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艺术瓷砖 > 导航 >

大师瓷:艺术收藏的天坑级陷阱

大师瓷:艺术收藏的天坑级陷阱

艺术瓷砖 收藏古代瓷器的好处 古代瓷器收藏

2021-06-09

艺术瓷砖。

原本这样一个话题本不值得讨论,真正收藏艺术品的专业藏家是并不会把所谓的“大师瓷”这一类工艺品当艺术来收藏的。但近期一类热门话题,将“大师瓷”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中央媒体将“大师瓷”与雅贿挂钩,在深入反腐败斗争中,确实抓住了一个大要害。当所有有识之士为此拍手称快的时候,我却隐隐感觉到,这有可能从文化与艺术的角度来说,帮了倒忙。

“雅贿”一词故名思义,第一是“雅”,第二是行贿。“雅”就是有品位,“行贿”就是送值钱的东西。“雅贿”这个词语用在“大师瓷”的身上,实际上是从侧面把“大师瓷”定义为既高雅,还值钱的东西。这恐怕是属于打老鼠把猫害了的蠢事。打的“老鼠”是腐败,害的“猫”是陶瓷艺术的“正视听”。

“陶瓷艺术”这一桂冠,长期以来,被所谓“大师瓷”这类伪艺术所霸占,导致绝大部分公众一谈到“陶瓷艺术”,首现想到的,就是那些“花瓶”。甚至于一些收藏陶瓷艺术的俗语都变成了“搞几个瓶子”。这种现象实在是太可怕了。它已经长期阻断了陶瓷艺术的当代发展,包括理论体系的构建,让陶瓷艺术原本是中华文明的母语系统的话语权拱手相让,旁落他人。

从严格意义上说,所谓的“大师瓷”,其实只是工艺品,而且在文化上说,属于“近亲繁殖”的文化肿瘤。原本是个陶瓷文化的累赘,现在因为贴上“雅贿”的标签,大有名正言顺要继续充当陶瓷艺术的主体的意思。这让收藏界面临一个天坑级的巨大陷阱。其实“大师瓷”之类的工艺陶瓷,只是一种民俗的东西,它甚至不属于非物质文化。“大师瓷”的批量生产式的“创作”,大量的代笔代工行为,毫无艺术创作新意的其他门类艺术的抄袭。这样的工业化产品,如何具有严肃艺术品的价值?“大师瓷”的所谓创作,就是买别人现成的坯子,抄袭几笔纸本的画面,这样的行为从学术上看,严格说属于反陶瓷的。陶瓷本身成为了画画的载体(我们就不说某些“大师瓷”其实就是涂鸦),它如何成为主体性艺术?如果这样就是陶瓷艺术,那水墨画就是纸的艺术,油画就是亚麻布艺术了!

所以,我不禁为那些收藏者担心,一旦这层窗户纸被捅破,这几乎就是灾难性的。“大师瓷”作为工艺品,说高点,最多值三五万,还是确实具有创造性设计特征的原创的东西,那些抄袭纸本画的、长期以来一个题材,甚至一个构图,一种内容画到底的涂鸦,甚至价值更低。这让动辄花几十万上百万购买的收藏者,看得见的,必将血本无归。“大师瓷”值钱原本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骗局,若还贴上“雅贿”的标签,这一谎言还真一时没法结束了!

taoci52.com小编推荐

当代名人瓷收藏有哪些陷阱


当代名人瓷收藏有哪些陷阱?随着人们对当代名人瓷的关注,一些商家也在名人瓷上打起了主意。专家们指出,目前名人瓷收藏的突出问题正在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那么,当代名人瓷收藏有哪些陷阱呢?

1、赝品、复制品陷阱。今年4月,景德镇市新闻出版局集中销毁了近千件薄胎瓷碗和瓷版画等"名人瓷"被销毁的薄胎瓷碗的落款是景德镇市"薄胎大王"高梅生,瓷版画的落款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据悉,被销毁的"名人瓷"中一部分属于赝品,但熊钢如大师的作品系他本人创作,原本允许经销商在市场上限量发行,而经销商却擅自复制了部分作品。商家大肆制作赝品、复制品这些唯利是图的作法,既蒙骗了收藏者,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2、价格虚高,过度炒作,透支消耗了名人瓷的升值空间。

为了抬高价格,一些商家不惜采用随意低标成品率以抬高成本等手段蒙骗消费者,对此,有关专家揭露说,过去古窑因手工胎拉坯烧制等过程中,在温度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有不可控制因素,致使一些器型变形乃至炸裂,因而成品率较低,但现在生产工艺早已今非昔比,有些是100%成器窑烧,而窑烧过程中现代科技使得炉内各点温度分布均匀,成品率几乎达到90%以上,目前商家宣传所标注的成品率严重脱离成本,致使价格疯长。

与此同时,因为瓷器有易碎特点,保存成本较高,但从过去瓷器市场规律看,其升值潜力仍有规律可循,一般百年涨十倍左右,但目前有些瓷器过度炒作,其价格早已违背了瓷器的升值规律,过早透支了名人瓷的升值空间。

瓷器市场是国内起步最早也是目前最稳定的一个板块。市场尽管呈波浪式发展,其总趋势是不断冲高,但由于上述因素,使得市场一度出现低潮,就目前现状来看,彻底走出低潮尚为时过早,投资者对此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收藏景德镇瓷谨防三大陷阱


景德镇陶瓷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收藏保值潜力。然而,一些不法商贩却将假冒伪劣的景德镇瓷和正品景德镇瓷器混杂销售,让普通消费者难辨真假。这里提个醒:购买景德镇陶瓷制品要防“三大陷阱”。

陷阱一:外地制瓷假冒景德镇制瓷。各地陶瓷市场的不法经营者,往往抓住消费者喜爱景德镇制瓷的心理,用一些低劣的外地瓷与景德镇陶瓷混杂在一起销售,时有人擅自雕刻“中国景德镇”、“中国瓷都”、“南国瓷都”、“景德镇监制”等字样的图章,作为一些外地瓷的底款。

陷阱二:利用假证书将低档次陶瓷冒充高档次陶瓷销售。目前艺术陶瓷市场各种证书五花八门,如“景德镇艺术陶瓷名人名作证书”、“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名作证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证书”等等。证书的版本各不相同,有软皮精装本,有超薄压膜本;有贴着照片、盖着钢印的,有景德镇陶瓷协会颁发的,也有各制瓷公司印制的,甚至有作者自己印制的。这些证书鱼龙混杂。在市场内的一些门店,任何一件瓷器,几乎都能随意配上任何陶艺大师的证书,而证书和陶瓷作品却完全脱节。

陷阱三:对作者的身份任意拔高,以抬高陶瓷作品身价。一些民间艺人在证书上摇身一变成了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些市级工艺师变成了省级高工,有的在作品证书上还编造作者获得所谓“国家一级画师”称号,有的则臆造作品获得各级别的奖项等等。据一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商贩在作品证书上记载的职称和荣誉根本不是作者本人的,而是作者师傅的,甚至是师傅的师傅的。不法商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凭空抬高瓷器的价值,牟取暴利。

收藏艺术陶瓷 当心所谓大师


几年前,书画收藏界“有听画不看画”的症结,就是一听书画作品的作者是某某名家或某美协领导,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放心大胆地掏银子购买。无独有偶,这种现象在刚刚起步的艺术陶瓷市场中也出现了。其实,在这个大师满天飞的时代里,由于种种原因,徒有虚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不乏其人,名不副实的大师作品自然也绝非少数。为此,笔者的以下三招或可让您免吃后悔药。

首先:刚刚接触艺术陶瓷的藏家,要多看,少动手。有陶瓷展览您就看,看时用心比较不同大师(或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多看书,了解古瓷的历史和当代艺术陶瓷的物理、化学性质。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眼力,还熟悉了陶瓷史,提高了鉴赏水平,那么哪种作品是否值得收藏就心中有数了。

其次,选中自己中意的艺术家及其某类艺术风格的作品后,您要不断跟踪,看他(她)的艺术水准是不是每年都在提高。如果几年后其作品还是一成不变或制作技艺停滞不前的话,那你就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了,因为这个人对自己的艺术并不负责。就吴锦华而言,他的口号是:“对收藏家负责,也对我的孩子负责。”什么意思呢?因为“人的名,树的影”,瓷画像大师吴康流芳百年,让吴锦华骄傲一生,他也要把这种荣耀作为传家宝交给女儿。

再次,买艺术陶瓷作品前,问问作者(不管大师还是小师)能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只升价不降价,敢不敢回收自己的作品。笔者以前撰写“收藏书画为赚钱买进容易兑现难”时,就曾有广州三彩画廊理直气壮地说乐意回收自己卖出去的作品。而吴锦华也掷地有声地表示:“我保证自己的作品一直升价。如果发现我的作品降价,我分分钟都可以回收。”不管是画廊还是艺术家,能底气十足地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们卖出的每件艺术品都过了自己这一关。这样走下去,机构或个人不仅能不断地进步,而且还产生了品牌效应——口碑越来越好,收藏群自然会雪球般地越滚越大,载入史册就成为可能。

孔老夫子的相人术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今天借来用于选藏艺术陶瓷倒也奏效——可以用这句话去相那些出没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大师,分开鱼龙。

收藏景德镇瓷 谨防三大陷阱


景德镇陶瓷一直被认为具有良好的收藏保值潜力。然而,一些不法商贩却将假冒伪劣的景德镇瓷和正品景德镇瓷器混杂销售,让普通消费者难辨真假。这里提个醒:购买景德镇陶瓷制品要防“三大陷阱”。

陷阱一:

外地制瓷假冒景德镇制瓷。各地陶瓷市场的不法经营者,往往抓住消费者喜爱景德镇制瓷的心理,用一些低劣的外地瓷与景德镇陶瓷混杂在一起销售,时有人擅自雕刻“中国景德镇”、“中国瓷都”、“南国瓷都”、“景德镇监制”等字样的图章,作为一些外地瓷的底款。

陷阱二:

利用假证书将低档次的陶瓷冒充高档次陶瓷销售。目前艺术陶瓷市场各种证书五花八门,如“景德镇艺术陶瓷名人名作证书”、“景德镇陶瓷艺术大师名作证书”、“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品证书”等等。证书的版本各不相同,有软皮精装本,有超薄压膜本;有贴着照片、盖着钢印的,有景德镇陶瓷协会颁发的,也有各制瓷公司印制的,甚至有作者自己印制的。这些证书鱼龙混杂。在市场内的一些门店,任何一件瓷器,几乎都能随意配上任何陶艺大师的证书,而证书和陶瓷作品却完全脱节。

陷阱三:

对作者的身份任意拔高,以抬高陶瓷作品身价。一些民间艺人在证书上摇身一变成了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一些市级工艺师变成了省级高工,有的在作品证书上还编造作者获得所谓“国家一级画师”称号,有的则臆造作品获得各级别的奖项等等。

据一业内人士透露,不少商贩在作品证书上记载的职称和荣誉根本不是作者本人的,而是作者师傅的,甚至是师傅的师傅的。不法商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凭空抬高瓷器的价值,牟取暴利。

收藏当代艺术陶瓷风险最小的就是收藏大师的作品


专家建议收藏现代瓷可关注大师作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艺术品收藏,作为中国传统收藏品之一的瓷器,理所应当的成为很多人热捧的对象,现当代瓷器精品,以其精湛的技艺水平和相对低廉的价格,深受广大藏友青睐。专家建议,收藏现代瓷可关注大师作品。

中国国际收藏协会陶瓷部主任高肃提醒大家,收藏投资一件当代艺术瓷器也是有风险的。“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不具备专业的收藏知识,只一味地听信或跟从商家炒作是很不理智的行为,投资的当代艺术瓷器极有可能是被商家炒起来的泡沫,一吹就破了。相对于名家大师的手工艺术作品,投资或收藏当代艺术陶瓷的初级收藏者应该避免收藏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现代瓷器,因为这种瓷器没任何投资价值。”

北京龙泉青瓷艺术馆馆长韩小英表示,收藏当代艺术陶瓷风险最小的就是收藏大师的作品,最好是在有品质和信誉的艺术馆选择有大师亲笔签名证书的作品。大师的作品凝聚了其几十年练就的手工技艺,学习古人而超越古人,势必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

阅读延伸: 如何收藏古瓷器?

古陶瓷收藏机遇的两种类型

艺术瓷器 看景德镇陶瓷提升艺术内涵

收藏艺术陶瓷 当心所谓大师_陶瓷知识


几年前,书画收藏界“有听画不看画”的症结,就是一听书画作品的作者是某某名家或某美协领导,便不管三七二十一,放心大胆地掏银子购买。无独有偶,这种现象在刚刚起步的艺术陶瓷市场中也出现了。其实,在这个大师满天飞的时代里,由于种种原因,徒有虚名的工艺美术大师不乏其人,名不副实的大师作品自然也绝非少数。为此,笔者的以下三招或可让您免吃后悔药。

首先:刚刚接触艺术陶瓷的藏家,要多看,少动手。有陶瓷展览您就看,看时用心比较不同大师(或艺术家)的作品;同时,多看书,了解古瓷的历史和当代艺术陶瓷的物理、化学性质。这样,不仅锻炼了自己的眼力,还熟悉了陶瓷史,提高了鉴赏水平,那么哪种作品是否值得收藏就心中有数了。

其次:选中自己中意的艺术家及其某类艺术风格的作品后,您要不断跟踪,看他(她)的艺术水准是不是每年都在提高。如果几年后其作品还是一成不变或制作技艺停滞不前的话,那你就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了,因为这个人对自己的艺术并不负责。就吴锦华而言,他的口号是:“对收藏家负责,也对我的孩子负责。”什么意思呢?因为“人的名,树的影”,瓷画像大师吴康流芳百年,让吴锦华骄傲一生,他也要把这种荣耀作为传家宝交给女儿。

再次:买艺术陶瓷作品前,问问作者(不管大师还是小师)能不能保证自己的作品只升价不降价,敢不敢回收自己的作品。笔者以前撰写“收藏书画为赚钱 买进容易兑现难”时,就曾有广州某画廊理直气壮地说乐意回收自己卖出去的作品。不管是画廊还是艺术家,能底气十足地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他们卖出的每件艺术品都过了自己这一关。这样走下去,机构或个人不仅能不断地进步,而且还产生了品牌效应——口碑越来越好,收藏群自然会雪球般地越滚越大,载入史册就成为可能。

孔老夫子的相人术是:“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今天借来用于选藏艺术陶瓷倒也奏效——可以用这句话去相那些出没在艺术品市场中的大师,分开鱼龙。

当代名家瓷器收藏有哪些陷阱?


当代名家瓷器收藏有哪些陷阱?

随着人们对当代名人瓷的关注,一些商家也在名人瓷上打起了主意。专家们指出,目前名人瓷收藏的突出问题正在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今天小编给广大藏友谈谈:名人瓷收藏要注意的骗子陷阱。

1、赝品、复制品陷阱。今年4月,景德镇市新闻出版局集中销毁了近千件薄胎瓷碗和瓷版画等"名人瓷"被销毁的薄胎瓷碗的落款是景德镇市"薄胎大王"高梅生,瓷版画的落款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据悉,被销毁的"名人瓷"中一部分属于赝品,但熊钢如大师的作品系他本人创作,原本允许经销商在市场上限量发行,而经销商却擅自复制了部分作品。商家大肆制作赝品、复制品这些唯利是图的作法,既蒙骗了收藏者,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2、价格虚高,过度炒作,透支消耗了名人瓷的升值空间。

为了抬高价格,一些商家不惜采用随意低标成品率以抬高成本等手段蒙骗消费者,对此,有关专家揭露说,过去古窑因手工胎拉坯烧制等过程中,在温度和生产工艺等方面有不可控制因素,致使一些器型变形乃至炸裂,因而成品率较低,但现在生产工艺早已今非昔比,有些是100%成器窑烧,而窑烧过程中现代科技使得炉内各点温度分布均匀,成品率几乎达到90%以上,目前商家宣传所标注的成品率严重脱离成本,致使价格疯长。

与此同时,因为瓷器有易碎特点,保存成本较高,但从过去瓷器市场规律看,其升值潜力仍有规律可循,一般百年涨十倍左右,但目前有些瓷器过度炒作,其价格早已违背了瓷器的升值规律,过早透支了名人瓷的升值空间。

瓷器市场是国内起步最早也是目前最稳定的一个板块。市场尽管呈波浪式发展,其总趋势是不断冲高,但由于上述因素,使得市场一度出现低潮,就目前现状来看,彻底走出低潮尚为时过早,投资者对此应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大师光环背后的艺术:走下神坛


近日,一场规模盛大的景德镇“陶瓷艺术100”实力榜评选活动落下帷幕,这次活动打破以往陶瓷艺术唯“大师”的评判标准,通过“抛开职称、不管头衔,只看作品”的公开评审方式,以作品本身和艺术性为标准,审视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在大师光环逐渐淡去之后,艺术又将呈现怎样的面貌?如何让当代陶瓷艺术的消费和收藏回归艺术,回归文化?

走下神坛的“大师”名号

过去几年,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相继在拍卖市场上出现最高拍卖纪录,名家、大师作品成为市场抢手货,许多陶瓷艺术经销商也一味追逐工艺大师的作品,盲目追捧导致一时热度骤升,也使得大师陶瓷价格泡沫加大。然而,在最近两年,艺术品市场面临调整,以此价格作为参考的一级市场却“生意难做”,很多大师的作品面临滞销。

大师评级机制直接影响市场价格参考,也导致大师评选热度不减。虽然工艺美术大师的评选已经饱受诟病,但想要跻身大师之列的陶瓷艺术家仍旧不可胜数。据了解,仅2012年,申报参加第六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的人员就达160人。而不同机构评选出的各类陶瓷美术工艺师多如牛毛,且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据业内人士介绍,大师名号不仅有“市级”“省级”“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还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大师”等等。有人形容,大师“满街跑”,而真正能够自成一家,具有大师级水准的艺术家少之又少。

景德镇“陶瓷艺术100”实力榜评选活动承办方——荣会艺术中心负责人宋宁颉表示:“很多陶瓷艺术家不是为艺术而创作,而是为‘大师’这个称号,这样就出问题了,这个称号不是代表一切的。”在他看来,在大师光环和市场追捧双重推动下,艺术创作不进反退,这也是艺术乱象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在已有大师中,很多艺术家长期固步自封,不思进取,作品风格雷同,更谈不上创新。此外,大师作品没有合理的定价系统,定价不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而是由艺术家自己定价。另外,大师作品也存在严重的代工代笔现象,正是这些恶习的积累,导致当下陶瓷“卖不动”。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大师名号逐渐走下神坛,大师职称的市场含金量越来越低,在越来越看重实际作品的艺术市场中,富于人文精神的艺术品将被市场认可,而那些夸大宣传、不切实际的炒作空间将越来越小,名气、职称的比重对一个作品而言,一定也会随之变小。

打破收藏惯性思维

鉴于当下陶瓷艺术市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宋宁颉表示,这次活动举办的目的之一就在于打破当代陶瓷艺术收藏的既有标准和惯性思维。在市场上,应该有多种渠道和多种审美的标准。“大师称号不应该成为收藏当代陶瓷艺术的唯一标准,好作品应该是学术、市场和收藏家推荐的。我们希望陶瓷艺术创作能够多元化,有更多声音,用更为客观的标准衡量当代陶瓷艺术,发掘真正好的作品。”

而且,除了大师之外,很多艺术家在从事不同的创作,也需要一个新的平台和载体,让他们走向前台。在活动过程中,举办方也发现,在当下,艺术创造者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既包括土生土长,从学徒成长起来的工艺师,也有来自大学院校,具有当代艺术观念的教师和学生,还有来自世界各地,从事其他门类的艺术家。“艺术从业人员数以十万计,艺术家以万计,人才构成空前繁荣,我们也再次看到‘匠从八方来,器从天下走’的盛世环境”。宋宁颉说。不过,外界对的印象和认识还是停留在传统的基础上,景德镇今天的创作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面貌,只是缺少客观反应的平台和机会。

“陶瓷艺术100”评选活动正是为了展现艺术的崭新风貌。宋宁颉表示:“这次评选从一开始就无关荣誉,无关大师称号,无关身份和资历,只看作品。跳出‘大师’的权威和评判规则,开辟另一套评判的标准,把评判标准交给市场。”

本次评审会主持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秘书长王永庆表示:“此次活动对中国陶瓷行业推陈出新、迸发生命力将产生极大的促动作用。”

让收藏回归价值本位

“在当下,经济在转型,艺术也同样在找寻新的亮点,新的方向,需要时间的沉淀。在今天,我们鼓励不同风格作品的呈现,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倡导一种风气,希望更多的年轻艺术家走出来。我们也引导消费者和收藏者,收藏不同风格的,不仅是大师作品,还有中青年艺术家的,不仅是传统风格作品,还有创新型的,多元化的选择,丰富自己的收藏知识和视野。”宋宁颉说。

当代陶艺家朱乐耕的作品在此次评选中得到很高的关注,评审委员一致认为,其工艺仍旧属于传统的,但又具有时尚观念,没有脱离传统审美的概念,表现方式与之前已经不同了,更强调作品的艺术性。“陶瓷艺术应该更有内涵、更有深度,才有价值”,北京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唐克美表示,景德镇在将来要重新找回世界的认可,就应该得到更加多元的发展。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杨自鹏表示:“只有让陶瓷艺术收藏回归本真,重新定义收藏价值,陶瓷艺术才能蓬勃发展”。宋宁颉表示:“一家机构,一次评选活动是不能改变当前局面的,但我们在倡导这种风气,引导消费。判断艺术的标准是应该多元化,让艺术回归到艺术,价格回归到价值。”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大师瓷:艺术收藏的天坑级陷阱》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大师瓷:艺术收藏的天坑级陷阱》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艺术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