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瓷器鉴别 > 古代瓷器 > 导航 >

瓷器鉴别要“四看”

瓷器鉴别要“四看”

古代瓷器 瓷器鉴别 瓷砖

2020-02-03

古代瓷器。

古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火爆的交易市场和较高的投资回报。于是大量的古瓷器赝晶便充斥古玩交易市场,专家们为此不断撰文著书,揭露伪品的特征,传授鉴赏经验。关于古瓷器辨伪识真的方法,很多业内人士都有不少真知灼见,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看”。

鸡头壶

一看造型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审美标准、生活习惯、风俗面貌和技术条件,因此,生产出的瓷器也有不同的造型特点,这给鉴定古瓷提供了重要依据。例如,一把“鸡头壶”,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壶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产物;假如是“宫式碗”,则应该知道这是明朝正德年间产品的一种造型;如是“观音尊”、“棒槌瓶”、“太白缸”、“柳叶瓶”等,这些应是清朝康熙年间的器物。熟知各朝典型品种的各种器形,对于帮助我们鉴别真伪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我们头脑中有了准确的器形概念,对那些貌似的伪品,就能看出差别之处。这就好比手里拿了一把尺子,有了准确的尺寸,就不致出现“失之千里”的现象,将明代器物看成了唐代产品。

康熙瓷器

二看胎釉

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烧制的瓷器,由于胎釉成分的烧制条件不同,烧成的器物,其质地与釉色各不相同。因此,细致地观察胎体和釉面,亦为判断年代、识别真伪的重要环节。例如商周时代的青釉瓷器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当时采用洒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再以明清两代瓷器为例,明朝永乐、宣德时,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釉色白腻、釉面肥润,隐现桔皮状的凹凸感,仔细观察,釉中可见大小不等的釉泡;而明朝末年生产的青花瓷,釉色迥然不同,薄而清亮,不可同日而语。明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而清康熙、雍正的仿宣德瓷器,却无此特征。此外,明朝胎体瓷泥陶炼的纯净度及烧结密度则远逊于清朝。如清代康熙瓷器胎质清纯、细腻、坚硬,居明清两代之首,有“似玉”之誉,而且与各代同一器皿相比,其胎体最重。

元鬼谷子将军罐

三看纹饰

瓷器上的纹饰,无论是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和当时的社会文化。它好像是一个人的衣冠,有着明显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我们鉴定古代瓷器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譬如元代青花瓷的纹饰,布局繁密、层次较多,少则两三层,多则七八层,但到了明永乐年间,则趋于疏朗。

纹饰的内容,各个时代也不尽相同。明代正德瓷器多回文箴言及仙人朝圣、八宝图等图案,因为那时道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在社会广泛兴起。清代康熙瓷器常有各种刀马人物和清装射猎的图案,以及用诗词文字作为装饰的图案,这是由于皇帝吸取明亡教训,对“尚武”和“习文”极为重视。就是同一种常用的装饰,各个时期亦各有变化,如龙纹,有的叱咤风云,有的细软疲沓;有的威武雄壮,有的老态龙钟。这些都是鉴定古瓷的参考因素。

瓷器款识

四看款识

款识是指刻、划、印或写在瓷器身上的文字,表明它的时代、窑口、制作者或使用者等等。款识以纪年款居多,此外还有堂名款(如“正和堂制”)、陶人款(如“某某造”)、赞颂款(如“美玉雅观”)、吉言款(如“寿山福海”)、花样款(如双鱼、白兔等纹样图案)等。纪年款一般是在瓷器的中央,书写某某皇帝的年号。纪年款在明代以前较少,自明代开国至清末,共500多年,换了27个皇帝,这一时期的瓷器,大多书写皇帝的年号。对于这些款识,我们在鉴定时,要从中找出其规律性和特殊性。明清的款识很多,但也有不少是托伪假款。因此,在鉴定时应多加比较,掌握每个朝代的字体、风格及每一笔划的特征,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出真伪。例如,从明宣德至清康熙间的年号款,都是六字楷书款;但雍正一朝,则楷、篆书款同时使用,有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和四字款(雍正年制)。乾隆时款识,篆书盛行,楷书渐少。嘉、道两朝以篆书款为主,但自咸丰至宣统三年,又回复到了楷书写款,篆书款已不使用。这是明清款识的基本规律。另外,历朝年款的字体和风格及色泽深浅等也各有特点。把握了这些要素,便能逐步提高鉴别能力。比如,同治时的写款应是楷书,而当发现一件同治瓷器的写款是篆书,那就应该对这件瓷器的真伪打个问号。又如清末民初有多款仿清代康熙民窑的瓷器,器底书“大清康熙制”款,但字体、笔法与康熙时不同,一看就知道这是后代的仿制品。

造型、胎釉、纹饰和款识,是鉴定古瓷的基本要素。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鉴赏者不可仅据局部或偶然巧合而轻率地作出判断。我国古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对这四个要素各自的作用及相互联系,作了精辟的概括,这就是“造型为根本,胎釉是关键,纹饰辨时代,款识察真伪”。只有耳、目、手并用,细致观察,全面分析、慎重定论,才是正确的方法。当然,一个有志于古瓷器收藏的爱好者,除了掌握以上“四看”外, 重要的是多看真品,从真品人手再结合书本知识,才能形成经验。多与同好交流切磋心得体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不要轻信那些商贩保真的诺言,凭借对他们的信任决定取舍。要在收藏中学习鉴赏,鉴赏中指导收藏,秩序渐进,逐步提高。

taoci52.com精选阅读

鉴定真品紫砂茶具要学会“四看”


俗话说盛世兴收藏,近几年,玩壶的人越来越多。随着紫砂茶具的价格连年攀升,紫砂茶具正成为投资新宠。但是,同样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仿品、赝品。因此,如何来鉴定真品紫砂茶具呢?

从原料上来讲,目前的紫砂茶具少量使用真正的紫砂泥料,大部分是类紫砂泥的陶土,区分真正的紫砂泥和类紫砂的陶土的方法如下:

1、看密度。密度不同导致同样体积的紫砂茶具重量不同。矿物中各种氧化物和蛋白质的含量不同导致烧制的紫砂密度不同,类紫砂的陶土较重,而真正的紫砂泥烧造后内壁结构中会形成团聚体,有气泡,所以密度稍小,上手稍轻。

2、看质感。真正的紫砂泥烧成的茶具犹如豆沙一样,再精细的紫砂看起来仍有半悬浮态的颗粒感,摸上去也不会太光滑,但也不会拉手,类紫砂的陶土摸起来有涩感,而掺了化学原料的又过于光滑。

3、听声音。紫砂与瓷器不同,不用专门上釉,烧结后表面就会自然形成有附着感的泥门浆体表皮,不漏水但透气,声音传导没有瓷器那么清脆,但也不闷,而类紫砂陶土发闷。

4、看款识和铭刻。紫砂制品上的款识和铭刻是指刻、印、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用以表明它产生的年代、制作的艺术大师和使用者等诸多因素,这同样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不同的时代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到了清代早期楷书、篆书并用,而后期则以篆书为主。

从工艺上来说,紫砂茶具制作分全手工茶壶、半手工半模具壶、挡坯壶以及手拉坯壶,同等条件下价位依次递减。识别时,全手工壶从工艺角度看分打身筒和镶身筒,圆壶都是打身筒的工艺,方壶则是利用镶着身筒的方法,就是把几块紫砂泥镶结起来,这两种是紫砂茶具独有的成型工艺。全手工壶线条灵活,有张力,在线条周围有鼓胀感,在壶身内壁把手处可摸到手工接片略微突出的痕迹;半手工壶延续了全手工的特点,但造型相对呆板,张力不足;挡坯壶毫无鼓胀感,呆板;手拉坯壶内壁有明显的一圈圈的同心圆痕迹,外表面有玻璃光泽。

民国瓷器特点多 收藏要多加鉴别


通常藏家都知道,元青花、明永宣以及清三代这几个时期的官窑作品,目前的市场价格非常高,非一般藏家可以接受,尤其对于刚入行的瓷器收藏爱好者更不好把握。但作为新入行的藏者可以关注民国时期的作品,这一时期作品尽管在艺术价值上相对逊色,但目前的市场价格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上手比较容易,升值空间也不小。

中国嘉德3月17日的四季拍卖会第一期“瓷器、佛像、玉器、工艺品”专场中,推出了六十余件民国瓷器。从估价来看,这六十余件作品,低的三千多元,高的可到十多万元,最集中的价格在一万到五万元之间。从近年成交价来看,民国瓷器的市场价格水平都比较低,但是真正大家认为优秀的作品仍然超过一些官窑瓷器。在这次嘉德拍卖中,其中一件民国时期汪野亭的粉彩山水方笔筒,估价3.5万元到5.5万元,最后成交价竟达到25.3万元。

民国瓷器主要是指1911年到1949年烧造的瓷器作品。民国时期,瓷器胎骨较粗,民窑产品较多,如与历代瓷器相比较,差距很大。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釉面经常出现气泡和脱釉现象。青花瓷器颜色昏暗发蓝,俗称洋蓝。洋蓝是光绪末期出现并延续到民国,这时民窑青花瓷器大部分施用洋蓝。绘画精细的渐少,草率的增多。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彩色,此种彩色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玻璃质釉的特征。如民窑生产的日用陶瓷,帽筒、壶、碗、杯、罐等。装饰图案也由过去的山水、人物、花卉图案,演变为一面是绘画,一面是诗词文字装饰。多数为江西景德镇、天津、唐山等瓷厂烧制。其中以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全彩(双面彩绘的)较好。

新粉彩瓷是民国瓷中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代表人物的第二代新粉彩画师“珠山八友”。1928年瓷板画开始流行,为了便于接受订货,在王琦倡导下八位画师成立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前后共十位画师参加,分别是王琦、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和刘雨岑。之前还有第一代和第三代,都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作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

在民国精品瓷中,以汪友棠等为代表的浅绛彩瓷以及王琦、汪野亭等为代表的“珠山八友”新粉彩瓷,一直是这一板块的佼佼者。由于民国瓷器相对价格比较低,所以在不少月、季度小拍卖会上,该类拍品较多。

据业内人士介绍,尽管民国时期这部分作品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和之前瓷器鼎盛时期的作品比,但是在民国初期还是有一些值得关注的作品。

例如民国初期,袁世凯称帝,为了效仿封建王朝,在江西景德镇建立了御窑厂,派郭世五(古代传统瓷器爱好者)监督窑务,因为时间短,烧制数量不多。这个时期的瓷器选料精细,胎骨很薄,主要用于烧制水彩和软彩瓷器,有的落“洪宪年制”或“洪宪御制”蓝料或红料款。

值得注意的是民国时期,除了生产日用陶瓷外,还出现了大量仿古瓷器,这一时期的仿古瓷器范围广、数量多,不仅仿制历代名窑陶瓷,还有民国后期仿前期的瓷器,常见的仿制古瓷器有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青瓷;仿隋唐五代的白瓷;仿宋元时期官、汝、钧、哥、定五大名窑瓷器;仿明、清的瓷器也很多,收藏者应该掌握各个时期瓷器的特点,多加鉴别。

高档瓷器鉴别的四种基本方法


高档瓷器一般都是价格不菲,高档瓷器多是纯手工艺的瓷器艺术品,而且多少大家的瓷器作品,因为瓷器价格贵,所以高档瓷器鉴别格外要留心,在购买中怎么鉴别瓷器的档次呢?对此,认为不同购买瓷器的群体应该有不同的瓷器鉴别方法。

“对于高档瓷器鉴别主要是四看:第一要看瓷器的胎质。

胎质一定要疏松,敲打时,声音必须清脆。买仿古瓷的时候,一定要分年代判断胎体的薄厚程度。比如,定窑分为南定和北定,北定的胎体一定是厚的,南定的胎体是薄的。在购买瓷器的时候最好携带电筒。鉴别时,商家经常是从里往外照,买家要注意不要如此,一定要从外往里照,然后观察瓷器内部的投影,用手摸瓷器,如果看到里面的影子是随着手而动的,就证明瓷器的胎薄。”杨克贵说,由于不同瓷器的胎质是不同的,在具体购买投资前,仍需要买家对不同时代的瓷器有充分的知识储备。

“第二看瓷器釉色。

瓷器的釉色必须准确、均匀。所谓釉色准确是指,民国以后制造的瓷器釉色为白色,清代生产的瓷器釉色为豆青色,这点在买仿古瓷的时候要注意。

第三看画风

瓷器画风要好,特别是在购买体积较大的瓷器时要注意区分手绘和贴花。贴花图案呆板,线条比较死。小器形的青花瓷器,可以用手摸出棱角,这是由于贴花时使用胶水造成的。瓷器的边沿图案经常使用贴花,在贴花的结合处有时会出现接缝,或者左右两部分图案不均匀的现象。

第四瓷器鉴别看器形。

器形是靠经验和好的眼力,高档瓷器有一种美感,一看就与低档瓷器不一样,这就是高档瓷器的艺术魅力。

那么,低档大型陈设瓷器有哪些鉴别方法呢?

“第一还是看瓷器胎体,只要胎体均匀,不出现塌胎现象即可。

第二看釉色、画风,只要掌握以上鉴别贴花和手绘的技巧即可。即使购买低档的贴花瓷器时候也要注意仔细鉴别贴花质量的好坏,不要购买一些过于粗制滥造的贴花瓷器。

第三,观察器形,瓷器的口平,底平即可。”

古瓷器有“小绝招” 藏家自创六看鉴别法


购买古董的时候鉴别古董的真假好坏,可以试试藏家们自创的“六看鉴别法”——

一看造型。古瓷器不同的朝代是有不同的造型的,有的时候从器形就可以判断出大致是什么时代的瓷器。

二看胎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有所不同。

三看纹饰。不同的时代的作品纹饰也是各具特色。

四看款识。有些古瓷器的底部印有款识,每个朝代的款识都有不同的写法,从款识上也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工艺。在收藏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瓷器的年代器形,工艺的高低也是体现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影青碗,北宋时采用仰烧,故碗底留有印记;而南宋时则采用复烧(碗底朝上,一个叠一个),故碗沿留有“芒口”,所以南宋时的碗,多数是有包边的,宫廷用的碗是包金边的,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包银边的,而普通的百姓用的碗就只能包铜边了。在收藏的时候,从这些碗采用的包边残留材质就可以推断出这瓷碗以前的主人的身份,从而认定它们的价值。

六看手感。所谓手感,就是指收藏者在购买瓷器时把玩这些瓷器的感觉,如手感是否圆润顺畅。据说有些真正有经验的收藏大家在鉴定一件古董的时候,只要把它拿在手里摩挲一会就能把这件器物的真假和价值估摸得八九不离十。

学习古陶瓷鉴别知识看哪些书


近来,有些朋友或古陶瓷学习班学员们,向我提出学习古陶瓷鉴别知识,看哪些书。在这里谈点我个人的体会。

我初学古陶瓷时是上个世纪60年代前,读的用的都是几百年或几十年前写成的书,如明代《格古要论》、《天工开物》,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成书的《陶说》、《景德镇陶录》,晚清、民国时期的《陶雅》、《饮流斋说瓷》等。现代书籍只有1959年江西省轻工厅陶研所编的《景德镇史稿》。这些书是研究景德镇的制瓷工艺及瓷业历史的有价值的参考书。这些书籍为我提高古陶瓷专业水平,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参考的还有《文物》、《考古通讯》两个专业性的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文物考古工作发展很快,层出不穷的新发现,日新月异的研究成果,都被吸收到各个门类的专业书中。以古陶瓷类而言,全国各地出了不少适合考古文博工作者阅读的专业书籍,带有专题性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从市场上看,还有许多文物鉴赏、辨伪类的图书,质量良莠不齐,有文物部门专业工作者编辑的,也有私人自己出资编辑的,较为混乱。而“文化大革命”前,无论是刊登文章,还是出版书籍都要经单位领导和专家审阅,是件严肃认真的事。初学者如何在鱼目混珠的各类文物图书中选择,确实是个重要问题。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几本必读书,这也是我经常要翻阅的图书。

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史》 学习古陶瓷知识,首先必须对我国几千年的陶瓷发展史有概括性地了解。此书对古陶瓷的历史渊源、发展、陶瓷的烧制工艺、古窑址的分布以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成就、特点,有较清晰、科学、充分的阐述。按时代顺序,分章节介绍。读此书要精读、细读。当然,此书已出版20多年,有待修订。

叶喆民著《中国古陶瓷科学浅说》,张福康著《中国古陶瓷的科学》 研究中国陶瓷发展史和如何鉴赏古陶瓷过程中与古陶瓷的科学是分不开的。这两部书是近20年来用科学观点分析研究中国古陶瓷辉煌成就的通俗读物,为我们如何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古陶瓷中的各种外观特征,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此书对陶器起源、传统制瓷的原料、瓷器发明过程、历代名窑名瓷的化学组成或特点和演变规律、烧造工艺等,都做了深入浅出的解说,是两本易读易懂的古陶瓷科技著作,也是文博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的必读之物。

耿宝昌著《明清瓷器鉴定》 明清瓷器的鉴定与宋元以前各代瓷器比较,相对来说要有一定难度。明清两代皇室瓷器品种、制瓷工艺技术有一定承袭性,一个品种前后几个朝代均烧制,如果区别就必须对各朝代制品的风貌和特征有深入的认识。《明清瓷器鉴定》一书是耿宝昌先生从事古陶瓷鉴定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对明清两代官民窑瓷器的发展状况作了全面的介绍,囊括了国内外所能查到的重要资料。对明清两代,包括民国时期各代瓷器品种的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的特征,论述周详。每个年代结尾都将如何断年定代和区分真伪的主要依据介绍给读者。这是—本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一本工具书。

叶佩兰著《元代瓷器》 元代不足百年,但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元代景德镇创烧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品种。但许多瓷器图书对元代瓷器介绍都嫌简略。此书是一部系统深入地研究和论述;元代瓷器的专门著作。图文并茂,共收录国内外元代瓷器实物照片资料700余幅。还吸收了数百篇古今中外有关元代瓷器考古研究方面的论述及相关知识成果,对元代瓷器的发展状况及南北方瓷窑各品种的特征,均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介绍。

李辉柄著《中国瓷器鉴定基础》 在今天假古董泛滥之时,如何去研究和鉴赏古陶瓷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鉴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件艺术品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都有自身的文化内涵,都有精细、新旧之分。此书从中国陶瓷发展规律本身出发,概括了各个阶段的发展成就以及各时期出现的新品种及特征,略加叙述。并简要地介绍瓷器鉴定的基本访求,举例说明。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讲朝代特征,下篇讲时代的依据。书后为初学者如何学习研究及提高鉴定水平的问题,提出供大学参考的意见。是一部较系统研究鉴定古陶瓷方法的新书。

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 这两部词典是博物馆工作者和古陶瓷爱好者案边不可缺少的工具书。《简明陶瓷词典》词目2441条,词条内容极为丰富,包括陶器、瓷器各品种的基础知识解答,专有名词的解答,以及名家、名著、精品珍赏等15类。释文简明易懂,词条按笔画顺序排列,查阅方便。《中国古陶瓷图典》词目1603条,它的特点是为给读者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在排列顺序上,首先设定了类别一节,有分类概念和分期概念,然后在造型、釉彩、纹饰、窑口、款及工艺技法等方面展开释文。解说较为详尽。尤其在“缺陷、修复与作伪”一节,比《简明陶瓷词典》的内容更为丰富,是古陶瓷鉴定的重要环节,弥足珍贵。这两部古陶瓷词典资料丰富,实用性强,可对照参阅,是博物馆工作者和爱好者必备的工具书。

我建议,具有权威性的专业书,要常看,反复看,才能加强理解,提高认识,巩固学习成果。近年来国内一些出版社还出版了—一些好的丛书,如江西美术出版社《名窑名瓷名家鉴赏》,岭南美术出版社《中国古陶瓷标本》都是邀请有关专家撰写的,资料详实。另外,我还见到对地方窑瓷器研究的瓷书,如福建美术出版社《德化青花五彩瓷》、湖南美术出版社《醴陵釉下五彩》、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紫砂》等,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买古瓷的“六看鉴别法”


买古瓷有讲究。下面是本人多年来在收藏经验中自创的买古瓷“六看鉴别法”,现与大家共享。

一看造型古瓷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造型,有时从器形就可以判断出大致是什么时代的瓷器。

二看胎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各有不同。

三看纹饰不同时代的作品纹饰各具特色,带有当时的文化气息。

四看款识有些古瓷器的底部印有款识,每个朝代的款识都有不同的写法。从款识上也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工艺在收藏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瓷器的年代器形,工艺的高低也是体现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影青碗,北宋时采用仰烧,故碗底留有印记;而南宋时则采用复烧(碗底朝上,一个叠一个),故碗沿留有“芒口”,所以南宋时的碗多数是有包边的。宫廷用的碗包金边,有钱的大户人家包银边,而普通的百姓用的碗就只能包铜边了。在收藏的时候,从这些碗采用的包边残留材质就可以推断出这瓷碗以前的主人的身份,从而认定它们的价值。

六看手感所谓手感,就是指收藏者在购买瓷器时把玩这些瓷器的感觉,如手感是否圆润顺畅。据说有些真正有经验的收藏大家在鉴定一件古董的时候,只要把它拿在手里摩挲一会儿,就能把这件器物的真假和价值估摸得八九不离十。

古瓷器收藏有“小绝招” 藏家自创“六看”鉴别法


购买古董的时候鉴别古董的真假好坏,可以试试藏家们自创的“六看鉴别法”——

一看造型。古瓷器不同的朝代是有不同的造型的,有的时候从器形就可以判断出大致是什么时代的瓷器。

二看胎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有所不同。

三看纹饰。不同的时代的作品纹饰也是各具特色。

四看款识。有些古瓷器的底部印有款识,每个朝代的款识都有不同的写法,从款识上也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工艺。在收藏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瓷器的年代器形,工艺的高低也是体现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影青碗,北宋时采用仰烧,故碗底留有印记;而南宋时则采用复烧(碗底朝上,一个叠一个),故碗沿留有“芒口”,所以南宋时的碗,多数是有包边的,宫廷用的碗是包金边的,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包银边的,而普通的百姓用的碗就只能包铜边了。在收藏的时候,从这些碗采用的包边残留材质就可以推断出这瓷碗以前的主人的身份,从而认定它们的价值。

六看手感。所谓手感,就是指收藏者在购买瓷器时把玩这些瓷器的感觉,如手感是否圆润顺畅。据说有些真正有经验的收藏大家在鉴定一件古董的时候,只要把它拿在手里摩挲一会就能把这件器物的真假和价值估摸得八九不离十。

买古瓷器有"小绝招" 藏家自创六看鉴别法


购买古董的时候鉴别古董的真假好坏,可以试试藏家们自创的“六看鉴别法”。

一看造型。古瓷器不同的朝代是有不同的造型的,有的时候从器形就可以判断出大致是什么时代的瓷器。

二看胎质。不同年代的瓷器在胎质上有所不同。

三看纹饰。不同的时代的作品纹饰也是各具特色。

四看款识。有些古瓷器的底部印有款识,每个朝代的款识都有不同的写法,

从款识上也可以鉴定出一个古瓷器的年代及价值的高低。

五看工艺。在收藏的时候不仅要看这件瓷器的年代器形,工艺的高低也是体现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比如影青碗,北宋时采用仰烧,故碗底留有印记;而南宋时则采用复烧(碗底朝上,一个叠一个),故碗沿留有“芒口”,所以南宋时的碗,多数是有包边的,宫廷用的碗是包金边的,有钱的大户人家是包银边的,而普通的百姓用的碗就只能包铜边了。在收藏的时候,从这些碗采用的包边残留材质就可以推断出这瓷碗以前的主人的身份,从而认定它们的价值。

六看手感。所谓手感,就是指收藏者在购买瓷器时把玩这些瓷器的感觉,如手感是否圆润顺畅。据说有些真正有经验的收藏大家在鉴定一件古董的时候,只要把它拿在手里摩挲一会就能把这件器物的真假和价值估摸得八九不离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