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景德镇陶瓷雕塑

景德镇陶瓷雕塑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0-05-08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制作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据记载,远在隋朝就开始了制作,其品种有狮、象、大兽等。宋代,制作的品种日渐增多。而且工艺水平大有提高,其特色为:雄健、豪放、凝重。明代,由于景德镇发明了适合于陶瓷雕塑加彩的五彩颜色,因此,在塑造技巧上也逐渐由简朴进化到精致。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陶瓷雕塑,其中以瓷佛最为著名。清代,专门从事陶瓷雕塑生产的作坊和技术人员越来越多,产品种类也更为俱全:圆雕、捏雕、镂雕、浮雕、锒雕,门门皆有。此时,景德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瓷雕产区之一,所产的瓷雕,广销国内外。清代,由于当时整个工艺美术单纯追求工艺技术上的工巧,以致使景德镇的瓷雕也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最为突出的是繁褥、华丽的加彩瓷雕风行。不论是康熙的五彩、矾红的描金、素三彩的瓷雕加彩,还是雍正、乾隆以来以粉彩为主的瓷雕加彩,除面部、手足不加彩或少彩外,其余几乎饰满,一般都“未免有伧俗气象”。

近百年间,景德镇的瓷雕制作技艺有了新的提高。“民国时,雕塑以福建游蛮子(或作游长子)为最著,每一器出,景德镇所有的瓷雕艺人,也群起仿效”(《中国的瓷器》)。在福建瓷雕艺术风格的影响下,景德镇的瓷雕艺术风格遂开启了新一派。新中国成立后的30余年来,景德镇瓷雕的生产面貌焕新,其产量之高,品种之多,瓷质之好,工艺之精,国内外市场之广阔,都是前所未有的。今日陶瓷雕塑之艺坛,人才辈出,风格多样,新作日增,呈现出一派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现在,景德镇的陶瓷雕塑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秘鲁、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联邦德国、巴拿马、巴林、香港、澳门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内销27个省、市,深爱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景德镇乐天陶艺基地落户景德镇市雕塑瓷厂


天空湛蓝,春风沸面。5月1日,景德镇乐天陶艺基地在景德镇市雕塑瓷厂正式成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景德镇市瓷局、雕塑瓷厂、乐天陶社等有关负责人出席成立仪式。刘远长宣布陶艺基地成立,同时第三届乐天创意集市开市。

乐天陶艺基地位于景德镇雕塑瓷厂后门,是一座具讲厅和工作室为一体的LOFT式大空间。“五一”期间,陶艺基地将现场为陶艺爱好者们表演刻花、陶艺装饰、釉上彩绘、青花、手工制陶、传统手制毛笔、竹艺等,同时还可以体验拉坯、青花和捏泥。让陶艺者可以一边向景德镇的大师学习陶艺制作技巧,一边玩转景德镇这座“陶瓷历史博物馆”,分享陶艺带来的乐趣。

记者在第三届乐天创意集市中看到,120个摊位的创意作品大到三米,小到手指甲,有时尚的或怀旧的、日用的或休闲娱乐的、平面的或空间的,有戴在身上的陶瓷项链、耳环,有实用器具花瓶,有挂在墙上的陶艺瓷板、台灯,有纯粹装饰摆件等等,琳琅满目,每一件都非常精致。特别是挂满饰品的竹编菜罩、摆满饰品的五豆装饰架,更是吸引了游客与淘宝者的眼球,甚至还有不少国外游客前来光顾、浏览。

据乐天陶社负责人介绍,开辟创意集市则是希望给年青的陶艺学生提供小小的舞台,鼓励他们不仅可以自由的去创作陶艺,也可尽早的介入市场,把创作与市场相结合,把创作与再创作的延续在实际中操作上变成可能。同时创意小集市的开辟也能为景德镇的陶艺文化发展带来生机,年青人的创作力与活跃文化气氛能为千年瓷都带来新鲜与能量补给。建立陶艺基地是为陶艺家和广大热爱陶艺的人士,提供欣赏陶艺及制作陶艺的艺术交流空间,旨在“乐天搭台,众艺唱戏、艺术交流、同促共进”,推广陶瓷文化。

经典范文 景德镇雕塑陶瓷厂印象


我是初中语文老师,业余爱好泥塑。利用今年暑假之暇,经两位贵人介绍,有幸在景德镇雕塑瓷厂内一位景德镇陶瓷学院名师的私人工作室学陶塑。不仅在陶塑技艺上收获很大,为我泥塑制陶成品打开了一扇门,同时此行的确增长了见识。

一周的雕塑瓷厂生活,大多时间在工作室学习观摩,空余也到厂内外转转,但了解很不全面,见闻有限,感想粗糙。这里只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直观感受。首先,景德镇雕塑瓷厂很吸引我,往后的每年暑假我还将前去学习,甚至理想着日后去创作研发。不只业余爱好者如我,在落住的东方旅社房东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登记有来自北京、山东、河南、湖南、浙江、天津……几乎全国各地美院画院设计院等专业工作者不远千里来这里创作或开发产品。 这里完全具备陶瓷从材料到设计、创作、制造、市场等一切硬软件的便利。我估计是全国乃至全世界陶瓷类研发基地中成本最合理合算的。 依我所见,厂区主体为专家和业者的创作、研发、生产兼展销的工作室,配有批泥售料、专业开模、计价代烧、产品包装、接单发货等经营服务实体。各研发、创作、生产和经营者具有充分的自主自由。厂内还开设有几个陶瓷文化参观旅游教育基地,它很好的满足了国内外陶瓷爱好者了解、感知、动手制作并获得自制产品的兴趣,普及和推广了陶瓷文化。厂区内还开设有创意集市。如果把本厂品牌与代表性作品,专家大师与陶瓷教育旅游文化综合宣传推广,相信国内外专家、业者、游客与爱好者将如潮涌来。集人才,得人气,承历史,开未来,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老人题字的"景德镇雕塑瓷厂"还将大有可为。

 一周以来,我发现我对面工作室的工艺师每天起早贪黑的赶工,他技艺全面,与一子一女三人共工作于一室。塑泥、开模、彩绘分工合作,其景融融,令人称羡。但他又很是感叹近年来传统艺术陶瓷的价低工浅,不能精工求艺,只能抢数量,求谋生。幸在手艺不错,不缺订单,只是难以有心力去做出令自已满意的作品。做艺术陶瓷者多有艺术爱好与梦想,有幸从事自己所喜爱的工作,但挣扎于现实生计,甚至不能以自己理想的态度去工作,也是一大痛苦。 进了几次一位工艺大师的展厅与彩绘室。大师瓷板画,瓷塑精美悦目。品级与价位不俗,创作生活景况相对宽裕悠然。全厂总体以传统佛像、历史人物、民俗生活和吉祥动物题材为主,也有少量创新产品,但反映时代生活与现实题材的作品很少,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景象还不明显。艺术追求上大突破大境界之作(绝不是指大体量)还很难得见。 旁观了"全国骨干教师陶艺实习培训",但对在大空间陶瓷教育基地遇见的一日本旅游团印象更深,也很有感触。男女老少八十来人,少者不足十岁,老者年近古稀,他们听讲解、揉泥、拉坯、捏塑神情专一。看技艺表演展示完毕鼓掌、赞叹、有节有礼、动手技艺虽然生熟不一,可是创作的题材手法、趣味、效果全不雷同,其中不乏醒目之作。试想,当他们捧着烧成的由自己亲手创作的陶瓷作品归国之时,应当不憾涉洋到这个陶瓷国度、世界陶瓷之都此行。每每睹物,常常回味这次与陶泥瓷土的亲密接触。 每周六开集的陶瓷创意集市,我因初到尚不知情,此行而无缘光顾。想来每个摊位

5

元租金,为众多大学专业毕业生和在读生提供一个便利的与厂家市场接触的平台。据说前来观赏、认购与达成合作者不少。我这个业余爱好者甚至都想日后租摊一练。唯愿这个几乎无阶的平台长久,且愈加宽阔厚实。

一周的学习时间与见闻十分有限,作为业余爱好者认识更是粗浅,但作为生长在陶瓷国度、陶瓷之乡的我不只为历史骄傲,更祈盼我们的陶瓷文化、艺术陶瓷创作再创无愧历史的辉煌,焕发时代新的光彩。

化蝶之路——寻访景德镇市雕塑瓷厂


雕塑瓷厂是个特别混搭的地方。老旧的厂房,前卫的酒吧,复古的客栈,时尚的陶吧,有小桥流水式的徽派建筑,也有醇香四溢的咖啡洋馆,一时之间辨不清曲径通幽,分不清岁月错叠,穿越至极。

厂区内人流如织,无数从四面八方来的创作者和参观者不断融合,分散,再融合,再分散。谁知道下一个穿过你身边会是赤膊趿鞋的陶工还是金发碧眼的洋人。

如果说,雕塑瓷厂是上一辈景德镇人的记忆,那么明清园必然是开辟转型之路的里程碑和先驱者。今天的雕塑瓷厂早已褪去国有企业的光环,以最前卫的姿态吸引着来往的人群和分门别类的艺术创意。这里,每天、每处都有一场“战争”——艺术碰撞现实,历史对峙创意,反复冲突直至和谐地融为一体。

上世纪的雕塑瓷厂鼎盛一时,牢牢地驻扎在景德镇这块土地上。时光荏苒,曾经不复,可我们仍能从镌满历史记忆的厂墙囱壁上依稀找寻到各个时代的标语,斑驳的痕迹无一不在倾诉过往的点点滴滴。

激流下的变革

1990年代,对景德镇来说是个阵痛不堪的转折期。

我市众多国有、公营所有制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下渐渐失去了生命力,几乎所有的陶瓷企业遭到空前的挤压,即便是“十大瓷厂”之列的雕塑瓷厂也未能幸免。

早在计划经济盛行的年代,当时的雕塑厂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就开始思考企业转型的问题,世界上没有永远的铁饭碗,时代前进的步伐定然会带动经济产业的变迁。尽管那时雕塑瓷厂的效益远比其他纷纷倒闭的陶瓷企业要“硬气”得多,但仍然可以明显感受到危机四伏的压迫。如何在任何冲击下站稳脚跟,创新成了唯一的实行策略。他的意见得到了当时班子成员的大力支持。

于是,1991年景德镇第一台从澳大利亚购进的燃气梭式窑的入驻,让雕塑瓷厂第一个吃上螃蟹,轰轰烈烈地引发了一场陶瓷生产界的烧炼工业革命。技术的革新,消除了以往烧瓷的弊病,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的同时,也改善了已经惨不忍睹的自然环境。

初次尝到变革带来的甜头之后,刘远长又在班子齐心协力下提出了一个在绝大多数员工看来特别“不实际”的改革设计方案——建设明清园。考虑到景德镇、婺源等地,尤其是农村一带,留存下来的古建筑非常之多,加之村人对保护古迹的意识不高,恰好雕塑瓷厂利用本身所具有的园林式工厂的特色构建出一个以明清时期具有本地风格为代表的建筑群模式,既可以将无人管理的古宅古庙集中修缮保护,也能带动瓷厂的旅游业,打造独一无二的瓷业旅游文化。

因此,雕塑瓷厂向银行贷款了200万,大胆地提出以工业旅游+第三产业促进企业发展的新思路,择专人专组把散落在当地农村的明清时期的残旧古建筑、古门雕和即将溃毁的旧房架等收集、编号,经过精心修复和重新组合,构筑成一组集生产、创作、陈列、接待、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在将信将疑的期盼和忐忑中,明清园的一期工程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具有强烈的明清风格的徽派建筑,独具风味的创作工作室,以及国际陶艺中心、艺术陶瓷展示中心、名人作坊、陶瓷购物街等,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景区和生产工厂的印象。之后两年间又投入800余万元到明清园第二期工程,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实现了参观、鉴赏、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亲手制作等完整的一条龙服务。

事实上,无论是新技术的引进,还是企业文化的标立,都是雕塑瓷厂在经济转型冲击中审时度势的自救举措。虽然仍以生产为主体,但增添的附加价值也不断加重,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新地,成为企业转型的创意模板。这届班子的总体规划构想,后来陆续被后任继承延续下来,并不断努力完善,终于发展成现在驰誉海内外的大气景象。

变革中的兴盛

随着明清园工程的逐步完善,出现在雕塑瓷厂的四海宾客也越来越多。

这里,有着最完整的制瓷配套体系链条,有着种类最丰富的陶瓷产品,有着最多元的艺术门派,只要想购瓷学瓷,明清园已然成为了当仁不让的绝对选择。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看重创意产业,像北京、上海的很多创意艺术园区基本都是模仿明清园。明清园的出现充分展示了文化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雏形,以蝴蝶效应的形式遍布全国。”雕塑瓷厂的何书记如是说。

当然,创意集市就是最凸显的代表。明清园的创意集市,当地人也之为称“跳蚤市场”,一直秉承着鼓励创意、倡导原创、拒绝仿冒的定位,还有低廉的租金,意外地得到了众多中外陶艺爱好者的青睐,也吸引了大批有才华的独立陶艺人。

临时搭建的简易展台、席地而摆的地摊与装修简约的店铺中,卖家多是刚毕业不久或是已经有一段时间的创业大学生,也有着小部分的独立陶瓷人,所以这里也是大学生的创业就业的发源地和温床。“以前挺多陶院毕业生都往外地跑,现在差不多全都留在景德镇了,就在雕塑里面,自己创作自己创业,挺方便的。”雕塑“老人”刘小姐结束一天生意,一边收拾一边笑着回答,“卖得还不错,里面有一大半都是我自己的作品,卖得越多,成就感越大。”

在这儿买陶瓷既看手艺,又看创意;在这儿瓷器可以附体在各种日用品上,也可以和各类饰品做混搭。除了经久不衰的创意集市,明清园已经成为了陶艺同好们的天下。街道两头的两块信息板永远都贴满了各色关于陶瓷的海报,也可以在任何一家店铺或者小摊中听到一两条有关陶艺活动的最新消息。只要在雕塑瓷厂,在明清园,就永远不会在景德镇落伍。

“明清园预计是做四期,现在只完成了第三期,也评到了3A级景区。最近,我们打算将雕塑瓷厂往外扩张,争取扩大明清园的规模。”何书记说道。

兴盛中的思考

近几年来,雕塑瓷厂的步伐逐渐变缓,似乎在正轨中平稳前行。但还是有些老雕塑瓷厂人意识到了平静外衣下的缺失。

刘远长老师说,建立明清园的初衷并不仅仅是商业性的规划,还有对文化行业中道德风气的传承。

“我特别喜欢‘大器成景,厚德立镇’这句话。景德镇的文化是从先人手上一点一点传承下来的,工艺是个体,如果没有德的灌输,是没有办法鲜活起来的。”刘远长老师说道,“厚德立镇这四个字分量这么足,我们有那么多工艺,为甚不能让这个‘镇’响亮起来呢?”

在他眼中,这个“德”远远不止是道德,还涵盖了以创作的理念、个性、行事的做派等等等等。

在这样的理念下,明清园就成为了积“厚德”意“立镇”的开场白。其中遍布各处的陶瓷研究所、名人工作室、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乐天陶社包括每周的创意集市,都是“厚德”的成器之处。

“景德镇应该重视自己现有的资源,同样也不能忽视陶瓷艺术创作中的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对待传统文化的不重视、陶瓷行业的不文明现象等问题,这是需要多方一同参与进来,包括陶瓷艺人,媒体,还有政府的相关机构,尤其是政府,希望相关部门一定要关注这方面的问题,能够系统规范地应对它们,齐心协力把景德镇的陶瓷返璞归真,做成真正的艺术品。”刘老师的语气严肃,也充满希望。

景德镇陶瓷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概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已开始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匠人匠心”中国雕塑石湾陶景德镇展举行


12月14日,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雕塑石湾陶景德镇精品展”在市昌南美术馆开展,展期为12月14日至28日。

据了解,此次展览聚集了佛山7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1位省市陶艺大师、美协会员,2位石湾釉工匠的118件陶艺精品,既有石湾传统陶瓷雕塑形态之美,又有石湾釉彩色之魅。展览展现了佛山陶艺的最新风貌,弘扬佛山陶瓷一脉相承的精神,传播中国陶瓷文化精髓,突出了中国雕塑石湾陶的芳华和风采。

据市文联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景德镇与佛山渊源非常深,两地同为历史上的四大名镇,且有着共同的陶瓷产业。在佛山建陶行业里,有一大批中坚力量便来自于景德镇,或者是毕业于大学。十年前的佛山建陶南迁北移中,便有金意陶、欧神诺特多家企业落户景德镇。在陶瓷雕塑方面,两地的交流更是非常密切,虽远隔千里,但却因一陶一瓷紧密相连。此次展览,希望能为两地的更多文艺合作开一个好头,促进双方陶瓷艺术以及文学、书法、美术、摄影等多个领域方面的互动。

景德镇陶瓷史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慨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已开始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已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青白瓷刻花注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器,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类。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在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设立于1278年的浮梁瓷局掌烧的“枢府”瓷,胎体厚重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又称“卵白釉”)。这种洁白润泽的枢府卵白釉,是青花和釉里红等彩瓷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为以后釉上彩瓷器和明初“洁白”瓷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它色釉如红釉、蓝釉、金釉等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已有熟练的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明时的景德镇官民竞市,“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景德镇真正成了“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除了在继承前代技术并发扬光大的种类烧造方面外,明代景德镇还消化和吸收了各大日益没落的著名窑场的优秀技艺,并广采博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新的造型、新的装饰,真正是“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而所有这些创新,不仅造就了明代景德镇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而且光照千秋,辉映千古。

明洪武 青花缠枝莲大罐

永乐时,景德镇成功地烧出了玲珑瓷,到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又造出精细的青花玲珑瓷,玲珑瓷碧绿透亮,青花青翠幽雅,融为一体,引人入胜。

大龙缸和薄胎瓷的烧造成功,是明时景德镇瓷业高度技术成就和制瓷技师惊人智能的体现。大龙缸,直径高度均达70厘米以上,通身饰以五爪龙须,形制巨大,气势宏伟,荘重肃穆,为帝王专用之物,他人不可僭越使用进而更现它的神秘。薄胎瓷的制作,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制瓷技师的艺术匠心和智能,最薄最细的薄胎瓷器,其厚度只0.5毫米,最厚的也只有1毫米,真正是“胎薄如纸”。

以成化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陶瓷史上空前的绝作。创于成化时期的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閗彩工艺,开创了我国彩瓷的新时代。成化时期的閗彩,釉上色彩一般都有三、四种,多者达六种以上,而所施色彩的特征又极其鲜明,比单纯的釉下彩或釉上彩更加绚丽,给人以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之感。至嘉靖(公元1522-1566年)、万历(公元1573-1619年)年间在成化閗彩的基础上创出了青花五彩,改变以閗彩中仅青花是构成整个图案的决定性的主色地位,而使青花只是构成整个图案的一种颜色,青花和红、黄、绿等色处于一样的地位而没有主从之分,这就大大丰富了青花五彩的表现力,呈现出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以及釉下蓝色为主突出红色的局面,嘉靖、万历彩瓷也就以图案花纹满窑,色彩浓艳深翠而行于世。明代彩瓷还有白地绿彩、青花红绿彩和釉上五彩以及填彩、金彩等等,素三彩也较为出名。

明代景德镇的高温单色釉(烧出温度在1200℃以上)和低温单色釉(烧成温度在1200℃以下)瓷器都有很大发展。白瓷的制作,明代各朝都有烧造,各臻其妙。永乐的洁白甜净;宣德(公元1426-1435)的汁水莹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玉;嘉靖的纯净无杂;万历的透亮明快;无不使人叹服称奇,爽心悦目。明代单色釉最具突出成就的还有永乐、宣德的红釉和蓝釉,以及成化孔雀绿和弘治(公元1488-1505年)黄釉。明永乐时的鲜红器亦称“祭红”,釉厚如脂,光莹鲜艳,有“永乐之宝”之誉,赢得“永器鲜红最贵”的评价。宣德年间的宝石红釉又比永乐鲜红釉更胜一筹,釉汁晶莹似红宝石,胎质细腻坚致,极其名贵。明代的蓝釉瓷器,在宣德时烧造较多,后人把它和白釉、红釉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清代前期的景德镇制瓷业,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产品造型、装饰技法、还是装饰题材、装饰风格,都达到了“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的极度繁荣境界,制瓷技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此时的景德镇“延袤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万,借此食者甚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唐英《陶人心语》),“利通数十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与明代一样,清代也是官窑民窑并存共荣,并且均有名窑精品。

清 雍正 粉彩八桃天球瓶

清代前期的御窑厂,名窑辈出,创新层出不穷。康熙年间著名的官窑有“臧窑”、“郎窑”。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陶官臧应选所造。臧窑的主要成就是单色釉,但青花、五彩、素三彩、釉里红均极为精巧。康熙青花色彩艳丽纯净,莹澈明亮,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誉,别具风格而“独步本朝”,尤其是民窑青花更为清代青花的典型代表;康熙五彩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而成了彩瓷的又一个转折点,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而且,随着色彩的增多,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嘉靖在樊红、霁红等地上描金的单一手法,而使康熙五彩鲜艳富丽,光泽透澈明亮。郎窑,为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御窑时生产的瓷器。郎窑以仿明宣德和成化窑器而着称。郎窑的杰出成就,是仿制明宣德祭红釉而创制的以郎窑红为代表的颜色釉,郎窑红,“华而不俗,色正朱”,其深艳的色泽,犹如凝结的牛血一般鲜红(故也称其为牛血红),釉面透亮重流,器物里外开片,既象玻璃般光泽鲜艳夺目,又象红宝石一样瑰丽,极为名贵,为历代珍品。康熙时还曾烧制出与郎窑红齐名的色调淡雅的缸豆红,也称美人醉;用诗“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形容它极为贴切。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于康熙朝始创的粉彩,到雍正年间获得空前的发展,并且有“清一代,以此为甚”,彩料中砷元素的掺入,加上国画没骨法渲染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书画的阴阳、浓淡、深浅的立体感,同时粉彩烧成温度较古彩低,色彩对比比较和谐;因而显得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烂雅丽,形象逼真,构图文雅隽秀,所谓“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而又以瓷器艺术为第一的督陶官唐英主持下唐窑,成就辉煌,既是乾隆一朝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史成就的代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唐英以47岁之身协理窑务,他以陶人之心主持陶政。胎质、釉面、器型、品种、工艺手法、装饰形式、釉上和釉下彩绘,无论仿古,无论创新,无不登峰造极。正如《景德镇陶录》所述:“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金。又仿效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种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窑至此,集大成矣!”。从乾隆中期开始,景德镇的瓷业已露衰落之端倪,到晚清而日趋衰落,道光以后,一直到公元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景德镇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故乾隆一朝,为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饮流斋说瓷》。

景德镇陶瓷分类


景德镇陶瓷分类。

景德镇陶瓷始于汉世,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瓷器是汉族劳动人民的重要发明之一,是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结晶。景德镇陶瓷大量系艺术陶瓷、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白瓷为着称,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

景德镇陶瓷分类共九类:青花瓷、粉彩瓷、斗彩瓷、颜色釉瓷、珐琅彩瓷、变色釉瓷、古彩瓷、新彩瓷、雕塑瓷。

第一类:青花瓷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钴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第二类: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至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第三类:斗彩瓷

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品种。斗彩这个名称,明代的文献里未见记载。最早使用“斗彩”这一名称并给予解释的,见于清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先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南窑笔记》的作者认为,凡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拼成完整图案的称为斗彩。

第四类:颜色釉瓷

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颜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二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传统颜色釉有:以铁为着色剂的青釉;以铜为着色剂的红釉;以钴为着色剂的蓝釉。

第五类: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

第六类:变色釉瓷

亦称“异光变彩釉”。釉色随光源不同而变化。以高级细瓷的白釉釉料作基釉,以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及铈、镨、镱等混合稀土氧化物为着色元素,经一定工艺处理,制成釉浆,施于坯体表面,在适当的烧成温度下,产生物理与化学变化,生成一种新的固溶体。

第七类:古彩瓷

古彩:又名硬彩,为别于清代粉彩,一般称明代五彩和清代康熙五彩为古彩。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在“彩炉”(在800-900度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

第八类:新彩瓷

瓷器釉上彩的一种。旧称洋彩,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因当时采用进口彩料,画面具西洋风格,故又名“洋彩”。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

第九类:雕塑瓷

雕塑瓷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简称瓷雕。它的制作需经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自经高温烧炼才能完成。

CHINA功夫陶瓷雕塑方阵即将亮相世博


“托起”白宫、凯旋门、悉尼歌剧院、鸟巢、东方明珠、金茂大厦……150尊“CHINA功夫”陶瓷雕塑方阵即将于8月16日至22日来沪参展世博会,而此前这150尊外形酷似李小龙的雕塑群一直因为“脚踢”世界著名建筑而被指“太霸道”,不过雕塑设计师却表示,其实这并不是“脚踢”,而是“托起”之义,寓意中国文化对世界进步的“托举”作用。

8月16日至22日,这150尊“CHINA功夫”雕塑将亮相城市未来馆三楼的佛山案例展示周。这批雕塑外形酷似李小龙,而且是按照真人大小一比一还原,其中49尊展示“李小龙”单脚撑地,右脚高高踢上天的造型。塑像的右脚“托起”的都是世界著名建筑,包括美国白宫、双子塔、悉尼歌剧院、西班牙古根海姆博物馆、迪拜酒店,鸟巢、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也都被托起。这50尊雕塑是用佛山最地道的陶,最原始的制作方法完成。另外还有100尊雕塑则由不锈钢和陶瓷共同完成,将被放在城市未来馆外的广场上供游客近距离欣赏。

“CHINA功夫”雕塑无影腿造型

这150座雕塑是否都以李小龙为原型?对此,舒勇表示,只是外观上看上去像,其实雕塑形象不仅仅是指李小龙,而是由李小龙、黄飞鸿、叶问等武术大师衍生出来的代表中国功夫的综合形象。而之所以选择这几位功夫大师,因为他们都出自佛山。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景德镇陶瓷雕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景德镇陶瓷雕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