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诗词 > 详细造句大全 > 导航 >

唐诗:登柳州城楼详细解释

唐诗:登柳州城楼详细解释

详细造句大全 成语故事解释 解释成语

2021-08-23

详细造句大全。

诗词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诗词上面的知识犹如广阔的海洋,无穷无尽,哪里有优质诗词鉴赏帮助我们学习?这篇《{唐诗:登柳州城楼详细解释》的内容应该能够帮助到你。

摘要

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思念之苦,悲愤抑郁之情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柳州为诗人贬所,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柳宗元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的诗,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同时被贬为边远的州刺史。TAOCI52.cOm

登柳州城楼

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思念之苦,悲愤抑郁之情无法自抑。诗的首联先写柳州,柳州为诗人贬所,再总写四人分处之地都是边荒。颔联写夏日柳州景物,写景,描述当地气候。颈联写远景,写相望之勤,相思之苦,融情入景。尾联写五人遭遇,天各一方,音书久滞。这首抒情诗,激越壮丽,对仗工整,意境辽阔,撼人心弦。

原文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释

柳州:今属广西。

漳州、汀洲:今属福建。

封州、连州:今属广东。

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

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

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惊风:急风;狂风。

乱飐(zhǎn):吹动。

芙蓉:指荷花。

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

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

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旧唐书·宪宗纪》:”乙酉(元和十年(815)三月),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此诗当是这年秋天在柳州之作。

大荒:此指荒远之山野。

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评首二句曰:”起势极高,与少陵’花近高楼’两句同一手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云:”从高楼起,有百感交集之感”。

惊风:急风。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颭:《说文》:”风吹浪动也”。芙蓉水: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九回肠: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文身:身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淮南子·原道训》:”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披发文身,以象鳞虫。”

翻译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纹身之地;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赏析

中唐时,“永贞革新”在旧势力的反对下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呸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均遭贬谪。本诗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诗人于“楼”前着一“高”字,表明立身愈高,所见愈远。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到柳州,诗人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可见诗人心中的积愫难以抒发。“接”字,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一句,即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毫不费力地写来,摄诗题之魂,并为下面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写的是近处所见,只因为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本联是“赋”笔,而赋中有比兴。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颭;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犹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却不见的惆怅之外,也写出了互通音信的困难。所以“犹自”一转,归结到“音书滞一乡”,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照应首句中的“大荒”,也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

读诗至此,激情感志,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折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河东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著名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二。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溪居》、《江雪》、《渔翁》。

其他人还在看

唐诗:登兖州城楼鉴赏


摘要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

原文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登兖州城楼

注释

兖州:隋称鲁郡,唐武德年间改称兖州,天宝元年又改为郡。此云兖州,当是开元二十四年,杜甫落第后游齐赵时所作。

东郡:指兖州。因在杜甫所居东都洛阳之东,故云。趋庭:《论语•季氏》:“鲤趋而过庭。”讲的是孔子的儿子孔鲤接受其父教诲的故事。后因以指子承父训。这里指作者前来探看父亲。当时,杜甫之父杜闲任兖州司马。

纵目初:第一次登楼远眺。

海岱:大海和泰山。

青徐:青州、徐州。

孤嶂:指峄山,又名邹山,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为一孤峰。秦碑:《史记》载,秦始皇东巡郡县,登临峄山,刻石以颂秦德,相传碑文为李斯所书。

荒城:指曲阜故城。鲁殿:即鲁灵光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所建,在曲阜故城内。

从来:素来,有生以来。多古意:承上两句来,意思是多存古人的思想意识。此类似于羊祜之叹,《晋书•羊祜传》载,羊祜与人登临岘山,叹道:“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马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

踌躇:因惆怅而徘徊。

赏析

此诗当作于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时杜甫落第后在齐赵一带漫游,因探父而来兖州,登临此楼。诗写宇宙之广大,个人之孤微,生命之短促,初步显示了沉郁顿挫的诗风。律诗的首联多为破题之笔,破题即解说题面意思。此诗首联即用此笔法,交代登临时间、地点、背景等内容。“纵目”,即放眼远望,先放眼东望,看到茫茫云雾一直连接着大海,笼罩着泰山;骋目北望南眺,在辽阔的平野上,青州居城之北,徐州居城之南。这样诗人的视野,东、北、南,环视三面,可谓视野辽阔,空间恢弘,这为末句之浩叹作好铺垫。颔联写远望,颈联则写近观。提到秦李斯所撰之碑,汉恭王所修之殿。

悠悠千年过去了,秦汉事业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已泯灭,至今只有一碑一殿尚存,更何况小小的生命个体呢?“秦碑在”、“鲁殿余”是从时间上感叹光阴荏苒,这样时间和空间交错起来,就构成了时空无限的宇宙意识,为后面总的抒怀伏线铺路。

中两联远眺近观,已把兖州城周围的景观写尽,尾联在此基础上发感慨。“我”自有生以来,常怀有古人的思想意识,陶渊明《饮酒二十首》曰:“宇宙何悠悠,人生少至百。岁月相催逼,鬓边早已白。”此乃深感宇宙之久、岁月之速、人生之短。“我”也常叹人在浩瀚的宇宙中太渺小了。最后的结句又回到了“登”字上,以“临眺”与“纵目”相应,“临眺独踌躇”,看完城周围的景观之后,心中的感慨惆怅之情无人知晓,因此,独自徘徊。尾联点出全诗主旨。

清代吴瞻泰《杜诗提要》卷七:杜诗雄奇幽险,无所不备。此作格局正大,有冒,有束,有承,有转,有开,有阖,庄重不苟。至其寓含蓄于行间,寄感慨于言外,则又飞舞纵横,人所不得而测之者也。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诗:登鹳雀楼详细解释


本文的大意: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诗: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详细解释


 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南乡子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唐诗:垂钓详细解释


摘要

可以看出,白居易头脑中的儒家入世思想逐渐让位于释、道出世思想。全诗以“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作结,轻快潇洒中隐含着深沉的苦闷,自我排遣中透露也几分达观。

[唐]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

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

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

垂钓

唐诗:夜雨详细解释


摘要

整首诗贯穿着白居易的大、简、妙风格,虽是写爱情,写思念,但不像多数爱情诗一样婉约,它大气、又不失细腻,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一种情感之至,一种浑然天成。这首诗不是唐代所流行的工整的今体诗,它共有七句话,前四句大量的重复用字,也并不合乎诗歌的习惯。意像的描写被放在了叙事之后,全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大量的兴、比之作,可以说是完全没有格律的羁绊,用最直白的语言,抒发了最真挚的情感。

[唐]白居易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夜雨

唐诗:太和详细解释


摘要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唐]贺知章

肃我成命,於昭黄祇。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五音克备,八变聿施。

缉熙肆靖,厥心匪离。

太和

唐诗:寓言详细解释


摘要

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唐]孟郊

谁言碧山曲,不废青松直。谁言浊水泥,不污明月色。

我有松月心,俗骋风霜力。贞明既如此,摧折安可得。

寓言

唐诗:归来详细解释


摘要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唐]李商隐

旧隐无何别,归来始更悲。难寻白道士,不见惠禅师。

草径虫鸣急,沙渠水下迟。却将波浪眼,清晓对红梨。

归来

唐诗:东南详细解释


摘要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唐]李商隐

东南一望日中乌,欲逐羲和去得无。

且向秦楼棠树下,每朝先觅照罗敷。

东南

唐诗:愁详细解释


摘要

杜牧在律体中故作拗句,或出以古意,表现出一种劲直峻峭、气力健举的气势,以力矫诗坛平弱圆熟之风。杜牧的七律有较强的现实性,此外,杜牧的律诗时用古调,豪宕缠绵中别有一种古朴潇洒的风韵。

[唐]杜牧

聚散竟无形,回肠自结成。

古今留不得,离别又潜生。

降虏将军思,穷秋远客情。

何人更憔悴,落第泣秦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