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清三代瓷器鉴别 > 导航 >

清三代珐琅彩瓷器的装饰特征

清三代珐琅彩瓷器的装饰特征

清三代瓷器鉴别 如何鉴别清三代官窑瓷器 清三代海捞瓷器怎么鉴别

2020-05-11

清三代瓷器鉴别。

清三代珐琅彩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朵奇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三朝极为名贵的御用器。为康熙时始烧造。其起源于明代一种新兴手工艺品,它是在铜胎上以蓝为地色,掐以铜丝,填上红、黄、蓝、绿、白等几种色釉而成的精致工艺品。永乐时期已有这类制品,由于蓝色以景泰年间为最好,故有“景泰蓝”之称。清早期从国外进口有与景泰蓝相类似的金珐琅、铜珐琅等工艺品,国内流行在铜、玻璃、瓷等质地胎子上,用进口的珐琅彩料描绘器物形成珐琅彩器,并被称为“铜胎珐琅彩器”、“瓷胎珐琅彩器”等。

“瓷胎珐琅彩器”就是著名的“珐琅彩瓷器”。其先在景德镇烧成涩胎瓷或白釉瓷,然后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彩绘而成。所用彩料在雍正六年(AD1728年)以前,均为进口的珐琅料。清雍正《广东通志》卷58中有:“西洋国——雍正四年五月复谴使进贡——各色珐琅彩料十四块”,“雍正六年——奉怡亲王谕,着试烧炼珐琅料。”烧珐琅料有专职工匠,造办处提及的有“吹釉炼珐琅人胡大有”等。

珐琅彩是用珐琅质调制的一种彩料,其化学组成与我国传统的彩料有着明显的不同。珐琅彩的突出特点是:绘画时用什么颜色,烧出后还是什么颜色,施彩较薄,看起来有凹凸感,手摸是平的感觉。颜色发色稳定,便于绘制精细的纹饰,画面立体感强,色彩瑰丽。雍正、乾隆珐琅彩瓷各种画面,常配以书法极精的题诗,成为制瓷工艺和书、诗、画结合的艺术精品。珐琅彩瓷器创始于康熙年间,大多是盘、盒、瓶、碗、杯等,专供宫廷帝皇、嫔妃把玩与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康熙珐琅器除了一部分用在紫砂外,都在素烧过的瓷胎上,用黄、红、蓝、绛紫、豆绿彩色作地,彩绘缠枝牡丹、莲菊、月季花卉图案,有的有“万”、“寿”、“长”、“春”等祝辞,系为康熙而制。因康熙彩料为进口,彩料较厚,堆料较凸起,立体感强,烧后还有细小冰裂纹。康晚期始创,雍正盛行的粉彩瓷器就是受珐琅彩影响发展起来的。

中国最早的珐琅彩器是明代景泰年间烧成的铜胎珐琅器,即著名的国产“景泰蓝”。清康熙中期,这一技术被移到瓷胎上,料为进口。现在“珐琅彩”即指“珐琅彩瓷”,即用珐琅质彩料描绘装饰的瓷器。“珐琅彩”是釉上装饰彩绘瓷器,二次烧成。始见康熙中期,盛行雍正、乾隆两朝,其后衰落。清末、民国出现过仿康、雍、乾珐琅彩瓷器。珐琅彩料色料凝厚,色釉晶莹润泽,绘瓷后画面微凸,频增立体感。其纹饰风格富贵、华丽,与当时景德镇官窑器纹饰风格相类似。

康熙时期珐琅彩瓷器,由于是从铜胎移植而来,尚处初创阶段,彩料掌控尚未成熟,彩料与瓷胎粘合也不佳,故器型小。白胎瓷内壁施釉而外壁素面,在外壁上施珐琅彩后,留下白而不完美,通体复施黄、蓝、红、豆绿、绛紫成为色地珐琅彩瓷。色地有透明与不透明的,注重了色调的烘托效果。纹饰部局遍满通体,在器物面、盖、底部,均有装饰。常在画好的图样上补上较深的颜色表示阴影,时而点上小点辅助装饰,花叶点深纹。运笔工谨,图案部局强调趣味而疏于记实。画面注重西方绘画笔法、技法,如时空、透视、明暗关系等。

雍正后,珐琅彩瓷器制作更为精进,部分和康熙时色地一样外,绝大多是在精致的白瓷上彩绘。白瓷器从景德镇烧好后送到京城,也有用旧脱胎填白瓷器。雍正珐琅彩瓷器改变了康熙时期只绘花枝、有花无鸟的单调图案,在白瓷上用珐琅彩料绘花鸟、竹石、山水、等各种不同的画面,并配以书法题诗,成为制瓷工艺和书、诗、画。雍正本人提倡水墨、青绿山水,故此两品种皆有精品。雍正十年提供画稿的有唐岱和画水墨珐琅的戴恒、汤振基。雍正六年指定画珐琅彩花样的有贺金昆。画珐琅的有张琦、周岳、宋三吉等人,谭荣、邹文玉最出色。

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发展到成熟时期,脱离了铜胎珐琅画法的模式。画面装饰更为中国化,制作技术达到顶盛。瓷质如白玉,胎骨如蛋壳,且具画苑画风,题句优雅,款识工整。雍正时期珐琅彩瓷器表现追求瓷本色清纯,色地珐琅彩较少,较多以白瓷釉面上施彩绘制。景德镇盛产如玉白瓷,加之宫中所藏白瓷皆为所用。雍正早承康熙装饰之风,后在图案化装饰、写生式基础上,增加了彩色地开光、翎毛类、山水类题材,有花有鸟,画配题诗、写意画面、朱红印章、书诗画为一体,瓷画与纸画渐近,形成雍正时独特艺术风貌。

乾隆帝二十八岁继位,其聪颖过人,兴趣爱好广泛,天文地理、音韵算学、诗词乐赋、书法绘画,儒雅好古、博学多产,其对珐琅彩瓷十分重视,多次诣旨督烧督藏。乾隆初期珐琅彩瓷器的数量已超过康、雍时期,形制极为丰富,造型品种增多,瓶类有:蒜头瓶、双莲瓶、双耳瓶、胆瓶、观音瓶,茶壶盖碗、碟、酒盅方盒等,碗碟圆器为多。纹饰绘画承袭前朝的图案式、写生的山水花鸟,增加了婴戏、春闺课子、母子情等题材。色地常见有轧道色地、锦文色地、百花色地、色地开光,专家画彩。乾隆珐琅彩形成“题材多样、装饰华丽”艺术特色,其珐琅有“五彩珐琅”之称。其传承发扬着清代宫廷富丽繁缛,却端庄华美的装饰艺术风格。《饮流斋说瓷》有“故乾隆一朝为有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也,政治文化如此,瓷业亦然。”

乾隆期珐琅彩瓷器画面有完全仿西洋画,有些画面题材增多。所用白瓷也为造办处上等货,乾隆十八年造办处档案:“白瓷盘一件、白瓷暗龙盘一件传旨着交珐琅处烧珐琅,填白盘碟大小一百卅件、填白大小二十八件、交珐琅处烧珐琅。”这些珐琅瓷器产量不大,完全由清宫廷垄断。雍、乾珐琅彩瓷器,有题诗的引首、句后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印面文字与图案、题款相配合。清乾隆珐琅彩芙蓉、鸡纹玉壶春瓶,瓶口撇小,长颈,腹下丰满,圈足。胎薄釉润。颈部以蓝彩绘上下蕉叶纹,腹部绘山石,石后三株芙蓉花,周边绘小野花,两只稚鸡相依偎,窃窃私语。瓶上有诗“青扶承绿,红妥出阑枝”。器物制作精细,胎质细腻,用彩浓淡适宜,花卉鲜艳逼真,禽纹生动形象。诗画结合,具文人画工笔情趣,代表了乾隆时期制瓷最高水平。

玉壶春瓶由宋人诗句“玉壶先春”得来,宋始烧造,元、明、清均烧制。由于珐琅彩工艺烧制复杂,加上雍正时代发明了玻璃白打底的粉彩瓷器,彩绘效果与珐琅彩可媲美,且造价较低,可成批在景德镇烧制,这样昂贵的珐琅彩瓷渐被取代,但其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饮流斋说瓷》有“清康熙专以名工制瓷,名手绘画,殆纯入美术范围,而高穆浑雅之气,独未尽掩入雍正则专以佚丽胜矣;至乾隆则华极矣,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而古朴浑厚之致,荡然无存。故乾隆一朝为有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也。”

现存清宫珐琅彩瓷共约五百余件、两百多个品种。这种文化受世界文化的影响也影响着世界工艺文化艺术的发展,作为我国与世界陶瓷工艺文化的一个优秀品种,清代珐琅彩是我国陶瓷文化的精华,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是现当代我国陶瓷艺术学术理论及实践的重要基础与发展的参考资料。本文再次提及珐琅彩,旨在引起学术界、艺术界对其重视,同时其对当今陶瓷艺术界不无启迪之用。

taoci52.com扩展阅读

清三代珐琅彩瓷民间到底有没有


珐琅彩——在大家的普遍观念之中,都是一个十分珍贵的收藏品,对于私人收藏来说更加是可遇而不可求。珐琅彩瓷器的珍贵、稀有、罕见让它成为了古玩市场抢手货,甚至还存在有价无市的现象。尤其是在近年来,珐琅彩瓷器屡屡在古玩拍卖市场中拍出天价的情况,更是让原本就稀有的珐琅彩瓷器更加成为了收藏者们关注的焦点所在,虽然说珐琅彩瓷器如此的引人注目,也有不少的收藏者对清三代珐琅彩瓷器,在民间到底有没有人收藏感到疑惑?下个各位收藏者们就来跟随小编,来为自己的疑问答疑解惑吧。

首先要了解清三代的珐琅彩是否在民间有人收藏的第一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清三代珐琅彩的在目前社会上的存世量。我们可以从其珐琅彩存世量上,来看出民间收藏家们收藏这类瓷器的可能性。据相关资料记载:珐琅彩瓷器本身的存世量就十分的稀少,就更不要说清三代所存世的珐琅彩瓷器了,据统计,目前所估计的清三代珐琅彩瓷器有约四百一十八件,当然这也只是专家们所估计的一个大概的数字,具体有多少件专家们也不能肯定。对于这四百余件的清三代珐琅彩瓷器来说,这个估计数只能多不能少,由此可见,清三代珐琅彩瓷器的珍贵之处。

其次,查阅清朝时期关于珐琅彩瓷器的相关资料显示:在清朝的雍正年间,雍正皇帝在位期间就先后将二百二十余件珐琅彩瓷器赏赐给各位官人、贵族。按照一般赏赐的原理来说,珐琅彩瓷器既然可以作为赏赐品赠于他人,那么他在当时朝代的生产量应该是十分大的,不然也不可能会拿出上百件的珐琅彩瓷器赏赐于他人。而且小编在查阅清朝年间的史记资料中对珐琅彩瓷器有着明确的数量记载,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曾经两次下圣旨将共计五百余件的白瓷烧制成珐琅彩瓷器,到了乾隆十九年,清史稿更是有明确记载,皇宫之中一共收到了四百四十八件珐琅彩瓷器。

从以上有明确记载珐琅彩瓷器数量的历史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古代的清三代时期,珐琅彩瓷器的数量还是十分之多的,所以民间有收藏家收藏珐琅彩瓷器也不足为其,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在清朝时期,我国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就是清朝末年之时,被各国列强们侵略的那几年,在这段时间里,我国不仅要向列强各国支付大量的赔款条例,还被各国列强掠夺走了数不清的奇珍异宝,还烧毁了世界级博物馆——圆明园。甚至至今,有些属于我国的珍宝还在海外漂泊而无法回家。这样算下来,即使清三代留存下来再多的珐琅彩瓷器,在烧砸抢掠的破坏之下也不会存留下来多少,在加上我国后期八年抗日战争、三年内战以及十年文革时期对文物的摧残,所遗存下来的清三代珐琅彩瓷器就更在少数了。在这种情况之下民间收藏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清三代珐琅彩瓷精品赏析及成交价格:

1: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尺寸:11.8厘米,估价:咨询价,成交价: HKD 169,413,000 ,成交时间:2018-10-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乾隆年制》蓝料款。

此盌器形雅正,弧壁浑圆略撇,胎质细密,均净如雪。从景德镇御窑跋涉上送京师,宫中妙画珐琅彩,外壁写生虞美人,黄自矜持、白怯羞绯、红恃娇纵、紫尚雅风,翠叶间,纤花或含蕾、或盛绽,曲茎摇曳微风中,石半掩、蝶萦绕,渲染描绘细腻如生。另一面墨题明人徐桂〈咏虞美人草〉诗二句,曰:「迎风似逐歌声起,宿雨那经舞袖垂」,既咏虞美人随风起舞之妍姿雅貌,又是借花怀古。诗前有「佳丽」,后添「翠铺」与「霞映」,共红料印三枚。盌心加缀三多瑞果,更显清朗秀逸。足底双方框内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宋体款。

此盌器形雅正,弧壁浑圆略撇,胎质细密,均净如雪。从景德镇御窑跋涉上送京师,宫中妙画珐琅彩,外壁写生虞美人,黄自矜持、白怯羞绯、红恃娇纵、紫尚雅风,翠叶间,纤花或含蕾、或盛绽,曲茎摇曳微风中,石半掩、蝶萦绕,渲染描绘细腻如生。另一面墨题明人徐桂〈咏虞美人草〉诗二句,曰:「迎风似逐歌声起,宿雨那经舞袖垂」,既咏虞美人随风起舞之妍姿雅貌,又是借花怀古。诗前有「佳丽」,后添「翠铺」与「霞映」,共红料印三枚。盌心加缀三多瑞果,更显清朗秀逸。足底双方框内蓝料书「乾隆年制」四字宋体款。

2:清雍正御制铜胎画广东珐琅黄地「福寿双全」图花卉纹鼻烟壶,尺寸:4.6厘米,估价:HKD 1,0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1,720,000 ,成交时间:2013-05-2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5月拍卖会。

钤印款识:《雍正年制》款。

铜胎画珐琅,两面均绘蝙蝠翔飞拱团寿,下承蕃莲绽放,通体黄地饰缠枝茶花,枝叶卷延。外底褐彩书「雍正年制」四字楷款。

3:清康熙北京铜胎画珐琅粉蓝地牡丹花卉盌,尺寸:直径15.2厘米,估价:HKD 7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2,527,750 ,成交时间:2003-10-27,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4:清康熙北京铜胎画珐琅牡丹纹盌,尺寸:直径15.4厘米,估价:HKD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HKD 2,060,000 ,成交时间:2010-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春季拍卖会。

双方框《康熙御制》楷书款。

5:清雍正红釉地珐琅彩梅竹先春杯(一对),尺寸:直径5.8厘米,估价:RMB 1,500,000 ~ 2,500,000,成交价: RMB 2,990,000 ,成交时间:2015-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杯呈直口,深腹,圈足,足内书“大清雍正年制”青花方章款。外壁施霁红釉为地,其上以珐琅彩描绘寒梅幼竹为饰,取“梅竹先春”之意。画面可见梅树虬枝苍劲,枝头吐萼含英,布局疏朗,气息清新。白梅绘五瓣单层,花萼以黄料彩敷染,花瓣略染白、绿色珐琅料,朵朵粉嫩宜人,极为清雅,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梅干旁点缀青竹几许,鲜嫩轻灵,更见融雪春意。本品将素雅高洁的梅、竹二友绘于妍丽夺目的红釉之上,即先声夺人,引人注目,又用其红釉沈郁华贵的气质衬托梅、竹之钟灵毓秀,可谓是匠心独具,彰显雍正御瓷之精雅巧思。雍正时期宫廷使用珐琅彩的瓷器可分为两类,一为色地画珐琅,二为白地画珐琅,传世所见以后者为多,此器以红釉为地,甚为珍罕。对此杯的烧造,在《清档.画作》中有明确记载:“四月初二日:太监刘玉交珐琅霁青盅二件、珐琅霁红盅四件(撇口二件,馨口二件)。珐琅霁红有圆光团花盅二件、珐琅霁红碗二件。传旨:配匣,钦此。于四月初五日,将原交钟碗等十件配做的糊铈合牌匣四个盛装。首领程国用持去交太监刘玉收。”

6:清乾隆珊瑚红地画珐琅九秋同庆碗,尺寸:直径13.2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 ,成交时间:2013-12-04,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康熙后期清宫彩瓷一改此前雄丽苍劲之风格,特别在吸纳西洋技艺之后,彩料细腻柔和,气息婉约清新,以致名品迭出,惊艳古今,焕发彩瓷魅力之新姿采,下启雍乾之世华丽彩瓷之先声。其中,御制珊瑚红地珐琅彩九秋同庆碗即为康熙彩瓷当中杰出者,为雍乾嘉三朝所沿袭烧造,是清宫御瓷之经典名品,其以乾隆时期最佳,本品即为一例。本品器形隽秀而娇巧,优雅而尊贵,胎体细薄坚致,内壁施白釉,温润莹美,外壁敷设珊瑚红彩为地,色泽匀净浓妍,以诸色珐琅彩料绘就牡丹、秋葵、菊花、兰花、罂粟花、秋海棠、山茶、芍药、栀子花等九种秋天盛开的花卉,构成九秋图,图中花枝招展,风姿绰约,妍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华光之下一展无遗。画匠以墨彩勾勒花枝叶脉,覆以各式彩料,斑斓绚丽,其中墨绿一色极为凝厚鲜亮,翠韵悠然,为后世所不及,釉上蓝彩淡雅悦目,为康熙后期彩瓷的重要色彩;绘画技巧高超,借以彩料之浓淡的变化来表现花叶的阴阳向背,突出花卉的立体质感。布局繁密而有致,不减清疏之气,益见设计构图之佳妙。因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遂采集九种秋草于一图,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

7:清乾隆宝石红地珐琅彩寒梅争春玉壶春瓶,尺寸:高29厘米,估价:RMB 3,600,000 ~ 4,000,000,成交价: RMB 9,200,000 ,成交时间:2011-12-05,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本品秀巧典雅,曲线隽美多姿,所敷施霁红一色宝光内蕴,纯正妍丽,凝厚莹亮,为有清一代霁红釉之典范。其上以珐琅彩绘一树寒梅,依叠石横欹盘出,虬干老辣苍劲,枝头吐萼含英,布局疏朗,气息清新。绘画精细,彩料妍丽,白梅构造为五瓣单层,花萼以黄料敷染,花瓣略染胭脂红、绿色珐琅料,朵朵粉嫩宜人,极为清雅,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并与鲜红色地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富具立体效果。叠石晕染蓝料,质地湛亮透明,灰紫梅干点染青苔,苔点为绿釉上加染白料,形成苍雅浑厚之感。凡施彩之处表面皆有开片纹,为清宫雍干之际珐琅彩料之特性。圈足处理异常规整,底施白釉,莹润坚致,彰显非凡丽质。远观之,风格清丽,气韵隽逸,彰显出一份雍正御瓷之精巧与秀雅。

8:清雍正御制珐琅彩蓝地缠枝牡丹纹“万寿长春”碗,尺寸:直径11.6厘米,估价:RMB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7,280,000 ,成交时间:2007-12-03,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雍正御制”青花楷书款。

珐琅彩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朵奇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极为名贵的御用器。珐琅彩瓷的制作技艺奇绝,时代特色鲜明,传世极少,至为珍罕,其备受收藏界推崇也就是必然的了。专场将展示一件中国瓷器史上的巅峰之作—雍正御制珐琅彩蓝地缠枝牡丹纹“万寿长春”碗。此碗口径超过足颈的一倍,且腹深仅为口径的1/3,成为雍正朝碗的显着特征。宝石蓝色地显得极为秀美柔妍,与纹饰黄色、白色珐琅彩形成强烈反差。四朵盛开的缠枝牡丹两两相对,胭脂红彩篆书“万寿长春”伸展于花蕊中。画师用绿、紫、蓝等色绘莲花的卷叶,并用丰富的色彩描绘细微之处,图案生动,形态逼真。珐琅彩施彩虽薄,却有立体感觉,但触摸起来却平坦光滑。此碗在珐琅彩瓷中可谓出色,暖色热烈,冷色沉着,色彩浓淡处理极佳。碗足内施白釉,书“雍正御制”双方栏青花楷书款。根据雍正色地珐琅瓷传世品看,该类足内落青花“雍正御制”年款的珐琅彩瓷器应属雍正早期作品,不同于后期的“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及“雍正年制”蓝料款珐琅彩瓷。此件雍正御制珐琅彩蓝地缠枝牡丹纹“万寿长春”碗,因为是青花款,必然要事先在景德镇烧制前落款,即景德镇制作这些瓷胎时,已经具备它的特殊性,然后呈进造办处。

9:清康熙黄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碗,尺寸:直径13厘米,估价:RMB 1,800,000 ~ 2,600,000,成交价: RMB 3,190,000 ,成交时间:2004-06-07,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4春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康熙御制”楷书款。

碗地子为明黄色,以衬托四朵黑粉二色花瓣的莲花,绘者用绿、紫、蓝等色绘莲花的卷叶,并用丰富的色彩描绘细微之处,图案生动,形态逼真。绘者运用了康熙皇帝所喜爱的西洋透视法,色彩浓淡处理适度,赋予画面生动的立体感。同时,多姿多彩的颜色增添了欢快的色调。表面晶莹剔透的釉质,与画面浑然一体。珐琅彩瓷创烧於康熙晚期,雍正六年(1728年)以前均为进口的西洋珐琅彩料,色彩多至十几种。珐琅彩瓷的制作方法是先由景德镇官窑选用最好的原料制成素胎,烧好後,送到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彩绘烧成。珐琅彩瓷专作宫廷玩赏器和宗教、祭祀的供器,制作极为考究,因此成本高,而产量低,传世品很少。

清三代珐琅彩的艺术特点


在丰富多样的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瓷胎画珐琅是最具特色的彩瓷器。从清朝康熙时期到清朝雍正时期,再到清朝乾隆时期,它的色泽在不断地变化,由浓烈端庄慢慢变得清丽雅致,再趋于精密繁复的雍容华美。

在“清三代”这一阶段里,珐琅作为一种洋味十足的材料,在瓷器上发挥得淋漓极致。中西风格彼此交融化作一体,展现了皇家生活的奢靡和豪华。按照不同的装饰工艺来进行分类的话,我们具体可以将金属胎珐琅器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以及透明珐琅等等。也有将以上两种或者是多种工艺结合起来共同装饰同一件瓷器的,人们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复合珐琅”。而实际上,珐琅工艺虽多,但是和瓷器相关的珐琅工艺独有一种,那就是画珐琅,人们一般将画珐琅称作“珐琅彩”,其正式学名为“瓷胎画珐琅”。

在清朝康熙时期、雍正时期以及乾隆时期,珐琅彩瓷器都被人们视为最为珍贵的皇室御用瓷器。在那个时候,珐琅彩瓷器结合了中国传统制瓷工艺和来自法国的画珐琅彩技法,作为一种全新的彩瓷品种横空出世,使得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赞不绝口,奈何它又是宫廷御用瓷器,普通人家往往可望不可即。在清朝康熙时期,珐琅料都是从国外进口而来的,用料有多高昂价格可想而知;值得高兴的是,到了清朝雍正中期,中国也成功烧制出了珐琅料,不再依赖从西方国家进口。

清代珐琅彩瓷器的制作工艺精良,当时的景德镇窑依照朝廷准备好的御样烧制出素胎,接着经由漫长的路途把素胎运送到朝廷养心殿造办处,宫廷画家再在素胎上面绘制珐琅彩。珐琅彩描绘好了之后,将瓷胎放入皇宫里面的小窑中,经过两次低温烧造而成。珐琅彩瓷器非常耗费工时,烧制珐琅彩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较高,但是珐琅彩生产的数量却非常少。珐琅彩以小件为主,大件珐琅彩瓷器是比较罕见的,并且珐琅彩这一瓷器品种,彻彻底底地被皇室垄断,因此,珐琅彩瓷器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在清宫端凝殿里面,一度藏有四百余件珐琅彩瓷器,这些瓷器分别都有着显赫贵重的身世。

珐琅彩瓷器作为清代康雍乾三朝皇帝的心爱之物,不管是从制瓷工艺还是从艺术审美的角度上来看,都反映了当时中外文化融合和中国制瓷工艺的出色成就。正因为珐琅彩创制初衷和制瓷工艺是与众不同的,所以它才有着前所未有的艺术成就。

清三代彩瓷缘何异军突起


近年,清代瓷器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彩瓷系列成为中国古董市场上最热门的追捧对象之一。

2002年春季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粉彩蟠桃《福寿》纹橄榄瓶以4150万元港币成交,创造清代瓷器拍卖最高价;而在同年秋季该公司的拍卖会上,一只堪称绝品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式镂空花卉纹大罐,叫价至4000万元港币时便无人间津而流标;同时举行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一只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以3200多万元港币成交。

在2002年秋季北京一家拍卖会上,一只乾隆粉彩山水如意耳琵琶尊以110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创内地瓷器最高价而这只琵琶尊几年前的拍卖成交价只是200多万元人民币、也曾轰动一时。

回顾中国古董收藏的历史,人们一直以追幕高古为境界。到了清末民国,宫廷收藏陆续外流,明清官窑瓷器成为收藏对象,但直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古董的收藏仍足以宋元及以前的高古器物为主流。80年代后,随着华人经济实力的增长,元明瓷器价位开始攀升。90年代末,清代官窑、特别是康雍乾三朝的彩色瓷系价位猛增.屡创新高。这种现象颇有些令人揣摩之处。

清朝皇皇家收藏在中国历史上发展到极致,皇家对高古的推崇影响到民间的博古之风。清朝末年,宫廷遭劫掠,宫藏被盗运,古董从皇家及士大大手中转向江南买办新贵,转向东洋、西洋古董商手中。外流的大量明清宫廷器物工艺绝美,适应江南新贵和洋人的口味,改变了中国古董收藏的构成。明清瓷器开始在市面流行。但收藏的高境界始终还是高古器物。

上世纪50年代后,中国社会变迁,国内文物市场关闭,本土古董收藏偃旗息鼓,只有海外偶有交易。中国古董的国际价值无从谈起。

7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华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台湾、香港等地经济的腾飞,中国古董市场在伦敦、纽约、香港逐渐活跃起来。大量的交易物是明清艺术品,但顶尖的标志仍是以宋瓷为代表的高古器物。直到90年代末至近两年,中国大陆涌现出一批古董鉴赏家和收藏家。他们在国内小试身手后,纷纷到境外参与竞投和交易。由于人数较众,出手狠,其收藏倾向开始影响整个市场的走向。清代瓷器特别是康雍乾三代彩瓷系列成为热门,与这一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以后,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社会化的文物鉴赏和文物市场被禁止,加上经济体制的禁锢,百姓根本无从鉴藏文物。改革开放以后,文物市场也是最后开放的领域之一。而最早染指文物鉴藏的人土,他们最早可能接触到的古董就是被国家博物馆不看重的清代艺术品清代艺术品、特别是康雍乾王朝的宫廷瓷器无论在造型、色彩还是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也极容易被这些古董鉴赏的初学者接受。发表最多的学术成果,涌现最多的鉴赏专家也是关于明清艺术品研究的。所以,他们手握重金在市场上寻找的必定是他们最早结识的东西。而且,清代瓷器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早期瓷器,更利于市场取舍和投资运作。康雍乾王朝的彩瓷是清瓷工艺的最高代表,在市场上最适合作为一个时代古董行情的标志。

从收藏者收藏方式来讲、这种局面也反映出新兴的收藏者与传统的收藏家的不同。传统的收藏家是因为爱好、家学或保存家业的意愿等来浸润收藏新兴的收藏者则更将其他经济域的投资方法移植到古董市场中来、更多地将文物古董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作投资前景的研究、更多地将文物古董鉴藏当作产业来建设,更愿意尽可能快地将最好最有价值的古董收入囊中。所以,在文物古董市场上,每遇佳品必定创造"天价"。康雍乾三代的彩瓷作为难得的古代艺术品自然成为天价的创造对象。高古瓷器传世数量极其有限,虽然人们心目中仍然视其为天物,但总归难以企及,更不可能作为市场运作的对象。加上长期的封闭管理收藏体制的限制高古瓷器的学术研究成果社会化不够,人们无从获知高古瓷器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判断的标准。象牙之塔.无以论价所以就产生清代瓷器价格高于高古瓷器的现象。因为国内法律政策的规定,使高古瓷器进入市场的通道狭窄,使很多人士望而却步。作为中国古董收藏主体队伍的国内收藏者不能进入这一领域,自然就影响高古瓷器的价位。

清朝康雍乾三代彩瓷的异军突起,价位居高不下是一个历史现象。这里有文物收藏自身的规律,有学术研究成果的影响,有不同时代鉴藏者审美情趣的因素,有不同时代鉴藏者不同收藏投资方式的作用,但最根本的是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成长起来一批热爱民族艺术的有实力的收藏者和投资家的作为。他们对清朝官廷艺术,特别是对康雍乾三朝彩瓷的热爱,使中国清代艺术品乃至整个中国艺术品的国际价值迅速提升。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关于中国艺术品的研究不断深入和社会化,随着中国新兴鉴藏者对中国古代文物的认知不断提升,康雍乾的彩瓷和清代其他艺术品国古代文物的认知不断提升,康雍乾的彩瓷和清代其他艺术品的价位还将不断提高。

清三代青釉瓷器有什么特征


清三代青釉瓷器有什么特征。

青釉是出现最早的单色釉,最早可以推算到商代晚期。清三代瓷器在中国瓷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清三代”是指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所在时期。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瓷器是“清三代”艺术品的典型,较为著名的有斗彩、粉彩、珐琅彩等等,青釉作为单色釉的一种,在清三代瓷器中也有着属于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相对于青花的繁复,彩瓷的绚烂,更能给人以淡雅,素净的印象。康熙时期仿青釉瓷器的出现,重新奠定了青釉的地位,之后的雍正、乾隆继承并发展了青釉瓷器的制作工艺,所制青釉瓷器,色泽之精细,造型之丰富,前所未有,堪称青釉的集大成。

清三代青釉瓷器特征

从青釉的发展来看,在清三代时期是较为盛行的,康、雍、乾三代的青釉数量较多,从保存至今的文物来看,制作都非常精美。康熙时期主要品种为冬青釉,所谓的冬青釉,是指青中带黄的青釉,清代冬青釉以康熙朝为佳,色比豆青浅,釉薄而坚,肥润无开片,器里器外均为一色冬青釉。但康熙时期也有少量的粉青釉和豆青釉。雍正时期青釉以粉青为主,粉青是一种类似于鸭蛋青的颜色。雍正时期,中国的青瓷制造达到了高峰,其器型优美,胎质洁白细腻,釉质莹润,纯净无暇,整体风格古朴素雅。粉青釉相较于其他色彩的青釉价值更高一些,这是因为一般粉青瓷器胎质相对更细腻,釉色也更细润精美。除此之外,雍正时期也有少量的冬青釉与豆青釉。乾隆时期的青釉以豆青釉为主,也有少量的粉青与冬青釉出现。也就是每个时期都有一个主要的青釉品种,其他青釉辅之。乾隆之后的清朝历代基本延续乾隆时期的青釉制作风格。

绝世珍品:清三代珐琅彩瓶


很多藏友肯定对这件珐琅彩瓷器记忆犹新,它不仅是一件绝世的藏品,更是一件绝世的艺术品。

这件珐琅彩瓷瓶高22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5厘米,薄胎,小盘口,釉色极其细腻光润,并绘有一对西洋风格的少男少女,颜色自然莹润。据鉴定专家介绍,珐琅彩吸取了景泰蓝制作的方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明丽,画工精致。珐琅彩于清代康熙中期烧制成功,至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发展。雍正六年以后采用宫廷自己配制的彩料,色彩更加丰富,但雍正时期的传世品多藏于故宫博物院内。乾隆时期的珐琅彩也很精致,除了白地珐琅彩之外,还流行色地开光,图案多绘有山水人物、花鸟纹、西洋妇女等,特别是人物像西洋油画一样富有立体感。后由于制作这种珐琅彩瓷器极度费工,因此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

说完了釉彩,再来谈谈画风。经书画专家鉴定,此瓶上所绘的西洋人物是仿清代著名的宫廷画家郎世宁的画风。郎世宁是清代的宫廷画家,其画风盛行于清代雍正后期至乾隆时期。经专家初步鉴定此瓶应属清上三代之物,品位很高,最难得的是它保存得很完整、没有损坏,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清三代斗彩瓷价逐年升


明代斗彩瓷在港拍出1051万港元天价

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花卉纹高点头杯以1051万港元成交价创下了斗彩瓷器成交的最高纪录,这给广大斗彩瓷收藏者很大的鼓舞。

日前,有投资者询问,斗彩瓷收藏需要注意什么?是否具备继续升值的潜力?

近日,记者从广州市艺术品(公物)拍卖公司获悉:在该公司近11年来的瓷器艺术品拍卖会上,清三代的斗彩瓷被众多藏家竞相追捧,成交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在清三代(康、雍、乾三朝)的瓷器中,斗彩瓷的价格仍将紧随粉彩瓷之后而逐年上升。

图:清乾隆斗彩寿字纹盘 (尺寸:20.5cm 成交价:3万元)

明成化斗彩瓷最珍贵

所有斗彩瓷中,明代成化年间的斗彩瓷最为珍贵,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烧造斗彩必须入窑两次,增加了 烧制成本,而且破损率高,一般只有官窑才会不计成本地制造。

成化斗彩瓷以小件为多,其中斗彩鸡缸杯更是精美绝伦,这与成化瓷器修胎极精致细薄和施釉极晶莹润白有关。成化斗彩瓷是海内外古瓷收藏家竞相追逐的目标。

据称,清代康、雍、乾三朝也有艺术价值极高的斗彩瓷器制作,因此,清三代的斗彩瓷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为众多人争相收藏。由于斗彩瓷是古代宫廷的珍玩,十分名贵,所以历来被收藏家视作珍宝。

清代斗彩瓷升值潜力大

当今艺术品市场中,清三代的官窑瓷器中的粉彩、斗彩最受收藏界欢迎,青花瓷器则退为次席,这说明人们的审美取向从端庄典雅逐步向富丽堂皇转变,而收藏界的吸纳能力更是大大增强。

民国时期,有人曾花一块大洋买了成化斗彩杯,后来被卢吴公司以4千大洋卖到美国,按现在这个说法也就是三四万元,可是,这个斗彩杯如今的身价已是几百万元了。

无独有偶,近来有报道说,英国伦敦一位文物鉴赏家在一位朋友家里发现一个成化斗彩小坛,高约12厘米,随便放在庭园里养花,后经文物鉴赏家介绍到伦敦文物拍卖行拍卖,竟以一百余万美元成交(约1000万人民币)。名词解释

斗彩瓷

斗彩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又称青花填彩、青花点彩、青花加彩等。它始创于明代宣德年间,成熟于成化年间,并在当时就已获得极高评价。

它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用釉下青花勾绘花纹轮廓,釉上用彩填绘,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奇斗艳。“斗”,意即凑在一起,故称之为“斗彩”。

据悉,斗彩瓷的生产在清代得到了大力推广,雍正、乾隆时期的斗彩则尽力摹仿成化遗风,施彩淡薄,填彩准确,制作精细,造型千姿百态。收藏贴士

对于如何收藏斗彩瓷,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文物总店鉴定专家曾土金先生给出三点注意事项:

1.不要和五彩混淆

斗彩容易和五彩混淆,其实要分清两者并不难。斗彩的所有花纹皆经过青花勾勒轮廓线,再经色料添入轮廓线内,而五彩中的青花只当作青色使用,色料外围没有轮廓线。记住这点,就不难区分了。

2.不宜有“捡漏”思想

如果要收藏斗彩瓷器,特别是官窑斗彩瓷,最好不要幻想在地摊上“捡漏”,因为如今的官窑斗彩瓷真品,由于历来被藏家争相追捧并奉为至宝,不轻易示人。正规的文物商店和拍卖公司拍卖会上都较少见到,更何况赝品充斥、品级低下的地摊呢?

3.最好有专业人士把关

斗彩瓷为稀有贵重艺术品,为避风险,最好请专业人士掌眼,或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并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循序渐进,鉴定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清三代官窑瓷


清三代御窑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它继承了明代景德镇瓷业的优良传统,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本文专访中国古陶瓷评鉴专家丘小君,以康雍乾三代的官窑瓷器特点为中心展开,从各朝釉色、造型、装饰及款式创新入手,结合帝王喜好与文人气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官以及与外销瓷的渗透影响等,全面立体地还原一个清三代官窑的辉煌历史。

陶瓷:陶瓷鉴赏 陶瓷知识

一、追慕前朝 仿古创新

中国瓷器生产,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历史高峰,进入了瓷器的黄金时代。清代继承发扬了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并开创了绚丽多彩的粉彩、珐琅彩和古铜彩,还出现了多品种的单色釉,而镂雕、转颈、转心的工艺技巧,更是达到鬼斧神工的境地。

丘小君认为,清三代官窑的特色首先是从明代官窑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他说:“清三代官窑在明代官窑基础上,继承了明代很多优秀的传统内容、烧造方法、品种等。特别是康熙、雍正两朝,受到明代最著名的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影响,对其非常崇敬与赞赏,也全面继承了明代成化时期瓷器的优秀工艺。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清代早期不写官款而写成成化、宣德款的青花瓷器,都是源于对明代官窑瓷的继承与膜拜心理。”

清康熙仿明宣德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图1)

清雍正仿明宣德青花团龙凤纹葵花式洗(图2)

“康仿成化、雍仿宣德”即指这批不写本朝款识的瓷器。其中,成化款的多是康熙时期所写,这批写款与成化的写款有所区别,具有康熙时期的写款风格。

清康熙仿明成化青花款(图3)

明成化青花款(图4)

而雍正时期在仿宣德苏泥勃青料的效果方面做到了极致,追求苏泥勃青料的自然晕染,有起伏深沉的古朴风格,在青花料的绘画上注重了渲染,人为加重涂染和点染,烘托出青花的晕染效果。

清雍正仿明宣德青花晕散效果(图5)

明宣德青花绶带耳葫芦扁瓶与清雍正仿品对比(左:明宣德 右:清雍正)(图6)

“所以,清三代官窑瓷器首先是对明代官窑的继承,然后才有开拓。这个开拓完全改变了明代时期的风格。明代以古朴古拙为主,胎体不如清代精细,有‘粗大明’之称,且釉面较清代肥厚,而清代比较坚致细薄。两个时代风格截然不同。区分明代与清代瓷器,从胎和釉上就能看出两种不同的风格。”丘小君补充道。

明宣德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瓶足底与清雍正仿品对比(左:明宣德 右清雍正)(图7)

此外,和明代一样,景德镇代表了整个时代的水平。清代在景德镇恢复了御窑厂。明清两代御窑厂不完全相同。清代御窑厂的督陶官,不像明代由中官担任,而是由朝廷派遣官员担任,并且采用了雇佣劳动力的方式,御窑厂平时只有少量额定人员(约二三十人)。御窑厂集中了优秀的制瓷工匠,为满足宫廷奢侈生活的需要,可以不计成本地提高质量和仿制古代名窑器,创制新品种。这就促进了技术进步和整个制瓷业的发展。同样颇为重要的是,清三代御窑厂督陶官也对制瓷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丘小君说:“整个清代制瓷都以清三代官窑风格为主导,而清三代官窑相当一部分成就得益于一些优秀的工匠和督陶官。他们的贡献对中国陶瓷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康熙年间著名的“臧窑”,就是指臧应选督造的官窑。文献记载,康熙朝监制官窑瓷器的还有刘源和郎廷极,著名的郎窑红即出自这个时期。此外,还有“熊窑”“年窑”“唐窑”等。

清珐琅彩瓷器及特征


珐琅彩是彩瓷品种之一,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铜胎画珐琅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烧的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乾隆以后少有制作。按照清代宫廷档案记载和珐琅彩瓷器原盛匣之标识,珐琅彩瓷器之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珐琅彩瓷器是专供帝后玩赏的艺术品,宫廷控制极为严格。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器多以胭脂红、蛋黄及蓝色作地,还有一类特有的在宜兴紫砂胎上画珐琅彩的器物。典型雍正、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那些形状看似普通的珐琅彩盘、碗、瓶等,已摆脱被用作餐具的功能,纯属能给人们视觉带来美的享受的艺术珍品。

珐琅彩工艺极其讲究,选胎要求胎壁极薄,画工要求均匀规整,图案色彩搭配要求结合紧密,胎质施釉要求极细,釉色极白,而且釉表面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因此要使珐琅彩“白璧无瑕”其工艺可见复杂。珐琅彩瓷属于专供皇帝和皇后玩赏的艺术珍品,所用瓷胎均由景德镇御窑厂提供,致使珐琅彩瓷器成为清代瓷器中最为名贵的品种。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底款

清朝珐琅彩的特征

一、康熙时期的珐琅彩

康熙珐琅彩瓷器多以蓝、黄、紫红、松石绿等色为地,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其色彩、绘画、款式皆同于当时的铜胎画珐琅器。构图上是对称而规矩的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康熙珐琅彩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如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是当时的宫廷御用瓷器,碗口敞开,深弧壁,底圈足。内施白釉,外壁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装饰。足内也是施白釉,有胭脂彩双方栏“康熙御制”图章式款。此碗在宝石蓝底色的衬托下,以紫红、金黄、草绿色绘就的缠枝牡丹显得格外娇美,具有康熙朝珐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二、雍正时期的珐琅彩

雍正初期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画工们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以“院画”为底稿,以“勾、画、皴、染”为绘制工艺,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画面再配与景相融合的诗句,致使画面文笔生辉。尤其是雍正水墨珐琅彩和蓝彩山水珐琅相当精美。

三、乾隆时期的珐琅彩

乾隆珐琅彩绘画又有了新的发展。画式画法中的阴阳向背与凹凸感不仅出现在纸绢画上,也出现在珐琅彩瓷器的绘画上。珐琅彩绘上有用矾红勾画面部的,用不同浓淡、深浅、颜色表现人物衣衫,配景极为传神。“锦灰堆”画法的大量运用就是在一种彩色质地中用各种颜色绘制各式各样的织锦纹、丝绸纹和其它花纹,花纹中又添绘各式各样的缠枝花和其它图案,所以也叫“锦上添花”。“锦灰堆”这种繁密的华丽是乾隆在位时的流行时尚,而且愈演愈烈。乾隆后期,“锦灰堆”内还要根据画意的主题描绘大开光,再有多个小开光的也不新奇。开光内绘画山水、人物、诗句种种,极尽奢华之事。圈足外墙绘一周变形如意纹。色彩繁富艳丽,形态栩栩如生,如非技高艺精者是不能胜任的。纹饰空白处墨书题诗,是乾隆时期人物、花卉合璧的开光珐琅彩瓷艺术珍品。

珐琅彩是与瓷共舞的陶瓷文化、绘画艺术,是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形成的,是匠师和艺术工作者们长期在陶瓷绘画发展中不断的创作和积累,带有继承性和深厚的民族文化。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清三代珐琅彩瓷器的装饰特征》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清三代珐琅彩瓷器的装饰特征》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清三代瓷器鉴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