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陶瓷知识 > 景德镇古代瓷器 > 导航 >

瓷器知识:一件瓷器的诞生(景德镇传统制瓷过程)

瓷器知识:一件瓷器的诞生(景德镇传统制瓷过程)

景德镇古代瓷器 景德镇瓷器鉴别 景德镇瓷器怎样鉴别

2021-08-05

景德镇古代瓷器。

1、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一件瓷器的诞生(景德镇传统制瓷过程)

1、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这一环节在古窑里我没有见到,深感遗憾,于是我在前往三宝村途中仔细寻觅,有幸亲眼目睹。这种瓷石加工方法历史悠久,应与景德镇制瓷历史同步。

2、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景德镇瓷土总收缩率大致为18—20%,根据大小品种和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尺。由于景德镇瓷泥的柔软性,拉制的坯体均比之其他黏土成型的要厚。拉坯不仅要注意到收缩率,而且还要注意到造型。如遇较大尺寸的制品,则要分段拉制,从各个分段部位,可看出拉坯师傅的技艺好坏和水平高低。

景德镇陶瓷的特殊美感和瓷文化的形成是与其独特的材质、工艺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除当地“天赐”的优质黏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艺将这些普通的“东西”变成了人类的“宠物”。由此,真正被“神灵”护佑着的正是这制瓷技艺的不断分工、进化和传承。这千年相传的技艺造就和组成了人类陶瓷史甚至是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光环,这光环让人炫目,也让人敬畏。

3、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4、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内外修坯是景德镇制瓷工艺中一个极为重要并优于其他窑系的成型技术,是形成景德镇陶瓷风格的一个独特的技术保障。利坯工不仅需要熟悉泥料性能,而且要熟练掌握造型的曲线变化和烧成时各部位的收缩比,以及各部分留泥的厚薄程度。一般来说,在同一器物的不同部位,坯体厚度各不相同,因为不同部位在高温烧成时的收缩率和受力情况不一致,因而利坯时应控制不同部位的泥坯厚度,以防止其烧造时变形。

利坯时对于坯体厚薄程度的控制及其识别方法,是掌握利坯技术和确保利坯质量的关键。按一般经验,测定坯体厚薄是以手指上下抚摸并轻轻弹叩,听其不同部位的响声。坯体较厚者,弹之发出“咯咯”之声,修至中等厚度时则发出“咚咚”之声;高档瓷坯体修至适当薄度时,弹之则发出“卟卟”的脆声。

5、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6、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7、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经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景德镇陶瓷装饰大致可分为釉下装饰和釉上装饰两种基本类型。釉下装饰是指直接在泥坯上进行艺术装饰加工,并上釉烧成的瓷器,因其装饰图案位于瓷器釉层之下而得名,主要包括青花、釉里红和釉下五彩等。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进行装饰加工的工艺,则称为釉上彩,包括古彩、粉彩、墨彩、新彩等。还有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的“斗彩”装饰。实际上自元代以后,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历史,基本上是以景德镇瓷器发展史为主要脉络的。

8、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9、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

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退色。

瓷器的彩绘与一般绘画不同。因为画工在坯体素胎上施釉和作画时所见的颜料色,在经过高温烧制和烘烤后会发生很大变化。看到一件件颜色暗淡、貌不惊人的半成品,经过炉火的烧炼竟会呈现出如此绚丽夺目的色彩,这本身是奇妙的;而与此同时也便可以得知,为瓷器作画是需要怎样的特殊经验和想象力了。

景德镇传统制瓷技艺分工严谨精细,各种不同工艺步骤在看似简陋和普通之中却蕴含着相当多的合理性和惟一性,可谓博大精深。每个细节的深究都让人无不惊叹我们前辈陶工们在发现与运用、发明与创造中的聪明才智。古窑里的老工匠还告诉我们,现在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已经电气化了,考虑到环境保护、降低制作成本和提高成功率等多方面因素,不论是仿古瓷类、艺术瓷类,还是日用瓷类的瓷器都在电脑的控制之下,用汽窑烧制,原先的用柴窑制作陶瓷时的工序远不止这些,有72道之多呢……

上述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许多场景和工艺环节,一般人是很难完整看到和了解的,而正是这些技艺的细节感动着我。我想世人对“瓷都”的寻访绝不仅仅是为了看这个城市的外观,而是想贴近属于这个城市的“气息”,闻到属于这个城市的“味道”。这个“气息”和“味道”只有从温润的瓷土中、从充满油脂的松柴中、从永不停息的河流中,最重要的是从陶工们积淀着千年制瓷文明的手艺中才能散发出来。

taoci52.com延伸阅读

瓷器知识: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景德镇茶具特点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用如此精品品鉴茶艺,是每个爱茶之人不能错过的妙事,那么景德镇茶具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有没有瑕疵是不是正品呢?

景德镇茶具特点 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用如此精品品鉴茶艺,是每个爱茶之人不能错过的妙事,那么景德镇茶具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有没有瑕疵是不是正品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景德镇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用如此精品品鉴茶艺,是每个爱茶之人不能错过的妙事,那么景德镇茶具特点是什么?如何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有没有瑕疵是不是正品呢?下面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景德镇茶具的特点

1、景德镇的瓷器特点就是白瓷质如洁玉,釉质润得像镜子,而且和瓷胎纸一样薄,透过光能看透背面。

2、瓷杯轻轻互扣,发出的声音清脆如玉石。

景德镇茶具的特点

3、景德镇茶具的做工都非常精致器形周正,圆润自然,没有变形和别扭之感。

4、釉色光洁,色度一致,不会出现砂钉、气泡眼、脱釉的情况。

5、瓷器上绘制的图纹颜色不艳不晦,不浅不深,光泽内蕴。

景德镇瓷器茶具

二、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1、查看茶具底部

辨别景德镇瓷器茶具最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看茶具的底部,景德镇瓷器底部都会有“景德镇”、“景德镇制”、“中国景德镇”等字样,而其他地方的瓷器茶具是绝对不会有的,他们往往会在这茶具底部加上“景德镇彩”,很多朋友上当。

2、挑选手绘茶具

景德镇瓷器会有贴花和手绘两种,贴花价格较为便宜,而手绘通常会价格贵一点,但如果你购买手绘的景德镇瓷器茶具会有80%以上是正宗的,而贴花很大的可能会是假货。

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

3、放在手心转一圈

把手指用水沾湿,把景德镇瓷器茶具放到手心进行转一圈,看能不能听到声音,正宗的景德镇瓷器茶具听起来声音清脆没有杂音。

4、细看细摸外表

景德镇瓷器茶具有很明显的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故在挑选时可以细看茶具的做工是否光滑精细,细节等地方是否处理光滑。

小编提醒:选择购买景德镇瓷器茶具要去正规的店里,这样可以避免选择到假景德镇瓷器茶具。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分享的景德镇茶具特点,景德镇瓷器茶具辨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景德镇茶具的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装修选齐装,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10秒极速获取报价还能免费获取四套设计方案,更有装修管家全程跟踪服务,抓紧行动吧!

陶瓷知识:景德镇瓷业传统的收徒模式


全厂五行头,雕削工可以授徒,其他四行皆由老板授徒。

雕削工收徒,五年一届,平时封禁,时满为开禁;有的年份缺人,要开黑禁,但要满三年,叫放脚。不论开禁或放脚,每个雕削工只能收徒1人。事前,还须到雕削行会买名额票,每张银洋5元。学徒要有介绍人作保,写好师徒合约,规定中途不得离开,如有死亡等事故,师父不负责任。学徒期为五年,第一年工资4元,以后每年加2元。第六年还要帮师父做一年,叫包年,工资打六折或对折。有势力的雕削工,在行会里买三、四张徒弟票,在徒弟身上榨取金钱。徒弟学会了手艺,每天要做到晚上11点才收工,否则要挨打。徒弟家中稍宽裕的,委托介绍人向师父买出师,议定每年20元,师父认可后,可以独立工作。甚至有的父亲带子为徒,也按行会规定办。

老板收徒的有草鞋、做坯、利坯、画坯四行。草鞋帮收十七、十八岁的小青年,首先学打杂,上位顶半个位子,学到七月半,便顶一个位子。尔后,学码头、装坯,一年出师,年工资30元左右。出师后,与老师傅同等对待,工资不打折扣。

做坯、利坯要学6年,收十二、三岁小男孩。学画坯的年龄稍大,文化稍高。学徒期,第一年工资4至5元,以后每年加2元。入厂后先学2年杂务,第三年才正式学手艺。若老板是做坯出身的,则教做坯,利坯、画坯则请厂里师傅传艺,另送果品。满师时,徒弟出钱,师父办出师酒三桌,工种行会的街师傅一桌,厂里的师傅们二桌。第二年包年,工资打六折或对折。

带徒弟,行规限定只收本籍人。外省的,除安徽籍外,一律不带,以免技术外流。都昌人学琢器手艺的也不少,但只收利坯、雕削和草鞋帮,做坯手艺不传都昌人。民国35年5月,都、抚两帮发生未遂械斗,自那时起,行会规定不准收都昌人为徒,而且在厂里顶岗位的徒弟,也一律辞走,不得留用。

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 景德镇的颜色釉


颜色釉瓷是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之一,被誉为“人造宝石”,有“千窑难得一宝”、“寸金窑烧寸金瓷”之称。

按温度分成三种

颜色釉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左右)和低温颜色釉(1000℃左右)。若以1250℃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

高温颜色的品种甚多,有名目的近百种,综合起来可分为下列几个系统:红釉系统包括祭红、钧红、郎窑红、釉里红、美人醉等,主要是以铜为着色剂。青釉系统包括天青、龙泉、豆青、影青等,主要是以铁为着色剂。蓝釉系统包括霁蓝、珐蓝、霁青等,主要以钴为着色剂。以及三阳开泰、窑变花釉、宋钧花釉、紫金釉、乌金釉等。

景德镇传统高温颜色釉虽然丰富多彩,但历史上多以单色釉装饰瓷器。现代颜色釉艺术除了强调釉色外,也注意釉与器型、釉与画面的结合,为色釉彩、综合工艺装饰、色釉瓷雕等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材质。

景德镇上世纪推出色釉彩

1976年景德镇研究成功无铅均红釉,上世纪70年代推出“色釉彩”,即以多种高温色釉作彩料,在生坯和釉坯上彩绘,经高温烧成后,因色釉的渗透性、流动性和熔融性形成了色彩斑斓、妙韵天成的艺术特色,既是釉,也是彩,色釉彩材质肌理的感染力和彩绘艺术的感染力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1983年,国家级颜色釉工程师——邓希平女士成功研制高温稀土花釉——彩虹釉(该釉经1300℃以上高温烧制时能在盘类产品上自然形成黄、橙、红、白、紫等多种颜色的彩环,釉面呈碎纹),这是世界制瓷史上的一个新创举,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和第39届尤里卡国际发明金奖,以及被比利时王国颁发骑士勋章。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勤征擅长高温颜色釉,先后研制出亚光颜色釉、窑变兰花釉和中国红等品种。亚光颜色高雅朴实,别具一格。做法是在已做好的坯体喷上一层约0.5毫米厚度的亚光釉,待颜色釉干后,描绘轮廓。装烧之前,为避免搬动时碰掉或弄脏画面,用较稀的透明釉薄薄地上两遍,窑温控制在1300℃。中国红是极难烧制的品种,红色料在高温下极容易产生脱色、龟裂等情况,故成功烧制的中国红作品寥寥无几。

陶瓷知识:景德镇陶瓷的计量单位“件”


"件"是景德镇陶瓷经济的基本概念。它的内涵既模糊又清晰,因为"件"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件,不能点数,人们一时不易弄清楚,而又为景瓷从业人员和中外瓷商历来所认同。"件"是由诸要素组成的景德镇器类如瓶、缸、壶等的计量单位。它与生产管理、工资、价格有直接关系。为了方便,使用中常常直呼多少"件",而不提诸要素中的数据。一、"件"的内涵不少研究者曾从不同角度对"件"作过有益的探讨。我们认为,"件"的内涵主要有三点:第一,是琢器类器规格的计量单位;第二,它表示成瓷的难易程度;第三,它便于制定生产定额、工资和价格。这三者是统一的互相关联的。具体陈述如次:第一,是琢器规格的计量单位。景德镇琢器种繁多,器型复杂,每个品种又由口径、底径、腹径、外高、内深、重量、容量等要素组成。因为以一个要素来说明它的规格是不全面的,所以把这些要素综合起来,组成统一的计量规格,作为通用的计量单位,景德镇历史上命名为"件",并且沿用至今。第二,"件"表示成瓷的难易程度。琢器多为赏、用结合的工艺品、陈设瓷。琢器类瓷器同一品种有多种器型,同品种同器型又由系列产品组成。品种、器型可变性大,很大程度上依靠手工来完成,技艺要求较高。因此,无论在配方、制坯时,还是手工装饰时,"件"数愈大,技艺要求愈高,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愈多。更为重要的是,瓷器是"火的艺术","件"数愈大,愈难烧成。大"件"瓷器不仅占窑位大,而且容易出现"乔扁损挫之患"。烧大"件"瓷器"必倍其坯式,较劣取优"。琢器成瓷难这个特点,是采用"件"作为计量单位的内在根据之一。相对而言,圆器器型比较规范,制坯技艺相对简易,烧成上也比较也掌握,便于采用机械化、半机械化操作,这样以一个主要特征就可以定出它的计量规格标准。如盘、碗类可以某寸口径计量,不必用"件"第三,"件"的主要功能是便于制定生产定额、工资和价格等。历史上,琢器类之工资是以器物之件数计算"②。琢器类之所以采用计"件"工资制,是由上述第二点所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件"大小的递增而递增。据调查,本世纪四十年代做一夫坯③为一银元,而每夫坯的个数,则是随着"件"的大小而增减。如瓶类30"件"每夫坯420只,50"件"每夫坯320只,300"件"每夫坯36只。利坯则直接以"件"数的大小论价,利一只"中造"件瓶为8厘银子,50"件"则为1分2厘,100"件"1分8厘。1952年以后,国营企业逐步实行包月工资,在制定生产定额和工资政策时也作为依据之一,但"件"在工资方面的作用明显降低。我们认为,为了充分调动技艺人员的积极性,切实实行按劳分配的政策,以"件"制定生产定额和计算工资,对景德镇陶瓷生产的发展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作为琢器规格标准的"件",是作为商品瓷确定价格和税收的依据之一。一般说来,质量等级相同,同一品种,"件"大的,它所耗费的生产成本、流通费用、税金也越多,所以景德镇的瓶、缸、壶等均以"件"论价。历史上,该类商品销售税,正如向焯在《景德窑业纪事》中所述"瓶盖以圾数为准"④。"件"作为琢器计量单位,有它的合理性,按"件"计算,简便了生产定额的制定,商品瓷成本核算和价格的拟订。这正是它产生、沿用的根本原因,在景德镇瓷业经济活动中,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在一些厂家等生产琢器的瓷厂中,仍然是制定生产定额的依据。二、"件"的比例关系为了适应瓷业发展和外贸的需要,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景德镇陶瓷工业局于1955年制订颁发了统一的瓷器规格标准,以后又总结新的实践经验,作了几次修订,这些规格标准,都把"件"作为计量单位断承了下来,并对它的各个要素定出了明确的数据,从面使生产、销售有了统一的依据。在组成"件"的诸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不能离开其他要素孤立存在,它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在诸要素中必有一个要素起主导作用。经考查,瓶类一般以高为第一要素,在造型设计时,先确立一定的高度,再考虑与之适应的宽度范围,然后考虑与之协调的口径等数据,及造型所需要的线形变化,形成一个完美的艺术品。这里,外高与腹径有允许伸缩幅度,即在要可变范围内,同一外高有若干允许结合物腹径;如扁肚瓶则同一腹径,有若干允许结合的外高⑤。缸类产品,主要是以口径为第一要素,一定的口径有若干高度与之相适应,这种比例关系是在一定的变化幅度之内的。如80"件"莲子鱼缸口径8英寸,外高7英寸;100"件"莲子鱼缸口径10英寸,外高9英寸,口径与外高各增2英寸。瓶类从单'件"、双"件"、5、10、100以至千"件"、万"件",其中有些"件"并没有制订严格的规格标准,而断续靠传统经验,如90、110、180。。。。。。"件",这些大于或小于规格标准型号就被归入相近的规格之内,并冠以大小说明之。如大100'"件"、小100"件"、大折半、小折半之类。1.48米---1.50米高叫千"件",2米高叫万"件"。这种大型特大型花瓶,在决定高度之后,其他比例关系在造型设计上当然是要协调的。设计制作者对产品的工艺要求、造型美和经济效益是要作统筹考虑的。瓶类的"件"与高度呈对应的递增关系,而其他要素的数据则是在一定幅度内作不规则的变化。景德镇瓷器规格标准1975年

英寸高度300件宝字瓶24.0200件宝字瓶20.0150件宝字瓶18.0100件宝字瓶14.080件宝字瓶12.050件宝字瓶10.0上表如果加上传统的250"件"和120"件",那么,"件"的对应高度则是以2英寸递增的。由于高度的递增必然带来其他数据的递增,因此高度递增2英寸,而"件"的大小则以20至50的幅度增长。三、"件"的历史演变过程"件"这个词几经演变,已不能望文生义。这使得许多人对它既然熟悉又陌生。正如《景德镇陶录》所说:"'圾'用'件'之类虽土著犹参问乃得也。"⑥因此,有必要把件的历史演变过程作一考察。"件"起源于南宋景德镇仿哥窑的""百圾碎"。《景德镇陶录》说:"古哥窑色好者类官,亦号百圾碎。"⑦"陶瓷有圾称者,自五圾起以至百圾五百圾千圾如尊叠盆缸之类。按字书圾与岌通,危也。则以圾称谓其危而成难也,帮圾数愈增,则愈难陶成。"⑧这里清楚地说明了"百圾碎"转化而来的以"圾"作为计量单位的历史内涵及"圾"即"件"。《景德镇陶录》是清代嘉庆时成书,这本书由师生两代人完成,得到当时浮梁县知事的支持,经过当时许多专家的鉴定,内容翔实可靠。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编著的《景德镇陶瓷史稿》认为:"景德镇从以信住到现在,对于尊叠盆缸之类,其大小以'圾'称。圾读作件。。。。。。所谓'百圾碎'也就指其适中者而言。这个名称起于宋代代之哥窑,景德镇仿哥窑后,即沿用它⑨。"傅振伦先生在为《陶说》作注释时也同意《陶录》中关于圾俗作件的论述,并引用《陶歌》中"五百圾、千圾皆大器"作佐证⑩。《离骚》有"高余冠之岌岌兮"之句。《辞海》认为,圾与岌通,都是高危之义。以上都说明,百圾以上的大器,不易烧造。欧阳世彬先生查证,直到清代光绪时木刻本《景德镇瓷器统捐局饬定瓷器统捐新章及茭草章程》中的琢器类仍采用"圾",而在同时的何运昌行手抄《广邦新章》却用"件"。约在清代末期、民国初,在分私文书中才采用"件"⑾。圾之所以转化为件,一是方言假借,二是习用意义上的相通。综上所述,"圾"起源于南宋仿哥窑之后,至迟在清代嘉庆时就"圾""件"通用,民国以后"件"代替了"圾"。四、"件"讲"胭指"是什么意思"胭脂"是说英制中的英寸,因为方言音译不准而以讹传讹。其实,它是"件"的计量尺度,而不是"件"本身。理由于次:1、方言音译不准。英制中的英寸原文是inch,经广东客商方言转译,其音与景德镇方言"胭脂""烟子"接近。当时国际上盛行英制量度,为了适应外贸的需要,景瓷采用了英寸这个量度。"从明代后期起,欧洲已经开始畅销中国瓷器,到清初的十七世纪晚期,达到了高峰。""十八世纪前期,欧洲很多国家都被允许在广州开设贸易机构,最早获得这一权利的英国东印度公司。"⑿由此可以推论,"件"采用英寸作为量度,在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这个期间。同时,景瓷圆器也采用英寸量度。2、"胭脂尺"的混同。不少人把一种四面长方形折算尺说成是"胭脂",这种尺以多漆为胭脂色而得名。其实"件"的量度。3、我们从李雨苍先生的《计件换算表》得到启示,把它和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颁发的《景德镇瓷器规格标准》两相对照,证明"胭脂"就是英寸。4、许多瓷业老人提供的"胭脂"数据与上述景瓷规格标准是一致的。"件"讲"胭脂",是指"件"的大小以其主要特征高度或口径英寸的数据而言。说到这里,"件"到底是什么呢?"件"是景德镇琢器类瓷器大小和成瓷难易的综合性计量单位

陶瓷知识:陶器与瓷器诞生


陶器究竟是怎样发明的,历来就众说纷纭。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古人在枝条编成的篮子里涂抹了一层泥土,本想用火将泥土烘干,不慎将篮子烧着,当篮子化成灰烬时,上面的泥土就变成了最初的陶器。笔者照此说法作了一个实验,但没有成功,篮子燃烧后的热量不足以将里面的泥土烧成陶器,看来此说不成立。

笔者认为陶器的出现与古人保存火种有关,当他们还没有学会钻木取火时,为了保持火种既不会熄灭又不会蔓延,就要用土坑或泥土将其围住,时间一长,火种周围的泥土则变成又红又硬且不再怕水的物质——陶质材料。古人根据这一现象,试着把哄小孩用的泥塑玩偶仍到火里去烧,陶器就这样产生了。此论仅为笔者猜想,无论事实如何,陶器的出现是自人类诞生以来,最具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明,“水火既济而土和”。

到后来,中华民族先民们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发现,烧制陶器时的温度越高,其制成品就越坚实,越耐用,于是就想尽办法提高烧成温度。把陶器烧成温度从1000℃以下,提高到1200℃左右的技术革命是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完成的。而能耐住这一高温的瓷土也同时被发现。

先民开始普遍使用瓷土来烧制硬陶。当时都采用“裸烧”工艺,即把坯体码放在一起,直接与窑火接触。经实践,他们发现烧窑用的木柴,经燃烧变成草木灰后如果能飘落到坯体表面,就会在上面形成一种玻璃状物质,它能大大提高制成品的表面硬度并降低吸水率,后人称其为釉。俗话说:“无灰不成釉”,早期的釉,就是这样形成的。它多出现在器物的朝上部位,又称天然釉。

不久,先民们又发现如果把草木灰与瓷土按一定比例掺和在一起,再施涂到坯体所需的部位上,烧后就可以形成釉面,原始瓷器就这样诞生了。

霁蓝釉瓷器: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


霁蓝釉又称为“积蓝釉、祭蓝釉”,是由一种高温的石灰碱釉所制作而成的,通过在其生胚上施加釉色,在1280~1300摄氏度的环境下高温烧制而成,所烧制成的瓷器具有着成色稳定、色调浓淡相宜、釉面光润度较高的特点,其釉色较深,犹如宝石一般的色泽,所以在当时的社会上有着较高的地位。在元朝就已经开始烧造的霁蓝釉瓷器,其原料的价值非常的珍贵,但是的烧制在工艺的掌握尚有欠缺,但是这一时期烧造出的霁蓝釉发色稳定,以云龙纹为主进行装饰,具有着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在明朝的宣德年间霁蓝釉也得到了十足的发展,这一时期继承了元朝时期的烧制特色,在纹饰上进行了较大的改变,出现了少部分由暗花为主的纹饰,还有蓝釉白花、鱼藻纹等各式各样的纹饰,在艺术的感官上有了更深层次的进步。由霁蓝釉烧造的瓷器大多是以碗、盘较为的常见,瓶、壶等大件的瓷器在烧造的工艺上复杂程度较高,现存世量也较少,具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其价格也是非常高昂的。

在嘉靖年间的霁蓝釉瓷器,釉色蓝中泛紫,釉面上有着细小的开片纹,圈足处施加了一层酱色的釉彩,主要是为了弥补瓷器出厂时的不足,同时提升整件瓷器的艺术整体效果,造型品种非常的多样,除了传统的宫廷祭祀用器、陈设瓷之外,还有着大量日常生活用具的烧造,这一时期烧造出的瓷器大多都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有着较高的收藏价值。

清朝时期的霁蓝釉的生产则是有着大量的精品流传至今,在纹饰上非常的多样,有刻暗花纹的、描金彩的,从其做工上来看,制作的纹饰非常的精细,同时对于原料的提纯以及上色的步骤都是非常的小心,有梅瓶、蒜头瓶、高足碗、缸等各式各样的瓷器类型出现,有一件清朝乾隆年间烧制的霁蓝釉金折纸花卉双牺耳尊,是具有着实用性能以及装饰性能集为一体的瓷器,以花卉纹作为其主要的纹饰装饰,以莲花瓣纹、折枝花卉纹作为其辅助的花纹样式,在艺术的美感上有着更深层次的表达,拍卖出了八百九十万的价格,这样的价格在霁蓝釉的瓷器市场中算是非常高昂的,足以可见这件瓷器的收藏价值。蓝釉描金则是大多数瓷器都会出现样式,这样的装饰技法使得整件瓷器突出了高贵、大气之感,是当时富商世家以及官宦世家都重金购买的瓷器,收藏价值颇高。

霁蓝釉瓷器精品鉴赏及拍卖成交价格:

1:清乾隆霁蓝描金折枝花卉双牺耳尊,尺寸:高33厘米,估价:RMB 6,800,000 ~ 10,000,000,成交价: RMB 8,960,000 ,成交时间:2009.10.19,拍卖公司: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十五周年庆典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颈部置对称象耳。通体施天蓝釉,金彩作饰,主题纹样为花卉纹,辅以莲瓣纹、折枝花卉纹等,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 六字楷书款。清代乾隆时期,瓶、尊等琢器颈肩部常附加各种装饰性的双耳,除有一定实用性外,还有装饰作用,便器物趋于平衡协调,同时也增添了器物的美感,时代特征鲜明,有象耳、鸠耳、螭耳,戟耳、如意耳、夔龙耳、铺方耳、牺耳、贯耳、蝙蝠耳等。装饰双耳的工艺技法影响了乾隆时期以后各朝的器物。象与“吉祥”的“祥”谐音,是国运昌盛的吉祥之兆,民间传说太平盛世出白象。象寓有“太平有象”之意。造型庄重,霁蓝釉均匀,色如宝石,饰以金彩,更显富丽堂皇,耀眼夺目,纹饰祥瑞。

2:清乾隆霁蓝釉鹦鹉耳扁壶,尺寸:高32.5厘米,估价:HKD 5,000,000 ~ 7,000,000,成交价: HKD 7,920,000 ,成交时间:2018.04.03,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款。

雍正、乾隆年间,制作了一批仿古瓷器,两位皇帝对古器物的钟爱与鉴赏,引发灵感创造拟古形饰之瓷器。此件霁蓝釉扁壶依循汉代古青铜器及陶器风格,典雅简朴,即属这批作品之一。

3:清雍正霁蓝釉长颈弦纹盘口瓶,尺寸:27厘米,估价:HKD 3,800,000 ~ 4,500,000,成交价: HKD 5,780,000 ,成交时间:2009.10.08,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9秋季拍卖会。

4:清乾隆霁蓝釉大天球瓶,尺寸:高55厘米,估价:RMB 1,200,000 ~ 1,500,000,成交价: RMB 4,480,000 ,成交时间:2010.12.04,拍卖公司: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0五周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乾隆年制。

天球瓶为是明初是受西亚铜瓶造型启发而烧造的瓷器,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御窑厂,以青花为多见,以海水龙纹为贵,是明清两朝宫廷最为名贵的陈设用瓷。

本品造型古雅端庄,线条优美圆润,器内与底部均施白釉。通体施饰霁蓝釉,匀净明亮,苍妍夺目,一如宣窑之宝石蓝,其出色之妍丽独步有清一代,为乾隆同类御瓷之冠。其高达55厘米,恢宏大气,非常罕见,目前所知的其他乾隆霁蓝釉天球瓶大多低于此高度,为乾隆御窑天球瓶最大之尺寸之一,与之相同者唯见南京博物院藏品“清乾隆 青花缠枝花卉纹天球瓶”(见《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编,页232)和中国文物保护中心藏“乾隆款青花穿花龙纹天球瓶”。(见《中国古代瓷器艺术—元明清釉下彩》页400,图126),其底足旋修极为工整,胎骨细白莹润,底款为青花六字三行篆书,为乾隆早期的写法,正是唐英榷陶时期的出品,以其超佚脱俗的品格而论或许正是乾隆皇帝当年垂爱的那对祭蓝釉天球瓶之一。

5:清乾隆霁蓝釉描金花蝶扁瓶,尺寸:高26.2厘米,估价:RMB 1,0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1,150,000 ,成交时间:2012.12.09,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2秋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乾隆年制”篆书款。

此件乾隆霁蓝描金扁瓶,直口长颈,溜肩扁腹,为标准乾隆官窑器形。其内壁上松石绿釉,外壁通体施霁蓝釉,于窑炉中高温烧成,而后口沿描金,并于霁蓝釉上以金彩绘画落花及彩蝶纹饰,描画精致,笔触细腻,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霁蓝釉,又称“积蓝釉”、“祭蓝釉”、“霁青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为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色泽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调浓淡均匀,呈色稳定。其釉色蓝如深海,后人称其为“霁青”,把它和白釉和红釉并列,推为宣德颜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艺继承元代传统,延烧不断,时至乾隆时期,此种釉色的烧制越发纯熟,主要造型为祭器和陈设用瓷。金彩是指一种采用黄金色釉上彩作为装饰的制瓷手法。古代以金彩装饰瓷器,一般认为是始于宋代,其中尤以定窑金花瓷器最负威名。宋周密《辛酉杂识》续集上卷载:“金花定器,用大蒜汁调金描画,然后入窑,永不复脱。”传世品有黑釉、酱釉金彩定器。明洪武初,景德镇始有金彩瓷器的烧制,清代达于极盛。

6:清雍正霁蓝釉描白鱼藻纹碗,尺寸:直径17.2厘米,估价:RMB 800,000 ~ 1,200,000,成交价: RMB 977,500 ,成交时间:2016.06.06,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北京保利2016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此碗撇口折腰,腹部凸饰两道弦纹,外壁以宝石蓝釉为地,釉色浓艳,间饰沥粉、堆白技法饰鱼藻纹饰,鲭、鲌、鲤、鳜四鱼穿梭悠游于荷塘之内,隙地点缀浮萍,鱼眼以青花点出,鱼身、荷花、荷叶阴线刻划细部,形象生动,蓝白两色对比强烈。碗心内双蓝圈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此类碗造型别致,始见于宣德御窑,为清代官窑继承自明代的品种。其制作工序复杂,先于素坯之上依图堆塑出鱼藻纹并覆上白釉,入窑素烧成为瓷胎,继而于素胎之处施上宝石蓝釉再次烧制。该碗外壁以宝石蓝釉为地,釉色浓艳,蓝白两色对比强烈,纹饰灵动,仿若一派游鱼嬉戏之景,可见当时烧造技术纯熟,属雍正仿古佳品。拍品形制、纹饰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雍正蓝地堆白花鱼藻纹碗一致,参见《清瓷萃珍》,图46。此外,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也藏有一例同类器物,可资比较。蓝地白花自明初以来,即为官窑的名贵品种。

7:清雍正霁蓝釉鼓式罐,尺寸:高18.8厘米,估价:RMB 300,000 ~ 500,000,成交价: RMB 963,200 ,成交时间:2007.12.17,拍卖公司: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07秋季拍卖会。

8:明万历霁蓝釉暗刻大供碗,尺寸:直径30厘米;高13厘米,估价:RMB 500,000 ~ 600,000,成交价: RMB 918,400 ,成交时间:2010.07.25,拍卖公司: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第68期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明万历年制”。

这只以宣德霁蓝官样为范本烧制的万历官窑霁蓝大贡碗口径达一尺有余,胎体厚重,器形规整,腹部曲线自然、秀美,施釉肥厚,色泽深沉、稳定,色蓝如海,莹润、均匀,静穆雅致。是明代皇室典型的祭祀用瓷。中国古代皇帝历来十分讲究各种祭祀活动,如祭天、地、日、月;祭山河、祖先、神灵、亡灵,等等。各种祭祀活动有严格的规制,使用什么器物,采用什么颜色,都有明确的规定,比如明代皇室祭祀月神,就规定皇帝着蓝色祭袍,使用蓝釉瓷器。蓝釉瓷器习称“霁蓝”,使用的是一种富含石灰碱的宝石质釉料,故而,明代有“宝石蓝”之称,又因为蓝色是皇室规定的祭祀用色,所以,从宣德起,“霁蓝”又有“祭蓝”一说。 景德镇的蓝釉瓷器早在元代就烧制成功,明代则更有长足的发展。成书于雍正、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有“宣窑……又有霁红、霁青、甜白三种,尤为上品。……霁青用元子精配釉”的记载。霁青就是霁蓝,所以宣德霁青是后世蓝釉的楷模。 据《明神宗实录》记载:“万历二十四年八月癸未,先是奏回青出土鲁番异域,去京师万余里,去加峪关数千里。而御用回青系西域回夷大小进贡,买之甚难。因命甘肃巡抚田乐设法召买进,以应烧造急用,不许迟误。”——由此可知,万历年时期使用御用回青料烧制的霁蓝官窑瓷器,用料十分珍贵。其制作工艺难度远大于一般食用碗类:拉坯工要按照官府提供的样式,将精淘制备合格的泥料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充分考虑器物的品种特点、规格大小和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尺,以后的利坯、釉足、补水、施釉、烧窑等工艺,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出问题,稍有疏忽,便功亏一篑。更为难得的是,这只大贡碗釉足底部的亮青釉下刻有 “大明万历年制”的款识,是明清时期极其罕见的隐蔽暗款。写款工,在施釉前用刻刀刻好款识,字体大小、布局,刻道宽窄、深浅,都要十分讲究;所施亮青釉浓度、厚薄也要恰倒好处。否则,款识不是看不见,就是太明显,达不到忽隐忽现,似见非见的奇妙效果。多年来,国内外拍卖市场也出现过不少万历官窑瓷器,其中亦有霁蓝瓷器,但如此硕大的官窑暗款霁蓝大贡碗确是极为罕见!

9:清雍正霁蓝釉玉壶春瓶,尺寸:高36厘米,估价:RMB 600,000 ~ 800,000,成交价: RMB 690,000 ,成交时间:2018.06.21,拍卖公司:北京华辰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专场:2018年春季拍卖会。

钤印款识: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御瓷祭蓝品种,清宫旧称为“霁青”,为仿宣德宝石蓝釉烧制而成,是唐英《陶成纪事碑》中“仿古采今”的五十七种釉色之一。霁青与霁红是雍正前期最为钟情的一道釉。翻阅雍正七年以前造办处活计档,在有限的烧造记载之中,霁青之名多次出现。此件霁蓝釉玉壶春瓶,瓶型承宋代式样,敞口,束颈,圆鼓腹下垂,高圈足外撇,造型秀美典雅。器口、内壁及外底满施白釉,釉汁洁白润泽,外壁尽施霁蓝釉,宝光内蕴,尽显静穆素雅。而施釉之均匀,颜色之纯正,超过前代。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篆书款。此件是为清代官窑烧造的霁蓝精品,瓶身修长饱满,线条流畅自然,釉料汁水莹厚如堆脂,色彩鲜艳而有宝光,如雨后霞霁。为雍正霁蓝釉玉壶春瓶之难得精品。

这些康熙朝各类的瓷器你喜欢哪一件?


康熙时期,逐步将景德镇的御窑厂恢复完善,其产品质量更加好转,比前代还略有进步,所以有人认为清代的陶瓷,应从康熙时期开始计算。这一时期在整个清代瓷器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康熙十七年,派内务府官员至景德镇,驻厂督造,并开创了以督窑官姓氏称呼官窑的先例,比如具有代表当时制瓷水平的“臧窑”、“郎窑”等。康熙瓷器品种繁多,千姿百态,造型普遍古拙,胎体比较厚重,同样大小的器物,要比清朝其它时期的器物要重些。较大型作品采用分段成型整体组合的技法,修胎工艺精细,交接处不留痕迹。康熙五彩的主要颜色有红、黄、紫、绿、蓝、黑等,很少用青花,描绘精致;另一特征是在康熙后期的作品中,人物面部只用轮廓勾出而不填彩。纽约苏富比将要拍卖一批康熙朝的各类瓷器91件,小四在这介绍几件。

清康熙 五彩叩马阻兵图大棒槌瓶

估价:USD400,000-600,000 RMB2,593,025 —3,889,537

从某种意义上说,清康熙时的五彩是真正意义上的五彩瓷。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明代五彩,如不使用釉下青花,实际上就是釉上红彩、绿彩、黄彩等;而康熙五彩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釉上蓝彩和黑彩,形成了红、绿、黄、黑、赭、蓝等多种颜色的搭配和运用。由于有了深色调的蓝和黑,使得康熙五彩的色彩对比更加和谐、沉稳。康熙时蓝彩烧成后的色调,其深艳程度超过了青花,而黑彩又有黑漆般光泽。康熙五彩所用的颜色比明代大大增多,因此康熙五彩比明代单纯釉上五彩更显得娇艳动人。康熙五彩瓷光艳照人,很重要一点是在烧成上。釉上彩是在彩炉中低温烧成的,火候的把握十分重要,温度过高,有些釉上颜色会流动或损失,炉温太低则彩料的光泽不足。康熙五彩一般都色彩鲜艳,光泽明亮。这说明康熙时烧造彩瓷的工艺已十分成熟。

本品瓶,尺寸硕大,彩色浓艳,绘工繁复,画技精良。瓶身一周,绘「叩马阻兵」故事典故,取自《封神演义》一书。此书着于十六世纪,述商末纣王昏虐,文王伐纣,其子武王立周等故事,以史实为根据,创造出诸神、妖兽等,斗法争权。此书确立君权为上天所授,君王英明,方为天子,得人心,获神助。康熙帝,励精图治,锐意稳定时局,奠定大清皇权,与此书喻意,颇为契合。

细观本瓶主题,正与其所处时代遥相呼应。瓶身所绘周朝天军气势磅礴,队列云云浩荡;反观之,叩马阻兵之伯夷叔齐二人则作势孤弱,表现前朝衰退之残息,由而突显新朝之恢宏大势。如此精巧构图,辅以细致画工,更显本瓶之珍妙。纹饰着色丰富,见明绿、湛蓝、暖黄及铁红,配以黑彩及描金。人物刻画姿态多样,面相勾绘复杂生动,细致入微,主角人物描绘准确易辨。

《饮流斋说瓷》记载:“清代彩瓷变化繁迹,几乎不可方物,康熙硬彩、雍正软彩。硬彩者,谓彩色甚浓,釉傅其上,微微凸起也。”“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 康熙五彩,绘画工致精丽,生动传神,改变了明代嘉靖、万历时只重色彩而不讲究造型的粗率画风。其施彩较明代均匀,勾勒轮廓所用线条以焦墨为料,笔锋劲挺有力,后用油墨彩料,笔触圆润柔和。“康熙彩画手精妙,官窑人物以耕织图为最佳,其余龙凤、番莲之属,规矩准绳,必恭敬止,或反不如客货之奇诡者。盖客货所画多系怪兽老树,用笔敢于恣肆。”

清康熙 斗彩仙女祝寿图八方花盆

估价 USD  350,000-500,000

据历史文献记载,斗彩始于明宣德,但实物罕见。成化时期的斗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献中也称之为成“窑彩”或 "青花间装五色"。清朝斗彩瓷器的产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时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窑也有不少精品堪与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现了较大的器型。总的来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数绘画精工,改变了成彩 "叶无反侧"、"四季单衣" 的弱点,图案性更强,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飘逸的风采。康、雍、乾官窑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产品,康熙斗彩在在模仿明斗彩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器物的造型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大件器物层出不穷,绘画更为精工。

本品花盆,色彩明亮,浓淡相宜,所绘海浪、灵兽、仙女栩栩如生,当属康熙斗彩至珍之品。盆身绘仙女祝寿图笔法圆熟,显示本品制于清代瓷器工艺成熟时期。据屈志仁述,此类花盆多绘明末清初道家主题纹饰,然画工则具清代十八世纪特征,绘工细致,纹饰精微,题材多取自版画及画谱等。据林业强研究发现,康熙年款中「 清」字「月」内作一竖之写法,应始于1713至1722年之间。本品花盆款识即以此法书写,表示其制作年份应属康熙后期。

林氏并述,如此年款风格、并带长寿寓意之瓷器,应制于1722年,为准备康熙帝次年七十万寿庆典而制,此说与屈志仁意见相符。屈氏认为,故宫博物院收藏、纹饰风格相近之花盆,乃为康熙皇帝寿辰特制。观清宫寿宴画作,可见花盆、古器、装饰品等陈设,由此可断,此类花盆应作盛载花卉植物、供宾客观赏之用。此类康熙祝寿花盆皆具相同特征,包括尺寸硕大、以斗彩作装饰、多方器形、绘仙人图景及两侧口沿下书六字青花横款等。目前已知同类器或为六方、或八方,或花口、或素口,或圈足、或如意足。如本品八方圈足者,于同类品器中尤属珍罕。

清康熙 五彩寿桃纹高足盖盌

估价:USD150,000-250,000 RMB(972,384 —1,620,640

本品高足盖盌,器形端庄,色调柔雅,彰显康熙朝晚期景德镇艺匠臻技,虽无年款,但见瓷匠造诣高超,可推断乃为御用而制。寿桃,寓意长生多寿,故本盌或为贺寿之礼。

明清两朝,皇帝及皇太后六十、七十、八十寿辰格外隆重,历时数周,筵席无数,仪式盛大,并制各式礼品,或为贡品、或供赏赐。为准备康熙六十大寿,景德镇大量制瓷,早于两年之前便开始烧制,七十大寿亦属如是,然康熙帝于七十岁寿辰前三个月驾崩。本品及相近之盌例,纹饰具长寿寓意,巧工精制,应为皇太后或康熙帝六十大寿所制,亦或为康熙七十万寿庆典而制。

清康熙 虎皮三彩大盌

尺寸 直径31.4cm 估价 USD  80,000-120,000

素三彩”一词首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无特定含意。之后,中华民国初年的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也提到:“茄、黄、绿三色绘成花纹者谓之素三彩”。素三彩属瓷器低温彩釉品种之一,素三彩的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的素胎上,用黄、绿、紫三种低温色料装饰,入窑经800—900℃的低温二次烧成,因不使用红彩,画面显得典雅素净,故名“素三彩”。素三彩创烧于明宣德时期,万历素三彩器出现色地叠烧工艺,如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等,此时素三彩工艺已取得较高成就,至清代康熙朝得以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康熙时期具有特色的瓷器品种之一。

满清康熙一朝之素三彩器极富盛名,对于成化、正德之三彩和嘉靖、万历色地重叠工艺多有继承,但又发明素胎上刻划出纹饰轮线,绘以图画,涂以釉彩,其工艺标新立异,品种丰富多样,质朴雅洁,黄色地、紫色地、米色地、虎皮釉等反复交替使用,变化莫测而颇具匠心。虎皮三彩是康熙三彩品种之一。用黄、绿、紫三色釉间隔混杂点染于器表,经烘烧,自然晕散形成不规则的,似虎皮状的斑块,谓之“虎皮三彩”,也称为“抹三彩”。虎皮三彩常用于盘、碗和福禄寿三星人上。康熙素三彩瓷器有的署款,有的则不署款。署款的主要有三种:一是青花楷体本朝六字年款;二是仿明代成化或嘉靖青花楷体六字年款;三是青花花押款。

清康熙 豇豆红釉镗锣洗

估价 USD  50,000-70,000

豇豆红是铜红高温釉中的一种,为清代康熙晚期出现的铜红釉品种。因其色调淡雅宜人,以不均匀的粉红色、犹如红豇豆一般、造型轻灵秀美而得名。 又因其浅红娇艳似小孩脸蛋、如三月桃花,又被人称为“娃娃脸”、“桃花片”、“美人醉”。色调再浅些被称为“娃娃面”或“桃花片”,虽不如深者美艳但却有幽雅娇嫩之态。下品者,或色调更浅,或晦暗浑浊,名为“乳鼠皮”或“榆树皮”。至于器身呈灰黑不匀的“驴肝、马肺”色,与器下部呈黑釉焦泡的一类,则为最次品。豇豆红无大器,常见为文房用具,如太白尊(水盂)、石榴尊、菊瓣瓶、柳叶瓶、洗、印盒等。

豇豆红的烧成难度大,制作时间短,所以传世数量极少,历来是收藏家搜猎的目标。天津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其釉色红绿相间,呈现出桃花春浓般的奇趣,正如清人洪北江诗誉:“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

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景德镇有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和玲珑瓷。青花瓷青花瓷是应用 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龚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粉彩瓷在工艺上是在陶瓷颜料中调入“玻璃白”因此使画面具有粉质感,立体感也很强,所绘图象表现力强,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画面浓淡相间,阴阳衬托,形象生动,线条工细流畅,色彩清丽粉润,而且色彩柔和,细腻,雅致,不论山水景物,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以及静物图案均可入画,极富诗情画意。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商的艺术水平。  颜色釉瓷如果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的颜色釉,那是非常恰当的。不仅红紫,不论什颜色都可烧制,红为火焰,绿为春水,蓝似青天,黑为墨炭,是瓷器中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颜色釉瓷突起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和助熔剂。着色剂主要有含铜、铁、钴、锰等化合物。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为凤凰衣釉、彩虹釉等等。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玲珑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 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 雕塑瓷 雕塑瓷预名思义就是通过雕塑而烧制成立体陶瓷的艺术品,简称瓷雕。它的制作需经模印、锒嵌和镂、堆、塑、雕刻等多道手工工艺操作自经高温烧炼才能完成。由于操作的方法不同,可分为圆雕、堆雕、镂雕、浮雕、雕镶、雕刻等种类。每类雕塑都有自己的特色,从陈列美术品到日用生活器皿以及玩具等都可通过使之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景德镇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隋代就有狮、象大兽进献皇宫。两宋时期吸收陶 、陶马、石刻、泥塑等雕塑艺术提高技艺。明代出现许多精雕细刻的瓷佛像,颇负盛名。清代的镂空转心瓶,公道杯等都是著名的瓷雕产品。 薄胎瓷 薄胎瓷又叫“蛋壳瓷”,也叫“脱胎器”,因为它薄为蛋壳,轻若调纱,厚度只有0.5毫米,是驰名中外的又一传统名瓷。由于其薄,制作难度很大,技术要求很高,修坯时刀力安平稳均匀,轻重适宜,操作时甚至要凭耳听手模来测走厚薄,稍有不慎就坯胎粉碎,前功尽毁。景德镇的薄胎瓷也是源远流长,始于北宋的影青瓷,那时就“滋润透影,薄轻巧”。到了明代吴昊十九的“卵 杯”、器质就非常高超,确实是充分体现景瓷“薄为纸”的特点,所谓“只恐风吹去,还愁日觅销”,确实有这种强烈的感觉。解放以后,薄胎瓷有新的发展,产品大而且有粉彩薄胎瓷,还有青花薄胎、玲珑薄胎、色釉薄胎、不论薄度、白度、透明度都超过历史最好水平。影青瓷 影青瓷也叫映青瓷,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称作“色白花青”的影青瓷是北宋中期景德镇所独创,南宋时大量生产,而且“著行海内”,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当时的影青瓷绝大部分花,为薄剔而成的透明飞凤等花纹。这些花纹由技艺高超的陶瓷艺人在坯体上刻制之后,以透明青釉,以高温烧制而成。1983所创青花影青瓷青花影青瓷集传统的青花、影青、刻花于一体,使幽倩致的青花,晶莹剔透的暗刻花纹以及自中泛青的影青色釉互相衬托,交映生辉。釉里红瓷 釉里红瓷与青花瓷同时期,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可以说与青花瓷是一树绽开的两支并蒂花。釉里红瓷是以铜红釉(氧化铜)在瓷胎上绘制蕴含纹,然后自 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后,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柔和美观。釉里红的制作是均窑紫红斑釉变而来的。钧窑的紫红斑纹原为自然形态,其形有的象蝙蝠,有的象鱼,其后渐次为人工所控制。釉里红常常与青花配合装饰,称青花釉里红瓷,或叫青花火紫,形成一种别致的装饰纹样。由于烧制难度较大,元代的产量不多,留传器物也很少。现存的一件标有“至元戊寅”铭款的青花釉里红瓷器,是元代釉里流传至今的珍品。    综合装饰瓷 采自艺之所长,集技法于一身,是人们对综合装饰的赞誉。确实,所谓综合装饰,就是陶瓷工艺上根据作品的需求,采取多种技法,运用不同原料,以及不同的烧成温度给瓷器作装饰。这种把多种技法集中到一件作品的做法,其优点是能更好地体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加作品的艺术美。综合装饰方法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发展起来的。从传统的角度上看,景德镇过去只有釉上釉下的加彩、斗彩等装饰方法,而综合装饰需要多项技术熟练的专业人员相互配合,采用釉上釉下不同色料,运用绘画,雕刻等多种手法,采取高温、低温不同的烧成温度,经过窑炉和红炉的两次焙烧才能完成。由于综合装饰表现天地宽润,可以充分表达设计者的意图,尽量发挥各种装饰方法的优点和工艺新彩和窑彩 以色调丰富明快,富有表现力见称的“新彩”(旧称洋彩),是清末引进国外陶瓷颜料调成由质或胶状,然后画于瓷器上。景德镇新彩有多种装饰方法,如手印、丝印、刷花、新花、喷彩等。其中的手印和丝印贴花装饰和金彩,电光彩等都已广泛装饰于配套的中西餐具、茶具等日用瓷上。窑彩也叫釉下五彩。其制法是将纹样绘于釉下或层中间,经高温一次烧成。其色彩比青花丰富,适宜装饰体薄质精的“高白釉”产品,色彩透明雅丽,釉面光洁滋润,纹样活泼隽秀。由于颜色在釉下,所以经久耐用,永不褪色,也无铅毒。

陶瓷知识频道为陶瓷网重要内容组成部分,我们精选的《瓷器知识:一件瓷器的诞生(景德镇传统制瓷过程)》内容由编辑撰写而成,希望您对我们的《瓷器知识:一件瓷器的诞生(景德镇传统制瓷过程)》一文感到满意,如需浏览更多专题请访问:景德镇古代瓷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