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导航 >

官窑瓷鉴定:必须过乾隆瓷这一关

官窑瓷鉴定:必须过乾隆瓷这一关

瓷器鉴别 瓷砖 陶瓷文化

2020-02-03

瓷器鉴别。

随着古玩收藏品投资风潮愈演愈烈,在古陶瓷鉴定实践中,形形色色的鉴定专家鉴定古陶瓷年代的标准愈来愈宽松。

如元末明初洪武年的青花,文博界过去的界定标准比较模糊,统称元末明初青花。但拍卖行的鉴定专家如今鉴定时喜欢把这类收藏品年代往前靠,即鉴定为元青花,原因是元青花比明洪武青花更值钱,更可以拍出好价钱。

清顺治 青花树叶诗文盘

如明末崇祯清初顺治青花,海外收藏界过去也难分清明末崇祯、清初顺治的青花,统称明末清初青花。但收藏界的鉴定专家如今鉴定时喜欢把这类收藏品年代也往前靠,即鉴定为明崇祯青花,原因是明青花收藏品位终究比清青花的价格要稍高些。

如清末民初瓷器,传统收藏家很少赏玩,如今大量新中国成立后旧仿、改革开放之后高仿的瓷器,大都被古玩商家说成是民国的,即行话所说:“民国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那么,真品民国瓷也都往前靠,笼统地称为清末的,因为清末与民初民窑瓷器价格本身就差不多。不过这里有一个特例:因民国年间景德镇“珠山八友”彩绘瓷的出现,民国新粉彩精品艺术价值高于清末民窑粉彩。把民国新粉彩说成是清末的,反而会弄巧成拙。

以上所说的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清末民初瓷器,本身就存在难鉴定的问题,这原都属于古陶瓷学术上的问题,收藏界过去很少有人为之钻牛角尖、较真劲,非要弄清楚到底为何朝何代瓷器。因为两个朝代交界,或许仅隔一年、仅隔一天。如收藏界常见到有人为一件花瓶是宣统瓷还是民国瓷争论不休,旁边有人说了一句“清朝与民国只相差一天”,争论双方哑口无言了。其实,同样的瓷土、釉彩原料,同一个工匠,同一个瓷窑,在明末做好坯、挂好釉,在清初烧成的多得是。此类器物,虽有年份之分,但其工艺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却是相似的,没必要较真,非要搞清楚不可。

但古陶瓷收藏绝对需要搞清楚的有两个要点:一要辨清清乾隆器真伪;二要辨清清乾隆官窑器真伪。

其一,我们需要重视的是:

不少有文物商店背景的古玩商家,如今在拍卖行当家,他们把过去鉴定为清嘉庆、道光青花五彩典型器都说成是清乾隆器,因为这里面两者的收藏品经济价值之评估大不相同。

原因是清乾隆年间是中国古代陶瓷的高峰期,20世纪50年代文物主管部门发文规定:

清乾隆60年前的古陶瓷不能出口。这就界定了一条乾隆古玩文物出口标准线。此外,当年老古玩家只玩乾隆以上的瓷器,乾隆以下的瓷器少有人重视收藏。即在古玩行,乾隆瓷器价格一般要高过嘉庆、道光器一倍左右,这是古玩行的传统行情。如今拍卖时把嘉庆、道光器鉴定成乾隆器,其价值就会翻一倍左右。

所以,古陶瓷收藏者如能辨得清乾隆器真伪,才‘算真正开始人古玩行门了。识不识乾隆器,识不识乾隆以上瓷,是玩古陶瓷的一条专业鉴定底线。

其二,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如今不少有北京琉璃厂古玩街买卖关系的后代收藏家把大量民国年间北京琉璃厂细瓷店卖给外国人的出口仿官窑器“海归回来”,送进中国国内著名的拍卖行拍卖,且大多高奏凯歌,成交价高达数十万、数百万元一件。需要说明的是,民国北京琉璃厂细瓷店精仿官窑器,非顶级高手不能辨伪。如今最早的民国仿官窑器也已有近百年历史,随着岁月流逝,那批瓷器表面上也都闪出蛤蜊光,闪出岁月的光晕,不熟悉那段仿制史的收藏者很难分辨得清。

清三代官窑瓷里,乾隆瓷的器型、釉水、纹饰变化最多,产量最多,故民国期间仿制品数量也最多。以1:1000的仿制比例计算,把当年天津专仿官窑瓷的同泰祥等名号仿制品加起来,仅官窑民国细瓷仿品就有多少件,一算便心知片l:明。21世纪后中国内地中小拍卖行拍卖的所谓清乾隆官窑瓷,90%是聊品,或许10%被一般瓷器专家鉴定为真品的官窑瓷中,又有50%是海归回流的民国细瓷仿品或留存于内地的民国细瓷仿品。

出土及传世的文物属国家所有,个人只有短暂的保管权、使用权、观赏权,这是文物保护常识。据一项非正式公布数据记录:

在上海,文革前被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一二级文物官窑瓷,民间仅存300件左右。按中国民间收藏界较公认的一种推测:国家所藏的文物与民间秘藏的文物数量,比例为1:1。以这种比例为基础,让我们回想一下:从1993年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开始拍卖书画古玩以来,上海的朵云轩、敬华、崇源、上海国拍、东方国拍、上海新世纪、嘉泰、上海拍卖行等拍卖公司举办的古玩瓷杂拍卖会,已拍卖了多少件官窑瓷?据了解,2000年前,海外回流官窑瓷还很少见,北京嘉德、瀚海拍卖公司新世纪后拍卖的官窑瓷,较大部分是由上海民间收藏家提供的,那么上海民间收藏家旧藏的官窑瓷(从拍卖会上新拍回的官窑瓷不算)还剩多少呢?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上海的朵云轩、东方国拍、上海工美拍卖公司等在新世纪后已少见或已取消瓷器杂件专场拍卖会。改制的上海敬华及上海崇源、上海国拍,虽设有瓷器杂件拍卖专场,但每场拍卖会,官窑瓷真品仅有儿件?这就等于告诉我们:如今知名的拍卖公司,想举办一场官窑瓷器、民窑精品瓷器专场,在民问征集拍品越来越困难了。虽然新世纪后,原上海敬华一亮相,就跻身中国拍卖官窑瓷公司行列的前三位(另两家为北京嘉德、北京瀚海),但知情者都知道,上海敬华当年拍卖的官窑瓷主要为上海文物商店库存旧藏,民间收藏家提供的官窑瓷拍品比例不大。

当然,还有一种收藏拍卖现象:收藏家拍下一件拍品,数月数年后转手让另一家拍卖公司再拍卖。但这种现象在一!5画拍卖界非常多见,在官窑瓷拍卖界并不普遍。我们可以仔细对照京沪著名拍卖公司的拍卖画册,同一件官窑瓷的换手拍卖率并不高,即至少有一半以上富翁买家把花几十万、几百万元拍进的官窑瓷暂时秘藏起来了。

民间旧藏的官窑瓷拍品资源基本上已枯竭,民间拍卖回来的新藏官窑瓷又重新开始被秘藏,这是当今艺术品拍卖会上难见官窑瓷真品的主要原因。

随着原国营的拍卖公司纷纷改制为股份制,不少私营拍卖公司和私人承包的拍卖公司里的个别人,越来越不顾商业道德。新世纪后,为弥补征集不到民间官窑器拍品的缺憾,有些人开始往景德镇跑,成批定制高仿官窑瓷,冒充真品,并印制成精品画册,愚弄财大气粗的所谓官窑瓷收藏者。暗箱操作者大都美其名曰为从海外征集回来的,而上当受骗者不计其数。

以上介绍了新世纪后中国拍卖界拍卖官窑瓷的状况,是想提醒官窑瓷追求者,官窑瓷市场有风险,人市请谨慎。如想收藏乾隆以上的官窑瓷,先要学会识别新世纪后高仿乾隆官窑瓷,重点要学会识别民国年间精仿乾隆官窑瓷,然后你才可以上拍卖会参与竞拍真品乾隆官窑瓷。TAoCI52.cOM

总之,“能否识别清乾隆民窑瓷”为民窑器鉴定标准线。

“能否识别清乾隆官窑瓷”为官窑瓷鉴定标准线。原因是:清乾隆年间是中国古陶瓷工艺的集大成时期,创新工艺达到繁荣期,估古工艺也达到顶峰期。如收藏元明清彩瓷,赏玩清乾隆以上彩瓷最有收藏价值;拍卖元明清彩瓷,拍卖清乾隆以上彩瓷最有经济价值。为何几十年来中国文物部门及海关,规定凡清乾隆60年以前的古玩瓷器等不允许出口,原因也在此。

这是文博界、收藏界一道公认的收藏、鉴定、出口标准线。

为此,笔者凭30年古陶瓷收藏实践,拟定这样一条古陶瓷收藏标准线:一名古陶瓷收藏者,如分辨不清楚元末明初、明末清初、清末民初的古陶瓷不要紧,但你必须要过鉴定清乾隆瓷这道关。

会识别清乾隆以上民窑瓷,你才算真正的古陶瓷收藏者;会辨别清乾隆以上官窑瓷,你才能成为真正的古陶瓷收藏家。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官窑瓷珍品找人鉴定有诀窍


中国历代贡瓷、宫廷瓷、官窑瓷及清末民国至当代的类官窑瓷、名人名家瓷的瓷器鉴定可分成几大板块。

第一板块:唐五代秘色釉瓷、宋五大名窑瓷、元枢府窑卵白釉瓷等元代以前的贡瓷、宫廷瓷之鉴定,在我国文博界早已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鉴定体系,且故宫博物院等收藏已成系列。如有此类祖传或出土瓷器者,可找北京及各地的博物馆专家鉴定最可靠。鉴定权威机构: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各地省市级博物馆。

第二板块:明清官窑彩瓷之鉴定,在我国古玩界也早已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鉴定体系,且明清官窑瓷买卖过去多在文物商店、古玩市场进行。如有此类瓷器,找官方文物商店系统的专家及民间老古玩商鉴定最可信。

明宣德青花梵文罐

鉴定权威参考书为原古玩行学徒、现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专家的耿宝昌所著《明清瓷器鉴定》等。

第三板块:清末景德镇官窑关闭之后,一批宫廷瓷画师所画的浅绛彩以及珠山八友的瓷画作品,代表了那个时代的陶艺最高水准,可誉为类官窑瓷。但类官窑瓷中的清末浅绛彩、民国珠山八友彩绘瓷、当代红色官窑瓷及名人名瓷收藏等,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收藏体系,其收藏者仍属于地域性。故如有此类瓷器者,找景德镇陶瓷专家鉴定最放心。

第四板块:那么官窑里的官窑宋五大名窑里的宋汝窑瓷找谁鉴定?宋汝窑瓷是中国青瓷之魁、宋朝官窑瓷之首,由于1987年才正式考古发掘出窑场遗址,_且文博界关于“汴京官窑”是否存在,是否就是“宜政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之御汝窑,争议不断。文博界公认传世宋汝窑瓷仅七八十件,多藏于博物馆。而民汝窑瓷片至少已出土数十万片。宋宫廷指令汝州烧造供御青瓷,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而宋朝当年“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的“出卖”宋汝窑瓷,古玩界称之为宋汝窑剔窑器,如今也多有出土。所以,鉴定宋汝窑瓷最具权威的应该是一批长年亲临汝窑遗址考古发掘第一线的河南省汝瓷专家,而不是隐身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处的专家。

第五板块:民窑里的具官窑品质的元青花瓷找谁鉴定?元青花是当代民间陶瓷界收藏的热点,2005年7月佳士得伦敦拍卖会创下“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2.3亿元的世界拍卖纪录。中国国内民问陶瓷界连续举办了两次“元青花国际研讨会”,其发起人是上海社科院学者、博士生导师、民间元青花收藏研究者许明先生等。按照文博界的传统说法,国内外博物馆仅藏中国元青花300余件。但中国民间收藏界近年来公开收藏展示出来的标明为“元青花”的收藏品己达数百上千件,当然真伪有待鉴定、探讨。元青花是景德镇民窑供外销生产的民窑器,其精品多由西亚宫廷收藏,笔者以为其“民窑性质,官窑品质”,可称之为民窑瓷里的“官窑”器。元青花精品收藏最多的为土耳其托普卡比宫博物馆、伊朗阿特别尔神庙伊朗国家博物馆等。故元青花精品器真伪对照、鉴定最权威的地点,海外是在土耳其、伊朗的博物馆;国内应该是在出土产地博物馆,元青花出土器鉴定,最有发言权的是景德镇元青花窑址考古发掘专家。明清故宫没有收藏过一件元青花,如今故宫所藏元青花也多是新中国成立后文博系统调拨的。

因为当代文博界关于宋汝窑的研究刚起步、元青花研究还没有成熟,中国古陶瓷研究最权威的故宫博物院里,也没有一位真正顶级权威的宋汝瓷专家、元青花专家。所以,民间古陶瓷收藏界在宋汝瓷、元青花学术鉴定研究上,叫板北京故官古陶瓷专家,这是中国古陶瓷学术鉴定、理论研究的新动向、新气象,尤其令民间收藏界人士雀跃,看到业余古陶瓷学术研究的希望。

第六板块:杂窑、小窑、偏窑瓷找谁鉴定?除以上所列几大板块的瓷器鉴定找相关专家之外,宋耀州窑、宋建窑、宋元明龙泉窑等都曾生产过“贡瓷”、“宫器”,这些“贡瓷”、“宫器”,也可找最有发言权的各产地的博物馆专家鉴定。古陶瓷收藏圈内最难鉴定的器物实际就是那些各地杂窑、小窑、偏窑出产的瓷器。很多杂窑器物,连年老的顶级古陶瓷鉴定权威都没有见过。俗话说“书画人门难,进门易;陶瓷人门易,进门难”,难就难在对历代各地杂窑、小窑、偏窑器物的鉴定。笔者的经验是,此类器物找出产地的古陶瓷行家、古陶瓷商贩鉴定最合适,因为他们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条件。最终的鉴定参考意见以出产地、出土发掘地的古陶瓷专家、古陶瓷商贩的鉴定意见为准,千万别轻信所谓的古陶瓷权威说此类器物“有意思”、“蛮好玩”、“很精彩”等胡言。

“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古陶瓷界没有全能的鉴定大师,只有各有专长的鉴定专家。为此告诫收藏者:何种何类瓷器,就该找何种何类瓷器专家鉴定最具权威性。

至于一般仅花数百数千元收进来的普通收藏品,不想以数十万、数百万元送拍卖行拍卖的珍贵藏品,只要找古玩圈的鉴定专家鉴定一下即可。大可不必兴师动众,惊动国内古陶瓷界的权威、博物馆的专家、收藏界的名家。因为唯有国宝级的、一二级文物以上的宋五大名窑、官窑瓷器,才值得买机票、订宾馆、请专家、设盛宴,招待权威人士为你的收藏品作权威鉴定、权威宣传。

俗话说:舍得大付出,才会获得大收获,对于企业界里的收藏家们来说,古玩的收藏鉴定拍卖与企业新产品先期投资研发、中期生产、后期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链产生的品牌效应,其实也是相似的。

艺术品鉴定是一种文化学术行为,而艺术品拍卖,却主要是一种商业行为。而商业行为,就要依据商业潜规则进行。个人赏玩的收藏品,可以请亲朋好友专家免费鉴定,如想在拍卖会前造势,想高价、天价拍卖掉自己的收藏品,最好先花钱请一名艺术品经纪人来操作,因为投人与产出比是相对应的。如果你想在拍卖会上赢利十万元却不想花数千上万元鉴定费及拍卖画册宣传版面费,你想赢利百万元却不承诺拍卖赢利后与经纪人按10%至30%以上的比例分成,可能你会投机成功一次,但经纪人不会再上当受骗第二次。

为何很多民间收藏家抱怨自己的收藏品比人家的品相好、格调高,人家的收藏品不但能进人拍卖会,而且能拍出高价,而自己的收藏品连拍卖公司的小门也进不去。原因就是他们不熟悉种种艺术品拍卖潜规则,“想拍卖,找不到北”。

文化收藏有文化收藏的乐趣,投资收藏有投资收藏的窍门,古陶瓷藏品找人鉴定,因鉴定目的不同,其鉴定方法及鉴定程序也不相同。其中奥秘,多也!古玩之河,深也!

找实力派鉴定专家鉴定最可靠陶器与瓷器

虽然统称为“陶瓷”。但赏玩陶器者,一般都懂得些瓷器知识,因为当代人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瓷器。从使用日用瓷器到赏玩现代艺术瓷,从收藏古代瓷器到收藏古代陶器,这似乎已成了一条陶瓷收藏的规律。

虽然陶是瓷的源头,但赏玩收藏陶瓷者,多是从瓷器开始的。

然而,重点赏玩瓷器者,并不一定懂得陶器。其从赏玩新瓷着手,到收藏赏玩古代瓷器就戛然而止了。

仅仅赏玩收藏瓷器的人,收藏圈内主要分为三类:其一,专赏玩收藏当代名人名瓷者;其二,专赏玩收藏明清青花彩瓷者;其三,专赏玩收藏魏晋、唐宋、辽金及元代老窑瓷者。如今我们统称的陶瓷收藏家,还可以分得更细。如明清青花专题收藏家,明清单色釉专题收藏家,明清五彩、粉彩、珐琅彩专题收藏家等。笔者如此细分,是想说明一个浅显的道理: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学科分类,各显神通。

在当今收藏社会,“陶瓷专家”仅仅是一个统称,不要找到什么陶瓷藏品,就都去找某一位“陶瓷专家”鉴定,仿佛名声在外的权威“陶瓷专家”鉴定任何陶瓷藏品都能一锤定音一样,迷信权威。

在文博界,有考古学术背景的专家,如已故的陈万里及冯先铭等陶瓷历史考古派的弟子们,鉴定出土的远古、高古陶器和高古老窑瓷器更游刃有余。有古玩行古陶瓷经营背景的专家,如北京已故的孙流洲及耿宝昌、上海的薛贵笙等陶瓷传统鉴定派的弟子们,鉴定明清彩瓷更得心应手。而鉴定当代陶瓷界最难鉴定的以假乱真的高仿瓷,是当代那些仿古瓷高手及策划经营者们最拿手。

中国当代屈指可数的专业古陶瓷鉴定大家,以个人的学术成果及鉴定经验、个人的学识修养及人格魅力,受到古陶瓷收藏者们的追捧、爱戴、崇敬,这是礼仪之邦尊老敬老的传统。遗憾的是,当代古玩书画艺术品拍卖界的一些炒作者,为谋取巨大的商业利益,到处打起顶级权威专家的牌子,把那些年老的超级鉴定巨星当摆设,当推销高仿瓷的道具,尤其利用年老体弱的老专家鉴定时一时眼花的疏忽,把惟妙惟肖的高仿品推销给那些腰缠万贯的收藏企业家。

其实,找实力派鉴定专家鉴定才最可靠。如青瓷找青瓷实力派鉴定专家,青花找青花实力派鉴定专家,彩陶找彩陶实力派鉴定专家等。因为陶瓷这个大项里,也有各专业分工,迷信某一位全能的古陶瓷鉴定专家鉴定,才是找人鉴定的误区。

真假官窑瓷


章用秀

明清官窑瓷器是中国陶瓷器物的珍品,向为收藏家和富贵人家所青睐。因其金贵,民国时期明清官窑仿品屡屡现身。当年,天津锅店街的同泰祥便精于此道,其所出真假难辨,扑朔迷离,给收藏界造成极大的危害。

同泰祥仿明清官窑瓷器比北京前门大街德泰之所仿,色彩、品种要多,数量也大,国内外现存明清官窑瓷器中的赝品,不少是同泰祥于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在景德镇仿制的。20年代中后期,居住在天津租界地的官僚政客和大户人家,包括溥仪,庆王爷的后裔,军机大臣那桐,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黎元洪,湖北督军王占元,江苏督军李纯,还有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相、吴俊升等人,都买过同泰祥的仿官窑瓷器。

据说同泰祥为溥仪烧制过“水燉”和白瓷祭器,书写“宣统年制”款识。水燉是一种早已不见的餐具,下部像盘子,上部有屉,屉和盘都是双层空心,可注入热水,用以保持菜肴常温。张园里的仆人也大量购买仿官窑器,用以调换溥仪从宫里带来的真东西。

清廷内务府总管文索的后代,人称“曾二”,住在英租界。此人拥有不少真正的明清官窑器,可他还是到同泰祥购买仿制品,以赝品充真品,唬那些行伍出身的军阀老粗。汤玉麟没那么多真正的官窑瓷器做陈设,便从同泰祥买来大批的仿官窑器,摆起来壮门面。江西督军陈光远,财产逾千万,他的大儿子也经常去同泰祥选购仿制的明清官窑器。同泰祥的徒弟们称呼他“陈大少爷”。李善人家、正兴德穆家、长源杨家、益德王家、振德黄家、元隆孙家等也都是同泰祥的主顾。元隆孙家有位姑娘出嫁,在同泰祥订制瓷器嫁妆一百件,一百件瓷器都绘有《百子图》。

现在看来,当时购买同泰祥瓷器的,有的是知假买假,以假官窑作装点,或用赝品充真品取乐儿耍人,有的实属上当受骗,不少人为此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有一位叫沈吉甫的老先生,是颇有名气的收藏家。他从1900年至1931年,先后搜集历代名贵瓷器达千余件。沈老眼力很强,收藏明清瓷器讲究釉色、彩头,一般瓷器他都看不上眼。可是,1932年春天,他在天津英租界一幢小楼赋闲时却上了大当。那天有人带来一件黄包袱,包着一只锦匣,匣里软囊卧着一件精美的珐琅彩瓶。这只彩瓶,胎质洁白,薄如蛋壳;锦匣的名签编号,都是宫里的标志。本主说还有十几件这样的瓷器。不久又拿来十几件黄包袱。沈吉甫将彩瓶一一观赏,最后以10万元代价全部买下。沈老兴致勃勃,请来北平几位朋友来津观赏,但几位鉴赏家都没表态。一看他们的态度,沈吉甫明白了。他送走了朋友,拿出放大镜细细观察,这才发现所谓乾隆珐琅彩瓶胎骨薄,手头轻,彩质也不够精细。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天津锅店街同泰祥细瓷店在景德镇仿制的。沈吉甫越想越气,盛怒之下,把那些瓷器摔了个粉碎。

古瓷鉴定方法之一——『容重』测试


收藏界都在呼吁用现代科学技术鉴定古瓷。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传统鉴定方法在高仿技术发达的今天,鉴别真假古董已略显吃力,所以人们寄托于有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来准确地判断古瓷器的真伪。

从物理学基本原理出发,笔者对不同年代、不同窑口的瓷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不同胎质由不同成分的物质组成。不同组分的成器必有不同的容重。造假者虽然仿外形、仿色彩,但仿胎质的组成配比是难的,所以他们也从未想到过不同胎质的制成品应有多大的容重。这是仿制者留下的一个空白,也正是我们鉴定人可以掌握这一点来识别真伪的方法。当然,仅仅凭这一点是不可以就完全认定是真的,但却可以凭这一点说明它是仿品。也就是真的假的可以初步判别其大致方向,再补充其他因素来完全证实,这才是求实的态度。

容重是指其物体单位体积中所占有的重量,即用克/立方厘米表示。容重与密度相关,密度大容重也大,密度小容重也小。容重与比重有同一对应值,不过比重没有“因次”,是一个纯数值,而容重为有“因次”的值,用克/立方厘米表示,这只是个概念问题,一般人容易把容重与比重混为一谈。

用容重来判别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的瓷器的思路是从玉器的辨别方法而得来。笔者曾经研究过玉器种别的测定方法,发现不同玉种有两个基本点是不同的,即硬度和容重不同。如缅甸玉的硬度为7,容重为3.3—3.5;和田玉硬度为6,容重为3.0—2.8;南阳玉硬度为4—5,容重为2.6以下……容重的区别是任何玉石无法取代的,做假玉的人更是做不到,仅凭这一点就可以判别是哪个范围的玉。因此,瓷胎也是由矿物质不同元素组成,也会各有各的容重,一时无法取代。

怎样测试瓷器的容重,有一定的难度。有的瓷器体积过大,不好测试,可又不能将其打碎。一般测小件为好。如果非要测大件就须用大的容器和大的衡器。一般测中小件器物可用称500克的小秤和一个水桶作容器即可。测的方法是这样:用三根木条竹竿 作一个三角架,架高一米左右,将秤的提绳吊在三角架交叉处,以便称物时稳定,不会上下移动,秤下放盛满水的水桶,相距30厘米左右,再准备细线若干尺,其方法按水静力学原理测定。

测试:1、将被测瓷器如小碗,小瓶 在秤上称出重量xx克,记下这个数据叫“G 干”。

2,把被测物用细线捆好,悬挂在秤盘底下,并让其浸入容器水桶 的水中悬空不动不露出水面,也不触及底部 ,称出此时之重量为“G水”。

3,G干-G水=V体积 即该器物的实际大小。

4,容重计算式;G干/G干—G干 =容重E 。

公式G干一G水=V,看起来是错的,但是,只能从水静力学原理来说才是可以成立的。这个含意叫“物体在水中失去的重量G干一G水 相当于= 物体的体积V ——即产生的浮力。故这个公式也只用于这种特定条件下。如果要证明它,则要花费繁杂的演算才能说清楚的,这里就不详述了。

这就是想要知道的该器物的“E”。

当我们若测出许多真器、仿器、明、清时代的瓷器和现代瓷器等不同的“E”时,便可对照找出是什么时期的真品还是仿品了。

下面是我测出的某些数据:

宋代汝窑瓷 E=2.00—2.045 现代白瓷 E=2.40

宋代官瓷 E=2.27 仿南宋官瓷 E=2.44

宋代均、定、建瓷 E=2.20--2.30

仿汝瓷 E=2.30---2.40

元代青花和釉里 E=2.00--2.10 仿黑定 E=2.5

洪武瓷 仿洪武瓷 E---2.34

永乐青花 E=2.29 仿宣德青花 E-2.30

明代宣德青花 E:2.05—2.10 仿康熙青花 E=2.30

明成化斗彩 E=2.20 仿雍正瓷 E=2.40

明万历青花 E=2.14 仿乾隆瓷 E=2.3—2.4

清康熙青花 E=2.10 清雍正斗彩 E=2.23

消雍正脱胎瓷 E=2.11 乾隆红釉瓷 E=2.17

乾隆粉彩 E=2.25

根据笔者对宋瓷、元瓷、明瓷和清三代瓷的批量测试,发现一个规律性的结论:

凡古瓷真品的胎体容重均不超过2.27至2.30,个别深色胎的容重稍大一些,也都在2.30以下。其中对仿品近几年仿制 也进行对比测试无论是仿汝、仿定、仿宫、仿元、仿明和仿清的瓷品,它们的容重都比较大,最小的在2.30以上,有2.40至2.50的,所以把界定值定在2.30较为适合。即真品的E应在2.30以下,仿品E在2.3--2.40之间。这就明显地量化了鉴别真、仿品的依据。

那种用手一掂“不是轻了便是重了”的模糊概念相形之下则无立足之地了。也许有人会跟反对“气泡鉴定法”一样来反对这种方法,说“我一件古瓷其容重很大,在2.4—2.5之间,你这个方法不对”对不对不必争论,现只能说:“你那个容重大的东西可能就不是真品。”

我们凭什么说E大就是仿的﹖E小就是真的﹖

首先我应指出这只是一个发现。是从真品和仿品分别测试之后,才发现这个规律,这不是想当然的,而是客观存在的。在鉴定问题上很难统一,各自掌握一种方法,允许存在异同并不奇怪。

再从具体情况分析:

一、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域不同,其胎泥矿床物质的组成也不完全相同,故不同地区、不同窑口所用的瓷矿土各有差异,当然不会有与现代完全相同的矿土。

二、各时期操作方法不同,过去是人工手揉、脚踩拌泥,最好的仅是水碓打土,其颗粒细度和密度远不如当今机械压碾搅拌的密实。

三、烧成后放置和使用久远经过受力、受热和风化等过程,瓷胎必然膨胀、开裂、老化和疏松。疏松之后的瓷胎必然密度变小、体积变大、容重比现代仿品要小。

就是这个道理,应该可以理解。用这个方法来判定真伪应该是可行的。

一来方法简单,容易操作;

二来判别准确,完全可信。

当然也许有个别特例,但总比“老化系数测定法”更胜一筹。它是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这对促进科学技术鉴瓷是一种有益的探讨,希望有此兴趣的人共同合作,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

明宣德青花瓷鉴定之一瓷质细腻 宣德瓷多橘皮纹


收藏界的爱好者都知道,某人若有一件永乐或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是让人羡慕的。如果说永乐为明代瓷器的开始和发展时期,宣德则为明代瓷器的鼎盛期,它在我国瓷器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今日,中国古玩收藏鉴赏研究会会长卢鹤寿就宣德青花的鉴定要点为广大读者支招。

造型:宣德青花瓷以胎土淘炼精细、造型工整凝重、釉汁匀净、器型多样、青花浓艳,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这个时期的瓷器不但继承了前朝传统,还兼收了阿拉伯铜器文化的因素,大胆创新烧制了许多独特新颖的器具。目前世上多见的有梅瓶、天球瓶、玉壶春瓶、八角烛台、葵瓣口碗、卧足碗、菱花口碗、大盘、扁壶、折沿盆等。器物多为圆足,外墙内敛、里墙外斜,足端棱角状呈现梯形,用手很难抓起,此后的仿制者多不具备这些特征。

胎釉:宣德时期瓷质细腻,胎体坚致,大件器多为厚胎,底无釉,砂底、露胎处常见尖石红斑,光滑自然无旋纹。瓶罐接口明显,虽制作精良,但仔细观察仍能看出衔接痕。多橘皮纹是宣德瓷器的突出特征。釉面均匀细润、白中泛青,呈“亮青釉”。器身器足边际、棱角等转折处,常现水绿色积釉。中小器物底足多施釉,但同器身色泽有别。同永乐青花瓷器一样,宣德青花使用的青料多为进口料,浓艳深沉,有晕散现象,且有自然形成的黑褐色铁锈斑,深处钻入胎骨,用手触摸有凹凸感。当然,同时期也有国产料,发色淡雅无锈斑,时有流散,致使纹饰有模糊不清的现象。

乾隆官窑瓷器豆


豆是中国古代的盛食器,专备盛放腌菜、肉酱等和味品的器皿。青铜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是青铜礼器中的一种重要器物,常以偶数出现,故有“鼎俎奇而笾豆偶”的说法。 后来各朝各代都有仿造青铜器豆的瓷器,比如越窑青瓷,清代青花瓷珐琅彩等。今天样子收藏介绍一下乾隆官窑龙豆瓷器。

乾隆官窑青花海水龙豆

清乾隆 高18.2cm 口径23.1cm 底径17.7cm

胎体厚重,器形挺拔。直壁浅腹,下承高足,足内中空,外撇。盘内外施白釉,釉质润泽。

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

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清,口径10cm,底径9.5cm,高21cm。

枢府瓷:难得的元代官窑瓷


继元代青花瓷在古玩艺术品拍卖市场创出天价后,始烧于同一朝代却与青花风格截然不同的“枢府瓷”也日渐受到收藏界关注。

枢府瓷”色白微青,存世量极为稀少,不说拥有一件,就是能够近距离观赏一下,与其零距离接触一回都要随缘。收藏界更有着“收十件明代、清代官窑瓷器易,找一件枢府瓷难”的说法。

要说“枢府”是枢密院的简称。而枢密院,则是元代中央政府的一个重要直属机构,主管军事于外交。小小瓷器何以用枢密院命名,说法纷繁,这也为枢府瓷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元代官窑瓷,大气精绝

坊间一般认为元代的开国皇帝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他的众多继位者也都粗狂彪悍,尚武善骑射,对瓷器却没有太大的兴趣,因而没设官窑,也谈不上元代有官窑瓷器。显然,这样的结论过于武断。因为成吉思汗的后人、皇位继承者不仅关注瓷器的生产,且确有官方的瓷场(至少是官搭民烧)。要说统治者倘若不予以重视,元青花是不可能出现的。

而那些高质量的、带有包括五爪龙纹在内的印有福禄、太禧、万寿、枢府等字样的枢府瓷就是当时的官窑瓷器。这些瓷器的最初烧造地点现在已经找到——景德镇南岸的刘家坞,大量带有龙纹、凤纹并有太禧、万寿、枢府等文字的瓷片被挖掘出来,当然,还有窑具。

在当时,瓷器上所印的文字取决于哪个部门定烧。例如瓷器上印有“枢府”,就是“枢密院”定烧的,太禧、万寿就是宫廷定烧的。至于这些卵白色的瓷器为什么不叫太禧瓷、万寿瓷,而统称“枢府瓷”,倒成了一个不解之谜。有收藏爱好者认为:有些迷不解开更好,让这种精美的瓷器永远披着神秘的色彩,更让人爱不释手。

现在我们知道的是,那些质量好的至正型元青花在过去主要供出口用,部分枢府瓷则是宫廷用瓷。显而易见,枢府瓷同样值得关注和投资。

枢府瓷的鉴赏与收藏

元代尚蓝、也尚白。青花瓷艳俗一些,白色的枢府瓷倒尽显高贵典雅。

原来以骑射为主旋律的成吉思汗及其后人入主中原以后,逐渐与讲究含蓄的汉文化融为一体,从他们选用的单色釉白色瓷器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两宋期间,受到皇帝青睐的五大名窑官窑瓷器,除了钧窑外皆为单色釉。元统治者与宋统治者审美情趣几乎相同。若能有幸拥有一件这种卵白色的瓷器,便能抚摸一段波澜壮阔,曲折迷离,蒙汉和谐共进的历史。

枢府瓷白中泛青,个别微黄,乳浊釉,基本失透。这些瓷器的制作都十分精良,以印花为主。在花纹中,往往能找到太禧、枢府、万寿等字样。这些文字经常分开印制,如“太禧”两字,“太”字在器物的左边,“禧”字就要在器物的右边找了。

这种器物的釉色烧制前粘稠度较大,釉下模印的纹饰显得不太清晰。若图案清晰,釉色透明就有赝品的可能。

枢府瓷上的纹饰主要有植物类、动物类、几何形状等。其中,最为珍贵的要数龙纹与凤纹。这些龙有三爪的、四爪的,甚至五爪的,当然有数五爪的最为珍贵。五爪龙,只有九五之尊的皇帝或位高权重的皇亲国戚才能拥有和使用。有些五爪龙还伴有凤的身影,那就更珍贵了,这给收藏者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这种带着神秘色彩的枢府瓷存世量极为稀少,在拍卖会上几乎不见出现,也鲜有成交记录。古陶瓷爱好者要想拥有一件,有时缘分显得更重要。

北宋官窑瓷款式鉴别


北宋官窑瓷器款识多达数种,因专烧宫廷用瓷,产量很少,故传品也极少。

我国于1986年年底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发现了官汝窑的遗址,次年又进行局部发掘,从而揭开了官汝窑的神秘面纱。原来宝丰县宋时属汝州。应该说,汝州地区的窑瓷包括临汝县和宝丰县等都可统称为“汝窑”。汝窑系接受宫廷下达的任务而烧造,故产品十分精美,可统称为“官汝窑”。

官汝窑为北宋宫廷烧造,年代很短,约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时(公元1100年至1125年)的20多年间。汝窑器极为珍贵,仅见铭文,一为“奉华”,凡带“奉华”字铭的宫廷用瓷都是当时“奉华堂”的专用品。还有一种铭文刻一“蔡”字,是用黑釉写的。“蔡”字铭文物主的姓氏无疑,宋代蔡家能收藏汝窑瓷器的可能是当时的太师蔡京。再一种铭文是用金色写成的诗词:“雅怀素,态向间中天,与风流标格……”。由此可见,汝窑和修内司窑专烧宫廷用瓷,可统称为北宋官窑。北宋官窑除上述款识外,还有“官”字款,亦有三种形式:刻“官”字款、凸“官”字款,这两种都是楷书款,还有一种凸官“官”篆字款。总之,北宋官窑是专指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官窑,宫廷用瓷器物的款识,有“修内司窑”、“官窑内造”、“奉华”、“蔡”、“官”等字款,都可统称为北宋官窑瓷字款。

从传世款识的瓷品实物来看,其共同特点是:

1、从造型来看,瓷器的品种和造型有宫廷的陈设瓷和日用瓷,如弦纹三足炉、贯耳瓶、葫芦瓶、玉壶春瓶以及花式的洗、盘、碗、碟等。官窑器造型素雅端正,仿似古玉器;日用品非常讲究,制作精巧,气度不凡。

2、官窑的胎泥淘得精细,胎质细润,由于泥中含有一种铁质成分,使胎色有多种,釉色有浅灰色、灰色、粉青色、天青色、淡黄色等,釉面因传世已久,不很光亮,一般都有细密开片,无纹片极少见。宫廷官窑器十分讲究,官窑釉以玛瑙屑作为原料,民间一般不会使用这种昂贵的原料。官窑器以美丽的釉色、精湛的制瓷工艺和特殊的支烧方法而称誉于世。

3、官窑中的汝窑烧和吉祥主法有两种,一种是支钉烧造;一种以垫圈、垫饼垫烧。采用支钉烧造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留有细小的支钉痕;支钉烧大多为3个、5个或6个。可以认为凡传世的北宋汝窑瓷器物的器底都有支钉痕迹,无一例外。

如何鉴赏汝官窑瓷


不久前,一件汝官窑粉青釉鸳鸯水滴在河南拍出了1050万元的高价,这给国内收藏和研究汝官窑等高古瓷艺术品的人士以莫大鼓舞,增强了人们想了解汝官窑的兴趣。

我们鉴赏收藏某件汝官窑器,主要是鉴赏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研究中国高古陶瓷文化的深刻内涵,尤其汝官窑瓷在《清波杂记》中载,就是南宋的名贵品种,目前各大博物馆馆藏不多;诚然尚不包括国内近20多年的民间收藏和新的发现。从历年有关信息得知,北京、成都、天津等地的少数藏家均有汝官窑天青釉莲花碗、粉青釉三足莲瓣纹香炉、天青釉三足洗等,保守估计存世量在20件左右。

鉴赏汝官窑瓷需掌握五大要素:

一、其造型大多带有盛唐器物的影子,也有部分创新品种只有北宋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风格。胎质要有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瓷片截面中的浅灰、中灰、灰褐色,并微含粉红色特征。胎体厚薄应根据器型类别、大小来判断。厚薄要适中。器型特点突出一个“秀”字。

二、汝官窑器的主要特点是以釉色变幻莫测取胜,以及釉色品种多样而著称。器物口沿釉薄处微显粉红色,3分钟之内鉴赏不了汝官窑瓷,釉色多变要多观细看,方能看出釉中的神秘感。

三、开片一般以开细片和开暗片为主,开明细纹片的要少一些,开大纹片的稀少。同一件器物也有因釉层厚薄不匀,开片也存在明暗之别。薄釉浅开片、厚釉深开片。汝窑瓷开片一般都是先釉里,后釉面,但表面难见裂纹。

四、汝官窑瓷一般以素面居多。刻花、划花的器物有一定的传承性或创新性,因存世量极少,无法判断与其他窑系相互借鉴的关系。总之,对器型、胎质、釉色等诸方面要综合分析。

五、高古汝官窑器,大致传世情况可分为一次新器窖藏出土——传世;一次传世窖藏出土——传世再窖藏;再传世及传世的时间长短、放置环境、把玩程度等都会留有不同的历史痕迹,也就是真旧器物所特有的表象或釉下基本特征。只有认真仔细地鉴赏观察,才能发现其中的异同之处。

总之,鉴赏和收藏某件汝官窑瓷或其他名窑的高古(色釉)瓷,也可参考上述鉴赏方法,但不能生搬硬套。凡历史遗存的中国古陶瓷艺术品,因数量较少,有的民间收藏的孤品,均没有可比性,所以在鉴赏某件高古艺术品时,需要对中国陶瓷发展史和演变过程有较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不至于孤立片面地去看问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