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导航 >

陶瓷知识:古瓷上的釉

陶瓷知识:古瓷上的釉

陶瓷知识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 古代陶瓷器上的的鱼纹

2021-08-03

陶瓷知识。

霁红——亦称祭红或宝石红,属铜红釉系列。其釉层以石灰釉和氧化铜为呈色剂,在近1300℃高温中还原烧制而成。

最早的红釉可追溯到宋元时期的钧红窑变,到明永宣年代才较完全成熟,到了清代雍乾时更为盛行。霁红瓷器主要用作祭祀天神。特点:釉色深沉凝厚,釉面均匀失透,常见类桔皮孔状。永乐霁红器往往带暗刻龙纹,釉层透滢;宣德霁红器深浓丽艳,釉面多见细小桔皮孔状。凡红釉色暗欠润,应视为明末清初之祭器;凡釉面呈明显开裂纹线,应视为民国以后的仿品。

祭蓝——也可叫作霁蓝或宝石蓝,以氧化钴为呈色剂,有高温与低温之分。最早烧造蓝釉应在元代后期,今天能见到的祭蓝大多是宣德年以后的器件。祭蓝器当时主要用来祭先供祖。特点:色泽均匀而深沉,釉面稳定而不裂。宣德祭蓝常带有暗花,且釉面厚实(底也厚);成化蓝釉泛紫光,正德以后蓝釉显灰气;清代祭蓝相比明代祭蓝釉薄胎也薄。(半言)

taoci52.com扩展阅读

古瓷鉴定知识


各时代的一些独特的而又称著的器形,应一一牢记其特征,因为它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如明代永乐的压手杯,成化的鸡缸杯,清代康熙的凤尾尊、乾隆的百鹿尊、转心瓶等。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赝品便可一眼识破。

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由于装饰是随着造型、工艺、材料、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重要。以景德镇的釉上五彩瓷来说,它出现了元代中后期,当时仅有红、黄、绿三色,画法和元青花一样,以勾、搨、点画成,笔致粗犷豪放,生动自然。明初除继承元代画风外,洪武时出现了双面矾红彩。永乐、宣德时有青花斗矾红彩,纹样气魄雄伟,彩色凝重艳丽。成化风蜚的斗彩,笔致工整,纹样生动,彩色丰富而深古。成化斗彩的施彩方法也多样,有点彩、覆彩、染彩、加彩、填彩等,但均为平涂,"花无阴面,叶无反侧",有轻盈优美之貌。嘉靖、万历的五彩主要是用釉上色料绘纹样。用青花绘纹样局部,但所占比例很少。此时还新创翠色,用胶水调黑料勾线,但黑线中部微微带褐色。纹样布局比成化斗彩繁茂,用笔草率中见拙朴。清康熙的五彩,深受明代与清初的版面插图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形象概括。夸张,线条柔中藏刚,色彩明净莹澈,大红大绿、古色古香。康熙五彩中的黑色,漆黑光亮,不再微带褐色了,并开始用油来调黑料和矾红,本金也多在五彩中使用。康熙的五彩深深地影响后世,清嘉、道后多仿,但都不及康熙五彩生动自然,古拙优美。

胎、釉;由于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对胎、釉的原料选择、配方、精制不尽相同,成型和施釉方法上存在着差异,烧成温度和气氛不完全一致,使产品的胎釉各具特征。如景德镇宋中期的影青瓷,胎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釉面晶莹透明,如水似玉,和同时代的其他窑口的影青瓷质有着明显的差别。又如明代永乐的甜白釉瓷,胎骨微带肉红色。成化时则瓷胎迎光照映显牙白或粉白色。清代康熙的胎骨给人细腻,坚致感。雍正瓷胎迎光照映显微青白色。这些特征都为后世仿品所不可及。鉴定时细察产品胎度的色泽、粗细、松紧、坚脆、厚薄、透光与敲打声等亦很重要。

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也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装烧方法的使用,使产品面貌产生变化。如景德镇五代时采用"多支钉迭烧"的无匣装烧方法,使器物的圈足和器内底留下了约7-18颗支钉痕迹。北宋初以三、四颗支钉垫在器物的底足上,再装入匣钵(一匣装一器)入窑烧成,产品底足留下了三、四颗支钉痕迹。接着扬弃了支钉,采用了小于圈足内径并约高于圈足的垫圈式垫饼装在器物的圈足内底上装入匣钵,使产品圈足内底留有垫圈或垫饼的痕迹。北宋晚期因覆烧出现而产生了芒口瓷等。又如元代至明洪武时,大件瓶罐的器底是另接的,洪武后则不采用,元与明洪武的高足把杯的高足是用泥与上部的杯相接的,洪武后则改用釉接;明代瓶罐成型时所产生的接口多而明显,清代因工艺技术提高,则接口少而不明显。这些因工艺、装烧所致的细小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

款式。景德镇瓷器从明代永乐官窑瓷开始,就正式有帝王年号款,宣德十分普遍,从此款式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赞颂语款,吉言款,题画款,花押款,窗棂款等。由于明清御窑厂有专门的落款陶工,对字体、笔致、排列形式、落款位置以及写款的彩料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所以,鉴定明清御窑产品时,看款式特征是重要一环,民清御窑产品落款则各尽其态,笔致随意,鉴定时要次于御窑瓷款式的作用。

看瓷器的总的时代风格:瓷器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地方风格、个人风格融汇于时代风格之中,但又是时代风格的构成因素。因此把握好我国各时代瓷器的总体艺术风格,对鉴定也是十分有利的。如我国宋代瓷器造型挺秀精巧,纹样精美典雅,具有轻盈、俏丽、沉静雅素的格调,而景德镇宋代的影青产品也融汇于这一时代风格之中,我国元代瓷器胎体厚重,造型雄伟端庄,装饰豪放有力,而景德镇的元青花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时代气氛。

总之,任何时代的真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有许多方面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尽管后仿赝品繁多,或有"乱真水平",但"它毕竟是另一时代的仿古产品,总会留下仿制时代的蛛足马迹,只要我们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所调"乱真"的赝品也不能逃其鉴。

古瓷和新瓷的一般区别

1、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如玉;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作去浮光的处理,主要方法有:(1)用稀酸涂或浸,但釉面苍白,在放大镜下见伤痕。(2)用兽皮打磨,但在放大镜下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状纹。(3)用茶水加少量食碱久煮或烟久薰,但釉色不正。(4)入土久埋。

2、出土的古瓷土锈入釉,伪造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浸洗即去之。

3、瓷器纹饰,真者用笔(刀)流利自然,伪者则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

4、古瓷的金色日久磨损,易变色,或只留下痕迹;新瓷金色鲜艳,光泽耀眼。

5、古瓷中的低温铅釉,釉面可见一层银色,瓜皮绿釉较明显,新瓷则无。

6、釉上彩瓷(五彩、粉彩、古彩)一般达一百年的,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围有"彩虹"般的光晕,有的仅隔60年的釉上彩瓷也会出现此现象,但年岁愈久则愈明显。

7、旧胎后挂彩自光绪以来多见,解放后很少。是否属后挂彩,着重看如下几方面:(1)釉上彩色是否有当时彩色特征;(2)纹样的布局、形象、用笔等是否有当时的风格。后加彩多画得拘谨、呆板、纤细、缺乏当时的风格。(3)纹样是否压着了釉面伤痕,有这种现象的必然是后加彩;(4)后挂彩的彩色一般光泽度强。此外,后加款、换底、换款、换口、补彩、修补器物残缺等现象也在鉴定中常遇见,都必须认真发觉。

古瓷真伪鉴定要诀_陶瓷知识


古陶瓷收藏最大的难点是鉴别真伪,一不小心就打眼上当,轻者伤心伤肝,重则倾家荡产!因此,对于古陶瓷的收藏爱好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乃是鉴真辨伪的问题。以下便是笔者多年来所积累的古陶瓷鉴真辨伪的几点要诀。

青花瓷的真伪鉴定

胎釉鉴定:鉴定古陶瓷的真伪,首先得看胎釉,如果首先看见其釉面有火刺光或带有木然的涩感,则证明此物为仿品伪作;真品温润如玉,既没有火刺光的刺眼,也没有木然的涩感。另外,大多伪品釉面都遍布有细小毛孔缩釉点,并整个釉面宛如人出微汗,若有此现象一般可以断为伪品。

青花纹饰及发色:古陶瓷青花纹饰一般都流畅不做作,不呆板、不生硬,并有层次;伪品则既不流畅还又做作、呆板、层次感不强,因为这是伪作者的刻意模仿的结果。青花纹饰以款识下沉者为真品,反之青花上浮则为伪品。古陶瓷的青花发色有的温和、有的亮丽,而伪品则不是呆木就是刺目。

日本东京松冈美术馆所藏明永乐青花三爪纹天球瓶

底足鉴定(这一点对所有古陶瓷之底足鉴定都为通用):首先底足不干不燥显湿润者为伪品(刚出土者或刚从水中取出者除外);干燥自然老化者为真品(老底者除外),这是因为古陶瓷的底足经自然老化,而逐步消去胎体内的水分而由湿变干。其次,如果在底足上看见火石红被透明釉罩着者,那它肯定是伪品仿作,因为火石窑红是所露之胎,即没有施釉的胎足其内含有矿物质受到窑火燃烧而自然泛露出的,怎么会跑到透明釉下面去了呢?分明是作伪者涂上去然后再用透明釉罩上去所致。

蛤蜊光的鉴定:有的青花瓷与彩瓷一样,同样也有蛤蜊光,尤其是家传用瓷,往往使用后铁质、油质、脏物等渗透入其釉胎之中,使之如一滴柴油掉入水中后迅速扩散所形成的七彩霞光一样而滋生的蛤蜊光,并且还有犹如镀金产出的金色光,其妙无穷,且洗刷不掉,因此凡有这种金色之光、蛤蜊光之器则可定为真品,反之则为伪品。

土锈鉴定:出土的古陶瓷有的久经土浸而产生土锈,这样所产生的土锈一般难以一下洗刷掉(做伪者用万能胶等加土做粘上去的土锈一般也难于洗刷掉,然像这样所做成的土锈一用火烧便即现原形而掉落),反之一经洗刷就掉落者则为伪品。

(这一点适用于所有古陶瓷的土锈鉴定。)

影青瓷的真伪鉴定

胎质鉴定:影青瓷即青白瓷的真伪鉴定,首先得鉴其瓷质,因为湖田窑的器物瓷质极好、质量极高,有的几乎达到了胎薄如纸、白似雪的境界;用手指放在器物之外迎光而视通透见指,宛如极富水头的白玉。而仿品则没有这种感觉,观之察之而是不具水头白玉、不清晰、朦朦胧胧。

釉面鉴定:温润如玉者为真品(湖田窑),亮丽或木然者为伪品,有一点点黑黄斑且深入胎骨者为真品,黑黄斑点在釉皮表上者为伪品;釉面有干燥自然的小碎开片的为真品,有显湿且机械木然的开片为伪品。

刻划花鉴定:影青瓷的刻划花真品飘逸豪放、收放自如,大气磅礴,而伪品则缩手缩脚,木然呆板,极不自然。

底脚露胎器或覆烧的口沿露胎物。因影青瓷大都为出土这物,所以多少都乃有些土锈,如果这些土锈难以洗刷或火烧不下,则为真品,易洗刷或烧之即下乃是伪品。

彩瓷的真伪鉴定

景德镇陶瓷馆藏徐仲南粉彩潇湘烟雨瓷板

纹饰鉴定:彩瓷上纹饰的周围有蛤蜊光,且深入釉胎为真品。反之,清新亮丽又无蛤蜊光者则为伪品,并且纹饰周围带有银色“蛤蜊光”者也为伪品。

浅降彩的真伪鉴定:真品彩感朦胧,苍老自然、伤痕自然者真;观感彩纹亮丽、清晰、伤痕做作、纹饰呆板、木然、做作者是伪品。

胎釉、纹饰,底足鉴定多同青花瓷的胎釉、纹饰、底足鉴定。仅一点不同,乃彩瓷多有没有上彩的釉面及底面(有釉)有大片的洗之不掉,擦之不落的蛤蜊光者为真品。

老胎新彩瓷的鉴定:第一要鉴定纹饰的周围有无真正的油盐光的蛤蜊光,后看其是否稳定,是否擦洗得掉;如有若蛤蜊光不稳定,轻浮、擦之即掉,或是带有银色的蛤蜊光,而断其胎又是老物,那可说明其是老胎新工。第二看色彩纹饰之上有无自然的磨损伤痕;如没有,而彩下却有磨损伤痕,那则证明其是老胎新彩,试问,彩怎么会跑到伤痕上去?另外,纹饰彩上如若有磨损的伤痕那也要看自然不自然,如若彩上的伤痕与彩下釉中伤痕不符,那也是伪品。

题款的鉴定:凭笔者以往经验,大凡题款题字的彩瓷,其款字周围基本都有蛤蜊光,然而现如今在高科技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发生了变化,今天仿做的题字款瓷都已有了“蛤蜊光”,这是因为仿做者在题款题字的料中加放了铅锡粉末等原料(彩料周围则加金粉等原料)。所以,在仿做之后便就有了“蛤蜊光”。而如今晚清大名家和珠山八友大作价格高涨,因此就越发得注意小心。凡在这题款题名的周围出现带银色“蛤蜊光”者,且用高倍放大镜观之,见款字之中也有点点银光者为伪品,或为老胎后加款;题款题字的周围有如一滴柴油掉入水中并随之向外扩散所产生的蛤蜊光,并见擦不掉洗不净者为真品。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款字如见其轻浮,鲜亮醒目,有上飘之感可定为伪品;款字沉稳不轻不浮有深入釉胎之感,见苍老者为真品,这样的款字既使周围没有蛤蜊光也仍可断为真品。

颜色釉瓷的真伪鉴定

清康熙豇豆红釉团螭纹太白尊

红釉瓷鉴定:凡带有开片纹的红釉瓷,不管是霁红还是钧红还是窑变红或是炉钧红等,如若见其釉面上的开片交叉接口处有满是脱落而形成的点点小孔,则可断真品,因为这是年代久远而使开片的交叉之处釉瓷小点脱落而形成的现象,仿做之品是做不出这种自然脱落的脱瓷小孔的。如若要进行伪作,那也可一看便知是人为所做,因为其要做成这种脱瓷小孔便有人工凿迹,断不自然,再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种作伪之瓷。

底部鉴定:窑变红釉瓷的真品底部多涂有酱色釉,尽显沉稳、苍老、干涩者真,而显轻浮加鲜亮或湿、脏、平滑为伪品。祭红釉瓷因底多施釉,所以看底足就得多看圈足的露胎之处,一般圈足露胎处干燥具涩感者真,反之是伪品。

豇豆红瓷鉴定:绿色苔点自然分布且沉稳者真;分布不自然、做作、苔点过绿过大、醒目者是伪品。

蓝釉瓷鉴定:有多橘皮纹棕眼且多聚密集的小气泡,并发色不沉不稳者伪。发色沉稳,尤以明代蓝釉为沉稳,色蓝中带灰黑,极显苍老古旧;清三代的蓝釉除乾隆时有的蓝釉与晚清民国时的蓝釉即洋蓝相同之外,其他也显发色深沉,深蓝加暗色。

黑釉瓷鉴定:宋代建窑、吉州窑、金溪窑都生产黑釉瓷且各有风采。建窑胎多为紫色,坚硬;吉州窑胎多为黄色,粗而松;金溪窑则黑灰有之,土黄也有,黑灰者坚硬,土黄者粗松。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釉没有施到底,不但底足无釉,就是器物下部也大多无釉,所以这样也给我们鉴定其真伪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要点,并从中可以鉴出:真品露胎处干燥,抚之涩手,伪品则显潮润,抚之平滑。没有被土锈吃掉釉的真品尽显莹润玉质,有猪油感,伪品则不是耀眼就是枯涩,真品被土锈吃掉釉的倒显干涩,并土锈深入胎皮的尽显苍老与沧桑;而伪品则是用硫酸、草酸等化工原料处理做旧,其虽然也显得釉面好像被土锈吃得脱皮脱壳的,然而“土锈”无法深入釉骨之中,一洗便掉,这就是真品与伪品的土锈之分。

“逢高”亦可买古瓷 _陶瓷知识


古瓷,历来是收藏领域的一个大项,不仅人气旺,而且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高价频出。因此,有人认为,古瓷收藏作为投资板块,已经做得很大,且一直“牛”势不减,价格冲高不下,市面上稍好一点的瓷器都已被吸纳殆尽,现在“建仓”投资涉足古瓷收藏,似乎已为时过晚,难以获利。

其实并不尽然。古陶瓷专家朱裕平认为,虽然市面上大多古瓷精品已“沉底”于藏家手中,尤其是一些中高档古瓷,在古玩摊贩市场上难觅其踪,但由于古瓷历朝历代窑口众多,品种极为丰富,民间传世数量巨大,是其他任何藏品无法比拟的。从各地古玩店铺、地摊来看,尽管古瓷赝品充斥,但老瓷并不少见,一些沉入收藏者手里的古瓷,如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仍然会出手,藏家间也会互相调剂、交流、易主。因此,收藏爱好者不妨可选择性地投资“建仓”。

据朱裕平介绍,目前市场上,存世量相对较少、制作比较精美或者造型比较奇异的器物是众多收藏爱好者的首选。大凡收藏者和卖家都希望自己手头上拥有人无我有或是制作比较精美的器物,所以这类瓷器的价值肯定较高。而异形瓷器,因工艺难度大、成本高,就算现在价高利低,但今后潜力会成倍增大。

而那些尚未被人们认识真实价值的古代名窑作品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朱裕平说,有些古瓷,无论当时还是眼下,都可算作高质量精品,但由于以前人们因时代、民俗、社会传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一时难以认识其真正价值,所以现在购藏,绝对是潜力巨大的“绩优股”。比如优质的宋代湖田窑影青器物、元枢府瓷器物,目前价格远低于其实际应有价格。唐宋瓷器中的邢窑、越窑、耀州窑、磁州窑、吉州窑、建窑、洪州窑也颇具升值潜力。如吉州窑中的虎斑、兔毫盏前几年仅数百元,现在也就几千元一件,而其真正价值潜力远在此价位之上。

从种类上来看,可从目前市面上货源相对充足的清中晚期青花、单色釉及民国精品瓷入手。诸如晚清、民国新粉彩、浅绛彩中的一些有名头的作品、建国初期一些精品瓷板、雕塑等等,都将是很有升值潜力的。

古瓷投资相对来讲是中长期的,一般10年左右价格会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当然,古瓷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有冷有热,有高有低。朱裕平认为,如何正确把握其中之“度”,是古瓷投资收藏者必须了解的。

大凡买家,都懂得“养一养”、“捂一捂”的道理。像清三代中较好的器物,不推到高位,买家是不会轻易易主的,一般都会捂上一段时间,等达到一定的价位才会出手。而对于另外大多数的古瓷,虽及不上清三代瓷器那么走势强劲,但随着整个收藏大气候的升温,价格也在逐渐看涨。如一位藏家3年前以每个200元低价购进了10余件明晚期普通青花小罐,现在以每个800元抛出,获利颇丰。

除了打“时间差”,打“地区差”也是一种有效的投资手段。比如,北方南方由于审美观念不同、艺术品存量不同,生活指数、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不同,都有可能造成同一器物价格的地区差异。按一般常规,瓷器在窑口产地价格相对低些,比如江西景德镇的宋代影青普通碗盘,每件就百十元左右,而在北方为数百元,品相稍好的可达千余元;北方的磁州窑普通小罐价格较低,到南方藏家手中就价值不菲了。

又比如,现在江浙一带藏家看好浅绛彩瓷,即便是中小名头的作品亦卖价甚高,有人便到甘肃、云贵、四川等地淘货,拿到南方销售,扣除旅差费用,赢利仍十分可观。

此外,作为一名成熟的古瓷收藏投资者,目光不能局限于古玩地摊,还要有在文物商店、拍卖会“捡漏”的智慧和技巧。这类地方,器物相对流传有序,一旦看准,果断入藏,日后回报将更为稳当实在。

【陶瓷文化】古瓷鉴赏基本知识


一、古瓷鉴定的主要内容1、断代:即鉴别某件古瓷的相对烧造年代,又叫"分期断代"、"器物排队",古瓷中,多数器物上没有落年款,有的器物上落有年款的。前者首先是解决断代问题,后者有辨别真伪的问题和伪品的仿造年代问题。对景德镇古瓷的断定,一般要求按如下时代来区分:五代,宋朝早期、中期、晚期,元朝前半期、后半期,明朝与清朝要求按照帝王年号来分期。但按照帝王年号分期是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决不意味着产品所具的特征是随着帝王的更换而变化的,而是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人们审美观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陶工的一代代地更新而渐渐变化着的,是沿着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艺术发展常规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在断代时,掌握产品演变的总趋势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在考古学上的广泛应用,近十多年来已使用了"烈释光(TL)法"测定古瓷的烧造年代,误差可达到10%以内,但这种方法往往要在器物上钻孔取出少量的标本,有损害器物。另外,对那些"后加彩"、"后烧款",或受到过暴晒、加热等干扰的器物,是不太适用的。在目前情况下采用目测仍是十分重要的,即是用科学仪器对古瓷断代推广了,也必须和人的实际鉴定经验相结合,正如医学上先进的诊断仪器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诊断一样。2、断真伪:名窑产品影响其他窑口的生产,这是在商品生产中常见的事,如景德镇五代生产的"蟹壳"青釉瓷,在胎、釉、造型等方面都深受越窑青釉瓷的影响,但这并非仿古生产,从古瓷鉴定角度来说,是属于窑口的问题,不属断真伪的内容。断真伪是区分有意仿制前代产品的赝品。即把"仿古器"与"真器"识别出来。景德镇明朝成化御窑厂仿宋朝龙泉哥窑纹片瓷极似。正德时开始写"宣德年制"等寄托款,嘉靖、万历以来更盛。清朝雍正、乾隆仿古瓷的水平很高,唐英所督造的御窑厂,"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景德镇陶录》)。清末和民国,仿古生产有不少专门的小作坊,有的达到了乱真水平,此时的对外货易也几乎成了古董贸易了。解放以后,仿古瓷生产仍然是瓷业生产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致使传世的"古瓷"中赝品充斥,鱼目混珠。我们在古瓷鉴定时就要认真去做"去伪存真"的工作了。3、断优劣:即鉴别古瓷的质量和价值。质量一一是指古瓷本身是否存在烧制时所造成的或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种种毛病,如变形、裂痕、冲口、阴黄、粘釉、磨釉、缩釉、剥釉、剥彩、脱彩、漏彩、补彩等。价值--是指某件古瓷的历史、科技、艺术方面的价值。历史价值是说该产品带有绝对的烧造年代或知道了相对的烧造年代,可作为断代的依据;能证明某一品种的创烧年代或衰落年代;能证实中外技艺交流或反映某一历史事实等。科技价值是说该产品能反映古代制瓷技艺发展进程和瓷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反映瓷业的革新、创造和高超的技艺等。艺术价值是看构成产品美的三个基本要素:瓷质、器型、装饰的艺术处理是否高,三者之间是否和谐统一,能否代表某时期的陶瓷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此外,国内外稀少的产品也往往是珍贵品。4、断窑口:即鉴别产品的产地。唐代陆羽《茶经》,在品茶时同时评论了不同产瓷地区的茶碗,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这是在古文献中较早以瓷产地来称道产品的窑口的名称也相随而生,随着瓷业的发展,窑口的命名方法也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方法。(1)以烧造地点来命名。如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江西吉州窑,景德镇湖田窑等,这种命名方法较为普遍。(2)以某窑的主技者的姓氏来命名。如景德镇唐代的陶(玉)窑、霍(仲初)窑,明代的崔公窑、周(丹泉)窑,清代的郎(廷极)窑、年(希尧)窑、唐(英)窑等。(3)按烧造年代来命名。如景德镇明代御窑通常分别叫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等。(4)按产品的攸用者的身份来命名,如官窑、民窑、枢府窑等。所谓官窑,是生产专供朝廷和皇家使用(包括皇帝用来赏赐入贡国及使臣,或赏赐群臣、亲贵)的各种瓷器的窑,也称御窑。如北宋的汴京官御、南宋的杭州官窑,景德镇元代的"御土窑"、"枢府窑",明、清的御窑(又叫官窑、厂官窑)。所谓民窑,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广大人民生活需要而生产民间用瓷的民营手工业作坊。据《陶雅》说:"民间所卖之瓷器,厂人则谓之曰客货。凡所以别于官窑也。官窑之尤精者,命曰御窑。御窑也者,至尊之所御也,官窑也者,妃嫔以下之所得用者也。"同时期的不同窑口产品,有差别明显的,亦有相近的,这需要我们去加以区分。产品的地方特色主要是因原料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断窑口主要是看产品的胎、釉特征,其次是看工艺、造型和装饰等诸因素。

二、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1、以带有真实纪年的瓷器和明确纪年的墓葬遗址中出土的瓷器为"标准器",去比较不知烧造年代的瓷器,这是很重要的断代依据。但对纪年墓出土的瓷器,不能简单地把墓的葬年都看成是墓中出土瓷器的烧造年代,要看出土地点离出土瓷器的产地远近、器物上有无使用痕迹、墓主的身份等因素以及我们对古瓷断代的经验来判断它最可能的烧制年代。因为古人把保存或使用过多年的艺术瓷和日用瓷用于殉葬是有的,特别是距景德镇千里以外的墓中出土的景德镇瓷器尤其是这样。墓的葬年只能反映出土物的制作下限年代。2、文献资料。在史籍中,往往发现当时人直接或间接地记述当时瓷业或评述瓷器产品的史料,这很有利于古瓷鉴定。如《元史·百官志》说:"天历元年,罢会福、殊两院,改置太禧院以总之,二年改为"太禧宗禋院"。那么有"太禧"款的卵白釉印花瓷的相对烧造年代当在此时后不久。《乐平县志》记载:明嘉靖十九年因景德镇扰攘,部分瓷窑被迫停业,才在乐平永靖镇、嘉兴镇一带建窑烧瓷。后又因"水土不佳",不多久相继废了。那么此窑址中堆积的青花瓷片等窑业遗物,必定是嘉靖十九年后的产品。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宫"造办处"档案资料,有关于"珐琅作"生产的珐琅彩瓷和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御器的记载,只要我们把这些御载与收藏的御器细加对照,也是可以明确某些产品的具体烧造年代的。3、窑址的地层资料。在窑址调查和发掘时,往往可以在没有凌乱的窑业遗物堆积中或某一地层中发现带有真实纪年的瓷片、窑具或已经明确了纪年的产品残片,这时我们就要认真地清理,全面地采集标本,并作好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这样所获得的新资料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时代的产品面貌。如1982年景德镇红光瓷厂建厂房挖基地时,在明代青花窑业堆积中出土了一件"弘治十四年制用"底款的青花碗残片,与此碗共存的青花瓷残片,产品形制,青花料色与画风等又和此碗一致,无疑它们是同一时代的产品。这就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明确了烧造年代的青花瓷并可帮助我们认识弘治民间青花瓷的基本特征。4、看官窑与民窑之间的相互影响。景德镇自明洪武设立御窑厂以来,官窑产品往往影响着民窑产品,但民窑中受官窑新产品影响而出现的新造型、新画面,一般约要晚于官窑的生产时间。如宣德、成化官窑青花,常画香草龙,则成化民间青花亦常出现香草龙纹样。嘉靖官窑青花多绘云鹤纹,而嘉靖、万历时的民间青花也多有类似纹样。宣德以来的官窑产品普遍书本帝王年号款,断代较民窑瓷容易,因此有年款的官窑瓷也可帮助验证民窑瓷的相对烧造年代。5、考虑同时代姐妹艺术对瓷器的影响。在日用工艺品的设计与生产中,低廉材料制造的工艺品,往往模仿贵重材料制造的工艺品的造型与纹样,以显示其产品的高贵。如宋、元的影青刻、印花瓷,有的造型、纹样,受到当时金银器的影响;清康熙的瓷胎画珐琅就是仿当时铜胎面珐琅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古瓷鉴定时,学习工艺美术史;了解我国各时代工艺美术品的风格特点,注意姐妹艺术之间的互相影响是很有必要的。由于我国名窑林立,各时期瓷器的花色品种繁多,艺术风格离奇变幻,明、清以来仿古风盛行,传世品中真伪杂糅,所以对古瓷作出较准确的鉴定是要下很大的力气。在实践中除多接触实物,多调查古窑址外,还要学好陶瓷史、中国美术史,多查看有关文献资料,掌握的材料愈丰富,鉴定时产生的联想就愈丰富,相比较的因素也越多,才有可能达到鉴定无讹的目的。

三、古瓷鉴定的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应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的方法是目测鉴定古资的普遍方法。一般是按器物造型与装饰分类,或把不同时代的碗进行系统的排比,或把不同时代的五彩、青花、单色釉等分别进行系统的排比。在排比中,要充分运用以上所述的古瓷鉴定的五点依据,去解决鉴定的以上四点主要内容。对某一时代的产品尚未取得"标准器"的情况下,则采用"看两头、印证中间"的方法。如美国波普氏在鉴定洪武青花时,先看元"至正型"青花,再看明永乐,宣德有官窑年款的青花,那些似又不似元青花,而又具有某些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特征的青花瓷,便是明洪武青花瓷。因为任何时期的产品必然会带有许多"承前启后"的因素。鉴定时前看后想,左右思量是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的。当一件需要鉴定的产品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怎样来分析它的烧造年代和窑口呢?也就是说器物本身哪些方面能够反映出它真实的烧造年代和窑口?我们把能反映器物烧造年代和窑口的因素,统称为断代因素。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1、器形:主要看器物口、颈、肩、腹、壁、胫、底足、流、执、系等的形体特征和胎体的厚薄、轻重。以景德镇宋代的碗类产品为例,有斜壁、弧壁、鼓腹碗三大类,其中又有唇口、葵口、撇口、直口以及圈足高低、宽窄和碗身高、矮大、小的变化。另外,各时代的一些独特的而又称著的器形,应一一牢记其特征,因为它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如明代永乐的压手杯,成化的鸡缸杯,清代康熙的凤尾尊、乾隆的百鹿尊、转心瓶等。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赝品便可一眼识破。2、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由于装饰是随着造型、工艺、材料、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重要。以景德镇的釉上五彩瓷来说,它出现了元代中后期,当时仅有红、黄、绿三色,画法和元青花一样,以勾、搨、点画成,笔致粗犷豪放,生动自然。明初除继承元代画风外,洪武时出现了双面矾红彩。永乐、宣德时有青花斗矾红彩,纹样气魄雄伟,彩色凝重艳丽。成化风蜚的斗彩,笔致工整,纹样生动,彩色丰富而深古。成化斗彩的施彩方法也多样,有点彩、覆彩、染彩、加彩、填彩等,但均为平涂,"花无阴面,叶无反侧",有轻盈优美之貌。嘉靖、万历的五彩主要是用釉上色料绘纹样。用青花绘纹样局部,但所占比例很少。此时还新创翠色,用胶水调黑料勾线,但黑线中部微微带褐色。纹样布局比成化斗彩繁茂,用笔草率中见拙朴。清康熙的五彩,深受明代与清初的版面插图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形象概括。夸张,线条柔中藏刚,色彩明净莹澈,大红大绿、古色古香。康熙五彩中的黑色,漆黑光亮,不再微带褐色了,并开始用油来调黑料和矾红,本金也多在五彩中使用。康熙的五彩深深地影响后世,清嘉、道后多仿,但都不及康熙五彩生动自然,古拙优美。3、胎、釉;由于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对胎、釉的原料选择、配方、精制不尽相同,成型和施釉方法上存在着差异,烧成温度和气氛不完全一致,使产品的胎釉各具特征。如景德镇宋中期的影青瓷,胎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釉面晶莹透明,如水似玉,和同时代的其他窑口的影青瓷质有着明显的差别。又如明代永乐的甜白釉瓷,胎骨微带肉红色。成化时则瓷胎迎光照映显牙白或粉白色。清代康熙的胎骨给人细腻,坚致感。雍正瓷胎迎光照映显微青白色。这些特征都为后世仿品所不可及。鉴定时细察产品胎度的色泽、粗细、松紧、坚脆、厚薄、透光与敲打声等亦很重要。4、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也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装烧方法的使用,使产品面貌产生变化。如景德镇五代时采用"多支钉迭烧"的无匣装烧方法,使器物的圈足和器内底留下了约7-18颗支钉痕迹。北宋初以三、四颗支钉垫在器物的底足上,再装入匣钵(一匣装一器)入窑烧成,产品底足留下了三、四颗支钉痕迹。接着扬弃了支钉,采用了小于圈足内径并约高于圈足的垫圈式垫饼装在器物的圈足内底上装入匣钵,使产品圈足内底留有垫圈或垫饼的痕迹。北宋晚期因覆烧出现而产生了芒口瓷等。又如元代至明洪武时,大件瓶罐的器底是另接的,洪武后则不采用,元与明洪武的高足把杯的高足是用泥与上部的杯相接的,洪武后则改用釉接;明代瓶罐成型时所产生的接口多而明显,清代因工艺技术提高,则接口少而不明显。这些因工艺、装烧所致的细小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5、款式。景德镇瓷器从明代永乐官窑瓷开始,就正式有帝王年号款,宣德十分普遍,从此款式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赞颂语款,吉言款,题画款,花押款,窗棂款等。由于明清御窑厂有专门的落款陶工,对字体、笔致、排列形式、落款位置以及写款的彩料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所以,鉴定明清御窑产品时,看款式特征是重要一环,民清御窑产品落款则各尽其态,笔致随意,鉴定时要次于御窑瓷款式的作用。6、看瓷器的总的时代风格:瓷器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地方风格、个人风格融汇于时代风格之中,但又是时代风格的构成因素。因此把握好我国各时代瓷器的总体艺术风格,对鉴定也是十分有利的。如我国宋代瓷器造型挺秀精巧,纹样精美典雅,具有轻盈、俏丽、沉静雅素的格调,而景德镇宋代的影青产品也融汇于这一时代风格之中,我国元代瓷器胎体厚重,造型雄伟端庄,装饰豪放有力,而景德镇的元青花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时代气氛。总之,任何时代的真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有许多方面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尽管后仿赝品繁多,或有"乱真水平",但"它毕竟是另一时代的仿古产品,总会留下仿制时代的蛛足马迹,只要我们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所调"乱真"的赝品也不能逃其鉴。

四、古瓷和新瓷的一般区别1、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如玉;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作去浮光的处理,主要方法有:(1)用稀酸涂或浸,但釉面苍白,在放大镜下见伤痕。(2)用兽皮打磨,但在放大镜下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状纹。(3)用茶水加少量食碱久煮或烟久薰,但釉色不正。(4)入土久埋。2、出土的古瓷土锈入釉,伪造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浸洗即去之。3、瓷器纹饰,真者用笔(刀)流利自然,伪者则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4、古瓷的金色日久磨损,易变色,或只留下痕迹;新瓷金色鲜艳,光泽耀眼。5、古瓷中的低温铅釉,釉面可见一层银色,瓜皮绿釉较明显,新瓷则无。6、釉上彩瓷(五彩、粉彩、古彩)一般达一百年的,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围有"彩虹"般的光晕,有的仅隔60年的釉上彩瓷也会出现此现象,但年岁愈久则愈明显。7、旧胎后挂彩自光绪以来多见,解放后很少。是否属后挂彩,着重看如下几方面:(1)釉上彩色是否有当时彩色特征;(2)纹样的布局、形象、用笔等是否有当时的风格。后加彩多画得拘谨、呆板、纤细、缺乏当时的风格。(3)纹样是否压着了釉面伤痕,有这种现象的必然是后加彩;(4)后挂彩的彩色一般光泽度强。此外,后加款、换底、换款、换口、补彩、修补器物残缺等现象也在鉴定中常遇见,都必须认真发觉。

陶瓷知识:中国古陶瓷制瓷原料概说


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

高岭土陶瓷原料,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江西省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它的化学实验式为:Al203·2Si02·2H20,重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50%、46.54%、13.96%。纯净高岭土为致密或松疏的块状,外观呈白色、浅灰色。被其他杂质污染时,可呈黑褐、粉红、米黄色等,具有滑腻感,易用手捏成粉末,煅烧后颜色洁白,耐火度高,是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由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它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结晶水,同时含有少量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着色氧化物等。粘土具有独特的可塑性和结合性,其加水膨润后可捏练成泥团,塑造所需要的形状,经焙烧后变得坚硬致密。这种性能,构成了陶瓷制作的工艺基础。粘土是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蕴藏量大,种类繁多,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

瓷石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有的呈玻璃光泽,有的呈土状光泽,断面常呈贝壳状,无明显纹理。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多种成分,并具有制瓷工艺与烧成所需要的性能。我国很早就利用瓷石来制作瓷器,尢其是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传统细瓷生产中,均以瓷石作为主要原料。

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它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均较高,耐火度高,是被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陶瓷中常见的着色剂有计三氧化二铁、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锰、二氧化钛等,分别呈现红、绿、蓝、紫、黄等色。

青花料是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即钴土矿物。我国青花料蕴藏较为丰富,江西的乐平、上高、上饶、丰城、赣州,浙江的江山,云南的宜良,会泽、榕峰、宣威、嵩明以及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均有钴土矿蕴藏。我国古代青花瓷使用的青花料一部分来自国外,大部分属国产。进口料中有苏麻离青、回青;常用的国产料有石子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等。石灰釉主要物质是氧化钙,起助熔作用,特点是高温粘度小,易于流釉,釉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高,一般釉层较薄,釉面光泽较强,能清晰地刻划纹饰,南宋以前瓷器大多使用石灰釉。

石灰碱釉主要成分为助熔物质氧化钙以及氧化钾、氧化钠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高温焙烧过程中,釉中的空气不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使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溶石英颗粒,并形成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因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石灰碱釉,使釉色呈现出如青玉般的质感,如粉青、梅子青。可以说南宋龙泉青瓷已达到中国陶瓷史上单色釉器的顶峰。

古瓷淘宝二看一谈_陶瓷知识


收藏界许多人只将元代以前的瓷器称为古瓷,但是娄先生认为他的明清藏品都是古瓷。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市面上的大多数古瓷精品已被收进藏家手中,但由于古瓷历朝历代窑口众多,品种极为丰富,民间传世数量巨大,是青铜、书画等其他任何藏品无法比拟的。有前瞻眼光的收藏爱好者,可从货源相对充足的清中晚期青花、单色釉及民国、甚至建国初期的精品瓷入手。

据娄先生介绍,他投资古瓷收藏的时候,第一步“看新老”,第二步“看好坏”,第三步才“谈价钱”。

“看新老”:就是要能准确断代,选断代精确的器物,不要盲目追求冷僻、怪诞、偏稀的品种,新手尤其要避免被赝品套,要“十看九不买”,先锻炼断代的眼力。

“看好坏”:就是要釉色、图案、器型美观大方,要完整、无残、品相完好。要知道,投资增值快,价值上扬快的就是历代名窑品相好的品种。书本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实战演练”中,练眼、练手、练鼻、练耳,看器型、胎底、断代,看纹饰花纹、胎釉再作进一步的定夺;看时代的留痕、残边、棕眼而最后作敲定与否。

“谈价钱”:视自己经济条件而言,经济条件好、而货物品相也高的,不要错过机会,稍出高一点的价格,也是一种投资策略。因为古瓷投资相对来讲是中长期的,买价稍高并不影响其以后的升值空间。

古瓷鉴赏基本知识


一 、古瓷鉴定的主要内容

1、断代:即鉴别某件古瓷的相对烧造年代,又叫"分期断代"、"器物排队",古瓷中,多数器物上没有落年款,有的器物上落有年款的。前者首先是解决断代问题,后者有辨别真伪的问题和伪品的仿造年代问题。对景德镇古瓷的断定,一般要求按如下时代来区分:五代,宋朝早期、中期、晚期,元朝前半期、后半期,明朝与清朝要求按照帝王年号来分期。但按照帝王年号分期是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决不意味着产品所具的特征是随着帝王的更换而变化的,而是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人们审美观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陶工的一代代地更新而渐渐变化着的,是沿着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艺术发展常规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在断代时,掌握产品演变的总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在考古学上的广泛应用,近十多年来已使用了"烈释光(TL)法"测定古瓷的烧造年代,误差可达到10%以内,但这种方法往往要在器物上钻孔取出少量的标本,有损害器物。另外,对那些"后加彩"、"后烧款",或受到过暴晒、加热等干扰的器物,是不太适用的。在目前情况下采用目测仍是十分重要的,即是用科学仪器对古瓷断代推广了,也必须和人的实际鉴定经验相结合,正如医学上先进的诊断仪器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诊断一样。

2、断真伪:名窑产品影响其他窑口的生产,这是在商品生产中常见的事,如景德镇五代生产的"蟹壳"青釉瓷,在胎、釉、造型等方面都深受越窑青釉瓷的影响,但这并非仿古生产,从古瓷鉴定角度来说,是属于窑口的问题,不属断真伪的内容。断真伪是区分有意仿制前代产品的赝品。即把"仿古器"与"真器"识别出来。景德镇明朝成化御窑厂仿宋朝龙泉哥窑纹片瓷极似。正德时开始写"宣德年制"等寄托款,嘉靖、万历以来更盛。清朝雍正、乾隆仿古瓷的水平很高,唐英所督造的御窑厂,"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景德镇陶录》)。清末和民国,仿古生产有不少专门的小作坊,有的达到了乱真水平,此时的对外货易也几乎成了古董贸易了。解放以后,仿古瓷生产仍然是瓷业生产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致使传世的"古瓷"中赝品充斥,鱼目混珠。我们在古瓷鉴定时就要认真去做"去伪存真"的工作了。

3、断优劣:即鉴别古瓷的质量和价值。质量一一是指古瓷本身是否存在烧制时所造成的或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种种毛病,如变形、裂痕、冲口、阴黄、粘釉、磨釉、缩釉、剥釉、剥彩、脱彩、漏彩、补彩等。价值--是指某件古瓷的历史、科技、艺术方面的价值。历史价值是说该产品带有绝对的烧造年代或知道了相对的烧造年代,可作为断代的依据;能证明某一品种的创烧年代或衰落年代;能证实中外技艺交流或反映某一历史事实等。科技价值是说该产品能反映古代制瓷技艺发展进程和瓷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反映瓷业的革新、创造和高超的技艺等。艺术价值是看构成产品美的三个基本要素:瓷质、器型、装饰的艺术处理是否高,三者之间是否和谐统一,能否代表某时期的陶瓷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此外,国内外稀少的产品也往往是珍贵品。

4、断窑口:即鉴别产品的产地。唐代陆羽《茶经》,在品茶时同时评论了不同产瓷地区的茶碗,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这是在古文献中较早以瓷产地来称道产品的窑口的名称也相随而生,随着瓷业的发展,窑口的命名方法也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方法。

(1)以烧造地点来命名。如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江西吉州窑,景德镇湖田窑等,这种命名方法较为普遍。

(2)以某窑的主技者的姓氏来命名。如景德镇唐代的陶(玉)窑、霍(仲初)窑,明代的崔公窑、周(丹泉)窑,清代的郎(廷极)窑、年(希尧)窑、唐(英)窑等。

(3)按烧造年代来命名。如景德镇明代御窑通常分别叫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等。

(4)按产品的攸用者的身份来命名,如官窑、民窑、枢府窑等。所谓官窑,是生产专供朝廷和皇家使用(包括皇帝用来赏赐入贡国及使臣,或赏赐群臣、亲贵)的各种瓷器的窑,也称御窑。如北宋的汴京官御、南宋的杭州官窑,景德镇元代的"御土窑"、"枢府窑",明、清的御窑(又叫官窑、厂官窑)。所谓民窑,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广大人民生活需要而生产民间用瓷的民营手工业作坊。据《陶雅》说:"民间所卖之瓷器,厂人则谓之曰客货。凡所以别于官窑也。官窑之尤精者,命曰御窑。御窑也者,至尊之所御也,官窑也者,妃嫔以下之所得用者也。"

同时期的不同窑口产品,有差别明显的,亦有相近的,这需要我们去加以区分。产品的地方特色主要是因原料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断窑口主要是看产品的胎、釉特征,其次是看工艺、造型和装饰等诸因素。

二、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

1、以带有真实纪年的瓷器和明确纪年的墓葬遗址中出土的瓷器为"标准器",去比较不知烧造年代的瓷器,这是很重要的断代依据。但对纪年墓出土的瓷器,不能简单地把墓的葬年都看成是墓中出土瓷器的烧造年代,要看出土地点离出土瓷器的产地远近、器物上有无使用痕迹、墓主的身份等因素以及我们对古瓷断代的经验来判断它最可能的烧制年代。因为古人把保存或使用过多年的艺术瓷和日用瓷用于殉葬是有的,特别是距景德镇千里以外的墓中出土的景德镇瓷器尤其是这样。墓的葬年只能反映出土物的制作下限年代。

2、文献资料。在史籍中,往往发现当时人直接或间接地记述当时瓷业或评述瓷器产品的史料,这很有利于古瓷鉴定。如《元史·百官志》说:"天历元年,罢会福、殊两院,改置太禧院以总之,二年改为"太禧宗禋院"。那么有"太禧"款的卵白釉印花瓷的相对烧造年代当在此时后不久。《乐平县志》记载:明嘉靖十九年因景德镇扰攘,部分瓷窑被迫停业,才在乐平永靖镇、嘉兴镇一带建窑烧瓷。后又因"水土不佳",不多久相继废了。那么此窑址中堆积的青花瓷片等窑业遗物,必定是嘉靖十九年后的产品。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清宫"造办处"档案资料,有关于"珐琅作"生产的珐琅彩瓷和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御器的记载,只要我们把这些御载与收藏的御器细加对照,也是可以明确某些产品的具体烧造年代的。

3、窑址的地层资料。在窑址调查和发掘时,往往可以在没有凌乱的窑业遗物堆积中或某一地层中发现带有真实纪年的瓷片、窑具或已经明确了纪年的产品残片,这时我们就要认真地清理,全面地采集标本,并作好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这样所获得的新资料就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时代的产品面貌。如1982年景德镇红光瓷厂建厂房挖基地时,在明代青花窑业堆积中出土了一件"弘治十四年制用"底款的青花碗残片,与此碗共存的青花瓷残片,产品形制,青花料色与画风等又和此碗一致,无疑它们是同一时代的产品。这就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明确了烧造年代的青花瓷并可帮助我们认识弘治民间青花瓷的基本特征。

4、看官窑与民窑之间的相互影响。景德镇自明洪武设立御窑厂以来,官窑产品往往影响着民窑产品,但民窑中受官窑新产品影响而出现的新造型、新画面,一般约要晚于官窑的生产时间。如宣德、成化官窑青花,常画香草龙,则成化民间青花亦常出现香草龙纹样。嘉靖官窑青花多绘云鹤纹,而嘉靖、万历时的民间青花也多有类似纹样。宣德以来的官窑产品普遍书本帝王年号款,断代较民窑瓷容易,因此有年款的官窑瓷也可帮助验证民窑瓷的相对烧造年代。

5、考虑同时代姐妹艺术对瓷器的影响。在日用工艺品的设计与生产中,低廉材料制造的工艺品,往往模仿贵重材料制造的工艺品的造型与纹样,以显示其产品的高贵。如宋、元的影青刻、印花瓷,有的造型、纹样,受到当时金银器的影响;清康熙的瓷胎画珐琅就是仿当时铜胎面珐琅而产生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古瓷鉴定时,学习工艺美术史;了解我国各时代工艺美术品的风格特点,注意姐妹艺术之间的互相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由于我国名窑林立,各时期瓷器的花色品种繁多,艺术风格离奇变幻,明、清以来仿古风盛行,传世品中真伪杂糅,所以对古瓷作出较准确的鉴定是要下很大的力气。在实践中除多接触实物,多调查古窑址外,还要学好陶瓷史、中国美术史,多查看有关文献资料,掌握的材料愈丰富,鉴定时产生的联想就愈丰富,相比较的因素也越多,才有可能达到鉴定无讹的目的。

三、古瓷鉴定的方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应用类型学的分类排比的方法是目测鉴定古资的普遍方法。一般是按器物造型与装饰分类,或把不同时代的碗进行系统的排比,或把不同时代的五彩、青花、单色釉等分别进行系统的排比。在排比中,要充分运用以上所述的古瓷鉴定的五点依据,去解决鉴定的以上四点主要内容。

对某一时代的产品尚未取得"标准器"的情况下,则采用"看两头、印证中间"的方法。如美国波普氏在鉴定洪武青花时,先看元"至正型"青花,再看明永乐,宣德有官窑年款的青花,那些似又不似元青花,而又具有某些明永乐、宣德青花瓷特征的青花瓷,便是明洪武青花瓷。因为任何时期的产品必然会带有许多"承前启后"的因素。鉴定时前看后想,左右思量是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来的。

当一件需要鉴定的产品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怎样来分析它的烧造年代和窑口呢?也就是说器物本身哪些方面能够反映出它真实的烧造年代和窑口?我们把能反映器物烧造年代和窑口的因素,统称为断代因素。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器形:主要看器物口、颈、肩、腹、壁、胫、底足、流、执、系等的形体特征和胎体的厚薄、轻重。以景德镇宋代的碗类产品为例,有斜壁、弧壁、鼓腹碗三大类,其中又有唇口、葵口、撇口、直口以及圈足高低、宽窄和碗身高、矮大、小的变化。

另外,各时代的一些独特的而又称著的器形,应一一牢记其特征,因为它往往是后人仿制的对象。如明代永乐的压手杯,成化的鸡缸杯,清代康熙的凤尾尊、乾隆的百鹿尊、转心瓶等。只有熟记了真品的器形特征,赝品便可一眼识破。

2、装饰:包括装饰方法(彩绘、颜色釉、刻、划、雕、镂、堆、捏、印、贴等),题材、构图、纹样形象、画风和彩料等方面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和窑口特征等。由于装饰是随着造型、工艺、材料、人们的审美要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装饰的更新换代和所产生的种种变化要比其他鉴定因素的变化显得平凡、活跃,鉴定时分析这一因素就更重要。以景德镇的釉上五彩瓷来说,它出现了元代中后期,当时仅有红、黄、绿三色,画法和元青花一样,以勾、搨、点画成,笔致粗犷豪放,生动自然。明初除继承元代画风外,洪武时出现了双面矾红彩。永乐、宣德时有青花斗矾红彩,纹样气魄雄伟,彩色凝重艳丽。成化风蜚的斗彩,笔致工整,纹样生动,彩色丰富而深古。成化斗彩的施彩方法也多样,有点彩、覆彩、染彩、加彩、填彩等,但均为平涂,"花无阴面,叶无反侧",有轻盈优美之貌。嘉靖、万历的五彩主要是用釉上色料绘纹样。用青花绘纹样局部,但所占比例很少。此时还新创翠色,用胶水调黑料勾线,但黑线中部微微带褐色。纹样布局比成化斗彩繁茂,用笔草率中见拙朴。清康熙的五彩,深受明代与清初的版面插图的影响,构图均衡丰满,形象概括。夸张,线条柔中藏刚,色彩明净莹澈,大红大绿、古色古香。康熙五彩中的黑色,漆黑光亮,不再微带褐色了,并开始用油来调黑料和矾红,本金也多在五彩中使用。康熙的五彩深深地影响后世,清嘉、道后多仿,但都不及康熙五彩生动自然,古拙优美。

3、胎、釉;由于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对胎、釉的原料选择、配方、精制不尽相同,成型和施釉方法上存在着差异,烧成温度和气氛不完全一致,使产品的胎釉各具特征。如景德镇宋中期的影青瓷,胎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釉面晶莹透明,如水似玉,和同时代的其他窑口的影青瓷质有着明显的差别。又如明代永乐的甜白釉瓷,胎骨微带肉红色。成化时则瓷胎迎光照映显牙白或粉白色。清代康熙的胎骨给人细腻,坚致感。雍正瓷胎迎光照映显微青白色。这些特征都为后世仿品所不可及。鉴定时细察产品胎度的色泽、粗细、松紧、坚脆、厚薄、透光与敲打声等亦很重要。

4、制作工艺和装烧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也不断的改进和提高,伴随新工艺的出现和新窑具、新装烧方法的使用,使产品面貌产生变化。如景德镇五代时采用"多支钉迭烧"的无匣装烧方法,使器物的圈足和器内底留下了约7-18颗支钉痕迹。北宋初以三、四颗支钉垫在器物的底足上,再装入匣钵(一匣装一器)入窑烧成,产品底足留下了三、四颗支钉痕迹。接着扬弃了支钉,采用了小于圈足内径并约高于圈足的垫圈式垫饼装在器物的圈足内底上装入匣钵,使产品圈足内底留有垫圈或垫饼的痕迹。北宋晚期因覆烧出现而产生了芒口瓷等。又如元代至明洪武时,大件瓶罐的器底是另接的,洪武后则不采用,元与明洪武的高足把杯的高足是用泥与上部的杯相接的,洪武后则改用釉接;明代瓶罐成型时所产生的接口多而明显,清代因工艺技术提高,则接口少而不明显。这些因工艺、装烧所致的细小特征,也是鉴定时不可忽视的。

5、款式。景德镇瓷器从明代永乐官窑瓷开始,就正式有帝王年号款,宣德十分普遍,从此款式的形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常见的有帝王年号本款,帝王年号寄托款、伪款,干支年款,斋、堂、轩、居名款,人名款,赞颂语款,吉言款,题画款,花押款,窗棂款等。由于明清御窑厂有专门的落款陶工,对字体、笔致、排列形式、落款位置以及写款的彩料等都有严格的规范,后仿者很难"尽得风流"。所以,鉴定明清御窑产品时,看款式特征是重要一环,民清御窑产品落款则各尽其态,笔致随意,鉴定时要次于御窑瓷款式的作用。

6、看瓷器的总的时代风格:瓷器和其他艺术品一样,地方风格、个人风格融汇于时代风格之中,但又是时代风格的构成因素。因此把握好我国各时代瓷器的总体艺术风格,对鉴定也是十分有利的。如我国宋代瓷器造型挺秀精巧,纹样精美典雅,具有轻盈、俏丽、沉静雅素的格调,而景德镇宋代的影青产品也融汇于这一时代风格之中,我国元代瓷器胎体厚重,造型雄伟端庄,装饰豪放有力,而景德镇的元青花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时代气氛。

总之,任何时代的真品,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有许多方面都打上了时代的印记,尽管后仿赝品繁多,或有"乱真水平",但"它毕竟是另一时代的仿古产品,总会留下仿制时代的蛛足马迹,只要我们把各种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所调"乱真"的赝品也不能逃其鉴。

四、古瓷和新瓷的一般区别

1、古瓷釉面无耀眼的浮光(燥光),光泽静穆如玉;新瓷则有耀眼的浮光,但仿古瓷往往作去浮光的处理,主要方法有:

(1)用稀酸涂或浸,但釉面苍白,在放大镜下见伤痕。

(2)用兽皮打磨,但在放大镜下见无数平行的细条状纹。

(3)用茶水加少量食碱久煮或烟久薰,但釉色不正。(4)入土久埋。

2、出土的古瓷土锈入釉,伪造者土锈附于表面,用水浸洗即去之。

3、瓷器纹饰,真者用笔(刀)流利自然,伪者则生硬、做作、呆板、缺乏活力。

4、古瓷的金色日久磨损,易变色,或只留下痕迹;新瓷金色鲜艳,光泽耀眼。

5、古瓷中的低温铅釉,釉面可见一层银色,瓜皮绿釉较明显,新瓷则无。

6、釉上彩瓷(五彩、粉彩、古彩)一般达一百年的,在光照下彩色的周围有"彩虹"般的光晕,有的仅隔60年的釉上彩瓷也会出现此现象,但年岁愈久则愈明显。

7、旧胎后挂彩自光绪以来多见,解放后很少。是否属后挂彩,着重看如下几方面:

(1)釉上彩色是否有当时彩色特征;

(2)纹样的布局、形象、用笔等是否有当时的风格。后加彩多画得拘谨、呆板、纤细、缺乏当时的风格。

(3)纹样是否压着了釉面伤痕,有这种现象的必然是后加彩;

(4)后挂彩的彩色一般光泽度强。此外,后加款、换底、换款、换口、补彩、修补器物残缺等现象也在鉴定中常遇见,都必须认真发觉。

传统古陶瓷艺术在艺术生活瓷上绽放


在陶瓷上绘画,给坚硬的材质平添一抹柔美靓丽,是中国传统陶瓷烧造的一大表现方式。不知从何时起,这种艺术表现方式悄悄进入生活实用瓷,尤其是近年来在瓷砖上的丰富体现,把陶瓷上的艺术带进千家万户,进入客厅、卧室、书房、浴室、阳台……极大地美化了居室,提升了家庭装饰的艺术品位。

以打造人居空间为己任的陈设艺术,其内涵颇为广泛,陶瓷便居其一。器物、摆件、挂件、贴饰……不一而足。大河收藏自本期始,推出陈设艺术陶瓷系列报道,为您细细述说陶瓷上的艺术及陈设中的艺术陶瓷。

——编者

古陶瓷的现代呈现

微雕、喷墨打印、薄板……随着现代技术的挺进和运用,个性化的艺术生活瓷加速地贴近着人的日常生活。

在商都路上的商都装饰文化创意产业园,记者欣喜地看到了不少陶瓷装饰瓷砖已经完成这种艺术传承,延续着瓷上艺术的魅力。

“瓷上也有釉色的变化,还有雕刻,很像古代登封窑的深剔刻、浅剔刻的技术,古代文人创作的东西,我们现在也可以享用。”刘女士的家近日在装修,本人是一位收藏业内人士。平日很少逛陶瓷市场,却在商都装饰文化创意产业园发现了宝,很多牌子的装饰背景墙展厅都有艺术砖可以参考,令她惊喜不已。

国内的知名品牌马可波罗,将中国汉代艺术延伸进产品研发理念中,荷花、兰花、点点竹影拼接的背景墙,还有经典的汉砖红为主基调色,打的是手工砖的概念。“我们是一块块手工定制的。这上面的工艺是雕刻的,也有上釉再烧的。出来的仿古色特别正。”马可波罗手工砖区域的一位导购介绍。

不仅如此,芒果、大唐等品牌,都推出了各自的个性装饰砖,如芒果的意大利设计技术,大唐的水雕精雕以及定制砖,均为面向客户定制,在背景墙上使用广泛。在大唐展厅,记者看到一幅山水画的陶瓷装饰艺术背景墙立体非常,极具个性。

把《虢国夫人游春图》做成背景墙

环境艺术陶瓷,是两年前才明确的概念,也是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张玉骉极力在倡导的。“这个概念的出处,是国家统计局2012年发布的文件:《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它将园林、陈设艺术及其他陶瓷制品的制造划入工艺美术品的生产,归入了文化产业。”

张玉骉进一步解释道:凡在公共空间及私人空间使用的艺术陶瓷产品,称作环境艺术陶瓷。出现在建材市场上的艺术生活瓷自然也归入此类。使用性、艺术性,是它们的必备特征。作为一项产业,环境艺术陶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商都装饰文化创意产业园总经理周红军介绍说,市场吸纳的全部是国内乃至国际上的一线陶瓷品牌,从高端的微晶石产品到小众个性化的仿古砖,综合反映着目前瓷砖消费及市场的主流趋势。随着瓷砖生产及印刷技术的不断优化,喷墨、薄板等多种新型技术应用到艺术瓷砖的生产中,加上设计的灵活运用,使得艺术瓷砖表现形式有了飞跃。只能做小配角的产品如今登堂入室成为空间主角,而瓷砖彩雕艺术背景墙、马赛克等产品也以照片、彩印、山水画等形式越来越多出现在家居环境中。想把青花瓷贴在书房,用粉彩整面背景墙?完全不是问题,甚至,你还可以更大胆,把《虢国夫人游春图》做成背景墙,让古代贵妇出游的团队徜徉在你家客厅!

个性艺术瓷砖流行的时代

现代陶瓷融入绘画、雕刻,反映传统文化主题,也是有传统的。郑州芒果瓷砖总经理范合明介绍,现代瓷砖的发展历史比较短,从上世纪80年代始,只有三十多年。最初的产品是小规格的白瓷片,在陶质坯体上一层白釉,装饰功能单一,使用范围受限;上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小规格印花瓷片,在白色瓷片底砖上印刷简单几何图案。虽然那时的瓷砖花色非常单一,但这开启了中国瓷砖花色时代的到来,为后来瓷砖花色的多样化和艺术化带来启蒙;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抛光砖、亚光面仿古砖、大规格瓷片开始出现。瓷砖的花色品种开始变得丰富,瓷砖的使用范围开始变大。人们开始注重瓷砖花色的设计开发,直至2000年初,市场上瓷砖花色已经丰富多彩,但是在整体空间应用后体现的效果仍嫌单一,主要体现在产品配套单一,装饰后立体效果不强,更多注重的是平面的装饰效果;2000年初,进入个性艺术瓷砖流行时代,市场上出现一些进口的艺术瓷砖,新颖的设计给国内瓷砖市场注入了一股新风。

“艺术瓷砖在上海、北京等一线销售市场走得特别好,它们动辄总价就是过万。”“目前,河南销售这块还有差距。”不只一位品牌展厅的一线销售员如此反映。

瓷砖业的资深掌门人、郑州芒果瓷砖总经理范合明解释说,一开始,小部分艺术瓷砖只是在一些公共休闲区域使用,后来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尝试小范围研发、生产此类产品,这类产品的应用也慢慢进入到家装领域。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类产品的主流市场被进口砖占据,总的市场份额也很小,接受这类产品的消费者也很少,市场缺少培育。国内的一些品牌也只是尝试性做这类产品,不成系统,效果也不理想。“从市场前景看,80后、90后消费人群渐成主流,他们更喜爱独特的、小众的东西,在瓷砖上也持同样的消费观,将使得这些小众的点缀产品受到更多关注。”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陶瓷知识:古瓷上的釉》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陶瓷知识:古瓷上的釉》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陶瓷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