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诗词 > 寻组词 > 导航 >

唐诗: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解析

唐诗: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解析

寻组词 唐诗励志 古代黑花瓷器

2021-08-23

寻组词。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传统诗歌,有条理的鉴赏诗词会让学习变得举重若轻,如何才能理解美妙的诗词?小编为你推荐《唐诗: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解析》,更多诗歌内容敬请关注淘词网

摘要

这首诗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多用方言俗语及双声词、象声词、叠字等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形象感。在描写上,注意景物之间的配合,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清•查慎行曰:“先生七绝,有意别开蹊径,他人学之,非俗则涩矣。”(《杜诗集评》卷十五)

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七首选三)

稠花乱叶裹江滨

稠花乱叶裹江滨,行步欹危实怕春。

诗酒尚堪驱使在,未须料理白头人。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不是爱花即欲死

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注释

江畔:即浣花溪畔。独步:一人漫步。寻花:即赏花。

稠花乱叶:花开得很繁盛,裹:指夹岸皆花,裹乃俗语。

欹危:歪歪斜斜。欹,同“”。

尚堪:还可以。在:犹得,当时俗语,意谓还能吟诗饮酒。

料理:照料,照顾。白头人:杜甫自谓。

黄四娘:杜甫的邻居。娘,唐代对妇女的尊称。蹊:小路。

留连:盘桓不忍离去。

恰恰啼:正好叫唤起来。恰恰,唐时方言。

即欲死:犹言连性命也不顾。

只恐句:此句可为“怕春”的注脚。

繁枝:指盛开之花。

嫩蕊:指含苞待放之花。商量:犹言花解人语。

赏析

这组诗当写于上元二年(761)春杜甫定居草堂后。这时,诗人的心情也稍稍安定下来,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里,诗人来到江畔,独自漫步,边赏花边吟诗一连写了七首绝句。“七首共成章法,而历一境又换一意,则每首亦自成章法也。”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七幅优美的春光图,这儿只选了其中的第二、第六、第七幅供欣赏。

第二首写诗人初至江畔,看到繁花似锦,把整个江岸都给覆盖上了。诗人徜徉在花丛中,步履缓慢,摇摇晃晃,看到如此美好的春光,心里又有点害怕,怕失去春光,但谁能留住春天呢?“怕春”是反语,爱之甚则怕,这是常人心理。谁说我老了呢?我还能吟诗、饮酒,我还要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春光,不需要别人照料我。诗中“裹”、“怕”二字用得奇妙,可谓一字生辉。

第六首写黄四娘家之花。黄四娘是杜甫的近邻,诗人有雅兴专到她家赏花,只见农家院的小路上开满了各种鲜花,拥拥挤挤,把花枝都给压弯了。沁人的花香引来成群彩蝶,在花丛间飞来飞去,翩翩起舞,好像不愿离开这醉人的花香。黄莺此时也赶来凑热闹,它用那婉转的叫声给人助兴。这就构成了一幅明丽的游春图,图中花鸟蝶各显其能,供人赏玩。若只写花,没有鸟和蝶,则大煞风景。第七首是末章总结,写惜花之情。诗人先表白自己,我爱花不是爱到连性命都不顾的程度,我只是怕花开完了,人也会随着百花的凋谢而变得衰老。越是开得鲜艳的花,越容易凋谢,别看今日繁花似锦,光艳夺目,明日就会落红满地,一片凄凉。所以,我想和花儿商量一下:你不要一下子都开完,你要细细地开,分期分批地开,让我赏花的时间更长一点,好不好?“商量”一词用得真是妙极,诗人竟然与花谈起心来,好像花能解人语。这种悲老惜少的心情表达得含蓄而婉转。

这首诗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多用方言俗语及双声词、象声词、叠字等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而富有形象感。在描写上,注意景物之间的配合,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清•查慎行曰:“先生七绝,有意别开蹊径,他人学之,非俗则涩矣。”(《杜诗集评》卷十五)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扩展阅读

唐诗:桐花解析


摘要

桐花是清明”节气”之花,是自然时序的物候标记;三春之景到清明绚烂至极致,但同时盈虚有数、由盛转衰。桐花因此而成为两种悖反意趣的承载,花语是情窦初开。

[唐]白居易

春令有常候,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生杀。

草木坚强物,所禀固难夺。

风候一参差,荣枯遂乖剌。

况吾北人性,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安得依时节?

桐花

唐诗:小学有哪些杜甫的诗解析


摘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1-2]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小学有哪些杜甫的诗

2、《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6、《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7、《武侯庙》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8、《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9、《规雁》

东来千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1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诗:岁暮杜甫赏识


摘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原文

岁暮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岁暮杜甫

注释

边隅:边疆。还用兵:指吐蕃之侵扰。

烟尘:指战争。雪岭:又名雪山、西山。即今四川省西北部之岷山,以山顶终年积雪闻名。

鼓角:战鼓、号角。江城:梓州,位于涪江边。

日流血:言杀戮之众,战争之惨。

请缨:自请从军报国。《汉书•终军传》:“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绳子。

济时:匡时救世。

壮心惊:杀敌报国之心忽觉惊起。

赏析

此诗当作于广德元年(763)年底,杜甫在梓州。是年,吐蕃陷松、维、保三州。诗人深以国无勇将、边境不保为忧。

首联先写边境形势,吐蕃连陷三州,高适抗击不力,杜甫虽身在梓州,相距很近,但只能隔岸观火,因为“远为客”。从自身为客与边隅用兵对举,可看出诗人对报国无路的悲愤心情。颔联从正面直写吐蕃犯边,“烟尘”、“鼓角”渲染吐蕃军声势之浩大,其战鼓声、号角声把整个梓州城都给撼动了。梓州在涪江两岸,故称江城。

颈联慨叹战争残酷,国无良将。说“天地日流血”,而不说“人间日流血”,这样更具直觉性,更让人触目惊心,“天地”从空间上,“日”从时间上,极言血流成河的样子。次句“请缨”,是说汉时使臣终军向汉武帝请求长缨(绳子),立誓擒回南越王。此处用典表达当时国难当头,无人自告奋勇,请求杀敌,像终军那样的良将不见了,令人遗憾。尾联表露自己济时之志。在这国运危难之际,每一个有爱国之心的人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我甘愿奔赴沙场,为国献身,只是刚刚被朝廷弃用,作为一个小小的华州司功参军,能成什么大事?但鼓角之声在召唤我,我要在寂寞中惊起,去实现自己的凌云壮志!最后点出一篇之旨,显出杜诗既沉郁又悲壮的风格。清代李因笃曰:“雄心时一自吐。”(《杜诗集评》卷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诗:杜甫诗集鉴赏


摘要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

杜甫诗集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唐诗:五岳寻仙不辞远解析


摘要

诗句意思是,为了寻访隐居于五岳的仙人,从来不担心路途的艰难险阻与遥远,这一生我所有的爱好就是到各地名山去游玩。诗句充分展现了诗人天性放荡疏狂的一面,亦流露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出处

唐•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原文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五岳寻仙不辞远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大清。

注释

五岳:指泰山、华山、恒山、衡山、蒿山等五座山。

赏析

诗句意思是,为了寻访隐居于五岳的仙人,从来不担心路途的艰难险阻与遥远,这一生我所有的爱好就是到各地名山去游玩。诗句充分展现了诗人天性放荡疏狂的一面,亦流露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年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唐诗:寻仙欣赏


摘要

张籍诗歌创作大致有3个时期。40 岁前为早期。40~50岁为中期,其优秀乐府歌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岁后为晚期,这时生活逐渐安定,除仍写乐府歌行外,多作近体诗。他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

[唐]张籍

溪头一径入青崖,处处仙居隔杏花。

更见峰西幽客说,云中犹有两三家。

寻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