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陶瓷信息网网站!
网站首页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陶瓷信息网 > 诗词 > 李白唐诗 > 导航 >

唐诗:李白 北风行欣赏

唐诗:李白 北风行欣赏

李白唐诗 唐诗 李白 李白的唐诗

2021-08-23

李白唐诗。

从幼年开始诗歌与诗词就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诗词不仅能够教会我们学习,也能教会我们人生,哪里有好的课外诗词欣赏?诗歌鉴赏范文《{唐诗:李白 北风行欣赏》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摘要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

原文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李白 北风行

注释TAoCi52.CoM

烛龙栖寒门:烛龙,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龙,人面蛇身,身长千里,住在寒冷的北极之山。那里没有太阳,靠烛龙口衔蜡烛照明。它睁眼为昼,闭眼为夜,吹气为冬,吸气为夏。见《山海经•大荒北经》。寒门,神话中北极酷寒之地。

光耀犹旦开: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地方,那里终年不见阳光,只以烛龙的视瞑呼吸区分昼夜和四季,代替太阳的不过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光。

燕山:山名,在今天津蓟县东南,东经河北玉田、丰润,直达海滨,绵亘数百里。

轩辕台:故址在今河北怀来乔山上。

幽州:今北京及河北北部一带。

双蛾摧:双蛾,即双眉,古代常以蛾眉来形容女子眉毛之美;摧,双眉低垂。

虎文金鞞靫:指饰有虎纹的金色箭袋。鞞靫(bǐng chá),装箭的袋子;文,同“纹”。

裁:消除。

赏析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在河南开封一带游玩,听北方回来的朋友谈起安禄山,就动了到范阳走一趟的念头。范阳就是过去的幽州。天宝十一年十月,李白到达幽州,看到了安禄山搜刮民膏准备战争的狼子野心,就借被迫出征而牺牲的军人遗孀之口,写下了这首诗。

这是一首乐府诗。清人王琦说:“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李白的乐府诗,不满足因袭模仿,而能大胆创造,别出新意,被誉为“擅奇古今”。《北风行》就是从一个“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的一般题材中,出神入化,点铁成金,开掘出控诉战争罪恶,同情人民疾苦的新主题,从而赋予比原作深刻得多的思想意义。

诗分两段。第一段从开头到“片片吹落轩辕台”,余下是第二段。诗歌按照古乐府通常使用的手法,先照应题目,从北方苦寒着笔。诗人借助于神话传说,在读者面前展开一个幽暗寒冷的环境。在此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描写足以显示北方冬季特征的景象:“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日月不临承上,“惟有北风”是转,接下来就写北风和大雪。但暗无天日的前三句和刮风下雪的后三句也是互相衬托的关系。这三句意境十分壮阔,气象极其雄浑。“号怒”写风声,“天上来”写风势,此句极力形容北风之凛冽;巨大的雪片飘落在历史悠久的轩辕台,更是大气包举,想象飞腾,精彩绝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第二段写“幽州思妇”。作者用“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等一连串的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忧心忡忡、愁肠百结的思妇的形象。这位思妇正是由眼前过往的行人,想到远行未归的丈夫;由此时此地的苦寒景象,引起对远在长城的丈夫的担心。这里没有对长城作具体描写,但幽州苦寒已被作者写到极致,则长城的寒冷、征人的困境便不言自明。前面的写景为这里的叙事抒情作了伏笔,作者的剪裁功夫也于此可见。

“别时提剑救边去”以下更进一层。这两句是写思妇忧念丈夫,但路途遥远,无由得见,只得用丈夫留下的饰有虎纹的箭袋寄托情思,排遣愁怀。这里仅用“提剑”一词,就刻画了丈夫为国慷慨从戎的英武形象。因丈夫离家日久,白羽箭上已蛛网尘结。睹物思人,而所思之人已经战死了。

当我们读到“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的时候,我们和诗中思妇一样,恍惚觉得被思念的人儿还活着,而看到结网生尘的箭袋,才从痴情的梦中醒来。真的死了吗?看到行人,还会想起送他出征的日子;他会回来吗?箭袋上落满灰尘,人还没有回来。箭袋于是成了折磨着思妇的相思,等了又等,谁还忍心再看到它!“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一笔,入木三分地刻画了思妇极端痛苦的绝望心情。

诗到此似乎可以结束了,但诗人并不止笔,他用惊心动魄的诗句倾泻出满腔的悲愤:“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滔滔黄河当然不是一捧土就可以堵住的,但这里说的是即使黄河捧土可塞,思妇之恨也难裁。这就极其鲜明地反衬出思妇愁恨的深广和她悲愤得不能自已的强烈感情。北风号怒,飞雪漫天,阴沉昏暗的冬季烘托出悲剧的气氛,它不仅又一次照应了题目,使首尾呼应,结构更趋完整;更重要的是使景与情极为和谐地交融在一起,使人几乎分辨不清哪是写景,哪是抒情。思妇的愁怨多么像那无尽无休的北风雨雪,思妇的世界多像那不知什么时候天晴的冬季!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年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其他人还在看

唐诗:李白 怨情欣赏


摘要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

《怨情》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有两首,这是其中的五绝,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写弃妇怨情的诗。以简洁的语言,刻画了闺人幽怨的情态。

李白 怨情

乍读此诗,犹见白描仕女图。诗着重于“怨”字落笔。“怨”而坐待,“怨”而皱眉,“怨”而落泪,“怨”而生恨,层层深化主题,至于怨谁?恨谁?读者自己去想象便可进入诗的佳境。

原文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释

深坐:写失望时的表情。深坐,久久呆坐。

颦(pín)蛾眉:皱着眉头。

但见:只见。

恨:怨。

翻译

美人默默地卷起珠帘,蛾眉紧锁久坐凝思。只见泪珠把衣裙滴湿,不知她心深处怨着谁?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弃妇怨情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本诗是写一位孤独女子思念之情的作品。不管是哪种认识,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诗歌去感受一下诗歌的内容和魅力。

“美人卷珠帘”一句,写出了一位女子再平常不过的动作。终位女子在做什么呢?“深坐颦蛾眉”中的“深坐”是久坐之意。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女子不知在这里坐了多久,并且此时的她紧锁眉头,一言不发,她是在等候谁吗?这里的“美人”和我们今天所讲的“美女”不是一个概念,在古代,“美人”指的是容貌、品德都好的人。此时这样一位女子却只能“卷珠帘”望向远方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但见泪痕湿”一句,没有写女子小声的啜泣,也听不到女子的悲咽,这是不知不觉间泪湿面庞,是暗暗地流泪,是情不自禁地流泪。“泪痕”照应了题目中的“怨”,是因为思念之深?还是久等不回?而一个“湿”字写出了女子的悲楚和伤心。“泪痕湿”三字形象地刻画了诗中女主人公的悲伤神情,也细致地传达出了诗人的同情。

“不知心恨谁”,从女主人公的远眺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女子的思念之情,而这里却有一个“恨”字,是因爱生恨吗?不是,很显然,这里的“恨”是“怨”之意,她心里在抱怨远走的人儿出外太久,害自己一个人在这深院里孤单寂寞。本诗前三句,“赋”的手法,蘇用问句归舒“怨清”,情感动人。

本诗语言平浅简易,情态缠绵凄凉,含蓄蕴藉,言短意长,刻画人物情韵婉转,逼真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态,给人哀婉凄凉、缠绵悱侧之感。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关于李白出生地,众说纷纭,大致有两种说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李白约五岁时,其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白坐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李白所作词,宋人已有传说(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证以崔令钦《教坊记》及今所传敦煌卷子,唐开元年间已有词调。然今传篇章是否果出于太白,甚难断定。

唐诗:北风赏识


摘要

《北风》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诗歌,有两篇。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唐]杜甫

北风破南极,朱凤日威垂。洞庭秋欲雪,鸿雁将安归。

十年杀气盛,六合人烟稀。吾慕汉初老,时清犹茹芝。

北风

相关推荐