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鉴别瓷器贴花 > 导航 >

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

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

鉴别瓷器贴花 古代艺术瓷器罐 古代红色瓷器罐

2021-06-17

鉴别瓷器贴花。

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

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高19.2cm,口径12.6cm,足径14.2cm。罐唇口,直颈,丰肩,圆腹,腹下敛,平底。胎呈灰白色,器身施褐中泛黄色釉。肩部有对称方形双耳及四朵模印贴花纹。近足处一周及底部素胎无釉。唐代长沙窑器物以日用瓷为主,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外销。其造型简洁朴素,讲究细微之处的变化,以各种形式的罐和罐最多见。早期装饰上的用彩多在模印贴花的人物、狮、葡萄上涂褐色或绿色大彩斑,继而发展为用单一的褐彩或绿彩绘画,以后再逐步发展到用褐、绿双色彩绘。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大量生产釉下彩瓷器的发源地,它开创了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唐代长沙窑瓷特色鲜明,首先是釉下彩绘的发明,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其次是釉下彩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活泼生动,具有写实性。其三是模印贴花工艺的大量运用,并用褐彩题写五言诗或六言民歌。此风始于长沙窑,至宋元两代发展到极盛。tAOci52.CoM

taoci52.com编辑推荐

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鉴赏


高19.2cm,口径12.6cm,足径14.2cm

罐唇口,直颈,丰肩,圆腹,腹下敛,平底。胎呈灰白色,器身施褐中泛黄色釉。肩部有对称方形双耳及四朵模印贴花纹。近足处一周及底部素胎无釉。

唐代长沙窑器物以日用瓷为主,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大量外销。其造型简洁朴素,讲究细微之处的变化,以各种形式的罐和罐最多见。早期装饰上的用彩多在模印贴花的人物、狮、葡萄上涂褐色或绿色大彩斑,继而发展为用单一的褐彩或绿彩绘画,以后再逐步发展到用褐、绿双色彩绘。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大量生产釉下彩瓷器的发源地,它开创了瓷器彩绘装饰的新途径。

唐代长沙窑瓷特色鲜明,首先是釉下彩绘的发明,突破了青瓷的单一釉色。其次是釉下彩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山水、人物、花鸟等,题材活泼生动,具有写实性。其三是模印贴花工艺的大量运用,并用褐彩题写五言诗或六言民歌。此风始于长沙窑,至宋元两代发展到极盛。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局部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底部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唐,高22.5cm,口径10cm,底径14.5cm。注子直口,阔颈,丰肩,腹壁斜直,平底。肩置八棱形流,对称处安三条形曲柄。与流、柄成十字形的颈、肩之间置一对三条形系。通体施青釉,釉色青中略显灰黄。肩、腹处模印贴花椰枣纹,其上覆盖大块褐色釉,形成三个椭圆形斑块,突出了图案的装饰效果。此件注子的贴花纹反映了长沙窑贴花艺术的特点,朴实、自然、生动。器物造型和图案特殊,是唐代长沙窑生产的外销西亚各国的产品。长沙窑的釉色种类较多,仅单色釉即有青釉、黄釉、褐釉、黑釉、白釉、绿釉、蓝釉等。模印贴花装饰是长沙窑瓷器的特色之一,出现于唐中后期,系在器物的系或腹上作局部装饰。其做法是先用模具印出装饰物,趁坯体未干时把装饰物粘贴在坯体上,经施釉、涂彩后,再入窑经高温烧成。塑贴花纹有双鱼、双鸟、花朵、葡萄、椰枣、狮子、宝塔、人物等。

长沙窑褐绿彩罐


长沙窑,又称铜官窑,它兴盛于唐代中晚期,一直延续到五代。长沙窑烧制的器物以青瓷为主,器型品种有碗、碟、瓶、罐、瓷枕等生活器皿。它虽在质地、成型、精巧等方面逊于越窑青瓷、邢窑、定窑白瓷,但它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开创陶瓷史上釉下彩绘的先河,特别是釉下彩绘山水、人物、花鸟及诗文书写,透出一缕大唐民俗文化的清新气息,而深受海内外人们的挚爱。

地处安徽省西南、长江中下游北岸的安庆地区,墓葬中时有长沙窑器物出土,品种有壶、罐、碗、玩具等等。图为怀宁县一唐代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长沙窑褐绿彩双系罐。此双系罐高18.5厘米,口径15厘米,腹径17.5厘米,直颈,口沿外侈,窄肩,直腹,底部内凹,肩贴双系,双系两面用褐绿彩点绘相似的斜方形状图案纹饰,斜方纹内用绿彩点绘波浪纹。整件器物形体大方,修胎规整,釉层莹润光滑;为衬托出彩料的成色,达到其彩绘美的效果,器物胎上涂有一层化妆土,起到了增强胎体的致密度和增加瓷胎白度的作用;同时纹饰采用点、线表现手法,水墨晕散效果的抽象图纹,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空间。是一件难得的唐代长沙窑珍品,2004年安徽省文物鉴定站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现收藏于怀宁县文物管理所。

吉州窑酱褐釉双耳瓶


吉州窑在今江西省吉安永和镇,古代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并称“永和窑”、“东昌窑”。创烧于唐末、五代,发展于五代与北宋,兴盛于南宋至元代初、中期,终于元代末,为江南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之一,烧瓷品种繁多,地方特色浓郁。

上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部门对吉州窑做过多次调查。1980年至198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对窑址作了比较细致调查,开探沟25个,清理了龙窑一座及作坊遗址,获得了大量瓷片及窑具。

这些清理工作也证实了五代时期吉州窑生产有酱褐釉碗、罐、壶及白釉碗盏,器物特征与各地五代墓出土瓷器比较近似;与元末明初刊《东昌志》中“至五代时,民聚其地,耕且陶焉,由是井落墟市,祠庙寺观始创”的记载大体吻合。入宋以后,吉州窑也烧青白瓷,有青白瓷注子、注碗残器标本发现,同时还烧白釉和黑釉器,但标本不多。南宋为吉州窑大发展时期,瓷器品种有黑釉、酱釉、青釉、白釉、白釉褐彩、白釉红绿彩绘、绿釉、酱黄釉等,以黑釉、白釉所占比重最大。在装饰技法上呈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诸如树叶纹、剪纸纹、彩绘纹、洒釉、剔釉、剔釉填绘和玳瑁釉、鹧鸪斑、堆塑等多种技法。

吉州窑除烧制上述独具特色品种之外,又兼采宋代南北名窑之所长,广收博取名窑瓷艺,如青白瓷显然是仿景德镇窑;覆烧印花白瓷带有明显的定窑风格;白釉褐色彩绘装饰受磁州窑影响,但磁州窑系为釉上彩,吉州窑为釉下彩,有所创新;黑釉兔毫纹、油滴纹明显是仿建窑的;所产绿釉小盏的纹饰布局与耀州窑青瓷盏几乎完全相同。宋代吉州窑产品的胎色可分为紫黑色泛青的粗缸胎、酱紫色缸胎、米黄色瓷胎和淡青花瓷胎四类。其胎质较粗,胎内含有砂粒,有气孔,圈足处理比较简单。

宋代吉州窑生产的褐釉器物不多见,以罐、瓶类器型较为常见,造型丰满,釉层较薄,质地较粗,多施釉不及底或施半釉。北宋早期光素无纹饰,南宋后纹饰多样,题材丰富多彩,同时代其他窑口的纹饰在吉州窑中几乎都可以找到。而一些吉州窑自己所创独特的纹饰都为其他窑口所不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宋代民窑中独树一帜。

这件产于宋代早期吉州窑酱褐釉双耳瓶(见图),高8.5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4.2厘米。折沿撇口、长颈、圆鼓腹、外撇平底足,肩腹部两边堆塑云纹双耳。平底足无釉,见粗松胎质,呈紫色缸胎,瓶外壁施满酱褐色釉,釉薄处呈褐黄色,是轮制施胎纹,釉厚处呈黑褐色,且有流釉。该类器型釉双耳瓶在闽北宋墓中多有成双成对出土,有黑釉、青釉、黑褐色釉,但是酱褐色釉的发现较少。

金代淄博窑黑釉凸白线双耳罐


淄博民间国宝:金代黑釉凸白线双耳罐

在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走进淄博陶瓷的鉴宝活动,4200余件民间藏品参加了海选,58件藏品经过初选进入录播环节。12件作品入围现场录制。经过专家组一致评议,市民贾斌持有的“金代淄博窑黑釉凸白线双耳罐”摘得淄博“民间国宝”桂冠。专家称,釉光是陶瓷的灵魂,该罐光灿夺目,胎薄体轻,黑漆耀眼光亮,白线凸起分明,有鹤立鸡群之感,堪称淄博民间国宝,是难得的一件宝贝,能够代表淄博的特色和民间收藏水平。

黑釉白线纹瓷器,淄博当地称之为粉杠瓷,是金代瓷器中最富特色的品种之一。淄博烧造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对淄博沂源北桃花坪“扁扁洞”人类遗址考古表明,距今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淄博地区就开始制作陶器,自此,淄博烧造陶瓷的炉火就没有停止过。南北朝时期,淄博的寨里窑开始烧造瓷器。之后,磁村窑、西坡地窑、西河窑、渭头河窑、八陡窑、山头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陶瓷发展体系。考古专家称之为“淄博窑”。金代淄博窑以白瓷为主,其次有白釉黑花、黑釉、白釉黑边、酱色釉等。器形以碗盘居多,其次有碟、盏托、盆、俑、小型玩具等。黑釉凸白线双耳罐是金代淄博窑的典型器物。产品多直口、鼓腹、平底、在黑色的釉面上,装饰成瓜棱样的白线纹饰,线条匀称,别具风格。与河南汤阴窑、密县窑、登封窑同类产品相比,釉色更加光亮,白线纹色白而粗,器内满釉,是同时期同类产品的佼佼者。

阅读延伸: 陶瓷品牌的发展史

山东淄博陶瓷产区

金代淄博窑黑釉凸白线双耳罐

德化陶瓷之建白瓷器

德化窑白瓷器的鉴定要领

中国白瓷雕作品《奥运和鼎》将亮相上海世博会

白陶彩绘鸟纹双耳罐: 长沙出现最早的图腾符号


史前时代,长沙人沿湘江河岸而居,过着渔猎生活。他们不仅学会了建造房屋,还掌握了高超的陶器制作技艺,烧制出白陶、灰陶和彩陶。他们将原始的信仰、崇拜和审美萌芽刻画在那些陶器上,产生了长沙地区最早的图腾符号——凤鸟、兽面。

这件白陶彩绘鸟纹双耳罐残件,是1986年在长沙县南托乡大塘文化遗址出土的最为特殊的一件陶器,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它虽仅剩部分口缘,但其尺寸依然较大,残高9.2厘米,如若是个完整器,其高至少有30厘米。它的特殊就在于它与众不同的纹饰,从陶罐口至颈部,褐色彩绘是三角水波并类似舞蹈人物形态的格纹,系部变形为叶状纹饰,肩部以下是一对称的高冠凤鸟,以大叶脉纹相隔,凤鸟口衔树枝、昂首向上、尾翼飘逸,线条流畅轻盈、浪漫而充满想象。这个陶罐用来做过什么呢?装水、盛物抑或祭祀?不管怎样,它都可以说是我国南方出土的同时代最精美的彩陶之一。

南托大塘遗址位于原长沙县南托乡三兴村大塘组,1985年被发现,1986年2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了发掘。其出土文物分为两大类:石器与陶器。其中陶器以夹砂红陶与灰陶为主,有少量黑陶与白陶;器型主要有釜、碗,以及少量罐、盆、甑,这些器物多处可见刻画图案及彩绘图案,是远古长沙人审美意识的符号表达。

像这件彩陶罐一样,南托大塘遗址中还出土了许多刻有复杂陶符与图案的陶器。在一件圈足陶碗底部,有一组神人兽面纹饰,这或许就是大塘氏族的族徽吧。这件器物呈圆形,缺失严重,在底部中央有一处戳记,图案呈长方形,似一兽面,张口伸舌,上下各伸出两颗交错的獠牙,顶部有三根线条伸出,是为“冠”,兽面两侧各有两组对峙的翼状物伸出,造型对称,结构稳定,布局合理。

这种古朴威严的獠牙兽面图案,在湖南西南部的高庙文化遗址曾经出现。高庙遗址紧靠沅水,距今6800至7800年,是一处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距大塘遗址的直线距离300多公里。该遗址有建筑、祭祀坑、窖藏等重点遗迹,遗存的大型祭祀场所,面积有七百平方米以上。有学者考证,南托大塘文化的源流来自于高庙,大塘遗址的人群或许是由高庙迁徙而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所信奉的祖先或神灵是同一的。

还有一件陶片残件,刻画的是一组建筑样式。主建筑是大坡顶干栏式,坡顶中央有圆形窗口,窗口中部有横隔,周围有一周细圆点,是为装饰;大坡顶右侧有一组小型尖顶建筑,其中中间一座较高、周边两座较矮,似为储藏建筑或附属建筑。建筑整体主次分明,是等级制度明显的体现。这种建筑形式至今仍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我们现在看到的土家族吊脚楼就是这种类型。

白陶彩绘鸟纹双耳罐: 长沙出现早的图腾符号


史前时代,长沙人沿湘江河岸而居,过着渔猎生活。他们不仅学会了建造房屋,还掌握了高超的陶器制作技艺,烧制出白陶、灰陶和彩陶。他们将原始的信仰、崇拜和审美萌芽刻画在那些陶器上,产生了长沙地区最早的图腾符号——凤鸟、兽面。

这件白陶彩绘鸟纹双耳罐残件,是1986年在长沙县南托乡大塘文化遗址出土的最为特殊的一件陶器,距今已有7000年左右。它虽仅剩部分口缘,但其尺寸依然较大,残高9.2厘米,如若是个完整器,其高至少有30厘米。它的特殊就在于它与众不同的纹饰,从陶罐口至颈部,褐色彩绘是三角水波并类似舞蹈人物形态的格纹,系部变形为叶状纹饰,肩部以下是一对称的高冠凤鸟,以大叶脉纹相隔,凤鸟口衔树枝、昂首向上、尾翼飘逸,线条流畅轻盈、浪漫而充满想象。这个陶罐用来做过什么呢?装水、盛物抑或祭祀?不管怎样,它都可以说是我国南方出土的同时代最精美的彩陶之一。

南托大塘遗址位于原长沙县南托乡三兴村大塘组,1985年被发现,1986年2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对其进行了发掘。其出土文物分为两大类:石器与陶器。其中陶器以夹砂红陶与灰陶为主,有少量黑陶与白陶;器型主要有釜、碗,以及少量罐、盆、甑,这些器物多处可见刻画图案及彩绘图案,是远古长沙人审美意识的符号表达。

像这件彩陶罐一样,南托大塘遗址中还出土了许多刻有复杂陶符与图案的陶器。在一件圈足陶碗底部,有一组神人兽面纹饰,这或许就是大塘氏族的族徽吧。这件器物呈圆形,缺失严重,在底部中央有一处戳记,图案呈长方形,似一兽面,张口伸舌,上下各伸出两颗交错的獠牙,顶部有三根线条伸出,是为“冠”,兽面两侧各有两组对峙的翼状物伸出,造型对称,结构稳定,布局合理。

这种古朴威严的獠牙兽面图案,在湖南西南部的高庙文化遗址曾经出现。高庙遗址紧靠沅水,距今6800至7800年,是一处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距大塘遗址的直线距离300多公里。该遗址有建筑、祭祀坑、窖藏等重点遗迹,遗存的大型祭祀场所,面积有七百平方米以上。有学者考证,南托大塘文化的源流来自于高庙,大塘遗址的人群或许是由高庙迁徙而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所信奉的祖先或神灵是同一的。

还有一件陶片残件,刻画的是一组建筑样式。主建筑是大坡顶干栏式,坡顶中央有圆形窗口,窗口中部有横隔,周围有一周细圆点,是为装饰;大坡顶右侧有一组小型尖顶建筑,其中中间一座较高、周边两座较矮,似为储藏建筑或附属建筑。建筑整体主次分明,是等级制度明显的体现。这种建筑形式至今仍在少数民族地区流行,我们现在看到的土家族吊脚楼就是这种类型。

赏析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


1973年10月下旬,在市区石塔路宋代文化底层的考古挖掘现场出土了一件“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代表了唐代长沙窑陶瓷艺术的最高水平。

唐代扬州是我国南北交通的枢纽、国内外贸易中心之一,正因如此,扬州出土的陶瓷文物极其丰富、精美。在这些唐代陶瓷器中,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以长沙窑瓷器最为突出。此“唐代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高29.8厘米,口径16.3厘米,最大腹径25厘米,底径19.5厘米,大口、侈唇、高颈、窄肩、深腹呈圆筒形, 肩部置对称的扁环形模印纹饰的双系,其中间为阳文“王”字,两侧为阳文云纹。罐外壁满施均匀黄釉至底,露出米黄色胎,而外底内周(即内心)向器内凸入处则 满施黄色釉。凸入处十分规则,这是经过窑工精心制作的,这样可以增强罐壁承受容载物体的压力。

从器皿内壁露出的一道道弦纹来看,可 知其是采用轮制方法成形的。其胎之薄、体之轻,就唐代大件陶瓷器皿来说,尚属少见。此罐以褐、蓝两色的圆点相间排列组合成联珠状云荷纹,云荷纹即是以五朵 小如意云为主,组合成一朵大如意云纹,并于其两侧云梢处饰以亭亭玉立的莲花各一枝,又在对称的两组云荷纹之下的间隙,各补上一枝荷叶纹,这样,就使此罐构 成了一幅完整的云荷纹图案。其相间排列的联珠状云荷纹的两种色彩线,在黄釉衬托下,显得更加醒目、突出。

综合来看,此罐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彩釉瑰丽,形体大,纹饰满;二是构图奇异,别具一格,绘画显示出一种气势美,纹饰采用的联珠纹与波斯萨珊王朝工艺上的珠纹相同,颇有异国风格;三 是色调明快、和谐,意趣横生;四是制作工艺精湛。因为这些特点,使其在出土的唐长沙窑器皿中显得极为稀见,1994年,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国宝文物。

这件国宝级的文物现藏于扬州博物馆,凡来扬州的国内外的陶瓷研究者无不前来一睹“芳容”。这件“唐黄釉褐蓝彩云荷纹罐”的出土不仅丰富了我国研究唐代陶瓷艺术的实物例证,而且为扬州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提供了一件国宝珍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长沙窑褐釉模印贴花双耳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鉴别瓷器贴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