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真假“毛瓷”的鉴别技巧

【陶瓷文化】真假“毛瓷”的鉴别技巧

陶瓷文化 出土瓷器鉴别技巧 如何鉴别瓷器的真假

2021-07-15

陶瓷文化。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毛瓷”绝大部分是赝品,而且一些赝品在销售时还出示了制作者个人签发的鉴定证书,因此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市场上的假“毛瓷”主要有三大类。

第一,用“7801”冒充“7501”。所谓“7801”是1978年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期间,陶研所为中南海烧制的一批瓷器。区分“7501”和“7801”可从下述两方面进行。

1.从品种着手。比如人们在拍卖会上见到的痰盂、大号茶杯、圆形烟灰缸、酒具等都是“7801”产品,“毛瓷”中没有这些产品。

2.比较它们的彩绘图案。首先“7501”画工严谨、细腻,“7801”画工粗糙。其次两者画法也有所不同,仅以2号釉下彩茶杯为例,观其梅花图案中向左伸展的梅枝,“7501”向上收笔,“7801”向下收笔,区别较为明显。又如“毛瓷”中的釉下彩双面绘芙蓉花碗和用白线勾出花头的技法在“7801”中是绝对没有的。再有“7501”的彩绘用料也比“7801”考究,无论是细度还是艳度前者都比后者好。

第二,利用制作“7501”时剩余白瓷胎进行“后加彩”。此种赝品均为釉上彩产品。由于釉上彩产品要经“高温釉烧”和“低温彩烧”两步完成,因此在完成第一步“高温釉烧”后,必然要将其中有质量问题的白瓷胎淘汰后再进行彩绘。“毛瓷”的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只有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达到特级和一级的白瓷胎才可进入后道彩绘工序,其余全部淘汰。

被淘汰下来的白瓷胎最初是入库封存,以后就陆续处理给内部职工。得到者又请人依葫芦画瓢仿造了一批,进而又仿造成“7501”。鉴定这类瓷器有一个最基本的要点,就是凡白瓷胎上有质量缺陷者,如黑点(铁点)、针孔、缩釉、吃烟、变形、橘釉等均为赝品。有的赝品为掩盖瓷胎上的质量缺陷,在彩绘过程中有意用桃花枝干等图案进行遮盖,须细观察才能看出。

第三,私窑新仿品。近两年,景德镇一些私营陶瓷厂看中“毛瓷”带来的丰厚利润,网罗人才研制仿品。这些新仿“毛瓷”无论是胎质、造型、色彩以及画工都不及“7501”。以“水点梅花”茶杯为例,图案中梅花的色彩真品鲜艳,仿品暗淡。这主要是由于彩绘用料的不同,真品是使用德国进口的金红料为主料,仿品使用的是国产料。杯盖造型也不同,真品造型挺拔端庄,做工考究,仿品造型显得绵软无力,做工粗糙。如果观其实物恐怕破绽就更多了。真品足圈四周胎壁较厚处略呈翠绿色,仿品则呈暗红色。这一方面说明仿品的烧成湿度和瓷化程度不及真品,另一方面也说明仿品所用陶瓷配料与真品存在差异由此可见,“毛瓷”这个特定时期的产物,自出世至今虽只有20多年的历史,要想仿造绝非易事。

taoci52.com延伸阅读

陶瓷文化:宋代真假青白瓷鉴别方法


青白瓷,俗称影青,又名隐青、映青,因其地釉的外观白中微微闪青而得名,是我国宋代窑场分布较广、产量很大、工艺精湛的一个瓷器品种,其珍贵程度虽不能与同时代的汝、官、哥、钧、定5大名窑比肩,但其名气在当时也是远播遐迩。在众多的产地中,景德镇的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窑口所产青白瓷翘楚为最,被世人称之为“假玉器”,是古瓷收藏者队伍中备受青睐的“常客”。景德镇这个古老的制瓷重镇,千年窑火不断相沿承袭,能够生产青白瓷的能工巧匠代有传人,在当今难以计数的个体制瓷作坊中,有不少都可以仿制出几可乱真的宋、元时期的青白瓷。许多收藏同好不可能有机会经常接触到各类的仿制品,更无缘能经常到这些作坊去仔细观察,有的人在收藏过程中,按图索骥,“打眼”屡有发生。笔者得地理之便,有空常去作坊集中的地方浏览探访,窥到几许“猫腻”,现不避絮叨之嫌,作些介绍,供藏友们参考。

一、看表釉。宋代青白瓷的工艺以湖田窑“领衔”,因此,现代作坊大多以此为“标型”,千方百计在釉色白中泛青、“莹缜如玉”上下功夫,但往往过犹不及。宋代青白瓷是高钙釉瓷器,釉中氧化钙含量高达14%左右,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时,釉的流动性大,因此,在器物的刻划印花、转角、折弯等处聚釉较厚,釉色呈湖青色,有少许聚沫似的釉珠,釉薄的地方则显白,釉面光泽亮润。而仿品大多为石灰碱釉,釉中氧化钙含量低,在高温下流动性弱,少有明显的聚釉特征,器物通体釉色比较一律,且釉面失透。有的采取人为聚釉,即在刻划印花、转角、折弯等处多喷釉,使釉层增厚,釉色加深,但这种人为聚釉,釉中难以形成聚沫似的小釉珠,且聚釉看起来不自然,形似色块。有的仿品玻璃质感特强,光亮刺眼,与古器“宝光”相去甚远。还有少数作坊采用酸蚀手段去光,结果轻者手感滞涩,重者釉面酸孔累累,只要稍加留意,不难察觉。二、看胎质。众多书籍和专著介绍宋代青白瓷的胎质,都说是洁白坚致细腻,瓷化程度高,这只是相对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和工艺水平而言,它与现今瓷器胎质的洁白坚致细腻和瓷化程度相比较,不能类同。宋代湖田窑青白瓷的胎质,其实以淡淡的糙米黄和浅灰白为多,由于当时还没有采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元代才发明),胎质比不上现代瓷器坚密,这从残器的剖面可以观察领悟,严重的还可以看到细密的孔隙。另外,宋时瓷土采用碓、碾粉碎,人工淘炼,坯土不可能十分精细。很多器物的露胎处(尤其是器底)会有颗粒状土渣。现代仿制的青白瓷,胎质雪白光滑,十分坚挺,这一点是很容易辨别的。为了掩人耳目,有的作坊采取在瓷土中掺入微量的色土和细沙粒,以改变胎质颜色和结构;有的则在成品瓷的露胎处,抹上黄土或黑泥,以充出土之器。这些只要稍具常识,即可“捉襟见肘”。三、看底足。从传世器物和出土标本看,宋代青白瓷基本上采用芒口覆烧、涩圈叠烧和垫饼置烧3种方法,当代仿品均采用之。前两种因为芒口和涩圈都有露胎,只要掌握好前述看胎质的知识,是不难识别的。而垫饼置烧,有不少人却真伪不辨。需要注意的是,真品的垫饼痕呈淡淡的土黄色或褐黄色,且深浅不一(图1),而仿品实际上并非用垫饼置烧,而是在匣钵中(有的甚至不用匣钵,直接在气窑中裸烧)烧出成瓷后,再人工采用釉料、颜料以及杂料做出饼痕,这种“饼痕”颜色为黄黑色或酱色,特别的深,甚至高出器底,与真品饼痕自然渗出吸附明显不相同。有的更简单,用淡淡的黄色浆水或黄泥涂满器底,以“丑”遮“俊”。还要注意的是,有些有圈足的器物,足根无釉,器底满釉却有饼痕;有的既有饼痕,又有支钉痕,根本不符窑艺,这是仿制者一知半解,“狗尾续貂”,自露马脚。

四、看器型。由于青白瓷的生产窑口众多,历时长久,因此其器型十分丰富,日用品、陈设品、礼器、明器中的品种难以计数,需要认真掌握各个时期不同品种的基本造型以及衍变规律与特征。现代作坊中生产的青白瓷,大多数是按照正式出版物的图谱或存世品进行仿制,但那毕竟是仿品,具备一定常识还是容易鉴别的。让人较为头痛的是少数似是而非的器型,稍不注意,就会弄错。一藏友购得一只青白瓷塔式盖罐(图2),晶莹透亮的色泽,酥光宝晕的胎质,冰裂如砌石般的开片(深埋土层形成的典型特征),白中微黄的胎质,罐内壁粗拙的胎泥连接条疤,平底垫烧的褐黄色饼痕,外壁刻花低凹处积釉呈淡淡的湖青色,都不是现代仿品所能企及的,这些均为“开门”的宋代青白瓷特征。然而,此罐却是一件既真又“假”的器物,这是因为:在宋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浙江的龙泉窑和陕西的耀州窑等,都曾经生产过塔式盖罐,从出土和存世的器物看,塔式盖罐的罐身一般都为长体形,配上高高的塔盖,比例十分协调;圆体的罐子,其盖一般为扁圆形,有齐边的,有花边的(如荷叶形);有的有钮,有的无钮。而藏友的这只罐,罐身高9cm,腹径10cm,基本上呈圆形;而塔盖高7.5cm,差不多与罐身的高度相接近,上下比例不适当,看起来很别扭。再仔细观察,还会发现,罐身和罐盖的青釉虽然都有开片,但开片的纹路并不相同,而一器物深埋于同一土层中,却形成两种不同纹片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将作何解释呢?我认为,这应该是同一地点出土的两件器物张冠李戴了:圆罐身存盖破,塔盖罐身碎盖存,它们重见天日后,被人为地搭配在一起了,因此,此罐应算作一件既真又“假”的器物。

当然,除了上述4个方面,还有宋代与元代、湖田窑与其他窑口、装饰技法以及窑艺等方面,需要比较区别的地方还很多,古瓷收藏爱好者要努力通过实践加以掌握。比如宋代青白瓷的胎壁,普遍比元代的要薄,佳器几近脱胎。随文附图3的这只宋代青白瓷刻折枝莲纹碗,器高6.5cm,口径17cm,足径5.6cm,口沿厚只有1毫米强,圈足厚只有2毫米。纹饰刀法恣肆,线条流畅,疏朗空灵,迎光照之,两朵折枝莲花透亮美奂。器口包银铃,由于年代久远,包银已氧蚀发黑剥落,多处有灰白或绿色锈斑。在如此薄的胎体上刀刻纹饰,刻轻纹饰不显,刻重则坯破胎废,可用宋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所言:“宋瓷之佚丽者,莫如粉定,粉定雕花者,穷研极丽,几于鬼斧神工。”而仿制的薄胎青白瓷,虽然胎体也薄,有的甚至可以薄到半毫米,但采用的是现代制模灌浆法,与宋时手工拉坯成型的器物截然两样,显得规整、匠气、呆板,缺乏灵性与韵致。同时,仿制薄胎青白瓷,其装饰只能是印花或划花,绝无刻花,因为能在如此薄的胎体上刻花者,实在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现代瓷工也只能望其项背,叹为观止。

毛瓷的鉴别方法


毛瓷是汇聚了众多陶瓷大师精心烧制的主席专用瓷器。毛瓷有四大特色: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罄。另外,毛瓷是伟人毛主席使用的过的瓷器,蕴含着伟人信息,加之数量稀少,收藏价值极高。今天小编就给您介绍下毛瓷的鉴别方法。

怎样鉴别“毛瓷”的真伪呢?根据当年参加过研制“毛瓷”的专家们提供的信息,我们把鉴别真假“毛瓷”的方法归纳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瓷器的种类和用途上鉴别。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毛瓷”的主要用途是解决毛主席用餐的保温、保洁问题,同时还有少量的毛主席书房用具。所以当时研制的“7501瓷”以盘、碗、勺、品锅、茶壶、茶杯为主,并全部配有很严密的盖。书房用具中有烟灰缸、笔筒、笔洗等。由于毛主席晚年不喝酒,所以没有酒具。目前市场上流传的“毛瓷”除了上述器物外,还有酒杯、酒壶和不带盖的大碗,这些瓷器基本可以断定是假的。另外,还有一些与餐饮和书房用具无关的摆设瓷器,如花瓶、水仙盆等,也肯定不是“7501瓷”。

二、从款识上鉴别。“7501瓷”一律用非常工整的篆书题写“景德镇制”两行四字款,没有其他落款形式。如发现楷书款,可以断定是假货。还有一种题为“中南海陶瓷研究所制”的款,也与“毛瓷”没有关系。即使发现了篆书“景德镇制”的款识,也要仔细分辨,真正的“毛瓷”题款是著名工匠用小笔写成,字体端庄工整,且透出一种秀逸。而仿制品字体写得往往生硬做作,只要认真辨别,不难发现破绽。

三、从胎体的光洁度、白度和透明度上鉴别。“7501瓷”是特选江西抚州的一种非常珍稀的优质高岭土做原料,这种高岭土今天已经非常稀少了,用此原料制成的瓷器,呈半薄胎状,通体晶莹剔透,温润如玉,洁白无瑕;逆光视之,器壁非常均匀,成半透明状;以手指轻击,其声音清脆悦耳。而近几年的仿品无法找到这样高质量的原料,所以胎釉显得粗糙,而且表面常常呈现深浅不均,或带有疵点,敲击出来的声音有些发闷,逆光看时更可发现器壁薄厚不匀的现象。

四、从绘画技巧上鉴别。当年参加“7501瓷”绘制的都是名传四海的绘瓷大师,如王锡良、章鉴、张松茂、汪桂英、刘平等人,而且在绘制时各位大师又都只绘制自己最纯熟的部位,如花卉的枝干由王锡良、戴荣华绘制,点花朵的洋红由刘平、徐亚凤、舒惠娟承担,其余部分由章鉴、汪桂英等人绘制。所以整个瓷器的画面粉润娇美,生动自然,枝干花朵浑然一体,认真欣赏找不出一点败笔。而仿制的“毛瓷”颜色既不鲜亮,枝干配合也缺乏浑然一体的意境,有时还会出现画面的中断、颜色的变态等现象。虽然有些仿品也不惜使用好的呈色剂,但由于“7501瓷”中花朵的红色使用的是以黄金作呈色剂的特殊颜料,难以寻找,且价格昂贵,制假者为牟利绝不肯做如此大的投入,所以不管是梅花还是桃花,都显得暗淡无神,只要对照真品的图录比较,真品就十分鲜明了。

五、从烧制工艺上来鉴别。“7501瓷”入窑时,是装在特制的匣钵中隔火烧制的,瓷胎的烧制温度要达到1400°C。在高温下隔火烧制的瓷胎瓷化彻底,无论光洁度、硬度、洁白度都能达到很高水平。而现代仿品都是用气窑无匣烧制,温度无法达到1400°C。而且在升温速度、水气蒸发、有机物溢出等几个环节上,都与真“毛瓷”有较大差距,所以不可能有真“毛瓷”那样的胎质,绘画、颜色也不可能有相得益彰的效果。尤其明显的是,釉上彩的水点梅花器物,是在胎体烧成后在瓷胎上再绘制花卉,然后二次入窑烧成的。在选择成品瓷胎时,凡胎上有薄厚不匀或其他瑕疵的,不可能再将其绘上花卉图案,制成成品。因此,凡发现瓷胎有毛病的釉上彩瓷器,可以一律定为伪品。

陶瓷文化:真假邢窑白瓷鉴定


邢窑,是唐代著名的瓷窑,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烧造。窑址位于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是中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在中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烧造年代距今较远,其工艺特点并不像明清瓷器那样为人们所熟悉。近日,邢窑爱好者,资深藏友“邢窑翰林斋”在盛世收藏论坛发表帖子总结了邢窑的部分鉴别要点,文章简短精炼,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邢窑遗址考古发现至今已有三十年,三十年来真假邢窑白瓷共生。怎样进行邢窑真伪鉴别:

第一,目前在市场见到赝品邢窑白瓷,工艺粗糙,不具备邢窑工匠高超的技艺,技术低劣,修坯不精,造型也没有真品的十分之一;真品邢窑做得端庄规矩、精美,棱角分明,刀切斧断,干净利索。

第二,现在一些小作坊用现代手段加工制作,烧制瓷器燃料是煤、煤气,或是用电烧制,也有用柴烧制的,但白瓷白度过高,胎质极为精细,总有一种新的感觉,缺乏真品所具备的韵味。

唐代邢窑白瓷质地再优良,工艺再先进,也是有时代的局限性。而邢窑白瓷一般都是用柴烧制,窑炉不是很大,很多白瓷中泛青,在积釉处闪有水绿色,这也是辨别新、老邢窑白瓷的手段之一。

第三,仿制邢窑白瓷由于加工时间短,密度不够,手感不好,有发飘之感、也有的极为沉重,有坠手之感。坯体和釉的结合掌握不好,造成坯体和釉收缩不一致,产生裂釉现象;而真品邢窑白瓷轻盈精致,手感适中,轻重适宜,舒服顺眼。

第四,赝品釉层稀薄,白度高,洁白光亮。白中不泛青,而是白中泛灰。上个周日外地人拿假邢窑白瓷碗在市场出售,该碗釉色极为光亮,玉璧底,胎、釉白里泛灰色;唐代邢窑白瓷釉质细,釉光莹润,色调偏冷。正如唐人陆羽所说的那样:“邢瓷类银”。的确如此,邢窑白瓷是如银似雪。

第五,唐代邢窑白瓷款识:邢窑白瓷款识常见的有“翰林”、“盈”字款等。阴刻款识较多。目前就笔者所掌握的资料来看:最初资料表明“翰林”款一般都刻在罐底部,俗称翰林罐。而“盈”字款一般都刻在碗底。但在这三十年里,通过挖掘和出土发现,“盈”字款刻在罐子、执壶及其它器物上的也不少。因此,目前也称呼“盈”字罐、“盈”字执壶等。而“翰林”款刻在碗上也有两例,一例是在网上看到刻写有“翰林”款邢窑白瓷碗;另一例就是笔者也收藏到一件邢窑白瓷玉璧底碗,“翰林”二字刻写在玉璧底中部。

第六,款识辩伪:唐代邢窑白瓷翰林、盈字款,均是在器物成型后、烧成前刻划于器物外底部,字体清晰,笔画遒劲,当由具备有一定文化修养的陶工所刻划。“翰林”二字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竖着刻写;而“盈”款一般刻在器物外底中部;赝品邢窑白瓷刻款,字体呆板拘谨。

目前在邢台有几家在生产邢窑白瓷产品,那只是工艺品。这些工艺品使用的原材料基本都是景德镇瓷土,制作的白瓷,胎极为细腻,釉色发青,不是纯白的那种白,而是白里透青,青中透白,是十足的影青瓷。外地仿制邢窑白瓷的比比皆是,只是胎釉比本地仿制的要白,但工艺不及本地制作的工艺品质量高。

陶瓷文化:真假卢舍那大瓷佛


景德镇早在元明时就能作瓷器人像雕塑,尤以雕造神像著名,至今在四川峨眉山脚的寺内,还保留了一尊明时景德镇烧造的卢舍那大瓷佛,高2.47公尺。据说,慈禧太后“垂廉听政”期间,有个外国传教士巴登,以传教为名,四处收集中国制瓷技术情报和古瓷。一天他来到一个大寺庙内,看到佛里有一尊制得很好的瓷观音。釉色晶莹,绿衣披体,拿起一看,还是明代的精品。他趁老僧不在之机,拿出钱袋要向小和尚买这尊观音。小和尚不肯,他又趁小和尚走开的时候偷了这尊瓷像。老和尚回来后急得要命。

正在此时,仿古制瓷名家周小泉来到这里,知道此事后说,不要紧,我看到过你这里的观音是,我想法给你们要回来。几天之后,周小泉来到巴登的教堂,说为他送宝来。说着拿出一尊瓷观音给巴登看,巴登吓了一跳,怎么与自己的一模一样呢,赶忙拿出来与之相比,确实一样。就向他要卖多少钱,周小泉故意抬高价格。巴登不要。周小泉就趁他不注意时,拿走了寻尊真观音,仿古瓷却留在巴登手里。

陶瓷古玩鉴别技巧


陶瓷古玩鉴别技巧接下来就为大家普及一下陶瓷小知识:

1.器形——在历史的长河中,不同年代因文化不同,各有差异。因此会产生不同的器形,所以,我们可以先从器形上初步判断所拥有的器物是否符合那个年代的东西。(器形越稀少或者难度越高,其价值就越高,使之价格也就越高)

2.釉色——由于工艺技术的演变以及完善,不同时期生产的陶瓷工艺技术也不同。而且有些烧炼技术因战争原因,早已经失传。所以,也可以从釉色来分辨这是属于那个年代独有的工艺。(比如:宋代五大名窑,各有特色,很容易区别。)(釉色的好坏,代表其工艺价值!藏品为什么价值这么高?其工艺价值是占很重要的比例。)

3.胎底——我们都知道,判断一个藏品到不到代?是官窑还是民窑?是官仿官亦是民仿官?或者是后仿?这些我们都可以从胎上看出来!其原理很简单,因为每个年代的铸烧技巧,材料,工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从胎底上分辨东西是什么年代。(藏品到底值不值钱?说到底最重要的是年代对不对!年代不对,那么其价值就差十万八千里。因此,断代很重要!)

4.落款——瓷器很多,千差万别。同一时代的瓷器亦是数不胜数。但是不同地方造,不同年代造,不同人造。其价值就不一样。为什么?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一个是给皇帝用的,一个是给老百姓或者做官的人用的瓷器!其历史价值,工艺价值,研究价值能相提并论么?所以,落款很重要,因为这是身份的象征!

5.工艺——器物成型工艺不同,装烧方法不同,烧成气氛和燃料不同,都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的特征,成为我们鉴定陶瓷中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宋代定窑瓷器采用覆烧工艺,烧成的器物口沿无釉,俗称“芒口”;而宋代汝窑瓷器采用支钉支烧工艺,烧成的器物通体满釉,器底只留下极小的芝麻状支钉痕迹,这些特征,都应着重掌握。

6.纹饰——陶瓷上的纹饰,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每一时代,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点。例如,元代青花瓷器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二、三层,多则七、八层;而到了明代永乐时期,则趋于疏朗。

7.彩料——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彩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虽然这种不同有时是极其细微的,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

以上是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陶瓷古玩鉴别技巧的问题,更多的收藏知识请关注我们。

7501毛瓷有哪些文化价值?


7501毛瓷有哪些文化价值?7501毛瓷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奠定了其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1975年的1-9月,当正值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后期,中国社会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毛主席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无与伦比,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曾有一位毛瓷设计的关键人物回忆:我出于对毛主席发自内心的无限崇拜、无限敬仰的心情,暗暗定下决心,要毫不声张地执行这项任务,并且一定要做出高质量的、朴素优雅、让毛主席看了喜欢的瓷器餐具。还有一位参与者说:我们为毛主席烧制家用餐具瓷器,完全是出于对毛主席的无限崇拜和爱戴的心情,当作一个光荣而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绝对是毫无私心的。在我们这一代人心中,只要是为毛主席,就可以做到赴汤蹈火,毫不犹豫,贡献一切。正因为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制作的瓷器,其精工细作的程度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平,是精品中的极品,无论是设计、用料和制作工艺,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就是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无限崇敬,这个特征正好被7501毛瓷的设计、试验和制造所承载。所有生产设计人员满怀的虔诚之心都凝结在瓷器之中。这种虔诚之心是真实的,是前所未有的,也是空前绝后,更是无法复制的;这种虔诚是发自内心的,不为名,也不为利。这种特征的合理承载,这种虔诚的不可复制性奠定了7501毛瓷的文化价值,也是不同于历史上众多官窑和御窑的地方。2008年,南京博物院举办了“最后的虔诚:7501毛瓷展”,可以说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7501毛瓷价值的实质。

文化价值当然也包括艺术价值。7501毛瓷在工艺美术方面也卓有成就。

其一,轻工业部陶瓷科技研究所是当时唯一的集科研、生产于一身的国家级陶瓷科研机构,集结了当代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其中包括民国时期景德镇“珠山八友”的后代和传人,代表了“景瓷”的最高水平。7501毛瓷的设计方案凝聚了陶研所十几位著名陶瓷艺术大师的创作才华,从毛泽东诗词中吸取了创作灵感,采用的梅花、桃花和芙蓉花都是毛主所席喜爱的花卉。瓷器上水点桃花,浸透着粉润的色彩,宁静素雅,祥和大气,充满诗情画意;手绘的翠竹红梅,简洁明快,恰到好处;芙蓉对花,表里如一,风范卓越,象征了毛主席作为革命者、诗人的伟大胸怀和高尚情操。

其二,7501毛瓷采用高温釉下五彩工艺,半薄胎高白瓷釉下彩,工艺制作极为精细,手工在瓷胎上直接绘画,一次烧制成功,与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各阶段重要的发展工艺一样,是里程碑式的成就。因此,7501毛瓷还承载了陶瓷历史工艺的标志性创新成果。

其三,7501毛瓷集中了最优秀的陶瓷人才的智慧,集新构思、独特造型设计和全手工制作工艺于一身,是众多艺术大师集体流水创作的精品。如画梅枝的是王锡良,竹叶是戴荣华,水点红梅是徐亚凤……,全部手工制作,极具神韵而又似模印一般的一致,其精良高超实属罕见。其设计和试制次数之多无法统计,成功率相当低。正是这种不惜劳力、不惜工本、呕心沥血的创作过程,使7501毛瓷屹立中国瓷器之林而流芳百世。

7501毛瓷不仅是生活用品,还是超越生活的艺术品,在那个高大全、红光亮的特殊年代,是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源自时代、同时也是超越时代的艺术杰作。

【陶瓷文化】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所以弥足珍贵,成为稀世珍宝。汝瓷的基本鉴别方法,从传世品看,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一、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古朴,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三、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四、器型: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如:天青花草纹鹅颈瓶、粉青履莲盏托、天青莲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龙纹钵、莲花纹钵、辐射纹荷叶器座、辐射纹敛口花钵(藏河南),暗花双鱼盘(藏英国)。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器物上还出现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之上。“蔡丙”、“宁”则是见于小碟与洗上。文字虽不是装饰,但仍提高了对器物的鉴赏意趣,其中“奉华”应是宋奉华宫的专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宽板沿诸种。盘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数种。还有三足洗、弦纹尊(奁)、套盒、尊、方壶、圆壶等,还有为数不多的莲花器座、荷叶器座、镂孔器、鸟、龙等瓷塑工艺品。也用花、鸟、虫、鱼装饰来满足皇亲贵族们的闲情逸趣。

五、开片纹:汝瓷开片堪称一绝,开片的形成,开始时是器物于高温焙烧下产生的一种釉表缺陷,行话叫“崩釉”。汝窑的艺术匠师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的釉病,通过人为地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而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可谓巧夺天工的绝活。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瓷片收藏如何鉴别真假?


瓷片收藏如何鉴别真假?。

对于鱼龙混杂的瓷片市场,新晋藏家大都一头雾水。如何能鉴别真假?实际一点点,如何找到正确的学习途径?怎样一步步提高自身的水平?

上手把玩

都说收藏比的是财力,但老藏家认为学识更加重要。对藏品的鉴别能力不是天生就有,必须通过系统的学习,大量的“实战演练”得来。“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问题”。

通过书籍和影像学习能否速成?

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原院长廖星桥表示:“故宫博物院出过一套书,很有参考价值,但是从我的经验来看,看书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书是没有办法向你传达瓷片的真实触感的,上手把玩和看图片是不同的体验,更何况有很多图片都变了形呢。”

多位资深藏家对开始玩瓷片的建议是,瓷片价格不高,最好经常上手把玩,看多摸多了,细致的体会自然就出来了。楼钢透露,玩到熟练的藏家蒙着眼睛,光用手摸,也能知道手里瓷片大致情况。“就好比你在自己家里客厅坐着,有个人走过来,你可能不抬头就知道是谁来了。瓷片玩到熟了就这样的感觉。”

有了心得之后再常与同道探讨,效果就更好了。

到窑址去

古玩市场能淘到真品,也有很多仿品。第二个问题产生了:对于刚刚玩瓷片的藏家来说,无法判断手里的瓷片是真的还是假的。如果把假的当成真的来学习,那不仅绕了远路,而且还是南辕北辙。

怎么才能知道手中的是真的还是仿的?楼钢介绍了一个方法:“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到窑址去,在窑址里收集到瓷片不会是假的。你不仅可以学到东西,能收集合适的瓷片,还可以有盈利。所以说这是非常好的办法。”

廖星桥收藏瓷片多年,他介绍自己的经验也是到窑址去。“到窑址去就好比去学校学习,是最可靠的。有了这第一手资料,你才能识别各种瓷片,才能有完整的认识。”他说。

南宋龙泉地区烧制类官窑标本南宋中晚期在龙泉地区有没有可能烧制南宋官窑?这是业界的一个话题。这件南宋龙泉地区烧制的类官窑标本也许可以提供一些线索。这件标本也带有类官窑的典型特点:釉面开片,各种式样;都是黑胎,参照了紫金土的胎体;使用了石灰碱釉,釉面呈现失透状。

当然,近年来进入窑址采集已相当困难,各地都采取了古瓷窑窑址保护措施,一般有陌生人进入窑址区收集标本,很快就会有警方或治安员到来查询,如果没有正当手续,可能会被拘留,因此之前就要咨询好相关情况。

熟悉了窑址收集到的瓷片,那么真赝标准体系就能渐渐确立。

保持警惕

在初次接触瓷片时,保持警惕性是非常重要的。收藏陶瓷不“交学费”是非常少见的,但在“交学费”之后有没有学到本领就要看个人的努力了。

在面对未知领域时,始终要保持警惕性。楼钢说:“当发现一件东西的价格和正常价格有比较大的差距的时候,你就要警惕了。贪小便宜的心理人皆有之,很正常。但当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就要打个问号了。不要太早给自己捡到便宜的暗示,因为便宜往往是有问题的。”

拿放大镜都是装模作样?要看怎么用

初期接触中,放大镜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关于放大镜,有很多种看法。不少藏家专家都认为:‘放大镜没用!你看一个人拿放大镜左照右照的,这人是装模作样的。’另一种认为放大镜很重要,看铁锈看土沁看气泡,东西一上手就要用。这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

一拿起东西就用放大镜看,这是舍本求末。因为当你判断瓷器的第一眼是要看它的形制,感觉它的气韵。就像中医的望闻问切,要从宏观到微观,而不是第一步就看它细节。但是说放大镜没有用,我也不同意,放大镜帮助你寻找细节。举个例子,怎么区分龙泉窑和南宋官窑?龙泉窑是一次上釉一次烧制,南宋官窑是多次上釉多次烧。因为每次上釉烧制都会形成一层气泡,而当你看到一件瓷器是有多层、重叠气泡的时候,那么你就可以判断出它是多次上釉多次烧的了。它有可能就是南宋官窑了。所以使用放大镜,关键是你要用它来看什么。

其他的辅助工具如手电筒等也是同样的道理,“当你使用一个辅助工具的时候,你要明白用它来做什么”。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文化】真假“毛瓷”的鉴别技巧》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文化】真假“毛瓷”的鉴别技巧》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