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导航 >

陶瓷知识:中国彩瓷的成长发育期——宋代

陶瓷知识:中国彩瓷的成长发育期——宋代

陶瓷知识 陶瓷行业 瓷砖知识

2021-07-21

陶瓷知识。

在宋代,社会得到统一和相对的安定,经济进一步发展,手工业方面也较为发达。在瓷器方面,涌现出不少的名窑。自1949年以来陶瓷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170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130个县,占总数的75%。在民窑广泛生产的基础上,官府也督建瓷窑为皇室制作御用瓷。由于御用瓷的制作水平高,后被文人墨客所推崇,将汝、官、哥、定、钧称为宋代五大名窑,代表了宋代制瓷的最高水平。此外如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南方的龙泉窑、吉州窑、建窑、景德镇等都生产出各具特色的宋瓷。宋瓷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如汝窑莹润如脂的天蓝釉,钧窑灿如晚霞的玫瑰紫釉,景德镇色泽如玉的青白釉,龙泉窑的青釉"target="_blank"梅子青釉,官、哥窑布满断纹的釉青灰,还有定窑、耀州窑的刻花与印花,以及黑釉瓷器中的油滴、兔亳、鸱鸪斑、玳瑁等多种结晶釉。更为重要的是与色彩相关的磁州窑釉下彩,白釉、黑釉的釉上彩。

宋代瓷器工艺高度发展,在烧造技术方面有支烧、垫烧、套烧等多种方法,产量较大。在装饰上除发展传统的划花、刻花、印花方法外,在民间瓷窑中重视运用笔绘技法,所绘纹饰奔放流畅,充分反映民间艺术的生活气息,这种独创的风格主要表现在磁州窑系的釉上彩与釉下彩工艺上。

宋代南北方瓷窑的釉下彩和釉上彩

宋代南北方瓷窑的釉下彩

宋代瓷窑中的釉下彩,以北方磁州窑系所产的釉下黑彩最著名,其次是河南登封窑的珍珠地划花填彩,定窑的酱地剔花,南方浙江的瓯窑、江西的吉州窑、广东海康窑的釉下褐彩等。

磁州窑位于今河北省的南部。经调查和考古发掘,已经发现的瓷窑遗址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个在釜阳河流域,以彭城镇为中心;另一个是在漳河流域,以观台镇为中心。两个窑区遗址密集,地下埋藏有大量的瓷器碎片标本,对研究磁州窑的历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明人王佐景泰七年校增的《新增格古要论》卷七古磁器条载古磁器出河南彰德府磁州,好者与定器相似,但无泪痕,亦有划花、绣花、素者,价高于定器,新者不足论也。上述记载说明磁州窑在明代已逐渐被人们注意并开始与宋时著名的定窑器物相比,已具有一定影响。

除磁州窑外,河南当阳峪窑、扒村窑、鹤壁集窑、登封窑、山东枣庄窑、山西介休窑、临汾窑、内蒙古的赤峰窑、安徽宿县窑、江西吉州窑、福建泉州的磁灶窑、四川广元窑等都有发现,以白地黑花最突出。在互相影响互相效仿的情况下,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磁州窑类型的体系。因而出现有些传世品不易区分的现象。但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先谈它们的共同点:

A.艺上的特点。磁州系的胎体较粗,有杂质或黑色小点、白度不高呈灰白、灰青等色,所以彩绘前在胎体上均施一层白色的化妆土,克服了胎体的粗糙或胎色的深重,更重要的是增加了釉面的白度,使釉面显得洁白清新、色彩鲜艳。在装饰手法上,主要是绘画花纹,还有划花、刻花、剔花或书写文字等。然后罩上一层透明釉,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所用彩料中含铁量的不同,以及窑炉内温度和气氛的不同,致使呈色有时会出现差别。

B.装饰画面的特点。磁州窑系的白地绘黑花者,具有画面粗犷豪放、雄健浑厚的艺术风格。在唐代长沙窑釉下彩绘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中国绘画的方法与制瓷工艺相结合,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北京故宫与东京富冈美术馆都收藏有宋一金时代的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褐花大梅瓶。瓶体亭亭玉立通体多层黑花纹饰,花叶、花笔法熟练、遒劲,仿佛一气呵成,表现出工匠们高超的绘画技巧,是磁州窑中的典型作品。

另外,磁州窑系的书法装饰也很有艺术风采,题写字体以行、草为主,个别有篆书,简短的各种文字装饰在磁州窑器物上都具有很多内涵。

123下一页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陶瓷知识:宋代临汝窑瓷器


临汝窑产品以食具为大宗。瓷器品种以青釉瓷为主,兼烧钧窑系青瓷。青瓷的器类以盘、碗居多,样式简单。宋代瓷窑习见的瓶、壶、罐、枕等器物极为少见。器皿的胎质较粗,胎色灰白,釉色青中闪绿,釉层稍厚,釉中气泡较多。盘、碗器的胎体略厚重,轮旋修坯较粗,圈足部位欠规整,多粘挂窑渣。钧窑系青瓷盘、碗、洗等器物的釉色有青绿、月白、天蓝,色泽纯正,釉质滋润,具有宋钧窑特征。一种于淡月白釉上显露鲜红斑的釉色,是独具特色的作品。

临汝窑的装饰绝大部分青瓷饰以印花,刻花极少。另有光素无纹饰者。印花纹样均饰于盘、碗器内壁,花纹廓线凸起,以点线纹勾勒叶筋为其特点。题材以花卉为主,菊花、牡丹最多,还有枝叶纹、海水纹等。习用缠枝式或折枝式布局表现多彩的花姿。碗器多用缠枝式构一种是一枝花的二方连续式布局,器壁上一根曲绕的枝茎缀着两朵盛开的花朵和大叶,花与叶的轮廓线凸起,筋脉线凹下,凸、凹线纹相衬,使花叶越显丰满;另一种是三枝花的交叉布局,每一枝茎上缀着两朵小花和舒展的小叶,纤秀清丽。有的折枝式与缠枝式布局并用,变化多姿。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临汝窑青釉印花盘,六瓣花式的盘壁上印六株竖式折枝花,盘心上花枝缠绵,花朵怒放,花叶勾卷,与花瓣式秀巧的盘体相配,和谐美观,是装饰画面依形布局的典范。还有较为多见的团菊纹,通常在碗内壁印一朵无花蕊的团菊,有的则在团菊中心的圆圈内印一阳文童字或阴文吴字,可能是窑业主的姓氏。亦有在碗内壁印缠枝宝相花纹,碗心印吴字的。临汝窑装饰花纹中的海水纹颇有特色,以八到十层的圈线表现波浪层迭的海水,水中心飘浮一朵小花,很有落花流水的意境。有的于海水中心翻浮一小田螺,在青绿釉掩映下或隐或现,极富艺术感染力。

临汝窑青釉印、刻花瓷器与耀州窑青釉印、刻花瓷器的造型与装饰相类,但质量逊于耀州窑,烧瓷时间亦晚于耀州窑。临汝窑的生产显然受耀州窑影响,故被认为属耀州窑系。

中国高技术陶瓷迎来发展黄金期


由于中国高技术陶瓷市场需求巨大且发展迅速,5年内其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以上,“中国高技术陶瓷已经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陶瓷材料专家李龙土在17日召开的“2006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上做出了这一预测。

李龙土院士介绍,高技术陶瓷是新材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通讯、电子、航空、航天、军事等高技术领域,在信息与通讯技术方面尤其有着重要的应用。多数高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技术陶瓷,而高技术陶瓷的每一项突破均带来高技术的飞跃。目前,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开展实施,中国的高技术陶瓷必将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

我国高技术陶瓷市场需求巨大,发展速度迅猛,市场前景广阔。1995年我国高技术陶瓷产品销售额80亿元,其中电子陶瓷约占70%,约56亿元;结构陶瓷占30%,约为24亿元。虽然这仅相当于日本的1/9、美国的1/5,但当时就与全欧洲的市场规模相当。到2000年,中国高技术陶瓷产品产值已经达到110亿元,预测到“十一五”末期,中国高技术陶瓷年产值将达到300亿元,2015年将高达450亿元。

作为“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商务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国贸促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的“景德镇高技术陶瓷国际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旨在把握国内外先进陶瓷最新热点动态,加强产、学、研的交流,探讨有市场前景的研究开发项目和课题,促进中国先进陶瓷新材料的研究与产业的国际化合作。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的30多位海外专家,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50多所专业研究院所,以及风华高科、中材高新等50多家企业400多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陶瓷知识:中国瓷器年谱


一、汉代的瓷艺:

名窑:越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瓷、瓷罐的出现

二、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隋的瓷艺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瓷壶、瓷瓶、瓷尊、白瓷的出现

三、唐代的瓷艺

名窑:长沙窑、陶窑与霍窑、刑窑、耀州窑、磁州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唐三彩、瓷盒、执壶、花釉的出现

四、五代十国分裂时期的瓷艺

名窑:柴窑

五、宋代的瓷艺

名窑:龙泉窑、湖田窑、五大名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青白瓷、玉壶春瓶、窑变釉、葫芦瓶、提梁壶、注碗、胆瓶、梅瓶

六、元代的瓷艺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卵白釉、青花瓷、釉里红、多穆壶、蓝釉、僧帽壶、法华彩、觚

七、明代的瓷艺

名窑:御器厂、德化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红釉、甜白釉、永乐瓷、三彩、宣德瓷、天球瓶、黄釉、成化瓷、斗彩、红绿彩、牛头尊、嘉靖瓷、五彩、万历瓷、将军罐、象腿瓶

八、清代的瓷艺

名窑:郎窑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棒槌瓶、康熙瓷、油锤瓶、凤尾尊、太白尊、粉彩、观音尊、珐琅彩、马蹄尊、雍正瓷、灯笼瓶、墨彩、赏瓶、乾隆瓷、贲巴壶、盉式壶

九、近代的瓷艺

瓷器器型和造瓷工艺:帽筒、浅绛彩、洪宪瓷

陶瓷知识: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建盏


建盏,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该制品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传世并藏于日本的四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是饮誉世界珍宝。

产地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遗地位于武夷山下的建阳县水吉乡,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由于宋时崇尚斗茶之风,故除了必需提供优质的茶叶之外,还需要有最适于斗茶所用的茶具。武夷山区宋时已出产天下名茶。在宋代所产的“建盏”又是当时上至至尊、下及士大夫们都认为是斗茶最佳的珍品。宋代的著名文人墨客就有一些名句来秒颂它。例如“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等。

历史

这样有名的宋代建盏,当时已由留学我国的日本禅僧们带回国而传到国外。日本古籍亦有青兔毫、黄兔毫、建盏、建州垸等记载。15世纪以后,他们把建盏及黑釉器讹称为天目;今天“天目”已成为黑釉一类陶瓷器的国际通用名词。传世的建盏以日本最多,其中宋代的“曜变”、“油滴”等四只建盏已被定为日本国宝,是稀世之珍,极受重视,免毫盏反居次位。除日本外,美国许多著名博物馆也有建盏的收藏,由于J.M.普鲁玛曾调查过水吉的窑址,故密西根大学有较多的样品收藏。当然,我国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他处也收藏有建盏的宝贵样品,然而目前最大的宝藏之一似乎可以认为是未经多少发掘和清理的建窑古窑址。

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60-70年代厦门大学的师生对建阳芦花坪窑址的一、二次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确定了“建盏是在龙窑中烧成的”,证明了“建盏的烧造年代创于北宋,盛于南宋及元初,而停烧或废烧于元末以后。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一批青黄釉器,证明建窑早在晚唐、五代迟至北宋是烧制青瓷的地方。”

器型种类及其造型特征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分大、中、小型;小圆碗归入小型敛口碗类。①敞口碗:口沿外撇,尖圆唇,腹壁斜直或微弧,腹较浅,腹下内收。浅圈足。形如漏斗状,俗称“斗笠碗”。常见中、小型碗,偶见大型器)。②撇口碗: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浅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类碗大型器比例相对其他类碗较高,但成品率低,尤显名贵;中、小型器较常见)。③敛口碗:口沿微向内收敛,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浅;造型较丰满。常见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较高,有的为圆饼状实足)。④束口碗: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内收,浅圈足,口沿以下约1—1.5厘米左右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此类碗腹较深,器型整体较饱满,手感重;常见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较高,为建盏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也是产量最大的建盏之一,出土或传世品最多)。特点

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建窑黑釉是一种析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备烧成黑釉的基本条件;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在高温中容易流动,所以,建盏外壁底部往往有挂釉现象,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从烧成工艺分析,建窑黑瓷为高温烧成,若胎土淘洗太细,则器物易变形。正由于建窑黑瓷中的建盏胎体厚重,胎内蕴含细小气孔,利于茶汤的保温,适合斗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宋代瓷器鉴定知识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形成了一些着名的窑系:如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青瓷系。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的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以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的油滴、兔毫、鹧鸪斑、玳瑁等斑驳多瓷的结晶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则又是另一种境界。定瓷的图案工整严谨的印花,耀瓷的犀利潇的刻花都是唐代瓷器所不及的新的仪态和风范。

宋代各窑系烧制的瓷器品种繁多,有碗、盘、碟、洗、砚滴、盏、托、瓶、壶、罐、钵、尊、盆、奁、唾壶、渣斗、炉、薰、枕、腰鼓、瓷塑等,器物造型丰富,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民间瓷窑的作品则是具有经济大方、实耐用的特点。宋瓷的纹饰题材极其丰富,花卉是主要装饰内容之一,龙、凤、鹤、麒麟、鹿、兔、游鱼、鸳鸯、鸭、花鸟、婴戏、山水纹也是常见的题材;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多用于器物间饰的边饰。北方民间瓷器的纹样装饰具有主题突出,构图完整,自由奔放的简练豪放的特色。

宋代哥窑瓷器

中国陶瓷原料概况_陶瓷知识


古语云:第一做皇帝,第二火烧泥……

陶瓷,土与火的情愫,水与土的升华,人文精神的载体,演绎着多少世事之沧桑。

陶瓷泱泱大国魂,风流滔滔五千年。陶瓷之于中国或者之于世界,无论是何种建筑与何种建设,无不因她的绚丽出世与变化而亦步亦趋。久违的秦砖汉瓦,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而近在咫尺的现代陶瓷又不得不让我们去关注她的典雅与富丽,她的精湛与广泛,她的出世与入世,她的灿烂与文明。

一片小小的陶瓷会牵动我们无数梦想,一片小小的陶瓷会感悟我们对艺术的追求。家与陶瓷,品质与艺术,生产与管理,技术与实力,价格与市场,还有原材料的四面汇合,还有开采与检验……似乎这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在此时此刻又血缘般的亲近。

在中国,如果说从事陶瓷为生的人是数以百万计,享受陶瓷的人又何尝不是数以亿计呢?有几个人生活中能离开陶瓷?有几个人不知道陶瓷?正如有几个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一样。陶瓷无处不渗透我们的肌肤,无处不在开启我们这个文明的历史与嬗变、文化与交响。而组成陶瓷的千百种原材料又能来自哪里?我们可能去寻求一个让有心之人去揭示审美根源,了解陶瓷原材料的来龙去脉,我们就会了解中国陶瓷的发展,展望中国陶瓷的未来。

我国陶瓷原料的储藏及开发利用概述

我国陶瓷原料矿物资源十分丰富,陶瓷原料矿点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我国陶瓷企业在长期的开发利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与经验,创造出很大的经济效益,其概述如下。

陶瓷粘土:如依据最新统计资料,全国已经探明的陶瓷粘土矿床达到180余处。其中高岭土矿床,湖南占全国的29%,其次有江苏、广东、江西、辽宁、福建等省,探明的储量均达到1000万吨以上。福建省龙岩发现了我国目前最大的高岭土矿,其储量高达5400万吨。瓷石的储量以江西和湖南最多,湖南醴陵马泥沟的储量达到1亿吨。陶土的储量中以新疆为最,仅塔士库一地陶土矿储量就达到1.7亿吨。另外还有吉林、江苏、江西等省集中了全国75%的陶土储量。作为可塑性陶瓷原料的粘土,可用于陶瓷坯体、釉色、色料等配方。高岭土原料除了用于生产陶瓷产品外,还被广泛用于造纸工业以及建筑材料中涂料的填料等多种用途。

石英:石英在地球上储量多,在陶瓷工业中属于非可塑性陶瓷原料,可用于陶瓷产品的坯体、釉料等配方。我国优质石英资源储量丰富,以湖南、江西、河北、福建等省最丰富。它们通常以水晶、脉石英、石英岩、石英砂岩、石英砂、燧石、硅藻土、海卵石及粉石英等形式存在。石英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二氧化硅。石英是陶瓷坯体中的主要原料,它可以降低陶瓷泥料的可塑性,减小坯体的干燥收缩,缩短干燥时间,防止坯体变形。在烧成中,石英的加热膨胀可以部分抵消坯体的收缩;高温时石英成为坯体的骨架,与氧化铝共同生成莫来石,能够防止坯体发生软化变形;石英还能提高瓷器的白度与半透明度。石英在釉料中能够提高釉的熔融温度与粘度,减少釉的膨胀系数,也能够提高釉的机械强度、硬度、耐磨性与耐化学腐蚀性。

熔剂原料:通常指能够降低陶瓷坯釉烧成温度,促进产品烧结的原料。陶瓷工业常用的熔剂原料有长石 钾长石、钠长石 、方解石、白云石、滑石、萤石、含锂矿物等。我国长石资源分布于江西、湖南、福建、广西、广东、河南、河北、辽宁、内蒙等地。烧成前长石属于非可塑性原料,可以减少坯体收缩与变形,提高干坯强度。长石是坯釉的熔剂原料,在坯体中占有25%含量;在釉料中占50%的含量。长石的主要作用是降低烧成温度;在烧成中长石熔融玻璃可以充填坯体颗粒间空隙,并能促进熔融其他矿物原料;长石原料还可以使坯体质地致密,提高了陶瓷制品的机械强度、电气性能与半透明度。在各种陶瓷产品中,长石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常用的陶瓷原料。

碳酸盐类熔剂原料:作为主要的陶瓷熔剂原料,碳酸盐类熔剂原料品种非常多。它们有碳酸钙、方解石、大理石、白云石、菱镁矿 碳酸镁 、石灰岩等。碳酸盐类熔剂原料在我国分布面积很广。如方解石、石灰石,我国各地均有出产。石灰岩分布我国北方河北、内蒙、山西、陕西与大西南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省区;出产方解石的地区有湖北鄂西咸丰、江西萍乡与景德镇、湖南湘潭;菱镁矿的主要产区集中在辽宁海城与营口,储量占全国80%以上,约为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一。此外山东、河北、四川、甘肃、西藏、青海都产出菱镁矿原料。碳酸盐类熔剂原料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陶瓷坯釉料中主要是发挥熔剂作用。尤其在陶瓷面砖中,使用石灰石、方解石、大理石,其用量在5~15%之间。用于釉料中可以增加釉的硬度与耐磨度;增加釉的抗腐蚀性;降低釉的高温粘度与增加釉的光泽度等优点。碳酸盐类熔剂原料在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使用很多。

镁硅酸盐类原料:产地有辽宁、山东、内蒙、广西、湖南、云南等地。该类原料主要有滑石、蛇纹石及镁橄榄石。滑石在陶瓷工业中用途范围很广,可以生产白度高,透明度好的高档日用陶瓷产品、电瓷、及特种陶瓷制品。建筑卫生陶瓷坯料中加入滑石后,可以降低烧成温度,扩大烧成范围,提高产品的半透明与热稳定性。滑石加入到釉料中时,能够防止釉面的开裂,增加釉料的乳浊性。并能扩大釉料的烧成范围,提高成品率。

此外还有广东的萤石、霞石、锆石英,新疆的含锂矿物,东北地区的透辉石,遍布全国许多地区的硅灰石及磷酸盐类原料等,在我国的储量均非常丰富,许多原料可供使用上千年或上万年。这一资源优势既能够为继续推动我国陶瓷发展打下基础,又为我国发展陶瓷原料大批量出口,创造了丰厚的条件。

广东省陶瓷原料的资源分布概况

广东省目前已探明的矿种有116种,其中具有利用储量的矿产有82种,部分非金属矿产丰富,储量资源在国内排名前五位的有10种,如高岭土、陶瓷土、大理石、玻璃砂、钾长石、硫铁矿等。用于生产陶瓷的原料有高岭土、耐火粘土、萤石矿、钾长石、硅灰石、石膏等矿物。下面就这些矿物资源情况概述如下。

1、高岭土矿

陶瓷工业是广东省高岭土用量最多的行业,年需高岭土约在120万吨左右。佛山地区高岭土原料主要来自沿海地区,清远、增城地区生产卫生洁具、高级日用瓷的中外合资企业生产中所用原料主要来自佛冈、中山、高要、惠阳等地区。

高岭土矿(包括陶瓷土)为广东省优势矿产之一,其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矿床成因类型多。1980年以来,发现和探明了一批质优、量大的高岭土矿床,探明储量大幅度增长。省内陶瓷用粘土矿区遍布全省,以潮州、惠阳、廉江三地瓷土规模最大,开发最早。如潮州飞天燕矿区已探明矿石储量3200万吨,该矿区高岭土除部分可用作低档铜版纸涂料外,主要是用作陶瓷工业原料。该矿矿石的原岩含石英量10~15%,长石晶屑5~10%,玻璃量10~15%,胶结物65~75%。矿石中粘土矿物为高岭石、伊利石、埃洛石和水云母,呈鳞片状、眼球状、棒状,亦含有长石、石英残余碎屑及微量磁铁矿、褐铁矿、金红石、白钛石、锆石等。该矿年开采量50万吨,并建有年产10万吨的原矿选厂,主要供应本地及周边陶瓷行业。台山玉环矿区已探明陶瓷土及高岭土约450万吨,矿石主要由20~35%粘土、25%长石、32%石英和5~10%白云母及少量电气石、萤石及稀土矿物组成。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埃洛石次之,伊利石占5~15%,蒙脱石占55%以下。产品主要销往广州、佛山、顺德等地区。

2、耐火粘土

广东省耐火材料制品每年消耗耐火粘土约3万吨,用作陶瓷原料配料约30万吨,制作马赛克、无釉墙地砖餐具瓷器及高级瓷用泥饼出口用量约为2~3万吨,全省耐火粘土年耗量约为35万吨左右,全部取自广东省内各地产的软、硬质耐火粘土。

广东省耐火粘土矿其主要矿床成因类型属沉积矿床,目前已知的矿床点主要分布于粤北的曲江、乐昌、粤中及珠江三角洲的清远、花都、东莞等地区。其中清远市高桥—龙塘矿区由两个矿床组成,分布于四周多为花岗岩出露的山间盆地第四纪沉积岩中,均为软质一、二级品耐火粘土。矿体呈层状,长为1000~2000米,宽500~650米,带状分布,厚1~3米,深0~10米,可露天开采。已探明D级以上储量为514万吨。矿石含Al2O332~45%,Fe2O31.5~2.5%,烧失量9~10%,耐火度为1710~1730℃,可塑性2.78~3.45,收缩率0.51~8%。

3、萤石矿

广东省水泥、玻璃、陶瓷等工业萤石年消耗量约为2万吨,冶金行业萤石年消耗量为1万吨,化工行业萤石年消耗量为1~2万吨,全省年需萤石在5万吨左右。

广东省萤石主要应用于冶金、水泥、玻璃和陶瓷的生产中,也是出口的矿产品。全省列入统计的探明D级以上储量1100万吨,居全国第六位,且多数已知矿床未勘探完全,尚有较大的潜在储量。广东省萤石矿体主要属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脉状矿床,围岩以花岗岩为主,少数为火山岩,小部分可露天开采,主要分布于河源、兴宁、乐昌、南雄及佛冈等地的花岗岩体或接触内外带。矿体最长可达3公里以上,最厚达23米,一般延深150~360米,氟化钙含量39.77~96.02%,矿石经过手选可获高品位萤石富矿。

广东萤石矿皆由乡镇地方、集体和个体户开采,产量约12万吨。在生产萤石的县市,都建有规模不等的选矿厂或萤石粉加工厂。除省内大量需求外,部分销往省外厂家,也有相当数量销往德国、日本、香港、美国等地。

4、钾长石

广东省钾长石资源丰富,探明储量居全国第四位,有13处矿床,80%是伟晶岩矿床,尚有热液交换和混合岩变质型矿床。矿床受大断裂带及侵及岩体影响。钾长石矿床主要是块状或是加工成200~325目的钾长石粉,供广东省内的陶瓷厂、玻璃厂及搪瓷工业使用。矿石含K2SO4达10%。在清远、中山、云浮、五华、高州等地约有10个点由地方小规模开采,年产矿石约2万吨。由于广东省内加工方法简单,质量不稳定,故部分高质量钾长石粉仍需从湖南购入。

根据近年来对五华白石矿床调查发现,该矿是广东省目前已知规模最大、地质工作程度已达勘探的钾石粉,属伟晶岩型,探明矿石储量263万吨。矿体呈脉状,长291米,宽40米,厚28米,含K2O10.3,Na2O1.82%,CaO1.31%,MgO0.085%,SiO268.45%,Fe2O31.33%,Al2O315.27%,烧失量0.85%。目前由地区组织非正规小型开采,年产不足5000吨,在五华城镇建设有磨粉工厂,矿石经选矿处理后,Fe2O3含量要降至0.28%以下,可供陶瓷厂作原料使用。

5、硅灰石

广东省的硅灰石矿主要分布于粤北酸性侵入岩与石灰岩接触变质带,朝天矿区上二统与花岗岩接触带,含硅灰石79%,石英6.7%,方解石8.2%,白度80.7。矿体长约1500米,宽490米,似层状,出露地表,精矿含SiO244%,CaO40%,年产数千吨,主要用于陶瓷工业、冶金等方面。

6、石膏

广东省的石膏矿主要分布于粤北、粤中及兴宁地区的第三纪、白垩纪内陆湖泊断陷盆地中,属沉积矿床。矿石类型为硬石膏、二水石膏、泥膏和纤维石膏,平均含CaSO478~79%,呈多层状。主矿层长2600~21000米,宽1200~4200米,单层厚0.2~2米。四会、三水、兴宁等地均已建厂开采,年产矿石约57万吨,产值5800万元人民币,全部供应广东省内自用,其中90%用于水泥生产,千余吨用作石膏板材、石膏粉及陶瓷模具等的生产。

广东陶瓷原料企业与知名化工公司的相互协作

据业内资深人士透露,陶瓷化工原料可分为天然原料和化工合成原料,还可分为坯用原料和釉用原料,其中前者98%以上为天然原料,由不同的矿物质取得,后者包括化妆土、面釉、色料及各类添加剂。若中国以每年30亿m2的陶瓷产品来计算,每年全国的釉料总量需求为150~230万吨左右,而色料需求约9~18万吨左右,其中坯用色料需求较大。在中国搞陶瓷化工原料的企业大大小小有1000多家,但其中有30家左右算是颇具规模,基本上可占总量的80%以上的产量,由于消费层次的差别,产品又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其中中低档产品约占80%左右,高档产品约占20%左右,而较有规模的原料企业及化工公司60%分布在广东。这说明中国的陶瓷制品与中国陶瓷化工原料在走向中高档方面还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就看经营者的经营理念与经营素质和经营取舍了。走高端市场是极大的发展潜力的,走低档经营难以为继,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是有活生生的事例和数字在说明问题的,因此,陶瓷化工原料的标准化、均量化、精细化将是未来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有许多陶瓷化工原料公司在广东乃至全国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诸如:大鸿制釉、大宇制釉、正大制釉、禾合色料、金格釉料、远泰制釉、拜富色料、三原色料、民福色料、天成制釉、瑭虹制釉、中冠制釉、天宝颜料、中信矿业、诚信矿业等等企业,在今天这个陶瓷行业还是享有极高的声誉的,因为他们不但有自己的现代化生产企业,而且还有一大批善于沟通,精于技术的专业人才在全国各大陶瓷产区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信息支援。作为创品牌、重质量、闯市场的任何一个陶瓷生产企业,有什么理由不同这些具有实力的陶瓷化工原料企业合作呢?在广东任何一个生产基地,较之山东、福建、四川、上海、浙江、江苏、山西来说,原料供应与技术服务就像是在自己的身边,有什么样的技术问题、工艺问题、供应问题无法解决呢?

 

永安优势:原材料供应、技术服务就在厂门口

永安,永安,就有永远安居乐业的大环境之优势。第一优势:在于永安距三水只有一河之隔,离世界级风景胜地鼎湖山景区仅距28公里,工业用水更不用说,其浩浩西江、北江就有俯身即取之方便,而且是用之不竭,何况还有储水量达496万立方米的九坑河水库坐临身边。生活用水,鼎湖区有日供6万吨的自来水厂;第二优势:水路运输6~12公里内就有4个配套水运码头,河口左田码头,南江马房港码头、贝水码头以及国家投资兴建15个月后将竣工的肇庆新港(主营国内外集装箱业务运输的国际化港口),每个港口的船舶量达到1500~3000吨,仅肇庆新港就是国家投资12亿所配套兴建,船舶量达3000吨,极为便利的水运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更有利于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陶瓷原料和成品依托强大的水运能力,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来,又源源不断地去,进而辐射到全世界各大码头,其运输之便之快捷是其它工业园区无法比拟的;第三优势:永安位置居于广东各大原料产区的中心位置,所谓出处不如聚处,此实为天下陶瓷原料一大聚,永安只距佛山这个在全国乃至世界都闻名的生产、研发、技术、营销、博览于一体的陶瓷中心只有半小时之远,与三水更是近在咫尺,与清远、肇庆等周边原材料生产基地也只在40分钟车程之内,上涉西江之北方辐射,下涉广西之接都在一水之间,可谓中国陶瓷之聚宝盆。其与广东各大陶瓷工业园之比较,永安更有承接技术之优势,更有承接服务之便捷,永安的确是一个聚源、聚才、聚财的好地方,更是陶瓷工业理想的投资乐园。

陶瓷知识:红绿彩瓷器的发展及其艺术特色


12世纪后期,在中国北方的女真人统治区域,窑工们创烧出了一种装饰新颖的彩瓷一红绿彩瓷,给陶瓷家族增添了新品种,开创了陶瓷装饰艺术的新时代,也为明清以来中国五彩缤纷的成熟彩瓷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初,红绿彩瓷引起了研究界的注意,当时称其宋加彩,这一名称沿用了很长时间。近年来,陶瓷考古不断有新的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女真人统治区内的北方金代陶瓷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宋加彩面目越来越明晰,它作为早期成熟的彩瓷也逐渐为学界所共识。迄今,经正式考古发掘,发现红绿彩瓷的古窑址有山西长治八义窑,河北磁县观台窑、观兵台,河南鹤壁集窑、焦作牛庄窑,山东淄博磁村窑,可以确认这几个窑口烧造红绿彩瓷。在这些窑口以外,也发现留存红绿彩瓷的窑址,如山西浑源、介休城南街瓷窑,河南的新密窑沟、登封曲河、鲁山段店、禹州扒村,修武当阳峪等地都发现过红绿彩瓷,但这些窑口有的并不烧造红绿彩瓷,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确认。在以往的发现中,生产规模最大、品种较丰富的窑口当为长治八义窑。该窑口以烧制红绿彩瓷为主,也烧制质量上乘的黑画花或铁锈花及其他品种瓷器。从目前发现看,红绿彩瓷的出土地区和原产地区在装饰上存在差异。出土地区指产品流通使用地,系生产窑口以外的地区。这类遗物在原产地(窑址)中不可能见到,比如红绿彩贴金器,它是成品器流通到市场后,使用者依其所需再进行加工而成的器物,在窑址中不可能找到。这有些类似后世的珐琅彩瓷以及外销中东、欧洲的大量青瓷、青花瓷,它们都经使用者依自己需要而进行包嵌金银的再加工。原产地区指烧造窑口。金元红绿彩瓷的烧造窑口现已确认的有前面所列几处,基本上为金后期至元中期烧造地,元代中晚期乃至明初北方烧造红绿彩瓷的窑口目前还不能确定,有可能为前面确认的烧造地点,也可能另有所在。经调查发现,红绿彩瓷器的窑址在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还有很多,约在30处以上。

白釉红绿彩瓷是在唐三彩、宋三彩低温彩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装饰品种。它是在1150℃左右高温下将白釉瓷或白釉下黑彩瓷烧成后,再在白釉之上以红、绿、黄等彩料勾画或涂染出纹饰,第二次入窑以800~900℃低温烧成。红绿彩中的红彩是伴随着这种彩瓷出现的中国最早的矾红彩,它是金代北方窑场的一大发明,为明清景德镇釉上彩工艺的发展和广泛应用铺平了道路。从目前的发现看,红绿彩瓷品种较多。最常见的是自地上施加红绿彩,还有酱地红绿彩、绞釉加红绿彩、孔雀蓝加红绿彩、黑釉加红绿彩等等多个品种。白地红绿彩品种本身,也有篦划花加彩、印花加彩、划花加彩、贴金加彩等多种。红绿彩瓷的出现将中国的瓷器带向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长治八义窑率先创烧了红绿彩瓷,开创了我国瓷器史上多彩装饰的先河,为以后的五彩、斗粉、粉彩、浅绛彩瓷的出现,起了重要的启迪作用。有关方面1996年曾对长治窑作过详细调查和小规模试掘,近年来也有一些重要发现。资料表明,11世纪后期至12世纪中期以前(金代后期至金亡国或略晚),在长治八义、东山、南泉庄一带大量烧造以红绿彩为主的器物,同时烧造白釉黑画花、黑釉、钧釉器物和低温三彩器物。按施彩方法可以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在高温烧成的白地黑彩瓷上再加填低温红、绿、黄彩。第一次高温烧成的白地黑彩依需要再配以二次低温烧成的红、绿、黄彩,白地上衬托出的黑、红、黄、绿各种色彩,斑斓多姿,已完全具备了五彩的特性。这种装饰主要见于瓷塑类器物上。第二类是在素白瓷上以红绿黄三彩勾画或涂染各种纹饰,其与第一类的区别是没有釉下高温黑彩的使用,红彩为主要色彩,黄彩仅用于花叶的叶头和边饰以及部分装饰。第三类是在素白瓷上仅以红绿二彩勾画各种纹饰,红彩为主要色彩,纹饰中的主要部分如鱼藻纹中的鱼、花草的花卉、禽鸟纹中的鸟等,全部用红彩绘出,绿彩仅用于辅饰,多为花草轮廓线或边饰填彩。第四类是在绞釉(或称为绞化妆土)器物上加饰红绿彩,目前仅见长颈瓶采用这种双重装饰手法。第五类是在素白瓷上施加红或绿色单彩,是红绿彩瓷中数量最少的一种。目前所见红绿彩贴金或描金一类的器物标本,应当是产品流通到市场以后进行的再装饰,在窑址堆积标本中是看不到的。长治窑红绿彩瓷器装饰题材丰富,手法多样。花草类以牡丹花、栀子花、菊花、荷花为主,各种花卉在表现手法上又有多种形式。如菊花在花瓣的表现上就有四五种,牡丹花和其他的花样也各自有别。碗盘类器物往往在器物内底加绘带枝叶的双桃。开光装饰是常见的手法之一,开光内或为花草或为文字。开光文字有富贵长命龟鹤齐寿~清净道德南屏晚钟等,多为吉语,表达美好的心愿。禽鸟类纹饰题材活泼,充满生机。鱼类纹饰较多,有金鱼和鲤鱼之分。长治窑生产的红绿彩瓷,彩色呈色稳定,在绘画手法和色彩的运用上已经达到了较成熟的阶段。胎色大部分为土黄色,基本烧结,但断面无玻璃光泽。经测试,烧成温度在1140℃左右。有少量灰胎器物,可以明显看出是火候过高所致。白釉、绿彩、黄彩都有细密纹片,而红彩没有这种现象。红彩的色调多呈枣红色,但由于色料分散得不太均匀,有深浅不均的现象,表面不甚光滑平整,有毛糙的颗粒状凸出物,这是彩料颗粒细度不够所造成的。长治窑的黄彩和绿彩则呈色纯正。就目前掌握的山西红绿彩瓷考古资料看,长治窑生产红绿彩瓷器的时代当在金代中期以后至元代立国前后或略晚。汾西县一座纪年砖墓中曾出土一件红绿彩碗,墓葬年代为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从烧造工艺和胎质、胎色看为长治窑产品。元代中期以后的墓葬中常出土红绿彩器物,而这些器物的烧造地点目前还不明确。从翼城县元村元代晚期墓(至正六年,即1346年)出土的红绿彩小俑看,其已走向衰落,它和金代晚期(12世纪晚期至13世纪早期)最为辉煌的红绿彩烧造期产品相比,已是落日余晖。元代红绿彩器物在山西南部的翼城一带出土较多,山西西北部也有出土。所见器物以小型玩具人物为主,在古玩店时有所见。这时期的器物在呈色上已经显得粗糙暗淡,绿彩发色不正,红彩呈枣皮红且颗粒较粗,整体工艺衰落,其烧造窑口目前尚无线索可查。

陶瓷知识:广东陶瓷的历史——宋代鼎盛时期的瓷器


潮州是北宋的瓷都。瓷窑分布在东郊的猪头山,虎山、果子厂后山、印山和蟹山(这些山岗统称为笔架山),南郊的洪厝埠和竹园墩,西郊的凤山,北郊的田东园、瓮片山、竹竿山和象鼻山等,方圆范围约十五公里。其东郊笔架山窑址最为密集,窑具和瓷片遍地皆是,有百窑村之称。在这里发掘了五座龙窑,一座阶级窑。产品有碗、盏、茶托、盆、钵、盘、碟、杯、灯、瓶、壶、罐、盂、粉盒、香炉、人物、佛像、玩具等。全部瓷器采用瓷土制坯,瓷胎细密纯净。釉色有白釉、青白釉、青釉、黄釉和酱褐釉,青白釉数量最多。各种釉色并不单纯一致,有些即使在同一件器形上,釉色也有深浅的差别,如在花纹的凹处和器物转角的地方或器内,由于积釉较厚,釉色就深一些。白釉的白色并非全白,多数白中泛青或泛灰,也有白中泛黄。青白釉最浅色的近于白釉,只在积釉处显出淡青色(又称影青釉)。青釉和黄釉也各有深浅,青釉以青为主,最深的显青褐色。黄釉一般都是黄中泛青,亦称青黄釉。酱褐色釉也是深浅各异,多数是褐色。瓷器的纹饰以划花为主,其次是雕刻和镂孔,印花很少见。划花的划痕较浅,线条简朴流畅,内容以弦纹、卷草纹、花草纹、平行斜线纹为主,其次是篦纹、水波纹、云龙纹、莲花瓣纹等。雕刻主要是炉上的莲花瓣,刀法泼辣,刻出的棱角刚劲有力。镂孔仅见于一些炉的底座或器盖,有镂圆形孔或弧线三角形孔。印花很少见,只见到一种花瓣纹。总的来说,潮州窑烧制的瓷器种类繁多,较精致的喇叭口或直口瓜棱腹长流执壶、军执壶、凸雕莲瓣炉、刻花碗、碟、瓜棱形粉盒、圆筒形刻花粉盒、莲花三联盒、玩具、人物和佛像等都是当年畅销海外的商品。其中有四尊完整的佛像是潮州窑的代表作,四座像分别刻有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佛像北宋高31.5cm广东省潮州水东窑出土广东省博物馆

佛像北宋高31.5cm广东省潮州水东窑出土广东省博物馆

惠州窑烧造的瓷器,制作技术和工艺水平也相当高超,各种瓷器的纹饰也很复杂,归纳起来有印花、划花、雕塑、镂孔等,都很精致。

南海窑烧造的一件《彩绘陶罐》(彩绘陶罐(南海窑)宋高32.0cm口径6.0cm广东省佛山澜石墓葬出土广东省博物馆

彩绘瓷棺(明器)(海康窑)宋高26.0cm长62.0cm广东省海康县墓葬出土广东省博物馆

广东宋代主要采用龙窑烧瓷,但也出现了阶级窑。龙窑系长条形斜坡式,依山势而建。以已发掘的潮州笔架山龙窑为例,全窑长度一股均在三十米上下,也有六十多米,或更长一些,这在古代的窑炉结构上是极为罕见的。窑炉总倾斜度为14至17度之间。龙窑的优点是升温快,降温也快,能烧还原气氛,适于焙烧坯胎较厚的大件器物,也适于焙烧坯胎薄的小件器物。一般来说,龙窑烧的瓷器釉色晶莹,透明度高,抗压力强。值得注意的是,潮州笔架山四号窑属阶级窑。该窑特点是,从火膛进入为窑床,窑床内分四个窑室。每个窑室前端均有火厢(燃烧室)。火厢的隔墙是由下而上直砌至窑顶的,墙的下端有若干火孔,烧窑时火焰是从窑顶倒向窑底,经火孔进入窑室的。这种阶级窑外形与福建德化现代阶级窑有所不同,但其原理基本一致,它应该是从龙窑发展而来。它的特点是升、降温时间较长,保温时间容易控制,能充分利用窑温,比龙窑节约燃料,又能烧还原气氛。过去潮州出土的刻有熙宁、治平年号的宋代瓷佛,就是用这种阶级窑烧制的。过去有人认为南方由龙窑改进为阶级窑,是在明代以后才出现的,这种说法现在是不能成立了。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知识:中国彩瓷的成长发育期——宋代》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知识:中国彩瓷的成长发育期——宋代》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