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成语故事 > 导航 >

成语故事:逼上梁山的典故

成语故事:逼上梁山的典故

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动画 中国成语故事

2021-08-23

成语故事。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到成语故事内容,每个成语故事都是知道它的寓意才算可以,课外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成语故事:逼上梁山的典故》里有关成语故事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逼上梁山成语故事/典故】

逼上梁山出自《水浒传》。

在北宋时期,东京汴梁有一个八十万的禁军枪棒教头,姓林名冲,绰号叫做豹子头。他不但精通十八般武艺,而且为人忠厚正直,深受人们的敬重。

有一天,林冲陪同娘子去寺庙进香,路上巧遇花和尚鲁智深。两位英雄一见如故,当下便撮土为香,结为异姓兄弟。两人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随从前来报信,原来是林冲的娘子在寺庙被歹徒调戏,林冲急忙告别了鲁智深,匆匆地赶到寺庙。

林冲见那伙歹徒正要恃强欺辱他的妻子,不由得怒火万丈,他大步向前一把抓住为首的歹徒,准备狠狠的教训他一顿,突然发现此人正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

高衙内的爪牙知道林冲厉害,假意劝说,衙内不认,多有冲撞,说完簇拥着高衙内仓皇逃走。儿童故事

这个时候,鲁智深带领徒弟赶来,要去追打高衙内。林冲不愿意把事情闹大,再三劝阻,谁知高衙内贪恋林冲娘子的美色,总想把她占为己有。

高衙内便和父亲高太尉串通一气,以看刀为名,将林冲骗进了白虎节堂。他们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禁地,欲图谋不轨,便将他百般的拷打,发配沧州充军。

高俅一伙又暗中买通了差人,让他们在野猪林杀害林冲,多亏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救了林冲。

到了沧州之后,林冲被派去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见一计不成,又设下一条更加狠毒的奸计。

他们派心腹爪牙前往沧州,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放火焚烧了草料场,他们认为即使林冲侥幸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判处死刑。

当草料场起火时,林冲正巧在山神庙内,听到了门外奸人们的狞笑。

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他冲出庙门杀死了仇人,然后他因走头无路被迫上了梁山,加入了农民起义的队伍。

逼上梁山成语故事比喻被迫进行反抗而不得不做某事。

小编推荐

成语故事:螳臂当车的典故


【成语】: 螳臂当车 螳的成语、车的成语接龙

【拼音】: táng bì dāng chē

【解释】: 当:阻挡。螳螂举起前肢企图阻挡车子前进。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成语故事】:

颜阖担任卫灵公大儿子蒯瞆的老师,但蒯瞆自以为将来会当国君,作威作福,蛮不讲理。颜阖感到十分为难,于是对卫国大夫蘧伯玉诉苦。蘧伯玉劝他说:“你的意图是好的,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你知道嘛,螳螂吗想举起它的臂膀,以挡住前进中的车子,这是不可能的啊!”

成语故事:天夺之魄的典故


【成语】: 天夺之魄 天的成语、魄的成语接龙

【拼音】: tiān duó zhī pò

【解释】: 魄:魂魄。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比喻人离死不远。

【成语故事】:

公元前594年,狄人(赤狄)丞相丰舒执政后杀了他的国君潞子婴儿的夫人,又伤了潞子的眼睛。潞子的夫人是晋景公的姐姐。因此,晋国在同年夏季出兵攻打赤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灭了赤狄。

丰舒逃亡卫国,卫国人怕殃及自己,把他缚送晋国,晋景公下令把他杀死。晋国派大夫赵同(赵国国君的先人)去向周朝的天子进献俘虏的狄人。赵同依仗晋国强大,对周天子表现得很不恭敬,很傲慢。周天子的儿子刘康公看了很不高兴,骂道:“不及10年,原叔(即赵同)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意思是说,要不了10年,赵同必定遭到大祸,老天爷已将他的魂魄夺走了。“天夺之魄”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人已离死期不远了。

成语故事:返老还童的典故


【成语】: 返老还童 返的成语、童的成语接龙

【拼音】: fǎn lǎo huán tóng

【解释】: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成语故事】:

据东晋葛洪《神仙传》记载,汉朝淮南王刘安喜好学道求仙,用重金招聘这方面的门客。一天,八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前来求见,说有长生不老术愿意奉献。守门人进去通报。刘安说:他们自己都老态龙钟了,哪会有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分明是欺骗。快把他们给我赶走。老人们听说刘安嫌他们老,就一下子都变成了儿童。刘安一听,慌忙出来迎接。这个成语形容老人恢复了青春。

成语故事:废寝忘食的典故


【成语】: 废寝忘食 废的成语、食的成语接龙

【拼音】: fèi qǐn wàng shí

【解释】: 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故事】:

“废寝忘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对某一件事专心一意,以致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形容工作和学习专心努力。

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述而第七》,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年老时,开始周游列国。在他六十四岁那年,来到了楚国的叶邑(今河南叶县附近)。

叶县大夫沈诸梁,热情接待了孔子。沈诸梁人称叶公,他只听说过孔子是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对孔子本人并不十分了解,于是向孔子的学生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

子路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一时却不知怎么回答,就没有作声。

以后,孔子知道了这事,就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回答他:‘孔子的为人呀,努力学习而不厌倦,甚至于忘记了吃饭,津津乐道于授业传道,而从不担忧受贫受苦;自强不息,甚至忘记了自已的年纪。’这样的话呢?”

孔子的话,显示出他由于有远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实。

成语故事:江郎才尽的典故


【成语】: 江郎才尽 江的成语、尽的成语接龙

【拼音】: jiāng láng cái jìn

【解释】: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比喻才情减退。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们都说江郎的才华已经用尽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