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紫砂文化:紫砂充盈着文化味和书卷气

紫砂文化:紫砂充盈着文化味和书卷气

陶瓷文化 中国古代瓷器文化 木地板和瓷砖

2021-07-14

陶瓷文化。

宜兴紫砂因其具有文化的独特性、唯一性和系统性,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江苏陶瓷工业志》将紫砂归为特种工艺陶瓷类:紫砂陶是采用质地细腻、含铁量较高的特种黏土为原料,用1100℃左右的高温半烧结而成的精细炻器。宜兴紫砂尤以紫砂茶壶的独特功能性为世人称誉。归结前人论紫砂,总是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不失味,色、香、味皆蕴,紫砂壶注茶越宿,暑月不馊。紫砂壶还具有养壶的把玩功能,使用越久,器身色泽越发光润,玉色晶光,气韵温雅。那么,如何鉴赏紫砂之美呢?安迎旭先生把紫砂壶之美总结为三美,颇为合理精辟。

一是材质的天然美:所谓紫玉金砂,就是对紫砂原矿材料的古朴自然风骨的一种赞美,这就要求紫砂艺人在处理和加工紫砂时要遵循必要的美学法则。紫砂壶需光华内敛,泛黯然之光,其神采在不经意间倏然一亮,而不像陶瓷、玻璃一样耀眼炫目。清乾隆时期,供奉宫廷的紫砂壶装饰繁缛奢靡,虽不乏力作,却失于匠气过重,紫砂的自然机理美感被破坏,艺术魅力大打折扣。如今,人们出于商业需求,追求展示效果,对壶胚刻意抛光打蜡,力求水色夺目,其实是一种破坏。此外,壶身上的刻画、书法均需服从主题效果表达,并非每把壶上都可书画,书画的内容也应和壶的神韵一致,如在秦权、仿鼓、秦钟、掇球、石瓢等壶身上刻古代仕女,就显唐突了。

二是体现华夏魂魄的民族文化韵味美:宜兴紫砂壶既是物质产品,又是精神产品,它吸纳、交融诗、书、画、铭,充盈着浓郁的文化味和书卷气,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与鉴赏需求。从历史上看,不少著名的文化人、诗人、学者、书画家、名人,都曾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壶艺的创作,并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影响着紫砂壶艺的发展,如董其昌、陈鸿寿、吴昌硕、吴大澂、蔡元培、黄宾虹、吴湖帆、李可染、启功、吴作人等等,不胜枚举。

在紫砂艺术发展历程中,这种艺人与文人的如此紧密结合的现象,是其他工艺美术门类所罕见的。一代代紫砂艺人正是在这种文化艺术的熏陶与传承中,十分注重不断提高自己学养,在结交文人雅士之后,耳濡目染,专题切磋,交流合作,碰撞出文化艺术的创作火花。许多知名艺人久经磨砺,具有相当的文化艺术修养,尤其在书法方面往往功底深厚。还有一批文人学者专门研究紫砂,为宜兴紫砂陶著书立说,为艺人树碑立传,承传了紫砂的历史,使后人研究紫砂有了典籍依据,确立了紫砂陶在中国艺术之林的地位。

三是和谐自然的意境美:天人合一是中国人传统的精神追求,而紫砂完全可以被赋予人的性格。这种互为置换的关系和谐地反映出天人合一的人性追求。

编辑推荐

陶瓷文化:紫砂陶刻和书法的关系


自陶刻艺术诞生以来,书法就与陶刻有着扯不断的关系,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在书法中衬托陶刻的韵味,似乎是很多紫砂陶刻艺人永恒的追求,在陶刻中彰显书法的魅力,在书法中衬托陶刻的韵味一句就能很好地概括书法与陶刻的关系。

紫砂陶的雕刻不同于一般的雕刻,也有别于漆雕、木雕、碑文铭刻利其它陶瓷刻绘。它是在紫砂陶坯凹凸不平、多角线条等复杂的造型上进行刻画。诚然,书画雕刻是紫砂工艺过程中最后的一道工序,书画题材的取舍与笔法,基本上与国画相似。即有书有画,书画之外,还有款识印章。只是布局有不同,要按照砂陶器各种造型分别施艺,画面要求清晰而层次分明,一般都是先在陶坯上书画,然后依著字画雕刻。刻字要划平竖直,刻得珠圆玉润,鹿画要刻得有来龙去脉,做以结构相称,刀法分明。而雕刻用刀法则可归纳为划、竖、撇、踢、捺五个字。刻划刻刀先下后上;刻竖刻刀先左后右;刻撇先用顺刀后用逆刀;刻踢先用逆刀后用顺刀;刻捺刻刀先上后下。

陶刻艺人常常以书法来表现紫砂陶艺作品的个性和气质。将书法作为紫砂陶艺的主体,来表现该作品的思想、感情、风格以及丰富的内涵。作品或古朴端庄、或高贵典雅、或霸气十足,很多方面都是通过书法艺术来展示的。

而在紫砂陶艺中变现书法艺术,最主要的一方面就是通过书法的线条与紫砂壶作品的造型、色彩、材料等有着内在的一致与融合。因为每一件陶艺作品其实都是包含着一种感情、一种思想、一种境界的,不管是刀法、刻法还是表现内容都需要与作品所呈现出来的感情、思想想一致,那么作品中所融入的书法艺术也应该与陶艺作品的正题造型、感情相吻合。

紫砂陶刻的思想丰富而深邃、感情丰满而浓烈,它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文化的积淀孕育的最宝贵的珍品。有人曾说一个民族可以没有传奇,但不能没有传承,紫砂陶刻,就是中国民族千百年来最好的传承。

紫砂文化:当代紫砂文化价值回归


新世纪十年,当代紫砂陶瓷艺术在各种危机的冲击、考验下,实现了跨越性的、堪可告慰的转型,更加以文化内涵作为艺术定位,逐渐在当代中国各门类艺术发展中,巩固进而凸现出自己的存在地位和存在价值,乃至成为艺术收藏和艺术市场新的追踪热点。此次展览展出的紫砂作品,就是地处宜兴的无锡工艺学院的教师和陶艺大师们上讲台、进陶坊,勤奋实践,勇于创新,既尊重传统,又蕴涵现代意识所创作的紫砂陶精品力作,其原创性强,风格各异,制作工艺精湛,体现了学院派陶艺家的创作实力和宜兴当代陶艺风貌。

对于真正的陶艺家来说,艺术是灵魂最好的载体,陶艺家将对生活的体验转化为一个个崭新而独特的艺术生命,陶艺家的思想与情感便得到了很好的寄托。对于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方向,西安财经学院文艺系教授沈奇先生提出了三个观点,正契合此次展出作品的整体风貌与艺术追求。

简约化:东方美学的基质在于简约、自由、合心性。具体而言,就是虚静为本,澄怀观照,空纳万境,静了群动;就是以少胜多,不以多为多;就是天人合一,法自然、师造化,自然为大美。但长期以来,受主流意识形态倡导的宣传、代言、主旋律等影响,以及西方文化潮流的影响,当代中国艺术界一直是在做加法,无边界也无中心地探索求变,唯新是问,唯视觉冲击力和展览机制是问,失去了素宁内敛的文化根性。现在不少紫砂陶艺家纷纷回过头来做减法,守住化繁为简的底线,重新在简约的本质特性上下工夫。

精致化:比之古典陶瓷艺术来说,当代陶瓷艺术从创作理念到制作工艺、技术手段,都要丰富精良得多,但为什么所成就的作品却没有古陶古瓷耐看?问题的关键在于缺少静气。今天的艺术家们大都过于急功近利,很少能像古人那样静下心来,别无挂碍地把一件事情尽善尽美地做到极致,习为广大而难成精微。越是粗制滥造鱼龙混杂假冒伪劣成风的时代,真正的陶艺家越需要沉得住气,抱元守雌,精益求精,品质为上,苛求完美,才能脱平庸、超时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历史的认证,免蹈昙花一现或各领风骚三两年的覆辙,这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并逐步在作品中体现出来。

文化化:观赏宜兴紫砂壶,外行看器形、看纹饰;内行品气息、品内涵。紫砂泥的资源固然有限,也有优劣之分,但却不是作品价值评判的关键因素。判断紫砂壶的价值,贵的不是原料,而是其文化含量。作为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精神的器物化,紫砂壶若没有深厚隽永的文化气息和精神内涵灌注其中,那就只是一件好看而不耐品味的形而下之物件而已,比之古董低价,比之工艺掉价。经由泥与火的熔融,赋予紫砂壶以诗的灵魂,方是紫砂壶艺术存在的真谛。一方面,今人不能做古人,陶艺家必须进入现代语境,表现现代人的生命体验和文化思考;另一方面,面对西方强势话语影响的焦虑,如何表达我们自己的现代感,以及再造我们本源性的艺术精神与审美感受,已成为现代陶瓷艺术深入发展的关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从文化的角度切入思考和探求,仅仅依赖一点点观念的更新和技艺的琢磨,显然是不够的。说到底,生逢其时的当代陶瓷艺术家们,面对机遇与挑战,最终的命题还是那个绕不开的老话题:回到修养更为全面和更为超迈的文化修养,进而以文养心,以心养陶,道和器并重而抟土为玉!

紫砂文化


走进惠风堂的“片瓷山房”紫砂展厅,各种展品陈列有序。既有珍贵的紫砂模具、紫砂残片标本,更有程寿珍、邵景南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太白醉酒雕塑等。其中鹤立鸡群的当数一把长沙出土的明代四系提梁大茗壶。此壶口径10.9厘米、底径22厘米、高19.2厘米、腹周78厘米、器重2400克,可容纳6800克水,当之无愧地成为紫砂壶中的巨无霸,比1965年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明代太监吴径墓出土的高17.7厘米的提梁壶还大,观者无不啧啧称奇。据了解,大茗壶的制作为手工捏作,壶体如罐,分三段拼接,平底、四系、曲流略呈方形,壶腹内一方形出水孔,早期工艺品制作特征明显,壶口平直,棱角分明,总体造型显得古朴圆浑。

另一件稀世珍宝为江苏泰州出土的绞胎紫砂壶。这把绞胎紫砂壶造型酷似掇球壶。圆执、曲流、圈足。翻看底足,露出绞胎泥质纹理,绞胎所产生之纹饰如鸡翅木华美清晰,外观与后配鸡翅木的壶盖宛若天成。不同于一般无釉紫砂壶,当时工匠还在壶体外罩透明釉,类似给家具上一层透明漆。不仅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使绞胎纹理显得愈加美丽。据张浦生教授介绍,江苏泰州博物馆也藏有一件绞胎紫砂壶,绞胎紫砂壶是古代陶瓷工艺新发现,国内总共才存有3件,其稀有程度可见一斑。

张浦生从1957年开始从事古陶瓷文化的研究与实践,四十余年而不辍。他不仅是享誉海内外的“青花王子”,而且对紫砂研究亦颇有建树。此次张浦生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出土紫砂标准器、紫砂瓷片藏品展出,给广大古陶瓷的收藏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充分体现了张浦生“以瓷会友,弘扬文化”的精神。

紫砂文化:紫砂之道


虽然品茗用具在艺术品拍卖中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一直处于配角地位,但是它们所具有的收藏价值却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紫砂壶,它不仅是我国独有的鉴赏兼顾实用的传统茶具,而且也是历朝文人墨客的赏玩之物,在中国陶瓷史和物质文化史上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

据记载,苏东坡被贬居宜兴蜀山时,留下多首品茗之作,记录了他对宜兴美茶、美水和美壶的喜爱。而从与苏东坡同时代的文人所留下的诗词,也进一步证实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紫砂壶的喜爱。发展至明朝成熟后,“一壶重不数两,而价重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紫砂壶的价值更进一步受到人们的珍视。同时,由于文人的参与,使紫砂壶完成了从工艺品到艺术品的转身。

据了解,紫砂壶的创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时的龚春。在吴梅鼎的《阳羡瓷壶赋·序》中曾写道:“余从祖拳石公读书南山,携一童子名供春,见土人以泥为缸,即澄其泥以为壶,极古秀可爱,所谓供春壶也。”供春壶,当时人称赞“栗色暗暗,如古今铁,敦庞周正。”短短12个字,令人如见其壶。如今,流传的供春壶多是仿品。顾景舟有一件仿品,价格在60万港币左右,可见供春壶的艺术价值多么珍贵。龚春传时大彬、李仲芬。二人与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并称为万历之后的明代三大紫砂“妙手”。

在2010年嘉德春拍中,一把1948年由顾景舟制、吴湖帆书画的“相明石瓢壶”就以1232万元创出紫砂壶拍卖世界纪录。此石瓢壶原是紫砂传统造型。顾景舟集各家之大成,创出自我,壶上宜书宜画,一改清初以来纤细繁琐、堆砌浮华之气,刻意追求线型的流畅舒展,反复权衡比例的协调秀美,显现了简朴大方的气度。

紫砂制壶自万历朝以来,历代名家辈出。清晚期文人制壶更受青睐。嘉道时期由陈鸿寿设计,杨彭年制作的曼生壶即是文人茗壶中的经典之作。今年,在嘉德春拍的另一专场“柔翰清心——书斋雅器紫玉金砂”中,一把“清道光彭年款曼生铭汉铎壶”,以72.8万元成交。

紫砂不仅仅是一种泥料,更是一种文化。品名壶,也就是一种超越时空的会话,一种意识形态的交流,从而在壶中感受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果带着文人艺术的眼光看紫砂壶,则体现了文人画的另一种形态。

紫砂文化 确是文化


12月17日,宝安文化茶座第25期讲座正式开讲。来自紫砂故乡宜兴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季益顺,与在场听众以互动交流的方式,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讲座。季益顺大师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一一作答,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讲座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季益顺首先告诉大家,宜兴市前几年已经颁布了紫砂矿“禁采令”,但是市面上的新紫砂壶却很多,这些紫砂壶是出自宜兴还是其他地方很难说。

目前,在其他地方还没有找到紫砂矿源。有些地方烧出来的产品,虽然颜色和紫砂相近,但真正的材质却是不同的。我们的矿源来自宜兴陶瓷原料总厂,改革开放以后,总厂进行了股份制改革,之后就一直没有开采。原来开采的深度达几千米,如今的水已经没到了矿口。但是从事这个行业,紫砂对于我们来讲就像自己的粮食,越是好的矿,越是要存起来,留着以后慢慢用。但同时又要有新的产品出来,所以家家户户都保存了紫砂矿,而且私人开采也从来没有间断过,有些民工甚至穿着潜水衣在水下开采。目前,宜兴市市委市政府正组织土管局准备官方开采。

接着,现场听众向季益顺提问,季益顺一一作答。从季大师的讲座中,听众感受到了紫砂壶浓浓的“文化范”。

紫砂壶要养要使用

听众问(以下简称问):好的紫砂壶是该小心翼翼地收藏着,还是要用一用?

季益顺答(以下简称答):紫砂壶像玉一样,是要人来养的。一定要用才行。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紫砂壶呢?这应取决于紫砂壶得天独厚的材质。紫砂的造型、规制也是其它壶不能比的。就紫砂壶来讲,没有泡过茶、没有用开水烫过的紫砂壶和泡过茶的颜色是不一样的。而真正喜欢紫砂的人,当他很辛苦地从远方回到家里,泡一杯茶,那种感觉是非常美妙的。

至于如何保护紫砂壶,关键还是要看自己。一般来讲,在喝酒以后,最好不要碰紫砂壶,因为喝酒以后手往往拿不稳。另外,在用紫砂壶前,最好先把手清洗干净,手上如果沾有油渍,既对紫砂有污染,又容易打滑。在泡茶和冲洗紫砂壶时,最好在下面垫上一块软布。拿壶盖时,要用三个手指,拇指和食指拿着壶盖,中指扶着壶盖的边沿,这就意味着壶盖有了双重的保险。从心态上来讲,有时候越紧张越容易出问题,所以我的建议是,尽量让孩子多碰,这样反而不容易打碎。

从我个人来讲,一把茶壶做好以后,在卖给客户之前,我也会泡一杯茶,试一试,一是看一下壶的色泽,另外检验一下自己做的这把茶壶到底怎样。所以,有茶壶一定要用,同时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

问:泡不同的茶,可不可以用一把壶?

答:如果经济上允许的话,最好是专茶专壶。如果达不到这个水准,也没有关系。不管泡什么茶,泡完之后用开水把紫砂壶冲洗干净,下次泡茶之前再用开水冲洗一遍,这样茶的新鲜度就不会打折扣。

此外,淡颜色的茶壶泡绿茶、铁观音会比较漂亮,而深颜色的茶壶,则比较适合泡普洱、红茶等。从造型上说,口子大的茶壶适合泡铁观音、普洱,口子小的茶壶泡绿茶比较适宜。

泡茶前后要用开水冲洗壶

只要有文化底蕴,就值得收藏

问:众多紫砂工艺师中,季老师最看好谁?

答:随着管理的完善,对紫砂工艺设计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荣誉职称的管理也越来越严。以我目前的职称来讲,算是比较年轻的,而我的弟子们,想要升到我这个层次,就不可能这么年轻。现在,评职称比较困难,首先技术资历方面要达到一定要求,还需要全手工的表现,参加者在一个房间里,连手机都不能带,在规定的时间里创作一件作品。此外,在文化、社会贡献、论文评选等方面也有一定要求。

至于推荐的问题,其实玩任何东西,最重要的是看作品,看设计。创新和设计是艺术从业者的文化使命,也是一个创作者最高的境界。紫砂壶也是如此。壶的设计最困难,也是最显功力的地方,因此,看一把壶的时候,要看这个设计是不是作者的原创,如果从壶中能感受到很深的文化底蕴,那么设计这把壶的人,即便现在没有很高的起点,他的壶也是值得收藏的。

最满意楚汉风韵和汉风提梁两件作品

问:季大师最有成就感的作品是哪一个?诗情画意的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答:从我自己的内心来讲,创作时都围绕自己的灵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创作出来,每一把壶都有自己的激情,所以都很喜欢。从我的成长经历来讲,每一个年代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刚开始学的是基本功。我对以竹为题材的十六竹壶比较满意,首先,这个题材非常有难度,壶嘴是两根柱子,壶把是三根竹子,倾注了我很多的心血。

近期外界评价比较高、个人也比较满意的作品是楚汉风韵和汉风提梁。这两件作品,我花了4年时间设计制作而成,将历史文物和现代造型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楚汉风韵壶以楚汉文化为背景,壶身造型大度,线条简洁流畅,壶盖如玉璧,平整浑朴,壶钮一对螭龙蟠卧,简洁而又富丽堂皇,具有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汉风提梁壶,同样以汉代文化为背景,作品壶身是紫砂筋纹器一类,造型饱满,线条柔美,提梁壶把则如古代美女衣袖拂舞,婀娜飘逸,尽显女性的温柔之美。

本报记者马双丽/文见习记者陈建华/图

下期预告

主讲嘉宾

梁冰

讲座主题

乐做雕塑艺术的忠仆

讲座时间

12月24日下午3点

讲座地点

宝安区群艺馆二楼贵宾厅

主办单位

宝安日报社、宝安区群艺馆

嘉宾简介

梁冰,生于河北秦皇岛,江西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本科毕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宝安区文化艺术馆雕塑工作室主任、宝安区文联委员、宝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宝安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宝安区收藏协会副会长,入选广东省“十百千”人才工程。其代表作《中国印象四水归堂》获第43届国际陶艺学术展优秀奖;《万福壁》入选首届全国壁画大展,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和全国优秀城市雕塑称号等。出版《宝安城市雕塑》、《梁冰雕塑壁画艺术》等专著。

季益顺紫砂作品

现场花絮

讲座结束后,不少紫砂壶友仍然意犹未尽,排起长队向季益顺要签名。签名的队伍中有一名8岁的小朋友,她是专门从龙华街道赶过来的。轮到她时,季益顺看着这个小粉丝,似乎有点发懵,不知道该写点什么好。思索一会儿,写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四个字赠给她。拿到签名的小朋友一脸满足,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离开了区群艺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