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10把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紫砂壶即将揭晓

陶瓷文化:10把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紫砂壶即将揭晓

陶瓷文化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中国古代陶瓷器

2021-07-08

陶瓷文化。

第九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在紫砂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主办这个展会是为了选出100把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紫砂壶,展会要举办10年每年选出10把最经典的紫砂壶作品,然后把这些通过选拔最后剩下的紫砂壶放在故宫[微博]收藏。而今年最引人注意的是一套罗汉18式紫砂珐琅彩壶,18把壶就是18座佛塔,每座佛塔彩绘一个罗汉,这套历时3年完成的紫砂壶将弥补故宫没有紫砂珐琅彩壶的缺憾。

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收藏杂志社主办,5位故宫评委主评的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从2003年到2012年每年一届,已连续评出80把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到2013年将评出100把,这100把名家紫砂壶将进入故宫与100把历代紫砂茗壶对展,最终入藏故宫。

参加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的工艺师从江苏宜兴、浙江长兴到上海,包括了二省一市1300余名工艺师。其中不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昌鸿,江苏工艺大师毛国强、杨勤芳,浙江省工艺大师钱樟法,以及鲍曙峰、张子威、杨秀芬、鲍雯君、胡洪敏等制壶高手。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以博物馆学的角度作为评判标准,除了将制壶的工艺作为评分基础,更重要的是看作品的文化创意,以及历史文化的沉淀和各种新工艺、新材质的使用。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基础上有否突破,使紫砂壶的工艺与时俱进,反映一个时代的鲜明文化,凸显一个时代的年轮,使后人能通过壶,清晰解读前人的历史和文化,是这一赛事与其他紫砂壶赛事的最大区别。由于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不收参赛作者任何费用,所以评委们能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因此每年吸引众多工艺师前来参赛。如今,这一赛事已走出上海,第六届颁奖移至东莞,第七届将在深圳举行。而各地的壶艺与茶道组织也十分欢迎这一全国赛事能走进其家乡。

比如,2004年的获奖作品小平纪念壶,是由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钱樟法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时创意制作的。整把壶的造型犹如一块经太湖水数万年冲洗的石头,圆润峻峭,而壶钮则是一块典型太湖石,瘦、漏、透、剔。壶的正面是李琦画的小平肖像画,背面是小平的名言:摸着石头过河。把小平的这句名言形象地展现得如此传神,可见工艺师的创意和工艺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再如2008年的获奖作品北京奥运鸟巢和水立方紫砂壶,江苏省高级工艺美术师陈洪平用写实主义的手法,把鸟巢和水立方这两大世界著名体育建筑做成两把紫砂壶,当年就荣幸地被国际奥林匹克博物馆收藏。tAocI52.cOM

赛事的9位评委中,有5位来自北京故宫,时任故宫常务副院长的朱诚如担任评委会主任,原副院长、中国著名书画鉴定家肖燕翼,以及时任故宫科技部副主任、中国著名文博专家曹静楼等任评委。这些宫廷派专家,对于充分运用各种材质对紫砂壶进行艺术装饰,给予了高度重视。他们认为这是故宫收藏的紫砂壶中所缺少的,这些作品将来可丰富故宫的院藏文物。如第五届获奖作品国粹壶,是为文博大家朱家溍这位京剧票友创意特制的。壶的造型为一把展开的扇子,正面镶紫檀木嵌京剧脸谱瓷片,背面镶紫檀木刻朱家溍书法作品。评委看到这把紫砂壶特别亲切,它不仅创意新颖,而且又把珍贵的紫檀木和瓷片镶在壶上,这在紫砂壶600余年的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人文精神,更把文博大家朱家溍对国粹京剧的内涵解读了出来,使玩壶者分享了票友的快乐。

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委对文化创意的导向性评判,促使紫砂壶工艺师从传统工艺中走出来,开阔了视野和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和运用,从而更丰富了紫砂壶的创意之路。2010年第七届获奖作品合璧壶(富春山居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的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当代紫砂壶的艺术发展,从器型来讲突破了以前的方、圆两种样式,现在有太极、扇形、塔形等多种形式;从材质来讲,用上了竹丝、红木、瓷片等装饰辅材,这在历史上是从没出现过的;从工艺上讲,由于现代工具的发展,工艺师可借助其把紫砂壶做得更完美,技术工艺已远胜历史上的老壶。所以鸿运斋能否在办到第五届时,把50把十大紫砂茗壶拿到故宫去展览,同时故宫也拿出50把与当代紫砂茗壶对展,故宫最终将收藏这50把当代茗壶,这不仅能丰富故宫院藏的紫砂壶文物,还能完整客观地反映中国各个时代紫砂壶发展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历史。

黄栋华听后,对肖副院长说:50把有点少,是否到了第十届,100把十大紫砂茗壶进故宫展览,那才有震撼力。肖副院长也爽快地回答:那咱们就说定2013年时,100把十大紫砂茗壶进故宫展览,然后捐献给故宫收藏。

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何以能引起故宫的高度关注?除5名故宫评委每届参与审评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原国家文物局局长、时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中国十大紫砂茗壶展评顾问张文彬总结的那样:创意高远,设计新颖,选材精美,工艺精绝,代表了当代中国紫砂壶制作的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故宫只收藏历代的珍贵艺术品,而一般不收藏当代的艺术品。但是相关人员介绍,收藏是有序的,不能出现断代,所以只要是当今能够反映我国艺术最高水平的作品,都可以入驻故宫博物馆。

扩展阅读

紫砂文化:中国紫砂壶陶器文化


紫砂器由于它质朴典雅,一直被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喜爱。紫砂生产始于北宋中期,明正德年间开始兴盛。万历以后,紫砂在烧制技术上得到改进,形成了独立的生产体系,除生产紫砂壶茶具外,还生产文房雅玩、香盒等工艺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中国的紫砂壶陶器文化。

紫砂又称紫砂器或紫砂陶器,是我国独特的陶器工艺品,以造型多样,色泽古雅,质坚耐用,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在紫砂制品中,最为突出的是紫砂茶壶,据史书记载:明代中期以后改用壶来饮茶,并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因此,小型紫砂壶开始得到高士名儒的喜爱。也成为艺术品中很特别的一个收藏门类。

瓷库中国专家:紫砂土一般俗称叫五色土,有人称它为五色土,实质是指紫砂土的基本颜色有五种,这五种基本颜色里面,有三种是最基础的,比如说紫色的,黄色的,跟朱红色,这三种颜色是自然界中本身就有的颜色,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墨绿色的紫砂壶,绿色的紫砂壶,这个呢,是后来人工加进去一些氧化钴,以它作为发色的,但是这种氧化钴实际上就是氧化料,这个对人体是无害的,那么还有很黑的黑料,这把壶就是黑料的泥料烧制成的,它的颜色很深。

紫砂茶壶根据泥料不同,式样多种,各有特色。历代流传下来的紫砂壶精品都是高手所制。壶的造型、比例、规整度、密缝性等,都有十分准确。如壶口、壶把、壶嘴在同一水平面上;壶口、壶盖、圈足都要宽窄一致;壶底平整,壶盖紧密,壶体不见瑕庇。上品的紫砂壶集绘画、诗文、书法、印章、雕塑于一体。

中国紫砂壶陶器文化


紫砂器由于它质朴典雅,一直被众多的收藏爱好者喜爱。紫砂生产始于北宋中期,明正德年间开始兴盛。万历以后,紫砂在烧制技术上得到改进,形成了独立的生产体系,除生产紫砂壶茶具外,还生产文房雅玩、香盒等工艺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一说中国的紫砂壶陶器文化

紫砂又称紫砂器或紫砂陶器,是我国独特的陶器工艺品,以造型多样,色泽古雅,质坚耐用,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在紫砂制品中,最为突出的是紫砂茶壶,据史书记载:明代中期以后改用壶来饮茶,并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因此,小型紫砂壶开始得到高士名儒的喜爱。也成为艺术品中很特别的一个收藏门类。

专家:紫砂土一般俗称叫五色土,有人称它为五色土,实质是指紫砂土的基本颜色有五种,这五种基本颜色里面,有三种是最基础的,比如说紫色的,黄色的,跟朱红色,这三种颜色是自然界中本身就有的颜色,那么,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墨绿色的紫砂壶,绿色的紫砂壶,这个呢,是后来人工加进去一些氧化钴,以它作为发色的,但是这种氧化钴实际上就是氧化料,这个对人体是无害的,那么还有很黑的黑料,这把壶就是黑料的泥料烧制成的,它的颜色很深。

紫砂茶壶根据泥料不同,式样多种,各有特色。历代流传下来的紫砂壶精品都是高手所制。壶的造型、比例、规整度、密缝性等,都有十分准确。如壶口、壶把、壶嘴在同一水平面上;壶口、壶盖、圈足都要宽窄一致;壶底平整,壶盖紧密,壶体不见瑕庇。上品的紫砂壶集绘画、诗文、书法、印章、雕塑于一体。

陶瓷文化:紫砂壶记


紫泥、绿泥和红泥。可以烧制紫砂壶的泥一般深藏于岩石层下且,泥层厚度从几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有关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黄泥属高岭石英云母类型,含铁量很高,最高含铁量达8.83%。紫砂壶在高氧高温状况下烧制而成,一般采用平焰火接触,烧制温度在1100-1200℃之间。紫砂壶成品的吸水率大于2%。紫砂壶的泥原料,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紫砂泥料其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显微结构中存在大量的团聚状,它的气孔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团聚内部的气孔,另一种是包裹在团聚体周围的气孔群,且大部份属于开口型气孔,紫砂器良好的透气性,可能与这种特属的显微结构有关。据宜兴陶瓷公司对各陶土的理化工艺性能测定,发现紫砂泥的气孔率高达10%以上。因而又说明了透气性好当然就是泡茶色香味皆蕴和暑月夜宿不馊的主要原因了。紫砂泥的可塑性和结合能力好,则是其有利于工艺装饰的原因。再则紫砂泥的焙烧温度范围也宽,为1190℃到1270℃,这是紫砂制品不渗漏,不老化,越使用越显光润的又一原因。以上均说明了,这种粉质细砂岩的紫砂土,是宜陶宜壶的最佳泥料,也是陶都宜兴特有的宝藏。

紫砂壶:中国文化的积淀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喝茶健身是茶道的修身法则,然其文化内涵为养性。德者喜水,上善若水,水有汹涌澎湃之势,气吞山河,水有平静如镜之态,摄人魂魄。所以茶道在泡茶、倒茶、分茶的过程中,有韩信点兵、关公巡城、百鸟朝凤、凤点头等等奇妙的茶语,初始金戈铁马,尾时婉约动人,几道茶下来品味、阅古、引喻,无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洗涤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作为茶文化重要载体的紫砂壶在此过程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自然而然地引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品位。

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饮,视为可获得无穷的情趣。据汉代《华阳国志》,司马相如《凡将篇》和杨雄的《方言》等书中记录了,武王伐纣时就出现将茶作为贡品,和反映西汉时代买茶、烹茶、饮茶的事,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有“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饮”之语。可见饮茶在古代人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以前,茶器与食器不分。随着饮茶风气更为普及,茶器并日趋工巧,唐代末年出现了饮茶最理想的茶壶──紫砂壶,以紫砂泥为原料,经艺人精心制作,其壶颜色紫红、质地细柔,造型古朴,泽地典雅,贵如鼎彝。宋代的紫砂壶已在文人中广为使用,大诗人欧阳修曾诗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诗中的“紫瓯”即紫砂壶。宋代后期到明代的宜兴紫砂生产的崛起,很快成为全国的紫砂器生产中心,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宜兴始终是一领中国紫砂壶制作风骚,直至今日。

宜兴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太湖之滨。古代称阳羡,唐代已是著名的产茶基地,许多名茶年年进贡,供皇府上下享用。唐代“茶仙”卢寺云:“天子须赏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因此,在宜兴很早就出现用丁山和蜀山的泥土,制作饮茶的紫砂壶。明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录》一书中记载,明代嘉靖制紫砂器艺人龚春的出现,把中国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龚春本名“供春”,少时为吴颐山的伴僮,当吴颐山的金沙寺读书时,他就偷闲出来,私访金沙和尚,精淘细土,勤于折捏制,终成大家。龚春成宜兴紫砂制作的一代宗师后,他的作品被称为“供春壶”,当时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美称。从此,宜兴紫砂器生产发展迅速,百品竟新,名家辈出。

清代中期,“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加入紫砂壶设计制作过程,使集书法、绘画、工艺为一体的紫砂壶刚问世,就赢得社会肯定,称赞“曼生壶”是中国紫砂壶制作历史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此后,许多书画家参与紫砂壶的绘画和书法,诸如海上画派盟主任伯年和吴昌硕,为热恋紫砂艺术,曾几乎荒废本业。这一习俗至今沿袭。

陶瓷文化:宜兴紫砂壶的别称


顾景舟大师作品【汉云壶】。

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供春最贵,第形不雅,亦无差小者,时大彬所制又太小,若得受水半升,而形制古洁者,取以注茶,更为适用。这是晚明文震亨《长物志》中对壶的评价,文中所指的壶,即我们今天习惯上所称的紫砂壶,或称宜兴壶。前者是根据材料称呼,后者则是根据地名来称呼。

五百年来,紫砂壶的称呼,并没有统一的名称。不同的称呼,散见于各种史料中,俯拾即得,列举如下:

【瓯注】往时龚春茶壶,近日时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造作,颇极精工。《茶疏》明许次纾著。

【宜兴罐、砂罐】宜兴罐,以龚春为上,时大彬次之,陈用卿又次之。锡注,以王元吉为上,归懋德次之。夫砂罐,砂也;锡注,锡也。器方脱手,而一罐一注价五六金,则是砂与锡与价,其轻重正相等焉,岂非怪事!《陶庵梦亿》明张岱著,卷二砂罐锡注。

【荆溪壶】茶疏煮,速如风雨。导至一室,明窗净几,荆溪壶、成宣窑磁瓯十余种,皆精绝《陶庵梦亿》明张岱著,卷三闵老子茶

【时大彬罍】自余来阳羡,有客示以时大彬罍,甚小,而其价甚贵,余心恶之,曰:必击碎之为快。而所谓时大彬事,必屏诸四夷为快。《明文海》书时大彬事。

【瓦瓶】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然皆吴人。瓦瓶如龚春、时大彬,价至二三千钱。龚春尤称难得,黄质而腻,光华若玉。《袁中郎随笔》杂著卷时尚。

【宜壶】宜壶作者推龚春,同时高手时大彬。碧山银搓濮谦竹,世间一艺俱通神。《赠高侍读澹人以宜壶二器并系以诗》陈维崧,《美术丛书》初集第三辑《阳羡名陶录》黄宾虹、邓实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

【阳羡茗壶】明人周高起著《阳羡茗壶系》一书。是目前已知的最早一本关于宜兴紫砂壶的专著。书中对紫砂壶的创始、源流、名家、派别等进行了论述。《檀几丛书》二集卷四十六,清王晫张潮编纂。

【茗注】茗注莫妙于砂壶,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闲情偶寄》卷十一清李渔

【宜兴泥壶】近日一技之长,如雕竹则濮仲谦,螺甸则姜千里,嘉兴铜炉则张鸣岐,宜兴泥壶则时大彬《池北偶谈》卷十七清王士祯撰。

【瓦壶】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皆吴人。瓦壶如龚春、时大彬,价至二、三千钱。铜炉称胡四,扇面称何得之,锡器称赵良壁,好事家争购之。然其器实精良,非他工所及,其得名不虚也。《居易录》卷二十四清王士祯。

【宜兴砂壶】宜兴砂壶以时大彬制者为佳《履园丛话》卷十二艺能清钱泳辑。

【宜兴茗壶】尝谓友人钱小谢曰:宜兴茗壶不能刻山水,虽摹古人画本亦不佳。数语真得此中甘苦者。《墨林今话》卷十六清蒋宝龄。

【宜兴茶壶】台湾郡人茗皆自煮,必先以手嗅其香,最重供春小壶。供春者,吴颐山婢名,制宜兴茶壶者,或作龚春,误,一具用之数十年,则值金一笏。《台阳百咏注》清周澍。

【宜兴沙壶】宜兴沙壶创于吴氏之仆日供春者,及久而有名,人称龚春,其弟子所制更工,声闻益广,京口谈长益允谦为作传。《五石瓢》清刘銮。

【宜兴砂注】壶以宜兴砂注为最,锡次之《五石瓢》清刘銮

【阳羡磁壶】自明季始盛,上者至与金玉等价。百余年来,名辈既尽,时工所制,率粗俗不雅,或涂以丹黄,无一可入清玩者。《桃溪客语》卷三吴骞。

【紫沙宜兴壶】俄而长须奴提一紫沙宜兴壶置几上。客窃笑其遽易粗品。《野语》清费南辉编。

以上所述,不同的称呼,均指的是宜兴紫砂壶,但有些史料中所出现的罐、罂、瓶,指的就不是紫砂壶了,而是指用紫砂陶材料做的用来存放茶叶的器皿了。

【紫砂新罐】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春箬旧封题谷雨,紫砂新罐买宜兴《某伯子惠虎丘茗谢之》徐渭该诗中的紫砂新罐,即是用来贮存茶叶的。

【罂】藏茶,茶宜箬叶而畏香药。喜温燥而忌冷湿。故收藏之家,先于清明时收买箬叶,拣其最青者,予焙极燥,以竹丝编之。每四片编为一块听用。又买宜兴新坚大罂,可容茶十斤以上者。《茶说》明屠隆撰。

【茶瓶】瓶或杭州或宜兴所出,宽大而厚实者贮芽茶乃久久如新,而不减香气。《茶经》明张谦德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