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大理石瓷砖 > 导航 >

免毫斑

免毫斑

大理石瓷砖 新中源瓷砖 木地板好还是瓷砖好

2021-06-21

大理石瓷砖。

宋代建阳窑创烧的黑釉结晶斑纹。在黑色釉面上透出尖细的棕黄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毫,当时文献称为兔毫斑或玉毫、异毫、兔褐金丝。釉中含有较多量的氧化铁、还含有微量到少量的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铜、氧化铬等其他着色剂。所形成的兔毫纹在显微镜下观察,呈鱼鳞状结构。毫毛两侧边缘上,各有—道黑色粗条纹,系由赤铁矿晶体构成。毫毛中间由许多小赤铁矿晶体组成。兔毫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在烧制过程中釉层中产生的气泡将其中的铁质带到釉面,在1300℃高温下.釉层流动时,富含铁质的部分流成条纹。这些细条纹都闪银灰色光泽,是冷却时析出的赤铁矿小晶体所致。兔毫纹结晶釉制品均为宋代建阳窑茶盏,即所谓“兔毫盏”,是宋代点茶器的上品。底部刻有“供御”、“进盏”字样的,是专为宫廷所制。宋徽宗《大观茶论》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玉毫条达者”即指兔毫斑。福建省除建阳窑,很多瓷窑也都烧制这类茶盏。此外,江西、四川、山西等地的瓷窑也仿烧兔毫盏,但数量比福建少。(见图453)

taoci52.com扩展阅读

陶艺大师无奈高挂“免照牌”


在景德镇最负盛名的陶瓷艺术大师王锡良家中客厅墙上,贴着一张醒目的纸片,上面写:“拒绝来访诸位的瓷器拍照与出证书,请多多体谅。”原来,大师跟作品收藏者的合影被不法商人利用进行做假牟利,以至于大师谈“照”色变,不得不在家里高悬“免照牌”。

王锡良大师在瓷器上作画已将近70年,由于许多作品年代久远,所以经常会碰到人家上门要求鉴定真伪,大师心地善良,每每给人鉴定出真品后,还要满足别人合影留念的要求。按照常规,大师手捧着自己的作品拍张照不算什么,但是任何事情沾染了商业气息后,免不了被挖空心思的不法商人利用。

有一次,大师给人鉴定了一件瓷器,认为是自己以前的作品,高兴之余,捧着作品拍了张照。照片上的作品显得很小,看不分明,于是伪造者找到了“市场机遇”。他们把大师的这张照片进行翻拍,然后仿冒真品进行伪造,一件平庸的伪造品由于有王锡良大师跟真品的照片,顿时身价暴涨何止百倍。后来一位收藏家来找王锡良大师鉴定作品真伪时,此事才被发现,大师十分生气。

又有一次,有人带着一件大师的早年作品兴冲冲赶来要求鉴定,大师鉴定后认为,虽然这个瓷壶画面已经局部磨损,壶嘴也有缺损,但的确是自己早年的作品,如今被有心人发现,大师十分高兴,于是应对方要求,捧着自己的早年作品又拍了张照片。

隔了两年后,有一位收藏家带来这件作品要求鉴定真伪,大师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原来,虽然瓷壶还是大师的那件原作,但是却被人利用,把残缺的壶进行了修补,磨损的画面请人补完整了,虽然瓷壶完好了,却不能算是大师的原作了,不法商人拿大师残缺品卖出了完整品的价格,坑了收藏者。

大师严肃地说,我不跟作品合影,就是怕人家拿出去骗人,要是收藏者买到了假货,我觉得我就像是一个“同谋”。

王锡良先生表示,现在市场经济发达,不法商人的脑筋也动到了艺术品上面,他感到陷阱不少,因此还在这张启事上画了两只脚,旁边有几个黑黑的陷阱,“你可以看出我现在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掉到造假者陷阱里的心情”。

随着艺术品市场的迅速升温,造假者也层出不穷,造假手段日渐高明,为了追求超额利润,不少人仿冒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的风格和签名、印章,令大师名誉受损,令消费者吃药吃成了药罐子。现在,随着人们的欣赏水平不断提高,作伪者也动起了更绝的脑筋,有的大师无奈之下,甚至给作品进行了指纹保险。

业内人士指出,要防作伪,从艺术家方面说,要提高警惕,不给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但更重要的是收藏者自己提高欣赏水平,在欣赏者的火眼金睛下,配以合适的防伪手段,相信艺术品作伪者的生路就会越来越窄。

瓷器色斑介绍


自然界的颜色不会都以均匀形式出现,古人很早就会发现这一点。在陶瓷釉色的追求中,斑状釉色的出现可能是个偶然,但追求变化,追求自然的主观愿望,使古陶瓷的偶然最终会走向必然。

色斑在陶瓷上的出现意在打破传统的平衡。单一色泽的陶瓷在某时刻会让人略感疲惫。追求色泽变化,尤其是自然的色泽变化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工匠们的愿望。当其愿望最终实现,原来陶瓷可以具有另一类审美。

1

东晋 青釉褐斑四系壶

自唐代起,当西域的拍鼓拍响了迷人的节奏之时,花釉悄然登场,在梦幻般的旋律中增加了梦幻般的色彩。

这种斑驳陆离的釉色,传达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美学特质,让古人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让古人不再囿于一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开放思想,探索新路。

其实,这种探索总是断断续续的,因为不是主流,时而被主流社会抛弃,亦属正常。

2

唐 黄釉绿斑席纹执壶

色斑类瓷器,如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孤芳自赏,天长日久,继而有人欣赏。

作为陶瓷美学中的独树一帜,色斑给社会以启迪。因为有启迪,才有探索;有探索,才有成功;中国陶瓷美学的成功其实正是来源于古人襟怀的开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

唐 月白釉褐斑大罐

唐色斑作品首推拍鼓。故宫博物院的唐黑釉蓝斑拍鼓,早年就被定为国宝,可见其受重视程度。此鼓长近60厘米,鼓身起弦纹七道,中间细两头粗,粗细比例悬殊,黑色器身不严谨、不规则的装饰有状如巴掌大的色斑,明亮抢眼,异域风采明确。

4

唐 黑釉蓝斑拍鼓

宋代陶瓷装饰百花齐放,民窑八大窑系南北均衡。南方龙泉窑、景德镇窑、吉州窑、建阳窑与北方耀州窑、定窑、磁州窑、钧窑等相互呼应,充分体现了南北方相同的美学追求中微妙的差异。

民间宋瓷总体上的追求呈世俗态势,崇尚艳俗的普遍审美。不论刀刻还是笔绘,纹饰的表达反映了宋代人的内心世界,花草鱼虫、翎毛走兽都是宋瓷的自由天地。

5

北宋 黑釉褐斑罐

只有一点例外,在宋磁州窑风行的华北地区,主要在河南河北两省,有一类瓷器以很个别的审美情趣,小幅沿袭了唐花瓷的风格,这就是铁锈斑。

铁锈斑装饰有别于宋代主流的具象手法,完全一幅抽象绘画。这类作品分两类,一类色斑呈无规律分布,如大英博物馆的黑釉铁锈花斑圆腹瓶);一类则呈有规律分布,如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的同类作品。

6

北宋 黑釉铁锈斑瓶

在铁锈花装饰中有一类常见的碗,其铁锈花装饰一般五瓣呈现,宛如盛开的花朵。这种碗民间有一极俗的称谓,叫“狗舔碗”。

主要是其色斑上宽下窄,如舌舔状,故有如此形象的俗名。1985年,山西省朔州市出土过一只。这类碗地域性较强,仅在华北地区发现,应为地方流行产品。

7

金代 黑釉铁锈斑碗

过去曾很长一段时间错误地认为,钧窑是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钧窑乃窑变艺术而不可控制。但细观钧窑,这一说法无法成立。几乎所有钧窑带色斑作品都可以清晰看出其红色呈现时的笔触。

8

金代 黑釉褐斑梅瓶

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一次呈现红色是钧窑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金代人看见钧窑色斑之红理应兴奋。在此之前,尚没有人将瓷器烧得如此绚丽斑斓。尤其玫瑰红色,在冷色调中呈现一抹暖色,亲切感人,这种冷暖相间的对比给金代人的感受远远强烈于我们。

9

北宋 钧窑「三潭映月」盘

入元以后,钧窑在北方大兴。原因是钧窑的乳浊釉遮盖能力极强,对胎土要求不高。加之玫瑰红色赏心悦目的色斑,处处相同又处处不同,让人充满好奇。

10

金代 黑釉褐斑柿蒂钮盖罐

龙泉窑自北宋至南宋至元一直生产青瓷,品种保守,所寻求的变化只在釉色上追求,大体上沿着釉色深、浅、深的路子行进,北宋时期老绿,南宋时期嫩青(梅子青、粉青等),元以后又回归老绿,凝重沉着。

龙泉青瓷的色泽变化,反映了时代潮流的轮回规律,小至青瓷这一具体事项仍不违背社会规律。

11

元代 龙泉铁锈斑玉壶春瓶

可是龙泉青瓷入元后,冷不丁生成一个新的品种,褐斑装饰的龙泉青瓷。这类作品在日本有一个非常诗意的名字叫“飞青”。飞青一词为专业术语,即便在日本一般人也弄不清来源。

日本人认为这一词汇由中国传入,但中国陶瓷专业领域并不使用此词汇,各类文献也不见记载。飞青一词,仅在日本指龙泉褐斑瓷器,其他褐斑瓷器并不使用此称谓。

12

元代 龙泉青瓷铁锈斑瓶

实际上,飞青装饰并非单独出现。再早一点的南宋,景德镇窑青白瓷上已有褐斑装饰,手段布局近同,只不过青白瓷褐斑与青瓷褐斑比较起来,前者过于强烈,后者显得温和了许多。青白瓷褐斑作品明显多于龙泉青瓷褐斑作品。

北京市丰台区金代塔基出土一对宋末元初的青白釉褐斑荷叶罐为其中典型。景德镇这类点彩作品可以上溯至五代,北宋也较为流行。

13

元代 青白釉褐彩荷叶形盖罐一对

釉里红本是元朝人景德镇始创。铜红釉烧造时难度很大,稍微控制不好就会“灰飞烟灭”,痕迹全无。在画意受宠的元朝,有这样的作品出现,大体上是不合时宜的,加之这种抽象力极强的表现手法,让汉人颇不适应,所以产量低于景德镇当时其他所有品种。

14

元代 釉里红玉壶春瓶

明朝整个一朝,未见色斑作品再占有一席之地。汉人的务实精神引领景德镇制瓷业,带有画意的作品统治了瓷业江山,要不是近年景德镇珠山明代官窑遗址出土一件红斑大碗,我们真不能想像景德镇在明初还做过这样的探索.

尽管这个唯一的红斑大碗装饰得有些可笑,但正是有这样的错误,人类才得以正确前行。

15

明永乐 内红釉外釉里红点彩纹碗

虎皮三彩--康熙一朝恢复、创新的品种最多,虎皮三彩算是创新。虎皮三彩是素三彩的变种, 它将素三彩的一贯陪衬地位升至主角,让黄绿紫三色尽情展现,让没有规律形成规律。这种斑状三彩被誉为虎皮三彩,名称取其意并非取其形。

16

清康熙 虎皮三彩撇口碗

雍正、乾隆的窑变釉一直追摹古意,少量作品偶有呈现斑状,红底蓝斑或蓝底红斑。

雍正款仿钧太白坛,红斑在腰间呈现环状,与口部红色呼应;乾隆款窑变釉钵形缸,红斑连成片,穿插于蓝色之中,气象万千;这类作品观图形有事先勾勒设计之嫌,并非完全浑然天成。清盛世瓷器中有此景象,可见天朝心态。

17

清雍正 仿钧窑太白坛

弘治黄地鹧鸪斑高脚杯


鹧鸪鸟的羽毛为紫赤相间的条纹,外观同鹌鹑、沙鸡相像,胸羽白点正圆如珠,为其他鸟类所没有,“鹧鸪斑”就是鹧鸪鸟其胸部遍布白点正圆如珠的羽毛,因为这种胸部散缀圆珠白点的羽毛,正是鹧鸪斑所独具的风韵。“鹧鸪斑”的烧成比“兔毫”难,因此比“兔毫”更名贵。

鹧鸪斑因烧制条件要求非常高。黄地彩釉窑变鹧鸪斑。成为极为稀少的名贵品种。此品种的实物较为罕见,虽经近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几经仿制。终不成功,因此显此品种的珍贵。本品撇口曲腹、高足,瓷胎坚实细密、釉质莹润如凝脂,釉的颜色为帝王黄釉也可称为浇黄釉,黄釉高贵霸气体现出明代帝王的皇权威严。外壁为不规则如鹧鸪鸟的斑纹一样,仿施曜变天目釉,光彩夺目。

此高脚杯能达到如此完美及清晰的纹饰实为难得。据科学鉴定分析,鹧鸪斑纹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形成的,当温度达到1300度以上时,釉层中产生的气泡将其中的铁质带到了釉层表面;当温度下降到1000度时,则从中析出富铁的小晶体,发生自然窑变,釉层流动,富含铁质的部分逸出釉面,向下垂流,冷却时金属介质结晶并留在釉层表面,形成了细长似兔毫的条纹。变成天然的卵点斑,形成了鹧鸪斑。此种装饰是瓷器中的名贵品种之一。目前市场上存世量并不多,很多被珍藏于博物馆和个人收藏家手中。

弘治 黄地早鸪斑高脚杯 尺寸:

口径:9.9cm

高:9 cm

足径:3.6 cm

什么是“黄水线”和“黄水斑”


讯,很多古陶瓷内外会有一道水平的黄线条,线条较宽,色是呈渐浓形,黄线条的一侧有道十分醒目的分界线,越靠近分界线的,黄色越浓。此“黄水线”已渗入瓷骨,甚至渗透瓷骨,百年不褪,浸泡反复清洗十年,也不奏效。值得注意的是,真品的分界线,只有一道线。

当然后世也会有仿造者,很容易被洗干净。若是二三十年前就开始伪造的,则另是一说。因为时间长了,也难洗净,则需另寻鉴定方法。若有多道分界线的,必假无疑。曾目睹仿制者,持之以恒二十年,对一批仿品做“黄水线”,就是做不出渐浓型“黄水线”。

另一个需要和“黄水线”一同讲的,是“黄水斑”。其成因原理同于“黄水线”,区别在于“黄水斑”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也不成线条型,而是片斑状。出现“黄水斑”的古瓷,其窖必是早年被毁,古瓷因某种原因,还保留在原位,又经若干年,才又面世。若是“黄水斑”穿透瓷骨的,绝无假。几十年时间是仿不出的。

卫浴间装修别忽略细节之处 免留后患


卫浴空间对地砖和墙体砖的品质要求都很高。”南建新型墙体材料的谢建民先生表示,卫浴空间的防水要求非常高,因此要选用高品质的防水墙体砖和地砖,减少砖体的吸水量。“密度大的墙体砖防水功能比较好,通过砖体往外渗漏的水量非常少,可以有效防止周边的墙体产生水迹霉变等问题。”

“地砖铺设要保留1的泄水坡度,斜坡朝向落水面。”俊逸装饰的陈小姐认为,卫浴空间的防水,施工工艺与选材同样重要。地砖接缝要粗细一致,与墙砖缝对齐,贴瓷片时要平整,可以尽快将卫浴空间的水排出,而在墙面砖施工前,先进行墙体防水处理工程,可以保证墙体防水万无一失。陶瓷第一电子商务网站http://

卫浴用具选择安装要人性化

“尽可能把不同入浴阶段所需用品以干湿分离的次序分别存放,且洗浴时可随手可及。”安华卫浴的有关负责人表示,选择和安装卫浴用具时要考虑其设计的人性化。圆滑的曲线可以减少磕碰带来的损伤,如果空间比较大,还可以考虑将淋浴空间与化妆、如厕空间分开,有效地防止水花外溅,保持地面干燥。“这些可以通过安装固定的全封闭隔断门,也可以采用局部遮挡,如软帘、宽幅下垂式百叶窗。”

安全小细节最易被忽略

“尽量不要改动浴室内已有的电路。”方纬装饰的江先生表示,电器开关要尽量安在卫浴外,卫浴空间的线路一定要做密封防水和绝缘处理。如果卫浴内有插座也要远离水源,最好加盖,且要谨记湿手不要拔插。另外,选择些耐阴、喜湿、适潮的盆栽放置卫浴空间,可以增添几分生气。

“热水器的安装和使用都要特别注意安全。”安华卫浴的有关负责人表示,不但热水器本身的安全性能会对卫浴安全造成影响。卫浴空间的通风换气能力也很重要。如果窗户通风能力有限,可以安装有逆行闸门的排风扇,也可以将卫浴间的门与地面的空隙留得大一点。陶瓷第一电子商务网站http://

“太阳能热水器容易受雷击影响而使卫浴空间带电,因此在雷雨天气时要尽量避免使用。”

陶瓷第一电子商务网站http://

黑釉盏斑花碗出奇之处


黑釉在我国东汉时已有生产,它盛行于唐,经宋、元、明、清各代,历史已达千余年之久,其中以宋代烧造最美。

宋代窑工将人们不太喜欢的黑瓷,利用釉中含氧化金属的呈色原理与窑温火焰的机理,在南方建窑和吉州窑首先烧造成举世闻名的油滴、鹧鸪、玳瑁及木叶贴花等盏。同时,北方磁州窑及河北定窑、河南鹤壁窑以及山西临汾窑及浑源窑亦开始有黑釉瓷新产品出现,尤以定窑产的油滴盏最为突出,其上油滴虽小,而光泽之强,尤有过之。更以新创的黑釉铁锈花品种,与南方建、吉二窑南北对峙,成为瓷史佳话。

笔者收藏一件比通常所见盏稍大的黑釉铁锈花碗。碗高9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7.5厘米,深壁圈足。碗内外通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底足平,足外壁近于垂直,内壁外撇。胎骨为含铁量较多的粘土,质较粗松,以简化淘洗工序。露胎处呈赭红色,胎质坚实,内含砂粒较多。碗采用拉坯成型,干后蘸黑釉,再用含铁量较少的掺灰的玻璃釉汁洒在黑色釉面上。入窑后,当温度达1300℃以上时,富含铁质的部分开始熔融垂流,在黑釉面上现出斑驳陆离、奇幻莫测的铁锈色(酱色)斑纹,酱、黑两色交错,无人工刻划或模印痕迹,而是通过窑炉烧成的釉层变化的结果。宋代黑釉铁锈花碗和油滴盏一样,为盛茶汤用。一碗在手,黑釉铁锈花与白色茶沫形成强烈色彩反差,赏心悦目,令人浮想联翩。碗为束口,口沿内壁有一道环绕的圆圈和凸圈,茶汤正好处于凸圈之下,不易外溅湿手。在高倍放大镜下,碗内、外壁有密集的棕眼,造型淳朴古拙,和铁锈斑相映成趣。难怪宋人对河北定窑、福建建窑和江西吉州窑生产的黑釉盏评价极高,日本茶道界亦十分推崇,把黑釉盏上的窑变、玳瑁斑及铁锈花统称为“天目釉”。

黑釉盏之所以举世闻名,正与北宋中、晚期至南宋初期朝野盛行斗茶之风有关。斗茶输赢的标准为:一斗茶色,所谓“黄白受水昏重,青白受水详明……以青白胜黄白”。二看水痕,“茶沫与沸水搅拌溶解,在碗壁周围会形成一圈水痕,斗茶时以水痕先出现者为输家,后出现者为赢家”。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易于辨认。黑釉铁锈花碗从烧造油滴、玳瑁、鹧鸪等黑釉器中窑变衍生而来,知名度虽不及前者,而此窑变异色,非独日本茶道界看重,亦为我国陶瓷艺苑所同珍。

试谈元、明青花结晶斑


基于主要对自己近五百件元、明青花藏瓷的观察和分析,笔者发现在一般的情况下,青花瓷结晶斑的形成,100年始可见,300年后当浓(发色浅淡的不在此列)。据此认为,新烧的青花瓷不可能有“原生”的结晶斑,它应该属于物质置换活动中的一种“衍生”物。仿家在银灰色物料的外填上动手脚只不过是近几年的事,也就是说:若釉面见有银灰物质的附着,非内发的,即为当今人工外填,除此两者,没有其它可能。所以,如何正确判断结晶斑源自釉内则尤显重要了。

青花瓷出现结晶斑它类同于皮肤受损愈合后出现的结痂。皮肤的结痂总是与红肿结合在一起,先有皮肤的炎症,再有结痂。青花的结晶斑总是跟蓝(棕)黑色的凝聚团相凑一道,先有青料的凝聚,才有结晶斑产生的可能,两者之间的渊源关系必须是相当明朗的。笔者曾于《老生常谈》之“苏勃尼青并非说不拎清”一文中这么记述:“……蓝黑色青花凝聚点与其上层面时有时无溢出的银灰色金属盐之间,后者呈‘市中心’固守或向‘郊区’扩张的这么一个趋势,其风貌很自然”(见第182期,越细小的越明显)。而“银灰色料的外填,……多有楞角和露有锋芒,缺少微尘粒状这一形态,与青花之间界线分明,转换生硬,缺乏过渡,属没有因果关系的‘各自为政’行为,……与真器最大的不同,当然还是青花凝聚点的深层次没有由质变所致的棕褐色的铁质色散遗留,……”。这是笔者对结晶斑源于凝聚点的初步印象。在个人网站上曾作过真伪的实物对比,详情请参见《每周一品》第152期图照。

讲了青花凝聚与结晶斑两者的关系,还得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凝聚点和结晶斑形成的原理。

青料的凝聚首先得依赖绘画时用笔的浓重,再需入窑后在高温中的“再分配”。所谓“再分配”,笔者的看法是:在瓷件高温烧制的过程中,釉泡对于氧化钴料中的铁、锰等元素具备“仑储”功能。“储备”少的,上升后空气逃逸,游离状态的微量元素重新汇入钴料中,钴蓝料的浓度和比重大增,蓝黑色凝聚,釉面开始下陷;“储备”多的,比重大了,赖着不上升,并继续不断地在兼并釉泡中壮大,直至瓷件冷却后“定格”。这就是青料凝聚的由来以及为什么有的釉面会有凹陷,为什么青花线条中多大釉泡而乳白釉面上大釉泡少的原因。

青料的凝聚不等于结晶斑的形成,结晶斑是如何产生的呢?笔者的看法是:上说与凹陷同步之青料凝聚,由于属微量原素多次汇集所致,在它们“中心地带”的结晶物外析,应该与釉泡完全“不搭界”,所呈现的都是些“微尘”状或“网丝”状结晶斑。而诸多源于大釉泡的,由于大釉泡中储存有富足的金属元素,它们很象一座座反应锅,在日后数百年缓慢的“能量释放”进程里,或钴、或铁、或锰,或其它元素,肯定会“尖端放电”,找出最贴近釉面“合围力量”相对较弱的这一端,走釉层分子间的通道,一个元素、一个元素逐个地外析于釉表,在竖直于釉泡中心处先行积聚,然后向周边拓展,并会根据各自的分子结构和序列进行“重组”,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不同结晶体。

所谓“风格迥异”,笔者的看法是:元末明初进口钴料的结晶斑,它性“柔”,在“银盐”积累的过程中,增多后只会相互“挤轧”而起皱,皱成“细浪”状或垒叠成“痂面”状;明中后期(包括清中前期)的青花结晶斑则性“刚”,它不皱不叠,积累到一定程度,待到具备足够的张力,便会牵动釉层,使结晶斑部位的釉胎剥离而鼓如“水疱”。

或许有的同好对我模拟的结晶斑演化进程会咄之以鼻,那我就换一方式这么讲:在接近熔点或超过熔点的高温下,任何含有金属元素的物料,只会增加分子的活跃程度和延展的性能,成烧初期釉面青料的浓重点能起皱吗?同样,经1300多度高温烧结的胎釉结合,若想人为使釉胎分离并鼓出来,谈何容易?所以,结晶斑的鼓如“水疱”,包括“起皱”和“垒叠”,绝不是仿家想仿就能仿的。

结晶斑的鼓如“水疱”,除了有大有小的差异,还有一种“水疱”口已“冒顶”的,应该属于因传世年久由磕碰所至,也可作为“水疱”状征貌加以判断。而元末明初进口钴料结晶斑的变化则更多,它们会根据大釉泡的排列和疏密,出现很多不同的形态,如“佛光”状、“蜂巢”状和“流沙”状……等等等等。那些呈朵状的结晶斑我把它称为“浮萍”状(见第167期),其中“浮萍”中心尖出的称它为“花蕊”状,凹下去的称它为“脐孔”状;那些大块面的结晶斑我又把它称为“睡莲”状,但“睡莲”必须具有“并装” 的痕迹。包括以上曾提到的“细浪”状、“痂面”状,还有“龟裂”状、“渣光”状等等,都可见证其源自釉泡并非外填的事实。在对实物的观察中,大部釉泡都会被其外围蓝(棕)黑色的凝聚团或其上部的结晶斑所遮盖,虽不能看到“庐山真面目”,但从它的朵状结构中,仍可作出源自釉泡的判断。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真器的“银盐”外析一般都与釉层深处或多或少铁锈色的渗出并存(“外析”不同于“渗出”,“外析”更不能等同于“上浮”。有关这方面的探讨,请见《老生常谈》之“外析、渗出和上浮”一文),两者的完美结合绝对不可能出现于新仿的瓷件中。作伪者若于氧化钴料中加铁,不经煅烧就描绘,烧制时其铁色会上浮。“漫”出来的铁锈色与源自釉泡且有浓淡变化和外渗效果的真器铁色肯定不一样。所以,真假铁锈色还是可以分辨的。

任何青花瓷器,由于选用青料的各有不同以及调配比例和烧造氛围等方方面面多少会有差异,其成烧后的征貌是不可能先后完全一致的。有些日后外析的结晶斑相当浓烈,有些则不大明显;有些结晶斑与凹陷同步结合,有些结晶斑则没有点丁凹陷。由此,我们不能以为结晶斑块面较大的,属于人为容易点皴的范围就不值得一顾了,也不能认为结晶斑少或没有结晶斑的即非到代老货。结晶斑能与凹陷结合当然更美,能有呈色鲜亮而清澈的“一线红” 当然更漂亮,但没有凹陷和“一线红”的,只要具备其它种种老件条件,也应该承认它的到代。

今日谈青花的结晶斑是为了能够在见到实物的第一时段,即能根据结晶斑形态判断真伪。判断真伪当然还得结合考虑瓷件的相关体征和其它征貌。有关元、明、清各个时段瓷器的工艺特点以及造型、胎釉、纹样等特色,我就不在“孔夫子面前念三字经”了。下面顺便再谈一下虽与结晶斑无关,但在断伪中不可不考虑的几个问题:

既然是伪件,作伪者必然还会在其它方面采用一些其它手法,弄点欲盖弥彰的征貌。比如在预计绘上青花笔道的部位事先对胎体进行镂挖,成烧后再在釉面上錾些有大有小、有疏有密的微伤,以冒充凹陷和土沁花;比如涂抹些黄土以表示瓷件为新近出土。这些手法对于玩古瓷的人来说,属于基本功的问题,一见到具有此类征貌的,反而能使我们更快的予以“一票否决”。当然,有些到代老件的釉面也会有凹陷,也会有土沁花。老件的凹陷以“下箍”相称最形象,其边沿如同两圆相切。关于土沁在元代釉里红器中有什么怪异的选择,以及有关土沁的几种不同风貌,笔者写有专篇,详细请见《每周一品》第180期附文。到代的出土器有些也会附有黄土迹,在一般的情况下,出土瓷器黄土的附着程度应该介于:水冲不掉,但又能够用手揩除,至多采用指甲剔除这么个范围。另有一种土锈,它呈圈点状态,不管如何用水揩洗都弄不掉,采用火烤也不脱落,而且圈点的外周蛤蜊光特浓。这种土锈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推断:一、其圈点状态应该不属涂刷、喷洒所能成形的;二、其水洗不掉则可判断这种土锈不会溶于水且与釉面粘着牢固;三、其火烤不脱则可证明土锈的成份中不含树脂、松香之类物料;四、仅仅圈点的外周出现蛤蜊光,可以排除真空镀膜作伪的可能。我们知道瓷器的出土风貌与其埋葬地复杂的地理和地质条件有关,可以说千变万化。埋葬地的土质若属于经河道冲刷而成的粗砂层区,粗砂层又富含自然化合物和自然元素,那古墓沉降后,这些矿物质是否会在所附着的釉面上环着粗砂粒(团)的外形实施转移和侵润?这些被转移的物质与所在釉面经漫长的岁月结合,尤其年年夏季对高温砂层的热量吸收,其粘着力肯定会相当牢固,在其周边渗出浓厚的五彩光晕也就成为可能。这是笔者对圈点状土锈成因的印象见解。我们不能排除当今仿家采用相似物质,在模拟以上环境中做出圈点状土锈,再经高温固化定形,但圈点周边会“长眼”的蛤蜊光晕和全器釉面蕴厚的包浆,还是应该绝非人为急就所能的。再说,即使土锈已仿制到惟妙惟肖,甚至完全一样,但也不等于真的元青花不应该有土锈,更不等于凡有土锈的即属伪品。

在与会众多的专家、学者面前谈元、明青花结晶斑,笔者的心中怎能不惴惴不安?本人仅为一名业余的古瓷收藏爱好者,“何德何能”!虽有建立私立博物馆、保护珍贵文物的良好愿望,无奈受“民间没有元青花”陈旧概念之束缚,受仿品泛滥,“没有什么不能仿”观点之打击,造成了地方政府对我建馆的报告至今不予批复,挫伤了我建馆的积极性。今日能随同陶瓷界的各位前辈参加这次有关民间元青花的研讨,实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望诸位多予指导,不吝赐教。限于本人各方面的水平,希大家对我文章在文字表达上言不达意之处多予理解,对本人利用青花结晶斑之非“原生”特性,并将它试用于鉴别元、明青花瓷这一努力,给予权威的论证。对于整个古瓷藏界来说,它绝对有利于筛选出民间已惨遭唾弃的部分元、明青花瓷,对于笔者个人来说,则有助我了却建馆心愿。

在民间有没有元青花这一问题上,凡有责任心的专家和学者都会看重事实,个别视而不见的也应该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承认的开始即为散失和流失的终止,让我们为保护先辈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弘扬祖国历史文化共同作点贡献。

鹧鸪斑建盏有什么特征?如何鉴别?


最近的一段时间内有很多的人都开始玩建盏,但是大多数都还只是入门新人,只是听说过鹧鸪斑建盏,对于具体的特点却不知道,那么,鹧鸪斑建盏有什么特征?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详细的总结下鹧鸪斑建盏的特点以及如何鉴别。

鹧鸪斑建盏的特点

1、花纹

鹧鸪斑建盏的花纹实际上和福建一带的鹧鸪鸟羽毛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才导致了名字的由来,通过这个方面是最容易进行辨识的,即便是新人也可以通过花纹来了解。

3、烧制的难度

鹧鸪斑建盏和其他的建盏相比在烧制难度上会高很多,十分的复杂和繁琐,在进行拉坯工艺的开展的时候,为了可以实现类似鹧鸪斑点那样的效果,所以在对原材料的挑选,以及对于火候的把控都会更加的严格,而其他的建盏在进行烧制的时候就不需要有这么高的要求。

如何鉴别鹧鸪斑建盏

1、看胎土

如果是优质的鹧鸪斑建盏的话,在选择胎土的时候一定是使用了十分优质的材料,一般来说所选择的坯土都是天然的含铁量高达7%以上的水吉黏土,同时在上了一次釉之后就会进行一次高温烧制,拥有严格的工艺要求。

2、观斑纹

如果是优质的鹧鸪盏在斑纹上一定是十分清晰的,而且工艺更加的细致,斑纹的完整度很高,在颜色上也是更加的鲜艳,纹理的过渡十分的协调。

3、看底款

从底款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是哪一个工艺师烧制的,同时还可以通过鹧鸪斑建盏的工艺来了解建盏的档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的方法只能够作为一个辅助判断的依据。

鹧鸪斑建盏和油滴建盏的区别

有很多的人对这两种建盏都无法分辨,实际上我们只需要掌握其中的一个特点就可以很好的进行分辨了,那就是如果鹧鸪斑建盏的话大多数颜色都是白斑或者黄斑的,同时在排列的时候具有一定的规则。而油滴建盏则是和油滴似的,在斑点的分布上会更加的分散一些,同时面积比较大,有一定的三维立体感。

鹧鸪斑建盏的特点和鉴别等方法就为大家介绍到此了,如果打算进行收藏的话,那么对于这些常识一定要了解,以免上当受骗。

鹧鸪斑盏鉴赏及价格参考:

1:宋天目鹧鸪斑白覆轮盏,尺寸:直径14.4厘米,估价:HKD 400,000 ~ 600,000,成交价: HKD 460,000 ,成交时间:2013.04.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3年春季拍卖会。

盏直口,釉厚垂于足上而止,其上鹧鸪斑如鹧鸪鸟羽毛,呈现出显著云状和块状斑点,犹如节日夜空的礼花般缤纷,口沿亦饰有白釉一周,应为护胎之用,此品种较其它建窑盏较少。宋代黄庭坚词中也曾吟咏道:“纤纤捧,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词中是说红巾翠袖,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金缕鹧鸪斑茶盏,侍奉身前,堪称一时雅事。

2:黑釉鹧鸪斑斗笠盏,尺寸:直径16.2厘米;高5.3厘米,估价:RMB 250,000 ~ 300,000,成交价: RMB 322,000 ,成交时间:2019.06.07,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9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带有斑彩和窑变装饰的黑釉瓷器,是吉州窑最具特色的产品之一。鹧鸪斑盏因其异美的装饰效果,颇受宋代品茗雅士所珍。《清异录》云:“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宋人黄庭坚在《满庭芳》中称赞道:“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此斗笠盏形制端庄周正,除圈足露胎外,通体罩施黑釉,底釉上施以浅色斑点,犹如鹧鸪鸟羽毛花纹,釉面与釉斑交相辉映,别具风韵,可谓盛茶上品。

3:北宋/金磁州窑系黑釉鹧鸪斑笠式盏,尺寸:直径12.4厘米,估价:USD 40,000 ~ 60,000,成交价: USD 197,000 ,成交时间:2016.03.17,拍卖公司: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亚洲艺术周。

4:宋当阳峪窑鹧鸪斑葵口盘,尺寸:高4厘米;直径17厘米,估价:RMB 10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172,500 ,成交时间:2018.07.08,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盘作六瓣葵花式,折腰,圈足,器形纤雅利落。胎质洁白,胎体匀薄,近口沿处削切成圆润细口。通体施紫金釉,釉面点缀以鹧鸪斑纹,斑纹从盘心向外发散,犹如流星飞速掠过天幕,酣畅淋漓,优雅迷人。同类风格器物可参阅乐从堂1200万拍出的“定窑黑釉鹧鸪斑葵式盘”。

5:南宋吉州鹧鸪釉盌,尺寸:径11.3厘米,估价:HKD 80,000 ~ 120,000,成交价: HKD 150,000 ,成交时间:2014.04.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4年春季拍卖会 。

6:南宋吉州窑鹧鸪斑纹盏,尺寸:直径14厘米,估价:HKD 100,000 ~ 120,000,成交价: HKD 118,000 ,成交时间:2018.10.02,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8秋季拍卖会。

盏呈斗笠式,成型周正。内外洒釉装饰,黑褐釉地上洒釉装饰,釉斑自然聚散,大小、形状不一,有的状如蝌蚪,有的仿若流星,色黄闪绿,乳浊不透明,釉层高出底釉。外壁施釉至足,截釉线十分齐整,显控釉能力精湛。底足为假圈足,露米黄色砂胎,似陶非陶。吉州窑器物由于胎釉的特征,品相上极易出现剥釉、崩磕等问题,保存完好者极为难得。本品品相完好,形正釉佳,不易得。

7:明以前建窑鹧鸪斑茶盏,尺寸:高7厘米;口径12.5厘米,估价:RMB 48,000 ~ 60,000,成交价: RMB 55,200 ,成交时间:2015.12.27,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秋季拍卖会。

该器物直口,收腹,圈足较浅。碗内满施黑釉,外壁施釉近底,釉层较厚并局部有垂挂,内外釉面满布银灰色的油滴斑,窑变色泽自然,在光亮处观察,似繁星点点,美不胜收,实为不可多得的一件建窑之作。建窑的黑釉茶碗就是诞生于建茶的故乡,是为建茶量身定做的器具,建窑茶碗在宋代曾作为贡品进入宫廷。

8:北宋/金黑釉鹧鸪斑纹盌,估价:USD 15,000 ~ 20,000,成交价: USD 43,750 ,成交时间:2018.09.12,拍卖公司:纽约蘇富比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秋季纽约亚洲艺术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免毫斑》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免毫斑》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大理石瓷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