰互相影响、互相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之状。从民间瓷画上我们可以看到花鸟画的兴起与发展,可以看到花鸟画风格流派的变化。

另外,花鸟画从宣纸走上瓷器,变换了一种新的载体.这个载体与平面的宣纸不一样。它是立体的、是有一定造型的。花鸟画之所以在瓷器装饰上运用广泛是因为它构图随意自如。能适应各种器形,加上花鸟的结构亦能使立体器形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均能获得完整的美感。加上花鸟画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特点。使光洁细腻的景德镇瓷器装饰丰富了内含美和形式美。

花、鸟、虫、鱼本身并非社会属性的产物,人们在一定时期赋予它们的寓意。也将随着时代精神的变迁而蕴含着新的意义。“笔墨当随时代”。让我们不断努力去探索花鸟画与瓷器装饰的新路子。

此文章为网点九段原创,特此声明!

警惕高仿


樊家井,原来的仿古瓷一条街,本是城乡结合部的一条小通道,8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个体瓷器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业主们看中了这块尚未开发且价格低廉的“码头”,纷纷拥向这里建起前店后坊,不过几年的功夫,便很快形成了一条店铺鳞次栉比的瓷器街。这条街由北向南大约有两华里左右长,密集着几百间瓷器店铺和作坊。街道两旁岔道交错,沿着每条岔道往下走,个体仿古瓷小作坊数不胜数。每天清早8点钟始,直至晚间断黑,这里简直就是车水马龙,人流如织,一派繁忙景象。它在景德镇的知名度,不亚于潘家园和琉璃厂之于北京,藏家商家,无人不知。

集天下名瓷仿品之大成,是这条街的最大特色。宋代汝、官、哥、钧、定5大名窑和耀州窑、磁州窑、钧窑、定窑、景德镇窑及龙泉窑6大窑系的仿品,这里一应俱全;元代青花、釉里红以及色釉瓷仿品,让你看得眼花缭乱;明清两代带款铭的历朝“御器”,经常可见围观者评鉴莫衷一是;近当代一些陶艺名家作品的仿制品,也赫然摆在货架上。当然,景德镇作为自宋以来中国制瓷业的主要产区之一,历代瓷工相沿承袭能够驾轻就熟仿制的,自然还是以影青、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五彩、颜色釉以及明清御器等品种为主,其它窑系的仿品瓷,大多来自河南、陕西、浙江、福建、河北、广东等地。景德镇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重镇,如果把樊家井说成是当今全国历代名瓷仿品的主要集散点,恐怕实不为过。

开诚布公可说是这条街的一种风格。一切都是公开的,一切都不回避顾客。你可以看到很多店铺门口,摆放着盛满泥浆水用来涂抹瓷器的大小木盆,用来蚀褪瓷器浮光的装满氢氟酸和高锰酸钾的瓶瓶罐罐,还有用来擦拭瓷器使其变得陈旧的稻草和草木灰等。店主和伙计们不仅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为自己店里的瓷器做手脚,同时还承接各方来客送来的瓷器代为“加工”。走在这条街上,随处可见墙上用石灰水和毛笔写的“为瓷器做旧”的招揽广告,并且地址、门牌、电话号码明示不讳,生意很是红火。有的店铺专为顾客或商家代写款铭,这里有不少专职“款”手经过多年摹练,对明清御器款识写来得心应手,几可乱真。

良莠参差,趣闻跌宕,风景这边独好。这里的仿古瓷价格并不高,原因就是大路货居多。在景德镇,还有几家高仿瓷厂家,分散在别处,那里的高仿瓷器价格不菲,不到一定“层次”的商家和藏家,是不会去光顾的,一般的人都是到樊家井来“掏宝”。

在这条街上熙攘的人群中,大多是外地人,有很多肩上背着包、手上提着袋的,都是来这里“拣货”的,他们就是靠几只布袋,走南闯北,或为各地古玩店铺运送货源,或直接到各大中城市古玩市场摆摊售卖,一般每个月往返2至3次,不少人收入超过工薪族。春秋两季,港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商人也纷至沓来。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群商人中,江西抚州籍人是其中一支生力军,在这条街的各个店铺和旅社里,在全国一些城市的古玩市场中,都可以见到他们的身影,樊家井的店主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抚州佬”。诚然,抚州人缘何会形成一支瓷器销售大军很难溯源,但改革开放劳动致富的环境,无疑是前提条件。

当晚霞在天边抹去最后一丝红晕之后,樊家井的这条街开始从一天的喧嚣声中寂静下来。但就在这静谧的街道两旁紧闭店门的屋子里,迎接又一个黎明到来的各种工作正在酝酿和准备。樊家井,它曾是活跃经济丰富人类生活的沃土,但由于无节制集散仿品必定给艺术品鉴真辨伪增添了藩篱,功过正负各占几成,只有留待历史检验,后人评说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