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苏东坡和提梁壶的故事

陶瓷文化:苏东坡和提梁壶的故事

陶瓷文化 古代瓷器杯和壶一起 古代瓷器壶

2021-07-09

陶瓷文化。

紫砂陶艺家李占平作品《东坡提梁壶》

传说宋朝大学士苏东坡晚年不得志,弃官来到宜兴蜀山,闲居在蜀山脚下的凤凰村上。他喜欢沏茶,对沏茶也很讲究。此地既产素负盛名的唐贡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还有海内争求的紫砂壶。有了这三样东西,苏东坡吃吃茶、吟吟诗,倒也觉得比在京城做官惬意。但这三者之中苏东坡还感到有一样东西美中不足。是什么呢?就是紫砂茶壶都太小,怎么办呢?苏东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壶?对,自己做茶壶自己用!他叫书僮买来上好的天青泥和几样必要的工具,开始动手了。谁知看似容易做却难,苏东坡一做做了几个月,还是一筹莫展。

一天夜里,小书僮提着灯笼送来夜点心,苏东坡手捧点心,眼睛却朝灯笼直转,心想:哎!我何不照灯笼的样子做一把茶壶?吃过点心,说做就做,一做就做到鸡叫天亮。等到粗壳子做好,毛病就出来了;因为泥坯是软的,茶壶肩部老往下塌。苏东坡想了个土办法,劈了几根竹片片,撑在灯笼壶肚里头,等泥坯变硬一些,再把竹片拿掉。

灯笼壶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个壶把。苏东坡思量:我这把茶壶是要用来煮茶的,如果像别的茶壶那样把壶把装在侧面肚皮上,火一烧,壶把就烧的乌漆墨黑,而且烫手。怎么办?他想了又想,抬头见屋顶的大梁从这一头搭到那一头,两头都有木柱撑牢,灵机一动说:有了!赶紧动手照屋梁的样子来做茶壶。经过几个月的细作精修,茶壶做成了,苏东坡非常满意,就起了个名字叫提梁壶。

因为这种紫砂茶壶别具一格,后来就有一些艺人仿造,并把这种式样的茶壶叫做东坡提梁壶,或简称提苏。

编辑推荐

陶瓷文化:苏东坡与匏尊


《说文》:从包从瓠。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葫芦,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即匏瓜。匏尊:以干匏制成的酒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匏尊的命运,何其相似?匏尊是匏瓜做的饮具。匏瓜,瓜不供食仅于做水瓢,俗称葫芦瓢,匏瓜,古代用作男人无妻的象征。由此引喻人不受重用,不得出仕,或久任微职,不得升迁。

匏有苦叶,孤独无助,苦啊!苏翁岂止孤独无助、不受重用,还蒙冤入狱,险些掉了脑袋。他从监狱出来,以一个流放罪犯的的狼狈,出汴梁,过河南,度淮河,抵黄州,住进一座寺庙,环顾四周一片寂静,举目远近无一个亲戚,连一个朋友也没有。孤单的像匏尊,凄楚的似匏瓜。这时他喝水、饮酒,用的也只有那匏瓜做的水瓢。

匏尊,难以登堂入室的民用品,在这时走进了苏翁的生活,化入了他的辞赋。匏瓜帮助了苏东坡的苦涩生活,苏东坡也成就了匏尊的千载诗话,缘分呐。

匏瓜成熟才可作匏尊。凄苦生活在黄州的苏东坡,他从乌台诗狱的灾难中成熟了。他成熟在穷乡僻壤的黄州,成熟于无亲无友的匏尊旁,他成熟的象征,就是那《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匏尊和辞赋一同向今天走来。

【匏尊】壶身高圆,压盖隆顶,壶钮为圆珠点缀,壶把成略圆形,壶流成拱形,比例大小适度,有舒心随意之感。

苏东坡心中匏尊的命运和他自己多么相像、多么和谐,孤寂沉静,且又有成熟后的厚实圆润

陶瓷文化:沉迷紫砂壶的苏东坡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讲过,人生十六件赏心乐事,其中有两件事:晨兴半柱茗香;客至汲泉烹茶。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大人物对生活的优雅态度与唯美追求。

苏东坡一生颠沛流离,仕途一直不很顺畅,历史上记载,他曾经四次到过宜兴(旧称荆溪、阳羡)与他的同一恩科进士友人畅叙,并在宜兴的十里洋场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他先是对宜兴的山水风光十分仰慕,然后是对宜兴紫砂陶壶一往情深。

苏东坡对饮茶有特别的爱好,在从政之余,他讲究饮茶的雅致性情,一千馀年前的北宋时代,品饮斗茶是士大夫阶层风雅生活的一部分,据说,苏东坡饮茶有四个很高的要求,一是茶叶一定要当时的阳羡唐贡茶(从唐代开始宜兴就有专供皇宫的御用阳羡茶),二是烹茶的水要用上好的金沙泉水(宜兴玉女潭中天然泉水,在离苏东坡的住处蜀山有近二十里的深山中,传说同样体积的水,金沙泉水要比普通的水重百分之二,矿物质含量丰富),三是要用宜兴上乘的紫砂壶,四是必须用桑树叶当柴烧火煮茶,此乃所谓茶事四绝,在今天看来想必太过于奢侈了。

苏东坡曾有在宜兴终老的意愿,吾来阳羡,船入荆溪,意思豁然,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也打算在阳羡置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为的是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由于他一生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他在宜兴种橘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可他给留下了不朽的名著《楚颂帖》,也称《入荆溪题》,该帖共106字,道出了他对宜兴山水的一见钟情,不过,该帖手迹早已佚亡,据可查找的资料,至少到明代,《楚颂帖》还在宜兴。

现存于宜兴徐文靖祠内的《楚颂帖》碑刻上有明代三朝元老徐溥的一段跋文:吾乡山水佳胜,昔苏文忠公爱而居之,故其名益着若此种橘一帖,乃长洲李应祯携以示予遂用摹刻于石,临视惟谨,不敢失真。现在各地陆续有出现该帖的石刻摹本,这种民间流传的书帖,让人眼花缭乱,但都与原来的书法面目相去甚远,只能说苏东坡的书法历来粉丝很多,苏书人气旺,有市场,《楚颂帖》更是独具魅力吧。

《东坡提梁》绿宝石艺术陶瓷馆藏

传说苏东坡在宜兴蜀山讲学时,曾经设计了一款提梁壶,后世为了纪念他,就称之为东坡提梁壶。现在宜兴的民间还有这样一个传说,说是他的书童常常晚上提了一个灯笼为先生照路,有一天他突发奇想,何不照着这灯笼样子做一把紫砂壶。由于当时的饮茶习惯,壶把装在壶身侧面,火一烧,壶把就烧得乌漆墨黑,而且烫手,很不实用,于是,就有了提梁这一创意,提梁式紫砂壶是苏东坡第一个想到的,他从文人的角度,设计了壶把在壶的上部,并用枯树形状做把,他烹茶审味,怡然自得,由此,他写下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

每当茶后,他总要捧着紫砂提梁壶把玩一番,不多久,壶身表面变得古雅秀丽,更觉可爱。由于对紫砂壶情有独钟,他曾写下了青烟白菜炒米饭,氐壶天水菊花茶的著名诗句,这氐壶就是说的提梁紫砂壶。说苏东坡是设计宜兴紫砂壶的文人雅士的第一人,只是一种传说或是宜兴人对苏东坡的一段感情,由于宋代的紫砂壶上不留姓名,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发现一件完整的宋代紫砂壶,也就无法找到与苏东坡相关的提梁紫砂壶的实物证据。

在宋代,饮茶方式与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的茶叶要经过煮沸才能饮用,所以,提梁就显得十分方便与安全,苏东坡的提梁壶,不但讲究力学原理,同是也考虑到提梁的稳固,按照三角力学的法则设计,创造了紫砂壶的一种新的形制,到今天为止,还有许多紫砂艺人在做东坡紫砂壶,现在看来,特别是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款式确实有一种历久弥新的力量与美感。

陶瓷文化:供春壶的故事


自古以来,文玩、收藏的行当就是坑多水深,而紫砂壶作为新生门类,在清末民初就有许多人在仿制明代老壶,其中最著名的就有顾景舟和蒋蓉。

我们来说一个非常传奇的故事,就是传说中的第一把紫砂壶供春的故事。

供春壶有三个名字,第一个叫供春,第二个叫树瘿,第三个叫龚春。

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名字的由来。

在各种传说故事中,供春是制作紫砂壶的始祖。明代成化年间在宜兴西南的金沙寺和一个叫智静的老和尚学习制作紫砂壶。而后通过观察古寺旁的银杏树树瘿得到了启发,将这种纹理通过工具制作在了紫砂壶上。

而最早关于供春壶的文字记载,明代书籍阳羡茗壶系上就已经有了。正始篇详细的介绍了制作方法,还特别提到后世有人认为他姓龚,把他的名字写作是龚春。但是周高起本人在吴颐山的家里看到了时大彬仿制的供春壶,上面刻着供春二字。随着阳羡茗壶系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供春壶这三个名字,现在基本都统一为供春壶了。

这里讲两句题外话,周高起这个人,晚年住在江阴的山里面。后来被乱兵拿刀勒索,他反而破口大骂,也因此而卒。从这个事情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非常刚烈正直,那他所写的书的内容可信度也比较高。

储南强和国博中那把供春壶的故事。大约是1928年,储老在苏州的文物市场闲逛。偶然间发现了一把供春壶,做工相当考究,而且颇有古味,储南强拿起来细细一看上面有供春两个字的刻款。

储老买下以后与苏州的收藏大家吴大徴先生两相印证,认为是明代的真品供春。当时买来的时候缺盖,特地找了号称当代陈鸣远,也是紫砂七老之一的裴石民配盖子。

储老的朋友画家黄宾虹建言,原来的瓜蒂盖子不太符合画理。经多方交流之后,裴石民就配了灵芝盖,这也是灵芝供春的由来。

之后这把供春壶声名鹊起,不仅在国内名声大热,而且还流传到了海外。英国大英博物馆闻讯以后有意出价2万块钱收购,而且日本人也是垂涎三尺。后来抗日战争时期,储老为了避免这把壶流落到日本人的手里,还特地跑到山里把这把供春壶给挖个坑藏了起来。直到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把这把壶又重新挖了出来。

后来新中国成立,储老把这把供春壶和登记在册的来历,一起献给了南京博物院。大约是1958年的时候,南京博物院再把这把供春壶转交至中国国家博物馆。

讲完了国博的供春,再来讲讲大收藏家施镇昌的供春壶和顾景舟的故事。

大收藏家施镇昌有一把供春壶,在55年的时候,储南强通过多次观察、仔细辨认,认为这把供春壶也是明代的真品供春壶。

一晃三十年过去,在1983年,施镇昌的儿子,带了大彬僧帽壶和真品供春,特地专程赶到了宜兴紫砂工艺厂请顾老为之鉴定。而顾老经过仔细辨认以后,认为大彬僧帽壶是紫砂七老的王寅春所仿,而这把供春壶则是清代的花器大家黄玉麟所仿。

对于这个鉴定结果,施公子难以接受。顾老不得不把紫砂厂陈列馆所藏的黄玉麟供春壶拿出来比对。从纹理的布局说到筋络的走向,以及工具的手法。最终施公子艰难的接受了这个鉴定,而潘持平大师也在旁边做了整个事情的见证。

一九九六年五月二十七日中午,顾老自感时日无多,让潘持平大师去医院做个记录。顾老他自己说一生看过一十三把供春壶,其中也包括国博那一把供春。每个藏家都说自己的藏的是明代真品供春壶,而且还有统一的故事:由于壶盖损坏,所以由黄玉麟所配。

顾景舟认为这一十三把供春壶,均为黄玉麟所做,他说,我对其中十二个人都说了真话,只有对唯一的一个上海的病体老人说了违心之言。所以他让潘持平大师把整个事情记录下来,待他去世后再行发表。

陶瓷文化:“壶”在保护


与邻居宜兴相比,长兴紫砂在人才、工艺和影响上,确实逊色不少,这种事实和现象今后可能还会延续下去。但长兴紫砂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也有自身的优势。许多长兴紫砂业界人士认为,只要措施得力,保护得法,在同一紫砂文化圈内,长兴紫砂是有可能大放异彩的。

这种优势首先是资源,长兴有丰富的紫砂矿藏,主要分布在小浦、槐坎等多个乡镇,吸引了不少宜兴紫砂业者越界至长兴购买,现在长兴一吨好的紫砂泥在宜兴最高可卖到8万元。如此好的收益当然使得不少长兴人趋之若鹜,然而资源再好、再多毕竟是不可再生的,它总有枯竭的时候。对此,一些长兴紫砂业者呼吁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规划和保护,当然这种保护不是封闭的,而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物尽其用。

其次是人才,长兴紫砂业者现有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6名,其中年已古稀的蒋淦勤先生还是国家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的获得者,作为浙江紫砂工艺非物资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代表,蒋淦勤先生的声名已为国内紫砂业者、收藏者和爱好者所熟稔。

陶瓷文化:僧帽壶传奇


顾景舟大师代表作《僧帽壶》,现陈列于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江苏省宜兴市发生了一起盗窃大案。一夜之间,宜兴市陶瓷陈列馆被盗!壶艺泰斗顾景舟的紫砂壶作品全部丢失!其中,就包括这把僧帽壶。这把壶是顾景舟大师的代表之作,堪称绝世孤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除此之外,还有大师蒋蓉的蛤蟆莲蓬、荷叶、荷花等共75件紫砂壶作品,损失无法用价格来衡量。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宜兴市发生的最大一起盗窃案。案发后,宜兴市警方果断出击,在经过24个昼夜的奋战后,被盗的紫砂壶终于全部完璧归赵。这把精美的紫砂僧帽壶也终于失而复得,再次与广大壶艺爱好者见面。顾景舟大师对追回他多年积累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感到由衷的欣慰!

紫砂文化:1000把壶 每把都有故事


孙永忠本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但最近他又有了一个新的头衔——紫砂博物馆馆长。这家位于深圳宝安艺术城内的紫砂博物馆面积达1200平方米。馆内放置着孙永忠近20年来收藏的千把紫砂壶。

紫砂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后,孙永忠变得更加忙碌了。“每天,陆陆续续都会有人过来。除了好奇的普通民众,还有些专门玩紫砂壶的,跟他们交流是我最大的乐趣。”孙永忠对记者说,“没想到,一不小心被很多人注视着,挺开心的。”

对于这上千把壶,孙永忠有着较为实在的评价:“深圳玩紫砂壶的不少。我的壶或许不是最好的,但比我好的,却没我的多。而比我多的,整体质量却没有我的好。”在排成八卦形的博物馆展厅内,孙永忠领着记者,在一把把壶前驻足,讲述其与紫砂壶结下的不解之缘。

十多年后,才发现捡了个“漏”

孙永忠与紫砂壶的缘分还得追溯到17年前。从小爱好集邮的孙永忠有个习惯。每个月都会固定留下一笔钱买邮票,为了能收到更多更好的邮票。他与走街串巷收废品的人“混”得很熟。“每次有好的信封、邮票都会给我留下。”孙永忠说,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把紫砂壶,颜色偏黄、并不起眼,但上面雕着梅花却充满灵韵。卖废品的人出价250元,孙永忠嫌这个价格不好听,最终以220元的价格买下。

那是1994年的事,220元的价格对于当时还在山东烟台老家的孙永忠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但说来也邪乎,从那之后,我就喜欢上紫砂壶了。收废品的也比较上心,一看到较为起眼的就帮我留下。”孙永忠说,那时候只是爱好,对紫砂壶并不是特别了解。

1997年,孙永忠来到深圳后,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宽裕,接触到的紫砂壶愈发多起来。闲来,他也会与圈中人说起他收的第一把壶。有人说那是大师朱可心的老壶,也有人说那是假的,不能确认。3年前,朱可心的弟子汪寅仙来到深圳,孙永忠找机会请汪寅仙辨真伪。“她说没问题,是师傅的作品。听她这么说,我当时高兴坏了。”孙永忠说,“没想到自己收的第一把壶就是大师的作品,没想到“捡漏”这种事也能发生在我身上。”

找准途径,收300把回流壶

孙永忠说,这上千把壶,每把壶都有一个故事。展厅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荷叶青蛙”、“芒果壶”,汪寅仙的铁梅壶、顾道荣的“天伦之乐”、顾绍培的大件紫砂花瓶静静地“端坐”在玻璃橱窗内。一件件大师级别的作品彰显着这些藏品的来之不易。

“现在,大师的代工壶太多。大师级的作品,可遇不可求。”孙永忠说,比如蒋蓉的“荷叶青蛙”就是他在南宁会友时在古玩市场买到的。第一次见到这把壶是在2009年。当时,店主出价15万元,但是真假难辨,他不敢下手。2010年8月,当孙永忠抱着侥幸的心态再去那家店,发现“荷叶青蛙”还在,只是价格已涨至20万元。经过一番较量,他最后以18万元的价格拿下。回到深圳之后,孙永忠难掩兴奋,免不了拿出“荷叶青蛙”与一帮藏友“炫耀”。“不过,还是不敢断定。第二天,刚好有朋友去宜兴,便去找了蒋蓉的女儿蒋艺华鉴定,开了个证明书,说没事。”孙永忠说,“后来,蒋蓉女儿出价34万元,想把这壶买回去。我没同意。”

除了偶遇“大师壶”,孙永忠还喜欢批量收藏。一些名号不大,但是技艺较为精湛的工艺美术师作品便成了他的主要收藏对象。“看准一位作者,我会将他所有的作品都收起来。每件大概在几百到几千不等。这些人虽然名气不大,但在用料和做工上颇为考究,值得收藏。”孙永忠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作品货真价实,绝不会出现代工壶的现象。

台湾回流壶也是孙永忠关注的重点藏品。在他看来,当年“走”到台湾的壶中,有很多精品。大陆紫砂壶市场热起来之后,这些壶回流,虽然价格比当时要高出许多。但相比现在刻着某些大师名号的“代工壶”,回流壶要“靠谱”得多。“当然,找准途径很重要。在台湾回流壶市场内,有专人帮我买。现在,我手头上大概有300来把回流壶。”

创意壶,就是留个纪念

在紫砂博物馆内,有几个橱窗陈列着些样式新颖、造型奇特的壶。孙永忠称之为“创意壶”。与古朴的“曼生十八式”不同,这些壶从外形上看,有奥运鸟巢、世博中国馆,以及根据各种虫鸟花卉想象出的样式。其中,一把“富春山居合璧壶”尤为惹人注目。

据孙永忠介绍,这把合璧壶根据《富春山居图》的传奇故事创意设计。为了体现《富春山居图》的原画风格,特邀请了中国著名临摹画家张瑞根赴宜兴,在壶坯上临摹此画。整个壶型则采用了合璧形式,以示团圆之意。据了解,这把合璧壶由上海鸿运斋壶艺出品,共创制了50把,曾入选中国第七届十大紫砂名壶。

“我收藏的创意壶大都以国内发生的大型事件为背景,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孙永忠很看好创意壶的发展前景。他认为,这些壶既有工艺神韵,又能体现时代背景,买下来留个纪念挺好。

陶瓷文化:玩壶的段位,你是几段?


围棋、跆拳道、空手道等体育项目有段位,钢琴、二胡、小提琴等乐器也有考级,那么,我想通过对紫砂壶段位的设置,来为砂壶爱好者点盏灯,让壶友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和选择好自己未来前进的方向。我姑且设置四生、三将、一帅共8个级别:

1、门外汉:知道紫砂壶是好的茶具,但对紫砂壶的专业知识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甚至认为中国很多地方都生产紫砂壶。

购买习惯:高过200元的紫砂壶是他们不能够接受的,在他们的判断里,紫砂壶就是比其他喝茶工具稍微贵一些的茶具而已,他们很多人甚至还没有一把紫砂壶。

2、一段生:已经有1至5把紫砂壶,开始经常使用紫砂壶泡茶,也具有了部分紫砂壶专业知识,一般不会问出不着边际的紫砂壶问题。但对紫砂壶做工的好坏还无法区分,对泥料的好坏完全不能够判断。

购买习惯:一般只买500元以下的紫砂壶,超过这个价位的紫砂壶他们不会下手。一是因为自己不能判断,二是认为紫砂壶不该这样贵。

3、二段生:对紫砂壶做工的好坏已经有基本判断,但对泥料的好坏还是无法鉴别;对做工不好的壶是不会轻易购买,但对自己家中原来购买的300至500元的壶还没有到舍弃的境界。

购买习惯:一般对300至500元的壶不会感兴趣了,如果买壶,他们会选择500至1000元做工好些的壶。他们还比较迷信做壶人的职称和名气,喜欢打听这是谁做的壶,然后再去看看这个壶做得好不好。

4、三段生:对紫砂壶做工的好坏已经有个比较正确的判断,对泥料的好坏也已有基本鉴别;对做工不好的壶是肯定不会去购买,对家中过去买的质量不怎么样的紫砂壶已经看不顺眼,而且已经不再使用。

购买习惯:只要是做工好的壶就会下手买,但由于对做壶人的职称和名气还是有些迷信,对于价位高又没有职称名气工手做的壶他们一般是不会舍得买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的壶如果很合他们心意,他们会下决心购买。

5、四段将:对紫砂壶做工的好坏已经有很正确的判断,对泥料的好坏也已有比较正确的鉴别;已经不会去迷信工手的名气和职称,买壶只看泥料和做工,掌握了比较全的紫砂壶专业知识。

购买习惯:买壶已经有自己稳定的方向且持之以恒,对做工好的壶同时又是喜欢的风格就购买,但价位会考虑在5000元以内,超过5000元的壶,他们还是不舍得。家中1000元至5000元的紫砂壶已经有10至15把以上,而且还在继续买。有些人已经有自己的收壶原则:比如,专门收某些泥料的壶,或者专门收某些款式的壶,专门收某几个工手的壶。这些人已经不会迷信这个壶是否是工艺师做的壶等。

6、五段将:对紫砂壶做工好坏已经有十分准确的判断,对泥料的好坏通过一看二摸马上就可以判断得一清二楚,在很多场合可以帮朋友初步鉴定一下紫砂壶了。

购买习惯:做工不精致的壶他们一般已经不买了,他们坚持看壶但不轻易出手,出手必有其道理,他们同时已经有一定的捡漏功力,只要是好泥料、有特点、有历史意义的壶,他们就会购买,哪怕是过去的老壶做工不怎么样,只要泥料确实很好,他们也会购买。但对于单壶价格高于1万元的紫砂壶,他们仍然会犹豫,不太敢下手购买。在他们家里能够称得上好壶的紫砂壶一般已经有20把以上。

7、六段将:对紫砂壶做工好坏的判断力已经十分厉害,对泥料的好坏可以一眼看透,对泥料的真伪优劣可以很准确判断,对基本款式、基本泥料的紫砂壶鉴定已经轻车熟路。

购买习惯:在五段将的基础上,他们遇到好壶只要价格不超过5万元,他们都会下手购买。而且他们在朋友圈内已经小有名气,他们已经可以做到以藏养藏、以壶养壶完成紫砂壶自身造血功能,已不太需要用其他地方的资金用于购买紫砂壶。

8、七段帅:紫砂壶做工、泥料的判断这些问题对他来说已经根本不是问题了,对紫砂壶的鉴定工作已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且对紫砂壶的制作技巧和做假内幕、紫砂壶泥料做假内幕也是十分了解,同时他还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功底,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比较深的了解,同时还有自己的实力和外部条件使他能够介入到紫砂壶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

购买习惯:他们已经到了手中有壶,心中无壶的境界,几十万元的壶,他们仍然会在使用,在他们心里,那壶就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已经不存在贵贱之分,只有好坏之分。遇到心仪的壶,他们会一掷千金去购买,只为能够曾经拥有过这样的瑰宝,可遇到更加喜欢此壶的人,他们又会大义割让,只为了一个字: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