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导航 >

陶瓷知识:原始青瓷的分布

陶瓷知识:原始青瓷的分布

陶瓷知识 陶瓷行业 瓷砖知识

2021-07-24

陶瓷知识。

青瓷历史发展久远。原始青瓷从商代中期出现以后,很快发展起来。商代后期,河南安阳殷墟、辉县琉璃阁,河北蒿城台西村,山东济南大辛庄、益都、江西清江吴城等地的遗址和墓葬中,均有原始青瓷的碎片出土。如安阳殷墟发现的原始青瓷双耳罐、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二号奴隶殉葬墓出土的矮圈足原始青瓷豆等。

西周时原始青瓷的分布地区更为广泛,河南的洛阳庞家沟、浚县辛村、信阳孙砦、潢川李老店,陕西的西安张家坡、长安普渡村,江苏丹徒烟墩山和安徽屯溪等地的西周遗址和墓葬中均有出土。近年在浙江江山、武义县也有发现。

河南洛阳庞家沟出土的原始青瓷不但数量多,瓷器器型也丰富,胎色灰白,施灰绿色釉者居多,有的釉层薄而不匀,装饰有方格纹与云雷纹。陕西西安张家坡发现的原始青瓷多为残片,胎色青灰,器表面施有青色或黄绿色釉。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的原始青瓷胎色一般呈青灰色或灰白色,釉色青灰、青绿或浅黄。安徽屯溪出土的以豆为多,豆盘较深,圈足较矮。胎色呈白色的容易脱落,呈灰白色胎质较细的不易脱落。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陶瓷知识:原始瓷器的出现


我国的原始瓷最早发现于192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遗址的发掘中,出土了少量原始青瓷,当时被称为釉陶,其时代为商代晚期。

1980年,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晚期文化层中发现了原始瓷残片,经C14测定为公元前2000年左右,其时代为夏代晚期。

根据以上出土资料以及近年来对原始青瓷窑址的发掘,可以确定原始青瓷大约出现于夏末商初,至西周晚期已经相当发达。在经历了春秋中晚期的低谷后,战国时期再度辉煌。

原始青瓷的主要产地集中在浙江、江西和福建。2002年,江西省鹰潭市附近发现了一处规模宏大的商代古窑址群角山窑址群。这是一处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大型窑场,在遗址中同时发现了马蹄形窑和龙窑,这一重要发现对深入研究我国早期原始瓷器的生产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近年来,浙江在以德清为中心的东苕溪流域和以萧山为中心的浦阳江流域,也发现了规模很大的商周至战国时期的瓷窑遗址。南方出土原始青瓷的地区非常广泛,除浙江、江西、福建外,还有江苏、广东、湖北、湖南和上海。相比之下,北方出土原始瓷的数量远少于南方,主要见于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北京、河北也有少量出土。

什么是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与缥瓷


 龙泉青瓷|官窑冰裂纹茶壶

本文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什么是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与缥瓷。

一、原始瓷器

原始瓷器是一种胎色灰白、胎质坚硬、器表施薄层釉的、处于低级阶段的青釉器,与陶器相比有着本质的差别,具有其所没有的优越性。它虽属于瓷器范畴,但又于瓷器所必备的物理化学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是由陶器到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故被称为“原始瓷器”。

二、原始青瓷

大约在商代中期(约前16世纪),我国制陶工艺出现了质的飞跃,由高岭土制胎,表面施石灰釉,产生了我国最早的青釉瓷器,即“原始青釉瓷器”,堪称颜色釉的鼻祖。商代至战国是陶器过渡到瓷器的渐进阶段,也是原始青瓷的产生与发展阶段。因工艺不稳定,铁含量和烧成气氛不能控制自如,釉色也掌握不好,所以具有一定的原始性。

三、青瓷

青瓷釉面基本呈青绿色,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瓷器品种之一,于东汉时期进入早期发展阶段。青瓷是在坯体上施含有铁成份的釉,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由于铁的呈色作用,可呈现青色。如还原气氛掌握不好,则呈偏黄褐色泽。

四、缥瓷

缥瓷是一种晋代出现的早期青瓷。缥是一种青白色,缥瓷就是一种色调基本青白,但也常闪灰黄的瓷器。晋代由于坯釉配合及烧成工艺尚未熟练掌握,以及器物施釉很薄,烧出来的好成品也不过是二种青白色。其中纯正青白而不泛灰黄的产品也不多见,所以大家把近似这种釉色的称为缥瓷,意即釉色不纯、不稳。

陶瓷知识:北方青瓷的出现


我国烧造瓷器的历史南方早于北方,早在东汉时期,浙江上虞、宁波、慈溪等地就已经能够烧造成熟的青瓷和黑瓷。六朝时期,南方制瓷业迅速发展,除了浙江境内的越窑、欧窑、婺州窑等著名窑场外,江苏、江西、福建、湖南等地也相继出现了烧造青瓷的窑场。而同一时期北方制瓷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产品仍延续汉代以来传统的陶器和釉陶。

从墓葬出土资料看,北魏墓中出土的随葬品基本上都是陶器,从东魏起瓷器才逐渐增多,但仍以陶器和釉陶为主。

由于这一时期釉陶多数是采用高铝质粘土为原料,胎体烧造温度明显高于用陶土作胎的传统釉陶,经测试,有些胎体的烧造温度已经接近1200℃。这类铅釉产品的胎体瓷化程度相当高,与同时期施石灰釉的瓷器非常接近,就性质而言,应当属于由釉陶向瓷器过渡的中间产品,也可以称之为铅釉瓷。

北方的制瓷业与南方相比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有成熟的釉陶烧造技术,在借鉴南方烧造青瓷的经验后很快发展起来,从北魏后期到北齐短短几十年间,河北青瓷已经逐渐成熟,到隋代基本替代了传统的铅釉产品。

北朝时期的古瓷窑遗址发现不多,有河南巩县白河窑,河南安阳相州窑,河北磁县贾壁窑、河北峰峰临水窑,河北邢台西坚固窑,河北内丘西关窑,河北临漳曹村窑,山东淄博寨里窑等。从地理位臵看,当时北方的中心窑区应该在豫北冀南一带。

原始青瓷有什么特点?


原始青瓷有什么特点?

瓷器的兴起和繁荣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原始青瓷是在生产印纹硬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属于瓷器初创阶段的产品。它以瓷石为原料制胎,通过盘条、慢轮拉坯等方法成型,经过1100℃左右的高温烧成。与东汉时期出现的成熟青瓷制品相比,原始青瓷的烧成温度偏低,胎体的烧结尚不够致密,吸水率和显气孔率都比较高,施釉较薄且易脱落,制作工艺显得比较原始。最早的原始青瓷大约在商代开始出现,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至东汉时期。考古资料表明,原始青瓷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其中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出土较多,而考古发现最早生产原始青瓷和生产窑址最为集中的则是浙江地区。

商代

原始青瓷使用瓷石为原料,使用盘条、慢轮、手工捏塑等成型工艺,在器物内部形成较比粗糙的轮制修坯痕迹,胎色呈青灰和黑灰等色,施釉较薄,装饰以素面为主,间有少量菱形的云雷纹、斜角相交的席纹、方格纹、拍印纹等明显保留了从印纹硬陶脱胎出来的痕迹。

西周时期

原始青瓷的数量增加,显示了其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胎釉特征变化明显,釉面玻化程度显现,但釉层还比较薄。除了豆、盂、钵、罐、瓮等常见造型之外,开始出现尊、簋等仿青铜礼器的造型。纹饰上打破了较早以前的素面,开始出现简单的刻划和贴塑等纹饰。这一时期器物的主要装饰特征是普遍装饰有几道粗疏的弦纹,之间有篦划纹,有的贴几个小泥饼,此外还见有折线纹、席纹、方格纹和拍印纹等。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这个时期,原始青瓷的数量急剧增加,在保留以前纹饰的前提下出现了大量的S形贴塑纹,代替了小泥饼的纹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他还有篦点纹底内有粗松盘旋的痕迹,大件器物的外底刻划有符号。施釉多不到底,釉面薄厚不均,有釉面凝结的现象。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

此时的加工水平提高,生产开始使用快轮成型,胎体薄厚均匀,器物内部可以看到细密的螺旋纹,即快轮拉坯成型的痕迹。仿青铜礼乐器制品的数量增多。盅、碗杯、盂、盏、盘等以素面为主。大型礼器、乐器出现了C形纹、蟠螭纹、夔纹、饕餮纹,铺首啣环等为东汉以及两晋时期的这种装饰开创了先河。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原始青瓷,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器物釉面多为褐绿色、酱紫色。制品造型以盘、碗、壶、罐、鼎、瓿、盒等为主,同时还生产谷仓、猪舍、羊舍和牛、马、犬等瓷塑明器。器物肩部除流行装饰双耳外,还常装饰有弦纹、水波纹、凤鸟纹、动物纹等。西汉中期有半环形耳、S形堆纹、水波纹、狩猎图、云气纹、神兽飞鸟,线条娴熟流畅,自然生动。

原始青瓷的特点是什么?


原始青瓷的特点是什么?瓷器的兴起和繁荣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原始青瓷是在生产印纹硬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属于瓷器初创阶段的产品。它以瓷石为原料制胎,通过盘条、慢轮拉坯等方法成型,经过1100℃左右的高温烧成。与东汉时期出现的成熟青瓷制品相比,原始青瓷的烧成温度偏低,胎体的烧结尚不够致密,吸水率和显气孔率都比较高,施釉较薄且易脱落,制作工艺显得比较原始。最早的原始青瓷大约在商代开始出现,主要流行于西周晚期至东汉时期。考古资料表明,原始青瓷在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的广大地区都有发现,其中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出土较多,而考古发现最早生产原始青瓷和生产窑址最为集中的则是浙江地区。

商代

原始青瓷使用瓷石为原料,使用盘条、慢轮、手工捏塑等成型工艺,在器物内部形成较比粗糙的轮制修坯痕迹,胎色呈青灰和黑灰等色,施釉较薄,装饰以素面为主,间有少量菱形的云雷纹、斜角相交的席纹、方格纹、拍印纹等明显保留了从印纹硬陶脱胎出来的痕迹。

西周时期

原始青瓷的数量增加,显示了其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胎釉特征变化明显,釉面玻化程度显现,但釉层还比较薄。除了豆、盂、钵、罐、瓮等常见造型之外,开始出现尊、簋等仿青铜礼器的造型。纹饰上打破了较早以前的素面,开始出现简单的刻划和贴塑等纹饰。这一时期器物的主要装饰特征是普遍装饰有几道粗疏的弦纹,之间有篦划纹,有的贴几个小泥饼,此外还见有折线纹、席纹、方格纹和拍印纹等。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这个时期,原始青瓷的数量急剧增加,在保留以前纹饰的前提下出现了大量的S形贴塑纹,代替了小泥饼的纹样,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他还有篦点纹底内有粗松盘旋的痕迹,大件器物的外底刻划有符号。施釉多不到底,釉面薄厚不均,有釉面凝结的现象。

春秋中晚期至战国

此时的加工水平提高,生产开始使用快轮成型,胎体薄厚均匀,器物内部可以看到细密的螺旋纹,即快轮拉坯成型的痕迹。仿青铜礼乐器制品的数量增多。盅、碗杯、盂、盏、盘等以素面为主。大型礼器、乐器出现了C形纹、蟠螭纹、夔纹、饕餮纹,铺首啣环等为东汉以及两晋时期的这种装饰开创了先河。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的原始青瓷,主要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苏、安徽等地。器物釉面多为褐绿色、酱紫色。制品造型以盘、碗、壶、罐、鼎、瓿、盒等为主,同时还生产谷仓、猪舍、羊舍和牛、马、犬等瓷塑明器。器物肩部除流行装饰双耳外,还常装饰有弦纹、水波纹、凤鸟纹、动物纹等。西汉中期有半环形耳、S形堆纹、水波纹、狩猎图、云气纹、神兽飞鸟,线条娴熟流畅,自然生动。

西周瓷器原始青瓷的纹饰有哪些


原始青瓷的纹饰都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图案或者单一的纹饰,虽然简单却是那个时代的审美观点,简单而古朴。现代人的审美高了但是也杂了,没有古人的纯净世界的审美观点了,通过瓷器的纹饰了解原始青瓷的纹饰有哪些。

拍 印

拍印的方法是在陶坯半干时,用印有纹饰的拍子拍打在坯体表面。这也是几何印纹陶器表施加纹饰常用的方法。南越王墓的时期处于几何印纹陶流行的末期阶段但墓中出土的大部分陶器上仍保留有类似的方格纹、水波纹等纹饰,与原始瓷上纹饰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方格纹 多呈条带状饰于器物的腹部,拍印或刻划而成,一般较见于大型的器物上。如下图青瓷尊,其颈部和腹部饰有斜方格纹。

方格纹尊

勾连“S”形纹 西周晚期,仿青铜的原始瓷器物出现了勾连“S”形纹、变体的云雷纹、对称弧线纹、重圆圈纹等纹饰,装饰方法一般是用印模连续拍印,多饰于卣等器物外腹部,其形式变化多端,打破了简单的拍印及刻画图案,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下图青瓷卣的腹部为重圆圈纹。

圆圈纹

堆 贴

除了拍印几何形纹饰以外,原始瓷还采用堆塑、贴塑等多种技法。方法是把预先捏好的部件堆贴在大件器物上。

“S”形堆贴 西周中晚期,原始瓷开始大量使用S形堆纹装饰,贴饰于尊、簋、碗的翻折沿以及盂、钵等肩部位置。下图青瓷盂上装饰有S形堆贴。

青瓷盂上的S堆贴

鸟形堆贴 凤鸟是传说中的瑞鸟,尚鸟是西周时期吴越地区的特色文化之一,这是该地区稻作农业文明长期发展和积累的结果。民间有“百鸟佃于泽”、“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以及鸡卜、崇鬼、敬神的记载,这些都是尚鸟习俗的遗风。尚鸟习俗同样也体现在原始瓷器物装饰上,鸟形堆塑是很常见的装饰方式。小鸟一般以圆雕捏制而成,首、身、翼的线条简单流畅,给人一种质朴感觉。

刻 划

刻划装饰方法是在半干或干燥的坯体表面上用石块、陶块的尖部或削尖的竹木以及梳篦直接在坯体上进行刻划。如弦纹、方格纹、水波纹、篦划纹等。

弦纹 弦纹是最常见的刻划纹之一,西周开始大量出现,普遍见于豆、盂、尊等器物的外表。它是在坯胎上轮旋刻划而成的,主要是修饰在口沿、肩颈、腹部等位置。如下图青瓷尊,其口沿下方及腹部饰有多圈粗弦纹,粗弦纹呈宽带状,中间呈凹槽状,其简单流畅的弧线给人一种淡然之美。

水波纹

水波纹在原始瓷器物上也十分盛行,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在吴越一带盛行。如下图青瓷鼎的肩部刻划有较细的水波纹。凭借对水的观察,工匠们在刻划水波纹时,随性而至,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

从西周开始,原始瓷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器物。胎色变浅白,胎质变细腻坚,釉面变得有亮泽,各种性状基本稳定下来。同时,这一时期原始瓷的装饰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常见的纹饰有弦纹、方格纹、S纹、篦划纹、叶麦纹、水波纹等。这些纹饰古朴简美,体现了先民质朴的性格,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

青瓷鼎上的水波纹

如何辨别原始青瓷和印纹陶?


如何辨别原始青瓷和印纹陶?商周时期,是陶器向瓷器过渡的时期,这期间由于加工过程还不很精细,胎、釉和配料不很准确,控制火候还不够成熟,这时期生产出的瓷器质量较差,因此称“原始瓷器”或“原始青瓷”,甚至称之为“釉陶”。而在生产中,原始青瓷和一些有纹的陶器(称为印纹陶)甚至在一个窑里烧制,瓷、陶混为一炉,难以区别。

为此有专家称,印纹陶的烧成温度在1150℃至1200℃,因含铁量较高,胎色稍深,一般为深褐色、黄褐色、紫褐色等,没有施釉;有的因烧成温度较高致使陶胎的表面被烧结,有和釉相似的光泽,但质地粗糙。在古窑遗址中,考古人员经常发现原始青瓷和印纹陶同窑。有的印纹陶烧得恰到好处,而原始青瓷却因火候不够显得有些夹生;有的原始青瓷烧得很好,印纹陶却被火烧塌了。这说明原始青瓷和印纹陶除了所用原料不同外,烧成温度也有区别。

另外,原始青瓷与印纹陶在器种、用途方面也有着明确的分工:印纹陶胎骨坚硬厚重,表面粗糙无釉,适宜放食物;原始青瓷胎质细腻,器形规整,表面有光滑透明的釉层,利于口唇接触或便于洗涤,所以多被制成了饮食器具。

以上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如何辨别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的相关知识,更多收藏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战国原始青瓷龙柄提梁壶


笔者由于爱好原始陶瓷器的收藏与研究,数十年中看到数不尽的各朝各代形制各异的古陶器和原始青瓷器。但是,当我看到这只战国的原始青瓷龙柄提梁壶(见图,高19厘米,围径63厘米),似乎又一次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令吾意与古会,情思难返……因为战国以后的各种提梁壶我见过不少,但是像这样可称之为提梁壶先祖的美妙无比的器型,真的让笔者又一次油然而生出对先人工匠的敬重之意。

原始青瓷或称“原始瓷器”,也称“釉陶”、“青釉器”等。瓷器原始阶段时的制品,一般认为产生于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制品的胎体含铁量在2%左右,经过人工施釉,在1200℃左右的高温中烧成。器物大多为尊、卣、簋、壶、豆、罐、鼎、杯、盂等盛器,春秋、战国时也有一部分钟、錞等仿青铜礼器。原始青瓷在浙江、江苏、安徽等地都有发现。经化验后证明,这些原始青瓷的瓷胎系用高岭土烧制而成,瓷釉光润,多施在器表及口沿内,器内施釉的少见。其釉为以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的高温釉,釉色以青绿为主,少数呈黄绿色或黄褐色。器物制作基本上采用轮制法,也有手捏和泥条盘筑法成形的。从瓷器的胎质、釉料、烧成温度及物理性能看,已具备瓷器的基本特征,但由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比较低,原料粗糙,杂质多,而且胎料的可塑性较差,胎体颇多裂纹、变形,像图中这只提梁壶这样造型规整的器物并不多见。这只战国原始青瓷提梁壶是当时流行于贵族阶层的一种酒具,虽说装饰略少,但外形上运用了简洁流畅的曲线,圆满古拙的器身上是一条纤细方形青龙为提梁,向人们展示有器型(壶身)、有线条(提梁)、有神光的威严,有艺术的夸张,视觉上整体稳重又不活泼,给人以精神与艺术的双重享受,实为一件值得珍藏与欣赏的古代艺术品。

从一只只原始青瓷器那庄严稳重的造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青铜器强劲有力的阳刚之美,又不乏泥土细腻温和的柔美之秀。虽说几乎没有什么纹饰装扮和繁琐的工艺,但是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稳重得体和高贵大方的气质,那疏朗自然的片片积釉,那意趣横生的斑斑点点,那纵横驰骋的釉色流淌,是否像中国画中大写意酣畅淋漓的泼洒?

这只原始青瓷龙柄提梁壶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和“自然天成”的朴素艺术特征,它的美是内在的,现代的仿品无一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无论作仿者的技艺如何高超、悟性何等突出,也无法真实并准确地再现那个时期文化艺术的思想精髓和自然纯朴的个性。它鲜明的特征证明,它只能属于那个时代。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知识:原始青瓷的分布》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知识:原始青瓷的分布》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