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古代艺术瓷器罐 > 导航 >

古代瓷器:磁州窑艺术馆馆藏“南中咏雁”瓷枕赏析

古代瓷器:磁州窑艺术馆馆藏“南中咏雁”瓷枕赏析

古代艺术瓷器罐 古代瓷器艺术 艺术瓷砖

2021-07-11

古代艺术瓷器罐。

元代白地黑花南中咏雁瓷枕

该瓷枕绘有唐代诗人韦承庆在被贬往岭南途中的故事,长方形的瓷枕,由五条直线描绘边框,边框与开光之间,大小花瓣簇成朵朵香菊。开光内韦承庆一手持行仗,且闲意地将行仗搭在右肩上,左手持一小扇,简衣无裹,一个人孤独地行于山间小路上。回首北望,见一神龙在天,北飞而去。路花野树,山石杂草,远峰寥落,一派惆怅氛围。画家以情入笔,构思奇特。但见勾勒远峰落笔羸弱,点苔峰青若愁容细语,山石哑然,道树倾斜,似要安慰孤独之人。画家落笔如神,物状其心,寓情于峰石草树之中,创造性地将景物拟人化,赋予其人物的情态。整个画面情景交融,物我同状,可见画家匠心独运之功力。最为奇妙的是画面上北飞之神龙,实为神来之笔。初观此枕,以为是一幅望龙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不知何岁月,得汝与同归。此诗正是韦承庆被贬途中所作,诗题为《南中咏雁》》。与原诗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对照之下,画枕中诗句仅改动两字,移一处词序。此处看似略改,不仅合律,较原诗更增愁绪,意味极显深长。尤其是将得与尔同归,改作得汝与同归,突出归雁,更切诗题,将诗人意愿化作一只北归之雁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足见磁州窑艺术家的文学修养之深。更为奇妙的是,磁州窑艺术家在对这一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时,将画面中北归群雁改为神龙形象,暗示了韦承庆贬谪岭南的时间。据《旧唐书韦承庆传》载,神龙初年,韦承庆在核审张易之弟张昌宗罪行的过程中,失实,配流岭表。韦承庆原来是在神龙初年被贬,神龙竟然是一物双关,在画中代表了神龙年号。而北雁被神龙形象代替,直接点明了诗人此时虽遭贬放,仍渴望被新皇帝召回王都,继续忠君报国之志,无奈渐行渐远,孑然南下,神龙北去,心中政治理想何时能实现呢?到此观者则会恍然大悟,拍案称奇了。

扩展阅读

古代瓷器:磁州窑艺术馆馆藏“昭君出塞图”瓷枕赏析


元代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瓷枕

此枕应是根据历代吟咏王昭君的诗歌,以及金代女画家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和元代关汉卿的《汉元帝哭昭君》、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元杂剧等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的。该瓷枕为长方形,以五条直线间杂绳纹绘饰边框,画中六人或骑马或骑着骆驼列队迎风前行,愁云惨淡,气氛萧杀,但见匈奴迎亲队伍中最前面一人腰挎弯弓,肩扛长旗,风吹旗动,飒飒作响。紧随其后的胡人壮如虎姿,右手擎举一只飞禽,大有鹰扬虎视之威。如果将这只飞禽看作是一只大雁,正落在胡人手上倾听身后的琵琶曲,倒真暗合了王昭君落雁的美誉了。传说昭君出塞时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曲哀人艳,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第三名胡人乘马侧身而行,只见他一边手弹琵琶,一边看着后面骑着黑马的王昭君,本欲让她高兴起来的,但昭君心中正在怀想元帝,身后家国眼前沙,从此别亲赴天涯,听得曲中胡音,愈加思念故国。王昭君禁不住悲从中来,掩面而泣,泪湿裘袍,她头上戴着的风雪帽簌簌而动。身后的侍女此时怀抱着昭君时常在汉宫弹奏的琵琶,来时知道塞外风沙大,还特意将琵琶包裹了起来。眼看着主人哭泣不已,她心中亦不免暗自悲伤。最后一名胡人骑着驼马,手持胡旌,自顾前行,他不并理解这个日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的女人,马上就要成为本族的阏氏为何还要垂泪伤心?画面中三只猎犬前呼后应,为徐缓前行的队伍增加了一线动感。天空行云,地上奔犬,中有骑人,画面构图得法,情景交融,场面宏大。大英博物馆也藏有一方元代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瓷枕,该瓷枕是五人图,前行第二人手上没有飞禽,队伍中最后一人没有手持胡旌,而且图中只有两只猎犬。相比之下,磁州窑艺术馆珍藏的这方昭君出塞图瓷枕尤显珍贵。昭君出塞和亲,使匈奴同汉朝和睦友好达半个世纪。磁州窑艺术家创作昭君出塞图瓷枕,借古托今,表达了对元代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殷切希冀,也寄托了对汉族中兴的深切期盼,立意高远,真可谓是千古一枕。

磁州窑艺术馆馆藏“昭君出塞图”瓷枕赏析


元代 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瓷枕

此枕应是根据历代吟咏王昭君的诗歌,以及金代女画家宫素然的《明妃出塞图》和元代关汉卿的《汉元帝哭昭君》、马致远的《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等元杂剧等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的。 该瓷枕为长方形,以五条直线间杂绳纹绘饰边框,画中六人或骑马或骑着骆驼列队迎风前行,愁云惨淡,气氛萧杀,但见匈奴迎亲队伍中最前面一人腰挎弯弓,肩扛长旗,风吹旗动,飒飒作响。紧随其后的胡人壮如虎姿,右手擎举一只飞禽,大有鹰扬虎视之威。如果将这只飞禽看作是一只大雁,正落在胡人手上倾听身后的琵琶曲,倒真暗合了王昭君“落雁”的美誉了。传说昭君出塞时为抒解思乡之情,便在马背上弹起了琵琶。曲哀人艳,连南飞的大雁都为之倾倒,以至放弃飞行,落在昭君的周围,“落雁”故此而来。第三名胡人乘马侧身而行,只见他一边手弹琵琶,一边看着后面骑着黑马的王昭君,本欲让她高兴起来的,但昭君心中正在怀想元帝,身后家国眼前沙,从此别亲赴天涯,听得曲中胡音,愈加思念故国。王昭君禁不住悲从中来,掩面而泣,泪湿裘袍,她头上戴着的风雪帽簌簌而动。身后的侍女此时怀抱着昭君时常在汉宫弹奏的琵琶,来时知道塞外风沙大,还特意将琵琶包裹了起来。眼看着主人哭泣不已,她心中亦不免暗自悲伤。最后一名胡人骑着驼马,手持胡旌,自顾前行,他不并理解这个日后被封为“宁胡阏氏”的女人,马上就要成为本族的阏氏(王妻)为何还要垂泪伤心?画面中三只猎犬前呼后应,为徐缓前行的队伍增加了一线动感。天空行云,地上奔犬,中有骑人,画面构图得法,情景交融,场面宏大。 大英博物馆也藏有一方元代白地黑花“昭君出塞图”瓷枕,该瓷枕是五人图,前行第二人手上没有飞禽,队伍中最后一人没有手持胡旌,而且图中只有两只猎犬。相比之下,磁州窑艺术馆珍藏的这方“昭君出塞图”瓷枕尤显珍贵。 昭君出塞和亲,使匈奴同汉朝和睦友好达半个世纪。磁州窑艺术家创作“昭君出塞图”瓷枕,借古托今,表达了对元代中国各民族大融合的殷切希冀,也寄托了对汉族中兴的深切期盼,立意高远,真可谓是千古一枕。

古代瓷器: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瓷枕欣赏


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入宋后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开始把它作为祛火明目、延年益寿的夏令寝具。大约北宋初年,磁州窑开始烧造瓷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间长达八九百年。磁州窑的瓷枕以造型优美、釉色光亮、装饰丰富而闻名。

金磁州窑绿釉模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磁州窑绿釉印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磁州窑白釉印花刻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磁州窑绿釉刻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磁州窑白底黑花虎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磁州窑瓷枕器型新颖,大方可爱。有如意头形、腰圆形、虎形、八角形、长方形等。

金磁州窑绿釉诗文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磁州窑绿釉印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磁州窑白釉黑花诗文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元磁州窑白釉黑花人物纹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元磁州窑白釉黑花龟鹤人物纹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釉色和装饰技法多样,其中白地黑花瓷枕是磁州窑最有创造性和独具特色的器物。白地黑花亦称铁锈花,白如雪,黑如铁,黑白对比,是磁州窑系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装饰方法。这种黑白相生的独特装饰手法,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性地将中国画的技法与陶瓷业结合起来。白地黑花瓷枕通过黑与白、粗与细、雅与俗、细腻与粗犷的反差与对比,展现出一种色彩之美、朴素之美、意蕴之美,使产品极富艺术魅力。

金磁州窑绿釉诗文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磁州窑绿釉刻花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磁州窑白釉黑花兔纹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磁州窑白釉黑花芦雁瓷枕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瓷枕不仅是实用器,也是卧室中的摆设品,因此很注意装饰效果。其装饰纹饰取材多样,多取材于当时民间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景。不仅有精细入微的花鸟鱼虫,还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绘画生动的山水人物、结构严谨的几何纹样。诗词、散曲、谚语、名言警句也成为主要内容之一。这些装饰内容题材广泛、时代特征明显,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爱好和民间习俗,被誉为古代民俗博物馆。民间工匠的画风粗犷、洒脱,书法艺术奔放、豪迈,题材生动活泼,写意性强,这样磁州窑瓷枕既有文人气息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率真、随意,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韵味、又带有民间生活气息的实用品。这种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总之,磁州窑的工匠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词曲、书法、绘画与陶瓷造型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把当时的民窑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也给后人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生动绚烂的精神世界。

古代瓷器:宋、金、元磁州窑瓷枕赏析


狭义磁州窑,邯郸的观台和彭城为中心的窑场。磁州窑的各种瓷器,给人的印象是不同于青、白瓷的温润细腻,不同于青花瓷的端庄秀雅,它有一种古朴、奔放、粗狂的美。磁州窑的发展可以分成4个阶段:第一期以五代后期或北宋初年,为创烧期,中心窑厂是观台,是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情,仿北方发展比较成熟的定窑、耀州窑,生产日用瓷器。第二期以北宋晚期,磁州窑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白地黑花,黑白色差强烈对比,独树一帜,其实,从这时候开始,唐宋以来崇尚的单色釉的审美情趣开始发生了变化。第三期为金代,是观台窑发展、繁荣时期。不仅生产日常生活用瓷,还生产陈设器、宗教用瓷和建筑用瓷。其多彩的釉色和多样的装饰技法,种类繁多的纹饰图案。第四期为元代,元代末年严重的水患使得以观台镇为中心的窑场衰落,烧瓷中心转移到滏阳河流域的彭城镇,装饰风格粗犷,主要生产大型器,造型厚重,如酒坛、酒缸等,明清时期以彭城镇为烧造中心。宋代磁州窑瓷枕主要有叶形枕、豆形枕、腰形枕、银锭形枕等。装饰技法有剔花、刻花、白地釉下黑彩剔划花、珍珠地划花、蓖划花等,白地绘黑花的装饰纹饰在北宋末期才出现。这一时期瓷枕上的主要主体纹饰有婴戏纹、熊戏纹、团花和花瓣纹、虎纹、龙凤纹、文字等。枕墙上常装饰卷草纹、忍冬纹及变形草叶纹等,也有素面不装饰的。

叶型枕珍珠地篦画划画这里的珍珠地和璧划装饰有一个传承关系,两者的装饰作用是一样的,都是填在主体的图案的留白处,衬托主体图案.而壁画明显比珍珠制作要简单,从观台窑考古分期报告看,叶型枕是观台窑的典型器,珍珠地流行的年代是五代到北宋中晚期,而壁纹出现在北宋中期,晚于珍珠地,中期时两种装饰工艺并存,到北宋末金初,珍珠地逐渐被蓖划所取代,蓖划可以看成珍珠地的简化或替代品。卧狮枕文字枕这类文字枕出现在北宋晚期,看起来像磁州窑典型白地黑花装饰,实际上与传统我们认为的白地黑花装饰是有区别的,这类文字枕是釉上装饰,文字写在透明釉之上,手摸上去发涩,辣手,并不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白地黑花釉下彩。1234下一页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磁州窑瓷枕欣赏


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形小,入宋后大量生产,形体变大,人们逐渐认识到瓷枕具有清凉去热的物理特性,开始把它作为祛火明目、延年益寿的夏令寝具。 大约北宋初年,磁州窑开始烧造瓷枕,一直延续到明清,时间长达八九百年。磁州窑的瓷枕以造型优美、釉色光亮、装饰丰富而闻名。

金 磁州窑绿釉模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 磁州窑绿釉印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 磁州窑白釉印花刻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 磁州窑绿釉刻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 磁州窑白底黑花虎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磁州窑瓷枕器型新颖,大方可爱。有如意头形、腰圆形、虎形、八角形、长方形等。

金 磁州窑绿釉诗文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 磁州窑绿釉印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 磁州窑白釉黑花诗文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元 磁州窑白釉黑花人物纹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元 磁州窑白釉黑花龟鹤人物纹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釉色和装饰技法多样,其中白地黑花瓷枕是磁州窑最有创造性和独具特色的器物。白地黑花亦称铁锈花,“白如雪,黑如铁”,黑白对比,是磁州窑系特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装饰方法。这种黑白相生的独特装饰手法,吸收了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艺术的技法,创造性地将中国画的技法与陶瓷业结合起来。白地黑花瓷枕通过黑与白、粗与细、雅与俗、细腻与粗犷的反差与对比,展现出一种色彩之美、朴素之美、意蕴之美,使产品极富艺术魅力。

金 磁州窑绿釉诗文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金 磁州窑绿釉刻花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 磁州窑白釉黑花兔纹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宋 磁州窑白釉黑花芦雁瓷枕 山东省博物馆馆藏

瓷枕不仅是实用器,也是卧室中的摆设品,因此很注意装饰效果。其装饰纹饰取材多样,多取材于当时民间喜闻乐见、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景。不仅有精细入微的花鸟鱼虫,还有千姿百态的飞禽走兽、绘画生动的山水人物、结构严谨的几何纹样。诗词、散曲、谚语、名言警句也成为主要内容之一。这些装饰内容题材广泛、时代特征明显,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爱好和民间习俗,被誉为古代“民俗博物馆”。 民间工匠的画风粗犷、洒脱,书法艺术奔放、豪迈,题材生动活泼,写意性强,这样磁州窑瓷枕既有文人气息又不失民间艺术的率真、随意,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韵味、又带有民间生活气息的实用品。这种一气呵成的娴熟画艺,令许多艺术大师叹为观止。 总之,磁州窑的工匠将富有民族特色的词曲、书法、绘画与陶瓷造型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把当时的民窑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也给后人展现了一个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生动绚烂的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