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陶瓷文化 > 导航 >

【陶瓷文化】什么叫"一次烧成"和"两次烧成"?

【陶瓷文化】什么叫"一次烧成"和"两次烧成"?

陶瓷文化 古代放瓷器家具叫什么 陶瓷行业

2021-07-19

陶瓷文化。

这两种方法都是瓷器烧成的方法。1、一次烧成法。就是将已经干燥的生坯掛釉以后(也有不掛釉的),装入窑内,进行一次烧成(也有叫本烧的),如景德镇的细瓷青花瓷,颜色釉(郎红,祭红,乌金等色釉瓷),青花玲珑等都是经一次烧成的。2、两次烧成法。有低火素烧和高火素烧两种。前者即用低温将已经干燥的生坯烧成,然后掛釉,再入窑用高温烧成。还有一种素烧是为了增加坯体的吸水性及其强度以便容易掛釉而不致于损坏(如有些薄胎瓷胎),只将生坯烧到700-960℃左右,也叫素烧。将素烧过的熟坯掛釉后,再装入窑内,按照一次烧成法进行烧成。世界各国硬质精细日用白瓷多采用此法。后者是先将坯高温素烧(1260-1280℃),再进行低温釉烧(950-1050℃),如日用精陶和骨灰瓷等多采用此法。

taoci52.com小编推荐

1.7米高石湾陶瓷公仔一次性烧成


演绎陶瓷公仔“大块头”

1.7米高的人物陶瓷公仔见过没?

拉开架势的大马步动态十足,魁梧的身躯搭配上闪闪的铠甲,再加上犀利的眼神,这些要素足以让人对这批1.7米高的“大块头”石湾陶艺印象深刻。

近日,石湾利丰华陶瓷厂出厂了四对共八个的大型石湾公仔让人眼前一亮。更加可贵的是,这些公仔都是整体一次烧成。石湾陶艺再一次给人们带来了惊喜。

石湾公仔这门传统陶艺在当年的石湾二十四行分类中,属于“瓦脊行”下的一个分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渐从建筑的装饰性辅料逐渐转变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品类,石湾陶艺也为佛山带来了千年陶都的美誉。由于人们消费层级的提升,对于石湾陶艺这种具备本土文化特色的产品需求也越来越大,石湾陶艺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丰富,人才辈出,不断从题材、造型、釉料发色等各个方便突破。利丰华陶瓷厂这次的大胆之举,就是其在“大”石湾陶艺上的又一次重新尝试。

石湾陶艺变“大块头”

“哇,那么大哦。”第一次见到利丰华陶瓷厂里面这批石湾公仔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一声惊叹,这也改变了以往人们对于石湾公仔一直以来比较“袖珍”的传统印象。这批大型石湾公仔是广州的一名顾客今年在利丰华陶瓷厂订制的,出自民间艺人陈沃光之手。

陈沃光做大件产品,已经不是第一次,早在2011年年初陈沃光就参与了为西安国际园博会制作的重达8吨的大型陶瓷虎头鞋,这个大型陶瓷虎头鞋当年受到了许多本地同行的关注,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利丰华陶瓷厂里的制作师傅们就想,往后工厂是不是能往大型陶瓷公仔这个方向发展?

本次制作的大型陶瓷公仔,长1.5米、高1.7米、宽0.8米。块头十足,堪称石湾公仔中的“巨无霸”。这批作品将会摆放在户外的大门两侧,底部还会加有一个一米高的底座。“客户原本也想过摆放大型的陶瓷花瓶,但是想着花瓶毕竟是静态的,而且很难显示出气势,而大型的石湾人物造型的陶瓷公仔就能弥补这样的不足。”陈沃光介绍,接到这次的订单,厂里相当重视。为了完成这件作品,陈沃光翻阅了大量的图文资料,门神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创作题材,但是陈沃光希望这次能在动作和造型上体现出他们的威武和魁梧来。

为了让客户满意,也为了保证成品的质量,虽然客户的订单是两对四个作品,但利丰华陶瓷厂一口气烧制了四对八件作品供客户挑选。“如此巨型的石湾公仔烧制难度非常大,整件大型公仔的一次性烧成难度就更大了,尤其在入窑的时候,重达几百斤上千斤的泥坯很容易在搬运过程中烂掉;烧制过程中,如果泥料配方不得当,容易出现泥料受热不均匀导致的坍塌,发色不均匀等问题。”陈沃光对于这次的烧制和成品,用了“非常满意”这四个字来形容。“由于之前我们已经有了大型陶瓷作品的烧制经验,这批作品都是一次性烧成的,非常难得,我自己也相当满意。”陈沃光补充道。

充分竞争催生多元化尝试

在石湾本地,像利丰华陶瓷厂这样的作坊近年来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中部分是由以前的国营大厂专制以后出来的员工自主创业,有些则是由于长年在这附近的小作坊工作,偷师成功自立门户的。在佛山石湾一带,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以石湾公仔街和新石湾美术陶瓷厂为中心,一些小作坊依次分布在青柯南、海口等地,其中的竞争也日益增大,以往粗制滥造的工艺和毫无创新地一味模仿传统题材的石湾公仔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所以利丰华陶瓷厂这个拥有二十年历史,在当地算得上规模较大的陶瓷厂也在考虑着转型,而大型石湾公仔的制作无疑让利丰华陶瓷厂找到了一条新出路。

陈沃光从1992年入行,开始时都是制作人物脊和琉璃瓦,是在近十年才开始石湾公仔的人物作品创造。人到中年的陈沃光,也正在经历自己的石湾陶艺工作生涯的第二次转型,不断调整自身的制作风格,去适应大环境的变化。“我们利丰华应该算是在石湾比较专业做‘大件’的厂了,做‘大件’的难度由于比较大,现在做的人相对少很多。其实我们也是跟着厂的大方向在走,厂长比较有想法,厂未来的接班人也是个年轻又有想法的小伙子。”陈沃光说道。

吴钧杰作为利丰华陶瓷厂的未来接班人,这个典型的80后大男孩,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厂里面帮忙。吴钧杰对于石湾陶艺和利丰华的未来有着自己的一番构想。“我和厂里面的师傅都很熟悉,我们也经常一起探讨陶艺创作方面的话题,大学阶段选择了广州美术学院的雕塑系,也是希望能为石湾陶艺带来更多的新鲜元素。石湾陶艺往后肯定是要往多元化路线走,只有差异化才能找到市场,并且只有高难度的制作才难以被模仿,我也正在朝着这几个方向努力。”吴钧杰除了辅助厂里面的大师傅完成大件石湾公仔的制外,还单独尝试制作长宽高分别达到1.5米、0.9米和1.6米的飞鹰,正在构想和设计的蟠桃也是一个身型肥硕的“大胖子”。

大型的石湾公仔由于对于烧成温度和难度更大,所以必须从泥料配方和釉料上进行改进。利丰华陶瓷厂由于是石湾少数“吃螃蟹”的人,所以泥料配方和釉料都需要自己调制。正因为有这么多的原创支撑,再加上丰富的烧成技术,利丰华陶瓷厂制作大型石湾公仔的名气已经在行业内传开。

熟悉石湾陶艺历史的人都知道,石湾陶艺发展至今,从来都不是一种固化的艺术,相反,不断创新和扬长避短一直都是石湾陶艺的核心思想。在石湾陶艺的鼎盛时期,也正是其艺术形态最为多样的时期,各种风格作品云集,百家争鸣。石湾陶艺如今面临的市场化竞争,使其活力进一步被激发,不断扩大的市场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才的加入,利丰华陶瓷厂的这次创新尝试,为石湾陶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许这会成为往后石湾陶艺发展的一大趋势。

解析微晶石一次烧和二次烧的区别


微晶石从2011年开始逐渐在市场上兴起,时至今日,已经不折不扣地成了建筑陶瓷市场上的主角之一。微晶石材料色泽自然,晶莹通透,有着堪比天然石材的纹理,深受消费者欢迎。传统的微晶石一般是二次烧成,存在硬度差、易显脏等缺点,而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近年来有不少陶企推出了一次烧微晶石产品。那么一次烧与二次烧的微晶石有什么区别呢?

一次烧微晶石更节能。二次烧微晶石先经过坯体高温素烧,后再铺上微晶玻璃溶块再次通过高温煅烧。其中素烧时间约70-110分钟,釉烧时间约120-150分钟,总时长超过3小时。一次烧成的微晶石是砖胚、花纹、微晶玻璃层经高温煅烧一次成型。烧成时间约为120分钟,总烧成时间比二次烧大大缩短,更节能。

一次烧微晶石更抗污耐磨。二次烧的微晶石坯体与微晶结合程度不佳,耐磨度较低,莫氏硬度为4-5级,而一般抛光砖的莫氏硬度为6-7级。一次烧的微晶石砖坯与微晶层结合度更好硬度更高(莫氏硬度达到6级)、耐磨度更好。另外,一次烧微晶石釉烧温度比二次烧微晶石高,烧成温度的提高使其热稳定性更高,产品能耐急冷急热,无后期龟裂隐患,更加抗污耐磨。

二次烧微晶石还是主流。一次烧微晶石的烧成时间短,坯体没经过素烧,在坯体烧成过程的不同阶段都要排出大量的气体。如果烧成过程操作不当,就会在釉层中形成较多或较大的气泡,抛光后就会吸污。二次烧坯体是经过素烧的,坯体吸水率接近零,这样在釉烧过程坯体就不会再有气体排出,产品表面的气孔数目能大大减少。在装饰效果的透明性与通透性方面,二次烧微晶石的效果也更佳。

“淄博陶瓷”抽检开始 两次不合格撤销资格


为迎接今年陶瓷博览会,淄博市陶瓷行业协会、市质监局从7月中旬开始到8月中旬,对“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领导小组授权使用的“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淄博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产品进行质量抽样检测,按规定,如产品抽查两次不合格将撤销其使用资格。

根据《“淄博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规定,“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淄博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权使用期限为两年,按照要求,该市质监局、市陶瓷行业协会将对使用“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的企业定期组织抽查,如产品抽查两次不合格者,将在新闻媒体公布抽检结果,撤销其使用资格。

据了解,此次抽查涉及到的企业是淄博华光陶瓷、山东硅苑科技、淄博华洋陶瓷、山东泰山瓷业、山东福泰陶瓷、山东国华陶瓷、淄博金马陶瓷、淄博华浩陶瓷、淄博鲁玉陶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以上抽样检测的9家企业产品,已全部送达国家陶瓷与耐火材料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开始全面检测,检测结果将在今年淄博陶博会“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展上进行公布。另外也将对申报“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淄博陶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产品进行质量抽样检测。

湖南醴陵瓷的两次历史上辉煌


“直到现在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烧制配方仍然是绝密!”杨宗干称,瓷器釉下彩绘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三个主要的品种;景德镇最多只能造出釉下三彩,是醴陵瓷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其所谓“五彩”,其实并非只有五种色彩,而是多彩、五彩缤纷的意思。

醴陵瓷能成为中国名贵瓷器,主要得益于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清光绪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后出任过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的湘西凤凰人熊希龄。光绪30年(1904年),熊希龄提出“一立学堂、二设公司”的主张,并于次年与醴陵举人文俊铎创办“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创办“湖南瓷业公司”,醴陵瓷因此迅速异军突起。1915年2月,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工程竣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举行了耗资1700万美元的世界空前盛典——“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参加博览会的湖南醴陵釉下彩瓷器,因瓷质细腻、画工精美、五彩缤纷、清雅明快而一举夺得此次赛会的最高金牌奖。自此,名不见经传的醴陵瓷器风靡于世。

“醴陵瓷有两段辉煌历史,第一段是熊希龄造就的,集中在1899-1925年;第二段是上个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主要因为毛泽东及其缔造的红色政权而再次闪光”。杨宗干介绍,1955年醴陵成立陶瓷研究所,从乡下请出唯一健在的釉下彩老艺人吴寿祺传授釉下彩技艺,培训学徒,使得中断20余年的釉下彩瓷器得到恢复。“两次辉煌中的瓷器都具有收藏价值!”

家装卫浴三大难题一次搞定


难题一:空间狭小设计难

调查数据显示,寻常百姓家中的卫浴空间大多在10平方米以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这部分空间,成为绝大多数人关心的焦点问题。

解决方案:紧凑的浴室空间要求我们在装修时将基本功能和浴室特色尽量进行整合,并且争取使有限的空间在视觉上可以显得开阔一些。在小浴室中,洗手盆和马桶尽可能选用较小的型号,以节省空间;此外,马桶、盥洗盆也可以采用悬壁式,让浴室产生空间扩大的感觉。在配色方面,小浴室中的所有水龙头与配备最好以统一的淡色系为主,若选择超过两种以上的主色,整个空间就难免会显得过分杂乱。同样,在为这样的小空间选择洁具、配件、装饰品时,我们都必须充分考虑尺寸大小、颜色、图案或质地的统一性。这样的话,不管是怎样的装潢搭配,都能保持风格的连贯性。

难题二:空间、产品匹配难

在卫浴家装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扫兴事,兴高采烈地选择好自己心仪的卫浴产品,可原来的构想无法满足安装产品的要求。不得已,只能改变原来的设计,可这样将就的选择,着实难以让自己满意。

解决方案:通常,卫浴洁具的安装必须由专业的施工人员进行,并且,不同厂家的不同产品对安装条件也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购买卫浴产品前,必须考虑现有的设计方案和未来施工的可行性及如何安装。例如,龙头需要预埋合适的上水管路,浴室柜要求预留足够的安装空间,坐便需要考虑墙距,淋浴房需要考虑承重墙、地漏位置要合适等等,这些条件必须在家装施工过程中做好才行,否则卫浴产品就很有可能无法安装使用。因此,正确的步骤应该是了解、挑选产品在先,然后再进入设计阶段,这样在施工时就可以按照所选购产品的具体安装要求和技术参数预留空间、改造管路、创造安装条件,从而打造出你心目中的完美卫浴间。

难题三:畸零空间利用难

不管是大空间还是小空间,卫生间中总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畸零空间,它们通常面积狭小,形状又不规则,成为空间装饰和利用中的眼中钉。

解决方案:其实,只要花些心思,这些畸零空间完全可以摇身变成卫浴空间中的亮点。比如:卫生间面盆水箱的下部,可用来做贮藏间:在水箱下方设置格板,每块格板用螺丝与托架固定,格架板的多少、格架高低的尺寸,可根据墙面空间和所需存放用品的大小以及使用方便而定;此外,镜子后面还可以打造出一个小小的储藏柜,无疑也会为家中常用的小物件提供更多摆放的空间。你的卫浴间还有多少这样的畸零空间?都充分利用起来吧!

陶瓷再一次展示了“火的艺术”魅力


清代镇窑复烧活动

经过23个小时高达1320℃高温的松柴烧炼后,从近300年的清代镇窑里拿出来的瓷胎体透明、色彩艳丽、晶莹温润。得出:清代镇窑里拿出来的瓷胎体“完全和古代柴窑烧出的瓷器一致!”这一结果。10月22日上午,随着近2万件瓷器的成功出窑,标志着已歇火15年的景德镇清代镇窑复烧成功,并且诞生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那一刻,82岁的烧窑驮坯师傅余恂铨在一边抹着眼泪。作为镇窑复烧团队成员之一,余恂铨不仅为复烧成功而激动,让他更为激动的是:15年前以为再也无处展示的烧窑技术想不到还有重见天日的一天!

主持这次复烧活动的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管理处主任陈武平说:“镇窑复烧更重要的意义是让那些搁置已久的传统技艺还原、激活,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继续传承下去!”

去年11月,陈武平接手景德镇市文化局下达的这一任务时面临的就是这样一种困境。因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现存有迄今为止世界上遗存的最古老柴窑——景德镇清代镇窑,通过古窑复烧完整展示传统镇窑营造和烧成技艺,培养传承人,成为古窑民俗博览区这一年的主要任务。

据介绍,来景德镇的游客看得最多的是制瓷的艺术过程,诸如做坯、绘制、施釉,而另一个同等重要的“火的艺术”,却因为种种原因鲜为人知。其实,与传统的手工制瓷技艺一样,景德镇传统制瓷镇窑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由于瓷窑窑炉的演变和烧制燃料的改变以及环保要求,自1995年起,景德镇所有的柴窑都停止了生产活动,传统的烧制技艺开始无用武之地。随着时光飞逝,当年一批传统技艺师傅已逐渐衰老,再没有这种实践活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极有可能随着老艺人的过世而湮灭!

为了复烧成功,他们召集了多次专家论证会,搜罗了景德镇市现有的传统制瓷艺人组成镇窑复烧团队,其中烧窑把桩师傅胡家旺,挛窑师傅余云山、余和柱,驮坯师傅余恂铨都是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查证了大量历史文献,完全按照清代康、雍、乾时期的镇窑烧瓷工艺烧制。投放柴窑的燃料需要干燥了两年的松柴,他们就到处搜寻,花了4个月时间从5个地方找来了50吨达标的松木;按惯例,制瓷古柴窑每烧100次左右就要挛一次窑,通俗地说,就是对窑炉进行修整,这个过程必须要用新的窑砖和窑泥来砌筑、修补窑炉。为了制成合格的窑砖,他们找遍了景德镇制造传统窑砖的老作坊,一家一家地试。10月21日,记者在陈武平办公室的阳台上,看到按老配方试制出来的窑砖样砖就达七八种。

组建复烧团队、挛窑、满窑、烧窑、开窑,一年的精心准备和运作,一整套营造和烧制手艺展示出来,古窑复烧终于圆满成功了。谈到这次复烧的意义,景德镇市文化局局长江华深有感触地说:“这次复烧不仅是陶瓷烧造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展示,而且让世界人民都知道,景德镇千年窑火仍在熊熊燃烧。这也是陶瓷文化中‘火的艺术’的魅力所在!”据悉,今后古窑将定期进行烧制活动。古窑复烧也成为陶瓷文化旅游的又一大亮点。10月21日凌晨,6名摄影爱好者为了拍摄下半夜烧制的速火,硬是半夜爬起来,围着古窑拍到天亮。

根据专家观察,这一事件表明中国的烧窑技术已经到达了一种很高的境界。

古陶瓷的烧成与分类


我国古来造字的标准原则,不外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所谓“六书”的方法。对一个汉字的分析研究,往往可以从中得出当时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规律。为了归纳我们的祖先对陶瓷本质的解释,不妨先从文字谈起。

“陶”字古作“匋”、据汉许慎《说文》的解释是“瓦器”。汉司马迁《史记》上也说“匋,瓦器也”。在梁顾野王《玉篇》中才正式指出“今作陶“。本来“匋”字按明张字烈《正字通》的注释为“余韶切,音遥,与窑同”,并且引古语说“南山有汉武旧匋”。又据《一切经音义》解释说“按西域地之卑湿,不能为窑,但累坯器露烧之耳。诸书亦借音为姚,字体作窑,音姚”。而《中国风俗史》内则进一步解释说“陶,窑字,古止作匋。外从勹,象形。内从缶,指事也”。说明“匋”字是包之古体“勹”与“缶”字结合而成,本是“窑”的古字。按古人造字的习惯看来,“勹”代表穴窑或馒头窑,“缶”代表陶瓦罐之类。这个字的出现,十分形象地反映了最初的陶窑特征和器物属性。虽然象《一切经音义》的作者唐僧元应所说的那样,西域一带因为“地之卑湿,不能为窑”,直到唐代还有部分地区保留着“累坯露烧”的原始方法,但毕竟是个别现象。例如早在《诗经·大雅》内就有所谓“陶复陶穴”的词句,《尔雅、释丘》则说“再成为陶丘”。汉刘熙《释名、释丘》也说:“再成曰陶丘,于高山上,一重为之,如陶灶然也”。这些都说明由于生产发展,穴窑渐不适用,因而依山傍丘,改在斜坡、丘陵地带构筑所谓“龙窑”。由于“丘”、“阜”同义,所以用来作为偏旁而有“陶”字的出现。如《尔雅、释名》说“土山曰阜”,《说文》也解释说“陶”,再成丘也,从启,陶声”。由此也可约略看出我国早期制陶工艺在烧成方法上的发展过程。并且得知古人对“陶”的本质解释是“瓦器”。

决定陶瓷器本质的条件除了内在的原料成分外,还同外在的窑炉有无乃至烧成方法分不开。换言之,一定的窑炉结构和烧造技术才能生产一定品质的陶瓷。我国古陶瓷窑炉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古陶瓷性质的变化。总的看来,是由升焰式逐步发展为半倒焰式与平焰式。由于结构的限制,升焰式窑炉的温度、气氛都不具备烧成瓷器的条件。而半倒焰式窑炉既可烧陶也可烧瓷。例如前面所说的无窑“累坯露烧”和“穴窑”以及升焰式圆窑、方窑等都属于升焰式,“馒头窑”属于半倒焰式,“龙窑”属于平焰式。

原始的烧陶方法是不用窑的。不仅从文献上得知的唐代西北一带曾保留过这种古老的烧法,而且根据最近的实地调查,至今我国西南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如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无窑烧陶法”仍然持续未变。这种方法是在地面上铺放适当的柴草,放置晒干或烘干的陶坯后再用干柴草包围四周及顶部,外面涂抹一层薄黄泥浆(约1厘米),并留有通风小孔,以免燃烧过快。然后将地面柴草点燃,任其自然升温,约经二至八小时便可烧在陶器。由于这种烧陶法不能控制升温速度,尤其当周围柴草燃烧时,使陶坯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只能烧低温(约800℃以下)的氧化气氛,所以烧成的陶器呈红色或褐色。而一部分和草木灰接触的陶器则因受烟熏而成灰陶或黑陶。

从无窑到有窑烧制陶器,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中以“穴窑”出现最早,今日考古发掘所见,我国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南北各地商代以前的陶窑,大多属于这一类型,至少已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穴窑有竖穴、横穴之分,小的只烧一件陶器,大的直径可达一米。有的穴窑底部分布进火孔( 孔),孔下是火道。从发掘的古窑址看来,进火孔的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大小及数目各不相同。火道的排列各地方也不一样,有的围绕窑床一圈呈环形(如陕西汾县下孟村陶窑),有的并列分支(如河北邯郸涧沟村陶窑),有的呈非字形(如陕西客省庄二期文化陶窑)。还有的穴窑并无带 孔的窑床,火膛和窑室是连成一体的,陶坯放在垫柱上(如河南陕县三里桥与山西芮城东庄村的陶窑)。

虽然穴窑四周有窑壁,可以避免大量的冷空气,使烧成温度略有提高,但也很难控制空气量,所以仍是烧1000℃以下的氧化焰。产品多为红陶、褐陶。如果投柴过多,或将窑顶封闭,就会产生大量的游离碳素,使陶器薰烟而成灰陶、黑陶。例如仰韶文化时期的红陶、灰陶、黑陶往往同时出土,而龙山文化时期的灰陶、黑陶也不例外。这些都可说明它们在氧化气氛而且熏烟的情况下烧制出来的。

这种挖在地下的圆窑直到商代仍在使用。但窑室直径逐渐增大,有的达到1.5米(如河北邢台曹演庄陶窑)乃至1.8米(如河南郑州碧沙岗陶窑),而且多数将燃烧室的位置移至窑床的正下方,容积也比较宽大。由于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陶窑在结构上有了许多改进,从而才有可能提高烧成温度。如郑州二里岗早期红陶的烧成温度为1000℃上下,而硬陶的烧成温度竟达1180℃左右。同地出土釉陶的烧成温度也与此相近。这种“釉”是用铁作为着色剂而烧成的铁青釉,釉的熔剂主要是氧化钙,属于石灰釉范畴。由于各窑的烧成气氛不尽相同,或为氧化,或氧化与还原兼而有之,所以呈浅黄绿或灰青色。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史上一次很大的飞跃。

进入周代前后,陶窑结构的变化尤为显著。根据多年来发表的考古资料来看,陕西一带的西周窑炉在结构上又有了较大的改进。如窑后有烟囱,有窑顶、窑床平坦,无出火孔,窑壁近于垂直,燃烧室移回窑床前下方,有窑门和通风道,以及窑形近于椭圆等。但是,这些优点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在同一座西周窑址上。据推想,著名的沣西张家坡的西周窑很可能就具备了这些特长。因而具备了提高烧成温度的条件,方能烧出那种基本上烧结,矿物组成接近于瓷器,烧成温度近于1200℃的器物。其它如山西侯马东周窑址出土的已经烧结,烧成温度高达1230℃的釉陶,当然也应具备了这样的技术条件。这样结构的窑,也就是一般所说的“馒头窑”,或者说它是挖在地下的馒头窑(参见表17)。

值得注意的是,东周时期的湖北江陵毛家山窑的设计,已在地面上建窑床,床面平整,无火道及出火孔,其前方设燃烧室,呈扇形,窑室呈椭圆形,并用窑室将燃烧室包围在内,窑后设一烟囱,窑前设窑门,门前设有通风坑道,兼用于存灰,有窑顶。这种建在地面上的镘头窑,更为后世窑炉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应该说,由穴窑到将窑建在地面上,又是一大进步。

这种“馒头窑”的特点是,火膛和窑室合成一个馒头形的空间。当火焰自火膛喷向窑顶时,因为顶上没有出路,便倒向窑床,流经坯体而将它们烧熟,烟气从排烟口、竖烟道排出窑外,所以是半倒焰式。

馒头窑靠夹墙竖烟道产生的抽力来控制一定的空气进窑,因而烧成温度较高,可以达到1300℃,可以烧还原气氛。发掘结果证明,我国北方不少古瓷都是在这种窑里烧成的。例如著名的钧窑、定窑、磁州窑、博山窑以及耀州窑等。其中耀州窑早自北宋时期就已经使用煤作燃料,而且用耐火材料砌筑炉栅。博山窑在北宋早期虽然烧柴,实际上已是全倒焰的圆窑。可见我国用煤烧窑和倒焰窑的发明都比欧洲早以一千年以上。

我国南方并非没有此种馒头窑,例如在南京雨花台眼香庙就曾发现过六座直径约三米的馒头窑,而且也是全倒焰的圆窑。然而,更多的还是“龙窑”。

龙窑的历史据现在所知,最早的为广东增城的战国时代龙窑,其次为浙江上虞的东汉、三国、两晋龙窑,丽水的南朝龙窑,江苏宜兴的唐代龙窑,浙江龙泉、广东潮安、福建建阳、德化的宋代龙窑,以及云南建水、四川荣昌、广东石湾等地的明、清时期龙窑。可以说是两千年来广泛应用,连绵不绝,直到今天仍在许多地方继续保留,并有所发展。

根据推断,那种火膛与窑室连成一体的升焰式方窑发展到后期,将窑顶封闭,窑身倾斜,最低的一端为火膛,最高的一端开排烟口,便成为龙窑。由于窑身为长条形,依山傍丘倾斜构筑,犹如一条火龙自空而下,因而有“龙窑”之称。窑身的长度随同生产的发展而逐渐增加,例如上述的占国龙窑长不足10米,三国龙窑长约13米,到唐代为40米左右,南宋时期更发展到45~53米。

由于龙窑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烧成时间和产量,因此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了长期实践和反复思索,终于摸索了比较合理的一种形式,使窑头坡度大,易于上火,窑尾坡度小,易于存火。否则坡度过大就会增加抽力,使大量的冷空气进入窑内而降低温度,不易维持还原气氛,影响产品质量。例如从考古发掘的古窑址来看,东汉的两条龙窑后段斜度和为21和14度,均比现代龙窑大。三国时期的龙窑前、后段的倾斜度同现代龙窑正好相反。只是西晋龙窑的后段斜度为10度(前段窑址因遭破坏无从得知),比较趋向合理。

龙窑的主要优点是升温快,降温也快,可以速烧。尤其是使用松柴的挥发分多,灰分熔点高,着火温度低,燃烧速度快,而且火焰较长,便于快速烧成,并维持还原气氛。我国古代著名的青瓷、影青瓷、黑釉瓷(如建窑“兔毫”、“油滴”,以及吉州窑的“玳皮”“鹧鸪斑”等)大多是用这种窑烧成的。

我国古代聪明的制瓷工匠们充分利用了龙窑的这些优点,掌握了它适合于焙烧坯胎较薄、粘度较小的石灰釉瓷器的规律,终能烧成所谓“类冰”、“类玉”那般纯净莹沏的越窑青瓷,乃至所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那样空前精致的影青瓷器。尤其这种体薄色青、具有半透明性的瓷器的制作成功,除了具备龙窑的优良烧成条件外,当然也关系到瓷土纯度的高低,坯胎玻璃相的多少,以及白度、强度、透明度与吸水性如何等一系列问题的合理解决。它的出现,可以说是我国陶瓷史上又一次质的飞跃。

亚细亚55度柔光砖 一次视觉上的享受


在全抛釉产品价格竞争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的变化,很有可能被柔光产品所取代。

亚细亚推出55度柔光砖,产品附加值凸显,市场反响也比较强烈。此外,亚细亚柔光大板的推出,将柔光应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与抛光砖、全抛釉、瓷片等品类强调产品性能与工艺技术不同的是,55度柔光砖的最大卖点并非工艺技术的突破,而是其对于柔和家居空间理念的引导和诠释,强调的是视觉的享受和设计的突破。因此,在业内盛传的柔光砖的各种优势中,最重要的一条便是“视觉舒适,无光污染”。

据介绍,亚细亚55度柔光砖其一是最适应人体视觉舒适的范围,有利于营造静谧、柔和的人居环境;其二也是为了使瓷砖的表面效果和质感更加贴近天然大理石,营造柔和、自然、舒适的视觉空间。

多位受访者对亚细亚55度柔光砖的未来表示“十分看好”,他们认为,55度柔光砖是大势所趋,其市场爆发在当下。

相较于市场上传统的抛光砖和全抛釉产品,亚细亚55°柔光大理石更容易突显石材的肌肤质感和纹理的立体感,层次更丰富更立体,高度迎合了高品质家居生活人群的极致追求。柔光大理石瓷砖柔润的表面质感,加上耐磨的进口釉料,日常只需要简单打理即可,省心又省力。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文化】什么叫"一次烧成"和"两次烧成"?》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文化】什么叫"一次烧成"和"两次烧成"?》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