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鉴赏-窑变观音

陶瓷文化鉴赏-窑变观音

陶瓷文化 古代瓷器鉴赏 古代瓷器足部鉴赏

2021-07-15

陶瓷文化。

釉在窑内自然变化所产生的色泽,最早由于对某中着色剂呈色原理的不了解,把在窑内发生变化的,出乎意料之外的釉色称为窑变,窑变釉是一种变化最多,色彩最丰富、形态最复杂的一种釉。

关于窑变,清代梁同书在《古窑器考》一书中有记载:“至若出器,时有窑变,非人力所可致。”

官哥二窑,于本色釉外变,或黄或红紫,状类蝴蝶,禽、鱼、麟、豺,肖形可爱。火之幻化,时或有之。万历十六年诏烧方筋屏风不成,变而为床,又变为船,其中什物,无一不具。

窑变观音,清代朱彝尊在其所著《月下旧闻》中有生动形象的记载:“明神宗时,李太后欲得一瓷相奉之,举会间,景德镇窑中器化一庄严法象,绿衣披体晏坐支颐,两膝低昂,左偃右植,手轮梵宇,篆法宛然,献之阙下。懿旨命供于报国寺内,俾都人咸知敬礼,今京师所谓窑变观音是也。”

延伸阅读

【观音文化】观音宝相


观音菩萨可以显化为多种宝相,《楞严经》也有明确记载:“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依据观音菩萨随意显化这一特点,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后,在中国各佛教宗派和中国民间又各各供奉着各种观音,如密宗所传为六观音,天台宗所传也为六观音,中国民间则盛传三十三观音。

密宗六观音为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胝观音和如意轮观音。分别简述如下:

千手千眼观音:又称“千眼千臂观音”,简称“千手观音”、“大悲观音”。据密宗经典《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所记,观音菩萨在“无量亿劫”前听千光王静住如来说法,就发誓要“利益安乐一切众生”,于是身上长出了千手千眼。千眼表示遍观世间,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其形象分两种。一是实有千手千眼。其典型造像为首戴宝冠,冠有化佛。面有三眼,臂有千首,千手掌上又各有一眼。千手为法身八手,手最大,其中二手作合掌状,其他六手各执法器。报身四十手,稍细小,其中二手合掌,其他三十八首各执法器。化身九百五十二手,皆于手中各执兵器。二是简化了的千手千眼观音,实为四十手眼观音。典型造像多是两眼两手下,左右各有二十手,手中各有一眼,共四十手四十眼。四十手眼各配上二十五有(欲界十四有、色界七有、无色界四有),也成千手千眼。

圣观音:亦称“正观音”、“圣观自在”,是观音各种宝相的总代表,一般所说的观音即正观音。一面两臂的圣观音可说是观音菩萨的标准像。形象是头戴宝冠或作宝髻,宝冠中有化身阿弥陀佛形象,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也有站于莲花座上的。手中或持莲花或结印相,妙相庄严。

马头观音:亦称“马头观世音菩萨”、“马头菩萨”、“马头大士”、“马头明王”等。形象是以马置于头,和一般温柔慈悲的观音像截然不同,此观音面呈忿怒相。头发倒竖,双目圆睁上吊,獠牙显露凸出,恐怖威严,勇武神气,一般右手捻莲花,左手持长柄大斧,或坐或立。此观音以照破众生瞑暗、击毁恶趣苦恼、摧伏妖魔和各种魔障为本愿。

十一面观音:此观音以具有十一个颜面而得名。十一张颜面面貌不一,重叠而上排列,有如宝塔。描述此观音像的佛典有北周耶舍崛多译《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唐不空译《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规经》。其形象为,正面三面为菩萨善面慈悲相;左侧三面为瞋怒相,右侧三面为獠牙上出相;中间后一面作暴露大笑相;顶上一面作佛面。十一面上各戴宝冠,宝冠中有阿弥陀佛像。十一面观音前后左右十面代表大乘修行的十个阶位,即十地,修习内容为施、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智慧)、方便善巧、愿、力、智等十项。上面的佛面则代表十一地——佛果。

如意轮观音:因手持如意宝珠和轮宝,故名。据《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记,形象为“手持如意轮,六臂身金色”。多为坐像,其姿态为竖右膝,右臂一只手支面颐,左膝盘坐,是为“思维相”。此观音所持如意宝珠和轮宝分别表示满足众生祈祷和法轮常转。六手也各有寓意:右方第一手意为誓愿救拔地狱道;第二手托如意宝珠于胸前,意为誓愿实现一切愿望,救拔饿鬼道;第三手持数珠倚膝,意为誓愿救拔畜生道。左方第一手置于莲花瓣上,或按在山形物即“光明山”上,意为誓愿救拔阿修罗道;第二手持莲花,意为誓愿救拔人间界;第三手捧于眉前,意为誓愿救拔天界。如意轮观音救助六道众生之宏愿于六手中得到全面显示。

准胝(zhi)观音:亦名“准提观音”、“准提佛母”、“尊提观音”等。“准胝”意译为“七亿佛母”、“三世诸佛之母”,六道中导化饿鬼道。其形象为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坐于出水莲花上,下有二龙王支撑。

天台宗崇奉六观音为大悲观音、大慈观音、师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摩诃止观》对天台宗六观音作了简要说明:“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三障,此道苦最重,宜用‘大悲’;大慈观世音破饿鬼道三障,此道饥渴,宜用‘大慈’;师子无畏观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兽王威猛,宜用‘无畏’;大光普照观世音破阿修罗三障,其道猜忌嫉疑,宜用‘普照’;天人丈夫观世音破人道三障,人道有事理,事伏憍慢称‘天人’,理则见佛性,称‘丈夫’;大梵深远观世音破天道三障,‘梵’是天王,标王得臣。”

中国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1)杨枝观音:造型为立像,手持净瓶、杨枝,常戴女式风貌和披肩长巾。(2)龙头观音:造型为云中乘龙。(3)持经观音:坐在崎岖岩石上,手持经卷。(4)圆光观音:合掌坐于岩石上,身后现圆光火焰。(5)游戏观音:乘五色云,左手放于偏脐处。(6)白衣观音:身披白衣,左手持莲花,右手作与愿印。(7)卧莲观音:卧于池中莲花之上。(8)泷见观音:坐岩石观赏瀑泉。(9)施药观音:手持药草。(10)鱼篮观音:手提鱼篮。(11)德王观音:趺坐于岩畔,左手置膝上,右手持树枝。(12)水月观音:法相现身月色水光中。(13)一叶观音:乘一片莲花飘于水面。(14)青颈观音:坐于断岩,右膝立起,右手置膝,左手扶岩壁。(15)威德观音:坐岩畔,左手执金刚杵,右手持莲花,作观水状。(16)延命观音:头戴宝冠,或着白衣,手持草药赤柽柳。(17)众宝观音:坐地上,右手向地,左手放在弯膝上,身挂宝物。(18)岩户观音:在山洞中打坐,欣赏水面。(19)能净观音:伫立海岩边上,望海沉思。(20)阿耨观音:左膝倚于岩上,两手相交,眺望海景。(21)阿摩提观音:三目四臂,乘白狮,身有光焰,天衣璎珞,手持宝棍,怒目瞋容。(22)叶衣观音:四臂,身披千叶衣,头戴宝冠,冠上有无量寿佛像。(23)琉璃观音:乘一片莲叶,双手捧琉璃壶,轻浮水面。(24)多罗观音:直立乘云,合掌持青莲花。(25)蛤蜊观音:乘蛤蜊上,或居于两扇蛤蜊壳中。(26)六时观音:左手执摩尼宝珠,右手持梵筴,立像,常作居士装束。(27)普慈观音:头戴天冠,身披天衣,立于山岳之上,为大自在之化身形象。(28)马郎妇观音:右手持《法华经》,左手持头骸骨,为民妇形象。(29)合掌观音:合掌立于莲台上。(30)一如观音:坐于云中莲座上,立左膝,作飞行状。(31)不二观音:两手重叠,在水中坐莲叶上。(32)持莲观音:坐莲叶,持莲茎,常作童女或童男面孔。(33)洒水观音:又称“滴水观音”,右手执洒杖,左手执洒水器,作洒水相;或作右手持瓶泻水状。

除三十三观音外,中国民间还有大量各不相同的观音,如自在观音、不空羂索观音、送子观音、三面观音、不肯去观音、鳌头观音等等。观音变化形象之多,在佛教圣众中可以说是独一无二,这一现象本身也就是观音菩萨最受万民百姓崇信的证明。即是说,是因为万民百姓最崇敬观音菩萨,相信观音菩萨,万民百姓才创造了这样众多的观音形象。

观音文化


坐岩如意观音

释尊化世之际,在各大乘经中,说到诸大菩萨之处极多,就以佛在灵鹫山的法华会上,便有八万多位大菩萨,重要的也有十八位,观世音菩萨是十八位大菩萨之一。但是,在印度、西域、越南、日本、韩国,特别重视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各地古代佛教美术中,发现所有的绘画及雕塑,以观音圣像占有多数的比例。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称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Avalokitesvara),在中文佛典中的译名,有好几种,译为「光世音」、「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但在唐朝,因为要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便省去一个“世”字,略称“观音”。《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众生遇到种种灾难苦恼,只要发声呼救,观世音菩萨就寻声解救。为什么声音不用“听”而是去“观”,此属于佛家所说的“六根互用”。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根”为“能生”之义,如眼根能识色,耳根能听音,鼻根能嗅香,舌根能尝味,身根有所触等。一般凡人,各根各司其职。但佛家神通妙用,六根却可以互用,即六根中任何一根都能替代其他诸根的作用。

根据玄奘大师传中记述,他至少有多次祈求观音灵感的经验,例如:一.是当他经过八百里流沙河的时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只是妖魔鬼火之多,犹如天上的繁星,不知遇到了多少恶鬼邪妖,在他前后缠绕,他都以念《心经》而遣散了这些魔鬼的作祟。二是当他出了玉门关,晚宿沙漠中,随从他的胡人忽起变心,拔刀指向玄奘三藏,玄奘即时诵经念观世音菩萨,胡人见了顿失杀心,又睡了下去。三是玄奘正在横度八百里流沙,亦即是莫贺延碛的时候,经过了五天四夜的沙漠旅行,未得滴水可饮,他和他所骑的马,均因缺水而倒卧在沙漠之中,玄奘便在心中默祷观世音菩萨:「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誉,但为无上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祷告之后到第五夜半,忽有凉风触身,爽快如沐寒水,全身舒畅,眼得明朗,马儿也能起来走了,走了十多里,马儿忽然走向岔路,制之不住,又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并有一个水池。玄奘与马,始得救济,重保身命,此一水草绝非原有,乃是观音菩萨慈悲变现而来。

为什么观世音又名为观自在?根据梵文的原义,含有「观照纵任」或「君主」的意思,也就是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的意思。太虚大师说:「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注:五蕴包含了色、受、想、行、识这五种类的法,各个合为一集)为世界、为我,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才能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才能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祥云观音

中国第一佛

在我国,西藏的密教中心,便是观音信仰,没有观音便没有西藏的佛教。西藏的“六字咒语”或“六字真言”(注:“唵(om)嘛(ma)呢(ni)叭(pad)弥(mc)吽(hom)”),六字真言,汉音译为是藏传佛教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语,是观音菩萨的明咒,密教莲花部的根本真言。西藏珍贵文物珍珠唐卡完好保存在昌珠寺,文物唐卡《珍珠观音菩萨憩室图》这幅用珍珠串成的唐卡长2米,宽1.2米,使用珍珠29026颗,共计26两之多。唐卡上镶嵌钻石一颗、红宝石两颗、蓝宝石一颗、松石0.55两、黄金15.5两、其他宝石0.55两,是西藏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文物遗存之一。至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的民间,以及南洋的华侨,他们尽管可以不知有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却无一不信有观世音菩萨的。所以俗说:「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在我国大多数佛教徒的心目中,佛的形象无比崇高,高高在上,和红尘人间、凡夫俗子相距遥远,使人既有庄严感,又有隔距感。然而观音菩萨却不同了,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故事为人们喜闻乐道,其普渡众生同登彼岸的宗旨为人们所心悦诚服,其时出莲座导化有情的行踪为人们所仰慕称颂,使人既有慈悲感,又有亲切感。

观音、大势至(注: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以及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表现出一切佛的大悲心,被佛教信徒看作是最彻底、最迫切的救世者。观音菩萨的主要职责,是协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渡往西方净土,安居极乐世界。然而,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并非虚幻、遥远的来世,而是现实、眼前的今生,诸如生存温饱、消灾避难、化险为夷等具体问题。因此,佛教徒便将风风火火的危急、琐琐碎碎的小事、形形式式的难题,甚至连婚嫁、生育、学业、仕途等,统统求诸这位最有慈悲之心、最能接受求告、最肯助人为乐的菩萨。据《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说,观音菩萨能现三十二化身,救七十二种大难。而且,观音菩萨“随类化度”,不分男女老幼,不分贵贱贤愚,均一视同仁,甚至连罪犯也不例外,敦煌壁画中,有一幅很著名的图,描绘的是犯人念观音名号,“枷锁自落”、“牢门自启”的情景。据说北朝东魏有个叫孙敬德的犯人,罪孽深重,自以为永世不得超生,在临刑前忏悔反思,念《观世音经》,刽子手一刀砍下,屠刀顿时断为三截。这类故事,在佛教徒中广为流传。

渡海观音

观音形象

由于观音应现及其形像的差异,在许多佛典中,就有好多不同的数量分类。《摩诃止观》卷二上,举出六种观音:大悲观世音、大慈观世音、天人丈夫观世音、大梵深远观世音、师子无畏观世音,大光普照观世音。《诸尊真言义抄》,举有十五种观音。《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经》,举有二十五种观音。普通于《佛像图汇》中,则有三十三种观音像。

其他在《楞严经》卷六中,尚有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乃至四十臂、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

《西游记》中观音的形象是端庄宁静、亲切和善、不怒而威,是非常人性化和母性化的,所谓知子莫若母,孙悟空的一切脾性观音都了如指掌,而对观音孙悟空也从来不敢含糊,由小说中孙悟空与观音相处的融洽关系看来,观音菩萨与其说是神,不如说是具有女性光辉的母亲。

据学者们考证,观世音菩萨最初的原形是古印度婆罗门教中的一对孪生小马驹,它神通广大,能使盲人复明,不孕者生子,公牛产奶,朽木开花,象征着慈悲与善,被尊奉为双马童神。佛教创立后,尤其是大乘佛教兴起后,神马驹逐渐成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萨,称为“马头观世音”(密宗至今仍供奉马头观音,又叫马头明王)。

有学者认为,观音菩萨之所以常常被人尊称为“东方维纳斯”,不是一个简单的比附,而含有多重文化深义。从视觉形象上讲,她是一尊东方美神;从文化意义上讲,她是融汇东西文化的典型符号;从心理意义上讲,她是中土人民心中的保护天使;从情感意义上讲,她是中华民族创造性发展的爱神;从人类学意义上讲,她还是一个蕃衍子息的生殖女神。诸种文化信息的交叠使敦煌观音菩萨蒙上了一层神圣的迷离色彩,不同符号意义的多重组合使观音菩萨具有更加神圣的魅力。

在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缘的新疆库车县境内发现一尊古佛像,佛像材料采用古铜精密铸造,佛像高18.3厘米,直径为10.2厘米,重0.83千克。佛像造型为一尊坐观音,观音双手合十,端坐在莲花上,端庄而慈祥的面容,整体生动流畅,栩栩如生。尤其是服饰飞舞飘逸,将观音的世俗化和个性化以及亲和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其独特的造型风格以及佛像造型保留了原始风格。考古专家指出,这尊传世观音古铜佛像是早期佛教传入中国的历史见证。但是也有部分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认为,根据造型和风格,佛像可能是明朝时期的文物。

重庆千手观音像位于宝顶山大佛湾南崖,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龛高7.7米,宽12.5米,面积88平方米,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据了解,现存于世的千手观音石刻造像一般只有10来只手臂。而大足石刻千手观音像,刻有手臂1007只,每只手掌中还有一只眼睛,手执各种法器,因此又名"千手千眼观音"。整龛造像状如孔雀开屏,流光闪烁,是中国同类造像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之一。

文革期间,许多古代佛像受到严重破坏,令人痛心疾首。古代的观音造像琳琅满目,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宝。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加以进行保护。

净瓶观音

观音的性别

在现代影视书籍资料中,观音菩萨是一个慈眉善目、面带微笑的妇女。“其实在唐朝以前,观音菩萨像都还是以男性形象出现,是一个长得慈眉善目,修饰干净的男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杨泓教授说。

《楞严经》卷六说,观音菩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根性及类别的众生,为了说法教化,他可化现三十二种不同的身份,那便是:佛身,独觉身、缘觉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国太子身、人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药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紧那罗身、摩呼罗伽身、人身、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等的变化身)

为什么观音常常现身女像?典籍的解释是:第一,女人的苦难,自古以来,一直比男人多;第二,女人的特性,是慈和的,是柔忍的,例如伟大的母爱,在父性之中是不易多见的。其实根据佛家的理论,到了四圣境界,早已超越三界六道轮回,无所谓男女性别。四圣指“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观音菩萨,早登佛地,是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迹现菩萨,当然超越男女性别,属大丈夫身。但教化众生,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或现男身,或现女身,全视乎所教化众生之根性而定。

在观音的性别上,佛教中的菩萨本无所谓性别,或男或女是菩萨在人间的显化。其显化在民间另有说法。观音为什么显女相?有人说,观音在行医治病的过程中发现一妇女难产,为了解救妇女的苦难化装成女巫,使产妇转危为安。但是大袍子下还露出一双男人的大脚呢。另一说法:有条河流没有桥常常船毁人亡。有一赶考的举人也遭遇了此事。他当了头名状元,决定修桥,但苦于没钱。这时有一美丽的弱女子想了个办法。如果谁用金银击中河心舟中的才貌双全的美女,美女就嫁给谁。想娶美女的豪门富户所投金银无数,但是谁也没有投中。这时有位神仙看出这美女是观音,就砸一元宝,正好砸在姑娘肩上,这一砸,观音变不成男人了,只好成为女人。

印度佛教初传入中国时,在中国信众眼里,观世音还依旧是男身。我们从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朝的观世音造像中可以看出,其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的一撇小胡子:他在中国的性别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入唐以后,观音像脸庞渐趋丰腴圆润,尔后则脸形更加俏丽,双眉细长,黑发披拂。盛唐时代其着装似为透明轻薄的裙据,呈雍容华贵状,这与当时的女子美的特点是相符的。此时似乎已出现了女观音,但多数观音像却尚未完全变为女性。到了宋代,观音像才变成了女相。宋僧寿涯禅师曾用“金荫西裙”来描绘观音的服饰。而明代吴承恩笔下的那位“眉如小月,服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的“女真人”观世音,乃是唐以后特别是元明之际的一尊中国佛教女菩萨和典型的中国淑女。

研究指出,从观音菩萨石窟图像的发展,观音菩萨走过了一个由男性变为女性的过程,其间所经历的由男身而非男非女、男身女相、女身男相,直至完全女性化的整体衍变过程,在敦煌石窟中都能找到明显的轨迹。如果说,北凉和北魏时期多现男相,西魏呈非男非女,北周时朝已出现男身女相及较为典型女性特征的话,那么,自隋代开始,在前期承继其男身女相特征的基础上,后期已出现女身男相这一飞跃。到了唐代,已基本走完菩萨性别的演变过程,身相化为女性,比例合度,发束高髻,头戴花冠,素面如玉,肌肤如冰雪,酥胸富弹性,身姿呈S形曲线。有的菩萨相肢体修长,亭亭玉立之态,一派妩媚动人景象。开元、天宝年间,甚至还出现有“丰腴腻体”、“曲眉丰颊”的“玉环式”美体。

观音信仰

有趣的是,在南传佛教国家,如斯里兰卡、泰国、尼泊尔等以及在近代的印度,信奉观音者极少且多为华人,而在北传佛教国家中,尤其在我国,观音信仰却长盛不衰,历史上甚至达到家家供观音,人人念观音的程度。

观音形象崇高伟大,一经中国化、艺术化,深孚民心,实为观音信仰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首先从其内在品性来说,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寻声救苦著称。这正是大乘佛教入世度生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与中华民族素以仁义存心的教化相结合,极易在人们心中引起共鸣,它是一种内在道德美;其次从其外在的表象来看,观世音菩萨是一位形象最为特殊、最为丰富多采的菩萨,何以见其特殊?且不说从婆罗门教的双马童神到密宗的马头明王,单说从佛教传入我国之初的伟丈夫形象到南北朝以后形成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创造。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崇尚仁义,爱好和平,习惯于实用理性思维。老百姓信教除了对真善美的向往外,更多的是追求神通感应、现世的消灾免难、福寿康宁。而观世音菩萨形象内在的道德美与外在的艺术美相结合,符合顺应了民心民情,感召力强,因而使观音信仰在广大群众中自发地发展起来。

正由于观世音菩萨的悲愿宏深,感应广大,故从历代以来有关佛教的史传之中,言及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及灵感事迹的,可谓俯拾即是。此外,一些法师和民间文人出于宣传需要,将一些观音经典及灵感故事整理改编为变文、宝卷、小说等形式,丰富了祖国的文学宝库。著名的《观音得道》(又名大香山传奇小说描述古代有一位妙庄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爱文才,招了一位文附马;二公主爱武才,招了一个武驸马;三公主妙善爱修行学佛,仁孝贞洁,慈悲爱物,已舍为人,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这一传话,将观音完全中国化了,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近代甚至将此书改编为多部话剧和电影。

有学者认为,正由于观音理论体系的日趋完备,有关观世音菩萨的文学、艺术形式及内容的丰富多彩,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观音信仰的发展。观音信仰在我国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1、观音形象的中国化、艺术化,使她成为了中印文化结合的典范,成为佛教慈悲精神与儒家仁义之教相结合的象征。因而观音信仰的发展对于化导、抚慰人心、稳定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2、观音信仰的发展,拓展、丰富了我国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意境、内容和成就。例如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中观音的影响随处可见。又如雕塑和绘画艺术,我国的观音像作品不仅数量、种类异常丰富,而且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以至我国艺术家可以自豪地说:“西方有维纳斯,东方有观世音。”3、观音信仰增进了中华民族与印度、日本、朝鲜、越南等邻国以及与各少数民族间的相互理解、文化传播和友好交往。在中国历史上,观音像常被作为友好的“使者”和尊贵的礼品穿梭于各国、各民族之间,产生了良好影响。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历史上观音信仰的过度发展,给社会正常的政治、经济生活带来一定的冲击,各地大量兴建观音殿堂及观音雕塑等,往往失控,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有的以观音信仰进行骗钱敛财,甚至搞封建迷信时有发生。这些实有违观世音菩萨入世度生,寻声救苦的慈心悲愿,有违古圣先贤弘扬观音文化之初衷。因此我们在继承观音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或克服其负面的影响。

观音圣诞

二月十九日为观音诞生日,六月十九为观音成道日,九月十九为观音出家日,民间有的将这三日并称为观音菩萨圣诞。观音菩萨圣诞的起源和依据,现在均无法考定。每逢这三个节日,寺院均要举行庆祝仪式。

有人在去深圳仙湖植物园的宏法寺,在进了植物园后的路上碰到了好多的修友三步一拜,到宏法寺去。他们中有老人,有年轻人,也有小孩子。因为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很多信佛的居士提前一天去拜观音菩萨。

普陀山是世界闻名的观音道场、佛教圣地,其宗教活动可追溯于秦。至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促进了普陀山观音道场的形成,并迅速成为汉传佛教中心,传至东南亚及日、韩等国。至清末,全山已形成3大寺、88禅院、128茅蓬,僧众数千。"山当曲处皆藏寺,路欲穷时又逢僧",史称"震旦第一佛国"。山上每逢佛事,四方信众聚缘佛国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信仰被世人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不谬也。

观音法会唱(赞偈):菩萨号圆通,降生七宝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菩陀宫,杨柳枝头甘露洒,普滋法界熏盟,千层浪头放神通,光降道场中。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刹,百千万劫化阎浮,瓶中甘露常遍洒,手内杨枝不计秋,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观音文化研究

观音文化是佛教范畴内最能反映广大群众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意志的宗教、民俗文化。其内容十分丰富,其范围十分广泛,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多个领域,对我国哲学、宗教学、考古学、医药学、建筑学、历史学、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工艺等各项事业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观音文化也延伸为连接海内外华夏儿女的精神纽带。

在台湾的观音文化研讨会上,与会者关注:「观音信仰之形成与发展」、「观音修行法门与仪轨」、「观音图像艺术与文学研究」、「观音信仰与人文、社会关怀」、「观音菩萨民间信仰」等内容,探讨观世音菩萨于不同时代、不同宗教、不同文献、不同显化的过程中带给人类的影响。

2006举行两岸观世音文化研讨会,闽台两地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长期以来维系闽台两地民众精神纽带的观音文化现象。由福建省旅游协会、民俗学会、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台胞联谊会、金胞联谊会和金门县两岸经贸文化观光发展协会等10余家民间团体联办、厦门台湾民俗村承办的是次研讨会,吸引30多位闽台知名专家学者,围绕“闽台观音文化的内涵特征”、“闽台观音文化和两岸文化交流”、“闽台观音文化与‘和谐社会’构建”、“闽台观音民俗信仰的渊源传承”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专家认为,台湾最早的观音庙系明代从大陆闽南民众移居台湾后所建、供奉。自此以来,观世音成为闽南、台湾之闽南移民信众共同奉祀主要神祀,观音信仰、观音文化深深扎根于闽台民众的精神生活之中,展开两岸观音文化的研讨和交流,对增进两岸民众的相互了解和彼此亲情,有积极的作用。

实际上观音信仰与妈祖信仰一样,是一股汹涌澎的洪流,已经冲破地域和意识形态的隔离。民间信仰对死硬台独分子是有力的鞭达,在促进我们国家的统一,增进对传统中华文化的认同,增进两岸人们的交流和情谊,也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观音与道、释

民间信仰受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及道教神团体系的影响,把观音置于等级森严的神阶制下,于是,向上观音要受玉皇大帝、如来佛甚至太上老君的管束,向下观音又可支配各类鬼怪神卒。观音的名号是玉皇大帝封的,甚至连观音身下的坐莲也是玉皇给的。有关此类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的极多。《鬼神传》中讲述了一则故事,说是有一对夫妇,心地非常善良,平日修桥补路,布施贫人,但直到四十岁尚无子嗣。观音有心帮助,却要将此情况“一一上奏天曹……玉皇观诺准奏,即遣天吏往太上老君求取广嗣灵丹两颗”([清]不题撰人,《鬼神传》第9回,《雷峰塔传奇?狐狸缘?何典》,华夏出版社,1995年12月,页287)。可见,观音有事还要上奏玉皇,而玉皇却把赐子这种观音最拿手的事情交给了别人,最终竟是太上老君的“广嗣灵丹”起了作用。

民间受道教求签问卦传统的影响,在把观音拉入道教神灵体系的同时,还将预测吉凶的职能赋予观音。当然,观音具备非凡神通,对于预测吉凶之类的事情自然不在话下。佛教反对在命运问题上的各种无知和侥幸心理,不提倡预测未来吉凶祸福,反对道教的求签问卦等占卜活动。可在中国民间信仰中,佛教的这些原则已失去了约束之力,受道教卜卦习惯的影响,中国民间逐渐把观音塑造成一位预卜未来、指点迷津的大神仙,形成了解疑释惑型观音信仰形态。

释道同源,仙佛并存。《起世界经》云:“佛言,我谴二圣,往震旦行化,一者老子,是迦叶菩萨,二者孔子,是儒童菩萨。”可见三教本来同源!延寿禅师说:“但有利益于人间者,皆是密化菩萨。”宁夏中卫县高庙保安寺。是近代三教合一的典型寺院,如寺内有横批“三教同源”。砖牌坊之砖柱上联“儒释道之度我度他皆从这里”,下联“天在人之自造自化尽在此间”。殿内塑像有佛像,神仙和孔圣牌位,反映出明清时期儒释道三教融合、和谐相处的状况。在辽宁千山的所有道教庙宇中,大多数也都供奉了观音菩萨。

对普通的百姓来说,不懂儒教、佛教、道教的教义,需要就是他们心目中的神灵。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寺庙道观,同时供奉孔子、观音菩萨、关公。分明可以看到平民百姓对教育、扶困解难、忠义的关注和追求。

地球上阳光普照,也有万千苦难。只要世间还有苦难,人们就希望能有心灵的籍慰。即使百姓比过去富足,科学比旧时昌明,但天下间还有处处的狼烟,凶猛的天灾,致命的瘟疫和情感的创伤。在可预见的未来,海内外的百姓还祈望观音能为苍生消灾免难、化险为夷。我们相信,观音文化研究也不会辜负大家的希望,辜负时代的要求,能获得与我文明古国地位相称的新成果。

观音菩萨如秋月,阿弥陀佛顶庄严。慈光普照度众生,一心顶礼观世音。

陶瓷文化鉴赏-龙窑


窑炉形制之一。以粘土或砖坯、砖依、砖依倾斜的山坡建筑而成,因形如龙身而得名、是南方地区流行的烧制陶瓷器的窑炉形制。由窑门、火膛、窑室、排烟孔等部分组成。拱形顶,整体平面很窄的长方形,与地面有一定的夹角、火焰由下部的窑头至上部的窑尾,与窑身平行流动。龙窑出现于商代。浙江上虞李家山发掘的一座保存较好的龙窑遗迹全长5.1米,倾斜度为16°,建筑简陋、结构简单。这个时期的龙窑,既烧印纹硬陶,又烧原始青瓷,就是通常所说的“陶瓷同窑合烧”。此后,龙窑逐渐增长,倾斜度和结构不断改进,至东汉中晚期结束了陶瓷同窑合烧的状况,出现了专烧瓷器的龙窑。三国时期龙窑长度已超过10米。两晋时期发明了分段烧成技术。南朝时期倾斜度、结构渐趋合理,隋、唐时期完全成熟,长度一般在20~30米左右。宋、元时期长度显著增加,有的整体斜长竟达135.6米。这个时期由于窑炉长,为了达到良好的烧成效果,在结构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有的将窑床砌成阶梯状:有的将窑体砌成弯曲状;有的则在窑室内砌筑多道挡火墙、将其分成若干个小室,挡火墙下部设有烟火孔,使室与室相通,即所谓“分室龙窑”。明清时期直至当今,南方有的地区仍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龙窑建筑方便、装烧量大、产量高。其升温快、降温也快,容易维持还原气氛,适合于焙烧胎体较薄、高温下粘度较小的石灰釉瓷器,所以有人说龙窑是青瓷的摇篮。(见图460)

陶瓷文化鉴赏-汝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宝丰清凉寺。宝丰宋代属汝州,故称为汝窑。自50年代即开始寻找汝窑窑址,直至80年代才在宝丰县发现。从窑址采集的标本及传世器物来看,汝窑在北宋后期元祜至崇宁间20多年里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主要器物有盘、碟、洗、瓶、樽、碗、盏托、水仙盆等。盘、碟、洗、碗多为圈足外卷,足底心有3至5个支烧痕。盘、洗数量较多,盘有花口、圆口、敛口、敞口等不同形式,三足盘是较为独特的器形。碗仅见3件,一为莲花式,较深,是宋代较为盛行的注碗形式;其余两件为口径在16至17厘米之间的大碗,瓶有纸槌瓶、长颈瓶、长颈撇口瓶、尊有三足尊、出戟尊,盏托为六瓣花式,水仙盆为椭圆形。汝窑器物胎较薄、质地细腻、呈香灰色、修坯精细、一丝不敬。釉以天青色为主,釉面匀净滋润,有细小开片。烧造方法多采用满釉裹足支烧。由于汝窑烧造时间短,制品少,南宋文献就有“近尤难得”的记载。目前传世的汝窑器物不足百件,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达维德基金会以及美国、日本、香港等私人收藏家手中。明前期景德镇御窑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帝授意年希壳、唐英等督窑官大量仿制。其中有乱真者,但多数只仿釉色,器形则为清式。雍正仿品有汝釉大碗、花盆、象耳弦纹瓶、贯耳瓶、长颈扁腹瓶;乾隆仿品有高足盘、五孔尊、菱花式花盆、三联葫芦瓶、水丞、四方贯耳瓶、八方花盆、双环尊、蒜头瓶、三牺梅瓶、花口缸等。现代仿汝窑器物形、釉均仿.有出戟尊、三足尊、莲花式碗和各式瓶、盘、碟、洗等。

陶瓷文化鉴赏-御窑


康熙时.刑部它女刘伴队源.佯行人,尝于一坊:谷帕rj《膝王阎序》一首./4心经》‘部.了厕崭然。供奉内迂.王佯连数百.制式极性,所消姻窖秆处也。赵伯盼《棕巢余识>按.庆景德小始肖镇尸浮梁西乡。固名景襟。以卒砌.运造瓷器,足为御窑之始。正本定本路总管监陶.然皆时作时铝。汉武二[上午,始外窑烧造解京,仑御厂一所.官窑二7·楔。白后一代,岁为常供,有请问之,增甘市山二[。座.分:十:作。

御窑也称官窑,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皇家瓷厂”。从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设置“浮梁磁局”,到1911年清朝覆亡,景德镇是元、明、清三代皇家瓷厂所在地,中国封建社会的官窑制度在这里延续了632年,江西景德镇也由此拥有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景德镇地下也因此存有大量因禁绝流入民间而被就地掩埋的古碎瓷,成为中国目前品类最完整、年代最可靠、信息最丰富的官窑遗址和“地下瓷都”。(官窑是我国古代由朝廷直接控制的官办瓷窑,专烧宫廷、官府用瓷。官窑始于宋代,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

御窑遗址入选十大考古新发现

4月11日,200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榜上有名,为瓷都千年庆典献上了一份最贵重的礼物。这是继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瑞昌铜岭矿冶遗址、丰城洪州窑窑址、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遗址、进贤县李渡烧酒作坊遗址之后,我省又一个获此殊荣的考古项目。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是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和《文物天地》共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考古工作评选活动。今年的评选,首先是从71项全国重要考古发现中筛选出15项,然后邀请各考古单位到北京现场进行学术报告,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考古发现的内涵与意义,现场为评委和听众答疑。通过专家的投票,辽宁牛河梁遗址、郑州大师古姑夏代城址、陕西眉县扬家村青铜器窖藏、山东临沂洗砚池晋墓、江西景德镇明清御窑遗址等获得200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

此次对御窑遗址考古发掘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考古研究所三家联合主持的。这是对御窑遗址的第一次主动性考古发掘。考古发掘的明代早中期瓷器出土地点和层次明确,组合关系清楚,它的资料价值是传世品所无法替代的。其中不少品种,为以往考古资料和传世品所不见,是极为珍贵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