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砖的分类 > 导航 >

青花加彩瓷的品种分类

青花加彩瓷的品种分类

瓷砖的分类 后加彩瓷器鉴别 古代瓷器的品种

2020-05-12

瓷砖的分类。

青花加彩在自身演化中,技法由单一到复杂,釉上彩由单色到多色,有许多品种。

按釉上加彩数量划分,有青花单彩(如青花金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等)、青花双彩(如青花黄绿彩)和青花五彩等。青花五彩泛指釉上彩数量在三种以上的品种,如宣德时的青花五彩、成化时的一部分斗彩、嘉靖万历时的五彩等。

明代的青花加彩主要有青花加彩、青花五彩、斗彩和五彩等名称。

1.青花红彩

青花红彩又称青花抹红,主要出现于明初永乐和宣德的官窑器上。从青花和釉上红形所占比重看,有些以青花为主,有些以红彩为主。如青花红彩海水海兽纹,有的用青花画海水、红釉画海兽,有的则相反。

2.青花黄绿彩

宣德官窑中有青花黄绿彩盘,外壁以青花勾勒海水纹,加填绿彩,又分饰黄彩游鱼四条。这种青花黄绿彩非常珍稀,窑址也未见出土。

3. 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泛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拼逗绘画的器物, 但青花五彩习惯上专指宣德制品和后朝的仿品,明后期嘉靖、万历的青花五彩简称五彩。

宣德青花五彩采用了多种青花加彩绘画方法,主要归纳为两方面:

(1) 青花勾勒轮廓线,釉上彩在轮廓线内填色。这种工艺演变出成化斗彩。

(2)青花和釉上彩各自独立绘画纹饰的局部,拼逗出全部纹饰。这种工艺演变出嘉靖、万历五彩。

4.斗彩

历代文献和陶瓷考古界,对斗彩的含义歧义颇众,斗彩和其他青花加彩间的区别又往往难以划清。

(1)对斗彩命名的不同理解。

怎样理解斗彩命名,历来有三种基本看法:

认为从工艺方法命名--认为斗彩是由不同釉彩拼逗组成图案纹饰的方法。

清乾隆年间《南窑笔记》讲了斗彩、填彩和五彩的区别:青花和釉上彩拼逗合绘同一纹饰的称斗彩;青花双钩轮廓后釉上彩填色的称填彩;用各种单一釉上彩绘画的称五彩。用现代的陶瓷理论看,斗彩和填彩是从不同侧面讲青花加彩,斗彩讲的是青花加彩的工艺特征,填彩讲的是青花加彩的绘画笔法。从两者关系看,斗彩有从大而小三个层次的拼逗方式,填彩是具体笔画拼逗方式中的一种。

认为从釉彩颜色命名--认为斗彩是豆彩,即豆绿色的彩,这种观点又有两种稍有差异的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豆彩是豆青地五彩。晚清寂园叟《陶雅》中将豆彩理解为豆青地五彩,虽望文生义但还说得通。但把豆青地五彩定名为豆彩,又引申为斗彩,认为斗彩是豆青地五彩则因偷换概念而导致结论错误。

第二种观点认为成化斗彩中有一种豆绿色彩,因而称豆彩。日本陶瓷书刊中讲到成化斗彩,都写作豆彩,理由是"(豆彩始自明成化时期,这是一种柔润、富有光泽的五彩。其淡绿色彩与蚕豆相似,故亦称豆彩。"且不论成化斗彩中并无类似于豆绿的釉彩,这种望文生义的结论,抽去了斗彩作为一种特殊的纹饰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而成的本意。

认为从釉彩繁华命名--民国初许之衡《饮流高说瓷》中将豆彩、斗彩、逗彩分别解释,认为叫豆彩是因为花纹中豆青色最多,占十分之五六,又认为"或称斗彩,谓花纹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豆彩,谓彩绘之骈连有同逗骈。"许之衡以纹饰的华美和釉彩的缤纷来解释斗彩,应属舍本求末了。

(2)斗彩的含义

斗彩,又称逗彩。"斗"是接合、拼合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合组成纹饰。斗又通逗,逗有招惹、逗引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之间互相呼应配合。

广义上所有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绘画纹饰的都可称为斗彩,涵盖所有的青花加彩。

狭义上斗彩专指成化官窑生产的青花加彩器,后代烧制的仿成化或具有成化风格的青花加彩器也称为斗彩。

因而我们习惯上称为斗彩的有两个要素:

工艺要索--采用以填彩为主的斗彩工艺,具成化瓷风格。

时间要素--成化官窑生产和后代的同类产品。

5.五彩

在陶瓷史上被称为五彩的有两类不同的品种:一种是明后期嘉靖、隆庆、万历至天启早期生产的青花加彩,属青花和釉上彩结合的复合彩;另一种是明后期至康熙民窑中更为盛行的单一的釉上五彩。因此在命名上,应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

明代后期的青花五彩或五彩习惯上专指明后期风格的青花加彩。和明初青花五彩不同的是,明后期青花五彩的青花已退化为配合绘画的一种釉彩,而失去了构图的主导功能。 

taoci52.com编辑推荐

青花加彩瓷的装饰方法


青花加彩的装饰分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如何拼逗组合成画面纹饰和如何配合画成纹饰两个问题,前者是两者的拼逗形式,后者是两者的拼逗笔法。

1. 青花加彩装饰的拼逗形式

按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拼逗范围,有三种形式:

(1) 同一画面不同纹饰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明初时,青花加彩处于初创阶段,青花和釉上彩分别画不同的独立纹饰,共同组成画面。如青花红彩海兽纹中海兽用青花绘制,海水用红彩绘制。有些则相反,海兽用红彩,海水用青花。嘉靖、万历五彩也见这种情况,有些辅助纹如莲瓣纹、蕉叶纹、卷草纹用单青花,其他纹饰则由青花和釉上彩组合而成。

(2) 以同一纹饰不同部位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上,雌鸳鸯的头部和翅膀用青花画成,其余用釉上褐彩画成。这种方法较多地出现于嘉靖、万历五彩上。如万历五彩花篮纹上,花篮用青花画,各种花则由釉上彩和青花分别画成,也有些花篮由釉上彩画,花朵由釉上彩和青花分别画。

(3)同一笔画的不同部分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习惯上将这种方法称为斗彩,即每一笔画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完成。宣德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

上,雄鸳鸯的背部羽毛先青花双钩,再填釉上彩,是斗彩方法的初创。成化时,青花双钩和釉上彩填色已成为基本方法。除双钩填色外,点彩、覆彩、染彩等技法都属于这一范畴,即同一笔画由青花和釉上彩共同完成。这三种形成是逐步递进的,反映了青花加彩工艺的深入。

2.青花加彩装饰的拼逗笔法

青花加彩是以双钩填色为工艺前提的,又涉及釉上和釉下两步流程,将其分解组合就可能出现四种具体笔法,即:青花双钩,青花填色,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釉上彩双钩,青花填色。

第四种方法必须先将青花填色烧后再釉上彩双钩,操作上有不方便性、因此我们见到的是前三种笔法。

(1)青花双钩,青花填色。

这是用单一青花完成某一纹饰或纹饰某一局部的方法,采用青花双钩轮廓后用青花填色的笔法。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万历青花五彩百鹿纹大罐,鹿纹有些用青花绘画,有些用釉上彩绘画,都是各自单独勾勒填色,并不互相配合。成化斗彩中的某些局部纹饰也是全部用青花双钩并青花填色。

有些用青花绘画的局部纹样并不是双钩填色,而是单笔勾勒,

如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水波纹,其性质也属局部纹饰由青花单独表现。

(2)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

单一的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是釉上五彩,与青花配合,就成为青花加彩。

釉上彩双钩并釉上彩填色是北方磁州窑宋元红绿彩的传统方法,宣德的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莲花即采用这种笔法。嘉靖、万历五彩上则普遍使用。

从使用的釉彩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色的,用较深的勾勒轮廓,用较浅的填色;另一种是异色的,用一种釉彩勾勒轮廓,用数种釉影填色。嘉靖、万历青花五彩大多采用后一种方法,在绘画时较为便捷。

釉上彩绘画的轮廓线有一种变通办法,即先在胎体上刻划轮廓暗纹,上白釉烧制,烧成后在暗纹上填釉上彩再次烧制而成。有时候在轮廓线上再用釉上彩勾勒一次。这种刻划暗纹后填彩的方法从弘治开始(1488-1505年)已经在釉上彩中运用。

青花加彩中,单一使用釉上彩的纹饰除了双钩填色外,另有一种盖彩的绘画方法,即以一种釉上彩填地,再加绘其他彩料,又分三种基本形式:

彩上染彩--某一纹饰或局部以一种釉彩铺地,以另一种釉彩渲染。如用黄彩垫底,上用红彩渲染,称"黄上红",从成化开始出现,嘉靖、万历时较流行。

彩上点彩--某一纹饰或局部以较浅釉彩铺地,以较深的同色釉彩点皴,如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芦花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彩上勾线--以一种釉彩铺地,另一种较深釉彩勾勒细部。这种方法在嘉靖、万历青花加彩上采用较多。

(3)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

狭义的斗彩是指这种青花双钩轮廓、釉上彩填色的方法。根据新的考古资料,青花和釉上彩配合绘画的方法有:

填彩--青花双钩轮廓线后以釉上彩填色。

覆彩--在绘成的青花纹饰(青花双钩填色或青花单笔勾勒)上覆盖釉上彩。

勾彩--在青花轮廓线上再用浑色釉上彩勾勒,中再填浅色釉上彩。

染彩--在青花轮廓线外侧渲染釉上彩。

点彩--在青花纹饰上加绘釉上彩彩点。

以上这些技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的,以一种为主,其他任选一二种为辅。

青花加彩瓷器贵吗


自明成化年间青花加彩瓷器在景德镇问世以来,便以其清新淡雅的外观深受皇亲贵胄的喜爱。富豪乡绅们多将瓷器摆放在府邸之中,作为一种身份的彰显。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后,青花加彩瓷器亦深受外域人民的追捧。随着中国烧瓷技艺的逐步完善与发展青花加彩瓷器在清朝雍正帝时期更是迎来了一次巨大的技术革新。青花加彩瓷器在自身的基础之上,随着新的烧瓷技艺的创新,从原本单一的颜色逐渐演变成为了青花单彩,青花双彩以及青花五彩。由于种类繁多导致如今市场上青花加彩瓷器的价格相差甚远。今天,将和各位藏友共同探讨的便是青花加彩瓷器到底贵吗?

在探讨青花加彩瓷器价格之前,先为各位藏友粗略介绍一下青花加彩瓷器到底为何物?青花加彩,实则指的是瓷器的一种绘制方法。在烧制而成的瓷器胚胎上先勾勒出纹路,随后使用青花加以晕染,填充使其成为完整的花纹。采用此类手法绘制而成的瓷器大多构图丰富,错落有致。特别是随着中国造瓷技术的进一步完善,绘制瓷器色彩繁多,青花双彩乃至于青花五彩应运而生,这使得青花加彩瓷器在清新典雅之余更增添了一份雍容华贵之美。

如今市场上价格较为高昂的青花加彩瓷器多为青花五彩。例如,清朝康熙年间出土的米黄釉五彩玉堂富贵玉壶玉壶春瓶便以8970万的天价成交。但不得不说的是由于青花加彩瓷器的种类繁多,且质量不一,虽同为青花加彩瓷器但价格却相去甚远。某些普通民窑烧制而成的青花加彩瓷器做工略显粗糙,且绘画技艺较为生硬,因此市面价格不高。但青花加彩瓷器依旧有许多价值连城的珍宝,例如在清朝雍正年间烧制而成的瓷器胭脂红玉壶春瓶,造型规整,花纹精致,色彩搭配得当,且质量上乘不难看出制作之人的独具匠心,乃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物,最终这件宝物便以9200万港币成交。

瓷器鉴别门道博大精深,市场价格亦参差不齐,芝麻收藏开门网在这里暂且不妄下定论。

青花加彩瓷的装饰方法是什么?


青花加彩瓷的装饰方法是什么?

青花加彩的装饰分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如何拼逗组合成画面纹饰和如何配合画成纹饰两个问题,前者是两者的拼逗形式,后者是两者的拼逗笔法。

明宣德青花红彩海兽纹高足碗

青花加彩装饰的拼逗形式

按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拼逗范围,有三种形式:

(1)瓷器上同一画面不同纹饰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明初时,青花加彩处于初创阶段,青花和釉上彩分别画不同的独立纹饰,共同组成画面。如青花红彩海兽纹中海兽用青花绘制,海水用红彩绘制。有些则相反,海兽用红彩,海水用青花。嘉靖、万历五彩也见这种情况,有些辅助纹如莲瓣纹、蕉叶纹、卷草纹用单青花,其他纹饰则由青花和釉上彩组合而成。

(2)陶瓷上以同一纹饰不同部位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上,雌鸳鸯的头部和翅膀用青花画成,其余用釉上褐彩画成。这种方法较多地出现于嘉靖、万历五彩上。如万历五彩花篮纹上,花篮用青花画,各种花则由釉上彩和青花分别画成,也有些花篮由釉上彩画,花朵由釉上彩和青花分别画。

(3)同一笔画的不同部分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习惯上将这种方法称为斗彩,即每一笔画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完成。宣德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上,雄鸳鸯的背部羽毛先青花双钩,再填釉上彩,是斗彩方法的初创。成化时,青花双钩和釉上彩填色已成为基本方法。除双钩填色外,点彩、覆彩、染彩等技法都属于这一范畴,即同一笔画由青花和釉上彩共同完成。这三种形成是逐步递进的,反映了青花加彩工艺的深入。

青花加彩装饰的拼逗笔法

青花加彩是以双钩填色为工艺前提的,又涉及釉上和釉下两步流程,将其分解组合就可能出现四种具体笔法,即:青花双钩,青花填色,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釉上彩双钩,青花填色。

第四种方法必须先将青花填色烧后再釉上彩双钩,操作上有不方便性、因此我们见到的是前三种笔法。

(1)青花双钩,青花填色。

这是用单一青花完成某一纹饰或纹饰某一局部的方法,采用青花双钩轮廓后用青花填色的笔法。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万历青花五彩百鹿纹大罐,鹿纹有些用青花绘画,有些用釉上彩绘画,都是各自单独勾勒填色,并不互相配合。成化斗彩中的某些局部纹饰也是全部用青花双钩并青花填色。

有些用青花绘画的局部纹样并不是双钩填色,而是单笔勾勒,如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水波纹,其性质也属局部纹饰由青花单独表现。

(2)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

单一的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是釉上五彩,与青花配合,就成为青花加彩。

釉上彩双钩并釉上彩填色是北方磁州窑宋元红绿彩的传统方法,宣德的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莲花即采用这种笔法。嘉靖、万历五彩上则普遍使用。

从使用的釉彩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色的,用较深的勾勒轮廓,用较浅的填色;另一种是异色的,用一种釉彩勾勒轮廓,用数种釉影填色。嘉靖、万历青花五彩大多采用后一种方法,在绘画时较为便捷。

釉上彩绘画的轮廓线有一种变通办法,即先在胎体上刻划轮廓暗纹,上白釉烧制,烧成后在暗纹上填釉上彩再次烧制而成。有时候在轮廓线上再用釉上彩勾勒一次。这种刻划暗纹后填彩的方法从弘治开始(1488-1505年)已经在釉上彩中运用。

青花加彩中,单一使用釉上彩的纹饰除了双钩填色外,另有一种盖彩的绘画方法,即以一种釉上彩填地,再加绘其他彩料,又分三种基本形式:

彩上染彩--某一纹饰或局部以一种釉彩铺地,以另一种釉彩渲染。如用黄彩垫底,上用红彩渲染,称"黄上红",从成化开始出现,嘉靖、万历时较流行。

彩上点彩--某一纹饰或局部以较浅釉彩铺地,以较深的同色釉彩点皴,如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芦花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彩上勾线--以一种釉彩铺地,另一种较深釉彩勾勒细部。这种方法在嘉靖、万历青花加彩上采用较多。

(3)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

狭义的斗彩是指这种青花双钩轮廓、釉上彩填色的方法。根据新的考古资料,青花和釉上彩配合绘画的方法有:

填彩--青花双钩轮廓线后以釉上彩填色。

覆彩--在绘成的青花纹饰(青花双钩填色或青花单笔勾勒)上覆盖釉上彩。

勾彩--在青花轮廓线上再用浑色釉上彩勾勒,中再填浅色釉上彩。

染彩--在青花轮廓线外侧渲染釉上彩。

点彩--在青花纹饰上加绘釉上彩彩点。

以上这些技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的,以一种为主,其他任选一二种为辅。

明代景德镇青花加彩瓷


明代景德镇青花工艺极度成熟, 衍生出一些新的品种,如色地青花、青花加彩等。青花加彩主要集中于官窑,永乐、宣德的青花红彩、成化的斗彩和嘉靖、万历的五彩都是明官窑的成功作品,明代青花加彩瓷对清代乃至日本等国的青花瓷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彩绘瓷按工艺方法可以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大类。在古代因技术条件的限制,每一种工艺的呈色都有局限性,同时采用两种工艺,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陷,从而产生了两次彩绘、两次烧成的复合彩。

复合彩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由简入繁,由粗而精。

青花加彩瓷的技术前提

青花加彩的诞生有三个重要的技术前提,即青花双钩填色技法的出现、釉上五彩工艺的成熟和复合彩方法的创造。这三者的相互组合.催生了青花加彩。

1.青花双钩填色技法的出现青花瓷从元代后期兴盛以后,绘画笔法不断演进。明宣德时,已经将双钩填色作主要笔法。成化起,以细而均匀的线条勾勒后填色成为基本的绘画方法。

双钩填色方法的广泛应用,无疑给青花加彩的形成提供了便利,或者说某种程度上启发了以釉下青花勾勒线条和以釉上彩填色的斗彩技法的采用。青花加彩所习见的盖彩、染彩、点形等方法,都需基于釉下青花的双钩轮廓。

从明代青花加彩的发展进程看,宣德青花上部分采用双钩填色方法,青花加彩中也部分采用了釉下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的方法。成化官窑青花普遍使用双钩填色笔法,成化青花加彩亦基本采用了釉下青花双钩、釉上彩滇色的斗彩方法。青花和青花加彩绘画笔法的一致性,说明青花瓷的双钩回法是青花加彩的重要技术前提。

2.釉上五彩工艺的成熟

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釉上五彩工艺逐步成熟,为青花五彩的出现提供了又一技术前提。

辽宋时,红、绿、黄、紫、金、褐、黑等釉上彩已被陆续用于瓷器装饰。金代北方磁州窑已能熟练地用黄、红、绿、黑、金等色绘制线描的釉上五彩,山西侯马金代明昌七年(1196年)墓出土的釉上五彩瓷证明12世纪末北方已盛行五彩器。

元代时北方窑的五彩装饰非常普遍,现藏于海内外博物馆的不少磁州窑五彩大罐、五彩碗、五彩玉壶春瓶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与此同时,南方景德镇窑在元代中后期也开始尝试烧制釉上五彩。东南亚出土过一些卵白釉加红绿彩的小碗、小杯,景德镇窑址也有少量标本出土、说明元代后期卵白釉加彩已进入商品化生产。浙江杭州地区还发现过-件青白釉五彩碗残片。画有红绿彩水草纹,应属景德镇窑元代产品。

元末明初景德镇窑的釉上五彩质量似有-个飞跃。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所藏五彩狮子戏珠玉壶春瓶、根津美术馆藏五彩宝相花纹玉壶春瓶,画法流畅,釉彩艳丽,是非常成功的五彩瓷。载于日本《世界陶瓷全集》的这两件器物,纹饰中互相独立的变体莲瓣带有元代风格,而蕉叶中茎双线勾成且不填色又有明代特征,因而属元末明初作品。从中可以看出明初时釉上五彩的工艺已建立在-个比较高的技术起点上,为青花五彩出现提供了保证。

3.复合彩方法的创造

复合彩的生产有两个步骤,第一步烧出釉下彩,即在生胎上绘画、罩釉后再烧制。第二步在烧就的釉下彩上绘画,经第二次烧制后完成全部工艺。-般第一步采用高温(1200℃以上)烧制,第二步采用低温(800一1000℃)烧制。

复合彩工艺由宋元磁州窑创造。1987年河南禹州出土过一件白地黑花加彩罐。器物先用釉下黑彩绘山水人物,再在轮廓线内填赭石色,属于最早出现的复合彩工艺。在河南磁州窑窑址还出土过白釉黑花加翠绿彩的残片。这两起重要出土证明磁州窑的白釉黑花加彩有多种,是复合彩的雏形。

元代的青花瓷在14世纪中至正年间开始兴盛,据有关报道,东南亚出土过青花绿彩玉壶春瓶。景德镇在元代时生产过彩上红绿彩器,这些红绿彩的装饰方法和磁州窑产品相似,推断是受北方窑影响,因而北方磁州窑采用的复合彩工艺应用于青花是可能的。

青花加彩瓷的装饰方法

青花加彩的装饰分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如何拼逗组合成画面纹饰和如何配合画成纹饰两个问题,前者是两者的拼逗形式,后者是两者的拼逗笔法。

1. 青花加彩装饰的拼逗形式

按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拼逗范围,有三种形式:

(1) 同一画面不同纹饰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明初时,青花加彩处于初创阶段,青花和釉上彩分别画不同的独立纹饰,共同组成画面。如青花红彩海兽纹中海兽用青花绘制,海水用红彩绘制。有些则相反,海兽用红彩,海水用青花。嘉靖、万历五彩也见这种情况,有些辅助纹如莲瓣纹、蕉叶纹、卷草纹用单青花,其他纹饰则由青花和釉上彩组合而成。

(2) 以同一纹饰不同部位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上,雌鸳鸯的头部和翅膀用青花画成,其余用釉上褐彩画成。这种方法较多地出现于嘉靖、万历五彩上。如万历五彩花篮纹上,花篮用青花画,各种花则由釉上彩和青花分别画成,也有些花篮由釉上彩画,花朵由釉上彩和青花分别画。

(3)同一笔画的不同部分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习惯上将这种方法称为斗彩,即每一笔画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完成。宣德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上,雄鸳鸯的背部羽毛先青花双钩,再填釉上彩,是斗彩方法的初创。成化时,青花双钩和釉上彩填色已成为基本方法。除双钩填色外,点彩、覆彩、染彩等技法都属于这一范畴,即同一笔画由青花和釉上彩共同完成。这三种形成是逐步递进的,反映了青花加彩工艺的深入。

2.青花加彩装饰的拼逗笔法

青花加彩是以双钩填色为工艺前提的,又涉及釉上和釉下两步流程,将其分解组合就可能出现四种具体笔法,即:青花双钩,青花填色,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釉上彩双钩,青花填色。

第四种方法必须先将青花填色烧后再釉上彩双钩,操作上有不方便性、因此我们见到的是前三种笔法。

(1)青花双钩,青花填色。

这是用单一青花完成某一纹饰或纹饰某一局部的方法,采用青花双钩轮廓后用青花填色的笔法。如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万历青花五彩百鹿纹大罐,鹿纹有些用青花绘画,有些用釉上彩绘画,都是各自单独勾勒填色,并不互相配合。成化斗彩中的某些局部纹饰也是全部用青花双钩并青花填色。

有些用青花绘画的局部纹样并不是双钩填色,而是单笔勾勒,如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水波纹,其性质也属局部纹饰由青花单独表现。

(2)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

单一的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是釉上五彩,与青花配合,就成为青花加彩。

釉上彩双钩并釉上彩填色是北方磁州窑宋元红绿彩的传统方法,宣德的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莲花即采用这种笔法。嘉靖、万历五彩上则普遍使用。

从使用的釉彩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色的,用较深的勾勒轮廓,用较浅的填色;另一种是异色的,用一种釉彩勾勒轮廓,用数种釉影填色。嘉靖、万历青花五彩大多采用后一种方法,在绘画时较为便捷。

釉上彩绘画的轮廓线有一种变通办法,即先在胎体上刻划轮廓暗纹,上白釉烧制,烧成后在暗纹上填釉上彩再次烧制而成。有时候在轮廓线上再用釉上彩勾勒一次。这种刻划暗纹后填彩的方法从弘治开始(1488-1505年)已经在釉上彩中运用。

青花加彩中,单一使用釉上彩的纹饰除了双钩填色外,另有一种盖彩的绘画方法,即以一种釉上彩填地,再加绘其他彩料,又分三种基本形式:彩上染彩--某一纹饰或局部以一种釉彩铺地,以另一种釉彩渲染。如用黄彩垫底,上用红彩渲染,称"黄上红",从成化开始出现,嘉靖、万历时较流行。

彩上点彩--某一纹饰或局部以较浅釉彩铺地,以较深的同色釉彩点皴,如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芦花就是采用这种方法,彩上勾线--以一种釉彩铺地,另一种较深釉彩勾勒细部。这种方法在嘉靖、万历青花加彩上采用较多。

(3)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

狭义的斗彩是指这种青花双钩轮廓、釉上彩填色的方法。根据新的考古资料,青花和釉上彩配合绘画的方法有:

填彩--青花双钩轮廓线后以釉上彩填色。

覆彩--在绘成的青花纹饰(青花双钩填色或青花单笔勾勒)上覆盖釉上彩。

勾彩--在青花轮廓线上再用浑色釉上彩勾勒,中再填浅色釉上彩。

染彩--在青花轮廓线外侧渲染釉上彩。

点彩--在青花纹饰上加绘釉上彩彩点。

以上这些技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的,以一种为主,其他任选一二种为辅。

青花加彩瓷的品种分类

青花加彩在自身演化中,技法由单一到复杂,釉上彩由单色到多色,有许多品种。 按釉上加彩数量划分,有青花单彩(如青花金彩、青花红彩、青花绿彩等)、青花双彩(如青花黄绿彩)和青花五彩等。青花五彩泛指釉上彩数量在三种以上的品种,如宣德时的青花五彩、成化时的一部分斗彩、嘉靖万历时的五彩等。

明代的青花加彩主要有青花加彩、青花五彩、斗彩和五彩等名称。

1.青花红彩

青花红彩又称青花抹红,主要出现于明初永乐和宣德的官窑器上。从青花和釉上红形所占比重看,有些以青花为主,有些以红彩为主。如青花红彩海水海兽纹,有的用青花画海水、红釉画海兽,有的则相反。

2.青花黄绿彩

宣德官窑中有青花黄绿彩盘,外壁以青花勾勒海水纹,加填绿彩,又分饰黄彩游鱼四条。这种青花黄绿彩非常珍稀,窑址也未见出土。

3. 青花五彩

青花五彩泛指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拼逗绘画的器物, 但青花五彩习惯上专指宣德制品和后朝的仿品,明后期嘉靖、万历的青花五彩简称五彩。

宣德青花五彩采用了多种青花加彩绘画方法,主要归纳为两方面:

(1) 青花勾勒轮廓线,釉上彩在轮廓线内填色。这种工艺演变出成化斗彩。

(2)青花和釉上彩各自独立绘画纹饰的局部,拼逗出全部纹饰。这种工艺演变出嘉靖、万历五彩。

4.斗彩

历代文献和陶瓷考古界,对斗彩的含义歧义颇众,斗彩和其他青花加彩间的区别又往往难以划清。

(1)对斗彩命名的不同理解。

怎样理解斗彩命名,历来有三种基本看法:

认为从工艺方法命名--认为斗彩是由不同釉彩拼逗组成图案纹饰的方法。

清乾隆年间《南窑笔记》讲了斗彩、填彩和五彩的区别:青花和釉上彩拼逗合绘同一纹饰的称斗彩;青花双钩轮廓后釉上彩填色的称填彩;用各种单一釉上彩绘画的称五彩。用现代的陶瓷理论看,斗彩和填彩是从不同侧面讲青花加彩,斗彩讲的是青花加彩的工艺特征,填彩讲的是青花加彩的绘画笔法。从两者关系看,斗彩有从大而小三个层次的拼逗方式,填彩是具体笔画拼逗方式中的一种。

认为从釉彩颜色命名--认为斗彩是豆彩,即豆绿色的彩,这种观点又有两种稍有差异的说法:

第一种观点认为豆彩是豆青地五彩。晚清寂园叟《陶雅》中将豆彩理解为豆青地五彩,虽望文生义但还说得通。但把豆青地五彩定名为豆彩,又引申为斗彩,认为斗彩是豆青地五彩则因偷换概念而导致结论错误。

第二种观点认为成化斗彩中有一种豆绿色彩,因而称豆彩。日本陶瓷书刊中讲到成化斗彩,都写作豆彩,理由是"(豆彩始自明成化时期,这是一种柔润、富有光泽的五彩。其淡绿色彩与蚕豆相似,故亦称豆彩。"且不论成化斗彩中并无类似于豆绿的釉彩,这种望文生义的结论,抽去了斗彩作为一种特殊的纹饰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而成的本意。

认为从釉彩繁华命名--民国初许之衡《饮流高说瓷》中将豆彩、斗彩、逗彩分别解释,认为叫豆彩是因为花纹中豆青色最多,占十分之五六,又认为"或称斗彩,谓花纹之攒簇有类斗争。或称豆彩,谓彩绘之骈连有同逗骈。"许之衡以纹饰的华美和釉彩的缤纷来解释斗彩,应属舍本求末了。

(2)斗彩的含义

斗彩,又称逗彩。"斗"是接合、拼合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合组成纹饰。斗又通逗,逗有招惹、逗引之意,指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之间互相呼应配合。

广义上所有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绘画纹饰的都可称为斗彩,涵盖所有的青花加彩。

狭义上斗彩专指成化官窑生产的青花加彩器,后代烧制的仿成化或具有成化风格的青花加彩器也称为斗彩。

因而我们习惯上称为斗彩的有两个要素:

工艺要索--采用以填彩为主的斗彩工艺,具成化瓷风格。

时间要素--成化官窑生产和后代的同类产品。

5.五彩

在陶瓷史上被称为五彩的有两类不同的品种:一种是明后期嘉靖、隆庆、万历至天启早期生产的青花加彩,属青花和釉上彩结合的复合彩;另一种是明后期至康熙民窑中更为盛行的单一的釉上五彩。因此在命名上,应为青花五彩和釉上五彩。

明代后期的青花五彩或五彩习惯上专指明后期风格的青花加彩。和明初青花五彩不同的是,明后期青花五彩的青花已退化为配合绘画的一种釉彩,而失去了构图的主导功能。

三彩瓷器——极具特色的瓷器品种


三彩陶器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在唐朝时期迎来了属于它的兴盛时期,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等多种类型,还有釉下三彩组成的,由青花、釉里红额豆青釉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的,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的品种。三彩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唐三彩、宋三彩以及辽三彩、清三彩等类型,种类较为的丰富且风格差异较大,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继唐代之后,宋朝时期生产的三彩瓷器数量较多,大部分都是以生活用具为主,有洗、盆、盘以及佛塔,还有一些玩具,样式较多。但是宋三彩最为突出的就是胎质较为的疏松、杂质较多,有些瓷器较为的细密坚硬,胎色白中泛灰或呈现为浅红色,表面上还有一层化妆的土。色彩上主要是以绿、褐、黄三色为主,还有艳红、乌黑等,色彩虽不如唐三彩时期的灿烂但是瓷器却呈现出了浑厚、凝重、大气之感,具有着强烈的特色。

宋三彩中最为常见的器型就是枕头,有陶制以及瓷制两种,造型上有腰圆、长方形以及如意头形等多种类型,主要用途是寝具,同时也有着辟邪、随葬等用途,画面上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及釉面的莹润感较强。

辽三彩瓷器的发展受到唐三彩的影响较大,具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胎质较为的细软且呈现为淡红色,少数的胎质呈现为淡黄色,胎质工艺较为的粗糙。辽三彩有单彩、双彩以及多彩的器物,釉色上主要是以黄、绿、白为主,没有黄色的出现,但是由于白釉和绿釉的结合会微微的闪现出黄色,施釉较薄,釉层上的色彩容易脱落且底足没有进行施釉,只有少数烧制工艺精湛的才会在其底足上施加上釉色,且釉色较为的浓重,色泽较为的鲜艳。

在烧制的类型上较为的丰富,虽然大部分仍是日常的生活用具,但是有了各种各样的花纹出现,有穿带壶、兔形壶、鸡冠壶、印花暖盘等多种器型都充斥了浓浓的契丹民族的风格,装饰方式也较为的丰富有划花、印花和贴花等,纹饰上大部分是以牡丹花为主。

而清三彩则是以黄、绿、紫三色为主,因为这三色色调较为的淡雅素净,所以有浓浓的高贵淡雅之感,色彩进行交织犹如自然天成般,受到了世人的喜爱,但是由于烧制工艺以及发展的重点缺失,导致其流传至今的清三彩精品瓷器较为的少,市面上也很少出现,但是收藏价值以及价格都是非常高昂的,足以可见它的独特。

青花加彩的装饰方法有哪些?


青花加彩的装饰方法有哪些?

青花加彩的装饰分为釉下青花和釉上彩。如何拼逗组合成画面纹饰和如何配合画成纹饰两个问题,前者是两者的拼逗形式,后者是两者的拼逗笔法。

明宣德青花红彩海兽纹高足碗

青花加彩装饰的拼逗形式

按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的拼逗范围,有三种形式:

(1)瓷器上同一画面不同纹饰由釉下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明初时,青花加彩处于初创阶段,青花和釉上彩分别画不同的独立纹饰,共同组成画面。如青花红彩海兽纹中海兽用青花绘制,海水用红彩绘制。有些则相反,海兽用红彩,海水用青花。嘉靖、万历五彩也见这种情况,有些辅助纹如莲瓣纹、蕉叶纹、卷草纹用单青花,其他纹饰则由青花和釉上彩组合而成。

(2)陶瓷上以同一纹饰不同部位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宣德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上,雌鸳鸯的头部和翅膀用青花画成,其余用釉上褐彩画成。这种方法较多地出现于嘉靖、万历五彩上。如万历五彩花篮纹上,花篮用青花画,各种花则由釉上彩和青花分别画成,也有些花篮由釉上彩画,花朵由釉上彩和青花分别画。

(3)同一笔画的不同部分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画成。

习惯上将这种方法称为斗彩,即每一笔画由青花和釉上彩拼逗完成。宣德的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上,雄鸳鸯的背部羽毛先青花双钩,再填釉上彩,是斗彩方法的初创。成化时,青花双钩和釉上彩填色已成为基本方法。除双钩填色外,点彩、覆彩、染彩等技法都属于这一范畴,即同一笔画由青花和釉上彩共同完成。这三种形成是逐步递进的,反映了青花加彩工艺的深入。

青花加彩装饰的拼逗笔法

青花加彩是以双钩填色为工艺前提的,又涉及釉上和釉下两步流程,将其分解组合就可能出现四种具体笔法,即:青花双钩,青花填色,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釉上彩双钩,青花填色。

第四种方法必须先将青花填色烧后再釉上彩双钩,操作上有不方便性、因此我们见到的是前三种笔法。

(1)青花双钩,青花填色。

这是用单一青花完成某一纹饰或纹饰某一局部的方法,采用青花双钩轮廓后用青花填色的笔法。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万历青花五彩百鹿纹大罐,鹿纹有些用青花绘画,有些用釉上彩绘画,都是各自单独勾勒填色,并不互相配合。成化斗彩中的某些局部纹饰也是全部用青花双钩并青花填色。

有些用青花绘画的局部纹样并不是双钩填色,而是单笔勾勒,如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水波纹,其性质也属局部纹饰由青花单独表现。

(2)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

单一的釉上彩双钩,釉上彩填色是釉上五彩,与青花配合,就成为青花加彩。

釉上彩双钩并釉上彩填色是北方磁州窑宋元红绿彩的传统方法,宣德的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莲花即采用这种笔法。嘉靖、万历五彩上则普遍使用。

从使用的釉彩看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色的,用较深的勾勒轮廓,用较浅的填色;另一种是异色的,用一种釉彩勾勒轮廓,用数种釉影填色。嘉靖、万历青花五彩大多采用后一种方法,在绘画时较为便捷。

釉上彩绘画的轮廓线有一种变通办法,即先在胎体上刻划轮廓暗纹,上白釉烧制,烧成后在暗纹上填釉上彩再次烧制而成。有时候在轮廓线上再用釉上彩勾勒一次。这种刻划暗纹后填彩的方法从弘治开始(1488-1505年)已经在釉上彩中运用。

青花加彩中,单一使用釉上彩的纹饰除了双钩填色外,另有一种盖彩的绘画方法,即以一种釉上彩填地,再加绘其他彩料,又分三种基本形式:

彩上染彩--某一纹饰或局部以一种釉彩铺地,以另一种釉彩渲染。如用黄彩垫底,上用红彩渲染,称"黄上红",从成化开始出现,嘉靖、万历时较流行。

彩上点彩--某一纹饰或局部以较浅釉彩铺地,以较深的同色釉彩点皴,如宣德青花五彩鸳鸯盘上的芦花就是采用这种方法,

彩上勾线--以一种釉彩铺地,另一种较深釉彩勾勒细部。这种方法在嘉靖、万历青花加彩上采用较多。

(3)青花双钩,釉上彩填色。

狭义的斗彩是指这种青花双钩轮廓、釉上彩填色的方法。根据新的考古资料,青花和釉上彩配合绘画的方法有:

填彩--青花双钩轮廓线后以釉上彩填色。

覆彩--在绘成的青花纹饰(青花双钩填色或青花单笔勾勒)上覆盖釉上彩。

勾彩--在青花轮廓线上再用浑色釉上彩勾勒,中再填浅色釉上彩。

染彩--在青花轮廓线外侧渲染釉上彩。

点彩--在青花纹饰上加绘釉上彩彩点。

以上这些技法往往是结合使用的,以一种为主,其他任选一二种为辅。

釉上彩瓷器的主要品种有哪些


在陶瓷釉色上添加彩色,通过各种彩料在已经烧好的瓷器上绘制纹饰、图案,二次入窑烧制的瓷器,就是我们常说的釉上彩瓷器。釉上彩瓷器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种类的釉上彩瓷器价格也是不一样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釉上彩瓷器的主要品种,感兴趣的朋友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釉上彩瓷器的主要品种有哪些

在中国古代陶瓷釉彩发展过程中,最开始是无釉彩,后来是有釉彩,再后来从单色釉彩发展到多色釉彩,釉下彩到釉上彩,最终形成釉上釉下结合的混合彩:五彩和斗彩。彩瓷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做法是现在胎坯上画好图案,然后进行烧制,这种叫做釉下彩,烧制完成之后,再进行绘画,然后烧制,这样叫做釉上彩,元代青花瓷属于釉下彩的一种,而明代烧制的斗彩属于釉上彩。

明成化年间创烧的斗彩是现代人追捧的藏品之一,在嘉靖、万历年间,烧制瓷器并不需要先用青花勾边,而是直接用彩色描绘,这对工匠的技艺和灵性要求极高,只有工匠大师才能做到。这种烧制方式烧出来的彩瓷都是非常着名的珍品,也是贵人使用的瓷器,普通人很难接触到。

到了清朝时期,釉上彩瓷器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继承明代釉上彩瓷器烧制技艺的基础上又有了创新和发展,让制瓷技术达到了更加辉煌的境界,康熙时期的素三彩、五彩,雍正皇帝在位时的粉彩,乾隆时期的珐琅彩,都是举世闻名的釉上彩瓷器精品,如今的市场拍卖价格更是达到了天价。

不过,在釉上彩瓷器品种分类中,明代烧制的由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方式烧制的彩瓷也被称为是斗彩,而清代的珐琅彩则被称为是料彩,在收藏这类瓷器时,要注意其名称的转换。

釉上彩瓷器到底值多少钱

小编整理了近年来的拍卖记录,对其有了大致的了解。2014年,在北京匡时春拍中,一件程门浅绛彩四季山水挂屏,以218.5万元价格成交;2017年,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一年清雍正时期的粉彩三多盃以1929000英镑价格成交;同年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件清朝乾隆时期的洋彩月白地锦上添花开光篮花图茶盌以850万港元的价格成交。

虽然相隔仅仅几年时间,但是釉上彩瓷的价格变动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明清时期的釉上彩瓷深受现代藏家的喜爱,争相收藏者众多,拍卖次数更是屡次增加,因此,这几年的价格也是不断翻新。

釉上彩瓷器价格参考:

1:清乾隆斗彩加粉彩三多双蝠耳抱月瓶,尺寸:高30厘米,估价:RMB 7,000,000 ~ 9,000,000,成交价: RMB10,120,000 ,成交时间:2018.12.12,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8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瓶撇口,束颈,肩处饰对称双凤形耳,扁圆腹,椭圆形圈足。本品完美揉合釉下、釉上彩,营造和谐悦目的画面。口沿下侧绘斗彩如意纹一周,颈部绘蝠纹,腹部描绘寿桃、佛手、石榴之组成三多图样,整瓷处枝叶、花卉以斗彩描绘外,果实另取各色粉彩填涂,颇为繁复。瓷匠先于素胎上勾画间断釉下青花图案,再经上釉、窑烧,最后施釉上彩完成整个构图。如此繁复制作,除明代五彩瓷外,近乎见所未见。底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2:清康熙素三彩雉鸡花卉纹罐,尺寸:高21.5厘米,估价:HKD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HKD 2,420,000 ,成交时间:2011.06.0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1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楷书款。

罐直口,短颈,丰肩,敛腹,圈足。通体三彩纹饰。颈饰云海螭龙纹;肩四个开光内饰杂宝,以朵花相间;腹部绘洞石上立一对雉鸡,点缀以牡丹、玉兰、海棠、修竹,足墙绘回纹。底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3:清康熙五彩鹤鹿同春描金祝寿纹大花盆(一对),尺寸:直径60.5厘米,估价:RMB 7,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RMB 8,050,000,成交时间:2016.05.15,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2016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横款,康熙本朝。

此件五彩花盆通体呈圆形,折沿外翻,板沿宽厚边缘起阳线,造型委婉有刚性,做工精致富有力度。盆身外壁以五彩为饰,为红、黄、黑、深绿、浅绿、碧绿、翠蓝、茄紫八色,为鹤鹿同春图等,以黑彩勾勒轮廓,线条挺立,乱石崚嶒以各式绿彩设色,色阶丰富,立体感强,其绿彩鲜澈透明,在洁白的釉面映衬下葱翠欲滴,而矾红纹饰则于浓妍华丽中显端庄稳重之质,细观之,其矾红颗粒饱满且富质感,是为康熙朝矾红所特有。所谓“五彩华贵,青花幽靓。”康熙五彩冠绝一时,为世人所重,画法独特,风格一绝,均令后世难以企及,诚如《匋雅·卷上》所评“康熙彩之颜料,因非后世所常有。论其画手高妙,不但官窑器皿,髣髴王恽,即平常客货,亦莫不出神入化,波澜老成。”如斯情态,由此瓶即可窥见一二。

4:清康熙五彩加粉彩五伦图棒槌瓶,尺寸:74.7厘米,估价:HKD 4,000,000 ~ 6,000,000,成交价: HKD 4,900,000,成交时间:2017.04.05,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本品工艺始于清初,尺寸硕大,纹饰富丽,彰显十八世纪早期制瓷工艺之卓绝,对新进釉色之探索推陈出新,在五彩基础上添饰粉红,属当时创烧雏例。

此瓶见粉红彩、釉上蓝彩及绿彩晕染,乃属康熙晚期制作,时五彩渐为粉彩所替,其遂得名五彩加粉彩。关于清代引入粉红彩之来源及深远影响,以及不透明白、黄色彩之发展,历来学者讨论颇多。诸上种种,使得景德镇所制瓷器面貌发生显著改变。学者 Nigel Wood 对此类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认为此类不透明白、黄彩或源于珐琅器,而粉红彩则可能从欧洲经天主教传教士进入中国。

5:清康熙五彩芙蓉花花神杯,尺寸:直径65厘米,估价:HKD 500,000 ~ 700,000,成交价: HKD 4,280,000 ,成交时间:2015.10.07,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5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康熙年制》款「赏」字。

诗文: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

6:清雍正粉彩「蟠桃献寿」图圆盖盒,尺寸:19.2厘米,估价:HKD 35,000,000 ~ 45,000,000,成交价: HKD43,800,000 ,成交时间:2013.04.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3年春季拍卖会。

7:清乾隆粉彩婴戏图罐,尺寸:高15.3厘米,估价:HKD 6,000,000 ~ 8,000,000,成交价: HKD14,460,000 ,成交时间:2017.05.31,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7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六字篆书款。

罐撇口,短颈,溜肩,圆腹,圈足。罐身外壁以釉下青花加粉彩描绘庭院婴戏图,一红衣童子头束发冠,一手持鞭,身跨竹马;一旁童子或举旗挥舞,或敲锣打鼓,形象生动活泼,场面喜气洋溢。寓意吉祥,蕴含皇室厚盼多子多福的愿景。罐小巧精致,釉彩圆润饱满,十分讨喜。

8:清雍正珐琅彩胭脂红地梅竹纹酒圆,尺寸:直径6.3厘米,估价:HKD 40,000,000 ~ 50,000,000,成交价: HKD40,860,000 ,成交时间:2016.11.30,拍卖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蓝料四字宋体字款。 著录:著录

敞口,深腹,圈足内收。外壁施珐琅彩料,胭脂红为地,近圈足处画梅枝一株,随杯形而生,上绘两只小蜜蜂嗡嗡飞舞,枝头梅花或含苞待放,或绽瓣盛开,枝底生矮竹几丛。内壁平素无纹,底书蓝料「雍正年制」宋体字款。

青花斗彩与加彩的区别


2012年4月4号,清雍正时期的斗彩松鼠葡萄纹葫芦瓶在香港拍卖会上最终以1522万港币成交,创下近几年来斗彩瓷器拍卖价格的新历史。相比于价格高昂的斗彩瓷器,反观同源而生的青花加彩瓷器却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普遍价格竟不及青花加彩的十分之一。面对此等现象人们不禁发问?青花斗彩与加彩同创烧于明成化年间,且外观并无较大差别,可为何如今市场价格却有天壤之别?其实,虽二者外观看起并无异同,但实则却相去甚远,至于各种缘由,接下来将为各位藏友娓娓道来。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青花斗彩与加彩在价格上不可相提并论以外,其制作工艺的难度也不尽相同。虽二者的烧制工艺均为釉上彩青花与釉下彩相结合而来,但斗彩瓷器在烧制时对温度,手法的要求更高,步骤亦更加繁琐。特别是随着中国瓷器烧制技艺的日渐完善,斗彩作为瓷器的一种装饰手段要求也更加严苛。因斗彩制作工艺难度之大,现存于世的斗彩真品较为稀少,万事万物皆讲究物以稀为贵,于是斗彩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相对于青花斗彩,青花加彩的绘制步骤以及烧制要求便相对宽松,往往瓷器质地的选用也较为粗糙。

众所周知青花斗彩与加彩均为使用青花在瓷器胎胚上绘制图案,随后使用青花加以渲染上色的瓷器。就外观上二者看起来都清新典雅,既具有江南风味的柔和之美又不失皇家风范的雍容华贵,但如若寻根溯源细细深究便会发现青花斗彩与加彩在绘制方法上面却有较大区别。青花斗彩绘制图案时会依据瓷器布局,色彩搭配而又所不同,因此青花斗彩对于绘制手法要求较高,因此烧制而成的青花斗彩色彩艳丽,质地上乘,图案搭配恰到好处。相比较而言青花加彩对于图案绘制的要求不算严苛,它们没有使用青花在瓷器胎胚上事先勾勒出大体形状这一步骤,而是直接使用青花加以渲染上色,这使得青花加彩烧制而成的瓷器少了一份精致之美。

分析至此,不知各位藏友对于青花斗彩与加彩的区别是否已经了然于胸。其实二者外观差异不大,如若想甚至各种差异,还需用心细细甄别才是。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青花加彩瓷的品种分类》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青花加彩瓷的品种分类》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砖的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