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瓷器鉴别知识 > 导航 >

瓷器知识:清末民初最漂亮的一种瓷器

瓷器知识:清末民初最漂亮的一种瓷器

瓷器鉴别知识 鉴别瓷器的专业知识 古代瓷器知识

2021-08-04

瓷器鉴别知识。

民国瓷——清朝覆灭的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制作的瓷器。当时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战乱不断,中国瓷业一度萧条衰落。后来,一批为官制瓷的匠人流入民间,点燃了之后的民瓷复兴之火。

清末民初最漂亮的一种瓷器

民国瓷??清朝覆灭的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制作的瓷器。当时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战乱不断,中国瓷业一度萧条衰落。后来,一批为官制瓷的匠人流入民间,点燃了之后的民瓷复兴之火。

近些年,由于民国瓷器具备较高的品质和时代特色,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它都不亚于晚清官窑瓷器,所以很多收藏人士渐渐收藏起民国瓷来。

那么民国瓷到底怎么样,有何特点能够吸引人呢?

特点一:采用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加工程序,从采料、练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各个环节基本上采取流水作业,因此制作出来的坯体整齐划一,厚薄均匀,旋削切割精准,干净利索,胎土细润,少有铁星。

特点二:窑炉通常采用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用煤、气、油,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特点三:釉料均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汽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至。

特点四:科学配置的彩料取代矿物颜料。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又由于二次入窑烧彩时多用小窑炉,温度、时间及火向都能很好地控制,故少有烧坏的彩面。

民国陶瓷可分为四个大类

第一类,民国宫廷瓷

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烧制的御用瓷。据载最早烧制的是带有“居仁堂制”款瓷。居仁堂制的瓷器以雍乾两朝最优秀的粉彩和珐琅彩为蓝本,型制多属纯艺术性的陈设瓷。其风格颇具现代制瓷工艺,彩料讲究,纹饰精美,造型生动,其胎质白润,绘画细腻,色彩清淡,玲珑轻巧

第二类,民国仿古瓷

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在中国第三次(清末至民初)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的仿古瓷。仿古瓷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从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隋、唐、五代的白瓷,到宋代汝、官、哥、定、钧窑瓷,以及元、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瓷等等,其中清雍正、乾隆两朝的彩绘瓷器是最为热门的仿制对象。

仿清康熙美人醉盘螭瓶taocI52.cOm

第三类,民国粉彩新艺瓷

民国期间以文人潘宇、汪晓棠以及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绘瓷名家创造了新兴的粉彩工艺。新粉彩瓷是民国瓷中的一大亮点,它在传统的基础上,把书、画、诗、文发挥到了极致,与传统粉彩相比,在造型、线条、色彩、光彩、意境等方面,吸收了近代画的技法,实现了“瓷”与“画”的完美结合。

“珠山八友”及其新粉彩为民国瓷的代表

第四类,民国生活瓷

民国期间为抵制洋货,瓷业公司纷纷成立,它们生产的是日常生活用瓷。

粉彩团龙团凤纹茶盏

此四类瓷器,前三者都颇具收藏价值。 近些年,民国瓷器日渐升温,尤其是浅绛彩瓷和民国新粉彩瓷,都是业内外众多投资者关注的对象。拍卖市场上,民国瓷也是热度不减,屡创新高。

taoci52.com延伸阅读

影青瓷是一种什么瓷器


影青瓷的别称又叫映青瓷,它是汉族制瓷工艺品中非常珍贵的存在,前身为青白瓷,因而也被称为是色白花青。影青瓷为北宋中期景德镇独创,颜色淡雅,釉面澈洁,胎质腻白,色泽温润,犹如玉石一般,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也将这种瓷器称之为假玉器。

影青瓷是一种什么瓷器

南宋女诗人李清照曾在《醉花阴》中提到过玉枕纱橱,其中的玉枕就是指青白瓷枕。到了元代时期,青白瓷产品的铭款出现变化,有“玉出昆山”“玉出昆冈”这两种。到了南宋时期,影青瓷大量生产,是当时市场中的抢手货。不过,当时烧制的影青瓷大多是透明飞花等纹饰的,这些纹饰为技艺高超的陶艺匠人在坯体上雕刻之后,以透明青釉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非常难得。

影青瓷是后世人对宋代时期独特瓷器的俗称,因为它介于青白之间,瓷胎非常薄,因而被称为影青。影青瓷的釉色分为两种,一种是白中带淡青,一种是淡青中带黄色。前者莹润惊喜,晶莹剔透,给人一种玉质之感,因而有假玉器的说法。后者烧制数量最多,但价值不如前者。另外,影青瓷的釉色当中还有加入褐色彩种的,这种被称为是点彩,面积较小,但非常漂亮。

影青瓷的造型独特,优美异常,装饰更是独步青云,线条流畅,带有非常浓郁的生活气息。在烧制过程中,工匠们需要根据构图的需求,采用各种刀法对其进行雕刻,最终产生各种变化,表现出花、叶、水波、娃娃等的轮廓,线条有力且带有韵律美感,衔接也是非常自然。工匠们的专业和自信造就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精美的影青瓷,他们的手法娴熟,工艺精湛,再加上独特的专用工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艺效率,同时也产生了超乎寻常的艺术效果,为后世留下无数的瑰宝。

影青瓷的收藏事项

影青瓷在收藏界中的潜力非常大,很多人都对其十分感兴趣。不过可惜的是,现如今能够看到收藏到的影青瓷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后世的仿品或者是赝品,这样一来,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就要注意鉴定其真假。

另外,藏家如果遇到影青瓷也不要轻易下手购买,一定要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再入手。为了防止竹篮打水,最好找专业瓷器专家鉴定一下,这样更保险一些。

总的来说,收藏有风险,需要谨慎行动。虽然收藏影青瓷能够藏家带来极大的荣誉和经济回报,但同样的市场中存在很多赝品仿品,稍有不慎就可能打眼,因此,收藏之时一定要慎重。

影青瓷精品赏析就价格参考:

1:宋影青瓜式盒,尺寸:直径14厘米,估价:HKD 350,000 ~ 550,000,成交价: HKD 632,500 ,成交时间:2014-04-0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年春季拍卖会。

本品呈扁瓜形,子母口,平底。整个盒身造型精巧别致,呈瓜棱型,盖面中心下凹,饰有瓜蒂形钮。盒内、外施青白釉,釉色均匀、莹润。盒底无釉,露胎处纯净洁白,中心印有“陈家合子记”五字。可以说,这件影青瓜式盒是景德镇瓷盒中的典型代表。影青,即青白瓷,在造型上常有明显的仿金属器特征,如瓜棱型的壶身,细长弯曲的壶流,薄胎盘碟的内部凸起数条直线纹,盘口折沿,碗罐等器皿口部多成花口五出或六出装饰。纹饰有刻花和印花两种。刻花又多辅以篦点纹,使刻花纹饰更加突出。印花装饰均为阳文,绝大多数印在盘碗的里面或盒盖上面。景德镇的影青瓷盒,盒底往往印有“许家合子记”、 “段家合子记” “蔡家合子记” “吴家合子记”等,这些标记款式相同,当属同一地不同作坊的产品。这同时也说明,这些家族作坊性质应和磁州窑的制枕作坊相似,属于产品单纯的较小作坊。

2:南宋或元湖田窑影青釉瓜棱梅瓶,尺寸:高17.2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566,4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此器为梅瓶形制,唇口,短颈,丰肩,敛腹,器身瓜棱型,釉色青中带白,釉质光洁莹润,足底露胎。青白釉是景德镇在宋代的主要产物,因釉色白中带青,故称青白釉、影青或隐青。其形式或受北宋御用定窑白瓷影响,之后因元代祟白,更成为宫廷及民间重要产物之一。

3:北宋湖田窑影青釉瓜棱形执壶,尺寸:高15.7厘米,估价:HKD 350,000 ~ 450,000,成交价: HKD 566,4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执壶作瓜棱形,壶带盖,口下连腹,无颈,腹为八棱形,圆足。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质光亮如晶,透明度好,腹上部连一曲柄,另一侧为细长微曲壶流,流下部有一划花纹饰。身为瓜型,盖为瓜蒂型,整体协调统一,造型巧妙。这类执壶的独特之处是器型较小,与常见的点茶用执壶和分酒用的注壶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其使用功能耐人寻味。《诗经 ·大雅 ·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瓞:小瓜也,意为连绵不断的藤上结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瓜一样。引用为祝颂子孙昌盛,绵延不绝。后又逐渐衍生出仕途腾达,夫妇和谐等含义,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吉祥图案。这种吉祥的取意自六朝时就已形成。家门昌盛,人丁兴旺,大概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对自己及家庭未来的期盼,因此,取意绵绵瓜瓞以期子孙昌盛的吉祥器物和图案在中国古代长盛不衰。根据此类瓜瓞形执壶各个时代的演变,从唐代出现写实的瓜形器物,到北宋中期的执壶非常接近瓜形,再到金代逐渐脱去写实的风格,在以后开始广泛出现用图像的形式来表达这种吉祥含义的变化过程,体现了从写实的表达到示意性的表达的发展过程。此种执壶的发展代表了宋金时期吉祥图案和祈福文化的发展脉络。体现了从具象的美向抽象美的转变。

4:清雍正影青地五彩渔隐图花盆,尺寸:26.9×17.2×11.4厘米,估价:RMB 100,000 ~ 150,000,成交价: RMB 483,000 ,成交时间:2016-05-15,拍卖公司: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春季拍卖会。

以盆景、花卉装点庭院、居室为古代生活之乐事,因此各种式样、纹饰的瓷质花盆大量烧造,以迎合或华丽或典雅的审美追求。拍品为长方形花盆,委角、折沿,腹壁曲线优美。外壁施影青釉,釉色浅淡,幽雅怡人。四面均以五彩为饰,长边一面绘渔夫头戴斗笠,独坐斜出的柳干之上,临水垂钓,神态专注,另面绘渔夫坐于树边小憩,斗笠和鱼竿放在身侧,姿态悠闲,两侧面以竹石灵芝为辅助纹饰。画面笔触细致,多以绿彩敷染,与影青釉的底色完美融合。大面积留白,突出主体纹饰,气格清新,具有中国传统绘画之意境。雍正官窑瓷器以典雅著称,花器亦是如此,拍品纹饰风格清新,类似器形、尺寸者见有上海博物馆藏雍正青釉地蓝釉彩印花福海纹长方形花盆。与康熙时期相较,雍正花盆烧造数量虽少,尺寸亦稍小,然装饰技法更为多样,雅丽脱俗,气息隽永,更宜于书斋陈设,极具时代特征。

5:元影青釉瓜棱堆塑注壶,尺寸:高18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RMB 483,000 ,成交时间:2019-06-05,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9春季拍卖会。

本品注壶为大撇口,长颈,折肩,瓜棱形腹。盘形盖,平沿,肩上有扁条形曲柄及长曲状流,下承圈足;口沿下刻有两道弦纹。柄及流下侧饰贴塑鼓钉装饰,足墙刻莲瓣状,极为罕有。此执壶器形标准,清雅稳重。全器施青白釉,釉面清薄素雅,线条流畅,写意,无拘紧之感。此壶造型古朴典雅、秀美,完全展现湖田窑凌厉铮然的风格和明丽润涵的气质。

6:影青釉刻花仕女枕,尺寸:高11.2厘米;长19.5厘米;宽13厘米,估价:RMB 39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460,000 ,成交时间:2018-06-20,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瓷枕始烧于隋代,从唐至清各代均有烧造。最初以脉枕的形式出现,以后逐渐演变成寝具。宋代瓷枕盛行,南北方瓷窑普遍烧造,种类繁多,造型丰富。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中有“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之句。此拍品取仕女歇于树下之意境,仕女侧卧于树下纳凉休憩,单手扶首,姿态娴雅,雕工细腻。拍品胎体坚实细腻,釉质温润如玉,积釉处呈色清透,为宋代不可多得的瓷塑佳作。

7:南宋影青瓜棱执壶,尺寸:高20.5厘米,估价:RMB 150,000 ~ 220,000,成交价: RMB 345,000 ,成交时间:2016-12-17,拍卖公司: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6年秋季拍卖会。

湖田窑为景德镇著名窑场,是我国宋、元、明时期制瓷业规模最大,延续烧制时间最长,所制瓷器最精美的古窑场之一,亦是我国八大窑系之一。《陶记》、《南窑笔记》、《景德镇陶录》均有记载,始烧于五代,终于明。湖田窑最大特点是制瓷工匠刻意模彷如玉般格调和质感,素有“湖田如玉”之说,其白瓷以格调高雅,恬静清白,淡泊隽永而闻名,珍品无数,远销海外。瓜棱形执壶是宋代的非常精彩的代表之作,其功用是一件酒具。釉色呈淡青绿色,极薄而透明,且微微地带点暖暖的米黄色调,使之不像其他的影青瓷一味的冷绿,而是更加让人感到柔软和亲切。执壶丰腴饱满的壶体上轻松地在极薄的坯体上勒出八道筋纹,使之呈八棱瓜形。器物整体以一道细薄的圈足托起,嘴与把所延伸出的虚空间和壶身的实体虚实相生,形成对比,使整体灵动起来。尤其在细部的处理上,壶口的薄而细的边缘,近乎锋利的壶嘴,壶执手的缘线都给人以极致的精细的美感,壶整体来看造型上清新优雅,细致高贵,功能上究极精妙,非同一般,工艺上难度高超,匠心独具。充分展现了宋代瓷器的高超工艺,为宋代瓷品中存世较少的器物,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8:宋影青灯盏(一对),尺寸:高7厘米,估价:HKD 220,000 ~ 320,000,成交价: HKD 322,000 ,成交时间:2014-04-09,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中国嘉德香港2014年春季拍卖会。

影青灯盏一对,两件均由灯盏与盏座连烧而成。其中一件灯盏敞口,斜曲壁,三层座。灯盏内底中心有一插灯捻的空心柱,呈圆台状,柱身镂孔,柱底有孔与灯盏内部中空处相连。外壁口沿下有一近圆形镂孔,也与灯盏内部中空处相连,应为加灯油的油孔。灯盏外壁刻划一圈篦划纹。灯座分三层,上两层为圆饼形,最下层为花叶形且有刻划纹饰。通体施青白釉,在灯座等积釉处可以明显看出白中映青的剔透釉色,十分惹人喜爱。另一件灯盏情况大体与前者相似,仅有个别地方有所差异:有唇,为圆唇且出沿;灯座第二层也刻划有一圈分隔纹饰,类似屋顶板瓦;灯座最下层为向日葵花形,花瓣呈三角形。这对影青灯盏造型规整大方,釉质纯净,釉色莹润,设计巧妙,不仅是影青瓷器中的精品,也是古代灯盏中的佼佼者。

9:北宋湖田窑影青釉六出划花牡丹纹碗,尺寸:高7厘米;直径25厘米,估价:HKD 150,000 ~ 200,000,成交价: HKD 259,600 ,成交时间:2019-10-07,拍卖公司: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保利香港2019秋季拍卖会。

碗敞口,六瓣葵口型,圈足,足底因支烧留有酱色糊底,应为景德镇湖田窑北宋时期所制。全器通体施青白釉,青白釉色洁净莹润,外光素无纹,内刻牡丹纹,花繁叶茂,摇曳生姿,丰富而饱满,花瓣口造型别致,是青白釉瓷器的杰作。景德镇湖田窑烧制的产品,釉汁粘度小,因而釉薄处呈白色,积釉处带水绿色,釉面光泽度强,透明透亦高,玻璃质感较强。故言宋代青白瓷器在胎体的硬度,薄度以及透明感皆已臻极致,代表宋代瓷器极高的烧造水平,宋元时期更远销海外,本器尺寸颇大,胎体莹薄,釉质光亮滋润,白中闪青,胎质细洁,光照见影,有如冰肌玉肤。

青花瓷器——给予了瓷器一种婉约美


蓝白相间的青花瓷极具中国水墨画特色。青花饰于白底,能起到艳而不俗鲜而不佻,明朗而安定,既能近赏,又能远看从而达到远看颜色近看图的效果。在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中,对蓝色的装饰有一种独特的情感。蓝色能使人想到清清流水映蓝天的美景,往往与清洁、明净联系在一起。青花瓷以纯洁的蓝白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及笔触线条来描绘和表现对象,有着非常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青花瓷的表现内容、题材、形式和手法都极为广泛,自然界的一切景象,都能用其独特的蓝白二色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文中图片来源国家博物馆

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主要特点是:瓷质细白、釉下蓝色彩绘、幽青可爱图案洁净素雅、装饰雅俗共赏。由于是釉下彩,色彩永不褪脱。

蓝色:它是最冷的色彩,蓝色非常的纯净,蓝色代表着广阔的天空深不可测的海洋,表现出寂静、理智、透明等特性;蓝色也是一种忧郁的色彩浅蓝色类似笛声,悠扬而又明晰,深蓝色像大提琴声,深沉而又动听,深黑色的蓝像低音提琴,那低沉的音色好像有那永远诉说不完的苦闷……

青花瓷的端庄浑朴典雅,新彩瓷的精细,粉彩瓷的雅致、柔和,颜色釉瓷的绚烂夺目。而我对青花瓷有着独特的偏爱,传统青花瓷的造型—古雅精致而灵巧,蓝白相间的装饰手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中国纹案,结合着一代代演变过来的优美造型。晶莹如玉的白,青翠幽深的蓝,犹如蓝天白云如此明朗又幽静。

对于青花瓷我有自己的理解:认为青花与中国的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它难于写实,易于写意;难于厚重,易于轻灵。“知白守黑”黑在这里由蓝色代替,其中最中国式的美学理论也充分在这里得到彰显。青花这种形式如此与水墨相似,因此,笔墨的情趣也同样是青花的精神所在。师法古人师法自然”是我所创作的源泉。

传统青花在此之前的表现方式都莫过于:勾线分水,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青花给我们的感觉永远是轻灵淡雅,但青花分水后可以出更多的层次因此就厚重了许多。青花它在表现技法上除了国画之外还可以借鉴现代绘画的技法油画用笔的堆砌,水彩的通透,版画的结构构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作者是一位能工巧匠,那么他一定能从其他绘画技术中得到灵感,来创作青花瓷从而使得青花瓷这种在西方人眼中看起来古老又有点神秘的陶瓷装饰绘画,赋予新的生命,展现新的活力。

清末民初红泥南瓜壶


在陶瓷生产中,自轮制成型工艺发明后,圆形器便成了器型的主流,这是因为圆器使用方便,易于生产。但轮制成型的器物受到同心圆的制约,形体只能上下有变化,使造型局限在一定范围内。而紫砂壶则有打身筒和镶身筒两种基本手工成型,这使宜兴陶工不单可制作圆形等类的对称形体,亦可做出许多非对称和有雕塑感的壶类。紫砂茶具比较直接模拟自然界固有物或人造物,来作为造型的基本形态,行话称为“花货”。在这一类作品中模拟客观形象时,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将某一对象的典型物,演变成壶的形状,如南瓜壶、柿扁壶、梅段壶;另一种是几何类,在壶筒上,选择恰当的部位,用装饰手法的雕刻或透雕的方法把某种典型的形象附贴上,如常青壶、报春壶、梅形壶、竹节壶等。这种有机造型的形体,具有上下、前后、左右三度空间。造型领域的扩大,使壶体的设计样式更丰富多变,通过环视效果来表现其整体统一感,其设计是多层次的结构变化,设计者把造型最富变化的线、面、体表现在壶体的主观面,通过视觉的流动,使各部分造型在连续变化中取得有机的融合。

如图的红泥南瓜壶,高9.5厘米,口径6.5厘米。壶身扁圆,像个南瓜。以视觉上的回环转向来表达自然的变化和造型上的整体感。嘴、把、钮为象形条枝。圆盖嵌入壶体平齐,上浮雕瓜蒂(钮残,后补),盖内印款不清晰。壶身一面镌刻山水茅舍,一面刻行草铭文“何如玉川翁,松风煮秋水”,落款“石生”。民国紫砂陶刻名家范泽林,号石生,是与任淦庭同时代的人。能书画,精陶刻,刀法苍劲有力,曾在紫砂工艺厂从事紫砂陶刻。当代陶刻名师沈汉生,曾跟范泽林学过陶刻。

明清瓷器与宋代瓷器 哪一种更值得收藏?


明清瓷器与宋代瓷器哪一种更值得收藏?。

瓷器贯穿着我国历史长河,不同朝代的瓷器都有时代的烙印。古瓷器的文化价值极高,而且古瓷器数量有限,因此,瓷器收藏热持续加温。明清瓷器和宋代瓷器在收藏市场上处于竞争状态,宋代瓷器的特点是瓷器工艺更加专业,明清瓷器则多了创新元素,那么哪一种更值得收藏呢?

明清瓷器的收藏优势有哪些?

自从明代成化鸡缸以两亿港元打破了明代陶瓷的记录之后,明清陶瓷已经和宋瓷不相伯仲,两者之间的竞争从此拉开了序幕。首先,笔者从审美的角度出发,要知道每一个朝代对待事物的观点和态度都会不尽相同。宋代百姓含蓄中带有内敛,因此制作出来的陶瓷不张扬,不显眼,一般情况下会让人产生错觉,认为陶瓷简单无华,其实内中有艳,沉醉其中便一发不可收拾。明清陶瓷却截然不同,它们追求色彩,渴望高贵和奢华,这两个朝代的陶瓷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表现上也因此极尽华丽,常常给人无限的视觉冲击。可能由于这样的审美条件制约,近几年的明清出土的陶瓷非常受欢迎,符合了近代人的审美理念。

宋代瓷器为何不受欢迎?

除了这一方面之外,宋瓷在价格上并不大显着,市场波动性较大。其主要原因在于宋瓷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除了皇家的贡品陶瓷之外,民间出土的各种陶瓷也不计其数,收藏市场中永远都是鱼目混珠,在皇家和民间陶瓷的混合充斥下,宋代陶瓷稳定性会显得较差,有些宋瓷价格高得令人惊艳,而有些确实跌破人眼睛,在一高一低之下,宋瓷市场让投资者担忧不已。而明清则不同,出土的陶瓷中多是官窑烧制,不但数量有限,而且精品层出不穷,在拍卖市场上屡屡简单这些稀罕陶瓷的身影,很多拍卖品价格屡屡刷新纪录。

除了这些之外。国内外市场上赝品宋瓷非常盛行,大量高仿品出现在市场之中,而那些珍品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如今很多落入世家的收藏柜之中,成为了收藏的不传对象。这样一来,宋瓷在拍卖场因此并不常出现,甚至一些旷世之作更是难得一见。由此看来,无论是宋瓷还是明清瓷,它们均代表着中国陶瓷史上的巅峰,在收藏市场中彼此相互竞争,激励着共同发展。

清末民初瓷板画的真假鉴别


瓷板画具有优越的保存、收藏性能,首先是它特殊的陶瓷材质,决定了它具有很高的材料和物化稳定性,可以较好地抗潮湿、抗霉变、抗撕扯,非强烈撞击而不损毁。其次是它的颜料色彩鲜艳持久,虽经日晒雨淋但不易败色,便于收藏,观赏性很强。从明中叶开始,瓷板画就初现其作为居家装饰物品的优势,到清末民初,它作为陶瓷艺术品的新风貌也开始一览无余。一直到现在,瓷板画的交易与收藏市场都还是非常热门,从日常可见的装饰品到早期大家名作的藏品,它的分布均十分广泛。

正是由于瓷板画到今天仍然大有格局,所以在投资市场上有不少人借机仿做大师名品并以此牟利,因此如果是要收藏老一点的名家瓷板画,一定要慎重鉴别、购入。

一般来说,瓷板画的鉴别主要从以下几个要点入手。第一,看瓷板材质。清末民初的瓷板画,尤其是景德镇大匠出产或者各名家作品,所用瓷板都一定经过非常严格的挑选,瓷板的制造要求瓷胎细腻、工艺规整、厚薄均匀,没有任何材质上的瑕疵,所以如果某幅瓷板画的瓷体胎质粗松,或者烧制形态不规整、有变形,或者厚薄不均甚至出现斑点、表面缩釉等,那么一定是后人伪作。第二,看品相。真正好的瓷板画作品,一定具备陶瓷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双重精髓,不仅瓷的品相经得起考究,瓷画的品相也一定很好,这就包括瓷画的设色、构图、笔触、线条、虚实及颜料色彩等多个方面,最好能够有同类真作进行比较,否则很容易被高仿品打眼。第三,看款识。清末民初的大家作品,都有作者相应的题款,所以这就成为了一个鉴别的要点。首先看款识的纪年是否与作者生平相符,包括作者的生卒、作者在不同创作时期的作品风格是否与该作品相符等。其次是看款识的书写风格与作者的书写习惯是否一致,比如一位好写行书款的大家,却在作品上出现了楷书款,或者一位惯用文字布局紧凑的款的大家,却在作品上出现了倾斜、疏松的文字款,这类情况都要多加注意甄别。

另外,大家的款识虽然各有风格,但是都具有飘然风骨,那种歪斜忸怩之辈,定然是仿作之流。最后,还有一个应用不太广的小技巧,那就是看款的字体,这里指的是看字体的形式。一般来说,清末民初,大家题款还更惯于使用当时流行的字体,比如清代仕途出身的人写的字,多少难以脱离馆阁体的大痕迹,并且也不会大面积运用简化字。所以如果在一幅瓷板画题款上,偶见一两个简体字还能解释,但几率很小,更不用说通篇简化字了,造假无疑。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两幅瓷板画分析一下。第一幅是民国山水人物瓷板,这幅瓷板画胜在画工精细,构图合理,景物、人物的远近错落有致,并且瓷板保存完好,还有原装框架,颇具古香古色。它的市场流通价为2万元,原因在于民国时期流传到现在的这类瓷板画非常多,它没有落款,考证下来也不是名家作品,甚至都不一定是景德镇彩绘艺人画的,所以这对它的价格攀升有一定限制。第二幅是一件仿品,是仿制晚清御窑厂画师任焕章的清末浅绛彩瓷板画,这幅瓷板画的人物造型虽然看起来灵动自然,人物与景物之间也有营造远近、虚实的意识,但是任焕章作为文人派瓷画先驱,其人物仙风道骨,山水意境悠远,这幅画明显功力不符合。并且可能为了模仿这种神逸的风采,瓷画的线条特别不清晰,整个画面非常缺乏立体感。像这种作假的,一般需要藏家找确实可靠的原作来对比,重点看字和画风,仅靠经验难免增加打眼的风险。因此在必要的时候,藏家最好还可以寻求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以防投资失策。

杯子的另一种习惯


杯子是日常用所用的器物,无论是塑料杯,玻璃杯,咖啡杯,亦或是自己定制的马克杯,在所特点的环境中,由于性格的不同都会有所变化。一些喜欢手握杯子上方的人,大多乐观开放,对周围事物很放心,他们不拘小节,常常边喝边大声畅谈。手持杯子中央的人,通常平易近人,待人接物很温和,是典型的“好好先生”,脸上总挂着礼貌的微笑。手端杯子下方的人,多半小心谨慎,情绪反应丰富,谈话时对字里行间的意思很敏感,甚至因过于神经质而惹人不快。而其实杯子还有另外一种习惯,就是拿起酒杯的方式不同。说起这,回想这那天在酒吧的情况。

那天在酒吧和朋友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忽然朋友说了个故事,一个关于杯子的杯事。朋友举起手中的啤酒杯注视了着,视线不离开那个装着冰镇啤酒的玻璃杯,然后开始说了。

有一个人很喜欢泡酒吧,他每次也不约人,总是独自一个人在同一间酒吧坐在同一个位置上。于是那个服务员就认识他了,发现这个人每次拿起酒杯有个习惯,一般人都是右手握着手柄的地方拿起来喝,可是他总是反过来。然后服务生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其实也是随口问问。这个人说,我怕别人有传染病,因为大家都习惯那样拿着酒杯喝酒,嘴总是在杯子同一个地方喝,所以我就反过来了。服务员听后哈哈大笑,这人就问服务员笑什么。服务生说,刚有个感冒的客人也跟你一样这样的拿着杯子喝酒,我出于好奇就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我感冒了,不想传给别人,所以我把杯子反过来用,我觉得这样会好点。这人听后呆在那不语。我听朋友讲完这个故事也哈哈大笑。

人生中的很多事不就如同故事中这个人反着拿杯子一样吗?刻意去回避的事情也许就让我们碰个正着。顺其自然却往往收到意外的惊喜!

陶瓷也是一种民俗艺术


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我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

祥瑞题材,主要围绕着“福、禄、寿、喜、和合、吉祥如意”等内容而展开。因此,在选择题材表现寓意时,经常选用如下一些事物:珍禽类,经常选用凤凰(百鸟之王,象征大富大贵、大吉大利,凤凰相偕喻爱情),白鹤(有清高、纯洁、长寿之喻),白头翁,喜鹊,鸳鸯,雄鹰(159);名花类,经常选用(160)牡丹(百花之王,象征富贵繁荣)、芙蓉(象征雍容华贵),莲花,梅花,菊花(161);在芳草类中,经常选用兰草(有香祖之喻、兰孙贵子),灵芝(象征延年益寿)竹木类中,松(象征长寿、气节),竹(竹与祝同音,寓意百岁志喜、百寿安康),天竹(喻天祝,寓意天祝平安、天祝升平);在瑞果类中,(162)常用桃子(常称寿桃,象征寿)、(163)石榴(象征福,有榴开百子之说);在异兽类中,常选用(164)、(165)龙(王、权威、吉祥的象征)、狮(狮与师、诗同音,象征权势和诗书传家)、鹿(鹿禄同音);在鱼藻类中,喜用鲤鱼(鲤与礼同音,鱼与裕谐音,寓意腾达、富裕)、鳜鱼(鳜与贵音),另外,这种祥瑞题材在约定俗成中,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体系。如莲生贵子(166)(婴儿抱莲花)、福寿双全(蝙蝠寿字)、竹报平安(小儿放爆竹)、吉祥如意(小儿骑白象执如意)、喜上眉梢(梅花喜鹊)、福在眼前(蝙蝠、喜鹊)、六合同春(鹿鹤、梅花)、麒麟送子(小儿骑麒麟)、连年有余(莲花、鱼)(167)、(168)、五子登科(五小儿)(169)、天官赐福(天宫、蝙蝠)、五福捧寿(五蝙蝠围寿字)、多福多寿(一群蝙蝠、堆桃)、福、寿(老人骑鹿持桃)(170)、麻姑献寿(麻姑担桃篮)(171)、鱼跳龙门(172)、丹凤朝阳(凤凰、太阳)、龙凤呈祥(龙、凤)。

祥瑞意识的产生,也是很久远的事了。早在商周时代,就有凤凰的造型出现于殷商玉器上。传说,当商纣王将亡、周文王将兴之时,人们用凤凰将临表示贤王要临世的美好愿望,“凤鸣于西周岐山”的记载,便是这种传说的反映。

中国古代社会以血缘关系为单位的社会并以此为基础结成相应的故乡。因此,企求光宗耀祖、门庭昌盛、富贵荣华便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心理。在祥瑞题材中有许多这样的内容。祥瑞题材的产生,与先民对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有着密切关系。像某些云气纹样和鱼纹等的出现,与对大自然的颂赞有着密切关系。祥禽瑞兽的出现,也是我们人民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的一种反映。

祥瑞题材的产生就是一种民族心理的表现,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哲学。对中国民族心理和文化影响最大的是儒家哲学。儒家是讲天人合一的,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亲和的关系,赋于花、鸟、虫、鱼、兽等以祥瑞寓意,便是这种亲和关系的表现。

另外,象瑞鸟(173)、哪吒闹海(174)、龙舟(175)、女寿星(176)等,在瓷都景德镇也是经常表现的题材陶瓷艺术还广泛地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以及广袤的大自然,并有非常鲜明的贴近现实、亲和自然的理性品格。

所以,要欣赏陶瓷艺术,就需要了解中国的哲学、宗教和民族心理,也要有一定的文化、音乐、舞蹈等艺术修养。否则,是很难把握住陶瓷艺术的审美特性的。

开片 一种独特的美


走进博物馆,不少人会注意到宋代的一种带冰裂纹的瓷器。不论瓶、盘、洗还是碗,青绿色或青灰色的釉面上,分布着长短、深浅不一的裂纹。它们乍看似乎是残破了,但又分明被摆在精品展柜里。细细品味,裂纹像迸裂的冰片网罗着全器,自然延伸、交错,与温润的青釉搭配和谐,相得益彰,给单色的器物平添了天然的装饰,甚至能给人一种听觉的美感,仿佛可以听到玲珑清脆的冰裂之声。

这种冰裂纹,行话叫“开片”。它原本的确是一种釉面缺陷。瓷器的胎和釉成分不同,物理性能也不一样。物质受热膨胀,遇冷收缩。瓷胎比瓷釉的膨胀系数大,瓷器烧成冷却的时候,收缩幅度大的胎体就会把玻璃质的釉层拉碎,釉面出现开片。但由于胎体本身完整,而且胎釉结合牢固,釉层即使开裂,也不会剥落或起翘,丝毫不影响使用。

开片的宋代瓷器,最典型的要属官窑和哥窑的青瓷。官窑器莹润如脂的粉青、月白色釉面上,大片的裂纹扶疏伸展,如同雪地上的柳枝梅影般婆娑潇洒。哥窑瓷的开片则细碎得多,被称作“百圾碎”,更小的叫“鱼子纹”。片纹有粗有细,粗的色深如铁,细的接近金黄色或叫鳝血色,大小片纹交织在一起,被古董行家美称为“金丝铁线”。官哥瓷器真品历代都是收藏家珍爱的宝物,也是后代仿效的目标。

关于哥窑瓷的开片曾有一个故事。浙江龙泉县,有章生一、章生二两兄弟,弟兄俩各主一窑。生二妒忌哥哥的技艺,一次,在哥窑即将出窑的时候,从窑口浇进一瓢冷水,好端端的一窑瓷器釉子全部开裂了,没想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美感,哥窑也因此入选宋代五大名窑。古代文献都说,哥窑专烧开片瓷,弟窑也就是龙泉窑,烧无开片的龙泉青瓷。可是当代古陶瓷研究者发现,宋代文献里只字没有哥窑和弟窑的记载,这个故事是从元到明逐渐编出来的。不过,故事虽然荒诞,倒也点出了瓷器骤冷开裂这个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专家们在龙泉县境内进行了大面积的窑址调查和发掘,并未找到专烧哥釉瓷的哥窑,却一致认为:带开片的哥釉瓷就是龙泉窑部分窑场的一种产品。它的开片技术,受的是同处浙江的南宋官窑的影响。

把原本为缺陷的开片变成瓷器表面自然天成的装饰,说明工匠们已经掌握了开片的规律,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只有制瓷工艺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这种装饰方法的出现,与宋代的文化风尚和审美情趣极其和谐。读读宋词:抑扬顿挫的节奏,细腻婉约的情调;看看宋画:出神入化的笔墨,归隐田园的意境;听听宋歌:凭栏怀古的低吟,嘈嘈切切的琴音……宋代文化造就了官哥瓷器独特的审美价值,把青瓷的美,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知识:清末民初最漂亮的一种瓷器》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知识:清末民初最漂亮的一种瓷器》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瓷器鉴别知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