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清朝宫廷御用瓷器中的珐琅彩瓷如何辨识

陶瓷文化:清朝宫廷御用瓷器中的珐琅彩瓷如何辨识

陶瓷文化 珐琅彩瓷器鉴别 清朝粉彩瓷器真假鉴别

2021-07-03

陶瓷文化。

珐琅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在雍正、乾隆时,达到顶峰。单从名字上看,就不像青花、斗彩、影青或者是五彩那样本土化。其实,最早珐琅彩的原料是舶来品,从欧洲进口的。但是珐琅彩瓷器的出现,却是清朝康熙皇帝下令宫廷匠师把铜胎画珐琅的技术移植到瓷胎上的。此种技法的成功运用使得瓷器大家族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

珐琅彩瓷为清朝宫廷御用瓷器,有时也赏赐给一些有功的大臣,而普通百姓连见到都是很困难的。在烧制过程中,要求十分严谨,只要稍有一点瑕疵,就会被打碎。尽管珐琅彩瓷出现的年代不是很久远,但是数量极其稀少,因此,市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刻受到藏友们的追捧。然而,要辨识珐琅彩还要下一些功夫。

第一、要看珐琅彩的图案。初期的康熙珐琅彩“有花无鸟”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色底多用黄、绿、红、兰、紫和胭脂。常见图案大都比较规矩,有九秋菊花、折枝大朵花卉、缠枝牡丹等;到了雍正时期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纹饰则多是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配以诗词,凸显雅致。至乾隆时期,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但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珐琅彩瓷出现了西洋女人,由于乾隆对粉彩十分喜爱,于是,便有了珐琅和粉彩的结合的艺术品。

第二、看瓷胎和造型,珐琅彩用的瓷胎都是由景德镇烧制的素胎,瓷质细润,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所烧器型多为碗、盘、杯、瓶、鼻烟壶之类的小件器物。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

第三、看款识。康熙瓷器款识:单圈、双圈。元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凹雕、凸雕。地挂白釉宇挂黑釉。地与字均挂一色釉,白地写兰字,白地写红字,绿地写红字。楷书、篆书,半行书、宋堑体、欧玉体。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方栏内不可辩认的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者)秋叶、梅花、团花,园鹤,团蜗,花形物形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

雍正朝瓷器款识: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形式较之康熙为少,但较之康熙也有些变化,有:六字双圈、四字无边栏、四字方边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单圈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均挂一色釉,白地写红字、白地写兰字。楷书、篆书、宋集体、图书款、方栏内不可识的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者)雍正时之无字者除双圈、秋叶、团龙、团鹤、团蜻外。

乾隆时瓷器之款识:六字双圈、六字单圈、六字无边栏、四字无边栏、四字方边、双线正方形。凹雕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兰宇、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绿地黑字。楷书、篆书、欧王款宋案体、宋体书、图书款、砂底不挂釉凹雕,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西洋文(以上有字者)印花、团花、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凡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或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这三种款识,历朝皆有。六字分两行者,大都是官窑。字以端楷庄整重者为贵。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如何辨识珐琅彩瓷?


如何辨识珐琅彩瓷?珐琅彩瓷亦被称为瓷胎画珐琅,是由铜胎画珐琅即掐丝珐琅演变而来。清康熙34年,宫廷工匠开始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之上,并成功创烧出瓷胎画珐琅这一新的瓷品种。珐琅彩瓷的鼎盛期是雍正到乾隆时期,其中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水平最高,且工艺最美,至乾隆时期之后便慢慢转向粉彩,出现珐琅彩和粉彩共存的瓷器。因而也可以认为,珐琅彩瓷终止于乾隆后期。珐琅彩瓷的一般制作流程为,先由景德镇烧出瓷胎或精细白瓷,然后送到北京宫廷造办处,用珐琅彩绘制烧成。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讲,民国之前的珐琅彩瓷器均是为清宫皇室烧造的御用器。民国以后,开始出现仿烧品,并流入社会。

如何辨识珐琅彩瓷呢?可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瓷胎。珐琅彩瓷的胎质应细腻薄透,用料及修胎规则及其考究,讲究完整无缺。

二、造型。珐琅彩瓷的造型多为碗、瓶、鼻烟壸等日用的小瓷件,或是一些动物摆件。因而多为小件瓷品,过一尺的则十分少见。

三、底釉。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为满地铺彩,色彩浓烈。雍乾之后,则白地渐多,底釉为纯白釉,不青不黄。釉面洁净,毫无瑕疵。

四、色彩。珐琅彩瓷的色彩鲜艳且柔和,一般不会使用纯色调,因而多为粉彩型的藕荷色,且达数种,其釉面不会出现蛤蜊光。

五、色料。珐琅彩瓷的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因而表面光滑,有玻璃质感和光亮感。一般彩料凸出底釉1mm左右,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够看到细小的开片纹。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瓷的绘画方式多用工笔的画法,很少用到写意的画法。康熙时期的纹饰为多色地,有花无鸟,色彩调配稍差于雍乾时期。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发展最为成熟。乾隆时期则没有雍正时期时严谨,出现了珐琅彩与粉彩兼容的瓷器。

七、款识。珐琅彩瓷的款识有严格的制式,主要为白地书“乾隆年制”的4字蓝料图章款及少数赭色料款。一些小器由于无边框,也有蓝料,少数用红彩。其次,还有在松石绿地上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款或“乾隆年制”4字款的款识。

珐琅彩瓷如何辨识


珐琅彩瓷如何辨识。

珐琅彩,创烧于康熙时期,在雍正、乾隆时,达到顶峰。单从名字上看,就不像青花、斗彩、影青或者是五彩那样本土化。其实,最早珐琅彩的原料是舶来品,从欧洲进口的。但是珐琅彩瓷器的出现,却是清朝康熙皇帝下令宫廷匠师把铜胎画珐琅的技术移植到瓷胎上的。此种技法的成功运用使得瓷器大家族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

珐琅彩瓷为清朝宫廷御用瓷器,有时也赏赐给一些有功的大臣,而普通百姓连见到都是很困难的。在烧制过程中,要求十分严谨,只要稍有一点瑕疵,就会被打碎。尽管珐琅彩瓷出现的年代不是很久远,但是数量极其稀少,因此,市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刻受到藏友们的追捧。然而,要辨识珐琅彩还要下一些功夫。

第一、要看珐琅彩的图案。初期的康熙珐琅彩“有花无鸟”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色底多用黄、绿、红、兰、紫和胭脂。常见图案大都比较规矩,有九秋菊花、折枝大朵花卉、缠枝牡丹等;到了雍正时期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纹饰则多是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配以诗词,凸显雅致。至乾隆时期,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但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珐琅彩瓷出现了西洋女人,由于乾隆对粉彩十分喜爱,于是,便有了珐琅和粉彩的结合的艺术品。

第二、看瓷胎和造型,珐琅彩用的瓷胎都是由景德镇烧制的素胎,瓷质细润,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所烧器型多为碗、盘、杯、瓶、鼻烟壶之类的小件器物。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

第三、看款识。康熙瓷器款识:单圈、双圈。元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凹雕、凸雕。地挂白釉宇挂黑釉。地与字均挂一色釉,白地写兰字,白地写红字,绿地写红字。楷书、篆书,半行书、宋堑体、欧玉体。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方栏内不可辩认的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者)秋叶、梅花、团花,园鹤,团蜗,花形物形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

雍正朝瓷器款识: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形式较之康熙为少,但较之康熙也有些变化,有:六字双圈、四字无边栏、四字方边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单圈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均挂一色釉,白地写红字、白地写兰字。楷书、篆书、宋集体、图书款、方栏内不可识的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者)雍正时之无字者除双圈、秋叶、团龙、团鹤、团蜻外。

乾隆时瓷器之款识:六字双圈、六字单圈、六字无边栏、四字无边栏、四字方边、双线正方形。凹雕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兰宇、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绿地黑字。楷书、篆书、欧王款宋案体、宋体书、图书款、砂底不挂釉凹雕,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西洋文(以上有字者)印花、团花、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凡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或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这三种款识,历朝皆有。六字分两行者,大都是官窑。字以端楷庄整重者为贵。

珐琅彩瓷器收藏如何辨识


珐琅彩瓷器收藏如何辨识?珐琅彩瓷为清朝宫廷御用瓷器,有时也赏赐给一些有功的大臣,而普通百姓连见到都是很困难的。在烧制过程中,要求十分严谨,只要稍有一点瑕疵,就会被打碎。尽管珐琅彩瓷出现的年代不是很久远,但是数量极其稀少,因此,市场上一经出现,便立刻受到藏友们的追捧。然而,要辨识珐琅彩还要下一些功夫。那么,珐琅彩瓷器收藏如何辨识呢?

第一、要看珐琅彩的图案。初期的康熙珐琅彩“有花无鸟”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色底多用黄、绿、红、兰、紫和胭脂。常见图案大都比较规矩,有九秋菊花、折枝大朵花卉、缠枝牡丹等;到了雍正时期珐琅彩比较成熟,工艺上有所突破,更多的采用了白地彩绘。纹饰则多是山水、竹、石、花鸟等景物,配以诗词,凸显雅致。至乾隆时期,技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但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并且吸取了西方纹饰图案,珐琅彩瓷出现了西洋女人,由于乾隆对粉彩十分喜爱,于是,便有了珐琅和粉彩的结合的艺术品。

第二、看瓷胎和造型,珐琅彩用的瓷胎都是由景德镇烧制的素胎,瓷质细润,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所烧器型多为碗、盘、杯、瓶、鼻烟壶之类的小件器物。底轴,为纯白轴,不偏青也不偏黄,轴面光滑洁净无疵。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

第三、看款识。康熙瓷器款识:单圈、双圈。元圈栏、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凹雕、凸雕。地挂白釉宇挂黑釉。地与字均挂一色釉,白地写兰字,白地写红字,绿地写红字。楷书、篆书,半行书、宋堑体、欧玉体。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方栏内不可辩认的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者)秋叶、梅花、团花,园鹤,团蜗,花形物形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

雍正朝瓷器款识:一为仿宋体,一为楷书体,仿宋体是"雍正年制",楷书体是"雍正御制"。形式较之康熙为少,但较之康熙也有些变化,有:六字双圈、四字无边栏、四字方边六字、凹雕四字、凹雕六字、单圈双边正方形、双边长方形、地挂白釉字挂黑釉地与字均挂一色釉,白地写红字、白地写兰字。楷书、篆书、宋集体、图书款、方栏内不可识的字,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以上为有字者)雍正时之无字者除双圈、秋叶、团龙、团鹤、团蜻外。

乾隆时瓷器之款识:六字双圈、六字单圈、六字无边栏、四字无边栏、四字方边、双线正方形。凹雕地与字统挂一色釉。白地兰宇、白地红字、绿地红字、绿地黑字。楷书、篆书、欧王款宋案体、宋体书、图书款、砂底不挂釉凹雕,满清文、回回文、喇嘛文、西洋文(以上有字者)印花、团花、完全无字(以上为无字者)凡六字分三行每行二字或六字分两行,每行三字。四字分两行,省去“大清”二字。这三种款识,历朝皆有。六字分两行者,大都是官窑。字以端楷庄整重者为贵。

怎么辨识珐琅彩瓷器?


怎么辨识珐琅彩瓷器?珐琅彩瓷亦被称为瓷胎画珐琅,是由铜胎画珐琅即掐丝珐琅演变而来。清康熙34年,宫廷工匠开始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移植到瓷胎之上,并成功创烧出瓷胎画珐琅这一新的瓷品种。珐琅彩瓷的鼎盛期是雍正到乾隆时期,其中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水平最高,且工艺最美,至乾隆时期之后便慢慢转向粉彩,出现珐琅彩和粉彩共存的瓷器。

因而也可以认为,珐琅彩瓷终止于乾隆后期。珐琅彩瓷的一般制作流程为,先由景德镇烧出瓷胎或精细白瓷,然后送到北京宫廷造办处,用珐琅彩绘制烧成。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讲,民国之前的珐琅彩瓷器均是为清宫皇室烧造的御用器。民国以后,开始出现仿烧品,并流入社会。

瓷胎。珐琅彩瓷的胎质应细腻薄透,用料及修胎规则及其考究,讲究完整无缺。

造型。珐琅彩瓷的造型多为碗、瓶、鼻烟壸等日用的小瓷件,或是一些动物摆件。因而多为小件瓷品,过一尺的则十分少见。

底釉。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为满地铺彩,色彩浓烈。雍乾之后,则白地渐多,底釉为纯白釉,不青不黄。釉面洁净,毫无瑕疵。

色彩。珐琅彩瓷的色彩鲜艳且柔和,一般不会使用纯色调,因而多为粉彩型的藕荷色,且达数种,其釉面不会出现蛤蜊光。

色料。珐琅彩瓷的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因而表面光滑,有玻璃质感和光亮感。一般彩料凸出底釉1mm左右,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够看到细小的开片纹。

绘画与纹饰。珐琅彩瓷的绘画方式多用工笔的画法,很少用到写意的画法。康熙时期的纹饰为多色地,有花无鸟,色彩调配稍差于雍乾时期。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发展最为成熟。乾隆时期则没有雍正时期时严谨,出现了珐琅彩与粉彩兼容的瓷器。

款识。珐琅彩瓷的款识有严格的制式,主要为白地书“乾隆年制”的4字蓝料图章款及少数赭色料款。一些小器由于无边框,也有蓝料,少数用红彩。其次,还有在松石绿地上书“大清乾隆年制”6字款或“乾隆年制”4字款的款识。

陶瓷文化:鼎盛时期的清朝珐琅彩瓷的区别


1、三朝的珐琅彩瓷在绘画风格上的不同:康熙珐琅彩瓷的绘画风格很像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即以黄,红、豆绿、蓝等色作地,彩绘牡丹,月季、莲,菊等花卉图案。器物的内壁或外壁全部涂满彩色,不露白底,不题诗。雍正早期仍保留康熙朝的色地上画花卉,后期不用色地,而用彩料直接在洁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内容上也改变了康熙朝有花无鸟的单调画法,而绘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画面,并配以书法极精的相应题诗和蓝料印,成为制瓷工艺与书、诗,画相结合的艺术珍品。乾隆朝的画面有的出现完全仿西洋画意。

2、三朝珐琅彩瓷的底款各有特点:康熙底款的特征为:“康熙御制”宋体双排料款,料有蓝、红、黄三种,多数为蓝料款,黄款主要见于紫砂器。雍正底款特征:多数为“雍正年制”宋体双排四字蓝料款,少数为“大清雍正年制”楷体双排青花款。乾隆底款特征:多数为“乾隆年制”双排四字蓝料款,字体多数为宋体,少数为篆体,未见红、黄料款。上述各种底款多数为单边框,少数为双边框,也有无框和圆框的。

宫廷艺术 雍正珐琅彩瓷


珐琅彩瓷器是中国彩绘瓷器中最著名的品种,是中国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顶峰时期的产物。

珐琅彩瓷以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技巧,不仅赢得清代皇帝后妃们的喜好,也赢得今人对其的偏爱。在今天拍卖市场上,部分藏家便把目光盯在了清三代时期的珐琅彩瓷。

提及珐琅彩瓷,我们不得不说一说雍正时期的。据说,雍正对宫中珐琅彩瓷的酷爱一点不亚于其父康熙,在某些方面甚至还超过康熙。他不但加强巡视和督察,还亲自参与珐琅彩瓷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对使用的原料、绘画图案乃至瓷器的样式、尺寸都要一一过问。

宫中档案中有不少关于雍正时期责令烧造珐琅彩瓷的记载。雍正十年六月十三日,太监传旨:“今日呈进画珐琅藤萝花磁茶圆,再画珐琅时不必画此花样。其百蝶碗画得甚不细致,钦此。”对于烧造得非常出色的珐琅彩瓷,雍正皇帝还会赏赐画匠及烧造人。如档案记载:雍正八年三月初六日,当郎中海望呈进一对珐琅彩鼻烟壶时,上(雍正)问:“画此壶是何人?烧造是何人?”海望奏曰:“此鼻烟壶系谭荣画的,烧珐琅釉的是邓八格,还有几名太监帮助办理烧造。”奉旨:“赏给邓八格二十两,谭荣二十两,其余匠人等尔酌量每人赏给银十两,钦此。”由于雍正皇帝偏爱珐琅彩瓷中的水墨山水和青绿山水,擅长此技法的画家汤振基、邹文玉也曾多次受到皇帝嘉奖,在清档案中便有记载。并于雍正十一年每月给邓文玉的钱粮加赏一两。一位君临天下政务繁忙的皇帝,对珐琅彩瓷的制作关心到如此程度,甚至对烧珐琅的匠人也体恤入微,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它进一步说明珐琅彩瓷在当时皇室中的位置。

为了更好地督造珐琅彩瓷,雍正在亲自过问的情况下,又命其弟怡亲王统管造办处。在允祥的直接领导下,造办处生产出的珐琅达到鼎盛期,其中自炼珐琅料的成功,就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康熙时的珐琅料都是依赖进口,往往供不应求,同时进口西洋料颜色至多只有七八种,而此时珐琅彩瓷的绘画,已从康熙时规矩的装饰画面,发展到几乎与国画中的工笔重彩画日趋一致的艺术效果。单一的色料已经不能满足多层次的色调对比和丰富多彩的画面需要。虽然自炼珐琅料一事,早在康熙时就已开始酝酿,但正式指定专人、拨专款研制是在雍正初年。在怡亲王的亲自督促下,雍正六年(1728年)珐琅料终于在宫中自炼成功,除了有9种与西洋料相同颜色外,还增加9种新颜料,共达18种之多。

雍正珐琅彩瓷的造型有盘、碗、杯、碟、茶壶、瓶等,以小型器物为主。纹饰早期沿袭康熙珐琅彩的特点,如色地上绘花卉的技法。后期形成自己的风格,即在白色釉地上,以山石、花鸟作装饰题材,其精湛的绘画技法,达到了雍正谕旨中注重的“内廷恭造之式”排除“外造之气”的要求。雍正珐琅彩瓷的款识,一般以蓝料彩书写,多为四字楷书“雍正年制”,写在双方栏内。青花所书“大清雍正年制”的6字楷款非常少见。

雍正珐琅彩瓷的胎与康熙时有所不同,不再使用“反瓷”,而是大量使用景德镇烧制的精细白瓷。这种白瓷胎体轻薄,胎质细密,在白度或透明度上都超过明永乐时期的甜白瓷。如一件松竹梅纹橄榄式瓶,胎体轻薄达到半脱胎状,迎光透视可见器壁上所绘松竹梅纹饰。雍正珐琅彩瓷在这种白瓷上绘画,使山之皴法,水之波纹,鸟之羽毛,甚至花叶边缘之芒,月季枝干之刺,都表现得更加细腻。如一件白地雉鸡牡丹纹碗,外壁绘花丛中雌、雄二雉鸡,栖于石上的雄雉鸡身绘各色鲜艳羽毛,若细分有十多种色彩,一翎一羽无不细致描绘,竭尽绚丽夺目之势。珐琅彩瓷发展到雍正时期,应该说达到了它的极盛期,它能将层峦叠嶂的整幅山水浓缩在小碗的内心,又可以将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再现于一件小瓶的外壁。如一件蓝料彩山水纹碗,胎体洁白剔透,外壁蓝料彩绘通景山水画。画中崇山峻岭、苍松翠柏、仙台楼阁、茫茫沧海等景色栩栩如生。海天之上墨彩又题七言诗两句:“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园沧海缘无边。”句首句尾分别钤“寿古”、“山高”、“水长”等印章。此碗在章法布局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不仅绘画布局得当,笔意细腻流畅,而且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后人评价雍正珐琅彩瓷有四绝“质地之白白如雪,一绝也;薄如卵幕,嘘之而欲飞,二绝也;以极精之显微镜窥之,花有露珠,鲜艳纤细,蝶有茸毛,且颈颈竖起,三绝也;小品而题极精之楷篆各款,细有蝇头,四绝也。”雍正时珐琅彩瓷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超的技术成就,画工精湛是其根本原因。我国瓷器的彩绘装饰,在吸收了传统绘画的技法之后,即由以图案形式为主,变为以写实形式为主。这对于描写现实生活,扩大装饰题材和表现技巧都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在明、清彩瓷中,举凡可以描写的事物,无一不可作为陶瓷装饰的内容,甚至还有名家的书画作品。如清初画坛上的“四王”山水画,恽寿平、邹一桂的花鸟画,仇英、费晓楼的人物画等。这对于提高陶瓷装饰技术无疑有积极的影响,这一点在珐琅彩瓷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据记载,当时供奉宫廷提供画稿及画珐琅的人有戴恒、邹文玉、唐岱、汤振基等,他们大都是翰林出身,书画功底极其深厚。其中唐岱是以“山水沉厚深稳”著称的画家,戴恒善于画花鸟,也是画水墨珐琅的高手。这些人在他们以画家身份闻名画坛之前或同时,都曾供奉宫廷画过珐琅彩瓷。

此外,专门在珐琅器上写字的戴临、徐正国等人,虽不是著名画家,但其字体娟秀而不纤弱,气静神闲与珐琅瓷的画风相得益彰。其中戴临是武英殿侍诏,在宫中档案中曾不止一次见到雍正指名要戴临在珐琅瓷上题字的记载。雍正珐琅彩瓷由于著名画家和名匠的参与制作,在雍正皇帝的喜爱和直接指导下,成为一种特殊的宫廷艺术。

如何鉴定珐琅彩瓷器的真假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有特色、釉上彩中最为精美、清代的代表性瓷器之一的瓷器,在雍正时期开始创烧,到雍正、乾隆的发展,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将珐琅这一彩料彩瓷器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也是珐琅彩发展的巅峰时期。在康熙晚期皇帝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在瓷胎上创造出了新的彩瓷品种,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以及蓝色最为常见,还有一些宜兴的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有诗、书、画等相结合的艺术品,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瓷器不仅实用性能较好,也有着较高的视觉审美性。

珐琅彩的工艺尤为的讲究,从瓷器的底胎、画工、图案、色彩要求的非常严格,选胎要求其胎壁较薄,画工要求极为的规整、图案色彩的搭配要紧密结合以及胎质要求较为细腻,做工工艺较为复杂且烧成率较低,有着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清代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黄、红、蓝、绿等色为主,内容多以缠枝牡丹、缠枝秋葵、花卉等,色彩、绘画以及款式都贴合了当时瓷器烧造的特点。我们在进行购买的时候主要注意其显著特征,如:所有的色彩以及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较为洁白、底部有圈足、深弧壁,制作工艺较为精湛,不会出现质地不平的情况。例如:以康熙时期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色泽以蓝色为主,光润度较高,加上牡丹等花卉的衬托,使其碗的层次更加的丰富。从其碗内看,做工较为的精细且内部施加的釉色工艺较好。

雍正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延续了康熙时期的珐琅瓷彩绘,但是最为特殊的就是通过“勾”、“画”、“染”等工艺,对纹饰的细节刻画以及生动性上有了更加深层次的展现,特别是芙蓉鸳鸯、牡丹、麻雀、八哥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融入其中,贴合了当时的社会风情,雍正水墨珐琅彩以及蓝彩山水珐琅瓷器都是非常著名的瓷器。我们可以通过观其工艺以及细节之处的刻画、纹饰花样来进行判别。

乾隆时期的虽然在烧制量上较少,主要对绘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展,更加注意颜色以及配景,所以我们在进行辨别时,要注意圈足外墙的纹饰、形态。现今的珐琅彩瓷器深受大众的喜爱,一方面是它的色彩、另一方面是做工,康熙时期的色彩浓重、雍正时期的清新淡雅以及乾隆时期的精美复杂的纹饰都是我们进行鉴定的方式。

珐琅彩瓷器鉴赏及成交价格参考:

1:清雍正珊瑚红地珐琅彩牡丹纹碗,尺寸:直径12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4,424,000 ,成交时间:2013-12-15,拍卖公司: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雍正年制”,本朝官窑。

此碗以珊瑚红为地,上绘蓝彩对角牡丹三朵,花瓣边缘以黄白二色渲染,衬托出阴阳反侧之态,四周辅以绿彩枝叶,翻卷自如。底为青花双方框“雍正年制”四字楷款,色泽淡雅,章法规整。制作工艺、纹饰均沿袭康熙朝,绘画技法、纹饰风格摹自西洋,符合康雍时期宫廷对西洋艺术追求的历史背景。款识与前朝风格一脉相承,是极为尊贵的宫廷御用瓷器。此类彩瓷为雍正朝颇为独特之种类,宫中此类碗在清代乾隆时期所配制的木制匣盒上称为珐琅彩瓷器。同类之作尚见巴黎吉美博物馆有藏。

2:清康熙珊瑚红地珐琅彩九秋同庆小碗,尺寸:直径10.8厘米,估价:RMB 3,000,000 ~ 5,000,000,成交价: RMB 4,370,000 ,成交时间:2011-11-13,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1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康熙御制”四字二行楷书款,康熙本朝。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雍干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创始于康熙朝,是在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故在当时也称作“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它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无论用料、绘工,皆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故其一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

此碗胎体细薄坚致,内壁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施珊瑚红彩为地,色泽匀净浓妍,以诸色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图中花枝招展,风姿绰约,妍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绘画技巧高超,以彩料之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感。布局繁密有致,自带清疏之气。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遂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底以青花双方框内书“康熙御制”四字款。整器隽秀娇巧,堪称收藏绝品。

3:清雍正蓝地珐琅彩花卉"万寿长春"字盌,尺寸:直径11.7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4,034,100 ,成交时间:2002-10-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2秋季拍卖会。

4:清康熙黄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碗,尺寸:直径13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600,000,成交价: RMB 3,190,000 ,成交时间:2004-06-07,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春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康熙御制”楷书款。

碗地子为明黄色,以衬托四朵黑粉二色花瓣的莲花,绘者用绿、紫、蓝等色绘莲花的卷叶,并用丰富的色彩描绘细微之处,图案生动,形态逼真。绘者运用了康熙皇帝所喜爱的西洋透视法,色彩浓淡处理适度,赋予画面生动的立体感。同时,多姿多彩的颜色增添了欢快的色调。表面晶莹剔透的釉质,与画面浑然一体。

5:清雍正御制珐琅彩月季海棠图盌?,尺寸:直径12.7厘米,估价:HKD 1,800,000 ~ 2,500,000,成交价: HKD 2,880,000 ,成交时间:2007-05-29,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双方框蓝料《雍正年制》楷书款。

口微撇,深腹,圈足。胎体轻薄,内壁光素无纹饰,外壁绘嫩黄色月季和粉红海棠,诗题朱庆余的《题蔷薇花》:「粉着蜂须腻 光凝蝶翅明」,「佳丽」迎首,下钤「金成」、「旭映」红料印,底蓝料双方框《雍正年制》楷书款。在雍正皇朝短短的十三年中,把粉彩工艺推到了高峰,如此?绘月季、海棠,意境清幽,色彩绚丽,幽姿淑态,互相辉映,正如《陶雅》曰:「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艳夺目。」

6:清雍正珐琅彩白地轧道牡丹玉兰花卉瓶,尺寸:高23厘米,估价:RMB 1,800,000 ,成交价: RMB 2,016,000 ,成交时间:2008-10-11,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8金秋(第63期)拍卖会。

7:清雍正珐琅彩红地西番莲纹茶碗,尺寸:直径11.6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380,000 ,成交时间:2013-11-17,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雍正御制”四字二行双方框楷书款。

此品碗形较浅,外壁以浓艳的红彩为地,绘三组西番莲纹,花叶翻转自然,以不同彩料区别阴阳向背,富有立体感。胎体坚致轻盈,釉面莹洁温润,填彩准确,色料鲜亮妍丽,为雍正时期彩瓷之精品。

8:清乾隆珐琅彩万花锦碗,尺寸:直径10.3厘米,估价:HKD 1,200,000 ~ 1,500,000,成交价: HKD 1,365,000 ,成交时间:2000-10-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0年秋季拍卖会。

9:乾隆年制珐琅彩花鸟瓶(一对),尺寸:高17.8厘米,估价:RMB 35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1,035,000 ,成交时间:2013-07-12,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铭文:高邮。秀擢三秋干,奇分五色葩。碧,露。款识:乾隆年制。

珐琅彩瓷器如何鉴定伪品


珐琅彩瓷器如何鉴定伪品。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时期专供宫廷的御用瓷器,由于宫廷瓷器制作要求严格,因此珐琅彩瓷器制作工艺复杂。珐琅彩瓷器外观精美,时代印记明显,数量稀少,成为瓷器收藏的热门,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并被瓷器收藏界所推崇。

珐琅彩瓷器流传下来的甚少,能够流传下来的珐琅彩瓷器基本上样样都是精品,并且在一些大型的拍卖会上出尽了风头,早在2007年的时候,一件珐琅彩瓷器就拍出了8400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为我国瓷器在国内最高的一次成交价,这件珐琅彩为“御制珐琅彩庭园人物图”。目前大多数的珐琅彩瓷器都是以花鸟、动物为图案很少以人物作为题材,而这件珐琅彩瓷器就是展现的人物,因此也更为的珍贵。

珐琅彩瓷器如何鉴定伪品

珐琅彩瓷器存世量十分稀少,而且十分名贵,一般人很难接触到珐琅彩瓷器,一些不法分子就伪造珐琅彩瓷器,鉴定珐琅彩瓷器首先要看珐琅彩瓷器的大小,大多数的珐琅彩瓷器都为小件,尺寸过大的就有可能是赝品,然后是造型,珐琅彩瓷器的造型大多是一些日常的小件,并且一般是碗、瓶和烟壶。珐琅的颜色一般是多彩的,一般要有七八种颜色,有的多的可能会达到10种以上。然后是底釉,真正的珐琅彩瓷器的底釉的颜色是纯白色,不偏黄也不是那种淡淡的绿色,釉面看起来很光滑,在鉴别珐琅彩瓷器的时候就要格外的注意底釉,从底釉就可以看得出来制作工艺的水平,由于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水平比较高,虽然造假技术了得,但是还是很难能模仿的了真品。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文化:清朝宫廷御用瓷器中的珐琅彩瓷如何辨识》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文化:清朝宫廷御用瓷器中的珐琅彩瓷如何辨识》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