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古代瓷器 >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 导航 >

古代瓷器:元 青花云龙纹荷叶式盖罐

古代瓷器:元 青花云龙纹荷叶式盖罐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古代青瓷器 古代红色瓷器罐

2021-07-15

元青花瓷器气泡鉴别。

元青花云龙纹荷叶式盖罐

高36厘米口径21厘米底径20.5厘米

元:景德镇窑。胎质坚密。白釉闪青,肥厚光润。直颈,圆腹,浅圈足。荷叶式盖,盖面塑莲杆形钮。钮四周绘旋转状叶脉纹,其下绘以鳜鱼、螃蟹、青鱼、鲶鱼,栩栩如生。器身颈部饰古钱一周,肩部绘缠枝牡丹,腹部为双云龙戏珠。腹下部环以上仰莲瓣,青料色泽青翠,略有晕散。1980年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现藏高安县博物馆。Www.TaocI52.coM

延伸阅读

古代瓷器:现存最大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 胎质洁白细腻


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

1991年9月19日,在四川省遂宁县的金鱼村,几个农民正在地里干活,突然地上传出哐的一声,大家都被吓了一跳,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被锄头打碎了的声音在空旷的野地显得格外刺耳,接着一个瓷瓶露了出来,人们把泥土逐渐拨开,更多的瓷器展现在大家面前,白花花的一片。有人高喊着:挖着宝贝了!

很快,文物专家对这批地下文物进行了发掘,在距地表1米处,出现一个椭圆形的土坑,坑内共出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景德镇影青瓷600件、浙江龙泉窑青瓷342件,另外还有广元窑、定窑、耀州窑瓷器共43件,这些瓷器造型简单素朴,大多为生活用品,有碗、盘、碟、杯等。金鱼村出土的这些瓷器数量多、质量好,保存得又相当完整,在中国瓷器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6年,四川遂宁迎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瓷器专家,他就是耿宝昌。耿宝昌对这些瓷器进行了认真的考证,瓷器形象素朴简约,颜色柔和而淡雅,从造型到器物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宋代印记,耿老认定这批瓷器是中国南宋制品,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可是,这里既非墓葬,也不是寺庙建筑,小小的金鱼村怎么会出土这么多的宋代国宝呢?原来,700多年前的宋朝,遂宁县的金鱼村曾经是府衙所在地,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蒙古骑兵深入到四川腹地遂宁,1242年,破了遂宁府,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的统治。战乱中,许多大户人家纷纷外逃,金银瓷器等许多珍贵的宝贝不方便携带,所以就地掩埋,形成了这处窖藏瓷器。

在这批瓷器中,有一件器物很特别,它胎质洁白细腻,外施梅子青釉,釉色柔和淡雅,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瓷器短颈、圆肩、鼓腹,盖中央隆起,有瓜蒂形钮,边沿起伏成荷叶卷曲状,非常漂亮。大家小心翼翼地打开瓷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里面竟然有许多青瓷小碟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仔细一数,共有九十九件。专家认为,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长久之意,所谓九九归一,也就是希望长治久安。南宋时期,四川处于战乱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战乱中的人们特别渴望安定。主人摆放九十九个小碟子,意思就是希望早日平息战乱,国家安宁,家人团聚。

这件荷叶盖罐,通高31.3厘米,宽23.8厘米,腹径将近1米。造型相当别致,罐身圆润,盖子独特,盖沿弯曲呈荷叶状,给人流动的韵律感。整个荷叶盖罐器型大,色泽明亮,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荷叶盖罐是中国瓷器中的一种,它丰肩鼓腹,罐身敦厚饱满,盖作荷叶形,盖沿的荷叶边曲线起伏平缓,钮较低,器物由此得名。荷叶盖罐有青花、青釉等不同质感,上面有牡丹纹、条纹、云龙纹、印花荔枝纹等,荷叶盖罐尺寸不一,一般较小的荷叶盖罐可能是用来装茶叶的,较大的荷叶盖罐用来装酒或者其他器物。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青釉荷叶形盖罐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被四川省遂宁县列为不可轻易展出的国宝级文物。

古代瓷器: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鉴赏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故宫博物院收藏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元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当中的重大转折点,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器形多样,装饰手法繁多,釉彩各异,烧制技术是革命性的创造,开创明清和现代瓷器的新格局,以至于影响到世界陶瓷的发展。在元代瓷器当中,尤其能把青花和釉里红、绘画和雕塑集于一身,就要数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的一对元青花花釉里红镂雕大盖罐了。目前所知,出中国大陆这对(一只调拨到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而外,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一只,犹太家族收藏家埃斯凯纳齐(鬼谷子元青花收藏者)收藏一只,基本就这四只。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模印、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元代瓷艺大师们高超的工艺水准和艺术想象。以前人们认为开光内花卉属于镂空,仔细观察其实不是,正确的属于模印贴塑,严格意义上的叫法是: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四季花卉贴塑盖罐。鉴于目前发现的此类器物很少,就是我在景德镇窑址区爬了好多年,包括国内很多地区的建筑工地,也很少发现这类残器标本(其他类的青花釉里红标本有发现)。这可能属于同一时段烧制的作品。首先,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大罐的有几个部分是模压成型,然后组合粘贴完成。整个过程不存在镂雕过程。青花釉里红烧制难度很大,青花钴料高温下相对稳定,而釉里红主要是氧化铜,高温下很容易挥发,所以要把这两种同时烧出来,没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成熟的烧窑经验,是很难完成的。这也是青花釉里红比较少见的原因。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回头我们再说说开光内四季花卉的问题,制作完毕,模具可能当时就已经废掉或者销毁,现在仿制复制这样的模具很难做到。因为原作都已打磨过和根据器物弧度做过变现,并且上过了釉。再加上收缩比难以把握,不可能复制出相同的模具来。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仿品都与原作相差很大,鉴定起来比较容易。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到这些特征,本人在2008年特意拍摄了高清晰图片资料,以便大家参考。

现存最大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 胎质洁白细腻


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

1991年9月19日,在四川省遂宁县的金鱼村,几个农民正在地里干活,突然地上传出“哐”的一声,大家都被吓了一跳,这究竟是什么东西。被锄头打碎了的声音在空旷的野地显得格外刺耳,接着一个瓷瓶露了出来,人们把泥土逐渐拨开,更多的瓷器展现在大家面前,白花花的一片。有人高喊着:“挖着宝贝了!”

很快,文物专家对这批地下文物进行了发掘,在距地表1米处,出现一个椭圆形的土坑,坑内共出土器物1005件,其中瓷器985件,景德镇影青瓷600件、浙江龙泉窑青瓷342件,另外还有广元窑、定窑、耀州窑瓷器共43件,这些瓷器造型简单素朴,大多为生活用品,有碗、盘、碟、杯等。金鱼村出土的这些瓷器数量多、质量好,保存得又相当完整,在中国瓷器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6年,四川遂宁迎来了一位赫赫有名的瓷器专家,他就是耿宝昌。耿宝昌对这些瓷器进行了认真的考证,瓷器形象素朴简约,颜色柔和而淡雅,从造型到器物特征都具有明显的宋代印记,耿老认定这批瓷器是中国南宋制品,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可是,这里既非墓葬,也不是寺庙建筑,小小的金鱼村怎么会出土这么多的宋代国宝呢?原来,700多年前的宋朝,遂宁县的金鱼村曾经是府衙所在地,南宋理宗端平三年(1236),蒙古骑兵深入到四川腹地遂宁,1242年,破了遂宁府,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十年的统治。战乱中,许多大户人家纷纷外逃,金银瓷器等许多珍贵的宝贝不方便携带,所以就地掩埋,形成了这处窖藏瓷器。

在这批瓷器中,有一件器物很特别,它胎质洁白细腻,外施梅子青釉,釉色柔和淡雅,碧绿如翡翠,温润如春水,瓷器短颈、圆肩、鼓腹,盖中央隆起,有瓜蒂形钮,边沿起伏成荷叶卷曲状,非常漂亮。大家小心翼翼地打开瓷器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里面竟然有许多青瓷小碟子,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仔细一数,共有九十九件。专家认为,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长久之意,所谓“九九归一”,也就是希望长治久安。南宋时期,四川处于战乱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战乱中的人们特别渴望安定。主人摆放九十九个小碟子,意思就是希望早日平息战乱,国家安宁,家人团聚。

这件荷叶盖罐,通高31.3厘米,宽23.8厘米,腹径将近1米。造型相当别致,罐身圆润,盖子独特,盖沿弯曲呈荷叶状,给人流动的韵律感。整个荷叶盖罐器型大,色泽明亮,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宝。荷叶盖罐是中国瓷器中的一种,它丰肩鼓腹,罐身敦厚饱满,盖作荷叶形,盖沿的荷叶边曲线起伏平缓,钮较低,器物由此得名。荷叶盖罐有青花、青釉等不同质感,上面有牡丹纹、条纹、云龙纹、印花荔枝纹等,荷叶盖罐尺寸不一,一般较小的荷叶盖罐可能是用来装茶叶的,较大的荷叶盖罐用来装酒或者其他器物。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青釉荷叶形盖罐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大的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被四川省遂宁县列为不可轻易展出的国宝级文物。

古代瓷器:元青花人物故事罐


说起元青花,多数人就会想到在05年7月12日拍卖的鬼谷子下山罐了,当时拍了2.3个亿。这个鬼谷下山罐为什么会这么贵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的题材决定的。瓷器题材很少有故事情节,过去中国人画画也很少带有情节的画。画出情节的画都是国宝,比如清明上河唐玄宗时,长安书生陈圭游孟家花园,与孟女月梅相遇于锦香亭畔,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被孟父撞见,孟父要求陈圭中了进士后才准许成亲。陈圭只得上京应试,考中进士,但因触怒安禄山,被降职为陕西石泉堡司户。赴任途中遇雷万春,雷以侄女天然许配陈圭为妻。时孟父因触怒安禄山,被谪范阳。不久,安禄山反,月梅全家陷贼中。月梅与监守的卫士及其女碧秋设计逃出,月梅与碧秋在战乱中失散。乱平,孟父遇碧秋,便认为己女,冒充月梅,送往陈圭处完婚。而月梅被乱兵所掳,卖入郭子仪宅为歌妓。郭问知实情,遂将月梅归还陈圭。时陈圭调任四川,这时两女前来认亲,都说是月梅,陈圭不辨真假,乃由天然设宴邀二女辨认,才分出真假,明白事情真相,陈圭便与三女团圆。三顾茅庐青花罐,现藏于裴格瑟斯基金会

罐腹的一侧,诸葛孔明头包软巾,身穿长袍,坐在苍松下的山石之上。头梳双髻的童子手捧书匧侍立一旁,左前方一双髻童子正倾身禀告。画面的另一侧,有一枝繁叶茂的垂柳。树下刘玄德戴交脚幞头,着长袍,躬身拜谒。关云长和张翼德在一边窃窃私语。诸葛亮的高逸潇洒,刘备的求贤若渴,以及关、张二人的焦急烦躁刻划得淋漓尽致。

尉迟恭单骑救主青花罐,现藏于广西区博物馆

身自口至底图案依次为缠枝花卉、缠枝牡丹、主题纹饰、变体莲瓣纹。主题纹饰场面宏大,共绘有7位人物。在祥云和彩凤引导下,山石后一人挥鞭骑马而来,他头戴双翅朝天幞头,身着长袍系双玉带,帝玉装束,神态安然,其身后为一戴冠长须武将,左手搅辔,右手执钢鞭,纵马疾驰。再后为山石,旗织,有三个执矛披甲士兵山没其间。画面另一侧为两人对战,一人头戴束发小冠,手执钢叉,回身招架;另一人手执长矛,在后紧紧追赶。

西厢记焚香青花罐,现藏于亚洲私人画面正中,几上设一香炉,旁边一女子躬身祭拜。两侧衬以雕栏、假山、花树,表现的应为《西厢记》中崔莺莺焚香拜月的一幕。

古代瓷器:钧釉荷叶瓷笔洗钧瓷鉴赏


钧釉荷叶瓷笔洗钧瓷。

洗是1980年嵩县城关镇出土的文物,高6厘米。该器整体如一盛开的荷叶,浅腹,平底,底有三个支钉痕,口沿一端有用釉粘接的如意头折沿沿下有釉粘接扳。从底至口沿有五个星S形的叶盘。满釉支烧,通体施天青釉。香灰胎。此先无论造型、釉色、做工等都系钧窑中的上乘产品。

钧窑产生于北宋年,是中国古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窑盛名于世是以其釉色取胜的。它的青色以天青、粉青、月白等色,其色泽清雅稳重大方得体,深受宋皇家的宠受而名满后世。其色釉以氧化铜为釉变基色,在天青钧釉中自然窑变出现色彩斑烂的红釉晕斑,或似朝霞灿烂,或似夕阳晚眺变化万千而无一类同。前人有语家有万贯,不敌钧瓷一片其价值可见非同一般。(明远)

古代瓷器:元青花珍品——人物故事罐欣赏


元青花人物故事罐在我国的瓷器界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我国瓷器中璀璨夺目的一朵奇葩,因为它的精湛的制作工艺、精美的饰水波纹;第二层肩部:饰缠枝牡丹;第三层腹部:为鬼谷子下山主题纹饰;第四层下部:为变形莲瓣纹内绘琛宝,俗称八大码。

原物2005年以1400万英镑在英国伦敦佳士得拍出,由犹太古董商埃斯肯纳齐获得,加佣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

尉迟恭救主

画面描述了尉迟恭单骑闯敌营营救被敌军围困的李世民的故事。画面一侧单雄信双手持矛,纵马前冲。另一侧有身着团花锦袍,骑在马上的秦王李世民和手持钢鞭的尉迟恭,两人并辔而行。李世民头微侧转,尉迟恭左手指点,两人似在交谈。尉迟恭身后,一卒双手擎旗。大旗上直书唐太宗三字。主题纹饰场面宏大,布局疏密得当,罐身自口至底一面是周亚夫独坐大帐,旁边站着持剑的军士和打周亚夫号旗的士卒;在另一个画面上,汉景帝和随从正被挡在营门外等候开门。

百花亭(原物现在收藏在日本大阪万野美术馆)

场景取材于元代无名氏所著杂剧《逞风流王焕百花亭》。书生王焕生性风流,人称风流王焕,时值清明,前往百花亭游春,邂逅著名妓女贺怜怜,一见倾心。在卖查梨条的王小二的帮助下,两人一处生活了半年。半年后,高邈赶走王焕,强迫贺怜怜嫁给自己,移住承天寺。贺怜怜托王小二传达对王焕的思念,王焕扮作卖查梨条的小贩,一路叫卖吆喝,到寺里与心上人相会。怜怜用首饰资助王焕,让他去西延边关从军立功,并告之高邈的许多违法行为。王焕投延安府镇西夏立功荣归,升西凉节度使,告高邈盗用官钱买妾等罪行,夺回爱人贺怜怜。荣升团聚,双喜临门。

西厢记(原物现在被亚洲一私人收藏家藏)

《西厢记》是中国传之久远的爱情故事。画面正中,几上设一香炉,旁边一女子躬身祭拜。两侧衬以雕栏、假山、花树,表现《西厢记》中崔莺莺焚香拜月的一幕。崔莺莺自幼有拜月的习惯,每逢月朗风清,她都要焚香拜月,这时张生偷偷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于是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昭君出塞(原物现在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出光美术馆)

昭君出塞表现的是西汉元帝时期,胡汉和亲,王昭君下嫁呼韩邪单于的感人爱情故事。画面描述了出塞漫漫旅途中的场景,王昭君怀抱琵琶,点明了主题。整体风格疏密有致,布局匀当。

尉迟恭单骑救主

1980年出土于广西横县四官岭,稀世珍宝元青花尉迟恭单骑救主图罐在广西横县出土后,被丢弃在角落达7年;1987年,一名农艺师偶然发现了这个宝贝,把它捡回家,用来养花和装种子;1989年,文物专家确认了图罐的国宝身份;图罐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罐直口,丰肩、束胫,高30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9.5厘米。

同一题材的元青花罐,美国波士顿博物馆也收藏了一件,相比较而言,横县出土的瓷罐所绘,少擎旗武士,而多一战败的唐将,更显得生动传神。

车象人物纹(原物现藏于咸阳市长武县博物馆)

1958年长武县文物单位入藏此罐,最早公布于世是2009年4月,陕西咸阳市《咸阳市文物志》中透露。罐高34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18厘米。人物故事画,共有6个人物形象,其中四人骑于马上,一人徒步引领象舆,一人坐于象舆之内,面部不清,从发饰、服饰、装饰上看均为典型的元代风格,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征。整体绘画笔触细腻,线条酣畅流利,层次分明。通体施青白釉,釉汁光润透亮。青花发色灰暗,青中发紫,深沉而浓重。

古代瓷器:明代龙泉窑“折枝花果绶带八宝纹盖罐”


该罐高25.5、直径23厘米,系海外回流珍品,日本藏家旧藏,带日本原装木盒。

器盖平顶,直口,圆弧盖面以八棱均分,剔刻绶带八宝纹,口沿刻饰回字纹。器身直口,短颈,弧肩,鼓腹,胫部微束,暗圈足,内底凹,外底圜,为拼接底。自口至足以直棱均分成八个面,颈部刻如意云头纹,腹壁上下刻饰俯仰相对的蕉叶纹,腹壁主体剔刻两组折枝菊花和折枝荔枝,间隔以写法不同的四个繁体龙字。白胎略泛灰,胎体厚重,胎质坚密,釉色青绿,质感光洁温润。盖内口沿及罐身唇口、足端刮釉,其中唇口与盖内沿的支烧点痕迹完全吻合,说明盖子和罐身套烧,一体烧成,所以盖子与器身的釉色高度一致,几无色差。

此类盖罐无疑从宋元龙泉窑中常见的荷叶盖罐发展而来,但至明时,胎釉特征、装饰风格及烧制工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妨作一简单梳理,荷叶盖罐最初以荷叶式盖子为突出特征而得名,宋元时多光素无纹,或只以出筋条棱为饰,元时也见有腹壁装饰海水龙纹者,如上海市南汇区出土,现藏于上海市文管会的元青釉贴刻花龙凤纹荷叶形盖罐,在腹壁贴饰行龙,盖面贴饰翔凤,是较少见的例子。此外,较为常见的还有一种胫部刻饰窄莲瓣,腹壁主体刻饰花卉纹的盖罐。这类盖罐在烧制时间上大都被定为元代,这与荷叶盖罐被认为是元代龙泉窑的典型品种不无关系。实际上,断为元代缺乏可靠的依据,从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的相关标本来看,莲瓣纹刻花盖罐的时代主要集中于明代早中期。结合传世品及相关考古资料来看,明代龙泉窑仍大量生产盖罐,多数胎体厚重,纹饰繁缛,或以缠枝花卉为主的横式布局,或自盖至足均分为多个装饰面,以折枝花卉为主的纵式布局,部分罐盖的式样已不再作边缘起伏的荷叶边式,而简化成圆边或如本品的直口边。

与宋元相比,明代龙泉盖罐的最大特色是纹饰精美,修饰性强,如本品折枝花果绶带八宝纹盖罐即是一例杰作。该器自盖至足,共六层纹饰,八棱而下,纵横交织,井然有序,既有主次,亦有疏密,还有对称呼应,颇有规矩。工艺上,暗刻与剔刻相结合,使贴花、模印等凌驾于釉色之上的装饰手法。明初龙泉官窑器则恢复刻花传统,以深邃的刻花来对抗厚釉,从而使刻花装饰工艺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官窑器的刻花不仅耗时耗工,成品率也很低,从我们处州青瓷博物馆征集到的大量龙泉官窑标本来看,烧成后刻花变模糊的不在少数,也只有官窑器才能如此不计工本。相比之下,如本品盖罐的剔刻法可以说是明早期官器刻花的进一步发展,其具体烧制时代主要是明代中期,此从大窑枫洞岩窑址明代中期地层出土的相关标本中可得印证。剔刻法纹饰轮廓清晰,线条有力,具有浅浮雕般的修饰效果,尤其契合胎体厚重,器型硕大的一类器物。而如本品的八棱式构思布局则主要也是便于剔刻法的运用。类似纹样装饰风格除盖罐之外,还见于同时期的执壶、梅瓶、石榴尊等。

明龙泉窑青瓷八角酒会壶

类似本品盖罐的传世品非常少见,其中较为接近的一例是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珍藏的明龙泉窑青瓷八角有盖壶。此外,这类盖罐见有美酒清香四字饰于腹壁者,可知其用途为酒器,以其容量,造型风格而言,或即为酒海一类。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鉴赏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 故宫博物院收藏(保定窖藏调拨)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元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当中的重大转折点,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器形多样,装饰手法繁多,釉彩各异,烧制技术是革命性的创造,开创明清和现代瓷器的新格局,以至于影响到世界陶瓷的发展。在元代瓷器当中,尤其能把青花和釉里红、绘画和雕塑集于一身,就要数1965年出土于河北省保定市元代窖藏(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的一对元青花花釉里红镂雕大盖罐了。目前所知,出中国大陆这对(一只调拨到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而外,法国吉美博物馆收藏一只,犹太家族收藏家埃斯凯纳齐(鬼谷子元青花收藏者)收藏一只,基本就这四只。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模印、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让我们不得不惊叹元代瓷艺大师们高超的工艺水准和艺术想象。以前人们认为开光内花卉属于镂空,仔细观察其实不是,正确的属于模印贴塑,严格意义上的叫法是: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四季花卉贴塑盖罐。鉴于目前发现的此类器物很少,就是我在景德镇窑址区爬了好多年,包括国内很多地区的建筑工地,也很少发现这类残器标本(其他类的青花釉里红标本有发现)。这可能属于同一时段烧制的作品。首先,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大罐的有几个部分是模压成型,然后组合粘贴完成。整个过程不存在镂雕过程。青花釉里红烧制难度很大,青花钴料高温下相对稳定,而釉里红主要是氧化铜,高温下很容易挥发,所以要把这两种同时烧出来,没有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成熟的烧窑经验,是很难完成的。这也是青花釉里红比较少见的原因。

元青花釉里红开光贴塑盖罐局部

回头我们再说说开光内四季花卉的问题,制作完毕,模具可能当时就已经废掉或者销毁,现在仿制复制这样的模具很难做到。因为原作都已打磨过和根据器物弧度做过变现,并且上过了釉。再加上收缩比难以把握,不可能复制出相同的模具来。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仿品都与原作相差很大,鉴定起来比较容易。为了更加清楚的看到这些特征,本人在2008年特意拍摄了高清晰图片资料,以便大家参考。

古代瓷器:宣德皇帝与蟋蟀罐


在中国历史上养蟋蟀和斗蟋蟀是皇宫贵族文人雅士的一大喜好。到明代早中期,养虫、斗虫之风非常盛行。宣德皇帝就对养虫和斗虫就十分喜好。从文献记载看,宣德皇帝在位九年零七个月,却是明代最为辉煌的一页,宣德帝不仅在军政方面有卓越才干,而且还有许多雅好,比如留神词翰、精于绘事好促织之戏等等,特别是对养蟋蟀和斗蟋蟀更是着迷,当时为了养蟋蟀和斗蟋蟀的需要,他下令烧造了很多瓷器蟋蟀罐。但在清宫旧藏宣德官窑瓷器1174件中,大多数是从宣德朝传存下来的,却罕见蟋蟀罐。台北故宫博物院,是现今最有权威的收藏,竟然没有一件蟋蟀罐,而北京故宫也仅有一件大明宣德年制款仿汝釉蟋蟀罐,这是何故?宣德帝少年得志军政之余爱虫怜花,指使太监到全国各地甚至远至朝鲜搜罗鸟兽花木与诸珍异之好密令苏州知府况钟进贡蟋蟀千只用世袭的官职赏赐蟋蟀进贡者1455年元月,宣德帝病死,其皇位由他年仅8岁的儿子正统帝朱祁镇继承。为防止朱祁镇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太皇太后张氏发布了命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革中官不差。据有关文献记载,宣德帝死的当年,按照太皇太后的这道命令不仅砸掉了宫中所有的蟋蟀罐,而且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全部打碎深埋地下,一直到正统、正德时期仍停止烧造。

时至今日,宣德官窑蟋蟀罐已极为珍罕究其原因,即:宣德官窑生产的蟋蟀罐年款书写郑重,绘画精美,纹饰特别新颖而又丰富,是宣德官窑瓷器中质量最好的器物其珍稀亦是自然之理。

但在1993年春景德镇市政府在中华路平地盖房景德镇陶瓷考古所在明代御窑厂东门遗址附近开探沟时,发现了一窝状堆积的青花瓷片,经复原全为蟋蟀罐,其圈足与盖的内底都书有大明宣德年制的单行青花楷书款,据刘新园教授考证为明代著名书法家沈度所写或宣德帝御笔,特别是龙纹罐上绘有五爪龙,按元、明两朝的制度规定,凡饰有五爪龙的器物除帝王之外,臣庶均不得使用。故可以肯定:龙纹蟋蟀罐必为宣德帝的御用之物。其他绘有凤凰、天马、海兽、珍禽、小鸟、牡丹瓜果等纹饰的蟋蟀罐,绘画精美,工艺精良,应为皇宫专用之物。这批珍贵文物的出土为宣德帝养虫和斗虫的雅好提供了最有力的实物依据从此解开清宫藏瓷中为何不见宣德蟋蟀罐之谜。

古代瓷器:清乾隆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赏析


清乾隆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

清乾隆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

现藏于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的清乾隆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见香橼似朱栾,叶尖长,枝间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士人置之明窗净几间,颇可赏玩。

香橼,别名香橼子、枸橼、香圆、香泡,与佛手柑、柠檬等观果类叶形相似,同为芸香科柑橘,属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皮黄肉白,有一股特别的清香,故有借得天宫瑶池宴,半瓣枸橼九天香之美誉。吃起来清凉爽口,还有药用价值,它的根茎叶果实都可以入药。香橼原生于喜马拉雅山麓,传入我国南方后,分布甚广,在海拔800米到1200米的沙壤土栽培甚佳,喜欢比较湿润的环境。香橼在彝家寨子较为流传,作为一种特产,在寨子里被当做供品用,如结婚喜庆的日子都要摆放两个,作为传宗接代的吉祥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